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2023-02-06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连云港港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调研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国家是难以持续的,没有文化的企业也是难以持续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拥有深厚的、有时代气息的,与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无所不在的文化,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成功获批,连云港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将连云港确立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要求构建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提出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迎来了弥足珍贵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作为设置在三十里港区的各级党组织,我们该怎么办?关键就是依靠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用文化里激发干部职工奋发进取的内生动力,推动港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动力源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中的赢胜者必将是那些建立在文化创新基础上的企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因为随着网络和信息的发展,企业的产品和制度层面上具有的战略优势很难保持长久,而企业文化具有的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使得文化成为有效地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已为许多优秀企业实践所证实。作为国有企业,不仅要谋划利润的创造,更要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我们确定的“诚信、开拓、奉献”企业核心价值观、“团队、创新、跨越”的企业精神、“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共同愿景,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建设使广大职工不仅把企业看成求职谋生的场所,更把企业看成自己实现人生抱负、追求和实践社会责任的舞台。近年来,港口集团在继承云港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丰富、创新企业文化,通过开展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提升港口的生产力,加快了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迈进的步伐。

二、 连云港港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连云港港是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港,75年风雨兼程,30年改革开放,连云港港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铸就了云港人百折不挠、永不服输、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积淀了连云港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创新发展的云港文化。进入新世纪,集团在加快生产上量、项目建设、资本运作、改革改制的同时,围绕“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共同愿景,按照“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的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职工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生产组织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地迈入亿吨大港、深水大港和干线大港行列,荣获了“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

1、企业文化建设的显著成绩:

一是着眼时代要求,不断思考、探索、创新、完善精神内涵。企业文化是由理念、制度、物质、行为所构成的多层体系,其核心为文化理念。然而文化理念又将从多角度回答“我是谁”、“到哪去”、“怎么走”的企业哲学命题。 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富有时代的气息。因而,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播有不同的主旋律。云港人从顶住“三座大山”的重压,坚持科学论证、建设深水大港,到投身改革开放的浪潮,搏击市场经济,形成“创业、创新、创优,兴云港”的云港精神,到21世纪初大建设、大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敢于攻坚、勇创奇迹、超越自我、激情奉献、”的庙三精神,以及在冲刺亿吨大港过程中形成的“团队、创新、跨越”的企业精神,无不随着港口的发展而得到提炼升华,这种精神不仅秉承了老一代云港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而且融入了经营亿吨大港、建设亿吨强港的理想追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有序推进品牌创建典型推广。创建服务品牌和发扬先进典型作用,是弘扬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云港人按照“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的质量理念,从每一个货种、每一条船、每一票货、每一个人做起,把个性化服务做到客户心坎里,连续3年荣获国际海运网评选的服务五星级港口称号。在港口发展过程中,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技术能手等许多先进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闪光精神在职工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今年集团精心选拔的企业文化十大人物,他们来自港口生产作业、安全质量、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后勤保障等各个行业,代表了新一代港口人形象,充分体现了云港人是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的队伍,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的作用。

