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险市场调查报告

2022-08-04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财产险市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财产险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最新调研与趋势观察预测报告(2013-2018年)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最新调研与趋势观察预测报告(2013-2018年)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产保险相关概述 第一节 财产保险的内涵和职能

一、财产保险的含义

二、财产保险的特征

三、财产保险是一种社会的经济补偿制度

四、财产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 财产保险的分类

一、财产损失保险

二、责任保险

三、信用保险

四、保证保险

第三节 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区别

一、保险金额确定方式

二、保险期限

三、储蓄性

四、超额投保与重复投保

五、代位求偿

第二章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八、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二节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保监会发布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

二、2012年保监会严控财险公司经营投资型产品

三、2012年保监会进一步厘清财险投资型产品精算依据

四、国际货运代理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实施对财产保险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全国财产险市场秩序规范取得显著成效

二、中国财产险市场违规竞争问题明显改善

三、中国财产险业务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

四、中国财险业整体偿付能力良好

第三章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总况 第一节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一、中国财产保险“十五”期间发展成就回顾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分析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亮点聚集

四、中国财产保险业在调整中前进

五、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中国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发展分析

一、银行保险概述

二、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发展

三、中国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发展的问题

四、中国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发展机遇和趋势

五、中国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发展的建议 第三节 中国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分析

一、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

二、监管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

三、技术进步

四、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民营企业实物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二、中国民营企业的参保决策分析

三、制约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四、发展中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的建议

第五节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面临的矛盾

二、中国财产保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三、我国财产保险产品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四、完善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建议

五、应提高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 近几年中国财产保险业运行总体数据同比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运行综述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面临的矛盾

三、完善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建议

第二节 2007-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运行状况

一、2007-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情况

二、2007-2012年中国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第三节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一、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分析

二、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分析 第四节未来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趋势探析

一、行业增长速度:从短期的平缓到长期的迅速

二、行业增长方式: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

三、市场结构:从短期的行业集中到长期的竞争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四、业务内容:从单纯的物质保障到全面综合性风险管理

五、业务创新:从传统业务到更多的金融创新

六、组织结构: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第五章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保额及费率的异常变化对财产保险经营的影响分析

一、保额及费率的变化趋势

二、保额及费率递减的原因

三、保额及费率变化的后果

四、应对费率变化的思考

第二节 国际货运代理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实施对财产保险业的影响

一、国际货运代理责任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制度实施对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第三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析

一、业务结构不合理影响竞争力

二、优化业务结构的措施

三、为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产品创新分析

一、财产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障碍

二、产品创新的几点措施

第五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分析

一、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种类

二、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产生方式

三、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时效

四、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变更

五、关于被盗物品的保险利益的运用

第六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合同条款创新方向分析

一、所需保障范围和条件可作为附属保单、批单分别加入

二、加快一揽子保单开发

三、扩大保障范围和增加通用条款

四、建立类似ISO、AAIS的行业服务协会促进保单标准化 第七节 2012年中国拓展我国财产保险的服务对象分析

一、更新经营理念

二、转变垄断市场为自由竞争市场

三、经营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第八节 2012年中国拓展财产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策略分析

一、拓展社会交换关系管理功能的产品策略

二、拓展社会交换关系管理功能的产品策略

三、拓展民事侵权关系管理功能的产品策略 第九节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核保制度分析

一、核保组织机构

二、核保运作程序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三、核保技术

四、现阶段我国产险公司建立核保制度的思路 第十节 2012年中国家庭财产保险问题分析

一、我国家财险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我国家财险困境成因分析

三、加快发展家财险的建议

四、我国家财险的市场策略

第六章 2004-2012年我国财产保险重点区域分析 第一节 2004-2012年北京财险市场分析

一、2004-2011年北京财险保费收入情况

二、2004-2011年北京财险赔款、给付情况

三、2012年北京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四、2012年北京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第二节 2004-2012年上海财险市场分析

一、2004-2011年上海财险保费收入情况

二、2004-2011年上海财险赔款、给付情况

三、2012年上海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四、2012年上海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第三节 2004-2012年广东财险市场分析

一、2004-2011年广东(不含深圳)财产险保费收入情况

二、2004-2011年广东(不含深圳)财险赔款、给付情况

三、2012年广东(不含深圳)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四、2012年广东(不含深圳)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第四节 2004-2012年江苏财险市场分析

一、2004-2011年江苏财险保费收入情况

二、2005-2011年江苏财险赔款、给付情况

三、2012年江苏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四、2012年江苏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第七章 2012年中国非寿险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非寿险产品分类探讨

一、中国非寿险产品的分类状况

二、中国非寿险产品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三、中国建立科学的产品分类体系面临的挑战

四、产品分类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五、构建科学的产品分类体系的基本思路

六、建立产品分类体系的实施建议

第二节 2012年中国非寿险市场多极化格局透析

一、非寿险市场多极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二、非寿险市场多极化竞争格局形成的原因

