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动作技术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跆拳道动作技术范文

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研究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论

摘要:在分析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怠抗击性防守的防守方法,为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散打运动员对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能力提供参考。

1 引言

鞭腿在现代散打比赛中运用十分广泛,威力较大,击中对手不但能直接得分(如在散打的得分标准中,能得4分的5条中就有2条可使用鞭腿得分,即第三条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第五条使用腾空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而且如果运用巧妙还能够重创对手。尤其是一旦击中对手的头部,效果更为明显。国外有研究表明,当784N的力在约8ms的时间内作用于头时,足够引起脑震荡。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鞭腿力量最低也可以达到7385.2N每8ms,如果是刚性碰撞的话几乎是“784N的力在约8ms内”的十倍,一旦被对手击中头部后果的严重性将不堪设想。如在2002年散打王争霸赛85kg以上级别的赵子龙对杨晓靖的比赛中,当时杨晓靖已经占据主动,在已经得势的情况下,用右手直拳进攻,赵子龙预见其进攻意图后并没有一味躲闪退让,而是用右后高鞭腿快速、迅猛攻击对方头颈部。而此时,杨晓靖正处于进攻状态,对赵子龙的进攻动作没有任何预见,更没有防守;当赵子龙的鞭腿打到他头部时,他的直拳进攻动作还没有完成。这一攻击导致杨晓靖当场晕倒,失去继续比赛能力,赵子龙以击倒性优势获胜。根据统计,在2007年全国散打男子冠军赛中,前3名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鞭腿攻击的百分比占53.7%,鞭腿得分占总得分72.4%。

由此不难看出,在现代散打比赛中鞭腿是进攻和得分的重要手段。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主要侧重于对散打鞭腿的技术动作和训练进行研究,但关于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鞭腿技术动作防守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防守方法。

2 对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在对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中,首先要了解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防守鞭腿技术动作。从技术动作结构来看,散打鞭腿技术动作主要分为攻击腿、支撑腿、上体、头部等几部分技术。攻击腿的动作一般分为提膝,鞭打两部分。以右腿支撑为例,攻击腿出腿的同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碾动转体,脚跟斜向前:屈膝侧上抬时,上体微右转;进攻腿鞭打时,通过腰的向右骤然拧转,髋前送,稍低头,下颌内收,目视进攻方向。

运动实践表明,当散打运动员在运用鞭腿技术动作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散打鞭腿在向攻击方向运动的同时,身体躯干也一定反射性地向相反方向倾斜,较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在鞭腿向攻击方向移动的同时,身体重心也发生移动,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身体其它环节要做补偿运动,通常是身体另一部分环节向相反的方向发生移动,使其重心不能超过支撑面。从散打技击实践来看,打鞭腿时上体的补偿性的相反方向的动作就是鞭打技术动作的“预兆”。这种动作“预兆”的一般规律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我们可利用动作预兆的规律,作为制胜的信号。识破对手攻击的意图,做好截击准备,以先发制人的方法,抢在他人进攻前阻截其动作,破坏对手的进攻,扰乱对手的心理准备。

3 武术散打中鞭腿技术动作防守的方法

防守是主动的防守,在防守中进攻,在运动中制敌。没有好的防守,就不会有好的进攻。防守的真意是后发制人。在散打的实践中,要保证技术的充分发挥则要协调好防守与反击,在双方对峙的极短时间内,应付对方变幻莫测的进攻确有相当难度,但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鞭腿的进攻也不例外。要想打好对鞭腿的防守反击就要从其带有规律性的方面着手。散手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技术主要分为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等,下面就分别阐述其防守的方法。

3.1 预见性防守

预见性防守是指运动员通过对手技术动作的综合判断,预测对方可能施用的进攻技术动作,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守技术动作进行有针对性地防守。在散打运动中,根据对手施用鞭腿技术动作前的第一个表现特征,运动员可以通过对手的习惯和上体移动动作预测对手的进攻腿和支撑腿。任何选手在使用动作的同时都有相应的预兆动作,如眼神与面部表情的变化,重心的移动等,如对手欲发动低鞭腿的进攻必须将重心移到另一条腿上或另一只脚快速向前垫步。以右腿支撑为例,其身体就会微向右后侧仰,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增加腿击的力量。对手使用动作时重心的转移就是其进攻相应的预兆动作。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试探性的进攻动作很快地摸清对手的习惯动作,进攻特点,从而做出正确的防守动作。如果某个对手在同场比赛中多次使用右鞭腿或左鞭腿,运动员就可以根据对手习惯性技术动作来预判其鞭腿动作。采取相应的防守技术。