三是立足文化渗透,基层文化建设有声有色。近年来,集团党委相继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年”、“管理提升年”目标,在继承历史文化精华,创新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能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创作了令人振奋的港歌《铁肩托起东方大港》,确定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制定了《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实施纲要》。随着集团主体文化的确立和推广,基层文化建设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东泰公司围绕集团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公司实际,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具有东泰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主要做法有:通过全员参与、专家指导,凝练出东泰核心价值体系的七大理念,下发了《员工行为规范手册》、举办了企业文化启动仪式,全面推行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感动东泰”十佳人物评选,选拔公司形象大使等,在东泰员工心中树立了积极向上的道德标准,增强了东泰凝聚力和向心力。2008年,东泰公司荣获中国企业文化促进协会颁发的“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企业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是市场经济思维下的价值冲突。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云港人必将受到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职工的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问题,才能调动最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奉献精神。 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文化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只说奉献不回报,只说工作不休息。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企业文化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维护一定的利益关系,文化建设是无法回避利益的,因为市场经济已把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不讲利益,不参与市场的交换与竞争是无法生存的。 然而,企业经营同样受到外部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这种外部约束与市场思维带来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价值冲突,这种冲突成为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是多元化经营体制下的文化融合问题。企业文化融合,指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是以文化的同化或相互感应为标志的。不同经营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价值观和信念的多元性,行为方式上的冲突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文化认同和融合的过程性。随着港口由生产装卸型企业向资本经营型企业的转变,港口参股控股单位不断增多,这些单位普遍存在着文化融合问题,以哪种文化主体为中心、如何将各个股东的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已成为合资合作单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企业文化融合问题如果能处理好,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三、科学建设企业文化,使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实践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灵魂。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港口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是当前我港文化建设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建议。

1、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以形成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念。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相结合。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想,我们要围绕集团“经营亿吨大港、建设亿吨强港”奋斗目标,与时俱进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观、惠及职工的人本观、优质高效的服务观、和衷共济的大局观,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形成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诸多内容,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天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重视企业制度的完善,把制度的完善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关注个人才能的发挥,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使企业实现从人治到法治最后到心治的转化过程。

2、坚持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丰富、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推进文化的融合发展。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新型的企业文化,确定统一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维护企业的整体形象,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员工真正懂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或者说是管理文明的全部,是企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整体构建,是企业所有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的总和。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建设,他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系统的事,而是全员的事,全局的事。因此,各级组织、各级领导都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行政领导要认真负起责任,舍得投入,下大力气把企业文化建设好。

二要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

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因此,各级领导首先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提炼、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表现出对企业的忠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三要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港口内部的组织机构,要维护《企业文化手册》中企业标识系统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得随意更改和变通,着力提高企业文化的视觉效果,体现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基本内涵。

四要树立榜样,典型引导。美国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今年召开的企业文化工作会议,评选出企业文化建设十大人物,正是树立榜样,典型引导的良好开端,值得今后倡导和发扬。

五要积极强化,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企业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由组织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何况,企业文化是不断充实、丰富、发展、更新的,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二篇:.2企业现状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准政策银行,它的定位是商业银行,然而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定位服务“三农”的商业银行。(1)网络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邮政储蓄银行拥有2.5亿储户和3.6万个营业网点,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占到60%以上,绝大部分网点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可以实现全国通存通兑,邮政金融得天独厚的网络已形成规模。(2)企业的组建与制度:邮政业务不断扩展顺理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本着促进邮政储蓄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3)企业发展趋势: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将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使邮政金融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特别在农村得以凸显,邮政银行的特色定位要以自身的优势和市场定为基础,以农村和大中小型企业为根据地不断壮大。(4)企业自身的不足: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处于邮政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永恒的主题,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要想扎实开展资金安全达标升级,必须完善网点及有效治理网点管理人员等工作,网点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无论从网点布局还是网点的硬件设施,都不如其他的商业银行,其他银行的各种设备设施,体现了舒适,方便,快捷,即使柜台办理业务时间较长,客户也能心情舒畅,但邮政储银行的硬件设施,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一小步网点,才能在硬件设施上跟上其他银行,大部分网点,仍然让客户“怨声载道”,距真正成为城市金融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实力的零售银行、社区银行还存在建大差距,且办理零售类信贷业务和公司业务,应该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要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消费信贷、信用卡、投资理财、企业结算等丰富的金融业务,加大网点的建设和监管的力度,保证农村及大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与信贷能在一个网络服务舒适的环境下进行。

第三篇:中国纺织企业现状分析

纺织074-15 黄成

国际经济危机之中,作为轻工业老大的纺织,无论是国内纺织企业还是国外纺织企业都纷纷受到打击,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国的纺织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那么下面我来分析下中国纺织业现在的状况

