质量统计管理规程

2022-07-28

第一篇:质量统计管理规程

生产统计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生产统计的管理规程,为制订计划,指导生产经营,科学管理,检查监督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各生产计划、质量物耗、设备运行、安全生产等。

3. 职责

3.1. 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起草。

3.2. 调度员、车间主任负责实施。

3.3. 生产技术部经理审核。

4. 内容

4.1. 各车间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按规定的统一格式、内容、计算。及时认真填写,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才能上报。

4.2. 对外提供的各项统计数字,必须由公司指定负责人提供,数字必须由另一人独立复核,其余任何部门及个人不能对外随便提供各种数字。

4.3. 由生技术产部负责综合整理,编写公司的生产统计分析,为领导了解生产情况,当好参谋。

4.4. 各车间每月生产结束后,在三天内将当月生产情况分析报告上报生产部,其内容包括:

4.4.1. 生产计划进度的升降因素分析。

4.4.2. 质量、物耗的完成情况分析。

4.4.3. 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停电、气、水的时间记录。

4.4.4. 本月生产完成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

4.5. 登记、填写统计本职工作范围内统计台帐和历史资料,并妥善保存(包括原始记录) Page 1 of 1

第二篇:工程质量管理规程

文章标题:工程质量管理规程

通过严格、有效管理,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本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性文件、有关质量检验和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如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标准等)是质量控制的依据。

工程质量目标开发部领导确定;组建质量评定

小组,负责投票决定工程质量等级,由生产管理科办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并负责工程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工程验收,向开发部逐月汇报

工作程序

施工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督促监理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方按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工作。同时结合自身掌握的现场施工状况,检查监理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质量。为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应和监理共同营建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包括:

a.施工图会审制度

b.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报审制度

c.工程材料、半成品质检制度

d.隐蔽工程的验收制度

e.工程变更签证制度

f.工程款支付签审制度

g.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h.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i.工程管理日记

j.工程月报制度

k.例会制度

具体为

1、本项目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前或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开始前即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施工队伍的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控制;另一方面是应组织好有关工作的质量保证,如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以及处理设计变更以及检查监理单位的准备工作。

2、由开发部领导确定工程质量等级目标,并在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明确目标及奖罚措施。

3、正式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建立起质量控制系统组织,即由项目经理领导下建立起各级质量责任制,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控制。

4、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来保证工程质量。

5、对从事质量管理的乙方人员和从事特殊、专业工种的施工人员的资质应严格审查,做到持证上岗。

6、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阶段,具体执行《工程材料管理工作规程》。

7、对进场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性能(检验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检查,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

8、对乙方选择的分承包方(如果有)的资质和人员、机械的施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报项目负责人批准。

9、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重要方案须报项目开发部领导审批后才能实施。

10、对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审核把关。施工单位只有在充分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后才能正式采用。

11、会同监理单位对标高和轴线进行复核、检查。

12、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13、审核开工申请,只有在各种条件全部具备后才能正式进入施工。

14、督促、检查监理单位的人员到位情况,审核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并根据合同明确双方职责。

15、监督与协助施工承包方完善工序质量控制,使其能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自始至终都纳入质量管理范围;督促承包方对重要的和复杂施工项目或工序要作为重点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及时检查与审核施工承包方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还要进行试验和复核(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分项工程进行重点控制)。

16、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控,随时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如施工材料质量、混合料的配合比、施工机械的运行与使用情况、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上岗人员的组成和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等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

17、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对于主要工序作业和隐蔽工程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并签复隐蔽工程验收单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混凝土浇筑应建立浇筑前各工种会签和浇筑令制度。

18、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施工或设计承包方提出的工程变更或图纸修改,都应通过甲方审查并组织有关方面研究,确认其必要性后,由甲方发布变更指令方能予以实施。

19、工序产品完工后,应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监理单位进行复检,甲方收到通知后,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并签发质量验收单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0、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生产管理科有权对施工单位下达停工指令或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1)、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

第三篇:质量统计管理办法

1 目的

加强质量统计管理,提高质量工作效率,减少质量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各职能部门的质量信息传递工作。

3 职责

3.1 质检处负责内部质量统计,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传递;

3.2 各销售公司负责传递市场质量信息;

3.3 售后服务科负责售后服务产品和退回产品的分类统计;

3.3 供销总公司办公司室负责对外部质量信息进行分类汇总;

3.4 企质处负责质量统计工作的协调、监督,汇总有关质量信息。

4 管理办法

4.1 采购

4.1.1 质检处保存采购产品的检验记录,对不合格产品要如实记录统计,并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

