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

2024-05-06

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共6篇)

篇1: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

1目的

1.1.采用一系列的生产或质量控制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来确认在现行的生产工艺及控制方法条件下产出的产品其安全性、有效性、持续性及质量符合规定的水平。

1.2.发现明显趋势,对产品作出正确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更好地改进。

1.3.通过向药品监管部门上报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使药品监管部门掌握企业的产品质量动态及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提高监管效率。

1.4.通过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以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最新产品质量信息,还可以成为生产、质量、注册事务和不良反应监测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及提高。

1.5.寻找改进产品或降低成本的途径。1.6.评估变更控制系统的有效性。2范围

产品质量回顾应包括本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委托生产及委托加工的产品。

3责任

参与产品质量回顾的职责部门包括:质量部(QA、QC、生产技术部、物资部、研发部、设备部等部门。依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3.1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责

3.1.1督促企业按计划开展产品质量回顾;3.1.2批准产品质量回顾报告;

3.1.3每年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委托生产或委托加工产品的质量回顾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2质量部QA的职责

3.2.1建立企业的产品质量回顾管理程序并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培训;3.2.2负责制订产品回顾计划;3.2.3协调产品回顾数据的收集;3.2.4起草回顾报告;3.2.5组织相关部门对报告的讨论;3.2.6跟踪及评价报告中确定的纠正或/及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报告;3.2.7产品质量回顾信息汇总、会议召集、报告的整理、评价、审批、汇报、分发及归档。

3.3质量部QC的职责

3.3.1产品的检验质量标准执行情况;3.3.2产品QC放行/拒绝放行情况;3.3.3产品相关的超标统计及分析;3.3.4产品的稳定性情况及趋势分析和评价(包括持续稳定性及加速稳定性;3.3.5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情况及趋势分析;3.3.6产品及用于产品的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方法变更情况及变更后的评价;

3.3.7工艺用水情况及分析:包括检测结果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与水系统相关的异常情况及相应调查及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水源检测情况等;3.3.8环境监测情况;3.3.9产品涉及的检验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3.3.10委托检验情况(如适用;3.3.11其他必要的数据。3.4生产技术部的职责

3.4.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情况及应对方法、改进和预防措施;3.4.2产品的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以及包装材料的平衡或收率超出规定范围的调查;3.4.3产品的收率、平衡统计及分析;3.4.4产品成型过程控制情况统计及分析;3.4.5产品涉及的生产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3.4.6其他必要的数据。3.5物资部的职责

3.5.1产品的原料、主要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质量情况统计、分析,原料(药物活性成分的供应商的变更情况和变更后评价;特别是新来源(应特别注明制造商的名称、地址;3.5.2回顾产品涉及的委托生产(或委托加工的执行情况,相关技术协议的更新情况(如适用;

3.5.3其他有必要的数据。3.6研发部的职责

3.6.1产品的处方、工艺规程及其变更情况、效果分析;3.6.2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指标超标后采取的补救、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3.6.3工艺验证情况(包括生产工艺及包装工艺;3.6.4内控标准变更后的产品过程情况(如适用;3.6.5产品原料(药物活性成分供应商变更后,新供应商供应的原料首次生产时的工艺验证情况总结;3.6.6其他有必要的数据,如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及分析。3.6.7产品报批注册情况;3.6.8新产品监测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性或最佳使用情况等补充信息和产品相关的影响到GMP证书等方面的信息;3.6.9产品的许可变更情况;3.6.10市场上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和/或相似产品的注册信息及药监管理部门相关管理措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3.6.11不良反应报告/信息(该ADR的信息汇总,其中包括已经在说明书上体现的已知不良反应信息和在该发现、上报和/或处理的新的不良反应信息和严重不良反应的信息;3.6.12其他有必要的数据。3.7设备部的职责

3.7.1产品相关的生产用关键设备的变更、运行和验证情况、关键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3.7.2产品涉及的生产区域的公用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处理系统、真空系统、工艺用气系统、工艺用水、无菌模拟实验等的变更、运行、验证情况;3.7.3其他有必要的数据。4内容

4.1质量回顾的时间: 4.1.1按:一般情况按进行质量回顾:如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 4.1.2按时间段: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按时间段进行质量回顾,如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

