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摄影观看

2022-09-11

打开手机, 点开微信, 批阅奏章般浏览下朋友圈中分享的作品、文章, 择优点赞转发……这已成为现在很多摄影人典型的日常一幕, 不知不觉中, 借由手机、电脑呈现的各种网站、博客、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观看摄影作品最为重要的途径与窗口。在数字摄影从拍摄方式上进行了一次革命之后, 以各种媒介、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也正从观看方式上为摄影界带来一次变革。

新媒体时代由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报刊杂志、数字广播、网络、社交媒体、Html5 交互页面等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 信息量大, 互动性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从各个层面与维度, 为今天摄影的传播与观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从纸基走向屏幕的影像时代

新媒体时代对摄影观看最为直观的影响莫过于其观看媒介的变化。摄影相较于传统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 先天具有易于复制、便于传播的优势, 这也帮助摄影在早期的发展中很快超越其他形式, 成为视觉传播途径中的宠儿。但无论应用于书籍、报刊、杂志, 抑或陈列展览, 摄影的呈现与观看始终没有摆脱纸基的物理限制, 相应而来的空间阻隔、成本较高、不利保存检索等问题, 也就限制了摄影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而新媒体技术让影像呈现的媒介由纸张转向屏幕, 将实体的拷贝转为虚拟的数据, 这从根本上解开了曾经束缚摄影作品传播的枷锁, 让我们真正进入一个全民影像时代。今天, 我们通过网络, 可以轻松的浏览到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摄影师的作品, 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 需万千本图书、画册方能承载, 而这在没有网络技术的从前, 想要浏览到这样体量的作品, 是绝大多数人所不敢奢望的美梦。因此, 多媒体技术首先从观看媒介上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摄影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环境与氛围的基础。

二、从观者到作者的全民狂欢

新媒体时代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其交互性, 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让观看者与作品的交流互动变得实时高效并近乎零成本。今天, 各种摄影论坛、社交媒体的兴起, 为曾经只能被动观看的观众赋予了“发声”的权利,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评论与转发, 来参与到作品的欣赏与读解中去, 并且, 这种“发声”不同与曾经的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是无关乎学识背景与身份地位的, 因而也是多元而广泛的。并且, 在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的同时, 每一个观者其实也正转变为“创作者”, 他们的反应、争论、赞许、贬抑, 其实都成为了作品本身的一部分, 它们充实、补充了作品的语义内涵, 让作品保持一种流动式的创作状态, 因而能产生更广、更久的艺术价值。

三、从单一到多元的观赏体验

摄影作为一门平面艺术, 其展示观看的方式先天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收到诸多限制, 但新媒体技术则为突破这种限制, 寻求图像呈现的全新方式提供了可能。以当下颇为流行的Html5 页面为例, 相比于传统网页页面, 这种技术在综合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交融呈现的同时, 更加注重针对个体浏览者的交互式体验。如2016 年两会期间, 新浪图片推出的H5互动页面作品《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 以数张全景图片为基础, 通过H5 页面交互技术, 让观者能够相对自由的选择视点, 在主席台、代表席、媒体席、入场处等位置, 对两会会场内外景进行360 度的自由浏览观看, 以这种形式对会议、活动进行图片报道, 具有极强的临场感与参与感, 是之前新闻摄影中所不曾有过也难以实现的全新尝试。而在摄影艺术创作领域, 类似的新技术、新手法让摄影家们的创作产生了全新的可能。

新媒体时代为摄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促使摄影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与发展, 但这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 以屏幕为基础的新媒体摄影观看方式, 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短板与弊端。

1、尺幅局限与空间环境

新媒体时代摄影的观看从纸基转向屏幕, 解决了传播内容的局限的同时, 却也带来了作品尺幅与观看环境的问题。

摄影作品的观看是一个综合、立体的过程, 而作品的尺幅大小就是控制这种观看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同主题的作品通过不同尺幅的呈现, 让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安德烈斯·古斯基以大画幅相机拍摄制作巨幅摄影作品, 其展览原作尺幅往往可达数米, 这样一张巨幅的影像悬挂于展厅中时, 本身的体量与气势已是其作品内涵的一部分, 而当我们逐步走进, 查看细节时, 更能发现那些抽象的块面、点线实则是由一个个人物、文字、岛屿、街道组成, 这样我们便很自然的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当今商品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诠释。而一旦我们把这样的作品呈现于我们手中小小手机时, 原本的气势荡然无存, 而那些精微的细节也都无迹可寻, 这样的观看方式, 使我们真正欣赏、理解作品变得绝无可能。

2、色彩层次与材媒质地

摄影的本体语言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作品的光影、色彩、材质来展现。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基于点阵屏幕, 导致屏幕的显示质量成为影响作品呈现质量的短板。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具有丰富精微的影调层次, 绚丽精细的色彩过渡, 但这些创作者前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求得的心血可能在最终呈现时由于展示屏幕的低劣性能而毁于一旦。而新媒体技术传播广泛、终端多样的特点, 更导致不同终端用户的观看效果存在巨大差异, 进而在欣赏讨论时也是南辕北辙。

3、观看环境与心理

相较于传统摄影观看方式, 今天我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手段观看摄影作品变得简便而高效。但这种观看的便利性却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摄影作品的深度解读。曾经我们需要专门走进展览馆或购买相关摄影专业报刊、杂志方能欣赏到摄影作品, 相对繁琐的过程也无形中让我们对每一次观看经历更为重视、审慎, 读解作品时也会更为专注、投入。但今天当摄影作品的观看变得随手可及时, 我们却更倾向于用一些生活空闲的碎片时间来进行一些批阅式的观看, 手指滑动间五光十色尽收眼底, 然而真正能停留下来认真品读, 在脑中进行一番思索的, 却已是寥寥。

综上, 新媒体时代为摄影观看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与全新的可能, 但却也从一些方面稀释了摄影观看应有的质感与温度。但无论如何,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始终只能成为我们创造艺术、欣赏艺术的辅助, 我们自身才应是不可取代的主体。取优去劣、重视思考, 让新媒体技术真正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更为精彩的摄影世界。

摘要: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让今天的摄影观看变得便利而多元, 它们帮助摄影的传播能力倍增, 在交互性与传播的途径等方面也为摄影带来了全新可能。但这背后我们也能看到这些新的观看方式会在尺幅、材质、观看心理等方面造成摄影本有魅力的缺失, 因而需要我们客观、冷静的对待这些新的观看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摄影,观看,摄影传播

上一篇:对“互联网+”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分析下一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岩体力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