在散打实践中,通常通过观察对手的上体转动来预见对手的进攻方向。当对手的上体向左后下方转动施用鞭腿技术动作,可以预测其方向一定是向右前上方的高鞭腿,此时运动员要根据自身与对手距离采用相应的防守技术或防守反击法。防守反击法是武术散打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防中带攻,防反一体。如果距离对手较近,在对手的鞭腿进攻动作发出之前,根据对手的动作预兆抢先迅速地击打对手,以达到“后发先至”的目的。可以进行定位阻挡性防守,即用脚提前阻击对手进攻腿的大腿部位,在对手进攻腿提摆时就给以阻击,使其无法完成后面的脚部鞭打动作。也可以前移靠近对手,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以攻代防:用拳法进攻对手的头和躯干部位、控制对手的支撑腿使用摔法、接抱进攻腿运用摔法等。

当然,在散打比赛中,有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为增加进攻的突然性、准确性,往往极力掩盖细微的变化,尽量不表现出预兆动作,而指上打下看左打右,很难让对手正确预断,但其规律性总能因水平的高低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在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善于认真观察和分析,不为假象所迷惑。

3.2 应急退让性防守

应急性防守是指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没有提前判断出对手将要使用的技术动作,而且将被对手有效击打到有效部位,为了降低对手的打击效果而临时性采取的防守。退让性防守,是指当对手使用某一进攻技术动作打击到自身的一刹那间,被击部位顺势做退让性缓冲,用来消减对手打击力度的防守。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不可能对对手的每个动作都很好地做出预测性判断,尤其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的鞭腿技术动作,预测就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对手进攻时机把握得好,被击中的可能性极大。在鞭腿击打的整个过程中,脚部的速度最大峰值只有一个,其余各点的速度都低于此点。即脚部打击整个过程中最大冲量只在一点,从而可知脚部的整个运动轨迹中在其它位置的冲量都相对最大峰值点要低。根据这一特征,对于这种已经不可能躲避的鞭腿击打,在防守时可以采取退让性防守方法,尤其是对大力量型对手的鞭腿防守更要用退让性防守,因为在散打比赛中避开对手脚部最大速度峰值位置、降低被打击的力量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就能大大降低对手鞭腿的打击效果。我们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散打鞭腿打击同向移动平均力值范围为5207.87±612.98 N,而其在相同条件下散打鞭腿打击逆向移动平均力值为10219.40+947.85N。从实验结果来看,采用退让性缓冲动作可以降低同一运动员同一条件下的鞭腿打击力量约50%。

3.3 应急对抗性防守

应急对抗性防守是指当对手用某一技术动作进攻打击时,另一方不做任何退让,而是用身体被击部位去硬对硬进行抗衡的防守。在散打比赛时多出现在中小级别比赛中,因为中小级别的鞭腿力量不太大,运动员通过平时的抗击能力训练,身体部分部位可以承受得住、能够抗衡。运用对抗性防守可以给进攻方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为当对手看到自己的进攻虽然打击到了目标、但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为自己鞭腿的力量不如对方、用鞭腿不可能打倒对方的错觉,这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畏惧性的压力。但是这种对抗性防守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散打比赛中运用对抗性防守鞭腿时,一定要探清对手鞭腿的力量大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可拼命盲目妄动。

4 结束语

散打鞭腿是现代散打进攻和得分的主要手段,在比赛中对鞭腿的防守与反击就成为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散打的实践中,在双方对峙的极短时间内,要想打好对鞭腿的防守反击就要从散手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入手,充分认识和利用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兆”。在散手实践中,根据对手鞭腿技术动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可相应地采用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的方法,以取得优异运动比赛成绩。

第二篇:气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一、半蹲准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两脚尖稍内收,两膝弯曲成半蹲。脚跟稍提起,身体重心稍靠前,两臂放松,自然弯曲,双手置于腹前。两眼注视来球,两脚始终保持微动放松。