中国纺织的竞争力究竟如何?相信这是我们大家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纺织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劳动力富足,致使产品价格便宜,即使出口,价格也比当地低很多。其次,技术方面虽说好多都是从国外引进,但也是很有竞争实力的。但是随着“疯狂棉花”这一原料价格上涨的上演,纱线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服装成本上升,据调查依据这种涨势,服装出厂价涨幅至少在15%以上,并且还在上升。这就使得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我国纺织品无论出口还是内用销售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力在逐年下降。

面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下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在改革运行模式,改进生产技术,适当调整纺织品价格,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改善竞争力。

首先,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其次,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第三,必须建立起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流通体系犹如一座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设计网页,构建网站,全面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

第四是高素质的人才,上诉内容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操作。所以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如今,正时国际金融危机泛滥阶段,中国纺织品又遭到反倾销的困境,许多纺织企业关门大吉,而一些企业逐渐开始关注内销,积极投身国内市场之中。

纺企纷纷从外贸转内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贸收到阻碍。众多周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国外纺织市场开始萎缩甚至一蹶不振,很多出口国外的企业接不到订单,就等于失去了国外发展的市场。对外贸易受到阻碍,很多企业积极回应,开展内销。具调查显示国内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块大蛋糕就成为众企业争抢的甜品了。

2008年下半年,我国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2009年4月,国务院又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生产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金融危机的减轻,今年上半年纺织企业对投资前景的信心逐渐恢复。加之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善,使得纺织行业的投资增速较年初大幅增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日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1~6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47.79亿元,同比增长6.3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7.89个百分点,但较今年1~5月投资增速继续加快0.65个百分点,也是今年3月以来持续第4个月回升。从时间段上看,今年我国纺织投资增速,1~2月为-9.78%,1~3月为-2.05%,1~4月为1.61%,1~5月为5.70%,1~6月为6.35%(该数据来自网络)。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势头,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随着企业信心的恢复,中国纺织企业正以良好的势头迎接下半年的挑战,但风险犹在。

从国际上看,欧、美、日经济与贸易依据低迷,从国内情况看,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部分外贸企业转向内销,市场压力还将加大。即使如此,原料的价格的上涨依旧是无可非议的,据专家分析,下半年的原料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因此这些不定因素依据消极的影响纺织业。

纺织品内销的同时,又拉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其中新疆是受益最明显的地区。新疆作为优质棉产地,再加上棉价格的上涨,新疆发展转好。与此同时,也正因国内市场受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纺织用人慌等问题的严重,纺织行业的发展顺利仍需时日。

总体来说中国纺织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是困境中求发展,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中国的纺织行业受到倾销打击,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冲击仍然积极面对,找出良好应对方法,并在上半年中有明显的好转,所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光面的未来。

第四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如火如荼。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由于先天的政治优势获得好项目,好政策得以快速发展;而其他所有制中的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突出,表现在数量众多,吸收就业者多;门槛低,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平台;缴纳各种税费等。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营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众多民营经济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成为中国经济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时至2013年,中小企业走过了十多年的创业初期,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利用规模优势获取进一步发展。这时资金获取成为中小企业最迫切的需求。然而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制度不配套与银行“嫌贫爱富”的天性使得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近几年先后爆发的温州与鄂尔多斯等地的高利贷崩盘时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艰难的警示牌。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即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也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如美国、英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90%,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较小、财务规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等问题,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较弱。因此,大型金融机构一般缺乏相关的金融服务方案,主要因为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设置了复杂的风控手续,最终实现收益一般较低。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都是通过地下钱庄、私募基金、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来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我国提倡综合利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发放债券等方式加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近期,随着通胀高企,银行信贷逐渐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问题,这个问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经营稳定性和资产可靠性比较差,难以达到银行放贷的条件,这就需要花费比较高的融资成本。另一个原因主要是银行,银行做信贷有一个成本效益分析,中小企业单体小,对银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