4.2质量回顾的内容: 4.2.1 基本情况概述

4.2.1.1 产品基本信息:品名、物料代码、规格、包装规格等

● 对于按剂型、产品系列分类的多个产品同时进行的产品质量回顾,应当对每个产品情况进行描述。如下图

● 对其中包含的停产产品应当分别列出,并描述停产原因;对产品生产批次少的产品可不列入产品质量回顾范围(如小于3批 ,但应该对其基础信息进行介绍;对产品采用不同生产线生产可在基本情况介绍中对生产线进行描述,或者在产品生产情况列表中注明某一批产品采用的生产线。必要时可以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单个品种质量回顾,可在基本情况概述中列入产品注册质量标准变更信息、有效期变更信息等其它产品信息;也可以列表汇总产品主要质量状况,如总偏差率、总投诉率、返工批数、召回批数等。必要时可以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案例1: 以总产量与往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2.2 生产和质量控制情况分析评价 4.2.2.1 原辅料、包装材料批次、检验结果情况

***620072008 万盒

产品3产品2产品1

4.2.2.1.1 描述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购进情况、质量检验情况。4.2.2.1.2 对于新供应商物料应重点叙述

4.2.2.1.3 可以对物料的缺陷投诉情况进行回顾,汇总投诉描述及处理方法,有无 拒收情况,并从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或者该物料是否影响本公司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2.2.2 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中间控制点、中间产品检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4.2.2.2.1 统计生产过程控制参数并分析,例混合粉水分、含量,片剂硬度、片厚 直径、片重、脆碎度、崩解时限,膏剂密度,收率等。

4.2.2.2.2 可以根据列表描述每项参数的范围,如水分:3.8%-5.2%,并考察其是

否在合格限度内,对不合格情况可进行详细描述。

对于重点项目应做趋势分析,如混合粉水分、含量、收率等。产品-收率图(限度:95%~100% 案例2:某公司在对某新产品收率的回顾分析

分析: 90.0% 91.0%92.0% 93.0% 94.0% 95.0% 96.0%97.0%98.0%99.0%0510152025 由于该产品为新产品,可以根据该产品全年收率的情况,重新评估其制定的收率限度的合理性。从图中发现虽然该产品平均收率在规定限度内(95%~100%, 但是其中有7批产品的收率低于规定限度。调查发现整个过程无异常,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偏移导致外观废品量较大,而产品又不能进行二次包装,造成产品收率低。

考虑改进设备,适当调整收率可接受范围。4.2.2.3 成品检验:结果、趋势分析: 4.2.2.3.1 统计成品质量控制指标,例如成品杂质检查、含量、溶出度、含量均匀 度、崩解时限、酸碱度、微生物限度等。

可以分别描述每项控制指标的情况,如含量:95.0%-97.2%,并考察其是否在合格限度内,是否有不良趋势,对不合格情况可进行详细描述。

4.2.2.3.2 以放行质量标准为依据,考察产品质量稳定情况,对主要质量指标进行 趋势分析。

如,活性成分测试结果评估,评估方法应给出数据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极差和标准偏差,绘制控制图,当至少7个连续数据点显示出一种趋势或变化时,应对结果进行讨论。必要时可以将相关测试的数据结果与上一年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

对于被确认为OOS 结果的检验数据应独立分析。案例3: 趋势分析图分析

0.1 0.20.30.40.50.60.70.8 0.911.11.21.311111222223批 杂质A

批-含量均匀度RSD 值分析图 分析: 杂质A 图,回顾所有批次杂质A 均小于放行标准(≤1.2%,且均在3倍标准偏差范围内波动(上限1.2%,下限0.1%,所有值在平均值左右波动,分析该项指标稳定。

含量均匀度图,所有批次含量均匀度RSD 值合格,但其中一批超过3倍标准偏差限度(上限4.1%,下限-0.9%,有3批产品含量均匀度平均值结果波动较大,分析中应关注。

案例4:某公司在对某产品含量的回顾分析 产品-含量(限度:95%~105%

分析: 连续11 批产品含量值在平均值或平均值以下,且其中有两批处于下限,应重点关 0.95 0.960.97 0.980.9905101520 12 3451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批含量均匀度 注产品含量的变化。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调查: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活性成分、投料、水分、所用设备、生产操作等对产品含量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寻找含量低的原因及采取何种预防纠正措施,必要时修改生产工艺。分析: 通过对数据制作控制图分析发现该产品受湿度影响比较大,夏季产品水分含量基本在全年水分含量平均值以上,明显高于其它季节,且有偏离控制上限(3倍标准偏差的趋势。

