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236号文

2022-09-22

第一篇:国土资源部236号文

成国土资发【2011】236号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文件 成国土资发〔2011〕236号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工作流程的指导意见

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分局):

为进一步发挥农民集体和农户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实现“还权赋能”,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意见》(成委发〔2010〕3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意见》(成委发〔2010〕5号)和《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成国土资发〔2011〕8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流程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

一、明晰权属,打牢基础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凡拟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村(组),须按“应确尽确,权属明晰”的要求,在当地国土、农业、林业、房管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全面完成确权颁证、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为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打牢基础。

二、拟定方案,申请立项

(一)具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条件的村(组)集体,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引导下,经周密细致的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适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和议决是否愿意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表决意见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或本组社员代表)同意,并形成书面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决议》。随后,按相关规定确定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申报资料,在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部门的指导下,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二)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村(组),以村为单位组建项目推进实施小组,成员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农户组成,与村委会、议事会、监事会一道,代表集体承担推进实施项目的日常工作,小组可内设协调工作组、资金监管工作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项目推进实施小组的职责和成员名单须公示,方便村民办事,接受村民监督。

(三)村项目推进实施小组在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部门的指导下,根据资金的来源情况,提出村(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初步方案,内含搬迁补贴、资金使用分配、农房建设、土地权属调整等主要事项,分发各村民小组、议事会充分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参与建房户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生效,形成表决决议和正式的实施方案。

三、平等协商,筹集资金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批准立项后,农户及村(组)可以自行筹集资金实施项目,也可以委托投资者或者政府土地整治专业机构实施项目,由村项目推进实施小组与项目投资主体接洽商谈,明确投资范围、金额、进度、指标归属、资金管理及违约责任等,起草投资协议讨论文本,分发各村民小组、议事会充分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参与建房户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生效,形成表决决议和正式的投资协议。

四、明确主体,自愿参与

(一)农民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并完善相关手续。自愿参与的农户在本户家庭成员中产生并确定授权委托人,签订《授权委托书》,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中,由其代表本户全体成员承认或放弃相关权利,进行相关政策咨询、审核和签字确认等事项。

(二)自愿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农户的授权委托人,代表本户填写《农户自愿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申请书》,表明完全自愿参与的

意愿,同意村(组)集体的包含补偿标准、土地权属调整、建房方式、收益分配等内容的实施方案,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中,有组织地自主决策、自主建房。

五、尊重民意,完善规划

(一)村项目推进实施小组与项目投资者一道,自主委托具备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含房屋建设、基础配套、公共配套、景观风貌等),方案须在经批准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用地范围内设计,并多次征求村民意见,经参与建房户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按程序报批,经审批通过的规划方案,其小区布局鸟瞰图、户型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要制作成公告牌予以公示。

(二)根据经审批通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参与建房户按照经讨论通过的建房选址方案进行选址,选址确定后由参与建房户的授权委托人在小区平面图所选建房位址处捺印签字确认。同时,建房户从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户型中选定建房户型,向村(组)递交由其授权委托人签字捺印的建房户型选择书,承诺按照所选户型的施工设计图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设计效果。

六、开工建设,加强监管

(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具备开工条件后,村组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报经县级规划、建设部门同意,在规划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现场指导下,按照获批的规划

设计方案、农户选址图为小区和农房建设放线,放线后制成图纸存档,以备竣工验收时核查。

(二)各参与建房户充分行使自主建房的权利,认真履行建房的质量安全职责,向村(组)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同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要健全巡查和调处制度,加强质量安全巡查,及时排除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

(三)资金监管工作组要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制度,该民主议决的必须民主议决,该公开公示的必须公开公示,资金收入、支出、分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各参与建房户清楚明了。

七、住房竣工,搬迁入住

农房建设完成后,由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根据质检部门出具的工程质量检测意见对房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所在乡镇、村(组)要及时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并按有关规定组织做好小区管理工作。