三、非寿险市场多极化格局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第三节 2012年投资型非寿险产品运行分析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一、传统型非寿险产品转化为投资型产品的理论依据

二、发展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符合现阶段我国非寿险业发展的要求

三、现阶段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主要特征和问题

四、积极推进我国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发展

第四节 2012年完善我国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分析

一、国际上对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方法

二、目前我国对非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措施 第五节 2012年中国非寿险公司的战略性资产配置分析

一、保险资金特性、资产负债管理与战略性资产配置

二、保险资产战略配置的考虑因素

三、非寿险公司资产战略配置的国际经验和主要特征

四、现阶段国内非寿险公司实施资产战略配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八章 2012年产险在银行保险中的发展状况分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 我国产险业银行保险发展相对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产险业银行保险发展相对不足

二、产险银行保险发展不足原因分析 第二节 产险在银行保险中的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产险在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国产险在银行保险中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 第五节 产险在银行保险中的发展建议

第九章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营销解析 第一节 产险营销及其发展分析

一、产险营销存在的依据

二、我国现行产险营销的反思

三、推行产险营销需采取的对策

第二节 基于利益关系的中小财险公司互动营销模式分析

一、对当前存在的几种主要营销模式的现状分析

二、利益互动营销模式的定义

三、利益互动型营销模式的建立思路

四、利益互动型营销模式建立的基础

第三节 2012年中国产险公司分散性业务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我国财产保险分散性业务及其营销的演进与现状

二、我国财产保险分散性业务及其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三、我国产险公司分散性业务营销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从财产保险产品的专业特性谈营销平台的建立

一、影响产品营销的原因

二、产品营销平台的建立

第五节 产险公司保险营销整合体系的建立

一、缺乏市场策划过程

二、缺乏市场行为协调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三、保险“大市场营销” 第六节 产险营销渠道分析

一、选择正确的销售渠道

二、建设多种销售渠道

三、渠道创新与渠道整合

第七节 从产寿险差异看产险个人营销发展

一、产寿险的差异

二、产险个人营销的定位

三、产险个人营销员队伍的建设

四、适合个人营销的险种开发 第八节 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分析

一、财产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二、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营销的现状

三、对改善财产保险营销的建议

第十章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竞争新格局透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产险市场竞争模型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结构

二、寡占市场模型介绍

三、我国非寿险市场竞争模型

第二节 2012年国有产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二、国有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三节 2012年国内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财产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

二、国内财险市场集中度(CRn指数)分析

三、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第四节 2012年财产保险价格竞争策略分析

一、保险市场不正当价格竞争的形式、原因及危害

二、价格竞争面临的挑战

三、财产保险价格竞争的策略

第十一章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12年中国人保财险发展分析

三、2012年中国财险保费同比分析

四、AIG危机下中国人保财险的战略方向 第二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2012年平安产险率先在国内推出个人责任保险产品 第三节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四节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12年大地财险在调整转型中保费收入情况

三、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第五节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析

三、经营单位可销售产品目录

第十二章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风险预警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产险业风险分析

一、诚信风险

二、承保风险

三、理赔风险

四、财务风险

五、法律风险

六、内控机制风险

七、监管风险

八、人才风险

九、产品风险

十、展业方式和费用风险 十

一、资金运用风险 十

二、数据失真风险

第二节 产险公司长期产品的退保风险管理分析

一、长期产品退保风险的危害

二、长期产品退保风险的诱因分析

三、长期产品退保风险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新《保险法》环境中财产保险理赔的诉讼风险分析

一、不可抗辩、弃权、禁止反言原则

二、责任保险向第三人直接履行的义务

三、理赔资料的收集与理赔时限 第四节 产险费率风险的分析及防范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一、产险费率风险分析

二、产险费率风险的防范

第五节 化解财产保险业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保险公司治理机制

二、强化风险管控机制

三、转变监管职能

四、建立诚实可信的文化理念

五、理性对待,正确引导

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

第十三章 2012年中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分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成长的成功因素分析

一、竞争战略定位

二、经营范围战略

三、目标战略

四、组织流程设计

五、维持安全的成长管理策略

第二节 制约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成长的现实问题

一、战略导向不明确

二、主业缺乏明显的差别化定位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营销体系

五、基础管理薄弱

第三节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二、正确处理好不同管理层级的分权与集权关系

三、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营销体系

四、以目标战略为导向,做好产品的发展规划

五、建立以集中处理为特征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在变革与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第十四章 2012-2018年中国寿险集团控股模式下产险经营的战略分析 第一节 寿险集团公司对产险经营战略的影响