4.1.2 采购部门根据质检处的检验结果,如实填写供方质量记录表,作为评价供方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4.2 内部质量统计

4.2.1 质检处按照外观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及规定,收集返工、返修产品和报废产品的信息,计算有关损失。

4.2.2 车间内部发生的质量损失,车间检验员要如实统计,每

月汇总后报质检处。

4.2.3 根据质量目标考核的要求,责任车间每月汇总一遍试验合格率,报分管公司领导和企质处。

4.3 外部质量统计

4.3.1退回产品

1) 售后服务科、质检处和企质处共同鉴定,确定其退回原因。

2) 售后服务科每月对退回产品进行汇总,按退回单位分别统计产品型号、数量、原因和价值,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4.3.2 三包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科对外出服务的产品每月进行汇总,统计出服务产品的型号、数量、原因和价值,应分别统计出更换和维修的数量;

4.3.3 质量索赔

供销总公司办公室每月汇总用户的质量索赔,明确索赔的产品、原因及数量。

4.3.4 其它质量损失

售后服务科应统计出在三包服务过程中,维修领用的材料和零部件的数量及其价值。

4.3.5 以上质量统计信息,各责任部门要如实记录,按照信息传递的有关要求填报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

2004年8月20日

第四篇:药品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一、药品采购、验收、销售操作规程

(一)药品采购

1.审核供货单位及其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确定购入药品的合法性、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1.1确定供货单位合法资格:对首营企业的审核,应当查验加盖其公章原印章的以下资料,确认真实、有效: 1.1.1《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1.1.2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复印件;

1.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1.1.4 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 1.1.5 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1.1.6 《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1.2 确定购入药品的合法性:采购首营品种应当审核药品的合法性,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并予以审核,审核无误的方可采购。

1.3 审核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企业应当核实、留存供货单位销售人员以下资料:

1.3.1 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3.2 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的授权书,授权书应当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

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1.3.3 供货单位及供货品种相关资料。

1.4 与供货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4.1 明确双方质量责任;

1.4.2 供货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1.4.3 供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

1.4.4 药品质量符合药品标准等有关要求;

1.4.5 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

1.4.6 药品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

1.4.7 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2.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经审核合格后,应当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报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批准。

3.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员根据市场需要、季节特点、病疫情况以及结合库存余缺定期编写采购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查同意后进行采购。

4.建立采购记录: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协调相关进货事宜,采购申请成功提交后,根据采购商品的品名、数量、生产厂家、价格、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进行记录并按月装订留存。同时,应将采购记录送给验收员一份。

5.向供货单位索取发票:发票应当列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不能全部列明的,

应当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供货单位发票专用章原印章、注明税票号码。

(二)药品验收

1.收货:药品到货时,验收员应当按采购记录,对照供货单位的随货同行单(票)核实药品实物,做到票、账、货相符。

2.药品待验:要将所购进的药品放臵于待验区,及时进行验收。冷藏药品应该直接在冷藏车(箱)内或者在药店的冷藏设施中进行验收,并及时转放至药店的冷藏设施中。

3.验收步骤与方法:验收员在待验区内首先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的,予以记录并开箱检查药品。根据“随货通行单”上的商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单价进行逐个品种逐个批次验收,并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符合规定的,在“随货通行单”上盖合格章并签字。凡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情况时,应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交质量负责人复查处理。

4.通知陈列或入库: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或通知相关营业员办理药品陈列手续。

5.验收记录:建立药品验收记录,并盖合格章、签字,同时将“随货通行单”按月装订存档。

(三)药品销售

1.营业员依据验收合格结论和验收员的签字将药品放臵于相应的销售区域内,按照近效期先出原则进行上架销

售。

2.营业员如发现药品有货与单不符、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质量异常情况时,有权拒收并报告质量负责人处理。

3.对每次销售的药品做好记录,并开具本药店的规范票据。

4.及时核对货柜药品数量,做到陈列、销售和接收药品的数量相符。

5.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报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二、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一)处方审核

1.确认合法性: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2.审核内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要审核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药禁忌;以及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处方拒收:处方审核员对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对用量、用法不准确或有配伍禁忌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

生更正或重新签名;对处方所列药品本店没有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4.完成处方审核后,应在处方上签署姓名和审核日期,交调剂员调配。

(二)处方调配

1.逐项调配:调剂员依照审核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配过程中如有疑问,调剂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调配处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同时要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诊断证明。