二、移动

移动的步伐分起动、跨步、滑步(并步)、交叉步、跑步、后退步等。

1、起动

起动是指移动脚步和身体的最开始的那一瞬间态势。起动的快慢取决于重心的移动和蹬地的爆发力,以及前两三步步幅与频率。

2、跨步

跨步是指跨出比肩宽稍大的步幅的移动,跨步取决于对来球的方向与速度的判断。

3、滑步(并步)

滑步是保持屈膝低重心随来球移动的方法,分左、右滑步和前、后滑步。移动中,两臂自然张开,身体上下平稳(不起伏)。

4、交叉步

交叉步是指两腿向左右前后交错移动的方法,一个交叉步幅比一个跨步步幅大。

5、跑步

跑步是指来球运行路线离身体距离比较远必须以加速度跑步在球落地前接住球或把球打入对方场地的步法。

6、后退步

后退步是指双腿用前后交错的步法接住高于身体球或者即将落入身后的球。

三、传球

1、半蹲准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两脚尖稍内收,两膝弯曲成半蹲。脚跟稍提起,身体重心稍靠前,两臂放松,自然弯曲,双手置于腹前。两眼注视来球,两脚始终保持微动放松。

2、垫球

垫球技术动作要点可用“插、夹、抬、压”四个字概括。

插——双手互握插入球下。

夹——两臂夹紧伸直。

抬——提肩抬臂。

压——手腕下压。

击球时,用手腕上10厘米的前臂击球的后中下部。

3、正面下手发球

准备姿势:面对球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两膝微曲,上体前倾,重心偏后脚,左手持球于腹前,右臂自然下垂。

引臂:击球的同侧手臂直臂向后摆动。

抛球:左手将球平稳地向上托送竖直抛起,抛球高度为30厘米左右。

挥臂击球:右腿蹬地,身体重心随着右臂的直臂前摆而前移,在腹前用掌的坚硬部位击球的后下部。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迅速进场比赛。

4、正面上手传球

准备姿势:看清来球,迅速移动倒球的落点,对正来球,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左脚稍前,右脚脚跟稍提起,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弯曲置于胸前,两肘自然下垂,两手成传球手形,眼睛注视来球方向。

手型:当手触球时,手腕稍后仰,两手自然张开,手指微屈成半球状。两拇指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两拇指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以防漏球。

击球点:击球点在前额上方约一球左右。

球触手的部位:拇指外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无名指第三指节和小指第三指节的半个指节。简称为“

3、

2、

1、半和拇指外侧”。

击球部位:后中下部

用力顺序:蹬腿、展腹、伸臂最后用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向前上方传出。

5、正面上手大力发球

准备姿势: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持球于体前。

抛球:左手将球平稳的垂直抛于右肩的前上方,抛球高度为1.5米左右。

引臂:屈肘后引,上体稍向右转,手停于耳旁。

挥臂击球:收腹、振胸、挂肘,上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弧形挥摆,伸直手臂,在肩的上方用全掌击球的后中部。

击球手法:包满打转,边包裹边推压;全手掌击球,使球呈上旋飞行。

6、一般二传的动作要点与要求

动作要点:采用变向传球的方法进行传球,先转体(面向出球方向)让球(使球到达转体后的前额前上方),然后进行正面传球。

传出球的基本要求:

高 度——高于球网上沿2米左右。

远 度——球的落点最远不超过边线,最近不近于离边线2米。

离球网距离——最近不小于一球,最远不超过1米。

7、扣球

准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观察二传来球。

助跑:左脚先向前迈出一步,接着右脚迅速跨出一大步,左脚及时并上落在右脚侧前方,两脚尖稍向右准备起跳。

起跳:两臂自后积极向前摆动,随着双腿蹬地向上起跳,两臂协调配合起跳动作用力上摆。

空中击球:起跳至接近最高点时用正面上手大力发球的挥臂动作在右肩前上方击球的中上部。

落地:完成击球动作后,身体自然下落,应尽量用双脚的前脚掌先着地,同时顺势屈膝,缓冲身体下落的力量。

8、捧球

准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观察一传、二传来球。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微紧张状,捧球时接触球的下方,利用手指、手腕、抬臂、屈肘的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捧起。捧球用于对方攻击过来的一般球。特别是网前接吊球,双手单手均可使用。

9、托抬球

准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观察一传、二传来球。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微紧张状,肘关节或微屈,腕关节伸直,自下而上全手掌击球的下部,将球托抬传出。托抬球主要用于飞行在运动员腰部左右的轻球,单双手均可使用。