一、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二、选择合适的集权分权模式

三、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四、建立延伸产业价值链的运行机制

五、实现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六、创造业务的增值空间

第二节 寿险股份公司在实施产险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分析

一、确定产、寿险互动双赢的交叉销售战略

二、建立产、寿险互动共盈的庞大目标客户群

三、整合并完善产品供给体系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四、整合并强化渠道销售系统

五、整合并完善公司营运体系

六、整合并确定客观的效果评估体系

第三节 寿险集团公司实施产险经营战略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具有低成本进入市场的优势

二、具有新产品研发的优势

三、具有全方位配套服务保证的优势

四、有高效率发展的优势

第四节 寿险集团公司实施产险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分析

一、以市场开拓为着力点

二、以互动交叉销售为手段

三、以个人业务作为主线

四、以多渠道建设为支撑

五、以人才开发为动力

第五节 寿险集团公司实施产险经营战略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推行延伸产业价值链的综合保险服务

二、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营运机制

三、培育快速反应的保险产品供给系统

四、完善便利化的保险渠道服务

五、加快高附加值产品业务领域的深度开发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2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年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0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10.12-2011.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2012年不含农户) 图表:2005-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2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总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北京市总保费收入的比例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辖区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中财产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2012年1-7月江苏辖区各地区原保险赔付支出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总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北京市总保费收入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北京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中财产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总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北京市总保费收入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上海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中财产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总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北京市总保费收入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省辖区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财产保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广东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中财产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财产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中财产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2012年1-6月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总体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财产险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情况

图表:2012年1-6月中国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中人寿保险所占的比例 图表:六国非寿险业经营状况

图表:我国主要投资型财产保险产品基本情况

图表:主要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督机构采用的偿付能力额度方法比较图 图表:不同类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比较

图表:250家国际最大的非寿险公司历史资产配置(市值比重) 图表:美国非寿险公司已实现净投资收益率与实际利率的对比 图表: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分布表 图表:欧洲主要国家银行保险发展状况 图表:美国银行保险产品销售情况 图表:传统直销和中介模式示意图 图表:利益驱动型营销模式示意图

图表:产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客户定位、适合产品、成本和重要度的关系 图表:矩阵式职权分布

图表:欧洲主要国家银行保险发展状况 图表:美国银行保险产品销售情况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

全面、

专业、

细致

图表:2007-2012年保监局针对保险机构行政处罚实施情况 图表:实施偿付能力监管后的有效边界 图表:六国非寿险业经营状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结构 图表:2006-2012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及赔付 图表:中国车险产业链结构

图表:2006-2012年我国家财险保费及占比表 图表:工程保险合同主体及其关系 图表: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排名 图表:推行工程保险的主要障碍 图表: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表: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图表:财产保险公司数据大集中目标框架图 图表:我国部分保险公司资产结构一览表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12-2018年中国保险业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图表:2012-201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图表:2012-2018年中国财产保险产业盈利预测分析 图表:略„„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第二篇: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综述

规范经营和价值经营理念深入人心

2010年,监管部门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在继续抓实70号文件确立的“四项重点工作”基础上,通过宣导与处罚并重的原则,力求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平台上实现内生和根本性的改善。

一是通过偿付能力监管等手段,推动董事会监督制衡机制的落实,充分发挥资本刚性约束的力量。2010年是行业增资和发债的高峰年,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华泰财险、永安财险、安诚财险等公司大幅增资。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阳光等公司则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补充偿付能力。

二是将关注重点从微观操作层面上升到宏观治理层面。通过监管谈话等方式,强化对总公司的约束,推动体制机制的变革,解决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

三是从对基层的处罚转向对总公司的处罚。频频向总公司发出监管函,从对机构的约束转向对人,特别是高管的约束,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是前所未有的,包括责令撤换高管,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四是各地保监局纷纷将财产保险业作为监管的重点。围绕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协同行动,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经营基础建设。除了继续加大对中介行业的监管力度外,全面规范保险产品的报批管理,通过《纯风险费率表》、非车险“见费出单”、理赔信息和保单信息自主查询机制、车险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更加关注合规经营和价值经营,“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这一现代金融企业的基本要求,逐渐成为行业经营管理的共识和目标,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市场秩序的向好,推动了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保险公司认识到如果单纯靠“铺摊子、甩费率、砸点数”搞发展,是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二是保险公司开始将“效益第一”的理念从简单的宣导,逐步地反映和固化到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并成为用人导向的核心指标。三是行业开始关注并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提升行业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价值增长的能力。四是行业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行业的环境、形象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协同行动。从“见费出单”到“规范手续费”,从“纯风险费率”到“行业数据平台”,均体现出了行业的成长与成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财产保险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保费收入达到3894亿元,与“十一五”开局时的1580亿元相比,净增加了2.5倍,平均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业务占比稳步回升。最为可喜的是,在经营效益方面,70号文件的“支点效应”开始显现,通过多管齐下的“组合拳”策略,在强化监管的大背景下,行业经营的历史性拐点出现,经营指标“两降两升”,即:费用率和赔付率下降,经营效益和保费充足率上升,其中,综合赔付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下降了3.9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11月,行业实现盈利180.5亿元,其中承保盈利为89.6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

