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2024-04-14

(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蓬供发„2011‟35号

蓬安县供销合作社

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

南充市供销合作社: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 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 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 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 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 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 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 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10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 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 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 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 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 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 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 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 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 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 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 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 [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 25 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 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 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O一一年 月 日

篇2:(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简报

第7期 遵义市水利局2012年4月6日

我市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得力进展顺利

自国家批准、启动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来,我市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各项前期工作的调度、跟踪,前期工作推进得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一是赶在2011年全面完成了遵义中桥水库、桐梓新桥水库、凤冈河头水库、绥阳后水河水库加高扩建、习水铜灌口水库、汇川麻沟水库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挤进了2011年国家投资计划盘子,2011年下达6个中型水库投资计划

5.3亿。由于前期工作抓得实,贵州省2011年新开工建设水库20座,遵义就占了6座。

二是在遵义市水利局的统筹、调度下,各县(区、市)陆续开展了一批中型、小型水库的前期工作。目前,除了以开工的6座中型水库外,现已开展可研报告和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及审查的项目有24个(中型水库12个,小(1)型水库12个)。其中:务川岩溪水库、余庆魁龙水库、仁怀大沙坝水库工程已全面完成了可研阶段工作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并取得可研批复,可研阶段审核资料已报长江水利委员委。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近期将组织该三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目前,这三个中型水库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遵义县苦寨田水库加高工程已取得初步设计批复。遵义县上水水库、道真县沙坝水库加高扩建2座中型水库和遵义县绿竹坝水库、正安县八岔林水库、湄潭县关坎脚水库、湄潭县群力水库、凤冈县响滩子水库、凤冈西山水库、务川县茅天水库、道真凉天沟水库、仁怀垭石庆水库、赤水金龙水库10座小(1)型水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正抓紧完成相关专题报告的编制和报批。

篇3:(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陕西省中小企业厅副厅长党红忠:

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认真学习宣传, 制定实施办法

一方面及时下发通知, 制定宣传计划和宣传提纲, 认真抓好文件的学习和宣传;另一方面, 由局领导带队, 分成若干小组, 深入市、县调查研究, 摸情况, 找问题, 提措施。在此基础上, 会同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 起草了陕西省的《实施意见》, 已上报省政府待批。

二、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努力解决融资难

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融资超市”, 促进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实现信息对接。完善企业上市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料库, 确定45户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

三、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 大力催生小企业

在64个县 (区) 建立中小企业远程创业培训基地, 初步形成创业培训体系。同时, 扶持建设了53个创业基地和小企业“孵化器”, 确定31个县为创建“发展中小企业、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县”, 加大支持力度, 催生创办了一大批小企业。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壮大县域经济

由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确定近百个园区为省政府重点建设园区, 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编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确认了一批省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六、加强预警, 强化协调和服务职能

初步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统计和预警工作体系, 基本摸清了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家底。改善发展环境, 制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环境评议制度, 设立维权投诉中心, 收到投诉48件, 绝大多数得到了解决。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克建:

山西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认真做好文件的宣传与解读工作。二是积极建议、主动协调, 力争早日出台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并认真抓好宣传和落实。三是各市县 (区) 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 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抓紧制定出台贯彻落实36号文件的具体办法, 分层次、分重点, 先易后难地推动配套措施的出台。四是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的督导。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副厅长单成繁: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利用去年底在辽宁省召开的中国沈阳国际中小企业大会和全国第七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之机, 积极宣传国发[2009]36号文件。

加大工作力度, 推进国发[2009]36号文件、省政府28号文件以及《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印发了省政府28号文件和《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贯彻意见, 提出了国务院[2009]36号文件的贯彻方案, 组织开展了省政府28号文件等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工作。

浙江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楼志鸣:

浙江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制定出台, 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鼓励中小企业创业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促升级、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强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加强中小企业扶持和指导等6大部分, 共40条政策措施。

