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2022-08-24

第一篇: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学生散播谣言的检讨书[大全]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递交这份检讨,反省我散播谣言的严重错误行为。如今,我已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未经过校方核实消息,就擅自在校内谣传学校中考成绩的消息。更为严重的事,我还擅自捏造事实,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身为一名初中毕业学生,通过这么多年的在校学习,接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很多。理应该有基本的善恶观念,理应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我却不知道是哪根脑筋不对,竟然由于一时兴起散播严重不符合实情的错误信息,严重地误导了大家,对于学校中考成绩结果乱作猜测,还以一种事实的口吻进行传播,这是多么的不应该,甚是一种违法行为。

此次我的错误,种种不良行为已经对于学校造成严重影响,我真的悔不当初。此次检讨是学校领导给我的一次救赎机会,我万分感激。

我此次散播谣言,充分暴露出自己法律观念淡薄:

第一,我要正视自己的思想品德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今往后再不造谣,不在散播未经核实的消息。

第二,我思想品德不足。此次错误之后我要重新审视自身,努力改正错误,争取重塑自己的思想品德。

第三,根据此次对于学校声誉的影响,我愿意在公开场合做个澄清,证明是我歪曲事实、散播谣言犯下的错误,以及公示这份检讨书,以最大程度修复由于我错误对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次错误,我最大的感受是懊悔,由于我一时兴趣,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而我承认错误也是经过了这样一次思想痛苦挣扎,此次错误对我来说使一次惨痛教训,时时刻刻痛刺我的内心,教我今后再不敢犯此类错误。

此致:

非常抱歉!

检讨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中学生校内散播谣言的检讨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递交这份检讨,反省我散播谣言的严重错误行为。如今,我已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未经过校方核实消息,就擅自在校内谣传学校中考成绩的消息。更为严重的事,我还擅自捏造事实,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身为一名初中毕业学生,通过这么多年的在校学习,接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很多。理应该有基本的善恶观念,理应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我却不知道是哪根脑筋不对,竟然由于一时兴起散播严重不符合实情的错误信息,严重地误导了大家,对于学校中考成绩结果乱作猜测,还以一种事实的口吻进行传播,这是多么的不应该,甚是一种违法行为。

此次我的错误,种种不良行为已经对于学校造成严重影响,我真的悔不当初。此次检讨是学校领导给我的一次救赎机会,我万分感激。

我此次散播谣言,充分暴露出自己法律观念淡薄:

第一,我要正视自己的思想品德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今往后再不造谣,不在散播未经核实的消息。

第二,我思想品德不足。此次错误之后我要重新审视自身,努力改正错误,争取重塑自己的思想品德。

第三,根据此次对于学校声誉的影响,我愿意在公开场合做个澄清,证明是我歪曲事实、散播谣言犯下的错误,以及公示这份检讨书,以最大程度修复由于我错误对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次错误,我最大的感受是懊悔,由于我一时兴趣,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而我承认错误也是经过了这样一次思想痛苦挣扎,此次错误对我来说使一次惨痛教训,时时刻刻痛刺我的内心,教我今后再不敢犯此类错误。

此致:

非常抱歉!

检讨人:ZX

时间: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法律上对于谣言的处理

政府不是“真理府”

杨支柱

最近“谣言”似乎特别多,各地警方对“谣言”的惩治也似乎越来越频繁,自今年六

月以来媒体报道的就有: 5 月31 日,“站在墙头等红杏”在温州某网上论坛转贴“抢劫不 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的横幅图片,并自称是自己开车经过瑞安塘下罗凤花园时所见, 被温州警方治安拘留(温州网2007 年6 月2 日);太湖蓝藻污染期间,无锡市民丁某自5 月31 日起向130 余人散发“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手机短信,受到无锡警方治安拘 留(新华网南京6 月6 日消息);黄、萧、蔡三人将今年3月19日至5月31日广东信宜 市共发生的6宗歹徒强拉妇女上车抢劫强奸的案件“制作”成“奸杀女生、盗卖器官、凌 迟同胞”等谣言在网上传播,受到治安处罚(新快报7月7日);四川广安3 名男子7 月5 日在汽车站附近闲谈,捏造“公交车翻到渠江大桥河里”的事实并被他人广为传播,导致

32 市民争先恐后到渠江大桥观看,被广安警方处以治安拘留(华西都市报2007 年7 月18 日); 7 月18 日济南暴雨之后,网名为“红钻帝国”的某婚纱影楼员工李某在某网络论坛大量跟 贴称济南银座购物广场淹死了人,被济南警方治安拘留(齐鲁晚报2007 年7 月24 日)⋯⋯ 对“红钻帝国”的拘留侵犯了她的言论自由,对无锡丁某的拘留侵犯了他的通信秘密 和通信自由,这样的批评是无力的。事实上受到拘留行政行为更直接侵犯的是他们的人身 自由,虽然法学有理由批评不经司法程序剥夺人身自由的立法,犯罪嫌疑人却不能以刑罚 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侵犯他的人身自由作为自己的辩护理由。自由有它的界限,言论自由 并不例外。一种言论如果足以侵害他人的权利或公共秩序,它在法律上就不再属于表达思 想的言论,而转变成了足以造成他人或社会损害的“行为”。诽谤、侮辱、煽动**、教唆 杀人都是以“言论”形式从事的违法行为甚至严重犯罪行为。“因言获罪”之言有它特定的 含义,就是表达思想的言论。在现在这个自动化时代,利用职权动动键盘就可能贪污成百 上千万元,总不能因为这种贪污行为是用敲键盘的形式完成的,就把它等同于我现在同样 以敲键盘形式进行的言说吧?所以得先证明警方对“红钻帝国”和无锡丁某的拘留是错误 的或违法的,然后说有充分的理由说警方侵犯了他们在自然法或实在法上的言论自由、通 信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代替不了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正如“人身自由”的盾牌不足以对 抗杀人、放火的指控。