10 、双手托翻顶球

接球前,保持一只手五指分开,手心向上,另一只手五指分开,手心向着来球方向,在接触球的瞬间,一只手接托在的下部,另一只手同时反顶球的中后部,利用托、翻、顶的合力将球传出。托翻顶球是气排球运动中创新的一项技术动作,用于接发球和和各种进攻击过网球,运用十分广泛,可能将发展成为气排球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术。

第三篇:高尔夫技术动作文献综述专题

关于“男子优秀职业球员的攻果岭短铁杆的技术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1984年8月24日,由霍英东、郑裕彤等出资创建的中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第一座高尔夫球场。荣高棠在开业仪式上挥出了中国高尔夫的第一杆。距建成中国首个现代化高尔夫球场已过去了32个年头,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统计,国内目前已有约500家高尔夫球会和数千座高尔夫练习场。尽管这项运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却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高尔夫球场数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现代高尔夫运动自传入中国以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大众化程度不高、竞技水平低、赛事的运作难与世界接轨是现阶段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高尔夫运动迎来主流发展的上升通道,举国体制下竞技高尔夫运动的跨越式发展,以及高尔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完美对接是"入奥"后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新趋势。

[1]高尔夫被列入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且作为健身运动之一的高尔夫运动逐渐为国人接受。目前国内高尔夫越础性科研工作比较薄弱,球手技术与体能等方面研究亦比较匮乏。2016年高尔夫正式回归奥运会的怀抱,高尔夫运动的在我国的发展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高尔夫职业球员在我国大量出现,对这项运动的各项技术动作要求也逐渐越来越高,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短铁杆攻果岭技术分析。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打好高尔夫球,首先必须对你手中的工具——球杆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一般说来,一套完整的球杆应该包括木杆、铁杆和推杆。木杆主要用于开球。它可以把球击到较远距离;铁杆所追求的是准确性,是攻击果岭的最有效武器;球上了果岭之后,用推杆将球推进洞 如何选择一套尺寸、规格合适的球杆,是打好高尔夫球的先决条件[8]。

高尔夫球是以杆击球入洞的一项球类运动,学习高尔夫就需要掌握高尔夫的各类技术动作[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怨天尤人的说:“不得力的工具使高尔夫球这项本身就愚蠢的运动变得更加糟糕。”[3]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抱怨球或者球杆,而实际上是在说打高尔夫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解影响高尔夫球技术的相关因素,有利于增强教学、训练的针对性,也有利于运动员赛前备战和赛后总结。高尔夫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正是在不断克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实现

的。同时,还应当懂得,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性觉得战术的多样性。在高尔夫的教学与训练中,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球员。在孙胜的《 高尔夫挥杆技术常见错误分析》一文中,孙胜用运动学研究方法对高尔夫球推杆头部技术动作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揭示推杆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对韩国釜山地区15名职业男子高尔夫运动员的推杆技术动作进行了研究,每名运动员在人工果岭上进行5次10.94m距离的推杆动作。运用三维技术动作分析系统(60Hz)对5次推杆动作的推杆头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推杆头部在各个区间的所需时间和移动距离都存在差异,在时间和空间上整个动作没有像钟摆一样摆动[4]。

短杆是指一百米以内的所有击球[5]。事实上,对于顶尖高尔夫球员来说,这一距离可以延长至130米。按照定义,短杆技术是指高尔夫击球中距离较短的击球。人们通常认为,短杆的基本技术应该有别于长杆。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对的,当你比较长杆和短杆的击球准备时,能够观察到在初始位置时两者有所不同,改变击球准备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改变短杆的挥杆动作。尽管看上去不同,但是形成短杆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技术都是源于长杆技术的核心要领。要学好短杆击球技术必须对击球的概念和应该挥杆有深刻的理解[6],理解并运用五种球的飞行原理,对掌握短杆技术中的控球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短杆而言,在球飞行上的目的与长杆不同,长杆的主要目的是将能量最有效的转移到球上,为的是以最小的力量击出最远的距离。短杆的目的则是控制球杆在击球时的速度,在许多情况下,只有10%—15%的全挥杆速度。初级教练员培训中讲到,打比赛的高尔夫球员深知短杆技术的重要性,在这项技术上的提高可以降低他们的杆数,但是实际上,短杆技术实在业余高尔夫球员中教的最少的一项技术。可能有下面几种原因:一是,高尔夫新手对学习击球更有兴趣;二是,短杆不像开球杆那样具有吸引力;三是,对正确的短杆技术知之甚少,结果造成表现不佳,对短杆失去兴趣;四是,不知道怎么练习短杆;五是,自己的教练没有注重过长杆技术;六是,没有练习短杆的场地;七是,不了解短杆技术的重要性。高尔夫运动是一项由球落地后的运动决定球最终离球洞远近的竞赛项目[7]。许多变数可使球陷入困境,有时甚至击出好球也会让球员陷入困境[8]。救球的能力尤为重要,短杆技术可以弥补在长杆中犯下的错误。你可能开出一记质量不高的球,但是仍在这个洞获得了好成绩,但是,打出一记坏的短杆时,你的杆数就会马上增加。当你认识到比赛中至少60%的击球是短杆时,高尔夫球教练员首先应该关注的这些让球员降低杆

