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使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校与高中的衔接,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是连续的体系。

第一篇:体育课程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改革相关性分析

摘 要: 体育课程开展的基础是体育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的力度与水平同时与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相关。合理利用体育资源,更好地保证课程改革的成果,就应该逐渐转变教学思想,拓展教学内容,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价系统,使校内外资源得到共享。

关键词: 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改革 相关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视还不够,许多体育资源还未被应用与开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资源被浪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同体育课程资源的联系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展同体育资源之间有紧密联系,可以说没有体育课程资源就没有体育课,资源是保证体育课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反过来看,体育资源因体育课程而体现自身价值。体育课程的开展水平与范围不但同体育资源的丰富有关,更与体育资源利用率相关。体育资源的利用范围决定体育课程本身的进展范围。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来说,体育资源是潜在的体育课程,没有良好的体育资源保证及充分的利用,就无法完成生动的现代体育教学。

二、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加快体育课程改革步伐

根据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程应围绕“五个领域”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调整心态等。要想更好地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就应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做保障,充分挖掘体育资源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本质、内容等都提出了新的标准,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以锻炼身体、提高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实行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时,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身高等因素,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将体育课程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进而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二)拓展教学内容

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一所学校可以将体育资源完全开发并应用到教学中,那么,就应根据自身教学情况,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认同的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在进行资源利用时,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资源利用。注意避免那些技术要求过高、学生很难应用的资源,将那些轻松、简单、新型的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改革任务。

(三)挖掘教师潜能

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操作者,应充分挖掘潜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因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应用范围、利用程度、发挥水平等因素,所以,对体育教师潜能的挖掘是体育课程人力开发利用的关键。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及参与培训,进而提高综合素养,符合当代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好地保证课程改革的进度及体育资源的利用,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四)挖掘体育课程潜在资源

潜在的体育课程资源隐藏在历史及现实的维度中,同有形的、无形的、社会资源相结合,不具备明显的课程应用价值,必须通过主体转化、合理利用才可以更好地帮助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所以,应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及文化气氛,例如:进行校园体育常识问答比赛、体育知识大课堂等活动,开发校园自身的运动项目,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号召力,培养一批极具人格魅力的体育教师,完善高职院校的校园章程,改善运动场地布局、颜色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加快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

(五)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估

利用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估系统,使校园评价指标更全面化、具体化,可以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为教学改革的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依据课程资源评估结果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而加以修正。另外,课程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增进学校之间的活动交流及借鉴,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地进行体育资源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

(六)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共享

不仅要加强校园内部的利用与开发,而且要向校外、社会进行开拓。体育课程资源自身具备创造性的特点,建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沟通平台,开发校园内部体育课程资源及效果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进学校同学校、学校同社会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建立共享机制,从而加快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及开发是目前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新课题。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的程度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资源利用与开发时,应利用科学方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增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岩.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4.

[2]崔瑞雪.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0(02).

[3]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03).

作者:宋浩

第二篇:与高中体育新课程相衔接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

摘要: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使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校与高中的衔接,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是连续的体系。为了适应高中体育课程的变化,提出在高校实行学分与积分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与高中相衔接的选项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单项体育俱乐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等设想,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课程;高中

Stud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connects with

new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ZHENG H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high school

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广东省作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4个实验区之一,2004年秋季开始按课改后的体育新课程标准组织和实施教学。体育新课程无论在课程的理念,还是教学组织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高中的体育选项教学,打破了原来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习。另一方面,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技术能力等开始分化。有研究表明,学生到了高中学段的体育兴趣越来越窄,兴趣项目大部分都只有2~3项[1]。高校原来的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应课改后的体育教学和学生心理需求。因此,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理念和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与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和高中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体系。

1高中阶段体育新课程的特点

1.1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

高中体育新课程提出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要求改革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基本理念[2]。要贯彻和落实体育新课程理念,就要求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实现突破。高中体育新课程很重要的特点是强调健康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发展,而这种意识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学段也必须沿着这个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1.2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

高中体育课程改变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统管过细,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实现传统的内容统领教学向目标统领教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课程只是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可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科学地利用现实资源进行教学,以实现既定目标。这就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使得体育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等呈多元化发展。

1.3教学的管理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高中体育新课程的管理组织形式最大的突破是实现学分制和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班级教育组织形式实现选项教学。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在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要求学生在高中段修完11学分,除了2个必修学分以外,其它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等选择运动项目[2]。课改后学生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运动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选项教学后,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趋于单一,另一个变化趋势是运动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

1.4学生学习方式变化

体育新课程要求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空间。教师更多地创造学习情景,帮助和强化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学习方式的改变不只是单纯教学手段的变革,而是整个课程体系,包括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影响教学的要素都要与之相适应。

