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谣言的检讨书

2022-07-13

第一篇:散播谣言的检讨书

中学生校内散播谣言的检讨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递交这份检讨,反省我散播谣言的严重错误行为。如今,我已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未经过校方核实消息,就擅自在校内谣传学校中考成绩的消息。更为严重的事,我还擅自捏造事实,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身为一名初中毕业学生,通过这么多年的在校学习,接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很多。理应该有基本的善恶观念,理应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我却不知道是哪根脑筋不对,竟然由于一时兴起散播严重不符合实情的错误信息,严重地误导了大家,对于学校中考成绩结果乱作猜测,还以一种事实的口吻进行传播,这是多么的不应该,甚是一种违法行为。

此次我的错误,种种不良行为已经对于学校造成严重影响,我真的悔不当初。此次检讨是学校领导给我的一次救赎机会,我万分感激。

我此次散播谣言,充分暴露出自己法律观念淡薄:

第一,我要正视自己的思想品德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今往后再不造谣,不在散播未经核实的消息。

第二,我思想品德不足。此次错误之后我要重新审视自身,努力改正错误,争取重塑自己的思想品德。

第三,根据此次对于学校声誉的影响,我愿意在公开场合做个澄清,证明是我歪曲事实、散播谣言犯下的错误,以及公示这份检讨书,以最大程度修复由于我错误对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次错误,我最大的感受是懊悔,由于我一时兴趣,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而我承认错误也是经过了这样一次思想痛苦挣扎,此次错误对我来说使一次惨痛教训,时时刻刻痛刺我的内心,教我今后再不敢犯此类错误。

此致:

非常抱歉!

检讨人:ZX

时间: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中学生散播谣言的保证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递交这份保证,反省我散播谣言的严重错误行为。如今,我已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未经过校方核实消息,就擅自在校内谣传学校中考成绩的消息。更为严重的事,我还擅自捏造事实,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身为一名初中毕业学生,通过这么多年的在校学习,接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很多。理应该有基本的善恶观念,理应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我却不知道是哪根脑筋不对,竟然由于一时兴起散播严重不符合实情的错误信息,严重地误导了大家,对于学校中考成绩结果乱作猜测,还以一种事实的口吻进行传播,这是多么的不应该,甚是一种违法行为。

此次我的错误,种种不良行为已经对于学校造成严重影响,我真的悔不当初。此次保证是学校领导给我的一次救赎机会,我万分感激。

我此次散播谣言,充分暴露出自己法律观念淡薄:

第一,我要正视自己的思想品德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今往后再不造谣,不在散播未经核实的消息。

第二,我思想品德不足。此次错误之后我要重新审视自身,努力改正错误,争取重塑自己的思想品德。

第三,根据此次对于学校声誉的影响,我愿意在公开场合做个澄清,证明是我歪曲事实、散播谣言犯下的错误,以及公示这份保证书,以最大程度修复由于我错误对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次错误,我最大的感受是懊悔,由于我一时兴趣,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而我承认错误也是经过了这样一次思想痛苦挣扎,此次错误对我来说使一次惨痛教训,时时刻刻痛刺我的内心,教我今后再不敢犯此类错误。

此致:

非常抱歉!(责任编辑:)

第三篇:曾经给我散播温暖的人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经给我散播温暖的人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总会无意中碰到些过客。我的人生中也碰到过无数位过客,但是有一位总是给其他人散布着温暖的老师,注定是让我惦记一生。

那是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新迎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他上课的时候很严肃,但是私底下很慈祥温柔。因为他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余,我们就像把他当做知己一样称他为咸鱼。那种称呼或许对于别人来说是讽刺,但是那是一种亲昵的名字,代表着我们喜欢这位老师。

五年级事儿真的有点多,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一些运动会。记得当时我报名参加了拔河。那比赛很白热化,非常的令人紧张。记得我是带头的。第二场比赛因为用力过猛导致手臂疼痛,我强撑着,咬着牙比赛到了倒数第二场。倒数第二场,我真的忍受不住了,比赛过后,我竟然哭了出来。同学们纷纷来问我怎么了,后来找了一个顶替我当带头的人。