八、土地复垦,项目验收

农户搬迁入住后,项目所在乡镇、村(组)要及时督促农户腾交旧宅基地,组织实施项目区旧宅基地的复垦,确保复垦土地的质量。复垦完成后,须按耕地进行管理,并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建立土地承包关系。

整个项目全部竣工后,由项目推进实施小组委托有资质的中

介机构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材料,逐级上报原审批单位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由资金监管工作组梳理整个项目收支情况,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并公布收支明细,参与项目农户按照整个项目资金收支情况多退少补。

九、注销原证,办理新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农户在递交《农户自愿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申请书》时,搬迁农户应将原《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交由推进小组集中保存,待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区(市)县相关部门对参与项目农户原《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及村(组)集体有关产权证书进行注销,并根据项目实施完成后实际情况颁发新证。

本意见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土地整治△工作流程△意见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2011年8月15日印

(共印6份)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2011(155)号文

1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农村经济)厅(局、办、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设施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高。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防止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根据设施农用地特点,从有利于规范管理出发,设施农用地具体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

(一)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

1.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

2.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

3.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4.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用地等。

(二)附属设施用地是指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辅助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

1.管理和生活用房用地:指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办公生活等设施用地;

2.仓库用地:指存放农产品、农资、饲料、农机农具和农产品分拣包装等必要的场所用地;

3.硬化晾晒场、生物质肥料生产场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道路等用地。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规定的原则,对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做出进一步规定。

二、区分用地情况实行分类管理

(一)明确设施农用地管理方式。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其性质不同于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按农用地管理。

兴建农业设施的,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并与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应先行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耕,不计入耕地减少考核;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要求负责补充占用的耕地。

1

2

(二)合理控制设施农业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各省(区、市)农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农业有关标准、本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类型和特点,本着从严控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减少对耕地占用与破坏的原则,对设施建设标准做出指导性规定,对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科学制定用地标准。

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进行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3%以内,但最多不超过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应严格控制,省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不高于上述规定限额的具体标准。

(三)严格把握设施农用地范围。在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因设施农业项目发展需要,申请按建设用地使用土地的,可按建设用地管理,并依法办理建设审批手续。

(四)引导设施农业合理选址。各地要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建设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耕地的,也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避免滥占优质耕地,同时通过工程、技术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

三、规范设施农用地审核

农业设施的建设与用地由经营者提出申请,乡镇政府申报,县级政府审核同意。申报与审核用地按以下程序和要求办理:

(一)经营者申请。设施农业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拟建设施类型、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等;并与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补充耕地、土地复垦、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土地使用条件。协商一致后,双方签订用地协议。经营者持设施建设方案、用地协议向乡镇政府提出用地申请。

(二)乡镇申报。乡镇政府依据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经营者提交的设施建设方案、用地协议等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乡镇政府应及时将有关材料呈报县级政府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乡镇政府及时通知经营者,并说明理由。

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者应依法先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三)县级审核。县级政府组织农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农业部门重点就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承包土地用途调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及经营者农业经营能力和流转合同进行审核,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农业部门审核意见,重点审核设施用地的合理性、合规性以及用地协议,涉及补充耕地的,要审核经营者落实补充耕地情况,做到先补后占。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县级政府批复同意。

设施农用地审核同意后,乡镇政府具体监督设施建设和用地协议的实施,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土地变更调查、登记和台帐管理等相关工作,县级农业部门

2

3

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变更和流转合同备案、登记等工作。

国有农场的农业设施建设与用地,由农场提出申请,报农场主管部门初审后,送县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区、市)自行规定。

四、加强设施农用地监督管理

(一)切实加强设施农用地的用途管制。经营者要坚持农地农用的原则,按照协议约定使用土地。设施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加强用地监管,农业部门切实加强经营者农业经营能力、经营行为和土地流转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管。