浙江省出台的若干意见, 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亮点。

一、调研深入, 广集民智

这个政策从酝酿起草到制定出台, 历时近10个月, 数易其稿, 既贯彻了国务院[2009]36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也结合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多次征求各市地和省有关部门意见, 认真吸纳了有关专家学者建议, 广泛听取了企业、基层的呼声、愿望和要求。

二、指明方向, 提增信心

这个政策在新形势、新阶段背景下, 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 (即积极引导和推动我省中小企业从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 , 实施“两大战略” (即实施创业促发展战略和创新促升级战略) , 优化“三个环境” (即优化中小企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 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有利于我们在经济企稳回升、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增信心, 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 这个政策既覆盖了全省各个领域的中小企业, 同时又突出重点, 明确了扶持的重点。既有利于指导面上中小企业工作, 又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 发挥最大的扶持效应。

四、指导性强, 含金量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个政策性文件的制定, 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切实加大了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在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兼并重组、融资服务等方面, 有很多财政、税收等扶持优惠政策。

五、注重落实, 强化保障

在这个政策的第六部分, 明确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省政府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各负其责、合力帮扶的工作机制。也明确了省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指导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职能, 加强中小企业工作队伍建设, 把指导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乡镇 (街道) 。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华克思:

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

2009年与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联合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 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 按照“能取消一律取消, 暂时不能取消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的原则, 对省设各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 不合理的项目坚决取消, 重复收取的予以合并, 并重新从低核定收费标准。

二、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示范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认定了一批示范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电视电话会议, 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省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同时, 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省政府加大了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在银行业机构年度考核奖励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把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户数等列入对银行业机构年度单项考核。积极启动民间资本, 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资本依法发起设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机构;支持非公有资本依法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鼓励发展一批小额贷款公司。

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成长性小企业

重点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成长性小企业培育力度, 通过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素质提高。建立了安徽省成长性小企业评价系统, 动态评价5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 并进行重点调度和择优扶持。

五、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在第六届中博会上举办了皖粤企业对接会, 现场签约50个项目, 引资72.6亿元, 签订定单2.2亿元。在上海工业博览会期间, 组织产业集群专业镇到江苏学习, 进行产业对接, 签约项目17个, 资金总量达23亿元。

六、积极搭建产品供需对接平台

先后在省内外搭建了钢材产需、汽车巡展、煤电对接、投资项目与省内装备对接、白酒销售等平台。

七、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

对全省范围内已具产业集聚发展形态、企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加强引导, 从资金、技术、人才、土地、信息服务等方面引导产业聚集, 提高企业发展水平, 提高产业集聚发展层次, 提高产业集群的经济外向度, 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 省政府认定的57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4.6亿元, 同比增长23%;企业户数2.04万户, 从业人员117.2万人。

江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李文美:

江西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及时学习传达部署

为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 中小企业局多次召开党组会、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和全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会, 对学习宣传及贯彻执行国发[2009]36号文件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二、出台政策措施

3月24日正式印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2010]10号) 。

三、争取财政支持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发[2009]36号文件关于设立和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等规定, 全省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力度。

四、加强运行监测

为监测分析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运行情况, 江西省参加全国中小企业统计试点工作, 制定了《江西省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和《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 建立了经济运行定期分析、对外发布等制度,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此外, 还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 数据与文字的组合实现了“文字见报端、电视出画面、广播亮声音、网络有新闻”, 较好地宣传了中小企业的工作业绩,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程瑜:

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已经完成, 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7个方面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官维平:

一、制定出台贯彻国发36号文的实施意见

为有效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 广东省制定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粤府[2010]39号) 。实施意见在对照我省2008年12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粤府[2008]104号) 的基础上, 着重针对国发36号文中的新政策、新措施,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原有扶持政策, 从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注重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成效、推动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帮扶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等7个方面共19条提出具有广东特色的政策意见。

二、贯彻国发36号文件精神, 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粤府[2008]104号) 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去年9月以来, 结合贯彻国发36号文件精神, 广东省经信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切实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销售市场。三是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切实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马奇昌:

一、广泛宣传

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充分利用重庆市的各大主流媒体, 全文刊载, 开辟专栏进行专题释义、讲解等宣传。并召开中小企业工作系统、市级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家们参与的多层次专题宣传会议, 对36号文件认真领会。

二、深入调研

重庆市于去年10月组成专门的研究班子, 深入基层和企业, 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广泛调研,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代市政府起草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三、调整思路

我们按照36号文件的精神, 结合重庆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对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作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 提出了“12345”的工作总体思路, 具体提出了从“抓住一条主线, 出台两个文件, 建设三大载体, 完成四大任务, 落实五大工作措施”等5个方面来提升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

四、跟踪落实

积极和市级相关部门紧密沟通, 针对国务院36号文件中涉及的具体政策落实问题进行研讨, 提出工作建议。并同时要求全市40个区县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和部分中小企业对国发[2009]36号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反馈。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 文件执行较好, 但有部分区县在对微利小企业的所得税减征方面还没有完全执行。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胡文进:

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广泛宣传

甘肃省及时转发文件,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加大舆论宣传。及时组织所属的14个市州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对中小企业开展宣传活动, 对如何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和甘肃省人大颁布的《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09年8月1日施行) 中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进行专题讲解和培训, 为基层和企业了解掌握政策奠定基础。

二、务实推动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后, 召开会议, 对如何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 进行了专题工作部署。同时, 与相关处室签订工作责任书, 把贯彻落实国发[2009]36号文件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进行督导考核。

三、狠抓落实

为确保国发[2009]36号文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月份组织督查组分赴14个市州检查《意见》落实情况。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狠抓落实, 积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 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创业孵化基地,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各项政策措施正在扎实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经委中小企业开发区处副处长胡瑞芬:

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

近几年内蒙古中小企业取得了一定发展, 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在规模、速度、效益和贡献等方面还有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 2009年7月14日, 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内政发[2009]66号) 。

二、成立中小企业工作机构

自治区已决定成立中小企业局, 加大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为解决中小企业工作涉及部门较多的问题, 自治区还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 各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盟市也拟建立相应的机构。

三、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自治区在发挥现有社会化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作用的同时, 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盟市的积极性, 主动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各地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治理工作力度。

五、强化金融信贷扶持

篇4:(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建房[201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国土资源局)、监察厅(局):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10号文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严格实行问责制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实际,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二、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稽查。利用房地产价格评估等手段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二手房交易中订立“阴阳合同”等偷逃税款行为的查处。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三、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全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住房用地供应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管理,加大对各地2010年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切实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各地要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对有上述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舆论正面引导

各地要加快房地产市场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群众住房消费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观念和打击违法投机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篇5:(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2010-7-14 同志们:

在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不久,今天我们又召开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并一直开到县、市(区),主要任务是对贯彻落实省委7号文件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学习推广建始县、掇刀区等地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建设的典型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部署和要求,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上半年民政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民政部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贴后金融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按照“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强化服务、夯实基础”的基本思路,同心协力,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工作有所突破,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民政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今年以来,罗书记、鸿忠省长和其他多位省领导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具体指导,十堰、荆州等地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到民政局现场办公,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省财政厅下达我厅2010年部门预算拨款指标9.96亿元,比2009年增长14.6%;年初以来,省里相继出台了三个关于民政工作的文件,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正如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一些市州政府分管领导所说的,民政工作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一是2月5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鄂编发„2010‟2号)。省编办2号文件同意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加挂民政办的牌子,启用民政办的印章,在配备2名公务员专职从事民政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钱养事”的方式,按照乡镇(街道)人口规模分别设1-3个民政公益性服务工作岗位,乡镇民政工作力量比之前每个乡镇1-2人明显增强。在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防止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出现反弹,各部门都要求恢复乡镇基层机构的情况下,民政办在被撤销6年之后重新恢复,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民政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大事。