当时的咸鱼老师对我嘘寒问暖的,虽然口头上带着怎么骂我不注意自己。可是我分明感受到他对我的温暖。当时,我的心被一股温暖的气流包围着,眼睛也有点闪烁着泪光。

他给予我的温暖,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点。

我仍旧还记得那深刻的一件事情。

当时数学我考差了,整整扣了二十几分,差得使我的世界昏天地暗的。我从来都是一个坚强的`人,可是这样的分数还是让我难以接受。当时我的心情简直就像是被冰冻住了,板着一张脸,默默的注视着试卷,虽然没有父母的责骂,可是,没有父母的责骂,自己会更加的愧疚。

就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咸鱼老师竟然直接的说我是白痴。我的承受能力挺强的,虽然那种话是我很想流泪痛哭,可我还是把眼泪憋在了眼里,可是心里恨死了咸鱼老师。可是之后我错了。我之后才知道,咸鱼老师之所以会给我当头一棒,是为了提醒我,不要因为这一次的低分放弃以后的考试。

这种严厉中的温暖,使我也感到心中充满了暖意。

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在这里执教了,虽然他已经转到其他学校了,虽然我已经不再是他的学生了,可是我把他藏在心里,惦记了很久很久,也喜欢这位疼人的老师。

那些温暖的时刻,我会用永远记住。

第四篇:论“谣言”与“辟谣”的价值

这是帮好友 写的一篇马哲论文,从论文要求看我总觉得貌似有些问题,于是便写下了这篇也很有问题的论文。

说到底,“谣言”与“辟谣”都是为了阶级利益服务的。其价值有两种表现,一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一是为推翻这一阶级。

“谣言”大都是以一个人或一些人为中心,以己利为目标,向外传播有利于本方言论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以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为例。

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在这里,“陈胜王”便是“谣言”,并且,“谣言”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它使士兵们深信陈胜是通神灵的人,是神派来领导他们推翻秦朝暴政的人。对于陈胜吴广这些农民来说,这“谣言”显然是为农民阶级利益服务的。

另外,“谣言”一般都具有首创精神。或积极或消极,都是向原有的事物发出的挑战。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改革,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完善,是极其值得推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譬如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对于“谣言”的反抗性,“辟谣”则多为统治阶级做的事,目的以维护统治居多。

“辟谣”是比“谣言”更需要深入社会内部观察而得出的言论。它需要根据字字见血的“谣言”,逐一找到突破点,各个击破,非得民心而不立。

现实中时常出现“某某教授预测某某时刻某某地会发生地震”,每到这个时候,政府或国家地震局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辟谣,告诫广大人民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要轻信个人言论。

在这里,“谣言”可能是传播者的恶作剧,也可能是破坏国内和平环境的不法分子,“辟谣”就是为了稳定大众情绪,实现社会安定。可以看出“谣言”和“辟谣”都具有双重性,他们都可以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也都可以去试着推翻一个阶级。

从现实来看,人们一旦开始传播某个“谣言”,某种程度上已经主观相信了这个“谣言”,因为“谣言”最实在地反映了人们的立场。试图让大众不传谣不信谣,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谣言”便会存在一天。“谣言”和“辟谣”,在人类的主观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将永远地争斗下去。

因此,“谣言”和“辟谣”就是代表两个阶级的阶级利益,将此消彼长的斗争下去。

论题提示: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王朝的不稳定时期,都会有奇怪的童谚和谣言四起,这种谣言进一步使得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但作为语言(价值工具)本身它具有这揭示真理或遮蔽真理的双重内涵,所以传言和辟谣成为语言的两个基本任务,而某系时候,我们会敏感的发现,一旦所谓“谣言”被确证为真实,那么针对这些“谣言”所发出的“辟谣”则离真实会更远。这里面潜藏着深刻的社会性问题,请同学们自选一事例,阐述所谓“谣言”之兴起,与“辟谣”的意义,为我们解说真相含义,与其背后的价值关联。

论文字数要求,不得少于1000字。时间截至于4月20日以前

第五篇:法律上对于谣言的处理

政府不是“真理府”

杨支柱

最近“谣言”似乎特别多,各地警方对“谣言”的惩治也似乎越来越频繁,自今年六

月以来媒体报道的就有: 5 月31 日,“站在墙头等红杏”在温州某网上论坛转贴“抢劫不 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的横幅图片,并自称是自己开车经过瑞安塘下罗凤花园时所见, 被温州警方治安拘留(温州网2007 年6 月2 日);太湖蓝藻污染期间,无锡市民丁某自5 月31 日起向130 余人散发“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手机短信,受到无锡警方治安拘 留(新华网南京6 月6 日消息);黄、萧、蔡三人将今年3月19日至5月31日广东信宜 市共发生的6宗歹徒强拉妇女上车抢劫强奸的案件“制作”成“奸杀女生、盗卖器官、凌 迟同胞”等谣言在网上传播,受到治安处罚(新快报7月7日);四川广安3 名男子7 月5 日在汽车站附近闲谈,捏造“公交车翻到渠江大桥河里”的事实并被他人广为传播,导致