(二)建立设施农用地监管的共同责任机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都应将设施农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建立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加强设施农用地审核同意后的跟踪监管,督促指导设施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登记和台帐管理工作;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经营者按照协议约定具体实施农业设施建设,落实土地复垦责任。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应掌握本区域内设施农用地状况,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情况、研究问题,改进管理工作。

(三)设施农用地使用纳入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国土所在土地巡查中要对设施农用地开展巡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土地的,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市县开展卫片执法检查自查中,对设施农用地的利用进行合规性核实,不符合规定的,计入违法用地予以纠正和查处。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在有关督察工作中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用地督促地方政府及时纠正整改。

(四)严肃查处设施农用地中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在设施农用地跟踪监管、土地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应严肃查处。对于未经审核同意的设施农用地,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不符合设施农业用地规定的,要恢复土地原状;符合规定的,处理到位后确需用地的,按规定完善用地手续。

对于已经审核同意的设施农用地,擅自改变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的,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的,或擅自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的,应予及时制止、责令限期纠正和整改;对于逾期未予纠正和整改的,要依法做出行政处罚,恢复土地原状。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按照本通知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制定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对于历史遗留的、尚未办理用地手续的设施农用地,各地应按照本《通知》规定要求予以妥善处理。

二〇一〇年九月三十日

3

第三篇:皖国土资71号文.

关于开展全省中学和小学用地确权登记和发

证工作的通知

皖国土资„2011‟71号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发改委、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明晰全省城乡小学(含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职业中学(下称“中小学校”)的土地权属,依法保护中小学校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现就做好中小学校用地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校用地是保障和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校所拥有的不动产物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学校具有的历史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在土地的取得和占用等方面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校用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历史、注重现实、合法合规、分类指导和维护权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本辖区城乡中小学校用地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

二、依法确认中小学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各中小学校所提交的土地登记申请和相关的土地权属证明材料,认真开展地籍调查,准确掌握各中小学用地

的占用时间、取得方式和变化情况等,对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土地管理法》、《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和《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确认中小学校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

三、分类处理中小学校用地中的政策性问题。各地在开展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时,要针对每所学校的用地情况,妥善处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依法维护中小学校和各土地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中小学校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均按原取得方式和原批准用途进行确权登记。其中,属于企事业单位自办的学校,其土地使用权应根据所隶属企事业单位的用地性质确权登记和发证。

(二)中小学校在1962年9月之前占用的集体所有土地.可以按国有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和发证;1962年9月之后占用的集体所有土地,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确权登记和发证。

(三)居民小区配套办学占用的土地,按照居民小区的用地性质确权登记和发证。但是,市、县政府对办学用地性质有明确规定的,按照市、县政府批准文件办理。

(四)私立中小学校所占用的土地,按照其土地取得方式进行确权登记和发证。

(五)中小学校租赁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可为中小学校确认土地他项权利。

(六)因中小学校调整和合并导致的闲置土地,按照省政府(皖政办[2011]7号)文件要求确权登记和发证。

(七)中小学校违法占用(租用)的土地,或者通过非法转让方式获得的土地,或者擅自改变用途的土地,要经依法处理后才能确权登记和发证。

四、广泛收集中小学校用地的权属来源资料。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城乡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广泛收集中小学校用地的各种权属来源资料,诸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用地协议等等,规范开展中小学校用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对于相邻单位或个人不配合指界的,可凭用地资料或者依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有关规定,确认中小学用地的界线位置。对于确无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但确由中小学校长期使用、且无权属争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土地,可以根据当地政府、社区或农村自治组织出具的证明,经公告无异议后,直接确权登记。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中小学校用地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是省政府为完善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更好地保护中小学校用地的合法权益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统筹学校布局调整、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健康有序的重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可按照土地总登记的程序进行。2011年上半年完成中小学校用地相关土地权属来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确属历史遗留的疑难或存在争议的用地问题,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时限。要尽可能地减轻中小学校在土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中的经济负担,所涉及的有关费用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从低收取,禁止搭车收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小学校,要减收或者免收土地登记费,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落实好工作经费,以保障全省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与国土资源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提供学校用地相关权属来源资料,主动作为,积极推进,确保中小学校用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开展。