通过含量、水分2张图对比发现,产品含量与产品水分有成反比的趋势,夏季水分含量高时产品含量低。

综合考虑,该产品极易吸潮,生产中应当严格控制环境湿度及生产时间,采取防止吸潮的措施。

所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批次及其调查

4.2.2.4.1包括稳定性研究中产品在有效期内不符合质量标准情况。4.2.2.4.2回顾OOS产生原因,调查结果,所采取的措施及预防矫正措施。

4.2.2.4.3每一个超标结果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原因,应调查原因,采取适当措施,评估措施效果。

例如选择内包装材料供应商稳定性试验中发现产品水分超标,确定是由于内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而拒绝使用;某一注射剂产品一批含量明显低于标准,启动OOS调查程序,确定操作人员称量物料过程操作错误,少投料。

但有时一个OOS出现可能很难发现直接原因,可能需要考察历年OOS结果,并结合产品控制指标综合分析。例如某一注射剂产品一次检验中发现含量结果低于放行标准,启动调查程序,未发现异常,调查该产品其它OOS,发现类似情况曾经出现,对含量结果进行控制图分析,发现其含量平均值接近放行标准限度,虽然每一点不低于3倍标准偏差,但有较大波动时含量可能低于放行标准,通过分析评价,应当变更生产

工艺投料量。

4.2.2.4所有重大偏差及相关的调查、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4.2.2.5.1包括所有重大偏差以及相关的调查和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4.2.2.5.2可以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如设备原因、环境原因、物料原因、操作原因、工艺原因等,或对偏差产生的过程进行分类,如称量过程、充填过程、铝塑过程、包装过程等,或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应重点关注,也可以将其纠正预防措施列入下一的质量考察项目。

4.2.2.5.3可以将偏差的发生率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对发生偏差的趋势及重复发生的偏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2.2.6返工、重新加工、重检及拒绝放行情况

4.2.2.6.1返工是所有或部分规定的生产步骤的重复;4.2.2.6.2重新加工是应用与规定生产程序不同的生产过程步骤,包括使用不同的溶剂、处理设备或程序条件大的变更,使产品质量成为可接受的(如,片剂粉碎后再压片。

4.2.2.6.3重检过程是指挑出有物理缺陷的(例如片子表面有微小瑕疵产品过程。

4.2.2.6.4拒收(拒绝放行指成品不符合放行标准,而拒绝出厂过程。

4.2.2.6.5可回顾批次,数量、原因、相应调查、结果等内容(此部分内容和偏差内容有重复时,可选择其一进行重点介绍

4.2.2.6.6可依据出现返工、重新加工、重检查、拒绝放行情况出现的原因、频次、趋势进行分析;对返工、重新加工、重检查的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对返工后产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可以对考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处理方法是否影响产品质量;并对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4.2.2.5变更情况 4.2.2.7.1变更的内容: 4.2.2.7.1.1产品所用原辅料的所有变更,尤其是来自新供应商的原辅料 4.2.2.7.1.2生产工艺或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等的所有变更 4.2.2.7.1.3已批准或备案的药品注册所有变更

4.2.2.7.1.4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当完成的工作情况 4.2.2.7.1.5厂房设备的变更情况:包括升级设备软件、变更和产品相关的设备部件,取消和增加设备功能。评价变更是否适当,变更后对产品生产及质量的影响。

可采取列表对变更情况描述。

4.2.2.7.1.6按《变更管理程序》规定的其他变更情况

4.2.2.7.2可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验证状态的潜在影响进行变更分类。

4.2.2.7.3变更汇总原则:回顾提出的变更 回顾完成的变更

4.2.2.7.4对变更内容进行描述,说明变更是否注册。

4.2.2.7.5对完成的变更结果可进行评价,分析变更的适当性。

4.2.2.7.6检验方法、生产工艺变更可提供前后对比,评价变更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2.2.6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 4.2.2.8.1包括加速稳定性及持续稳定性