32 市民争先恐后到渠江大桥观看,被广安警方处以治安拘留(华西都市报2007 年7 月18 日); 7 月18 日济南暴雨之后,网名为“红钻帝国”的某婚纱影楼员工李某在某网络论坛大量跟 贴称济南银座购物广场淹死了人,被济南警方治安拘留(齐鲁晚报2007 年7 月24 日)⋯⋯ 对“红钻帝国”的拘留侵犯了她的言论自由,对无锡丁某的拘留侵犯了他的通信秘密 和通信自由,这样的批评是无力的。事实上受到拘留行政行为更直接侵犯的是他们的人身 自由,虽然法学有理由批评不经司法程序剥夺人身自由的立法,犯罪嫌疑人却不能以刑罚 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侵犯他的人身自由作为自己的辩护理由。自由有它的界限,言论自由 并不例外。一种言论如果足以侵害他人的权利或公共秩序,它在法律上就不再属于表达思 想的言论,而转变成了足以造成他人或社会损害的“行为”。诽谤、侮辱、煽动**、教唆 杀人都是以“言论”形式从事的违法行为甚至严重犯罪行为。“因言获罪”之言有它特定的 含义,就是表达思想的言论。在现在这个自动化时代,利用职权动动键盘就可能贪污成百 上千万元,总不能因为这种贪污行为是用敲键盘的形式完成的,就把它等同于我现在同样 以敲键盘形式进行的言说吧?所以得先证明警方对“红钻帝国”和无锡丁某的拘留是错误 的或违法的,然后说有充分的理由说警方侵犯了他们在自然法或实在法上的言论自由、通 信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代替不了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正如“人身自由”的盾牌不足以对 抗杀人、放火的指控。

本文不打算探讨言论自由与个人权利的冲突及其所产生的赔偿问题,只探讨公共秩序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并对上列谣言治安案件逐一做出自己的分析。 言论自由与信息真伪无关

关于应受处罚的谣言,我国法律有两处规定: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

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是“刑 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一款“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 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由此可见:“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要受处罚,不一定以散布 谣言为手段;而谣言如果不足以“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则不应该 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是否已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不是所散布 的信息的真伪,才是处理谣言案件的出发点。现场煽动**的罪行远比散布谣言严重,总 不能说因为煽动是假的所以才应该受到惩罚吧?煽动一般使用的是祈使句,何来真假之 分?散布他人隐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则恰恰因为所散布的信息是真的。所以言论自由的 界限,只能是他人的权利或公共秩序,与言论所承载的信息的真假无关。

那么为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法”要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才受处罚,而不规 定“散布言论”扰乱公共秩序应当受处罚呢?因为揭示真相而能够扰乱公共秩序,必定是 有重大的灾害或危险即将或已经来临,需要警告人们躲避或迎战。例如电影院里失火,有 人大喊“失火了”,结果观众逃离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导致数人受伤、一人死亡,这危 害还不大吗?但是这总比没人警告导致更多的人烧死在电影院里好得多。政府不是上帝, 它关心的不应当是真理而应当是公共利益。不实言论虽然带来了或可能带来混乱,但是如 果因为它而避免了或可能避免另一种更严重的损失,依照同样的逻辑也不应受到惩罚。当

33 言论带来比较复杂的后果时,是否扰乱了公共秩序应该计算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正、负公共 利益的总和。

强调谣言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为了免于不必要的甚至危险的真假判断,并不 是要求言论者对于谣言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负责。违法行为发生后如果受害人能够采取措施 避免的损失的发生或扩大而未采取,则相应的损失不应由侵权人承担。造谣者散布谣言后 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导致的损害,是不应该由谣言发布者承担的。

基于保护言论自由的需要,判断一种言论是否扰乱公共秩序,应该采用“明显而紧迫 的危险”标准;因为允许政府因不明显的危险阻止或惩罚言论将使言论者发表任何言论都 胆战心惊,而非紧迫的危险是政府有时间采取措施避免的。

