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40号文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国发40号文范文

国发〔2014〕43号(43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国发〔2014〕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疏堵结合。修明渠、堵暗道,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分清责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规范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

防范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稳步推进。加强债务管理,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谨慎稳健。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二、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1 (一)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二)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三)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对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

(四)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新发生或有债务,要严格限定在依法担保的范围内,并根据担保合同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三、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

(二)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债务。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三)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

2 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

四、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风险。债务风险相对较低的地区,要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加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在预算之外违法违规举借债务,不得以支持公益性事业发展名义举借债务用于经常性支出或楼堂馆所建设,不得挪用债务资金或改变既定资金用途;对企业的注资、财政补贴等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不得违法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违规干预金融机构等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强制金融机构等提供政府性融资。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及融资行为。

五、完善配套制度

(一)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于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如棚户区改造等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应当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单独检查、单独考核。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性债务及其项目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明确责任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纠正不正

3 确的政绩导向。对脱离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债权人约束。金融机构等不得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等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要符合监管规定,向属于政府或有债务举借主体的企业法人等提供融资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的,应自行承担相应损失,并按照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一)抓紧将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以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为基础,结合审计后债务增减变化情况,经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协商确认,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进行甄别。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凡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地方政府将甄别后的政府存量债务逐级汇总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债务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偿债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管理。

(二)积极降低存量债务利息负担。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三)妥善偿还存量债务。处置到期存量债务要遵循市场规则,减少行政干预。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能够按时还本付息的债务,应继续通过项目收入偿还。对项目自身运营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债务,可以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应指导和督促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拓宽偿债资金渠道、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对确需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债务。对确需地方政府履行担保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切实依法履行协议约定,作出妥善安排。有关债务举借单位和连带责任人要按照协议认真落实偿债责任,明确偿债时限,按时还本付息,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对确已形成损失的存量债务,债权人应按照商业化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

(四)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4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协调机制,统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部门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充实债务管理力量,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债券发行、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从严审批债务风险较高地区的新开工项目;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制止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完善债务管理制度,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国务院

2014年9月21日

5

第二篇:国发19号文(清理政府投融资平台)

国发„2010‟1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全文

一、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纳入此次清理范围的债务,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1)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2)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3)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对其后续资金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审核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来源,各类资金要集中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经地方政府审核后,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其他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置。

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地方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要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等要统筹安排资金,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二、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在本通知下发前已经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以下要求进行清理规范: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要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对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三、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并符合有关贷款条件的规定。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讲求效益,稳健经营。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要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严格执行贷款集中度要求,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要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要认真审查贷款投向,确保贷款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要加强贷后管理,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不同情况严格进行贷款质量分类。

四、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均不得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和机构,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以及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实现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监督。要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清理规范中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清理规范后仍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抓紧落实相关工作,并将工作落实情况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上报国务院,抄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国务院

二○一○年六月十日

第三篇: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文)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时间:2007-01-31 |

国发[2007]2号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电力工业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但电力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过高,成为制约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电力供求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的目标至关重要。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关停小火电机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精神,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明确标准、落实责任、政策配套、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执行电力工业产业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十一五”小火电机组的关停目标,完成电力工业能源消耗降低和污染减排的各项任务。

国家将继续按照电力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大高效、清洁机组的建设力度,保持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要大力推进“上大压小”工作,在新建电源项目安排上,考虑小火电机组关停的因素,对关停工作成效显著的省份和电力企业优先给予支持。要严格控制新建小火电机组,大电网覆盖范围内不得建设小火电机组,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燃煤电站及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均应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

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全国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电力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环境保护、国土、水利、财政和税收等部门及电网企业要积极配合,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发展改革委要依照电力工业产业政策,结合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和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将全国小火电机组关停目标分解到各省(区、市),并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有大型电力集团公司签署小火电机组关停目标责任书。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电力企业负责本地区、本企业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将关停小火电机组纳入工作日程,主管领导亲自抓,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在关停小火电机组过程中,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妥善解决关停机组涉及的人员安置、债务等问题,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确保社会稳定。

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电力企业要在2007年3月31日前,将本地区、本企业小火电机组关停具体实施方案报发展改革委并抄送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七年一月二十日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

发展改革委 能源办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现就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以下燃煤(油)机组(含企业自备电厂机组和趸售电网机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级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各类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高出2005年本省(区、市)平均水平10%或全国平均水平15%的各类燃煤机组;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应予关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关停的机组。

二、对在役的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要实施在线监测,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其开展认定和定期复核工作。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关停。

三、热电联产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高出第一条中煤耗要求的,要结合热电联产规划,以“上大压小”或在役机组供热改造,按“先建设后关停”或“先改造后关停”的原则予以关停。在大中型城市优先安排建设大中型热电联产机组,在中小型城镇鼓励建设背压型热电机组或生物质能热电机组。鼓励运行未满15年的在役大中型发电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机组。新建机组或在役机组改造要与原供热机组的关停做好衔接。

热电联产机组原则上要执行“以热定电”,非供热期供电煤耗高出上年本省(区、市)火电机组平均水平10%或全国火电机组平均水平15%的热电联产机组,在非供热期应停止运行或限制发电。