行业推动和创新模式成为发展方式转变亮点

财产保险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转型,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由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历史决定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认识到转型的必要和必然,如何思考、实践和推动转型,这将是决定公司和行业未来的关键。认识到转型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转型问题。解决如何转型的关键,是解决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这两大课题。2010年,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解决两大课题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发展方式方面,突出表现在新业务和新渠道两个重点。行业推动是新业务的重要动力,而创新则是新渠道的核心内涵。在行业协同效应的推动下,行业与旅游业开展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和简单的保险产品,它从体制、机制、技术、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旅游风险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针对理赔和服务两大焦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设立了“旅行社责任保险调解处理中心”,并建立了鉴定委员会等配套制度,成为保险行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一个有益实践和成功案例。目前,已有1万多家的旅行社参与了示范项目,提供了数百亿元的保障。

另外,在中国保监会和交通运输部的共同推动下,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全面启动了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险试点。这一业务不仅为我国货物运输业的专业和规范经营提供了一个基础性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等效替代”为企业和社会释放了大量的金融资源,根据粗略估计,释放的保证金将超过30亿元。

此外,在相关部委的支持和配合下,中国保监会全力推动了环境责任保险、科技保险、小额贷款保险、贸易信用保险和文化产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新亮点。

除了行业的协同行动外,各家公司在弥补和发现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均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和有益的尝试,如人保财险的世博会和亚运会专项保险计划,信保公司新推“信用保险E计划”,中银财险依托股东优势推出“环球守护留学保险卡”,信达财险推出了我国首个著作权保险,大地财险研发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预警管理系统。

在创新方面,渠道创新和发展是2010年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其中,电话营销无疑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年电话营销仅仅是局限在几家大公司,而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渠道的补充,并不能成为一种主流。2010年,除了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和大地公司在这个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和强势发力外,一大批中小公司均加入到电话营销的行列,保险电销广告攻势异常。2010年,行业的电话营销保费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占保费收入的5%,预计2011年将突破400亿元。

在电子商务领域,网络销售也受到了“战略性青睐”,平安和人保财险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平安公司在淘宝网开设了旗舰店,全力推动网络销售。保险公司正逐步成为搜索引擎和比价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保险销售提供了创新渠道的新机遇,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了探索与尝试,如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均开通了手机WAP网站。可以预见,未来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新渠道,将在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车险盈利模式的成功转型成为行业示范

在盈利模式方面,突出表现在车险经营。具体落实在“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基本思路是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解决“跑冒滴漏”问题。就“入口”而言,导致行业经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费充足率严重不足,市场表现为保费折扣率和销售费用率失控。近年来,通过“见费出单”和行业自律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保费充足率问题,就商业车险而言,2010年整体保费充足率提高约15%,这为经营和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择风险和差异化经营成为2010年车险经营的主基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风险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并匹配相应的销售费用,确保了保费与风险的匹配,业务质量与销售费用的匹配,这种模式对改进风险的实际暴露和销售精细化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保监局还积极推动了费率体系改革,其核心是通过保费与风险的匹配问题,确保定价体系更加科学。

除了关注“入口”外,“出口”也是车险经营亏损的一个黑洞。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行业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特别是通过集中管控模式,确保风控和效率。

二是强化送修管理。重点是解决4S店的管理,一些地区行业集体对一些不良的4S店说“不”,同时,严格了授权管理,加大回访力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衡。

三是与公检法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打击保险欺诈工作。

四是建立了行业保险信息查询系统。通过被保险人的监督,形成一种对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和维修行业的倒逼机制。通过强化理赔管理,虚假赔案问题得到了较好的遏制,行业出现了在承保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赔案数量却呈现同比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车损险出险率同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虚假赔款近百亿元,为行业的整体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从“十一五”的发展情况看,“一险独大”仍是我国财产保险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我国财产保险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车险的快速发展,而车险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拉动,包括了汽车产销量的激增和开办交强险的因素。2006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为720万辆,而2010年则达到了1800万辆,增长了2.5倍。

近年来,车险保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占比持续走高,总体上已超过了70%,在局部地区和个别公司甚至超过了80%。车险快速发展本身并没有错,但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一险独大”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长期依靠汽车的增量来拉动行业的发展,更何况从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也面临着思想认识和现实制约的挑战,北京的“治堵”新政无疑将给我国的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汽车的增长都将面临一个“极限”的挑战,这是我国财产保险,特别是车险发展不得不思考的“远虑”。因此,“调结构”不应只是一个务虚层面的口号,而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调结构”才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自觉行动,和谐利用资源才能够真正“落地”。