数的技术。通过练习短杆来降低球手的杆数,要比通过长杆练习容易的多。实际上,短杆击球的难度更大并且要求的技能水平也更高。因为挥杆动作越小,挥杆动作从顶点到击球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因此,没有的足够的时间或足够的要素来修正动作弥补失误,而长杆击球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动作。大学生高尔夫专项动作评价指标聚为6个:1号木打远、长距离码切杆、短距离切杆、长距离推杆、短距离推杆、7号铁打准[9]。赵震波在《高尔夫全挥杆动作技术特征的研究》中谈到杆头最大角速度是影响各组间击球速度指数的主要指标[10]。总之之,如果时间短,挥杆的技术动作必须更加正确,才能合理的击球。李淑媛[11]在其博士论文《高尔夫球手全挥杆技术特征及其相关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的研究中谈到:

1.全挥杆动作运动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下杆阶段用时短、速度快的特点:其亦是高、低水平球手的差异所在,即男子低水平组和女子组均表现为下杆用时相对更长、速度更低。故下杆用时长短是影响最大杆头线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全挥杆动作动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上杆阶段前足施力减小、后足施力增大;而下杆阶段则相反,高低水平组相比前者下杆阶段前足施力更大。

3.该研究中肌肉的活动主要体现在臀大肌、股直肌为全挥杆动作爆发力的来源;腹外斜肌、腹直肌及竖脊肌共同作用完成爆发力由下肢向躯干上部的传递;背阔肌、肱三头肌收缩以实现挥杆动作和对球杆的控制。

4.男子高低水平球手之间身体素质差异显著,高水平球手身体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且更为全面均衡。女子球手力量素质比较薄弱,可能是制约其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提示女子球手更应该加强躯干和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

5.力量素质是影响全挥杆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躯干、下肢爆发力对缩短下杆动作时间和营造最大杆头线速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

Laidlaw[12]曾在1986年的研究中提出,在全挥杆过程中就躯干动作表现提出了挥杆技术三要素:即身体卷曲及伸展的效应,其可解释为形成螺旋和解螺旋的过程;身体施力发生转移;挥杆一致的节奏与速度。Fradkin[13]等对45名高尔夫球手(差点为2—27杆)采用5iron进行全挥杆分析,结果发现:低差点球手(即技术水平高)与高差点球手(技术水平较低)相比较,低差点球手具有更高的杆头速度。Farrally等人(2003)[14]认为已有相关研究仍没有对高尔夫全挥杆动作提供完全可信服的解释,该作者对1990—2003年世界高尔夫代表大会科学论文研究发现,三百余篇论文中仅有29篇围绕高尔夫球全挥杆的生物力学研究,由此可见

高尔夫全挥杆技术动作研究尚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研究体系。

三、研究展望

近年来国内高尔夫运动不断发展,但关于高尔夫专业教学方面的研究整体仍相对薄弱,关于高尔夫球专业学生教学、训练的研究比较少,有关高尔夫球专业学生专项技能方面的研究尚属于空白[15]。关于高尔夫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由于高尔夫在中国大陆发展较晚,现有的科研分析并不多,所在在针对高尔夫短杆技术动作的科学性、深入性研究上还有较多的研究空间,在之后关于这一研究对象开展学术研究分析时,可以多向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侧重与分析。