大,回报较小,这影响一般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他认为,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也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通胀高企,信贷政策总体收紧,使得中小企业受的压力更大。第二个原因是中小企业本身处在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生存不确定性增加,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总的来看,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且并非单单发生在这个时候。由于中小企业资质、信誉相对较差,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贷款上历来就处于不利地位,只是在当前银根有所紧缩的情况下,又再度首当其冲而已。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中国有很多原因,但关键因素在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先天的政治劣势。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使得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着私有制经济不能大力扶持之类的思维。因此,重新审视民营经济的地位是解决融资难的先决条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中国常见的政策多变且政出多门所导致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性或重点的模糊,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根据现阶段的情况,应该有以下解决措施: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应同步成长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等竞争性行业,都逐渐对中小企业敞开大门,允许并鼓励进入投资。有投资就会出现融资的需求,但民间自发成长起来的中小银行却基本没有被允许合法存在,金融业时至今日依然由国有银行高度垄断。1984年,温州曾出现了新中国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私人钱庄——方兴钱庄,钱庄持续运行了五年,最后还是被关掉了。就是说,由于金融业对稳定国民经济有特殊重要作用,中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大量民间中小资本无法像进入制造业那样自由进入金融业开办金融企业。而大银行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很难向中小企业融资,这就使中小企业始终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30年来,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一直是在这种金融抑制的环境中艰难拓展。至今中国银监会对民资进入银行业总的态度是:区分两种准入(资本准入和机构准入),欢迎民营资本,防止关联交易,审慎设立机构。就是说,投资参股银行业,官方是欢迎的,但设立银行机构基本没戏。

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融资结算,需要各种金融服务,但大银行由于运营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加之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所以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大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那么中小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就理所当然地由中小银行承担。中小银行由于规模小,通常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和信息都比较对称,容易匹配起来共同成长。而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投资于工商业和投资于银行业并无本质差别,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只要没有政府刻意干预,工商业的中小企业和金融业的中小银行一定会同步成长。然而,由于金融业对社会影响的外部性较强,中小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承担风险的

能力并不强,一旦倒闭,会使存款人血本无归,累及社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各国逐渐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但这种监管并不是禁入,不是把中小银行逐出金融业,而是发展起一套诸如担保系统、存款保险等制度,完善中小银行的机制。

中国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不配套,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始终面临资金掣肘的困境。政府管制下必然出现黑市,这是市场经济国家屡试不爽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长期采取的这种金融抑制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管制和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等因素,导致了地下金融膨胀。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充沛的民间资金供给也成为地下金融发展的“催化剂”。尽管地下金融从来没有合法过,但其对促进市场机制发育、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和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无人可以否定的。可以说没有地下金融,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繁荣的中国民营经济,不可能有行销全球的“中国制造”今天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难的融资困境。

民间金融应该合法化,成为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金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且对经济生活的确有积极的一面,金融当局不应该长期采取鸵鸟政策。

(二)中小企业弥补自身缺陷

银行贷款始终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贷款难,并非银行不想放贷,而是由于企业信用缺失和市场风险太大,银行承受不起,所以企业自身必须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自己的信用,并尽可能将自己的有关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中小企业要改变自己的经营、生存理念,把企业做强做大,解决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内部管理、资金等方面,存在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生存、发展就都没问题。只要中小企业的生存不存在问题,很多金融机构就会主动投怀送抱。

.中小企业也需要将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真实做为融资的基础工作。配合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体系,企业之间也可相互监督,提升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整体的信用形象。

中小企业协会协会内的中小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

(三)政府加强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政府要完善对自身的监管,避免出现地方政府为自身或局部的利益,限制对某些企业贷款或默许甚至纵容某些企业逃避债务这些情况。无论政府出现上述哪一项行为,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层面的不良影响。要减少信贷违约的发生,必须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