责任保险更好地担当“调结构”的重任

认识到“调结构”的意义也许并不难,但难的是回答如何调,更难的是如何将理想变为现实。在“调结构”的过程中,责任保险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客观讲,我国的责任保险“自己跟自己比”,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保费收入仅56.4亿元,而2010年则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况且,这还是在险种内部调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的。但与国外同业相比,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其在财产保险整体业务占比一直徘徊在3.5%左右,远低于16%的国际平均水平,且从总体趋势看,还存在逐步下降的风险。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效益的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统保项目上,竞争导致的保费充足率不高,承保条件失控,这些均揭示着我国的责任保险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就责任保险未来的发展而言,“两条腿走路”仍然是“中国特色”之路。

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管理职能转型的历史机遇。通过“总对总”的模式,继续推动交通运输、旅游、医疗、教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行业责任保险的系统统保工作,通过扮演好社会风险管理者的角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助手”和“接手”。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责任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要靠基础性和制度性的解决,靠行业自身能力的提升。2010年7月实施的我国《侵权责任法》,解决了我国民事活动领域的“权利空白”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困扰就是侵权法的缺位,没有侵权基本法,侵权责任就没有法律依据,责任保险就没有了经营的基础。但如何把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转变为行业发展的现实,特别是能够满足广大企业和个人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责任风险转移的巨大需求,则需要行业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充分的准备和配合。

企财险和家财险是行业发展转型的关键

作为我国财产保险的第二大险种的企业财产保险,一直以来发展的情况总是不尽人意,面临着发展和盈利的双重压力。从发展情况看,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乏力,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业务占比持续下降,2005年为12.17%,2009年则滑落到了5.63%,个别年份的增长速度甚至不及GDP,已面临着被农业保险“追平”的风险。

企业财产保险发展乏力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而言,恶性竞争是导致费率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而这个因素还导致了由于保费充足率的严重不足产生的经营亏损。

近年来,在中国保监会的推动下,行业开始“理性回归之旅”,制定出台了大型商业风险的《纯风险费率表》,为科学和理性经营,规范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开始了从“事后损失补偿”向“事前风险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型,通过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努力摆脱低层次的经营和竞争,这无疑将成为我国企业财产保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一幢28层教师公寓的发生火灾,在震惊国人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的安全和保险意识,人们真切地体会到,即使是身居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大楼里,其实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人们开始担心自己集一生心血换来的最大财产,其实也无时无刻地暴露在风险之中。这次大火的保险总赔偿不足1000万元,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各类人身保险,二是社区综合保险,其中社区综合保险的“低保费,低保障”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财产保险一直处于“鸡肋”的境遇,虽然社会有需求,但赔付率相对较低,发展情况一直不理想,近年来始终徘徊在15亿元左右,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不足1%。应当讲,2010年的这场大火是一次契机,使城市居民、政府和保险行业重新思考家财险的发展问题。

其中环境、产品、营销和经营是四个重点环节。环境的关键是解决制度、理念、政策方面的问题;产品的核心是解决满足核心和基本需求问题,其中地震问题再次成为焦点。2010年,作为金融十五大课题之一的“巨灾保险”为地震保险的破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营销的重点是解决效率问题,即单均保费相对较低下营销积极性问题。上海的统保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电子商务也有望成为家财险销售的新渠道。

经营的根本是通过体制创新解决资源配置和核算问题,不仅要解决好“想做”,还要解决“能做”和“愿做”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家财险“好业务,没人做”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应当站在服务和谐社会的高度,去看待发展家财险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努力为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保障。

努力打造行业发展的合规经营模式

我国财产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规范经营。2010年,无论是从行业和企业内部监督,还是从外部检查的情况看,均表明行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逐步显现,表明行业规范经营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透过这些现象,给人们几点启示:

一是行业内外部监督的工作在加强,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因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暴露往往是加大监督检查结果。

二是行业已经进入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规范与发展、规模与效益等矛盾,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业绕不过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是一些问题的长期和普遍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经营环境的共性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思考、综合治理和协同行动。

四是个别保险公司集体“抗法”。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采用粗暴手段,公然集体“抗法”事件,反映了行业规范经营的艰巨性,也是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当我们对行业违规现象做进一步的归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问题背后存在一个复杂动因体系,涉及合规经营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解决问题也应当遵循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的路径。应当充分认识到: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更需要一个合规模式。这个合规模式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文化建设、问责机制、监督保障四大基础领域的治理和完善,建立一个有效约束、自我改善的良性循环体系。

体制机制领域

从宏观层面是要解决好市场准入、承保能力供给和价格管制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行业经营的基础制度,包括销售费用、薪酬管理和税收政策等,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行业有一个规范经营的基础制度环境。

从中观层面是要解决好保险公司与中介之间的关系,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管理的通知》,将通过“规范数据统计”和“集中费用支付”双管齐下,彻底解决“走账”和“抬费”问题。

从微观层面是要解决好企业内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回归经营的基本逻辑,求真务实地解决好机构与机构、机构与个人这两对基础性关系,特别是销售费用的列支问题。