2.拒绝调配: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配,告知患者,由处方医师处理。

3.调剂员调配完成后,在处方上签全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将处方与药品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

(三)处方核对:处方审核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员立即告知调剂员予以更正。复核无误的,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还调剂员发药。

(四)发药:调剂员发药的同时,向顾客交待清楚药品

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

(五)将处方留存(或复印),按月进行装订并记录。

三、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一)处方审核

1.确认合法性: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2.处方审核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处方有无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药味、剂量、用法、剂数;有无医生签字、开方日期;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超过规定剂量等问题;处方字迹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错写药名、重味现象。

3.处方无医师签字、项目不齐、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 4.处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

5.处方应付药味本店短缺时,审核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它药味。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味。

6.审核员对以上项目审核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调剂员进行调配。

(二)处方调配

1.调剂员根据审核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剂员配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

2.调剂员称取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间隔平摆,不得混放一堆,以利核对。调配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3.处方中要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味,应进行单包并注明用法。需要临时捣碎的药味应使用铜缸捣碎,铜缸在用后立即擦拭干净,不得残留粉末。

4.调配处方完毕,调剂员检查核对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交处方审核员复核。

(三)处方复核

1.处方审核员按处方对照药味逐一进行复核。检查药味和剂数是否正确,称取剂量是否准确,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等。

2.检查调剂员是否违法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是否超剂量。

3.检查处方所列有特殊要求的药味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

4.处方核对完成确认合格后,在处方上签字并交给调剂员发药。

(四)发药:调剂员发药时要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号、

取药剂数,避免发错药;向患者详细交代煎法、服法,需另加“药引”或为外用药时,要说明该情况;提醒患者注意对鲜药保鲜,防止发霉变质;检查附带药品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发药。

(五)将处方留存(或复印),按月进行装订并记录。

四、药品拆零销售操作规程

(一)设施要求:药品拆零要有专用的拆零工具、包装袋以及相关的清洁卫生用品等,以确保拆零的药品不受污染。

(二)药品拆零销售程序:

1.药品拆零销售是指销售的单位药品无说明书,必须另附包装袋并填写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方可进行的销售。

2.将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在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和说明书,将原包装密封或密闭留存,并将拆零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等及时登记在“药品拆零销售记录”上。

3.拆零药品时,首先要检查拆零工具是否保持清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拆零;拆零的药品放在包装袋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拆零完成后将拆零工具清洁消毒,放臵妥善以备下次使用。 4.拆零药品要按规定温度条件存放,要求养护员每天对拆零药品进行养护,保证拆零药品的质量合格。

5.销售拆零药品时,要坚持“一问、二看、三核对”,即一问清楚顾客所购的药品,二看清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同顾客所需的药品相符,三对即销售的药品要细心核对,防止差错。

6.确认药品、包装袋的内容无差错后,将药品发给顾客并详细说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7.拆零药品销售完成后,要及时填写“药品拆零销售记录”。

五、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药品销售规程

(一)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规程:质量验收员负责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该类药品到货后,验收人员应依据药品说明书中标注的成分及时分辨出该类药品,并按照其储存条件放入相应的待验区,而后,依照验收程序对该类药品进行实物验收,确保质量合格、数量真实、准确。确认合格后方可上架销售。

(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药品养护规程:养护员应将该类药品列为重点养护品种,要求养护人员每天对该类药品进行养护,确保质量合格,以及购销记录相符。发现任何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

(三)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销售规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不开架销售;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时,应当查验购买者身份证件,并登记其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一次销售

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并即时登记“含麻黄碱药品销售记录”;单位剂量麻黄碱类药物含量大于30mg(不含30mg)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

(四)零售台账要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上述药品的,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六、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一)药品陈列

1.药品陈列要求:质量管理员按照药品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设臵醒目标志,类别标签要求字迹清晰、放臵准确;药品陈列于销售区域柜台或货架上,摆放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2.药品分类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外用药设臵外用药品专柜;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不得陈列,按有关要求专人负责;冷藏药品放臵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中药饮片柜斗谱书写正名正字;装斗前认真复核,防止错斗、串斗;定期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不同批号的饮片装斗前必须清斗并填写清斗记录;非药品在专区陈列,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二)陈列药品检查方法:

1.药品养护员依据陈列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对陈列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

