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企业对外宣传翻译现状分析

2022-09-11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生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川菜产业建设、川菜人才培养、川菜走出国门”的战略规划, 由此可见官方对川菜企业发展的重视。川菜企业走出去, 不仅利于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对传播川菜文化, 巴蜀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川菜企业走出去的基础就是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为此, 政府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如“全球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 委任“国际美食之都海外传播大使”, 成立“成都川菜海外推广中心”等;还吸收了一大批学者, 专家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川菜发展研究中心”, 为川菜的发展出谋划策。但企业自身的对外宣传情况如何, 学界内对此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川菜企业对外宣传现状

虽说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 企业在国内的宣传途径也是越来越丰富, 包括微信, 微博, 手机应用等, 但对外的宣传, 在企业走出国门之前, 方便外国人对企业进行了解最重要的方式还是企业的官方网站, 因此笔者以网站为主要调查对象, 发现并总结以下川菜企业对外宣传现状:

笔者对众多川菜知名企业的官方网站进行调研后发现, 不规范之处众多。首先, 绝大多数网站都能在互联网上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官方网站进行浏览, 有极个别企业, 用其关键词却无法搜索出其官方网站, 想要了解这些企业对外宣传的情况却无从下手, 如巴国布衣, 红杏。其次, 有的企业网站打开后最醒目的不是对企业的介绍, 而是其诚邀加盟的信息, 未免让人对其企业文化生出几分疑惑。再者, 许多川菜企业官方网页制作十分精美, 关于菜品关于企业文化都有涉及, 但都只有中文版, 或者个别板块名称会加上英文标题, 主要内容均没有英译。而部分有海外分店的企业, 也并未附上自己的海外分店网站和介绍, 如小龙坎, 谭鱼头, 大龙燚等。

另外, 除了拥有众多老字号品牌的成都市餐饮餐饮公司, 有在介绍知名小吃时提及一些川菜文化, 菜品典故, 其他企业官方网站上主要内容基本是配以精美的图片, 鲜明的色彩对知名菜品, 企业文化, 企业新闻, 分店, 加盟信息进行详尽介绍, 鲜有提及川菜及其文化。没有川菜, 川菜文化, 何来川菜企业?这三者之间必然是相存相依的紧密关系。唯有川菜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世界对川菜的接受度认可度才能提高, 川菜企业才更容易走出去。

最后, 对众多川菜餐饮名店和川菜文化, 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官方网站进行介绍, 各餐饮名店的信息都来自于一些新闻报道, 或这些餐饮名店自己的官网宣传资料中。或者对于川菜, 川菜文化的介绍都被置于四川旅游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介绍, 比如四川旅游官方网站, 四川旅游资讯网, 网站上有专门的板块对川菜及其文化进行简要的介绍, 除此之外尚未发现系统地介绍川菜与川菜文化的相关网站、英文刊物或电视节目。

二、川菜企业网站对外宣传翻译中的问题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川菜及其文化的学术研究, 且多从不同语言的角度研究川菜与川菜文化翻译的国际化、标准化、系统化;成都市质监局也起草制定了《四川名菜小吃英、日、韩译法》地方标准, 提出了川菜菜名翻译的总体原则:四川名菜及名小吃英、日、韩译法应符合国际化原则, 遵循各语种语言习惯, 同时应兼顾菜名中的文化底蕴。但从能搜集到的川菜企业英语官网内容来看, 除了常见的字母大小写, 标点符号等问题, 企业在网站对外宣传翻译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首先, 中式英语翻译仍广泛存在。比如, 海底捞, 作为一个已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多个地区开设分店的著名的四川火锅连锁企业, 按理说他们的对外宣传翻译应当比较成熟, 但在其英文版官网上, 笔者发现多处中式英语。

在菜品翻译中, “蟹肉棒”被直译成了“crab meat sticks”,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中英文翻译字对字一一对应, 但“crab”一词, 本身就含有蟹肉的意思, 再加上一个“meat”, 显得十分累赘。再在维基百科上进行搜索, 词条会自动跳转到“crab sticks”, 西方惯用的翻译中并没有“meat”一词, “crab meat sticks”纯属中式翻译。