4.2.2.8.2回顾原则:回顾开始批次的稳定性 回顾完成批次的稳定性

4.2.2.8.3回顾稳定性考察批次、贮藏条件、考察目的、结果,对有未结束的稳定性考察可汇总已完成考察的月份

4.2.2.8.4 统计稳定性考察结果 4.2.2.8.5 对结果趋势情况进行分析

可进行单批产品不同月份稳定性考察数据的分析,进行纵向的统计,利用趋势图分析趋势变化,评价产品质量稳定性。

可进行一个产品不同批次的稳定性考察结果分析,横向对比性状、有关物质检查、含量等指标变化,评价产品质量稳定性。

4.2.2.8.6 结论,说明产品在效期内是否稳定。

案例7: 某产品稳定性分析 月份-溶出曲线图

批间,月份-杂质A 量图 ***0901001104h 8h 12h 16h 24h H o u r 溶出

0.020.040.060.080.10.120月 6月 12月

24月

4.2.2.7药品注册情况

4.2.2.9.1药品注册所有变更的申报、批准或退审情况

4.2.2.9.2现行放行/效期标准和方法与注册文件比较,确认有效性。可采用图表对照分析

4.2.2.9.3现行工艺与注册工艺对比分析工艺,确认生产工艺有效性。可采用图表进行工艺对比

4.2.2.8厂房、设施、设备情况:包括设备的校验、使用、维修、监测等 4.2.2.9验证情况:(特别是相关设备和设施,如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等的确认状态;4.2.2.11.1包括厂房、设备设施、工艺、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压缩空气、检验方法等。

4.2.2.11.2可列表对验证情况进行叙述,验证项目、目的、时间、验证结果。4.2.2.11.3可以将验证完成情况与验证母计划进行对比,考察完成情况及完成效果。

4.2.2.11.4可单独进行回顾

4.2.2.10与产品工艺或设备相关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4.2.2.11委托生产或检验情况及技术合同履行情况 4.2.2.13.1对技术协议的回顾分析,以确保内容更新

4.2.2.13.2对于委托生产可以由受委托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回顾

4.2.2.13.3对于委托检验,可以在产品原辅料、内包装、产品质量部分介绍 4.2.3自检情况、接受监督检查和抽检情况 4.2.3.1次数

4.2.3.2关键问题的整改措施概述

4.2.3.3产品质量抽检情况:不合格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情况 4.2.3.4可单独回顾

4.2.4产品不良反应情况概述

4.2.4.1不良反应数量、类别,包括已存在的和新发现的不良反应 4.2.4.2处理结果 4.2.4.3上报情况

4.2.4.4可统计说明书中已存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趋势,必要时和往年ADR 数据进行对比。

4.2.4.5说明书中未规定的不良反应,可分别汇总,分析ADR与应用产品的关系,是直接影响或者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计算ADR发生率,评估ADR风险,评估是否需要对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目进行修订。

4.2.4.6可单独回顾

4.2.5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及调查;4.2.5.1缺陷产品投诉 4.2.5.1.1应涉及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投诉和相关调查 4.2.5.1.2处理结果

4.2.5.2产品退货和召回 4.2.5.2.1应涉及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产品退货和召回和相关调查

4.2.5.2.2处理结果 4.2.5.2.3采取的预防纠正措施

4.2.6结论

4.2.6.1对产品质量总的评价

4.2.6.2对上回顾中所建议的整改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4.2.6.2.1建议的整改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4.2.6.2.2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4.2.6.2.3未实施原因 4.2.6.2.4处理意见等

4.2.6.3总结本回顾中需要采取的整改措施或预防措施并给出评估意见。4.3质量回顾的流程

4.3.1质量回顾计划的编制及分发

4.3.1.1QA负责制定产品质量回顾(PQR管理程序,并进行相关培训。4.3.1.2确定各产品等的回顾协调员

4.3.1.3QA制定产品质量回顾计划,按计划任务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并规定时限。

4.3.2信息收集与报告编制

4.3.2.1各职能部门按要求收集产品相关信息/数据,按时交至QA 4.3.2.2Q A按4.2内容收集产品相关信息/数据,按一定格式进行汇总及整理,并进行趋势分析

4.3.2.3QA召集专门会议,组织相关人员对产品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并对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

4.3.2.4QA记录汇总会议的分析讨论结果及产品质量回顾的质量状态总结,形成报告,报质量受权人审批。批准的报告复印、分发到个相关职能部门,原件存档。(报告模板见附件

4.3.2.4.1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讨论,起草回顾报告。

4.3.2.4.2报告中包括根据统计和趋势图及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异常数据(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4.3.3报告的审批