合规文化领域

行业的合规文化存在淡化和虚化问题,而文化却能够实实在在影响人的行为规范。解决合规问题,一是全面导入《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树立依法合规理念,培育合规经营文化。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导和培训,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者的合规意识。三是通过高管人员档案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继而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强化“职业经理人”的合规价值意识,把握好企业职务与个人职业之间的关系。

问责机制领域

2010年实施的《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已成为我国保险行业规范和问责的基础制度,“权责明晰”和“向上追责”是问责机制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建立“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文化。保监会已明确2011年将加大问责力度,特别是对高管人员的问责,从根本上解决“违规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问题。

监督保障领域

“透明”和“分类”将成为2011年监管的关键词,根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所有保险公司均应在2011年4月公开披露其财务、风险、产品和偿付能力信息,这无异于是一场行业的大考,成绩将由社会各界“评头论足”,透明和外部监督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根据《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各地保监局将对所辖的所有保险机构进行系统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差异化监管。两个办法将从“总分”两个层面通过规范信息披露和分类监管实现“扶优限劣”,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点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理性;锐意进取,开创未来则是一种责任。2011年,无疑要承担起更多的历史使命,它需要对过去的5年历程和成就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破解难题。同时,它还需要去思考和规划未来,而这种思考和规划更多的是基于一种危机意识,基于一种理性分析,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险公司更加关注合规经营和价值经营,“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这一现代金融企业的基本要求,逐渐成为行业经营管理的共识和目标。

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更需要一个合规模式。“透明”和“分类”,将成为2011年监管的关键词。

在发展方式方面,突出表现在新业务和新渠道两个重点,行业推动是新业务的重要动力,而创新则是新渠道的核心内涵。

企业财产保险发展乏力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而言,恶性竞争是导致费率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而这个因素还导致了由于保费充足率的严重不足产生的经营亏损。

选择风险和差异化经营成为2010年车险经营的主基调。“调结构”不应只是一个务虚层面的口号,而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责任保险未来的发展,“两条腿走路”仍然是“中国特色”之路。如何把有利的外部环境转变为行业发展的现实,则需要行业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充分的准备和配合。

第三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篇: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总额

2009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993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为3062亿元,同比增长31.33%,按此增速全年保费收入可达3930亿元。2009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折合538.7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11%,位列第九。由于1987年以来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长期低于5%,因此我国财险收入规模占全球市场比重不断上升,但相对于较高的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目前我国非寿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尽管我国财产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但在国内保险市场的份额从80年代以来却大幅下降。

(二)险种结构

企业财产保险曾经是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最大的险种,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车险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第一大险种。截至2009年,机动车辆保险已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2%,比200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尽管2009年比重创新高有经济刺激计划引起汽车销量上升的短期因素,今后汽车销量下降可能引起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内车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与其他国家相比,车险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比重也较高。不考虑意外险和健康险,2009年我国车险占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4.96%。从盈利能力来看,车险承保利润率其实很低,由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2009年车险承保业务均为亏损,并导致全险种承保业务亏损,因而车险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保监会整治财险业的重点。

(三)行业集中度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一直是财产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但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保比重有所下降,太保和平安则有所上升,而且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已在2009年超过太保。总体来看由于人保份额降幅趋缓而平安、太保份额上升,前三大公司份额总和有所回升。2010年前三季度,人保、平安、太保保费收入占行业66.28%,比2008年的低点63.86%上升2.4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暂时趋于稳定。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导致竞争层次较低,各种不规范现象非常普遍。

(一)国内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公司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是财产保险公司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保费数据不真实,赔款数据不真实,手续费数据不真实,经营管理及业务推动费用数据不真实,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数据不真实。

2.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相关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部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切实发挥,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水平不高,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跑冒滴漏”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骗保、骗赔仍时有发生,这将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部分公司对偿付能力风险还不够重视。今年以来产险市场业务发展较快,部分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以及处于警戒区域的公司也还有几家,其中个别公司预测解决难度还较大。

(二)国内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存在的问题

1.认识片面,营销观念落后。对于现今各个财险公司状况而言,营销观念还普遍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销售观念”或“产品观念”阶段,一味强调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顾客及社会的利益。

2.调研预测薄弱,市场定位失衡。由于受错误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各财险公司尤其是基层公司均不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

3.培训与管理滞后,从业者素质较差。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与规范,各公司往往各自为政,随意试办财险营销。加之受专业人才及经验缺乏的影响。

4.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拓展乏力。国内财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习惯于依靠公司外勤直接展业,并辅之以兼业代理等简单的销售方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

5.产品单一老化,营销系统薄弱。目前市场上的财险产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各财险公司的产品相互“克隆”、功能雷同。显得单调老化、层次少、创新不足。

