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与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语用环境分析

2023-02-27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给人类制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生活方式迥异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电子世界的人们 (网民) 使用一种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 (Cyber-language) “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 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语境 (context) 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狭义的语境指口头语言中的前言后语, 书面语中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如地域、时代、社会思潮、风土人情等。本文从广义的语言应用环境探讨第三类网络语言。我认为在广大网民 (主要是青少年) 中盛行的网络语言之所以与我们现实的标准现代汉语相去甚远, 是因为网络语言是一群特别的人, 在特别的语用环境里使用的一种另类新语体。

1 一台机器

硬件环境决定了网民们直接面对一台机器, 主要用手指“说话、作文”。网络语言特点首先取决于键盘、鼠标等输入操作设备。键盘除了功能键外, 主要有三部分:字母键、数字键、标点符号键。

1.1 标点符号叠加、组合谱新意

最有创造力的是网民把键盘上的标点符号组合叠加在一起, 表达出各种各样的实在意义, 成为情感、动作符号。例如O:-) Angelic天真可爱的人;*Kisses亲吻;-/Glass杯子, 准备喝点或已喝光;~/Full Glass倒满;Q w h a t?表示询问; (——) smile微笑;****popcorn爆米花;《〈〈name〉〉》Hug热烈拥抱。

1.2 数字代码谐音语

用键盘上的数字谐音或转意来表达各种意思, 网民们又一个高超的发明。例如:886拜拜了;520我爱你;9494就是就是;584我发誓;7456气是我喽;286反应慢、智商低、落伍了。

1.3 同音汉语字词替代

在网络语言中, 由于采用拼音输入法, 而拼音不能完全准确, 导致同音字词的借用比比皆是。例如:斑竹 (板主) ;点心局 (电信局) ;你才 (你猜) ;打雪丈 (打雪仗) ;粉发图强 (奋发图强) 等。现代汉语中的所谓“错别字”, 在网络语中均属正常。

凡此种种语言现象都根源于计算机的信息交换功能。网络语言是一种CMC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语言, 即“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语言。这一新兴的媒体语言通过键盘、鼠标输入, 与“面对面口语直接表述”比有滞后性;同时, 这种媒体语言的使用需要支付货币。这就导致了网络语言更加突出了语用学的经济原则。

2 两个世界

软环境决定了网民们的语言交流心态。在人与人对话中间隔了一层“人机对话“。网民们面对显示器里的虚拟电子世界, 现实的身份、性别、年龄、地域、社会地位、体貌等等均可以隐藏。网名也就是上网用的笔名、绰号、昵称, 五花八门, 如喜之狼、李寻欢、游侠;总之, 以真实姓名上网的人几乎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被简单化了、游戏化了。来到虚拟世界, 年青的网民们很难做到“慎独”, 而是更多的个性张扬。语用学人际关系修辞的讽刺原则、兴趣原则、过分乐观原则得到充分展示。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拓展了语言的游戏功能。在语言创造面前人人平等。网络语言的实质不是黑话, 对不同语体的语言有不同的规范要求。交际值 (也叫交际到位程度) 是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唯一标准, 求稳和求新是语言发展的两个要求, 它们使一种语言既能用来交际, 又要交际得好。

当然, 网络语言污染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一, 少数网民不守口德、随意漫骂、攻击他人, 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发表反社会、反道德言论, 如粗俗下流的笑话幽默、不堪入耳的黄色网名。第二, 网络语言中粗话、脏话泛滥。第三, 网络污染语言已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 走向现实生活。

3 三种语言 (符号)

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自1990年我国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以来, 网民们逐步创造和形成了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上, 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成了正宗语言, 成为网民习惯用法;相反, 规范汉语却变得有点另类表达。

(1) 汉语是中国网络语言的基础和主体, 网络语言虽然怪异, 但还是离不开现代汉语这个框框, 基本语法、用语习惯、思维表达习惯, 文化的大背景都在中华民族范围之内, 网络语言是以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体变体, 是汉语词汇的外围部分, 它可与内核部分的基本词语相辅相成, 互不取代, 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

(2)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往的主要语体, 也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重要构件, 尤其是计算机键盘字母使用英文字母。这就产生了一个跨文化的语言问题与含意思维。跨出了民族文化的常规关系, 更有可能在另一种语言的“规范”中进行思维。现在的网民大多是学习过英语的青少年, 因此在我国网络语中借用英语词汇、发音的现象也就大量存在。在广大网民中 (尤其是大学生网民) 跨文化含意思维也就经常发生。网络语言以现代汉语为主, 吸收和融合英语文化, 这就离不开含意思维。中英文化语境的交替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3) 计算机符号系统与网络语言的含意思维。计算机符号 (系统) 是对语言这种符号系统的辅助、模仿 (对其中某些成份、某一部分的仿造) , 它们含有的语言运行规律以及构筑成的常规 (关系) 往往因其知识内涵对人的认识形成挑战;掌握它们的 (含意) , 才会懂得如何操作) 。利用电脑键盘上的符号对人们现实生活中表情、行为等的 (抽象) 模拟, 可以说是 (象形文字) 的现代创造版。

(4) 语码混用现象的语用分析

在各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中, 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的语码混用现象, 它普遍用于广泛地存在于科技领域、校园生活以及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中, 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在看到这一语言现象的同时, 我们应该将语码混用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从动态的角度对语码混用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 我们可以说语码混用不是一种随意的语言现象, 而是社会以及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下, 网络语言因之生动简洁, 已在广大青少年网民中广泛传播。两年前有则消息:某篮球教练怒斥某晚报记者, 不应该把他尊称为“骨灰级教练”。他说:“什么?有这么尊敬的吗?骨灰啊。那是死人才有的。咱在这里把话挑明了, 谁比谁先死, 还不一定呢?说我德高望重, 也不能说我是骨灰级吧?”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了解、学会网络语言, 我们才能与我们的下一代多一点共同语言。

摘要:本文从语用环境角度出发, 综合网络信息技术、青少年认知心理、语言符号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 网络语言不是面对面说出来的, 也不是用笔写出来的, 而是用手指敲出来的;其次, 青少年的“与时俱进”心理早已突破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禁锢;第三, 象形汉字必须通过26个英文字母才能为机器认知。中国网络语言的汉英杂糅也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用环境,青少年认知心理,汉语与英语

参考文献

[1] 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J].语文建设, 2001 (8) .

[2] 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 2002 (6) .

[3] 吴筱毅.英汉计算机通信词汇与缩略语[M].

上一篇:融入业务源头治理建立一套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倡廉机制下一篇:3D墙绘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