本文不打算探讨言论自由与个人权利的冲突及其所产生的赔偿问题,只探讨公共秩序 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并对上列谣言治安案件逐一做出自己的分析。 言论自由与信息真伪无关

关于应受处罚的谣言,我国法律有两处规定: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

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是“刑 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一款“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 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由此可见:“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要受处罚,不一定以散布 谣言为手段;而谣言如果不足以“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则不应该 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是否已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不是所散布 的信息的真伪,才是处理谣言案件的出发点。现场煽动**的罪行远比散布谣言严重,总 不能说因为煽动是假的所以才应该受到惩罚吧?煽动一般使用的是祈使句,何来真假之 分?散布他人隐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则恰恰因为所散布的信息是真的。所以言论自由的 界限,只能是他人的权利或公共秩序,与言论所承载的信息的真假无关。

那么为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法”要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才受处罚,而不规 定“散布言论”扰乱公共秩序应当受处罚呢?因为揭示真相而能够扰乱公共秩序,必定是 有重大的灾害或危险即将或已经来临,需要警告人们躲避或迎战。例如电影院里失火,有 人大喊“失火了”,结果观众逃离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导致数人受伤、一人死亡,这危 害还不大吗?但是这总比没人警告导致更多的人烧死在电影院里好得多。政府不是上帝, 它关心的不应当是真理而应当是公共利益。不实言论虽然带来了或可能带来混乱,但是如 果因为它而避免了或可能避免另一种更严重的损失,依照同样的逻辑也不应受到惩罚。当

33 言论带来比较复杂的后果时,是否扰乱了公共秩序应该计算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正、负公共 利益的总和。

强调谣言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为了免于不必要的甚至危险的真假判断,并不 是要求言论者对于谣言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负责。违法行为发生后如果受害人能够采取措施 避免的损失的发生或扩大而未采取,则相应的损失不应由侵权人承担。造谣者散布谣言后 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导致的损害,是不应该由谣言发布者承担的。

基于保护言论自由的需要,判断一种言论是否扰乱公共秩序,应该采用“明显而紧迫 的危险”标准;因为允许政府因不明显的危险阻止或惩罚言论将使言论者发表任何言论都 胆战心惊,而非紧迫的危险是政府有时间采取措施避免的。

一个谣言是否有“明显而紧迫的危险”,跟国民的敏感神经有关。譬如在那些双方斗争 激烈的村委会选举或业主委员会选举中,如果谁在一方群众经常光顾的论坛或博客上散布 对方打死、打伤自己人的谣言,的确是有可能引起械斗的。凡文明国家惩治扰乱公共秩序 的谣言时都必须坚持“明显而紧迫的危险”标准以保护言论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国 处理同样的案件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因为同样的言论在不同的国家危险程度是不同的。 有证据未必是真相

凡是突发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后能逃离的人已经逃离,则无论怎么夸大损失都不 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即使人们正在逃离,只要不在灾难或事故现场煽动,仅仅用键盘或 手机短信也不足以扰乱公共秩序,很难想象急于逃命的人还有闲心看“掌中宝”或手机短 信。“红钻帝国”在人们早已逃离灾难现场后通过互连网发表言论,就算是故意造谣说银座 购物广场淹死了几千人,都不会增加一个任何人命和财产的损失,更不可能让老天爷再在 济南下一场灾难性的暴雨。因此“红钻帝国”不仅事实上没有扰乱公共秩序,而且也不可 能扰乱公共秩序。

夸大灾情当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更多的人更大的心灵痛苦,但是扰乱公共秩序显然不 包括增加人们的心灵痛苦在内;否则播放一部感人的爱情电影,都可能被警方以扰乱公共 秩序的名义拘留。

警察属于公安局,不属于“真理局”,灾难或事故面前警察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一种行为 是否足以危害公共秩序尤其是公众安全,而不是一种言论中是否含有虚假的成分。