(三)承保过程中的问题:报批报备费率条款执行不严格

由于各保险公司过于追求保费规模以及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纷纷以打折为手段进行促销,或者擅自变更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为了尽快上规模,极力压低保费争夺市场,造成行业竞争秩序混乱。

(四)理赔中的问题:理赔难、假赔案

保险公司在争取客户上有很强动力,在理赔环节中却存在惜赔、拖赔、无理拒赔等问题,让投保人感到理赔难、承保理赔“两张脸”。另外,保险公司自身也存在理赔技术和服务管理滞后、理赔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而社会诚信观念缺失、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也致使一些中介机构主动制造假赔案,影响理赔效率。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思路

(一)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上市,特别是在海外上市,是目前国内几家大的保险公司纷纷争取的目标。通过在海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缩短对国内公司经营模式艰难探索历程的最好方式。但应认真考虑美国保险公司并购趋缓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突破口。

(二)保险业务方面

1.扩大可保财产范围。虽然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对可保财产作了广义解释,凡是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以及其他具有保险利益的财产均属保险标的范围。同时也列明了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范围。但是,我们的条款对于建筑物、存货、户外财产以及重要文件和记录如何承保都没有说明,可保财产范围实际上被缩小了许多。因此,为了扩大可保财产范围,我们应该以企业财产项目类别列明可保财产,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清单,作为条款的附件。

2.增加通用条款。财产保险合同有一些国际通用条款,如代位求偿权条款、重复保险条款、争议处理条款等。但是,在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中还缺少一些国际通用条款。除前述的共同保险条款之外还应增补如下几项通行条款:被保险人的定义条款。空房条款。保护受押人权益条款。。估价条款。鉴定(公估)条款。免赔额条款。

3.增加保险金额确定方法的选择权。我国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条款中对保险金额的确定方法的规定几乎是任意的,但在赔偿计算时要以规定的保险价值加以限制,即实际上是实行单一的重置价值保险。涉外财产保险的特约条款中有重置价值保险、仓储财产申报条款。定值保险条款、增加资产条款等,但仍然缺少像功能重置成本,总括保险、旺季批单一类的新方法。

4.增加配套的新险种。诸如同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超额损失保险、条件差异险、建筑工程申报式附属保单等;同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简易收益保险、定额附属保单、租金或租赁价值保险等。这些险种有不少在我国有着现实的保险需求,有待于我们开发。

(三)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是企业优化业务结构的措施:

1建立新产品创新机制,丰富保险产品市场。

2.搞好现有保险产品的筛选,存优去劣,优化业务结构。

3因地制宜,加快区域性业务结构调整。科学策划,准确定位。

其次是为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1遵循市场化原则,逐步取消价格保护。

2放宽有关政策,加速保险新产品投入市场

(四)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创新

1.观念创新,建立科学的财险营销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落后、步步落后,观念超前、步步领先。首先、细分和挑选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目标市场;其次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策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研制开发顾客满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最后建立便捷通畅的销售渠道及精干高效的销售团队。

2.培训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营销的关键是人才,动力是教育和培训。各公司应尽快加强培训机构实力,配备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员工培训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培养出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熟悉国际保险市场、懂得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整合分销系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以直销为主,其业务代理销售系统正处于建立过程。如何根据银行、互联网、独立代理人、专门代理人等分销业务渠道特点及其目标产品和目标客户群的差异,科学建立、整合分销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建立诚实可信的文化理念

守信文化理念和道德准则的形成能够大大降低采取其他市场治理方式的制度成本。保险人、保险中介和被保险人三方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保险人的经营活动一定要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和监管机构制定规章以及保险公司制定的条款为承诺的保障,把培养和增加社会的诚信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带头规范保险市场,带动与保险有关的三方人共同构建和维护好诚信的和谐社会。

第五篇:财产调查

在民事执行总论这一章中,我们学习到了民事执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明。

民事执行的实质是财产执行,执行案件立案后必须设法找到被执行人的责任财产。民事执行案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金钱债权案件,而此类案件的执行,关键在于调查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只有全面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发现债务人财产的方法越多、手段越有效,进入强制执行的案件就越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的效果就越好,债权人的权利就越容易得到实现。法院才能针对不同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采取不同的措施。

我在这里针对财产查明的意义和缺陷做一下讨论:

一、财产查明的意义

(一)解决“四难”的关键

当前的执行工作存在着“四难”,即债务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四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执行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的真实写照。“被执行人财产难寻”是引起其他三难的源头,所以财产查明有助于解决其他三难。

(二)促进债务人主动履行债务

一些债务人之所以在判决生效后仍然迟迟不履行义务,是由于他们自以为法院并不了解也无从了解他们财产的真实状况,所以在被要求履行时,不仅不主动履行,而且还千方百计地隐匿、转移财产。而一旦他们得知法院已经发现了、控制了他们财产后,这种侥幸心理就会被彻底破除。债务人此时的对策往往是一方面主动向债务人清偿,另一方面向法院认错,请求法院宽大处理。