2.我国政府可参照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台的法律,通过立法来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小额信贷立法,鼓励行业自律的小额信贷机构的存在,并给予正式的法律地位,使之发挥更大的行业自律作用。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做好落实工作。

3.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由政府引导,帮助建立中小企

业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测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和数据库,规范其信用行为。政府设立专门的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对象实施公共信用保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公用资金为主要资本,为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债务作保证,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力,为企业顺利筹集资金创造条件 .(四)完善融资体系,发展风险投资

为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可能。创业板的推出是一个大胆尝试,各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准备,争取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金来加快企业发展。

有组织地将现有社会中的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对于高科技企业,由于风险高,靠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已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企业失败的概率过高,而银行仅靠几个百分点的利息收入是无法做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的。因此,应引入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取得企业的一定股权,等公司股票上市,风险投资套现获取高额回报。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存在投资主体单

一、资金缺口大、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因此,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第五篇:我国制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制鞋企业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一直艰难的前进着,我国每年生产的鞋子居于世界首位,鞋子的需求量也是世界第一,然而 我国鞋业生产还是处于鞋业的初级阶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鞋企数量也急剧增加,同时在鞋业的行业中也出现了很多领军品牌,如奥康,康奈,李宁等等,但是对于这个庞大的市场,这样的品牌却是寥寥无几,我国的鞋企数量虽然庞大但是却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和其他发达国家想比我们生产的都是中低档产品,各个方面都还是有所不足,为此,对我国鞋企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1.鞋企数量多,规模小。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的鞋厂从2万多家猛增到3万多家,但大部分鞋企规模偏小, 沿用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及传统化管理方式, 没 有形成高效集约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模式,也无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2.生产技术相对滞后。我国鞋业从生产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在生产线上我们很多都是人工生产。制鞋生产过程中每一处细微的浪费,乘以庞大的产量基数,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我国的众多生产商因为生产技术薄弱在原料方面有了很大的浪费,同时有些设计不是很合理做出的鞋子 舒适度不够,市场接受度也不高。

3.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不注重产品研发和科技投入,多以OEM或ODM的方式生产,模仿、抄袭情况严重,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搞市场调查分析,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信息不灵通、产品设计式样滞后、花色品种单

一、舒适性差等问题,产品档次不高,价格卖不上去,总在中低档市场徘徊。

4.企业管理有待提高。在企业管理上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战略性的计划,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只是一些简单的实操性的数字计划。没有很好的计划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能很好地组织大家一起努力。在企业出现问题的的事后控制力度也就会比较弱了。例如 许多的晋江企业现在出现的这种利用“大线小流水”的生产方式就是证明了中国制鞋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没有做好市场的测评就盲目的被市场的虚假繁荣所诱惑,去改为大生产线,结果市场回应的都是小的市场容量,最终晋江鞋企们只也只能用这样复杂又浪费的“大线小流水”的生产方式做那些只需要“小线小流水”的产品。所以说我国制鞋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制鞋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鞋企的品牌经营意识薄弱

我国鞋企普遍存在品牌意识薄弱,他们更多的是去追求鞋子的产量,鞋子是否能跟上外国的款式,是否可以增大销量,而忽略了品牌的重要性。鞋子穿的不仅仅是它的一种外观感受如舒适度,感官度,还有就是他的品牌,它能让人们有一种 不一样的感觉-----穿上这个牌子的鞋子就是不一样,甚至有一种自豪感,不是因为款式多吸引人,不是因为他多特别仅仅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标志。

就中国女鞋之都的成都制鞋企业来看看,目前成都接近4000多家鞋企的规模,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产品年销售收入已达360多亿元人民币。然而据统计, 成都市制鞋企业目前拥有鞋类产品自主品牌的仅300多个,虽说 像艾民儿鞋业、卡美多鞋业、依兰鞋业等品牌已逐步创立,但成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贴牌生产阶段。他们更多的是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艰难的生存着。被淹没在市场的大潮中,谁是承担着但彼得风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成都制鞋企业数量众多,但名牌企业很少,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这样就使得成都制鞋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很难占领高档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