1.5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

评价方法的改变往往会导致整个教学系统的变革。高中体育新课程改变以往以运动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法,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单一教师评价向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结合的灵活评价转变。评价方法的转变,为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等提供可能。

2建立与高中相衔接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学校体育教育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学段性,但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大学体育是高中体育基础知识的延申(体育院校除外);而其他学科,高中的学习是基础知识,到了大学要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和教育部推行体育与艺术2+1项目(至少掌握2项能够拥有经常锻炼的体育项目和1项艺术特长)的精神来看,培养健康意识和发展体育锻炼的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核心,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与高中体育课程保持高度一致性。

按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大学教育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含普通高中、职中)——高等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制度中的中等教育之后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因而高中是高校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两者之间尽可能保持紧密联系,才能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保留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对广东省27所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调查表明,有18所院校表示一直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学大纲),有9所院校则进行俱乐部或选项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尝试。被调查的67名教师中有76%认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后,高校应该改革传统的课程模式。从目前情况来看,为了使得两个教育层次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探索,但教育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的高校体育还存在着不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体育课程等一系列问题。

3建立与高中体育课程相衔接的高校体育课程的设想

3.1实行学分与积分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学分管理制度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才准予毕业的管理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对修业时间作严格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修业时间,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学分为18个课时。以一个学期2学分为例,学生修满36个课时即可。

积分制管理则是在学分制管理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大学的课程安排,对体育课不作严格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课的时间,每上一次体育课体育教师在学生积分卡上记录,达到学分要求节数的学生,就可以参加学业成绩考核。如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要求体育课为2学分,学生在这个学期内至少要参加36节体育课。具体做法是,在每个学期初体育部给每位学生派发体育课程积分卡,每参加一次体育课,教师便在积分卡内作相应记录,达到学分要求的学生可以进行体育学业成绩考核,达到考核标准则予以毕业。积分制管理不再要求学生在固定的课堂里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完成课程。

3.2建立与高中相衔接的选项教学体系

体育新课程要求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更高层次。如果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模式,要求所有学生修同一教学内容,步调一致地学习,则可能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如在高中阶段选择该教学内容者,其掌握的运动技术水平早已超过大学教学内容要求,因而满足不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对于完全未接触教学内容者,所学内容则可能超出其能力范围,而出现“学不来”的现象,严重锉伤学生自信心与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通过对高中选项教学的调研,全面了解高中选项教学的项目情况,并根据调研结果创造条件,尽可能开设与高中阶段一致的选项,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大学新生入学时对其高中体育选项记录在案,进行分析研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们所选项全部开设,供其自由选择。部分条件不允许的项目,可开设技术能力要求相近的项目,供其选择。与高中阶段选项教学相衔接的教学,可理顺两个层次的教学关系。一方面,使得学生沿着高中阶段打下的基础,发挥长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实现大学与高中的衔接,避免两者之间的脱节,造成混乱。

3.3建立校内单项体育俱乐部

目前,部分高校进行建立体育单项俱乐部的尝试,如深圳大学等,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高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是理顺大学与高中选项教学的好方法,按单项开设俱乐部,结合学分制和积分制,让学生通过参加单项俱乐部的活动来完成课程。通常的做法是学校开设不同项目的单项体育俱乐部,要求每名学生在开学初申请加入自己喜爱的单项俱乐部,要求上体育课时,回到自己选择的俱乐部参加活动,并将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活动成绩的标准之一。

3.4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经过高中阶段的选项学习,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参差不齐。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或以专项组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饥饱”不均的现象,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了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求都得到满足,必须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将水平层次差不多的学生作为同层次进行教学,即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将运动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同一层次内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如入门组、提高组、高水平组等,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同要求进行体育教学,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的优点在于将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教学,避免班级授课可能出现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高水平学生被“拖后腿”的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

3.5实施学业考核与技术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对达到积分要求的学生,在学期末进行自选项目考试,评价方法采用综合素质的定性考核评价方法和专项能力的运动技术成绩评定方法。综合素质定性评价方法着重针对身体健康水平、课堂活动情况是否能达课程基本要求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分别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等进行等级评定,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种方法则是按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进行运动水平评价,作为选拔运动员和评优依据,对达到三级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进行学分奖历或其它相应的奖励(如测评奖励等)。学业考核与技术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不仅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总结性评价,而且还鼓励学生去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实现共同提高与争先创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建忠,谭华,何鸿涛. 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1):38-39.

[2] 季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65-72.

[3] 季浏,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6-213.

[4]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Z],2004.

[5] 傅道春. 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0-73.

[编辑:邓星华]

作者:郑 汉

第三篇: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概念不清、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不明,将体育课程和教学不同范畴昏问题混为一谈的现状,运用现代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孑清两者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十五”期间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詞: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学校体育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张学忠

上一篇: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税收立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