一个谣言是否有“明显而紧迫的危险”,跟国民的敏感神经有关。譬如在那些双方斗争 激烈的村委会选举或业主委员会选举中,如果谁在一方群众经常光顾的论坛或博客上散布 对方打死、打伤自己人的谣言,的确是有可能引起械斗的。凡文明国家惩治扰乱公共秩序 的谣言时都必须坚持“明显而紧迫的危险”标准以保护言论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国 处理同样的案件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因为同样的言论在不同的国家危险程度是不同的。 有证据未必是真相

凡是突发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后能逃离的人已经逃离,则无论怎么夸大损失都不 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即使人们正在逃离,只要不在灾难或事故现场煽动,仅仅用键盘或 手机短信也不足以扰乱公共秩序,很难想象急于逃命的人还有闲心看“掌中宝”或手机短 信。“红钻帝国”在人们早已逃离灾难现场后通过互连网发表言论,就算是故意造谣说银座 购物广场淹死了几千人,都不会增加一个任何人命和财产的损失,更不可能让老天爷再在 济南下一场灾难性的暴雨。因此“红钻帝国”不仅事实上没有扰乱公共秩序,而且也不可 能扰乱公共秩序。

夸大灾情当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更多的人更大的心灵痛苦,但是扰乱公共秩序显然不 包括增加人们的心灵痛苦在内;否则播放一部感人的爱情电影,都可能被警方以扰乱公共 秩序的名义拘留。

警察属于公安局,不属于“真理局”,灾难或事故面前警察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一种行为 是否足以危害公共秩序尤其是公众安全,而不是一种言论中是否含有虚假的成分。

警察不属于“真理局”,政府也没有能力扮演“真理府”。据新华网济南7 月21 日电, “7 月18 日,济南市遭遇罕见大暴雨,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 日凌晨的灾情 统计显示,共有22 人遇难,6 人失踪,142 人受伤;19 日上午,因灾死亡人数上升至25 人, 失踪人数减少为4 人,受伤者升至171 人;19 日晚上的灾情统计显示,济南市因大暴雨死 亡的人数达到26 人,另有6 人失踪,171 人受伤。”这说明政府对灾情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 的,时至今日,也不见济南当局告诉我们那失踪的6 人到底是死是活。这并非济南市政府 的能力问题,即使发达如美国,对“卡特里娜”飓风死亡人数的统计也由最初的513 人、 657 人不断增加至1209 人(由于本人搜集信息不全面,不能保证后来没有再增加)。由于人 类认识固有的局限性,在大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有证据的,未必

34 就是事实真相;无证据的,未必就不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此,判断人们传说的死亡人数是 否谣言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连判断标准都没有,却以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名义把 人拘留,不但无助于人们掌握真相,相反只能让人怀疑警察要以杀鸡告猴手段阻止人们揭 示真相,掩盖灾难的严重程度或官员的失职。

在中国各地政府总是习惯性地低估灾情时,民众“夸大灾情的谣言”传播往往被随后 增加的灾情统计证实,引起媒体和中央政府的重视,最后导致中央政府直接救灾或督促地 方政府加大救灾力度,多少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而“谣言”稍有不实,其制造者 或努力传播者却可能因此而失去自由。在中国,公共秩序常常被灾害或事故地的政府歪曲 成地方形象和官员政绩。

适当地夸大可以引起政府对灾难的重视,有利于救灾、救济工作的及时开展。个别人 在灾难现场外捕风捉影无限夸大灾害结果也不会形成实质上的危害,因为足以影响政府行 为和公众心理的社会舆论并不是个别人的言论所能左右的。 公众不是弱智或文盲

无锡警方对丁某的拘留与济南警方对“红钻帝国”的拘留本质上属于同一性质的事件, 都是灾害或事故已经发生后告知他人自己对灾情的估计。

稍有不同的是,济南暴雨之后夸大灾难后果还可能增加人们的心理痛苦,而无锡丁某

的短信甚至不会在收信者中造成更多的心理痛苦或恐慌。中国民众早已习惯了政府官员“用 证据说话”缩小灾情,面对自来水刺鼻的腥味,很少有人会真的相信政府发言人关于水质 没有生化和毒理变化的宣言。同样很少有人会真的相信一个并非专家的亲友或来历不明的 陌生人对“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断言。绝大多数民众并不是弱智,作为正常人他 们会很自然地把“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理解成“太湖水污染严重,不能喝”。而太湖 水那段时间确实污染严重,喝不得。如果是这样,丁某所发短信不就成了有事实根据的善 意警告吗?判断一个“谣言”是否已经造成恐慌,最好的指标当然是看收听者的行为有什 么改变。而在一个“谣言”事实上没有引起收听者外在行为改变的情况下,要判断它是否 可能引起收听者心理上的恐慌和行为上的改变,当然应该尊重收听者对该“谣言”的通常 理解。无锡警方并未通过调查得出收听者对“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通常理解,却 指控丁某的“谣言”造成了市民很大的恐慌,这是明显的武断。警方凭什么断定民众读了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都会信以为真?