2品牌定位模糊不清

“最终决定产品市场地位的是品牌,而不是产品之间微不足道的差异。”广告大师大卫•

奥格威说。因此在做一件产品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对品牌的定位,先将我们的品牌做

一个精准的定位,再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的措施,做事情一定是事半功倍。

然而恰恰我国鞋企在定位这一块却做得很不尽如人意。很多生产商认为要做品牌就是要

做高档皮鞋,高档运动鞋,只有这样的高档货才能做品牌,一般生产的鞋子有人买就行了。

殊不知他们的理解是错的,任何档次的鞋子都是可以做品牌的,高档鞋、中档鞋、低档鞋不

因为鞋子的档次而影响品牌的档次。低档鞋照样可以做高端品牌,就好像老北京布鞋,在人

们的观念里布鞋是极其低档的东西,人家照样可以做到全国各地数千家门店。就是这样大众

化的东西只要做好了接受度会更高,因为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一个品牌的先决

条件。在一味的高端下只会更大的增加成本,加大生产商的压力,产品的价格给消费者过大

的期望,若有一点点不满意不仅仅会使自己丧失客户,也会对企业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

高端鞋子、低端鞋子都有人做的好,但是有的鞋企因为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块市场,他每

一种都有但是就是没有能够代表自己品牌的东西,就是完全希望能分到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每

一个角落,结果也搞得自己 确实也只是分到了很多角落,最后就自己作死自己。

因此品牌定位不当,或者是定位模糊不清回事自己丧失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客户,甚至就

将成为市场大潮中的牺牲品。;

3商品与服务同质化高

当前鞋业行业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从整个世界鞋业市场范围来看,中国鞋业品牌的个

性化非常不明显,几乎没有中国的特色,不仅在外观设计上不能与国际品牌相媲美,而且在功能

研发,产品技术上也没有独特之处。中国鞋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一系列危机,这些危机虽然离

不开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中国鞋业品牌的“个性化危机”时候。

我国的鞋企目前的同质化正是面临的一个瓶颈。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形势来看,商品以及它

从出现到消失的整个过程例如,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功能、结构性研发、企业服务体系、产品

消费结构的细分乃至企业文化等等都可能成为企业品牌的“个性化”标志。但是这些个性化的的标

志,无疑都需要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调查分析、企业运营上下苦工才能让企业整体运营能力的

提升,而我国鞋企做的最多的确是去了解国际市场上现在出现的优秀的产品,却模仿现有的经营

模式。然后大家相互“学习”,就像盗版一样总是不能学到最精华的东西。而自己不愿意去研发,

去探索,因为那也需要成本。这也就似的我国的鞋子产量是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的品牌却少有能

够立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缺少的是中国创造,创造出中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模式。

因此“特色”才是原有思路的新出路,只有赋予品牌产品以特色,才能打破当前的同质

化竞争的格局,才能“异军突起”, 在传统百货经营模式里达到的“鹤立鸡群”效果。目前的

中国市场已经是在这个为名牌商品而疯狂的国度,名牌运动鞋服市场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激烈程度,只有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就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才不会被市场吞噬掉。

4 品牌宣传推广漫无目的

中国许多鞋企都缺乏市场调研和分析,在市场定位的处理上又不清晰,他

们往往是不知道哪些是目标消费者,哪些是潜在消费者,那些不是属于自己的客

户,更不清楚目标消费者经常被哪些媒体所覆盖。所以在媒体选择上没有清晰明

确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媒体的覆盖率上去考虑,主观认为一些本来不合理的宣传

方式是宣传推广渠道的最佳选择。例如一些不合理的时间段做广告,一些不适合

的地方广告牌,大额的宣传推广成本不仅降低了项目利润,最关键是达不到很好

的宣传退关效果。

同时,宣传与推广的策略单一,电视广告,广告牌,而现在网络营销如此发达利

用微博、人人、邮箱等等做广告推广的鞋企并不多。没有考虑对传播工具系统化的整合。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赢得客户的青睐,我国的许多鞋企都喜