二是5月4日省政府印发了《研究民政工作会议纪要》(„2010‟38号)。3月26日,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到民政厅调研,研究了有关工作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如果说7号文件是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那么纪要则是对当前民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明确解决意见。纪要共7条,每条都有极高的含金量。纪要明确由省财政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专项民政工作经费2000万元,用于对财政困难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助。纪要还对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分库建设、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补贴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民政机构编制、加强老龄工作等六个问题给予了支持。

三是5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鄂发„2010‟7号)。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在我省民政工作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只有少数几家。7号文件围绕“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围绕发挥民政工作在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支点战略目标中的基础作用,提出了民政工作要率先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7个方面的具体任务。7号文件赋予的这些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民政工作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既使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也为我们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更宽的平台和更广的空间。

(二)重点任务完成良好 一是六件惠民实事进展顺利。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省常年生活救助对象达到350万人,省已下拨救助资金34.5亿元。

1、扩大了农村低保覆盖面和提高了城市低保补助水平。省政府将“农村低保对象再增加30万人,全省农村低保对象达到200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列入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我们重点支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适度扩大保障规模,平均保障比例达到8%,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工作目标。其他地区主要通过动态管理,将少数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各地按《湖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从4月份开始进行政策宣传、入户核查和民主评议,目前,已基本完成新增对象的审核、审批工作,新增农村低保对象从7月1日开始陆续领到了低保金。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城市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经报省政府同意,从2010年5月1日起,将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助水平提高了10%,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250元/月,比调整前增加40元/月,月人平补助144元。

2、加大了对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困难救助力度。各地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规范与便捷相统一,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县乡审批权限、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确保临时救助资金用到最需要、最困难的群众身上。截止6月底,全省通过临时救助共惠及困难群众6万人次,完成全年救助10万人目标任务的60%,户均救助达到600元。

3、提高了医疗救助制度的可及性。在继续做好资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的同时,督促各地取消病种限制和住院救助起付线,逐步扩大了定额门诊救助的范围,通过门诊统筹、医疗救助卡等形式,重点解决门诊大病、慢性病、多发病和常见病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将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纳入到救助范围。今年上半年,省级下拨2010年中央和省级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77亿元。全省各级共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2亿元,直接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2万人次,其中大病救助4万人次。

4、提高了救灾应急水平。认真做好冬春期间灾民生活救助,及时下拨冬令、春荒灾民生活救助资金1.83亿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601万人次;紧急组织新灾应急救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厅党组的部署,先后派出18批次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向灾区下拨救灾应急及倒房重建资金800万元,调拨救灾帐篷200顶、棉被(衣)1.2万多件,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就我省救灾工作批示10次,对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罗清泉书记在我厅报送的材料上批示:“民政厅工作抓的很紧很好”,李鸿忠省长批示:“省民政厅工作很及时”。认真组织开展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工作,先后完成13次国家级救灾物资调动任务,先后创造了装运速度、数量、批次、距离等多项记录。积极推进综合减灾,以“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成功组织了第二个“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5、提高了以孤老、孤儿和孤残为重点的特殊群体福利水平。加大投入,完善城乡福利院生活配套设施,改善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对象、孤残人员的生活。今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厅从省级危房改造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资助各地开展农村福利院提升活动,并按照“突出重点、上下联动,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原则,确定了49所农村福利院开展“窗口计划”建设,省厅对纳入“窗口计划”的建设项目每个资助40—50万元。目前,这批项目已全面启动。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建设项目在补助资金还未到位的情况下,多数地方不等不靠,克服困难,多方筹资,抓紧建设。上半年新开工项目4个,累计开工率达到92 %;在建项目又有20%完成主体工程。还有一些地方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新增立项,形成了突破性发展。除省批新建项目外,咸宁市社会福利中心、孝感市社会福利中心、保康县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在地方立项新建。加快实施“三个计划”(“蓝天计划”、“重生行动——贫困儿童唇腭裂手术康复计划”、“明天计划”),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今年,经过争取,我省又有4个项目列入国家资助的“蓝天计划”项目,争取项目经费1050万元。其中,3个直管市项目属于特批。