何况,正如民众的心灵痛苦不属于公共秩序一样,民众的心理恐慌同样不属于公共秩 序。只有当心理恐慌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如奔逃、哄抢或暴动时,引起恐慌的言论才扰乱了

公共秩序。试问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谣言”,有多大的可能引起人们奔逃、 哄抢或暴动呢?

“犯罪黑数”与“瘟疫黑数”

信宜三网民因传播“夸大”的犯罪信息导致当地人心惶惶而受到治安处罚,是谣言案 中的另一种典型,案子不少。散布类似这类谣言而没有受到处罚的就更多,许多人都曾传 播类似的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提醒亲友注意安全。

35 关于犯罪嫌疑人尚未抓获的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小道消息跟前几类谣言不同的是,它 不像前几类谣言那样是单纯描述和评价已经发生的事,它通向未来,能造成恐慌并改变人 们的行为;但是它不会增加犯罪的危险,只会增加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危险的防范。防范自 己被犯罪行为侵犯当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是这种防范增加了防范者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后者显然具有更高的价值。

对有关犯罪信息添油加醋进行传播最大的危害,也就是提高恐慌程度导致过度防范。 但是否过度防范其实也是找不到标准的,因此很难说“谣言”导致过度防范造成了他人的 损失。 已经发现并查实的案件,并不等于全部实际发生的案件,甚至不等于被抓获的罪犯 实际所犯的案件。这些不能进入政府视野的犯罪被称为“犯罪黑数”。李克杰认为,对“犯 罪黑数”的推测出自追求真相的愿望,不能说是传播谣言(李克杰:《推测犯罪黑数≠传播 谣言》,检察日报2007 年7 月11 日)。我想补充的是,普通民众不是法律人、新闻记者或 语文老师,他们对犯罪黑数的推测往往使用肯定的语气或编故事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所 谓“谣言”的推测本质。小道消息不同于权威信息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只是在消息内容与 自身有利害关系时“宁信其有”,有备无患,好心地提醒亲友,其实是并不确信的。认定谣 言扰乱社会秩序不能建立在把听众或读者当傻瓜的认识基础上。

由于“犯罪黑数”的存在,甚至凭空杜撰一个“已经发生”的犯罪案件来提醒人们加 强防范,也同样起到“恐慌换安全”的作用;只要不报假案,就不大可能扰乱公共秩序, 于听信谣言的人也未必不是利大于弊。

必须强调的是,虚构一个或若干已经结束的犯罪案件与在公共场所面对公众谎称附近 某地正在发生暴力犯罪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造成的恐慌要大得多,而且会导致警察立即出 警,足以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 信息罪”。

萨斯、霍乱、鼠疫等瘟疫虽然从来源上讲一般属于自然灾害,但瘟疫肆虐期间对萨斯、 霍乱、鼠疫等疫情的夸大性质上却跟夸大犯罪信息属于同一类型。瘟疫就像没有归案的连 环杀手一样具有进攻性,这种进攻性会导致疫情不断突破政府“有事实根据”的报告,对 被遗弃或隔离的恐惧还导致患者的隐瞒,因此政府的疫情统计特别需要“谣言”来平衡舆 论才能接近事实真相,提醒人们保持足够的防范意识。我认为“瘟疫黑数”是存在的,而 且通常比“犯罪黑数”还要大。

不过“瘟疫黑数”虽然在瘟疫爆发时可能比“犯罪黑数”还大,却不像“犯罪黑数” 那样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传播杜撰的瘟疫谣言引起的恐慌是有害无益的,而且通常比发生 一件罪案引起的恐慌大得多,几乎必定引起听信者行为的极大扭曲,应当认定为扰乱公共 秩序。