四、属于上述关停范围,但承担当地主要供热任务且其所在地10公里以内没有其他热源点或其性能优于该范围内其他热源点的热电联产机组,处于电网末端或独立电网内、承担当地主要供电任务或对当地电网安全具有支撑作用的机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44号)下发前依法批准且合同约定中外合作或合资期限未满的机组,企业可提出申请,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发展改革委认可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情况属实的,可暂缓关停,但须每年评估一次。

五、支持按照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城镇集中供热规划,已落实生物质能来源、同步建设热网并落实热负荷的地区,将运行未满15年、具备改造条件的应关停机组改造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生物质能发电或热电联产机组。

拟实施改造的应关停机组,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发展改革委认可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核准手续。

六、到期应实施关停的机组,电力监管机构要及时撤销其电力业务许可证,电网企业及相关单位应将其解网,不得再收购其发电,电力调度机构不得调度其发电,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停止对其发放贷款;机组关停后应就地报废,不得转供电或解列运行,不得易地建设。

七、鼓励各地区和企业关停小机组,集中建设大机组,实施“上大压小”。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或收购小火电机组,并将其关停后实施“上大压小”建设大型电源项目。

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区、市)关停机组的容量,相应增加该省(区、市)的电源建设规模。跨省(区、市)进行“上大压小”的,关停小机组容量可保留在当地,并相应调减新项目建设地区的电源建设规模。

八、新建电源项目替代的关停机组容量作为衡量其可否纳入规划的重要指标。替代关停机组容量较多并能够妥善安置关停电厂职工的电源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企业建设单机3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80%的项目,单机6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70%的项目,单机10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60%的项目,可直接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建设。

企业建设单机2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联产项目,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50%,并按所替代关停机组和关停拆除的供热锅炉蒸发量计算可减少当地燃煤总量的,可直接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优先安排建设。“上大压小”建设的大中型火电项目,扩建项目可建设单台机组,新建项目原则上按两台机组以上考虑。

实施“上大压小”的新建机组,原则上应在所替代的关停机组拆除后实施建设。

九、加强发电调度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发电机组统一调度工作,大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火电厂,其调度都要逐步纳入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统一管理。

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另行制定。

未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的地区要实行差别电量计划,鼓励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大机组多发电,并逐年减少未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发电量。

十、电网企业要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扩大供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并制订科学的供电预案,保证小火电机组关停后的电力供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切实保证电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关停机组涉及的输配线路、变电站等资产,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有偿移交所在地的电网企业。

十一、推进电价和趸售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同网同价。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管理,尽快将所有燃煤(油)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降低到不高于本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并不得实行价外补贴;价格低于本地区标杆上网电价的小火电,仍执行现行电价。

十二、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加强对电厂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对排放不达标的依法予以处理。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关停范围以外现役单机13.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要尽快完成脱硫设施改造。要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促进电厂进行脱硫改造。安装脱硫设施但未达标排放的燃煤机组不得执行脱硫机组电价。

十三、改进并加强对企业自备电厂的管理,对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征收国家规定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可再生能源附加、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并按规定收取备用容量费。禁止公用电厂转为企业自备电厂。具体办法由发展改革委另行制定。

十四、纳入各省“十一五”小火电关停规划并按期关停的机组在一定期限内(最多不超过3年)可享受发电量指标,并通过转让给大机组代发获得一定经济补偿,发电量指标及享受期限随关停延后的时间而逐年递减。具体办法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发展改革委备案。

十五、自备电厂或趸售电网的机组按期关停后,电网企业可对趸售电网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关停自备电厂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电价优惠。鼓励关停自备电厂的企业或原趸售电网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电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过网费。

十六、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指标交易,按期关停的机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偿转让其污染物排放指标、取水指标(取水指标限本省(区、市)内)。具体办法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和水利部备案。

十七、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关停机组人员。关停部分机组的企业,要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原则上应在本企业内部安置;关停全部机组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好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相关问题。改造项目和新建、扩建电厂应优先招用关停机组分流人员。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分流人员安置工作。

十八、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关停机组的土地资源。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改变土地用途的,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因电厂关停带来的变电站和供电线路改造等征地问题,结合关停电厂现有土地处置一并考虑。

十九、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小火电机组监督管理,建立监管信息系统,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的,不予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

十、对应关停而拒不关停的小火电机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可责令其立即关停,并暂停该企业新建电力项目的资格,直至完成关停任务;对弄虚作假逃避关停或关停后易地建设的机组,一经查实,应责令其立即关停并予以拆除,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一、各地区和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电力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开展电源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电力项目核准制度,坚决制止违规和无序建设电站的行为。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原则上不得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纯凝汽式燃煤机组。电网企业不得为违规建设的发电机组提供并网服务。对违反国家电力项目核准规定、越权核准小火电项目建设的部门领导及当事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追究其责任,并撤回项目核准文件。

二十二、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负总责,要根据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关停目标,负责制订本地区小火电机组关停方案和关停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关停方案应包括责任分工和机组关停后的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理等内容,关停计划应明确关停机组名单和关停时限。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确保按期完成小火电机组关停任务。

