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活动生态环境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一带一路”沿线森林类自然遗产地时空变化监测与精细分析

摘要:自然遗产地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路”沿线数字遗产研究被列为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森林特征为主的自然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手段从森林特征要素、人为干扰强度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个方面,从理论探索到案例地分析再到大尺度应用;对黄山自然遗产地进行精细分析以及“带路”沿线66个森林类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数字遗产保护发展以及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对传统森林扰动DI算法进行改进:(1)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同一季节最佳影像合成进行数据降噪处理;(2)结合Landsat Time Series(LTS)特征以及连续3年扰动特点能够提取黄山自然遗产地1988-2017年长时序森林扰动信息;(3)根据像元尺度、实地数据和参考数据三种方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降噪处理后的数据DI值离散程度较低,标准差σ为0.91;森林扰动总体提取精度为80.66,RMSE为0.406。结合提取的黄山自然遗产地森林扰动信息进行精细分析:(1)首先利用人为干扰数据,对黄山自然遗产地1993-2016年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人为干扰强度变化趋势;(2)然后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SI)对黄山自然遗产地1988-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3-2009年期间,50.36%的地区人为干扰活动减少;2009-2016年期间,8.33%地区平均增加0.35,人为活动增加。黄山自然遗产地1988-2017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遗产区环境质量比缓冲区变化更稳定;RESI与WET相关系数为0.855,RESI与人为干扰(HD)为弱相关性,与森林扰动存在直接相关性。根据黄山自然遗产地的研究方法,对“带路”沿线66个森林类自然遗产地进行研究:(1)对各经济走廊中自然遗产地2001-2017年森林损失面积、森林损失率、1993-2016年人为干扰强度以及1988-2017年RESI进行变化分析;(2)对“带路”沿线66个自然遗产地在遗产区、一级缓冲区和二级缓冲区的森林损失、人为干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分析。(3)分析自然遗产地的12个相关要素的相关性,并结合综合评价模型对“带路”沿线66个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和“海上丝路”经济走廊中的自然遗产地森林损失程度逐渐增加;“带路”沿线48.50%的森林类自然遗产地人为干扰处于较高等级,50.00%的森林类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印度尼西亚的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自然遗产地受综合影响强度最高,其综合影响强度达1.8,“轻度担忧”的自然遗产评价结果精度为0.82。

关键词:自然遗产地;一带一路;黄山;森林扰动;人为干扰

学科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项目背景

1.1.2 自然遗产介绍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自然遗产地价值要素监测研究现状

1.2.2 自然遗产地评价保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基于GEE的森林扰动长时序监测方法研究

1.3.2 黄山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精细分析

1.3.3 “带路”沿线森林类自然遗产地综合评价

1.4 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具体方法

1.4.3 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区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特征

2.1.1 研究区确定

2.1.2 研究区地理特征

2.1.3 研究区空间分布

2.1.4 研究区现存问题

2.1.5 核心研究区介绍

2.2 数据来源

2.2.1 遥感基础数据

2.2.2 全球数据产品

2.2.3 研究区数据

2.2.4 其他数据

2.3 数据处理

2.3.1 遥感基础数据

2.3.2 数据产品处理

2.3.3 缓冲区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GEE的森林扰动长时序监测方法研究

3.1 长时序森林扰动监测概述

3.1.1 LTS长时序应用概述

3.1.2 森林扰动监测原理

3.1.3 监测方法当前现状

3.2 算法选择

3.2.1 基础理论

3.2.2 长时序监测

3.3 扰动提取

3.3.1 提取流程

3.3.2 降噪处理

3.3.3 提取结果

3.4 精度验证

3.4.1 基于像元的验证

3.4.2 实地验证

3.4.3 数据对比验证

3.5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黄山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精细分析

4.1 人为干扰变化分析

4.1.1 人为干扰空间分布

4.1.2 人为干扰变化趋势

4.2 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4.2.1 生态环境质量时序变化

4.2.2 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变化

4.3 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因素

4.3.1 生态环境质量与自然因素相关性分析

4.3.2 生态环境质量与人为干扰相关性分析

4.3.3 生态环境质量与森林扰动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带路”沿线森林类自然遗产地综合评价

5.1 森林损失分析

5.1.1 森林损失变化趋势

5.1.2 森林损失对比分析

5.2 人为干扰分析

5.2.1 人为干扰变化趋势

5.2.2 人为干扰对比分析

5.3 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5.3.1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5.3.2 生态环境质量对比分析

5.4 综合评价

5.4.1 相关性分析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合同欺诈防范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计算机信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