6、落实和提高了优抚安置对象待遇。以贯彻落实鄂办文„2009‟59号文件和鄂民政发„2009‟54号文件为重点,督促各地克服困难,强化纪律,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根据民政部的部署,基本完成了为部分残疾军人配发康复辅助器具工作。召开了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表彰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表彰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通过举办退役士兵座谈会、就业形势分析会、安置政策指导会、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为退役士兵安置就业提供服务。截止6月底,全省共接收退役士兵2.79万人,其中,符合城镇安置条件的有1.07万人。目前,全省已安置城镇退役士兵6054人,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96期,培训退役士兵4532人(次),推荐就业3126人。加大军供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军供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深化军民融合,加快推进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厅作为军地10个单位之一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组织召开了全省军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军地协调会,圆满完成了军休干部年度安置去向审定工作。军休干部房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两个待遇”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召开了全省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推进了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依法办理了社会组织登记、变更事项,全面实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加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省物价局、纠风办联合开展了行业协会收费检查工作,对基金会和部分社团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帮助33家公益性社团和基金会通过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积极探索武汉城市圈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办法。

三是区划地名工作有序开展。围绕“两圈一带”经济发展大局,积极、稳妥地对襄樊、十堰等地部分乡镇设立进行了调整,配合武汉市做好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两实管理”中的街路巷、村湾组命名工作,指导30多个县市完成了乡镇设标任务,与武汉大学合作,更新了省地名网站,增加了查询系统,武汉城市圈地名信息系统初步建成。深入, 推动平安边界创建活动,鄂豫线联合检查和省内8条市州界线、34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有序展开。

四是“难点村”治理成效明显。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集中治理阶段。为促进全省“难点村”治理工作,解决“难点村”治理经费短缺问题,争取省委、省政府将治理工作的部分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6月上旬,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8个督导组,对全省“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为期一周的交叉检查督导。全省1080个“难点村”中,已经根本治理的有190个村,正在治理的有890个村。

五是福彩发行再创新高。福利彩票发行以“基础工作年”为抓手,突出销量上新台阶和自身建设两个重点,深化“市场发展、营销宣传、规范管理和队伍建设”四个转型,继续推进农村市场开发、末位淘汰和精品店建设三项工作,按照“六抓”要求,狠抓精彩十分、中福在线、无纸化投注、网点即开票等七个增长点,坚持规范管理,加大监控力度,实现了发行销售工作在安全运行前提下的良好局面。截止6月30日,全省福利彩票总销量达到18.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亿,增幅22.5%,完成争创任务35亿元的52.4%,完成冲刺目标40亿元的45.85%。仙桃市、随州市率先实现了冲刺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武汉、宜昌、襄樊、恩施、荆门等市州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亮点,销量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内部管理工作再出新举措,全系统集中内审了自2001年以来发行费使用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

(三)改革探索步伐进一步加快

针对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省厅和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加强研究,认真进行探索,进一步加大解决力度。

一是扎实开展城市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上半年,省民政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联合在全省集中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各地严格按照《全省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清理监察。通过拉网式排查、家庭收入信息比对、群众举报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好评。

二是稳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继去年武汉市构建“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社会化养老体系、黄石市建立养老服务补助资金和民办福利机构床位补贴财力支持机制的扶持政策之后,宜昌市今年出台《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条件、对象、标准、程序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虽好但程序不清和落实较难的技术性和程序性问题。荆州、襄樊、宜城、钟祥等地也以不同形式出台扶持文件,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给予床位补贴;十堰、钟祥等地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黄石港区、伍家岗区、孝南区和钟祥市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截止目前,全省民办福利机构现已达到200家,床位1.66万张。

三是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今年,省厅将解决医疗救助工作和优抚对象医疗费结算中程序繁琐的问题作为工作突破口,督促各县市以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在定点医院普遍建立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三办合一”服务窗口,事中垫付救助资金,为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各地重点加强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实现结算服务体系联网即时审批、即时结算、实时监控,提高救助效率。目前,全省已有50个县(市、区)在中心城镇定点医院实现事中救助的即时医疗救助模式,已有40个县市区实现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做到了“随来随治、随走随结”。