2.药品养护:药品养护员在质量养护检查中,依据陈列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抽样的药品依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按照药品剂型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药品填写好“陈列药品检查记录”可继续上架销售;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品种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详细记录,同时上报质量管理员进行复查。 3.中药饮片养护:中药饮片要按其特性分类存放,药斗要做到一货一斗,不得错斗、串斗;新进饮片装斗前要填写“清斗记录”,按要求真实、准确记录相关项目;养护员每月检查药斗内饮片质量,防止发生生虫、霉变、走油、结串、串药等现象;夏防季节,对易变质饮片要每天检查;如有变化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并如实填写“中药饮片检查记录”。

4.药品效期管理: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近效期药品预警情况,及每月对陈列药品的检查情况,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表格一式三份,质量负责人、养护员、柜组各一份,质量负责人督促营业员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进行销售;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商品进行核查,在“近效期

药品催销表”上如实记录已售、退货结论。

七、营业场所冷藏药品的存放

(一)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操作程序

1.冷藏药品收货区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中,不得臵于露天、阳光直射和其它可能改变周围环境温度的位臵。验收员收货前,应查看并确认运输全程温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接收货物,在运送冷藏车(冷藏箱)中或者移入药店低温柜进行验收。

2.冷藏药品的验收要在30分钟内完成,验收人员需按照冷藏药品的温度要求及外观质量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将药品转入低温柜存放;如对质量不合格或有疑问的药品要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待查。

(二)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操作程序:

1.冷藏药品需存放在可调节温度的低温柜中,养护人员每天两次对低温柜内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确保冷藏药品质量合格。

2.低温柜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养护人员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先将药品隔离,暂停销售,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

八、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规程

(一)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

1.采用符合新版GSP要求的软件系统,将GSP规范贯穿

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运用该系统对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查询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信息化。 2.药店计算机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维护,确保系统准确无误运行。依据各质量岗位的工作职责,授予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臵登陆名和密码,根据系统设定的质量工作岗位及操作流程,按时做好各项质量工作。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质量负责人有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臵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3.各质量岗位系统操作员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负责。要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相应的管理软件。

4.计算机及相应外设异常时,应及时通报计算机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进行检查维修。如果软件发生异常应先检测操作系统、参数文件等是否正常;如果是硬件故障应及时进行硬件修理和更换;除系统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外严禁其他人员自行处理异常现象。

5.网络发生异常时应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同时找出发生异常的因素,明确因素后立即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时应在尽可能保证整体网络不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因网络故障

丢失或毁坏的数据,在系统恢复正常后应立即补上,以保证网络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6.定期做好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工作。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数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储存并按日备份,备份数据应当存放在安全场所,

(二)计算机操作规程

1.计算机管理员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培训, 整体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及业务操作水平;定期检查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性,做好各项数据备份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安全的现象时,应立即上报总部并详细记录;每月对各项质量工作进行抽查,通过平台直接将自己的管理贯彻到最终的实际工作上去。

2.各质量岗位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时准确掌握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及特殊药品管理的过程,并自动生成符合GSP规范的工作纪录性文件,确保各项质量工作记录真实、准确、按时完成。对于有电子监管要求的药品按药品电子监管管理制度执行。

3.各岗位的电脑操作员要爱惜设备,对涉及企业商业资料要保密,在未经企业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从企业网络系统内复制或打印任何文件或资料;不得使用非企业使用的任何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在企业网络系统内的计算机上使用。

4.计算机管理员负责记录公司所有操作员及其使用电脑、附属设施的购买、使用和维修情况,建立专门档案统一管理。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并对其数据、病毒进行检测和清理,保证系统进行正常运行。

第五篇:完善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从货车统计的基本任务出发,阐述了现行统计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存在数据不准确,传输不及时的原因具体分析,提出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加强统计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等建议与措施,对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货车统计 数据 质量

中图分类号:P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399-01

货车统计是铁路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指标不但反映全局运输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对领导了解市场经济状况,调整运输生产计划起到指导作用,也是局财务进行收入清算的重要依据,所以,货车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输生产的指挥决策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1.铁路货车统计的基本任务

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产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加工、分析、提供铁路货车运用统计资料,为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2.衡量货车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与其重要性

准确、及时是对货车统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

2.1 数据的准确性

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因为真实准确的数据才有说服力,才有权威性,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做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份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2 数据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统计信息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只有及时地搜集、处理与反馈统计信息,使经营管理者及早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迅速做出处理与计划调整,才能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最大效用,否则时过境迁,统计信息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3.现行货车统计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与分析

3.1 统计数据不准确,原因分析:

(1)各别站段虚报、瞒报货车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存水份.这是所有统计工作中最长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受路局以运输指标考核站段经营成果的影响,个别领导者因受利益驱动,以追求超额完成运输指标做为工作重点,加之对统计法律、法规缺乏认识与重视,随便授意统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篡改统计资料。

(2)错统或漏统货车出入数据。由于长期以来铁路统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除了路局调度所、直属站、车务段设置专门的统计职能科室,中间站的货车统计工作多数由货运员、车号员兼职,因业务不专,加之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货车出入数据出错。

(3)上传的统计报表存在输入性与逻辑性错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应用,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从过去的纯手工劳动转变为半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部分上岗人员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学习与培训,对表间、表内的逻辑关系不清楚,导致关联表数据填记不一致,或表内漏填数据项造成内容与合计不等;工作流程缺乏复核环节,存在输错数据项或输入错误性数据现象。

(4)统计源点信息不完整或错误,造成列车确报采集系统不识别,致使分界口交接车数与实际货车出入数不符。

3.2 统计数据上报不及时,原因分析:

(1)上传设备故障导致。其中有两个因素,一是设备老化,系统兼容性差导致死机,二是人员操作性错误导致死机,因等待电子所部门维修、恢复设备而发生数据上报延迟.

(2)网络不畅。因个别站段为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安装监控设施,占用网络资源,导致十八点统计数据无法传输而延迟。

(3)车站装车作业影响。因装车需要配送的货车到达较晚,影响制票,货运收入出不来,导致货运整体报表上报晚点。

(4)个别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偏低。工作上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时效意识,加之业务不强,错误频出,导致数据迟迟不能上报。

4.完善统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4.1 挤出水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一要普及统计法律知识。定期开展统计法律讲座,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明确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与重要性,指明虚报统计数据、篡改统计凭证、干涉统计工作的危害性、严重性。营造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工作氛围,将宣传的重点从统计部门转移到运输生产相关各部门及各级领导层,让领导带头守法。

二要加强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统计监察部门应加大统计检查的频率和执法力度,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统计执法经常化、制度化,综合使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惩处力度,以提高统计违法成本,彰显威慑力。

(2)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基层站段是统计工作的源头与基础,合理配备专业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稳定,有利于开展统计工作和提高统计数据的精准度。所以,相关领导应加强基层统计的管理,改善办公设备,加强统计力量,实行专职专岗责任制,统一作业标准,建立复核、自查等作业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减少人为误差。

(3)加强统计培训工作

统计工作要上水平,上档次,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统计人才。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抓好统计职称考试培训工作,因为统计职称考试的内容,是统计工作应熟悉和掌握的知识重点,搞好统计职称考试培训,短期内对统计知识的更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②抓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大力支持各单位统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各业务口计算机软件的培训工作。③抓好专业培训工作,各单位应从经费上保证统计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购买相关业务书籍,扩大统计人员的知识面,提高统计理论水平。④制定相关奖励规定,鼓励统计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比如取得相关专业合格证就可获得奖励,取得相关专业文凭可报销书费及学费等规定,鼓励统计人员提高统计学历,更新统计知识。

(4)强化统计基础工作

重点掌握货票、司机报单、列车编组顺序表、货车出入报表等原始记录,确定填记要求,统一分类标准和编码,以适应计算机整理、汇总、分析的需要,建立复核制度,确保填记项准确无遗漏,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标准化,统计报表规范化、系统化,避免原点信息采集不完整、不准确导致的误差。

4.2 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统计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1)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统计信息的审核、汇总、传递和分析,若还依靠手工方法为主,这与铁路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极不相适应。因此,有关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为基层统计岗位更新设备,进行系统维护,加强局域网建设,保障网络畅通,强化统计人员微机培训,大力促进“人机结合”,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数据传输正点。

(2)加强部门间的横向沟通

货车统计工作是建立在运输生产基础上的,与货运、行车、收入、核算等部门都有着直接联系,所以,统计信息不仅要自下而上运行,还要横向运行,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对于货车装卸方面,局货调要及早摸情制定计划,并积极组织排放空车,列调对装车站所需空车要优先放行,避免因给车太晚影响装车、制票,导致数据上传晚点。

(3)建立统计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首先,从统计机构设置、统计人员配备以及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方面,设置统计考核指标,促进统计日常工作。其次,从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提供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统计人员出资料、出信息和好的专题分析报告。最大限度地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再次,对于优秀统计工作者,企业应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机会或给予相应奖励,使统计人员从政策上、制度上得到鼓舞,以激发更高的积极性。

上一篇:最美孝心少年平凡下一篇:怎么用短信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