国土资源厅发改委教育厅

二○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四篇:宁国土资【2012】326号文

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公布土地整治项目

地形测绘、规划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的通知

宁国土资【2012】326号文[2012年7月30日]

各县(市)国土资源局,蕉城分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土地整治项目地形测绘、规划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扎实推进我市土地整治工作,根据各县(市)国土资源局、蕉城分局推荐中介机构的情况,经研究,现对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予以公布(详见:附件1-4)。

为严格执行中介机构登记备案制度,经我局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方可承担我市土地整治相应业务工作。我局将建立中介机构淘汰机制和不良行为的通报制度,会同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不定期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工作马虎、质量低劣、时间拖延、进度缓慢、转包和非法分包等不良行为的,第一次予以通报,第二次予以清退淘汰。委派单位应按照廉洁从政要求,遵循相关规定,采取择优、竞争方式做好中介机构选取工作。

此次申请但未予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必须在本文下发之日起9个月内取得相应资质后再次提交申请材料,经研究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备案,逾期将不予受理。

本文下发之前,项目业主等单位已与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其结果给予确认,各县(市、区)在申请验收行文时,应给予情况说明。土地整治项目中介机构名单以本次登记备案的为准,此前公布的中介机构名单同时予以终止执行。

附件:1.宁德市土地整治项目地形测绘机构名单

2.宁德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机构名单

3.宁德市土地整治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名单

4.宁德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监理机构名单

第五篇:青建房〔2009〕236号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青 海 省 财 政 厅 青 海 省 审 计 厅 青 海 省 监 察 厅 文 件 青 海 省 国 税 局 青 海 省 地 税 局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建房„2009‟236号

关于印发《2009年青海省房地产市场秩序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州、地、市建设局(房产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国税局、地税局、发改委、工商局:

近年来, 全省各地根据国务院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房地产项目审批、开发、交易和中介等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通过整治,全省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行业企业资金、效益、市场竞争能力等有明显增强。多数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房地产交易实现了网上签约,落实了购房“实名制”,违规开发建设的行为不断减少,投诉举报案件减少,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规模、缴费率、从业人员素质等也有明显提高,房地产市场秩序趋于好转。但仍存在企业自律性不强,行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秩序,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厅局《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青建房„2009‟145号)精神,现将《2009年青海省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09年青海省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青海省财政厅

青 海 省 审 计 厅 青 海 省 监 察 厅 青 海 省 国 税 局

青海省地税局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抄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3 省监察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发改委、省工商局主管领导,各有关处(室),存档。

附件:

2009年青海省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厅局《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青建房„2009‟1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2009年青海省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08‟131号和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为重点,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房地产项目审批、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全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专项整治,检查各地国办发„2008‟131

4 号及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落实情况;遏制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巩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检查国办发„2008‟131号及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中土地供应、规划审批、价格措施、税收政策等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在各地的落实情况。

(二)整治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容易发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以及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经营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对投诉举报重信重访的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和督查。

三、专项整治工作职责

专项整治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全省房地产市场省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认真做好本部门涉及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工作。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省际联席会议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研究讨论工作。各部门在专项整治中的职责明确如下: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提出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

2、对全省落实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情况进行督查。

3、查处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违规拆迁、野蛮拆迁的行为;拆迁单位与评估单位恶意串通的行为;不执行拆迁政策,在回迁安置中搞暗箱操作侵犯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4、查处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行为;以各种方式租借、转让资质或营业执照的行为;擅自改变城乡规划和调整容积率的行为。

5、查处房地产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预(销)售许可证擅自销售的行为以及炒卖房号、一房多售的行为。