欢的最简单直接的宣传推广就是利用是或者不是的节假日打折促销,增加销售

额。这样的手段也许会有一时的效益,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手段和方式只会使自

己的品牌越来越差,最终又打回原形从价格上去分取低端市场。在品牌推广上一

定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始终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营销质态。而是必须

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宣传推广,有时候也许宣传

费用相对较高,但是效果是可观的。就像运动品牌竞相争夺体育赛事的各种广告,

请各种体育明星代言。

5品牌管理能力不足

我国许多鞋企品牌基础管理薄弱,品牌保健能力又不够强,长期以来都是以投机行为、

豪夺心理、贪懒作怂,于是我国鞋子在质量管理上频频出现问题,这样严重伤害其品牌形象,

从而使得诸多鞋品牌早早夭折了。

我过许多的鞋企都是有着共同的弊病,他们只想着赚钱,却不愿意花钱,在鞋子的质量

上大做手脚,更加不会愿意去做自己独立的设计,完全去模仿款式,这样以降低成本, 这

样的生产商怎么会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呢?这无异于是在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同时他们还

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都是不愿意防火,只是想着不会着火,着火了再救火。但是事实上这些着

火再救火的企业没有能够幸免遇难的。鞋行业很多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很少制定大方向的营

销战略。很多企业只是埋头苦干,却不会抬头看路找资源、做规划。他们的目标就是今年生

产多少,销售多少,从来不会看看市场需求是怎么样的。等到产品滞留下来了,或是生产上

面浪费成本了才发现,此时才想解决办法,这时又是走老路促销,这样不会未雨绸缪的最后

吃亏的还是生产商自己。受伤的还是自己的品牌。

尽管现在不少品牌厂商在不惜挥霍巨资进行品牌形象的建设推广,以打造品牌的个性与

风格,但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在如今的市场大背景下,品牌建设存

在着越来越多的不定因素,品牌发展越来越受到多种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章

1写作背景

我国是全世界鞋类生产和出口最大的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我国生产占世界

总产量63%的鞋类产品,出口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我国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是主力军,规模和队伍逐渐壮大,其运作方

式也从小作坊起步,逐步向现代化生产迈进。成绩虽然令人欣喜,但用国际化的眼光审视,

我国鞋业仍受制于国际跨国公司,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各自为政,分散竞争。而且生产上又

是批量小、变化快、附加值高,需要高水平的设计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不适宜大规模流水

线生产, 因为我国制鞋企业规模小并且不稳定 。

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而且比较缺知名企业和品牌。我国制鞋企业基本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

产为主,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鞋类品牌至今仍寥寥无几,而生产的都是外形基本相同、质量无

明显差异的同质化产品,趋同的营销策略,使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中。

现在我国的大部分鞋企面对新的挑战, 这些鞋企业该如何表现自己的个性,如何能让消费

者在众多的鞋类产品中选中自己的品牌,无疑成为众多 鞋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愈演愈烈的消费市场中,品牌无疑将是战胜对手的重要法宝。

首先,品牌是市场竞争中锋利的武器,在同等产品中,品牌产品可以绝对优势的赢得客

户的青睐,而不以价格的竞争来获取自己的客户。其次,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占领或部分占领

资源,同时能为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第三,品牌产品有一个较一般产品更大的定价空

间,从而使得企业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当然企业品牌的品质第一来自于产品品质,需要从