警察不属于“真理局”,政府也没有能力扮演“真理府”。据新华网济南7 月21 日电, “7 月18 日,济南市遭遇罕见大暴雨,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 日凌晨的灾情 统计显示,共有22 人遇难,6 人失踪,142 人受伤;19 日上午,因灾死亡人数上升至25 人, 失踪人数减少为4 人,受伤者升至171 人;19 日晚上的灾情统计显示,济南市因大暴雨死 亡的人数达到26 人,另有6 人失踪,171 人受伤。”这说明政府对灾情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 的,时至今日,也不见济南当局告诉我们那失踪的6 人到底是死是活。这并非济南市政府 的能力问题,即使发达如美国,对“卡特里娜”飓风死亡人数的统计也由最初的513 人、 657 人不断增加至1209 人(由于本人搜集信息不全面,不能保证后来没有再增加)。由于人 类认识固有的局限性,在大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有证据的,未必

34 就是事实真相;无证据的,未必就不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此,判断人们传说的死亡人数是 否谣言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连判断标准都没有,却以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名义把 人拘留,不但无助于人们掌握真相,相反只能让人怀疑警察要以杀鸡告猴手段阻止人们揭 示真相,掩盖灾难的严重程度或官员的失职。

在中国各地政府总是习惯性地低估灾情时,民众“夸大灾情的谣言”传播往往被随后 增加的灾情统计证实,引起媒体和中央政府的重视,最后导致中央政府直接救灾或督促地 方政府加大救灾力度,多少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而“谣言”稍有不实,其制造者 或努力传播者却可能因此而失去自由。在中国,公共秩序常常被灾害或事故地的政府歪曲 成地方形象和官员政绩。

适当地夸大可以引起政府对灾难的重视,有利于救灾、救济工作的及时开展。个别人 在灾难现场外捕风捉影无限夸大灾害结果也不会形成实质上的危害,因为足以影响政府行 为和公众心理的社会舆论并不是个别人的言论所能左右的。 公众不是弱智或文盲

无锡警方对丁某的拘留与济南警方对“红钻帝国”的拘留本质上属于同一性质的事件, 都是灾害或事故已经发生后告知他人自己对灾情的估计。

稍有不同的是,济南暴雨之后夸大灾难后果还可能增加人们的心理痛苦,而无锡丁某

的短信甚至不会在收信者中造成更多的心理痛苦或恐慌。中国民众早已习惯了政府官员“用 证据说话”缩小灾情,面对自来水刺鼻的腥味,很少有人会真的相信政府发言人关于水质 没有生化和毒理变化的宣言。同样很少有人会真的相信一个并非专家的亲友或来历不明的 陌生人对“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断言。绝大多数民众并不是弱智,作为正常人他 们会很自然地把“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理解成“太湖水污染严重,不能喝”。而太湖 水那段时间确实污染严重,喝不得。如果是这样,丁某所发短信不就成了有事实根据的善 意警告吗?判断一个“谣言”是否已经造成恐慌,最好的指标当然是看收听者的行为有什 么改变。而在一个“谣言”事实上没有引起收听者外在行为改变的情况下,要判断它是否 可能引起收听者心理上的恐慌和行为上的改变,当然应该尊重收听者对该“谣言”的通常 理解。无锡警方并未通过调查得出收听者对“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通常理解,却 指控丁某的“谣言”造成了市民很大的恐慌,这是明显的武断。警方凭什么断定民众读了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都会信以为真?

何况,正如民众的心灵痛苦不属于公共秩序一样,民众的心理恐慌同样不属于公共秩 序。只有当心理恐慌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如奔逃、哄抢或暴动时,引起恐慌的言论才扰乱了

公共秩序。试问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谣言”,有多大的可能引起人们奔逃、 哄抢或暴动呢?

“犯罪黑数”与“瘟疫黑数”

信宜三网民因传播“夸大”的犯罪信息导致当地人心惶惶而受到治安处罚,是谣言案 中的另一种典型,案子不少。散布类似这类谣言而没有受到处罚的就更多,许多人都曾传 播类似的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提醒亲友注意安全。

35 关于犯罪嫌疑人尚未抓获的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小道消息跟前几类谣言不同的是,它 不像前几类谣言那样是单纯描述和评价已经发生的事,它通向未来,能造成恐慌并改变人 们的行为;但是它不会增加犯罪的危险,只会增加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危险的防范。防范自 己被犯罪行为侵犯当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是这种防范增加了防范者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后者显然具有更高的价值。

对有关犯罪信息添油加醋进行传播最大的危害,也就是提高恐慌程度导致过度防范。 但是否过度防范其实也是找不到标准的,因此很难说“谣言”导致过度防范造成了他人的 损失。 已经发现并查实的案件,并不等于全部实际发生的案件,甚至不等于被抓获的罪犯 实际所犯的案件。这些不能进入政府视野的犯罪被称为“犯罪黑数”。李克杰认为,对“犯 罪黑数”的推测出自追求真相的愿望,不能说是传播谣言(李克杰:《推测犯罪黑数≠传播 谣言》,检察日报2007 年7 月11 日)。我想补充的是,普通民众不是法律人、新闻记者或 语文老师,他们对犯罪黑数的推测往往使用肯定的语气或编故事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所 谓“谣言”的推测本质。小道消息不同于权威信息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只是在消息内容与 自身有利害关系时“宁信其有”,有备无患,好心地提醒亲友,其实是并不确信的。认定谣 言扰乱社会秩序不能建立在把听众或读者当傻瓜的认识基础上。