其次, 错误翻译较多, 词不达意。一些同样的菜品, 在海底捞的新加坡官网和美国官网上的翻译却并不相同, “精选牛肉”分别被翻译成了“select beef”和“selected beef”, 此处自然应当用过去分词作定语修饰beef一词, 不知为何前者却被直译为了“select”。同样在新加坡官网上, “蔬菜拼盘”被翻成了“vegetable combination”, 但殊不知一般“vegetable combination”是用来表示含有蔬菜营养成分的保健品, 而直接将其译为“vegetable combo”蔬菜套餐, 或者直接使用西餐中常见的“vegetable platter”都能更好地表达。另有一个例子则更为离谱, 四川火锅常有的一道素菜“黑木耳”, 居然被翻译成了“Ear fungus”, “耳朵形状的菌”, 虽说木耳确实因此得名, 但“Ear fungus”指的是耳朵受到真菌感染, 若外国食客看到这样的菜单, 脑袋里第一反应出来的图像必然是令人不悦的, 又如何敢享用这样的“美食”?若是加上一个“wood”变为“wood ear fungus”或者把“ear”去掉, 译为“black fungus”, 想来这样的翻译在顾客的脑海中形成的印象会更为美观。再入, 另一种川菜中常用的食材“红薯粉丝”, 被译为“Sweat Potato Tube”, 红薯译为“sweat potato”没有问题, 但粉丝为何却成了“tube”?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最后, 有较多图文不符, 翻译不完整的情况出现。比如菜品配图用的是青笋, 也就是莴苣, 但菜名写的是“Bamboo Shoots” (竹笋) , 想来是因为都有一个“笋”字的缘故吧。而吃火锅必备的“自选酱料”, “自选饮料”, 八个中文汉字赫然出现在全是英文的网页上, 让人感到突兀, 其他的既都已译为英文, 为何单独留下这两位火锅的“最佳拍档”?火锅常备小吃“金银馒头”的图片下写着“Steamed and Deep-fried”, 确切的将此道小吃的做法翻译了出来, 可是“蒸”与“炸”的对象---“馒头”却不见了踪影。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对“红糖汤圆”, “担担面”, 和海底捞企业情况介绍的翻译中。

虽然在搜集过程中, 笔者有发现以上的这些翻译问题, 但这些问题多半集中于菜品的翻译上, 而且截止发稿, 海底捞的新加坡官网已关闭, 不知是否正在各种错误中。网站上对于企业文化, 企业历史这些内容的翻译基本都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并没有太多错误出现, 甚至不乏许多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特别是水井坊集团旗下的“Red Chilli Restaurant”川菜酒楼, 因自2002年起就已经在澳洲开店, 一早便建立了专门的英文官方网站, 距今十余年的历史更是使其各种英文宣传文本自成体系, 并不单纯只是中文版网页的翻译版, 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价值观, 在不同的页面提供不同的信息供访客阅读。又比如2013年在美国开店的眉州东坡酒楼, 在对企业使命“美味传递爱, 共享一个家”进行英译时, 并没有采用字对字翻译, 而是对其进行了意译“Food that Unites”, 希望用食物将大家联合在一起, 既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也言简意赅的把中文汉译表示了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川菜企业在对外宣传的翻译中既有问题也有长处, 我们应当扬长避短, 多学习当地本土文化, 了解差异, 在此基础上找寻合适的译介模式来对自身进行宣传, 将川菜及川菜文化进行输出, 同时推动川菜企业的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

摘要: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历史悠久, 文化深远, 也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川菜, 川菜企业对于传播四川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传播川菜品牌不仅可以宣传川菜及四川文化, 更能推动川菜产业化进程, 进而促进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如何做好川菜企业对外宣传工作, 需要先对其对外宣传翻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其问题所在, 才能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好的翻译方法和译介。

关键词:川菜企业,对外宣传,翻译

参考文献

[1] 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 2013, 2.

[2] 陈云萍, 朱春霞.川菜文化及川菜品牌传播现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9.

[3] 李萍.川菜发展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 2014, 11.

[4] 姚键.川菜与川菜文化翻译传播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成都美食之都”的国际传播[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2, 4.

上一篇:高校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的分析下一篇:都市型农业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