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班通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3-01-22

语文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情感、丰富知识、发展思维, 使孩子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农村学校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语文, 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师,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如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就在农村小学教学陷入“山穷水尽”的时候, 我们盼来了“班班通”。它虽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但它也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新的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充分发掘和拓展“班班通”应有的功能, 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在利用“班班通”教学的过程中, 我深刻领会到它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班班通”信息技术,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看黄果树瀑布》一课时, 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 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 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 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备课中, 我上网收集了很多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资料,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 向学生展示黄果树瀑布。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 气势磅礴, 那流水的气势。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样创设教学情境, 渲染气氛, 制造氛围,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 使他们更加兴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乐在其中。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 优化认知理解,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创设情境, 增加直观性、形象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兴趣, 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 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 并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巧设情境,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 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 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饮一杯月光》一课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精心制作课件, 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 先用课件播放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乘凉图, 让学生观察并想象自己与家人在月光下乘凉的情景, 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夏夜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 让学生在犹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夏夜的宁静, 一家人在月光下乘凉的幸福。此课件, 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 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的目的, 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班班通”信息技术,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 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以其多变的手段, 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赵州桥》一文, 由于学生对赵州桥知之甚少, 无法理解赵州桥的造型特征, 来历和历史意义。于是, 我利用课件, 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正面侧面, 整体和局部的各种画面。通过观察,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 边欣赏赵州桥的图片。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 又经分析、比较, 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赵州桥设计巧妙, 结构科学, 称得上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桥的大拱个有两个小孔, 即可以加大过水的面积, 减少夏秋季节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又可以减轻的重量和桥基的压力, 增加安全度, 同时也使桥显得轻巧玲珑, 更加美观, 而且还被中国古代设计师卓越的智慧所震撼,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学生开拓创新的豪情。

对于语文课的教学, 有些文章篇幅又长又难以理解。例如, 《三峡之秋》、《看海》、《从香溪到神农架》等。在没有”班班通”设备以前, 这些文章的学习大多依靠老师的分段讲解, 既枯燥又没有效果。现在运用“班班通”设备,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肤浅为生动, 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 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缩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四、努力创建一个以“班班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 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 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 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还要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动画、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 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 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让学生获得知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总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 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得以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我们破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 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基础教育改革才能得以突破, 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摘要: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与语文课堂学习相结合具有创设特定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海珍, “班班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与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9) .

[2] 张新欣, “班班通”应用绩效和误区探析[J], 远程教育, 2011, (3) .

上一篇:腔隙性脑梗死(LI)与大血管狭窄的关系下一篇:论PLC培训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