四、结论与总结

经过对诸多学术期刊和文献的分析,关于高尔夫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形成的学术成果并不多,且大多处于初步调查类论文成果,没有对技术动作进行太多的深入性研究,短杆技术动作研究几乎空白,而一些其他方面的深入性分析,又大多侧重于高尔夫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探讨,高尔夫技术动作既可以作为研究途径和研究手段,也可以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由此,本文在涉及高尔夫技术动作研究的同时,将高尔夫短杆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将相应的科研方法和调查研究作为研究手段,予以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朝,黄诚. 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7). [2]张勤. 论高尔夫挥杆技术的专项力量训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3]李淑媛,罗冬梅,周兴龙. 高尔夫球员全挥一号木杆技术动作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6). [4] 孙胜. 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推杆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12(01). [5]李睿. 高尔夫挥杆技术常见错误分析[J]. 长治学院学报. 2008(02) [6] 毛建勋. 高校高尔夫球教练挥杆动作技术分析[J]. 运动. 2013(13) [7] 吴水田,李佳莎,黄健乐. 高尔夫专业挥杆技术分析实验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02)

[8]赵震波. 高尔夫全挥杆技术诊断——以武汉体育学院普修课2010级休闲班学生为例 [J].体育教学,2014(11). [9]慌基洪,刘远锋,李达文,王伟. 高尔夫专项动作评价指标与功能性动作的相关性研究 [J].运动,2015(19). [10]赵震波. 高尔夫全挥杆动作技术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1]李淑媛. 高尔夫全挥杆技术特征及其相关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 [D].北京大学,2012. [12] GS Adlington.Proper swing technique and biomechanics of golf.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 1996 [13] Mc Teigue M L S R.Spine and hip motion analysis duringthe golf swing. . 1994 [14] Miura,K.Parametric acceleration-the effect of inward pullof the golf club at impact stage.. Sports Engineering . 2001 [15]葛丹丹. 对高尔夫专业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发展的分析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7). [16] 耿玉东编著.高尔夫挥杆原理[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第四篇:800米跑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中长跑技术动作可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部分。 起跑:在田径比赛中,800米和 800米以上项目的起跑规则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发令时,"各就位"后,鸣枪出发。其技术是: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

途中跑技术是中长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能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约为55度,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同时注重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比较理想的有"三步一呼气,三步一吸气"或"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这两种方法。呼气时要求学生张口呼吸,增大呼吸量,深呼吸,更多更快地进行气体交换。另外还有中长跑的弯道技术:身体左倾,右臂摆幅必须大于左臂,左脚用外侧、右脚用内侧落地,以此获得向心力,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保持跑速。

800米跑属中长跑项目,对考生的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冲刺速度及速度感、节奏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及速度力量,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了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我校高考体育训练队在800米训练中,加强速度训练,采取科学地,有效地训练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特殊情况,我们在训练内容上常年早上进行5公里越野跑,每次训练由二位教练带队,负责学生安全,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反复多次进行同一练习,在各次重复练习之间安排一些间歇时间,能使身体生理负荷达到较高程度。

间歇训练法是严格规定各次练习的距离和强度以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其主要的目的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足够的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对机体负荷要求高,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显著。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训练水平差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奔跑的距离和间歇时间。

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争取"第二次呼吸"

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学生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眼睛出现"星星"而想终止练习的这种状态称为"极点"。出现"极点"以后,让学生们知道,只要依靠意志坚持下去,稍减缓跑速,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逐渐会变得动作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较慢,这时候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可以当作衡量中长跑耐久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可以告诉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标准:在中长跑训练的运动强度大且相同的情况下,"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早的同学,中长跑水平的能力就越低,"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晚,消失得也越快,这样的同学,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就越强。通过训练证明,经常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同学,他们的"极点"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晚,从而提高了中长跑的成绩。

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手段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提高专项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跑能力,与冲刺跑能力。在比赛中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因此,运动员要加强速度能力方面的训练。 1.重复跑练习