由于“犯罪黑数”的存在,甚至凭空杜撰一个“已经发生”的犯罪案件来提醒人们加 强防范,也同样起到“恐慌换安全”的作用;只要不报假案,就不大可能扰乱公共秩序, 于听信谣言的人也未必不是利大于弊。

必须强调的是,虚构一个或若干已经结束的犯罪案件与在公共场所面对公众谎称附近 某地正在发生暴力犯罪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造成的恐慌要大得多,而且会导致警察立即出 警,足以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 信息罪”。

萨斯、霍乱、鼠疫等瘟疫虽然从来源上讲一般属于自然灾害,但瘟疫肆虐期间对萨斯、 霍乱、鼠疫等疫情的夸大性质上却跟夸大犯罪信息属于同一类型。瘟疫就像没有归案的连 环杀手一样具有进攻性,这种进攻性会导致疫情不断突破政府“有事实根据”的报告,对 被遗弃或隔离的恐惧还导致患者的隐瞒,因此政府的疫情统计特别需要“谣言”来平衡舆 论才能接近事实真相,提醒人们保持足够的防范意识。我认为“瘟疫黑数”是存在的,而 且通常比“犯罪黑数”还要大。

不过“瘟疫黑数”虽然在瘟疫爆发时可能比“犯罪黑数”还大,却不像“犯罪黑数” 那样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传播杜撰的瘟疫谣言引起的恐慌是有害无益的,而且通常比发生 一件罪案引起的恐慌大得多,几乎必定引起听信者行为的极大扭曲,应当认定为扰乱公共 秩序。

要当心文艺创作被当作“谣言”处罚

“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最初出现在深圳某网络论坛上,深圳警方虽然否

认了它的真实性,但是似乎并没有想到要抓人。“站在墙头等红杏”把它转到温州的论坛上 并自称是亲眼所见,结果却被温州警方给抓起来了。可见不同地方的警方对这样的“恶作

36 剧”会不会扰乱公共秩序,是有不同看法的。

正常人大概没有几个相信“抢劫不如去炒股”是公安局张贴的宣传横幅。非要把“抢 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当作谣言,它也是一种无害的谣言,类似于歌谣、民谣那 样的谣言。它是一种幽默,或者是一种讽刺。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所有的人说 话、行事都像写学术论文那样严肃,这个世界会多么乏味!一个谁都认为是谣言的谣言, 只能引起人们开心的一笑,是不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即使某些欠缺幽默 感的人把“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当了真,市公安局也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损害, 公共秩序更不可能因此而被扰乱。民众怎么可能会因为公安局玩了一把幽默而采取过激行 动呢?如果所有这样的小玩笑都要抓人,那么愚人节那天就算把所有的监狱、看守所都腾 空了专门关押“造谣”者,恐怕也关不下。 惩治真谣言也尴尬

这里所谓“真谣言”,指已经扰乱公共秩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的谣言。它具有三个特 征:纯属杜撰,并且能让相当数量理智正常的成年人相信,已经扰乱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 7 月5 日四川广安的“公交车坠江”谣言就是一个真的谣言,不过该案中三位摩托司机 因“散布谣言”而被拘留却是飞来横祸。据新浪网转载的华西都市报7 月18 日《3 名男子 捏造公交车坠江谣言被拘留》一文报道,他们造谣的经过是这样的:

消防车拉响警报器,经洪洲大道快速驶过广安汽车站出站口时,在此候客的摩托车驾

驶员刘某说:“哪里烧起来了?”摩托车驾驶员黎某接着说:“哪里是烧起来了,是大桥那 里撞车了!”另一摩托车驾驶员彭某说:“是公共汽车被撞了,撞到大桥下的河里去了!”当 时出站的旅客很多,这一虚构的事实很快传遍了广安市。

刘某见消防车经过,问了一句“哪里烧起来了”,居然也被以散布谣言的名义抓起来, 岂非比窦娥还冤?黎某、彭某看到消防车不回答哪里着火,却瞎编一个撞车坠江事件,也 让人怀疑他们精神是否正常。如果他们精神正常,那么极可能的真相是:黎某和彭某先从 别人那里听到了渠江大桥撞车和坠江的消息,他们只是在三人闲谈中重复了一遍自己所听 到的虚假信息而已。此二人既非谣言的制造者,也未面向公众散步谣言,不过是私下谈话 传递了谣言信息,这样的传谣者在当时当地成千上万,抓得过来吗?只单单把他们抓起来, 公平吗? 报道中一句“广安市委书记王平批示严肃查处谣言散布者”,让我们对事件的真相能够 做出更合理的猜测。真正散布谣言的很可能另有其人,选择汽车站除了因为那里人多外, 还因为从那里可以坐汽车迅速逃离或者让警察相信他已经逃离。既然书记要求严查,汽车 站这样一个人员流动迅速的地方又难查,那么抓经常在那里拉活的摩托司机做替罪羊就是 再自然不过的了。在汽车站、火车站这种地方,一旦司机承认了自己曾经传递过谣言,再 要想证明他自己也是因为听信了旁边的陌生人的话,那比登天还难。由于传谣者众,这几 位司机被抓,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曾经传谣,毋宁说是他们比较诚实,老老实实地回答了警 察的提问。 结束语