四是着力打造殡葬救助惠民品牌。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先从重点救助对象起步,逐步扩展到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目前,初步确定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由政府免除遗体接运、存放、消毒和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在积极与省财政厅协商具体补助办法的同时,积极推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继武汉、鄂州、荆门等13个县市免除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的基本殡葬费用后,今年又推动崇阳、武穴免除了四类对象的基本殡葬费用。

同志们,上半年,我们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民政工作特别是一些民生工作和创新性项目纳入全省“两带一圈”区域发展战略,列入地方政府总体实施方案。在认真落实已有7个厅市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今年又与咸宁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支持和鼓励上述地区民政工作先行先试。同时,全省民政系统加强了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积极发挥民政直属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功能。老龄、机关党建、规划财务、人事、监察、休干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二、关于省委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6月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就贯彻落实7号文件进行了专题部署。会议之后,省厅将任务分解到党组成员和各处室,各地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宣传,特别是黄冈、荆门等地,通过召开动员会、文件解读、发表市领导署名学习文章、答记者问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为进一步推进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采取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7号文件内涵丰富、含金量高,出台来之不易。要用足、用好政策,需要深入挖掘《意见》内涵,认真提炼精髓,找准本地、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和落实突破口。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前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逐条、逐句学习研究,通过会议、培训班等形式精学细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7号文件的安排部署上来,形成深入学习7号文件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载体,进一步加强7号文件的宣传,让全省民政系统每个干部职工熟知,让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知晓,让广大民政对象和社会公众了解,积极营造声势、扩大影响,提高社会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度,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鼓舞全省民政干部的士气,提振做好民政工作的信心。