4.3.3.1生产、工艺、技术、QC、QA等参与审核 4.3.3.2质量受权人批准

4.3.4批准的回顾报告的复印件分发至各相关部门 4.3.5原件在质量保证部永久保存 4.3.6CAPA制定与跟踪

4.3.6.1各相关部门按照产品回顾报告中制定的改进措施及完成时间,进行改进措施的实施;4.3.6.2CAPA跟踪

4.3.6.3产品回顾报告协调员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并将其执行情况汇总在下回顾报告中。

5相关文件与记录 5.1《变更管理程序》 5.2 5.3 6.附录

6.1回顾报告目录: 回顾报告目录 1.概要 2.回顾期限 3.制造情况 4.产品描述 4.1产品工艺

4.2产品给药途径及适应症 4.3关键参数

5.物料质量回顾

5.1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问题回顾 5.2主要原辅料购进情况回顾 5.3供应商管理情况回顾

5.4工艺用水、与药品直接接触的气体质量问题回顾 6.产品质量标准情况 6.1产品质量标准

6.2质量指标统计及趋势分析 7.生产工艺分析

7.1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情况 7.2中间体控制情况 7.3工艺变更情况 7.4物料平衡 7.5收率

10.产品稳定性考察 11.拒绝批次 11.1 拒绝的物料 11.2 拒绝的中间产品及成品 12.变更控制回顾 13.验证回顾 14.环境监测情况回顾 15.人员情况 16.委托加工、委托检验情况回顾 17.不良反应 18.产品召回、退货 18.1 产品召回 18.2 退货 19.投诉 20.药品注册相关变更的申报、批准及退审 21.结论 22.建议 7.变更记载及原因 文件名称 版本 号 生效日期 修订原因 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 ——

篇2: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操作规程,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

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原料药及各类制剂。4.责任:各部门经理及各部门主管、质量部QA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5.内容:

5.1 启动条件:

5.1.1 生产少于3批的产品,不需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待生产批次累计3批以上再进行。

生产3批及以上的产品,需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5.1各部门分工及职责: 5.1.1 质量部职责 5.1.1.1 质量部经理

5.2.1.1.1.督促企业按计划开展产品质量回顾; 5.2.1.1.2.批准产品质量回顾报告。5.1.1.2 质量部QA 5.1.1.2.1

建立产品质量回顾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培训; 5.1.1.2.2制定产品质量回顾计划; 5.1.1.2.3起草产品质量回顾报告;

5.1.1.2.4跟踪及评价产品质量回顾报告中确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5.1.1.2.5产品质量回顾报告的归档; 5.1.1.2.6

其他必要数据的提供。5.1.1.3 质量部QC 5.1.1.3.1

产品检验标准的执行情况;

5.2.1.3.2 产品检验结果异常情况(OOS、OOT等)统计及分析; 5.1.1.3.2产品稳定性数据趋势及评价;

5.1.1.3.3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方法变更情况及评价;

5.1.1.3.4公用系统(工艺用水、环境监测)监测情况; 5.1.1.3.5委托检验情况及评价; 5.1.1.3.6

其他必要的数据提供。5.1.1.4 技术部

5.1.1.4.1产品工艺处方变更情况及评价; 5.1.1.4.2产品工艺处方及质量标准注册情况; 5.1.1.4.3产品工艺验证情况;

5.1.1.4.4生产过程中质量超标后采取的补救,预防措施及评价; 5.1.1.4.5

其他必要的数据。5.1.2

生产部 5.1.2.1 5.1.2.2 的调查情况;

5.1.2.3 其他必要的数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应对方法、纠正预防措施;

产品生产过程中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包装材料平衡率或收率出现超标时5.1.3 工程部 5.1.3.1 5.1.3.2 5.1.3.3 产品相关生产用设备的变更、运行及验证或确认情况; 生产相关的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的校验情况;

产品相关的公用工程(空调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纯蒸汽系统)变更、运行及验证或确认情况;

5.1.3.4 5.1.3.5 产品相关系统、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情况及评价; 其他必要的数据提供。

5.1.4物资部 5.1.4.1 5.1.4.2 5.1.4.3 5.1.4.4 5.2 产品相关的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情况统计及分析; 供应商变更情况(包括新增)及评价; 供应商评估情况; 其他必要数据。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实施流程:

5.2.1每年初规定本的产品质量回顾计划,包括实施部门及实施时间。5.2.2质量部QA按照计划起草各产品的质量回顾,各相关部门按职责提供质量回顾包含数据及内容。

5.2.3经各部门审阅后,质量部经理批准产品的质量回顾报告,并由质量部QA

进行归档。

5.2.4质量部QA应跟踪报告中确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必要时可启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

5.3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 5.3.1

介绍,主要描述本产品生产批次及概况。

5.3.2

产品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剂型,成分,性状,批准文号,执行标准,产品编码,产品处方,贮藏条件,包装规格,有效期等。

5.3.3

产品质量数据,5.3.3.1 原辅料的质量回顾,包括物料名称编号,采购批次,生产厂家,检验结果及供应商变更(包括新增)情况。

5.3.3.2 包装材料的质量回顾,包括包装材料名称,编号,版本号(如有),采购批次,生产厂家,检验结果及供应商变更(包括新增)情况。

5.3.3.3 述。

5.3.3.4 5.3.3.5 5.3.3.6 IPC结果,包括半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和总平衡率数据统计。产品放行结果,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结果。

质量检验数据,包括成品各质量控制标准的化学检验结果与评价,微生物检生产过程的控制数据,半成品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具体数据和总平衡率的描验结果与评价,稳定性结果与评价。

5.3.3.7 检验结果超标分析,包括物料名称规格,编号,涉及批号,超标项目,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

5.3.3.8 偏差调查事件,包括偏差编号,涉及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情况描述,调查及处理情况,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3.3.9 变更控制,包括供应商变更、生产工艺变更、检验方法变更、注册变更、厂房、设备设施变更等,应注明变更类型,变更编号,变更内容,状态,变更实施起始批次或时间。

5.3.3.10 返工、重新加工情况,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原因及处理结果。5.3.3.11 产品召回情况,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召回原因及处理结果。5.3.3.12 退货产品统计分析,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退货原因,数量等。5.3.3.13 药品注册情况。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当完成的工作情况。

5.3.3.14 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履行情况,药品委托生产时,公司和受托方之间

应当有书面的技术协议,规定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中各方的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按时进行并符合要求。

5.3.3.15 厂房、设备及公用工程情况,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的确认及维护保养情况,各洁净级别的房间环境监测情况,生产用气的监测情况。

5.3.3.16 投诉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应记录投诉或不良反应涉及的日期,批号,情况描述,处理结果及后续行动。

5.3.3.17 验证情况,开展的验证活动,包括分类,项目名称,验证方案及报告编号等。

5.3.4上纠正预防措施执行结果确认。

5.3.5产品接受药监部门及其他官方机构的抽查情况及结果。5.3.6

文件修订情况,产品相关的SOP修订情况。5.3.7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总结。5.3.7.1 5.3.7.2 5.3.7.3 产品放行情况。一次合格率。

需改进项目。应对回顾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或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评估意见及理由,并及时、有效地完成整改。

5.3.7.4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结论。

5.3.8

本报告的附件清单 5.3.9

篇3: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2.出车前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做好机器保养, 注意下田部位行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以确保收割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作业时, 收割机上可乘坐接粮员1人 (大型机可坐1~2人) , 不准乘坐与操作无关的人员。

4.新的或经过大修后的收割机, 使用前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磨合试运转。未经磨合试运转的, 不准投入正式使用。

5.发动机启动前, 应将变速杆、动力转出轴操纵手柄置于空档位置 (履带式机型应将工作离合器置于分离位置) 。

6.收割机起步、接合动力 (或工作离合器) 转弯, 倒车时应事先鸣喇叭或发出信号、并观察机器前、后、左、右是否有人, 接粮员是否坐稳;起步、接合动力档时速度应由慢逐渐加快;转弯、倒车动作应缓慢。

7.作业中, 驾驶员要集中注意力, 观察、倾听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情况, 发现异常响声或故障时, 应立即停车, 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8.接粮员工作时要注意力集中, 如发现出谷口堵塞或其他故障时, 应立即通知驾驶员停机并排除故障, 在机器未完全停止运转前, 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出粮口, 以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9.严禁在机器运转时排除故障, 禁止在排除故障时启动发动机或接合动力档 (工作离合器) 。