37 网络和手机短信谣言因为远离事件现场,即使具有明显的危险也未必紧迫,一个高效

而受公众信赖的政府通常是有时间、有能力及时公布官方信息澄清事实真相的。而广安“公 交车坠江”谣又提醒我们:最具危险性的现场谣言,由于口头言论不会留下物证,恶意造 谣者往往又早已逃之夭夭(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传谣的惩治很可能落在众多 传谣者中那些诚实地回答了警察询问的人身上。所以防止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主要应该依靠 政府及时的信息公开,并提高自己的公信力。而滥用人身强制手段查禁“谣言”,却往往进 一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人们会怀疑政府不让人说话到底想掩盖些什么。尽管如此,依法 惩治具有明显而紧迫的危险的谣言仍然是维护公共秩序所必要的,而且减少谣言也可以降 低政府阻止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成本。__

第四篇: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

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散布政治谣言来势凶猛。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应该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要严密组织网络政治谣言防控工作,又要带头防控政治谣言的传播。

当好“先锋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为官兵做好表率、树起标杆。思想上,切实把带头防控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重要检验标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全局思考和处理问题。言行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保密纪律,决不发表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言论,决不对中央的决策妄加议论,决不对组织决定说三道四,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行为上,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和批驳网络政治谣言,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拥护者和捍卫者。对于不实信息和错误观点,要大胆抵制,不做谣言的“二传手”。

筑牢“防火墙”。防控政治谣言、保持部队团结统一,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对领导干部掌握部队能力的实际检验。应该客观分析形势,准确查找问题,制定得力措施,打好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一要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打牢官兵思想政治基础作为防控政治谣言的根本之策,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和官兵思想动态,认真落实思想调查分析制度。及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热点问题引导,帮助官兵辨别是非,及时把官兵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二要筑牢制度防线。要教育官兵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制度,重申政治纪律“十不准”要求,从严落实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手机使用“十个严禁”等规定要求。三要筑牢技术防线。应该加强对论坛、博客、微博和搜索引擎的监控,及时判断网络舆情特别是涉军舆情走势,有效处置有害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增强“免疫力”。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要引导官兵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完成各项任务上,增强“免疫力”,做到“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一方面,确保部队安全稳定,让敌对势力“找不到缝”。应该练精用实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解难功,扎实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做到教育无死角、管理无盲区、安全无隐患,使敌对势力没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加强部队全面建设,让敌对势力“叮不进来”。要引导官兵不为谣言所惑、不为干扰所动,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抓好各项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把部队打造成铜墙铁壁,使敌对势力的任何动作变成徒劳。

“互联网错觉”如何清除

杜绝互联网谣言,必须加强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监管,这样才能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市场健康发展。

强化互联网经营者的责任,目的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实现权利义务的动态平衡。当前少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吸引公众关注,唯恐天下不乱,他们不仅允许互联网使用者传播各种谣言,而且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这是一种极端危险的边缘游戏,不仅会影响网络信息的品质,而且更关键的是,会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挑战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过滤,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在笔者看来,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范畴,那么,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就没有了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解决我国互联网谣言泛滥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尽快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 “互联网错觉”,规范公民互联网使用者的行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就使得一些公民在互联网发表言论的时候,错误地以为自己处在匿名的状态,因而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增加互联网的透明度,是减少我国互联网谣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可以考虑将网络 “实名制”落到实处,在必要的时候,互联网监管机关可以出台实施细则,防止一些互联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在推行实名制的过程中阳奉阴违,人为制造混乱。

其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完善内部编辑流程,把互联网信息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当前一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吸引互联网用户不择手段。他们打着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便利的幌子,疏于对互联网发布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相当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干脆把某些 “公告板”或者 “聊天室” “承包”或者 “委托”给一些互联网使用者监管,由互联网 “版主”依据个人的喜好进行信息审查,这就难免给一些违法信息在网络上流传钻了空子。

第三,应当充分借鉴现行法律中规定的 “避风港原则”和 “红旗原则”,加大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保护的力度。我国 《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 “避风港原则”、 “红旗原则”,只适用于民事侵权行为,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所谓 “避风港原则”是指,被侵权人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链接等必要措施,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谓 “红旗原则”是指,互联网服务者知道互联网用户利用其互联网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互联网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很显然,这些规则只适用于民事侵权领域,因而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应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果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接到有关投诉之后,未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消除互联网谣言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互联网监管机关可以暂时停止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活动。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几个原则

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语言风格、以时代话语形式逐步展现出来的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理论内涵上的新意,也是话语体系上的新意。两手抓、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等,在传统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中找不到,这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特色。

构建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构建这样的话语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实践性原则。理论来自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其在客观上摒弃一切脱离实践的、主观臆想的和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就语言的表述看,它也必须是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活动要求,并能真正准确地反映这些要求。只有这样,它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付诸实施。我们说构建语言体系,就是自觉地遵循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推进其发展,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为了创新而创新地去追求语言的华丽与新奇。