6、查处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资质证书、未履行备案手续、超范围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行为;房地产估价机构超越资质等级承揽业务以及违规设立分支机构的行为;出具不实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违规收费等行为。

7、查处物业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物业管理资质证书承揽物业服务业务的行为以及挪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行为。

8、查处房产测绘机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检查测绘成果是否满足登记要求及房产测绘机构未取得资质证书、未履行备案手续、超范围从事房产测绘行为。

(二)国土资源厅

1、检查各地是否按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要求合理确定和

6 公布基准地价;是否合理确定土地出让金的首付比例。

2、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查处房地产领域中土地出让违规行为和违法用地案件。

(三)监察厅

1、依法查处房地产领域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房地产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销售许可等环节的违规审批、滥用权力和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

2、对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落实情况和项目建设性质进行督查。

(四)国税、地税局

1、检查各地国办发„2008‟131号及青建房„2009‟145号文件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情况。

2、对已投诉举报的案件,直接进入税务稽查程序进行督查。

(五)发改委

1、全面贯彻落实商品房明码标价制度;依法查处房屋经营销售中的各种价格违纪违法行为。

2、检查各地对住宅建设中涉及的电梯安装、防雷、地震、室内环境检测等是否执行收费减半政策。

3、查处物业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行为。

(六)工商行政管理局

1、依法查处商品房销售中违法广告、合同欺诈等侵害消费者合

7 法权益的违法违规问题。

2、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中介机构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行为。

(七)财政厅

1、检查保障性住房中国家补助资金使用资金的使用情况;

2、监督公积金收益,土地出让金收益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八)审计厅

1、依法监督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的违纪、违规行为;

2、严肃查处房地产行业在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和权钱交易行为。

四、工作机构

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下,邀请省人大、省纪委参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工商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协调、监督各地的专项整治工作。

组 长:李 群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 副组长:朱小川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刘应祥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新平 省审计厅副厅长

李业奇 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主任(副厅级) 胡苏华 省国税局副局长

8 侯 涛 省地税局副局长

姚海瑜 省发改委副主任

达建宁 省工商局副局长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

主 任:李 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产处处长 副主任:冉宪山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产处助理调研员 成 员:熊士泊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管处处长

白宗科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 张善明 省财政厅综合处处长

秦海燕 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副处长 叶宏年 省审计厅财政审计处副处长

刘延福 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 王玉莲 省国税局稽查局副局长 韩云香 省地税局稽查局副局长 庄 鑫 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副调 刘广庆 省工商局处长

达煜魁 西宁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五、专项整治的步骤

(一)制定工作方案(2009年6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2009年专项整治工

9 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二)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和房地产行业企业组织自查(2009年7-8月)

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和房地产行业企业,要按本方案要求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查找并纠正房地产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审批、滥用权力和房地产企业发布虚假广告、囤房惜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自查结束后,相关房地产行业企业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自查结果,下级主管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自查结果。

(三)主管部门组织全面检查(2009年9月)

各地要在单位、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按方案要求对所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对有投诉举报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打击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项目,由审计、税务、价格、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进行处罚,并将结果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四)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组织抽查(2009年10月) 根据各地检查情况,省级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工作情况和相关项目进行抽查,对有投诉举报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打击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抽查结束后,及时将结果报建设部。

(五)推广交流典型经验(2009年11月)

选择几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区,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进行交流推广。

六、有关要求

(一)各地建设(房地产)、发展改革(价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合作,结合本地实际,抓紧部署本地区的专项整治工作,并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市、县给予通报。

(二)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下,建设(房地产)、发展改革(价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尽快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及检查组,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要求。

(三)省联合抽查小组负责对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监督及抽查。

(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检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检查和整改工作,并如实准备书面报告以及典型案例的详细资料。

(五)抽查地区有关部门及单位要积极配合检查工作,协助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六)检查期间,检查组及各抽查组要严格遵守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

上一篇:互联网coo岗位描述下一篇:erp采购总监的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