•••••随着中长跑成绩的提高,运动中肌肉工作的时间减少,而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加大了,因此运动能量供应也就随之产生变化,以适应肌肉工作需要,运动生理学表明,在快速跑300─ 500米,特别是400米的段落后,血乳酸的值是高的。在比赛途中加速冲跑,会在体内造成大量乳酸堆积,进而破坏机体内的碱贮备,使PH值降低,这将大大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紊乱,造成酸中毒。平时无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耐酸能力低下的运动员,其破坏作用尤为明显,人体出现呼吸急促,两腿酸沉的不良反应。因此,欲取得好成绩,需进行耐酸训练,即在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仍要保持相当距离的高速跑;二是要进行变速跑,加速跑训练,在匀速跑途中,突然加速冲跑,然后再保持高速跑,而不能减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以短于专项距离为主。如:800米运动员,以100─600米为主;每组4─5次,速度等于或高于比赛速度,间歇时间要短。 2.采用变速跑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变速的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如:任务,快跑、慢跑的段落,队员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次以上。快跑段落的总距离也可适当加长些,•但也不应超过太多。 3.短跑能力训练

••••在高速跑能力训练的同时,加速跑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可以进行以下短跑能力训练。

3×60米大幅度地快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慢跑开始逐渐加速,最后10米时达到最高速度,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高抬腿跑,也可距离由30米逐渐增加到60米,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跳跃快速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变速跑,20米跳跃、20米慢跑、再20米跳跃,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起跑快速跑练习,休息时慢跑返回。 4.提高速度力量训练手段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5.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

•••••这两类训练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多变性。因为训练中的多变性,可以减轻运动员重复进行相同练习时出现的体力、精神消耗。 •••••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的结合。这些刺激的结合不仅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面发展,而且又是通常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接一个受刺激,直到整个身体都受到刺激,而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心率。因为运动员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疲劳是由于其内部的乳酸积蓄,交替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上肢、下肢、动作肌群、对抗肌群)可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的出现。这样,训练课可以继续较长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益。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俯卧撑→仰卧起坐→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等。

•••••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可以用所有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一般体能训练。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特别有用。为了取得适宜的肌肉力量发展,做各种练习必须以严格的形式进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方法: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膝触胸双足跳→蛙跳等。 训练方法之一

一、发展一般耐力

1.每天早上跑步跑5公里

2.每周跑1500米×2一次,每次间隙为8分钟 3.计时1000米×N次(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而定) 二.发展速度

1.100米、200米每天重复跑

2.计时400米跑(根据学生训练水平逐渐增加组次) 3.计时600米跑 4.计时800米跑 三.发展力量训练

主要通过小重量练习发展上下肢、腰腹等肌肉力量和耐力. 四.技术教学

主要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结合教师的讲解师范,学生重复练习逐步掌握.重点在800米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体力分配.

第五篇: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及常见错误动作纠正

赵伟东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

743300 摘要:立定三级跳远是我省高考体育的测试项目之一,它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爆发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笔者作为一名高考体育教练,为了提高学生的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训练经验,将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和学生易犯错误作系统总结,希望指导自己以后的训练工作,并与广大体育教练共勉。

关键词:立定三级跳远动作要领;技术分析;错误动作纠正

1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析:立定三级跳远是由原地双脚起跳──跨步跳──跳跃等技术环节组成。由于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因此它属于爆发力和弹跳力类的项目。

1.1 预备姿势:预摆阶段幅度要大,动作应协调、放松,要预先拉长肌肉初长度。预摆动作做2~3次即可,以感觉“顺”为标准,这个过程很重要。合理的姿势应该是两脚平行站立,脚尖向前,自然分开,目视前方,双臂上举的同时深吸一口气,重心上提。然后双臂放松下摆, 顺势呼气,屈膝半蹲,使大小腿保持适宜角度(以145°左右为宜),上体略前倾,全脚掌着地,双臂摆到后侧最高点,使身体重心投影点落于双脚支撑点之间略前。值得提醒的是,预摆结束后,要即刻爆发起跳,不能在半蹲部位停留时间过长,以免使肌肉张力下减。

1.2 第一跳 :在每一个起跳瞬间都要憋气,注意节奏和放松。第一跳起跳速度要快,蹬离地面时蹬地角在50°~60°之间为宜,起跳时把力量弱侧腿作为第一跳的起跳腿(亦即第一跳的落地腿)。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落地时大腿发力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第一跳主要任务是为第

二、三跳获取较高的水平初速度,为此,保持良好、放松的起跳状态尤为重要,过高或过远都会加重落地时的支撑负担,从而影响第二跳和第三跳的起跳质量。值得留意的是,当第一跳落地时,身体总重心要快速前移过渡到支撑点前面去,以免产生制动。