(二)要做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出台系列配套文件。7号文件作为一个关于民政工作的综合性文件,一句话就是一个政策,需要一系列配套文件将其细化,使之从纲领性文件转化为制度性的实践。从省厅来讲,将争取以省委、省政府或是两办的名义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等等。各地民政部门也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汇报,借势争取,主动沟通,通过深入调研,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文件。二是编制“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是关系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它不是规划财务部门几个人闭门造车写出来的,需要各业务部门共同对“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的发展形势、战略目标、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作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要围绕7号文件关于民政工作走在中西部前列的总体要求和各项目标任务,把我省各项民政业务工作与中西部所有省份工作现状作一个比较分析和研究,建立一个指标体系,现在哪些指标已经是前列了,怎么来巩固和发展;哪些指标还有不足,怎么来加大力度,形成一个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发展规划,为保持“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的财政投入和项目的持续增长打好基础。在编制过程中,可以把握以下原则:第一,紧扣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编制规划。各地要认真研究民政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和定位,深入分析党委政府总体部署对民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从促进全局工作任务的落实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民政工作已有基础出发,主动将民政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去谋划去思考。第二,围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编制规划。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此也越来越重视。我们要争取党委政府把加大民政事业投入、加强民政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措施。第三,要着眼于提升民政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编制规划。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跨部门的民政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和资源,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要解决好三个难点问题。7号文件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保障措施,提出了要建立“四个机制”,做到“三个加强”。我们要以贯彻落实7号文件为契机,解决好长期制约和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一是要加强乡镇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乡镇民政组织是民政部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履行民政职能的组织基础,是民政部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是我们夯实民政事业发展根基的必然选择。省委7号文件对省编办2号文件再次进行了明确,省厅反复强调按10%的权重列入分配系数,我还给每个局长写了一封信,这些都是我们争取领导、协调部门的依据。如果说以前是没有政策,现在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了,如果我们还落实不到位,那就是我们局长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工作方法的问题了。各地在时间安排上,8月底要出台文件,9月底人员要全部到岗到位。在工作部署上,要按照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高点起步的思路,按照“三有三全”的要求,统筹推进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即,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岗位,按比例该配多少人就得配多少人,不能打折扣;有满足为群众服务需要的办公场所,原则上不小于40平方米;有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人员工资津贴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有效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办公设施设备全,应配备电脑、电话、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必须的办公设备,有方便群众办事需要的服务设施;规章制度全,有完整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有适应社情民意的服务措施和办事流程、有严格的内部行为规范,做到公开透明,有利于群众监督;文档资料全,民政对象的资料详细真实并实现微机管理,符合档案管理的保密要求。这次会议之后,省厅将每个月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厅党组成员将结合7月民政调研督办月,分六组进行实地督查。9月底,我们还将按照张岱梨副省长要求,会同省政府督察室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二是要解决好市县民政局的工作经费。在7号文件代拟稿中,我们原本提出“市州按照上年度上级下达民政专项资金总额(含所辖县市区)不少于1%的比例,县(市、区)按照上年度上级下达民政专项资金总额不少于3%的比例安排民政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由于《预算法》规定,上级财政不得干预下级财政预算安排,所以这一条最后没写进去,但文件强调“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民政事业所需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保障民政事业正常工作需要。省财政厅、民政厅、审计厅每年对各地民政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建立民政经费拨付的奖惩机制”。各市、县、区在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配套文件时,也要对财政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作出硬性和明确的规定,或是按民政资金总量一定比例安排工作经费,或是明确每年民政工作经费总量。省厅在安排各项民政经费时,将根据各地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建立细化的奖惩机制。三是要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实7号文件,要以项目为载体,实行项目化动作,这也是我们这两年实施“民政项目建设年”的重要经验。各地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积极提建议、拿方案、列项目、搞论证,争取把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减灾救灾体系、城乡社区、优抚医院、军供站、革命烈士陵园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列入规划,并通过现行政策许可的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方式,加强民政事业薄弱或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民政工作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四)要推进四个方面的创新。刚刚结束的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将“传承与创新”作为会议主题,李立国部长指出,改革创新是现代民政工作的最大动力、最突出亮点。与兄弟省市相比,传统工作我们做得不错,但创新工作我们差距明显。贯彻落实好7号文件,关键在于切实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在7号文件新思路的指引下,在7号文件新的政策空间里,积极作为,勇于创新,推动民政各项职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履行。特别是签订了厅市合作协议的地方,要把协议约定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推进民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方式。继续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公益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逐步放宽异地商会成立登记管理权限;学习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培育一批可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优秀社会组织;认真落实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推广襄樊、黄石等地经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力争更多的民政局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第二,建立行政管理和自治管理相配合的良性互动社区管理新体制。进一步理顺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明确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功能及权责关系,指导和支持社区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第三,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模式转变。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专题调研,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第四,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保障新机制。以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评工作为契机,严格落实六个“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优抚、安置、军休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积极动员更多非公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完善社会化拥军体系;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加强和完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退役士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进一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城乡一体化。

三、关于下半年工作重点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面6个月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重,困难也还不少,我们要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当前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有效有序开展救灾工作。当前,我省正处于主汛期。7月3日以来,全省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灾害损失。我省现已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于7月9日上午8时对我省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到我省指导救灾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降水比往年偏多,近几天还将有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发生较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各地要做好各项救灾准备工作,高度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及其它自然灾害风险,根据情况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和救灾响应,迅速转移危险区域和地段的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及时安排救灾资金,迅速调拨救灾物资,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预案建设,督促完成市州、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案修订完善工作,进一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争取使103个社区达到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定期检查督办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检查督办,确保11月底前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

(二)不断深化城乡低保专项监察行动。对于专项清理中的各类问题,省厅将专门下发通知提出相应整改意见,督促各地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对专项清理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整改计划,确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取得实效。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低保机构内控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保审核、审批、资金运转程序,明确社会救助受理、审核、审批机构的责任和审批机关内设部门、岗位的业务规范,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从根本上杜绝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办法,凡新增对象审批必须由县、乡(街道)有关负责人参加联合评审,可以在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也可以在乡镇(街道)现场审批。建立健全以信息比对为主要手段的城市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与公安、劳动、房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家庭收入信息比对机制,力争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做到即时比对,缓解家庭收入核实难的问题。