二十三、发电企业是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应按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订的小火电机组关停方案和关停计划,对本企业所属机组实施关停,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二十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地区小火电机组关停情况定期向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报告。

第四篇:(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蓬供发„2011‟35号

蓬安县供销合作社

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

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

南充市供销合作社: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

1 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

2 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

3 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

4 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

5 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

6 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

7 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

8 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 10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

11 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自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

13 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

14 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

15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

16 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

17 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

18 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

19 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

20 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

21 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

22 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

23 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

24 [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 25 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

26 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自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

27 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28 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

29 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

30 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O一一年 月 日

31

第五篇:国发【2010】47号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同时,一些地方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进行了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政策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 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侵害了农民权益,影响了土地管理秩序,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为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要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原则,以农田整治力重点,立足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三)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经批准将节约的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二、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

(四)坚决扭转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农民新居、城镇发展等土地整治活动,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坚决扭转在增减挂钩试点中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倾向,坚决纠正少数地方突破土地利用计划控制、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等偏差,坚决制止实施过程中脱离发展实际、侵害群众利益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五)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在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及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作中,凡涉及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的,必须纳入增减挂钩试点。必须坚持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展试点或扩大试点范围。严禁在试点之外,以各种名义开展试点或扩大试点范围。严禁在试点之外,以各种名义开展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严禁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防止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六)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各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林业保护利用和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和时序。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士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所在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组织审批和实施试点项目,严禁突破挂钩周转指标设立挂钩项目区,严禁项目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严禁循环使用周转指标。各试点地区要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实行全程监管,严格考核,确保增减挂钩试点严格控制在周转指标内。

(七)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强迫农民住高楼。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转移相协调,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区分城镇规划区内、城乡结合部、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涉及农村拆迁安置的新居建设,要为农民提供多种建房选择,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要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严禁在农村地区盲目建高楼、强迫农民住高楼。

(八)严禁侵害农民权益。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涉及土地调整互换使用的,未征得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同意, 不得强行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合理分配土地调整使用中的增值收益。要明确受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所获士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 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农村和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三、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九)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要按照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大力开展土地

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要依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切实防止投入散、项目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 (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未批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不得将农村土地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绐城镇使用。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严禁以整治为名,擅自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禁在农村土地整治中,违法调整、收回和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

(十一)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要按照科学论证、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要求,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确定的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促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战略后备产区建设,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性保障。要切实加强配套工程建设,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工程监管,防止和纠正配套工程不到位、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土资源部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落实责任,通力合作,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加强全程指导和有效监管,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并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十三)强化资全整合和使用管理。各地要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 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保持渠道和用途不变,实行专账管理,统筹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综合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士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中央分成部分要重点支持农村士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工程建设,要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增 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行为。

(十四)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管理。 各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冶,要按照确权在先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

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对土地互换的,要引导相关权利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有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对权属有争议又调处不成的,不得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实施后,要依法及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十五)严格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全程监管;要完善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对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实行网络直报备案,及时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要做好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立项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评估考核以及项目实施后的验收等工作; 要充分发挥国家士地督察和土地执法监察的作用,完善问题发现和查处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十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近期要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清理。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面检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律叫停,进行整顿、规范和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超出试点范围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或擅自扩大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于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开展。

2010年12月27日

学习《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之十三字文

国务院,发文件,增减挂钩严规范, 农村地,搞整治,要让农民多受益。

用指标,搞挂钩,城乡发展要统筹, 莫片面,莫违愿,农民权益莫侵犯。

调结构,地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村建设,城发展,城乡统筹地少占。

稳农田,提高产,民生条件大改善, 综合治,抓示范,综合效益要明显。

尊民意,随民愿,农民权益落脚点, 有指标,农优先,城镇使用收益还。

增指标,莫片面,出现偏差须扭转, 按规划,按计划,违法违规严厉查。

城乡地,调整用,结果可控封闭行, 扩试点,擅置换,坚决制止严防范。

编规划,控规模,周转指标禁突破, 禁跨县,禁循环,周转指标全程管。

禁大拆,禁大建,量力而行循序办, 建新居,尊民愿,高楼不可盲目建。

搞挂钩,征意见,听证论证要当先, 维权益,明产权,土地增益全返还。

地整治,要规范,高产稳产是重点, 项目小,投资散,重建轻管要防范。

田水路,林和村,综合整治规范进, 搞挂钩,未批准,指标调剂要严禁。

集中投,分步施,重大工程科学立, 核心区,战略区,粮食安全是基础。

强组织,抓协调,政府指挥作主导, 各部门,职能到,国土搭台显其效。

涉农金,各渠道,聚合使用效益高, 要规范,要引导,民间资本要用好。

搞挂钩,搞整治,土地权属要明晰, 权属变,要互利,变更登记要及时。

严监管,严监督,在线备案硬制度, 有问题,速查处,督察监察纠错误。

全面查,细清理,违法违规一律止, 擅试点,扩规模,扣减指标并追责。

发展观,政绩观,群众利益立足点, 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决维利益。

上一篇:600字随笔范文下一篇:it规划蓝图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