其次是开放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扬传播理论本身,而传播就是交流。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所以,需要遵循开放的原则,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是把话语作为先进思想体系的物质载体来用。就像马克思当年创立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引用许多黑格尔的话语,但从思想内容方面却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颠倒过来一样。

再次是统一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体系内部话语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内部一致的话语体系,才能表达统一的内在思想。如果在话语的运用上破坏了统一性原则,什么时髦用什么,表面上看可能很新鲜,也颇能迷惑一些人,但实质上往往会造成理论内部概念上的混乱和矛盾,很难发挥理论对人的正确引导作用。由于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时候同一字面上的概念或命题,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在话语吸收和借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四是普及性原则。一种话语体系必须为社会广泛接受才能够产生自己的影响并具有存在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所以其话语体系也必须能够在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广大群众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方面,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是很值得总结与弘扬的。当然,如同理论本身一样,话语体系也是分层次的,各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身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内容上的要求,即内容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另一个是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即符合思想内容要求的范畴、命题、结构体系。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后者主要就是话语体系的问题。有了好的思想内容,如果在话语的表达形式上不能用中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能用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思想,那么再好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准确彻底的表述。从这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那种在话语方面的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是不可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舆论阵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话语体系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就是因为我们所讲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绝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的一种话语要求,而是说这样一种话语体系要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广大民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渗透并发挥作用。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把我们坚持的话语体系停留在官方宣传媒体上,形成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时一种话语体系,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甚至同样是报纸、广播、电视,发表正式的主流声音用一种话语体系,各种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娱乐节目、生活信息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搞成两张皮。这就会影响到媒体的宣传效果,不易做到使主流意识形态真正深入人心。固然,社会生活话语和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任何时候都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完全合一,但一种意识形态要真正在整个社会得到认同,则必须更为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话语。这恐怕也是我们构建话语体系的一个方向。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话语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这一点来讲,我们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会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给民众带来福祉的文化,都应该有相通之处,由此形成文化交流中的求同存异,相互促进。所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使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凝练核心价值观的三重选择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学理性的解读已有大量论述。但是,如果把认识、分析问题的思路稍做调整,就不难看到,社会主义本来是活生生的运动与实践,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它在本质意义上的属性与特点也几乎尽在其中,只是我们对它缺乏应有的关注。

这就是说,要从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内的全部社会主义实际的发展进程中,从社会和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感悟中,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确定其所反映的制度特性、内在属性和价值内涵。按照这样的认识思路,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注重三方面内容的选择。

1、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源头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而认识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把“到哪里去”回归于“从哪里来”的原点上来分析。由这样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不能不追溯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源头,即分析、明确社会主义为什么产生的问题。应当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源头的认识,存在有不同的看法,而社会主义学说在最初产生后逐步演变为众多的流派,也促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模式。但所有这些不同,都不表明对其起源的认识有太大的争议。事实上,关于社会主义的横空出世,共识性的观点至少有二:一是源于对社会不平等特别是财产不平等的憎恶,由此形成了对于平等的追求;二是源于对极端个人主义特别是个人获利模式的不满,由此形成了以集体利益为目标,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为衡量标准的制度选择。这样两方面的观点,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在本原意义上的内容,也是其具有存在合理性的根本原因。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怎样凝练,都应当与其本来意义上的内涵相吻合,这是社会主义最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属性。

2、从社会主义的普遍共识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必须使人们从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中看到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价值取向。那么,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为人们所普遍共识的制度特征、价值选择与发展取向呢?从实际生活看,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某种悖论,即一方面,人们或多或少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置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并由很难说清楚的思维推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存在普遍共识的结论;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又会很自然地对某个社会、某种做法甚至某种认识予以“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的评价。但这样的悖论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不存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共识,就不会发生关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分歧;反言之,如果存在着这样的分歧,就应当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共识。所以,即使在世界的范围内,关于社会主义的普遍共识或基础性判断其实是存在的,比如社会主义从萌芽时期就留给人类关于大同社会、和谐生活的理想追求,比如社会主义从最初试验就开始的合作、互助、共济精神,比如对强权、剥削、压迫的反抗和对正义、平等、尊严的推崇,以及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共治、共享和共富的渴求等,都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包括社会主义对立面也难于否认的隶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普遍共识。这些共识或许还缺少某种专门的概括,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出现与这些共识相违背的现象,人们就会以非社会主义视之。而这些在社会主义长期发展中已经深深打上社会主义烙印的内容,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供了厚实的素材。

3、从社会主义的大众感悟中凝练。社会主义从产生之日起,普通大众对之就有心知肚明的感悟。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社会,这样的感悟尤为明显。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亿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但他们又确实对社会主义有深切的感悟。这种感悟,既源于思想的教育与宣传,更是他们身边的人或事以及这些人或事带给他们的深刻印象赋予的。比如共产党员、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战士身上体现的坚定信念、无私无畏、朴实品格、心系百姓的精神,比如李大钊、江姐、雷锋、焦裕录、孔繁森事迹反映的舍生取义、忠于职守、公而忘私、向往正义的价值追求,都使普通群众从中获得了生活化、人性化和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人”的感悟。所以,实际生活中的普通群众是有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的,这种理解使他们能够自然地把两极分化、损人利己、恃强凌弱与社会主义区分开来,而同样自然地把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平等包容与社会主义连于一体,这构成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略的大众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衔接,与社会主义的普遍判断相一致,与普通群众的感悟相吻合,只有这样的凝练,才是社会主义的,才能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第五篇:传递知识 散播温暖