产品品牌做起,因为它是品牌的根本和基础。因此对于一般鞋企而言,要想打出企业的品牌

应该从一双一双的鞋子做起从一家一家的鞋厂做起,从而塑造出 产品的品牌,才可能建立

企业的品牌。

2 写作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品牌理论和品牌营销理论认知和学习,同时在我国鞋企品牌

营销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关于鞋企品牌营销的策略, 为

我国鞋企在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上提出相应的意见。这对我国制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在从品牌管理的战略性角度来看,品牌营销具有指导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

鞋企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若想要实现自己的企业或产品成为真正名牌的愿景,绝不能单看

鞋子的年产量和年销量的业绩,而是需要不断地了解市场,做出相应的市场回应,同时长

期连续向消费者提供能够满足需求的优质产品。因此,就需要其必须要认真地研究品牌营

销的原理和策略,从而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品牌营销策略和计划。产品上面个性化的款

式设计、 舒适合脚,美观稳重,轻盈便捷 等都是好鞋子的特征,而品牌的内涵就更为丰

富,诸如鞋子出售的店面的设计、鞋子本身的风格形象、 售后服务以及引导二次消费的理

由等都是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品牌不仅仅需要建立,更需要的是营销。

由于品牌营销给的实施给鞋企带来的不仅仅是鞋子的年生产量的提升,年销售量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产生的连带效益和一系列的附加值效益,因此,本文对我国鞋类制造

企业在今后的发展和壮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实施品牌营销在鞋企的行业里己

经是大势所趋,它关系到鞋企自身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2章

1品牌概述

1.1品牌定义

品牌是一种标记,一个字符,一个图案或一个名称,或者是由他们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合

而成的一种形象,它是区别于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标志。

从品牌的定义来看,品牌是旨在区别同类产品的一种记号,当然消费者消费的不是品牌,

而是由品牌对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而品牌正是代表着这种产品或者服务之间存在的差异。品

牌的价值也就是来源于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和附加值价值。

1.2品牌的特征

品牌是专有的品牌,是有法律程序的认定的;品牌是企业无形的资源,凭借品牌的优势企

业可以不断获取利益,同时还可以做品牌扩张;在品牌的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品牌

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变化,品牌可以壮大,也可以缩小,甚至退出市场;品牌具有表象性,

品牌没有独立的实体,不占有空间,它是利用某一具体的产品或者服务作为载体来表现自己,优

秀的品牌能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品牌有扩张性,品牌本身具有识别性,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

场的扩张。

1.3品牌的作用

品牌的作用就是一方面在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泛滥的市场上,品牌赋予他们不同的属性,给同质化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差异,并提供品质和信心的保障,成为消费者在市场中优先选购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品牌内形成品牌的产品价值,同时创造额外的利润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能够让消费者识别到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是品牌化过程的关键作用,也是消费者信赖某品牌产品的品质保证。

2.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作为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创建品牌及其创建后的经营发展与壮大的过程。

品牌营销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营销战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全局性和综合性

从企业的方面说,现在的竞争己经不单单是生产的竞争,而是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实施的竞争。这时的品牌营销战略就是一种体现这场竞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重要方面 。它包括了产品战略、 营销组合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其他战略。在战略的统筹中起到关键作用。

2.2.系统性和开放性

品牌营销包括了品牌从创立到他发展完善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而这项工程内的各个环节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项工程也是不断的变化。同时,这种开放性也表现为品牌营销是一种系统的结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通过不断接受外来能量与之适应、交流,进而使之不断调整与完善。

2.3.资本积累和效益裂变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有别于一般资产的特殊性在于其广泛使用,不仅不会使之损耗,而且有助于资木的增殖、积累和提高。这时品牌营销的效益不是以递增的形式来增长,而是表现出巨大的裂变性。

3品牌营销的意义

做品牌营销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监督和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可以使企业因品牌不同而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资本和市场竞争力,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限制竞争对手。有利于保证企业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

上一篇: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下一篇:企业如何处理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