要当心文艺创作被当作“谣言”处罚

“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最初出现在深圳某网络论坛上,深圳警方虽然否

认了它的真实性,但是似乎并没有想到要抓人。“站在墙头等红杏”把它转到温州的论坛上 并自称是亲眼所见,结果却被温州警方给抓起来了。可见不同地方的警方对这样的“恶作

36 剧”会不会扰乱公共秩序,是有不同看法的。

正常人大概没有几个相信“抢劫不如去炒股”是公安局张贴的宣传横幅。非要把“抢 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当作谣言,它也是一种无害的谣言,类似于歌谣、民谣那 样的谣言。它是一种幽默,或者是一种讽刺。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所有的人说 话、行事都像写学术论文那样严肃,这个世界会多么乏味!一个谁都认为是谣言的谣言, 只能引起人们开心的一笑,是不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即使某些欠缺幽默 感的人把“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当了真,市公安局也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损害, 公共秩序更不可能因此而被扰乱。民众怎么可能会因为公安局玩了一把幽默而采取过激行 动呢?如果所有这样的小玩笑都要抓人,那么愚人节那天就算把所有的监狱、看守所都腾 空了专门关押“造谣”者,恐怕也关不下。 惩治真谣言也尴尬

这里所谓“真谣言”,指已经扰乱公共秩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的谣言。它具有三个特 征:纯属杜撰,并且能让相当数量理智正常的成年人相信,已经扰乱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 7 月5 日四川广安的“公交车坠江”谣言就是一个真的谣言,不过该案中三位摩托司机 因“散布谣言”而被拘留却是飞来横祸。据新浪网转载的华西都市报7 月18 日《3 名男子 捏造公交车坠江谣言被拘留》一文报道,他们造谣的经过是这样的:

消防车拉响警报器,经洪洲大道快速驶过广安汽车站出站口时,在此候客的摩托车驾

驶员刘某说:“哪里烧起来了?”摩托车驾驶员黎某接着说:“哪里是烧起来了,是大桥那 里撞车了!”另一摩托车驾驶员彭某说:“是公共汽车被撞了,撞到大桥下的河里去了!”当 时出站的旅客很多,这一虚构的事实很快传遍了广安市。

刘某见消防车经过,问了一句“哪里烧起来了”,居然也被以散布谣言的名义抓起来, 岂非比窦娥还冤?黎某、彭某看到消防车不回答哪里着火,却瞎编一个撞车坠江事件,也 让人怀疑他们精神是否正常。如果他们精神正常,那么极可能的真相是:黎某和彭某先从 别人那里听到了渠江大桥撞车和坠江的消息,他们只是在三人闲谈中重复了一遍自己所听 到的虚假信息而已。此二人既非谣言的制造者,也未面向公众散步谣言,不过是私下谈话 传递了谣言信息,这样的传谣者在当时当地成千上万,抓得过来吗?只单单把他们抓起来, 公平吗? 报道中一句“广安市委书记王平批示严肃查处谣言散布者”,让我们对事件的真相能够 做出更合理的猜测。真正散布谣言的很可能另有其人,选择汽车站除了因为那里人多外, 还因为从那里可以坐汽车迅速逃离或者让警察相信他已经逃离。既然书记要求严查,汽车 站这样一个人员流动迅速的地方又难查,那么抓经常在那里拉活的摩托司机做替罪羊就是 再自然不过的了。在汽车站、火车站这种地方,一旦司机承认了自己曾经传递过谣言,再 要想证明他自己也是因为听信了旁边的陌生人的话,那比登天还难。由于传谣者众,这几 位司机被抓,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曾经传谣,毋宁说是他们比较诚实,老老实实地回答了警 察的提问。 结束语

37 网络和手机短信谣言因为远离事件现场,即使具有明显的危险也未必紧迫,一个高效

而受公众信赖的政府通常是有时间、有能力及时公布官方信息澄清事实真相的。而广安“公 交车坠江”谣又提醒我们:最具危险性的现场谣言,由于口头言论不会留下物证,恶意造 谣者往往又早已逃之夭夭(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传谣的惩治很可能落在众多 传谣者中那些诚实地回答了警察询问的人身上。所以防止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主要应该依靠 政府及时的信息公开,并提高自己的公信力。而滥用人身强制手段查禁“谣言”,却往往进 一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人们会怀疑政府不让人说话到底想掩盖些什么。尽管如此,依法 惩治具有明显而紧迫的危险的谣言仍然是维护公共秩序所必要的,而且减少谣言也可以降 低政府阻止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成本。__

上一篇:生本课堂心得体会下一篇:三爱三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