(三)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荆门市开展了“三基行动”。荆州市实施“句号工程”,将今年社区建设资金从200万元增加到900万元,使中心城区138个社区全部达标。黄冈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决定按照“九个一”的标准,两年内实现每个社区3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服务用房。为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形成全省社区建设新高潮,我们拟争取在下半年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时期的全省社区建设工作,届时请罗书记、鸿忠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了把社区打造成民政工作品牌,我们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湖北社区”标识,力争年底前确定“湖北社区”统一标识,以统一的专用标识和系统化的视觉符号,将服务宗旨、功能传达给群众。我们将继续争取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以及省预算内投资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省级以上投资建设的城镇社区服务设施项目达到100个。按照罗书记在民政厅调研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摸清全省“难点社区”的底数,完善“难点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选择50个社区开展“难点社区”治理试点工作。切实抓好省“难点村”工作专项经费的使用,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着力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步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服务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省委7号文件用三个段落、732个字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是整个文件对各项民政业务着墨最多的部分。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7号文件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研究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争取用2—3年时间,把我省养老服务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把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到当地民生项目之中,增加对新建、改建或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要积极推动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这是民政部一项新的要求,也是推动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二是要争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动社会资金向养老事业投入,关键是要对7号文件关于用地、税收、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作进一步的细化,使之便于操作和执行。三是整合好社区资源开展养老服务。各地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社区各方面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在社区层面形成为老服务的合力。

(五)全力冲刺40亿元的福彩销售目标。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措施,在坚持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发行销售任务进度,争取到年底,圆满完成年度冲刺40亿目标。一是继续狠抓网点即开票薄弱环节,深化宜昌网点票“3+1”经验,推广襄樊市网点票户外平台经常销售的模式,促使网点即开票周销量过千万,全国排名进入前十。二是进一步完善投注站星级建设措施,在全省形成示范亮点效应,以投注站星级建设为抓手,加大末位淘汰、精品店建设和农村市场开发工作力度。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双色球”、“中福在线”等重要销量支撑点和增长点,加快高频游戏进入商场、酒店等其他商业领域,按照高标准建设要求,力争全省布点300个以上,形成新的销量增长点。四是组织开展一系列福彩公益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强化社会互动,扩大宣传效果,不断提升福利彩票的公益形象,努力扩大福利彩票的良好影响。五是按照“阳光、程序、制约”的要求,抓好内控管理,促进全省福彩系统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工作。六是重视和加强全省福彩系统廉政建设,尤其是资金使用、招标采购、仓储物流、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都要进行阳光操作。要发挥内审和外审两个作用,使福彩系统内部双重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中央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部署的又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省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和要求,充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在座的各位,是全省民政系统的骨干和中坚,你们的政治修养、思想品质、精神状态、能力水平、爱民情怀如何,直接关系到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如何。为此,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做创先争优活动的坚强组织者、模范实践者、有力推动者。一是要带头推进学习创新。我们不仅要爱学习、勤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把学习成果变成解决问题的建议,变成工作方法,变成思想行动。要从各自实践从发,以《湖北民政》为载体,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有深度、实践总结有广度、对策建议有力度的研究成果,供全省民政系统学习借鉴。二是要带头践行民政宗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下大力气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养老等民生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美好。三是要带头抓好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推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持久开展。四是要带头推进民政法制建设。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有法律意识,目前,与民政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上百部,我们一定要勤于学法,特别是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要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将各项民政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好,以法制保障、指导、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要巩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成果,不断推进法治民政建设。五是要带头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民政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稳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8个禁止52个不准”的规定,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到民政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为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上一篇:中方县基层党建专项工作督导方案下一篇:西二条路地下停车场土方开挖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