(三)有利于切实追究拒不履行者的法律责任

为了促使债务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同时也为了制裁那些敢于挑战法律权威、拒不履行判决债务的当事人,各国的法律都对这样的债务人规定了民事的、刑事的制裁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债务人可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应当说,对拒不履行的债务人进行制裁,尤其是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是促使其履行债务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我国的执行实务中,仍然有大量的拒不履行的债务人并未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使得违法的风险相当小、成本相当低,这使得许多债务人选择了尽量不主动履行的策略。造成法院未能制裁拒不履行的债务人的主要原因是,法院难以发现债务人隐匿了财产。所以,只有增强发现债务人财产的能力,法院才能更多地运用制裁措施,制裁措施也才能真正具有了实效性和威慑力。

(四)促使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的“诚实”态度

应当说,债务人申报财产是执行机关掌握债务人财产的最为经济的方法。如果债务人能够据实向法院申报,法院便可以方便而准确地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但由于债务人同执行结果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如实申报也就意味着他要么申报后就主动履行债务,要么被强制执行,所以那些有财产的债务人通常不情愿、不甘心把财产的真实状况向法院报告。实际上,法院拥有的发现债务人财产的途径、方法越多,法院查明债务人财产的能力越强,就越能打消债务人的侥幸心理,就越能够促使债务人如实申报财产。

(五)为防范案外人妨碍执行行为提供保障

案外人参与、实施妨碍强制执行的行为,也是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之一,如有的案外人协助债务人隐匿、转移、变卖财产;有的案外人就债务人的履行能力问题向法院提供虚假信息,试图使法院相信债务人确实无力履行债务;有的案外人隐藏、销毁有关债务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碍法院查明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对案外人这些妨害强制执行的行为,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措施,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又进一步将这些规定具体化。为了能够将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付诸实施,法院就必须能够确定债务人的确是有财产的,而案外人参与了协助债务人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的行为,这是追究案外人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财产查明的缺陷

(一)法院的调查责任过重

首先,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传统中,法院在查找执行财产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一向十分积极,几乎进行包揽。在这种模式下,当事人游离于执行程序之处,法院几乎成了“讨债公司”。这种传统执行模式不仅浪费有限司法资源,而且产生角色错位,直接影响了法院及时执结日益增加、日趋复杂的民事案件,承担了过重的压力。

其次,法院调查财产效果不佳,成本高。对于申请执行人来讲,案件单一,可以集中精力调查,且花费较少;而执行人员一般案件多,难免精力分散,法院在调查前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无所知,调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工作经验,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法院进行调查,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被执行人在异地的情况下投入更大,实践中经常发生因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的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而引发不满的事件。

第三,法院在依职权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时,不敢大胆运用搜查程序,威慑逃避执行的“老赖”。笔者在执行庭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我院为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状况,对长期逃避执行的“老赖”经常采取夜间执行。然而,“老赖”们往往采取拒不开门的方法逃避执行。执行人员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本可以依法运用搜查程序,强制开取大门,搜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或对其人身采取强制措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我们的执行人员往往不敢大胆运用搜查程序,而是选择无奈地走开。如此一来,更助长“老赖”们逃避执行的嚣张气焰。

第四,法院在查询被执行人在银行的存款时,银行的工作人员怠于履行义务,查询效果事倍功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依法赋予法院依职权查询被执行人在银行存款的权力,然而,笔者在执行庭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却发现,执行法官在查询存款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银行的工作人员通常不愿意协助法院查询,他们往往以需要上级领导批准或者银行各种内部规定为由,给法院查询工作设置

障碍,怠于履行义务,致使法官查询一次存款往往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查询范围仅限于被执行人在该营业点是否有存款,而不能查询被执行人在该行其他营业网点的存款情况,这使得执行法官在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时犹如大海捞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没有完善其他的财产调查制度

第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仍存在不足。新民诉法第217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债务人报告即被执行人申报是我国对被执行人财产调查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规定有力补充了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主要是申报内容、申报程序尚不明确和完善,仅笼统地规定被执行人必须如实报告财产状况,至于如何申报,申报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还未加以细化,有待相关司法解释的补充和完善。

第二、申请执行人自行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有待加强。首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申请执行人自行调查责任的规定甚少,仅在《执行规定》第28条

第1款规定:“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线索。”这些规定对申请执行人自行调查责任仅作了概括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其次,申请执行人缺乏调查被执行人的可供执行财产的手段。有的机关对当事人的调查以没有法律规定或为客户保密为由拒绝协助调查,不少机关根本不接受当事人的调查,当事人调查困难重重,无法完成调查责任。第三,由于长期以来的执行实务中法院包揽整个执行过程,承担了包括搜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在内的所有义务,申请执行人完全依赖法院,根本没有主动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意识。

上一篇:班主任业务学习材料下一篇:成本部部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