1.3 第二跳:这是立定三级跳远的关键一跳。第一跳起跳结束着地后,身体重心移到脚面正上方稍前时,积极蹬伸踝、膝、髋三个关节,同时双臂主动快速前摆,提肩拔腰(摆臂高度不能超过肩部水平面),做强而有力的牵引,力量强侧腿屈膝提拉式前摆至大腿接近水平时,髋关节积极前送,蹬地结束后摆臂、摆腿要有瞬间的突停动作,然后保持腾空步姿势向前行(这时在空中要有短暂的放松动作)。当大腿一抬至水平面时即顺势打开膝关节,大腿发力做下压鞭打和扒地动作(记住:这是发力时机和顺序)。起跳时腿的蹬伸动作要充分有力,蹬离地面时角度稍大,腾空高度比第一跳高,着地时力量强侧腿落地。这一跳尤其注重快速有力、主动积极扒地式落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要密切观察学生在前两跳落地支撑时是否使用前脚掌着地(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技术动作。正确的技术动作应该是先用全脚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如果采用前脚掌着地,势必会产生过大压力,造成缓冲时间过长和蹬地无力现象,影响蹬地力量和快速发力的效果。这个错误动作在初学者中经常会出现,应及时予以纠正)。

1.4 第三跳:从第

一、二跳获取较大的初速度后,在第三跳时换上了力量较强侧腿,可以承受较大负荷,获取三跳中最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腾空。

第三跳的起跳技术同第二跳技术。在腾空后空中动作姿势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素质一般的学生应该采用“蹲踞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采用“挺身式”的腾空姿势。第三跳空中的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为落地做好准备。

准备落地时,要注意依次做好低头含胸、收腹举腿、伸小腿和勾脚尖的技术动作,与此同时两臂可直接向上高举(或下放双臂经后,后上,再向前),配合身体做好团身折叠动作。这时两脚不要急于落地,两手尽量伸至脚尖方向,尽量延长动作时间。落地时屈膝,带动髋关节前移,充分利用腾空抛物线,使臀部坐在脚落地时撅起的坑点上(当然,也可以在落地后做侧倒动作)。

1.5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综述:原地两脚同时用力蹬地,第一跳落地脚为力量较差侧,第二跳落地接第三跳起跳脚为力量较强侧;三跳的合理比例是一跳更比一跳长;三跳的空中轨迹是一步更比一步高;三跳的整体节奏是:“哒---哒---哒!”。

口诀:原地预摆有力蹬地,蹬摆发力大有讲究;三跳比例越跳越长,控制节奏成绩满意。

2 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2.1起跳时用前脚掌着地:

原因: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

纠正方法:进一步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做原地放脚的模仿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学习。

2.2 原地双脚起跳后,跨不出去:

原因:起跳时双脚没有同时发力,腾空后第一跳的起跳腿没有积极主动、有力地提拉;身体重心前移过慢或小腿前伸过大,引起制动。

纠正方法:

(1)因为力量素质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达不到要求,造成动作技术表现不出来,故要加强针对性素质训练。

(2)多做模仿练习,体会起跳腿提拉动作、扒地和蹬地感觉,注意观察放脚和重心移动(可在起跳线和第一跳落地点间放置一个实心球,迫使起跳后抬腿)。

(3)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

(4)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2.3 三跳节奏混乱、不连贯:

原因:三跳的发力时机掌握不好,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差。 纠正方法:

(1)进一步明确动作技术概念,用力时机;

(2)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单脚跳、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即交换跳)练习。要求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远,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弓箭步交换腿跳练习等;

(3)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哒-!、哒--!、哒---!”来帮助学生掌握跳跃节奏。 2.4 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

原因:对三跳的距离分配缺乏认识,没有控制好三跳的力量和节奏。 纠正方法:

(1)强化认识,注重三跳力量和节奏的控制;

(2)教师根据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地上打点做标志,修正学生三跳的距离分配,使学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三跳距离“步步远”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立定三级跳远中应重视摆臂的作用[J].田径.1998(10)

[2] 南仲喜、袁作生.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07) [3] 张余成.高考体育素质“立定三级跳远”的创新训练[J].甘肃教育.2007(14)

通联:通渭县二中

743300

赵伟东

电话:13830245010

上一篇:朋友永远的朋友范文下一篇:区财政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