—星火

一、活动概述

活动主题:知识传递,爱的接力

活动时间:校内每学期开学第三周,校外每学期开学第四周,每年俩次。

活动地点:校内:各大食堂作为宣传和捐赠物品场地,各大宿舍楼作为捐赠基地

校外:中小学及一些社区作为校外捐赠基地

活动简介:

该项活动主要是在校内和校外(合肥市内)展开,活动结合了旧书处理以及淘宝社区活动的精华部分,即收购旧书和旧衣鞋,旧的生活用品等等,收购对象:在校内主要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旧书以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按质量称算,旧衣服主要以学生自愿捐助为主,我们将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感谢。在校外,我们会和太阳伞儿童志愿服务队合作,我了解到奇瑞爱心社与太阳伞儿童志愿服务队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我们会在市里的一些中小学,小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活动,争取获得更多的捐赠物品。同时我们会联系一些社会媒体,使活动更加的有影响。开学初期于鸣磬广场上进行持续一天的义卖活动。活动所得费用的70/100将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另外,留20/100作为社团经费,同时利用10/100设立一个奖项作为表彰爱心总社内部当年从事公益活动,为社团发展做出杰出努力的个人。活动过后,剩下的旧书我们将存放在爱心总社办公室安排人员管理,作为废品卖出,利用卖出的钱买些贫困地区学生需要的物品,在暑期进行支教时捐出去,剩余的旧衣物及可书籍可以连同现款一并送到受捐赠的地区,不可用旧书作废纸卖掉,所得款额算入活动所得。

二、活动背景:

做公益活动,站在一个社团的角度,作为一家由学生群体组成的公益社团来说,受到很多限制,时间,活动场所,经费,自身经验和社会关系等等方面。我们可能开展的活动要立足于自身周围的情况,以己及人。我们发现,在各大高校内,普遍存在着各种有些怪异的,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现象一:旧书本的闲置,或者是有很多看过现在不需要,但是又弃之可惜的各类书本,宿舍的大量空间都被其占用,不知道怎么处理;

现象二:大学生是时尚群体,急着改变形象,大量的衣服和鞋子,手提包被放置一旁,不舍丢弃,但是平时又不会去穿戴。相反,在许多贫困地区,很多孩子甚至没有几件新衣服和课本。

现象三:大学生宿舍内一些废报纸,废草稿纸,饮料瓶乱丢弃,浪费资源而又影响宿舍环境。

现象四:每年学校尽管有四家社团合办的淘宝社区,但是次数有限,我们特意和一些同时学沟通发现淘宝的物品卖的极其便宜,大家利用淘宝来卖自己平时不用的衣物书籍,用品并不是想要通过一年一次的淘宝来赚取多少钱,大家仅仅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手中不需要的东西,而一些有心捐献的同学也因各种原因限制了他们捐献的想法。同时我们也调查发现,学校一年一次的淘宝活动一天结束,地上还是有很多没有处理掉的物品,我们问了一些同学将会怎么处理这些物品,他们也很无奈地告诉我们也只能扔掉,因为自己平时真的不用,毕业班的学长学姐说,再说了毕业了也带不走啊。

现象五:在我本人在带家教的同时,在平时进过一些小区之时就发现一些家庭把一些还很新的衣服帽子之类的物品堆放在门口,等待清洁工人来处理。

开学初期,往往是学生急需课本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于辅修课程或跨专业课程往往选择购买二手书,但校外的书店的二手书价格比校内的高很多,校内也只有一个勤工俭学中心,而且其售书也仅限于一定的时间段,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学校已有的“旧书once more”和淘宝社区活动,而本项策划受这俩个活动的启发,主要目的是将二者的精华结合在一起,在活动的形式,场所,目的,意义,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创新。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所得费用皆属于校内机构或团体作为活动经费、或者学生本人,而本项策划所得费用的绝大部分将用来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们,极少部分或者完全不留作社团经费。该活动使得同学们的捐献也更加有意义。

三、活动目的及其意义:

① 此次活动主要是在校内回收各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不用的书本和旧衣服鞋子,旧的生活物品,帮助同学们解决空间占用问题以及获得一些额外收入,还给一些一心想做好事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尽力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给予他们关注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有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对社会及国家的道德责任感。; ② 在校外,一方面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味公益做贡献的平台,同时也向全社会宣扬爱心公益的主题 ③ 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处于赤贫状态,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面临很大困难。此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帮助减缓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此次活动的所得费用以及剩下的衣服将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将温暖散播到他们心中。关心社会上的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榜样他人。

5此次活动的开展将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新学期所需新教材的问题,另外,也可以让部分学生低价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节约了日常开支,节约了社会资源;

活动流程: 活动场地申请及布置:

前期:该项活动每学期开学前期需要在学校各大食堂进行宣传,再在大二至大四宿舍楼下进行回收活动,还将在各宿舍楼下进行宣传活动,同时制作爱心箱(一个特质的小箱子,类似于意见箱,征得物管许可,摆放在每个宿舍楼下,同学们有什么需要处理和捐赠的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和物品信息写好放在里面,我们每周会去取的)。

中期:将要在鸣磬广场进行义卖活动,活动后期将在爱心总社办公室或生活部社员住处存放旧书。此项活动对于同学们以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意义重大,所以活动前期务必先和物业以及社管联系好,以确保活动的进行。

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从第一周开始展开,活动承办方开始与学生处,物业及主办方,还有校外的中小学,小区联系,并确保在前俩周前协商好场地问题,以保证接下来的活动;

2、紧接着一周将进行宣传活动,这部分主要由宣传部负责,宣传具体流程见下面的活动具体流程说明。主要说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及回收物品的处理,大力宣传“知识传递,爱的接力”的意义。

3、志愿者的招募,爱心箱的制作,各类物品的准备,如相机,横幅等等

活动具体流程:

1、第一周, 首先,与物管及社管方协商好,争取学生处的帮助。同时要争取得到市内中小学和一些小区的物业支持。

然后进行宣传活动通过在各大食堂门口进行展板展示,人员讲解,宣传单的发放,以及在各宿舍楼,校展板窗,贴海报进行宣传。利用安青在线,学生处网站,基金会网站宣传,和校广播站联系。同时联系校外媒体,争取得到宣传报道。

2、第二周,

安排工作人员在各宿舍楼下进行回收旧书旧衣鞋活动(上学期主要在大二至大四宿舍楼开展;下学期可在各宿舍楼开展,但重点放在大二至大四宿舍楼);

回收方式:旧书将以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回收,旧衣鞋将由学生自愿捐献,(工作人员将赠送小礼品表示感谢),时间将持续两至三天。

在各个宿舍楼安放爱心箱。对于捐赠物品较多的个人,要求社团写感谢信,是捐赠人能感受到助人和奉献的快乐。

3、申请活动场地为鸣磬广场或超市门口。在第二周的周六,义卖活动将进行。主要由各部门成员参与进行,旧书的价格将与勤俭中心保持一致;旧衣鞋的价格将在回收时由捐献者自己定价;

4、活动后期,旧书将搬至////、存放,所得费用和打包过的旧衣鞋将寄往已联系的贫困地区。

四、活动应注意的细节及问题:

1、活动前期,在申请场地阶段,尽快与物管及社管方协商好;同时要争取得到市内中小学和一些小区的物业支持。

2、回收物品时,应注意将旧书分类,旧书的价格与勤俭中心保持一致,旧衣服的价格将在回收时由捐献者自己标注;

3、回收时,旧书价格将与市场回收旧书的价格一致,保护买书者的利益。旧衣鞋生活用品全凭同学们自主捐献;

4、活动进行期间上网查询需要资助的贫困地区,进行筛选;

5、活动期间赠品费用与邮费均计算在义卖所得费内。如入不敷出,可向校方或基金会拉取赞助。

6、涉及财务方面的事情,要采取完全公开,同时接受监督的原则

五、可行性分析:

1、本活动集合了已有的“旧书once more”及淘宝社区活动的精华部分,在活动的形式的结合和突破,场所,目的,意义,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创新。无疑拓宽了和同学们的选择范围,给同学们在处理闲置物品或是节省开支上,都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本活动安排在开学初期,同学们对旧书的需求量相对而言比较大,在时间上占了绝对优势;

2、很多同学碍于面子问题或者其他,不愿将其旧衣鞋拿出来售卖,反而更愿意将其捐献给有需要的孩子们,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一直没有机会献出自己的爱心。本活动给这些同学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3.活动款额可能所得不多,衣物捐赠量可能不大,但是即使是这些小的数字也可以帮助到一些孩子,就算是一支铅笔,一快橡皮也有他的意义

4(活动开展前进行准确的经费预算,活动初期经费有社团垫付,社员可动用自己的活动经费亦或申请经费,活动结束凭票据从活动所动所得款额中抽回)

5该项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产生一些比较大的影响,将会给社团或基金会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一个真正的“爱心社团”的美好形象。活动冠以安徽大学之名,争取学校支持,为学校博得美誉。

六、物资人力资源一览表

宣传海报纸8张 宣传单页300份 写字笔10盒

电子版海报制作24小时

宣传时间(人力宣传时间)36小时 收书时间24小时 预算:计100元,60小时

七、预期效果:

活动开展后,将给安大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处理旧书及旧鞋的好去处,也给爱心无处施放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活动不仅给安大校内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购买便宜课本及衣鞋的好途径,还帮助了校外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大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关注社会,对社会的主人翁的责任感极大程度激发,受捐赠的小学生感谢社会给予的关注,儿童,青少年一同成长。

八、活动参与者及主要负责人 活动主办方: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安徽大学学生处 安徽大学校团委

活动承办方:安徽大学爱心总社

安徽大学奇瑞爱心社

15212446599

黄桃珍18297976992黄春18256913628

队员:金方琴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校长致辞下一篇: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