10.收割机在较长距离的空行中或运输状态时, 应脱开动力档或分离工作离合器;长距离道路行驶时, 应将割台拉杆挂在前支架的滑轮轴上。

11.机组在转移途中或由道路进入田间时, 应事先确认道路、堤坝、便桥、涵洞等能否承受机组重量, 切勿冒险通行。行驶途中左、右制动踏板应连锁, 注意观察道路前方车辆、行人动态, 遇有情况时, 应立即减速靠右行, 必要时应停车避让。上、下坡和上、下渡船以及通过狭窄地段时, 应有人协助指挥驾驶。严禁在不平道路上高速行驶, 禁止空档或发动机熄火溜坡。

12.作业过程中, 水箱水温过高时, 应立即停车, 待机温下降后再拧开水箱盖, 添加冷却水。如发现发动机工作时断水、严重过热时, 应立即怠速运转, 降低机温后, 再徐徐加入冷水。严禁停车后立即加入冷水, 以免机体开裂。冷却水开锅需要打开水箱盖时, 严禁用手直接打开水箱盖, 应用抹布或麻袋包住水箱盖后, 先轻旋使水箱内蒸汽跑出, 待水箱内外压力一致时, 方可打开水箱盖。注意操作时人不可正对着水箱盖口操作, 以防水蒸汽冲出造成人员烫伤。

13.田间固定脱粒时, 应事先将拨禾轮上的传动皮带放松卸下, 并取下拨禾轮, 以便手工喂入作物。喂入时要尽量均匀, 防止堵塞。脱粒时, 驾驶员应自始自终在驾驶位置上, 以免发生意外。

篇4: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篇5:药品采购质量评审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药品采购操作,确保购进药品合法和质量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范。

二、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3版)等法律法规。

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采购质量的评审

四、职责:质量部对本制度负责。采购部、储运部、销售部协助。

五、内容

1、药品采购质量评审由质量管理副总主持,质量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仓库主任参加评审。

2、质量管理部负责做好药品采购质量评审计划、安排时间、准备相关材料。采购部、储运部、销售部协助质量部提供相关材料。

3、评审内容

3.1.供货企业的法定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

3.1.1供货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及变更情况; 3.1.2质量体系认证和运行情况;

3.1.3合同及质量保证协议的完善性和承诺性。3.1.4变更信息资料提供的及时性。

3.1.3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要求的其他材料。3.2.供货品种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

3.2.1包括提供品种的法定批准文号和质量标准;

3.2.2供货品种批次、药品及器械入库的验收合格率(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

3.2.3在库储存养护期间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3.2.5销后退回、顾客投诉情况;

3.2.6监督检查及监督抽样不合格药品及器械情况等。3.3.供货企业配送能力和质量信誉

3.3.1供货合同、质量保证协议的执行情况;

篇6:酒店服务及工作质量检查操作规程

1.管理意义

1.1质量是酒店的生命,有效的质检系统将对各部门的对客服务质量、运行工作质量起到督导行为、提高效能的目的,促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领先地位,从而在赢得顾客和声誉中持续发展。2.组织架构

2.1组织名称:泓昇苑酒店质量检查小组(简称质检小组),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2.2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组 员:财务总监()、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质检培训部经理()、大堂经理()2.3 工作小组

组 长:副总经理()副组长:质检培训部经理()、大堂经理()组 员:行政总厨()、工程部经理()、安全部经理()、房务部经理()、总办副主任()、人事经理()、中餐厅经理()、西餐厅经理()、大堂副理()、大堂副理()3.工作范畴 3.1质检小组在熟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释义》前提下负责酒店各部门服务质量及工作质量的检查、监督,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跟进考核。

3.2质检工作小组组长(质检经理)在质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日常工作运行,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组织质检工作小组正常开展工作,确保组织运行高效能。

3.3各部门经理必须按质检小组出具的《整改意见书》督导部门及部门相关人员整改到位,并对相应问题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4.工作职责

4.1质检领导小组职责

4.1.1根据酒店质量系统运行情况,在熟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释义》前提下对质检小组的工作方向、日常运行、绩效改进提出导向;

4.1.2审议、批示质检工作小组递交的《酒店质量运行意见整改书》; 4.1.3对质量争议问题及考核尺度作出最终评判;

4.1.4质检领导小组人员如发生变动,须报请总经理批示同意。4.2质检工作小组职责:

4.2.1在熟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释义》前提下质检人员首先应做到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模范上岗,起到表率作用。4.2.2在质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日常质量检查、督导和考核的运行工作,并组织实施相关质量方案; 4.2.3在检查的基础上出具《酒店质量运行意见整改书》,经部门确认后递交领导小组审议;

4.2.4定期对酒店质量运行情况向酒店领导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意见及改进方向;

4.2.5质检工作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经理组成,如遇特殊事项未能参加质检工作,必须由部门经理指定(主管以上人员)参加质检工作;

4.2.6质检工作小组人员如发生变动,须报请副总经理批示同意。5.操作规程 5.1检查类别

5.1.1重点检查:每季度一次重点检查,邀请酒店质检领导小组成员或外请业内人士、旅游局专家会同酒店质检工作小组一起对酒店进行抽查,并出具专业报告。

5.1.2 全面检查:每日由酒店值班经理对酒店当天的整个营运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在值班记录上详细记录。

5.1.3常规检查: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四次检查,参加人员由质检工作小组组长确定;

5.1.4专项检查:每两月一次检查,由质检工作小组组长通知安全部、工程部负责人或部门指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参加,进行对酒店安全设施设备与维护保养进行全面性检查,并指定由被检部门人员做好现场记录,届时由质检工作小组汇总核对; 5.1.5 自我检查:酒店员工要对照《旅游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进行自我检查。

5.1.6 夜间巡查:酒店安全部要加强对夜间的巡查工作,并建立好相关台账。

5.1.7 最终检查:结合大堂每日对宾客满意度调查情况表,体现宾客对酒店质量服务认为好的那才是真正做到最好的,同时也是对酒店服务质量最好的复查工作。5.2检查形式

5.2.1以明查暗访或专项主题检查形式为主。

5.2.2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业内人士、旅游局专家或酒店同行进行暗访。5.3评判标准

每月质检小组按照“旅游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 及“旅游 饭店设施设备评分表”对各部门进行检查。5.4报告出具

5.4.1每周常规报告。在每月四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对相关重点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并作简单专项分析,在酒店每周一例会上进行通报。

5.4.2月度专项报告。在一月四周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旅游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及《旅游饭店设施设备评分表》,上报酒店质检领导小组审阅。

5.4.3季度检查报告。在季度一次的抽查基础上,全面评估检查情况,由质检工作小组或业内专业人士出具专项报告,上报酒店质检领导小组审阅。5.5整改要求

5.5.1质检小组将检查结果汇总后,将出现的问题填写好“质检报告”发至各部门。

5.5.2各部门经理在“质检报告”上填写纠正措施及纠正时间,并签

字确认后将“质检报告”反馈到质检小组。

5.5.3质检小组依据“质检报告”上的整改计划和结果进行复查,并将结果反馈到质检领导小组审阅。5.6活动组织

5.6.1每月质检小组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议,并对下一个月的工作进行计划。

5.6.2每年组织一次全酒店的服务质量技能大赛,提高酒店服务水准。5.7奖励申报

5.7.1对各部门每年推荐的质量服务先进个人须先由质检小组出具意见,再逐级申报。

5.7.2对质量考核先进部门,报请酒店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评选依据为:

1)部门对待质检活动的意识与态度。

2)质检发现问题后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整改情况。3)有无发生重大违纪违规事项。4)有无出现重大投诉。

5.7.3每年质检小组对小组成员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报请酒店进行嘉奖,以资鼓励。5.8考核处罚

5.8.1凡未达到酒店质量目标的部门,质检小组将提请酒店在行政例会上进行通报。

5.8.2连续两个月质量整改未达标(以“旅游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

及“旅游饭店设施设备评分表”为标准)的部门,由质检工作小组提请领导小组对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相应的经济考核。5.8.3对以下行为质检小组有权酌情提出处罚建议,报人力资源部处理:

1)违反《员工手册》规定;

2)质检小组在复查过程中,发现同样问题再次发生的员工; 3)对未按期完成整改或整改质量不合格者。

5.9档案建立

5.9.1根据每月检查出的问题,按部门进行分类、归档。5.9.2定期或不定期由小组成员对以往所发生的问题进行抽查。5.9.3为酒店五星评定性复核做准备,对酒店质量管理的要求积累基础资料。

6.参照制度 《旅游饭店运营质量评价表》、《旅游饭店设施设备评分表》及《员工手册》。

上一篇:2024年度6月生产技术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初级社会工作实务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