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核的思考

2022-12-06

第一篇:关于公务员考核的思考

关于建立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公务员工作绩效主要指公务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效果,它是公务员政治品格、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和综合反映。建立完善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公务员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公务员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发人的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个人工作绩效的提高来促进机关整体质效的提高。纵观目前公务员考核工作,大多以考核为其主要形式,考核结果对公务员的激励和机关整体绩效的提高作用不大。

(二)考核内容笼统空泛。《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项。从表面上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是对公务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但是这种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笼统空泛,难以体现对不同单位、不同职位、不同层次公务员的不同要求。再则,按《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要求,“德、能、勤、绩、廉”各单项评价的结果都有4个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但是,什么是优秀?什么是称职?优秀、称职与基本称职之间以什么为界?则没有明确规定,自然削弱了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

(三)考核方法不科学。目前公务员考核通常是年终一次性的集中考核,平时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开展,使得年终考核缺乏依据。很多单位都是将群众测评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民主的办法,用简单粗放的一次性公开投票打钩的方法评出考核等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为了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矛盾,干脆不搞考核,实行优秀等次轮流坐庄,将考核激励手段蜕变为安抚的工具,使考核工作失去了意义。

(四)考核体系不健全。一是在制定个人绩效考核指标时,没有将本单位工作目标与个人考核指标对应起来,并且没有将单位总体工作目标层层量化,逐项分解;二是制订的考核指标不合理,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造成绩效考核难以进行;三是没有建立平时考核机制,对于考核对象日常的绩效完成情况缺乏必要的考查、监督,造成绩效信息的缺失;四是缺乏有效的反馈改进机制;五是考核结果实用性不强。

二、构建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设想

(一)确定考核主体和权重分配

公务员绩效的多维性决定了考核主体的多维性。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参照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模型,可以将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的主体分为五种:综合考评主体、否定指标考评主体、主管领导考评主体、相对人考评主体和

自评主体。综合考评主体是指机关内外专门从事干部考核评价的机构和人员,如组织人事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否定指标考评主体主要是指对“一票否决”类项目进行考核的部门;主管领导考评主体就是指考核对象的直接分管领导。各类考评主体在考评体系中所占权重取决于考评主体对考核对象绩效表现情况的熟悉了解程度。因此,应突出其主管领导和相对人的评价权重,其评价权重不应低于测评权重的50%,相对人的评价权重应不低于30%,自评权重控制在1 0%左右。

(二)确定考核指标结构

1、指标维度,即考核指标的类别。首先要明确本单位总的目标任务和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总目标层层分解,这样得到的指标就成了绩效考核的元素,并与单位总体目标相一致。可以将考核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类,静态指标即公务员考核中一般采用的德、能、勤、绩、廉五类;动态指标包括地方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计划外任务等关键事件。

2、指标权重,即各类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它与考评组织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动态指标一般以加分、减分形式计入考评总分,不单独设置权重;静态指标中,为突出“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和“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建议德、能、勤、绩、廉分别按2 0%、20%、10%、40%和1 0%的比例确定各自权重。

3、指标等次,即每一个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等级和分值关系。从理论上讲,评价标准的等级越多,评价精度越高,但同时,评价标准的等级越多,操作难度也越大。在兼顾评价精度与操作难度的前提下,评价标准等次一般设定4个,可描述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分值比例依次为:1 0、

8、

6、4。

(三)建立反馈改进机制

反馈改进机制包括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运用和绩效改进。

1、考核结果反馈是指考评主体作出的考核评价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考核对象,使其对自己的绩效完成情况和能力素质水平有比较全面而及时的了解。

2、考核结果运用主要是指组织(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对考核对象实施奖惩的过程。对公务员来讲,考核结果运用的关键是要把考核结果与任免升降结合起来,做到褒有章,贬有据。

3、绩效改进建立在绩效信息(考核结果)反馈的基础上。一方面,被考核个人要认真对照反馈信息,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详细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另一方面,考核组织或主管领导要及时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如实反映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听取考核对象的解释、意见和申诉,帮助其改进自身绩效;同时,考核组织也应该根据考核情况,反思考核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善评价体系。

(四)考核方法结构

公务员的考核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不存在一种普适的“万能钥匙”,必须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从考核指标的特点和性质来分,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适用于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如能力、素质、品德等进行考评;定量方法适用于对一些数值类的指标进行考评。从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的互动关系上来分,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静态方法包括民主测评、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动态方法包括实地考察、个别谈话、能力测试等。

三、两点建议

(一)绩效考评必须客观量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公务员绩效也是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考核对象的数量性、确定性特征揭示得越充分,则对质的把握就越准确。在公务员考核中,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那么,怎样量化呢?实践证明,在科学的职位(岗位)分析基础上,其实对每项工作都可用“数字”、“时间”、“行为”表示,或用“数字、时间、行为”联合表示。其理由是:如果一项工作能够用“数字”表示,这项工作肯定是量化了。问题是有些工作项目不能用“数字”表示,此时可用“时间”表示,“时间”是一个明确的量化概念,要求某项工作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按时完成了就合格,没有按时完成就不合格;要求什么时候参加什么活动,按时参加了就合格,没有按时参加就不合格,不存在定性或人为的问题。如果有些工作项目既不能用“数

字”,也不能用“时间”设定考核指标,就用“行为”表示。工作要求这个“行为”发生,“行为”发生了就合格;工作要求这个“行为”不能发生,“行为”发生了就不合格。这个界限就是标准,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二)适时建立绩效考核评价的专业机构。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工作,要确保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建合理、运转有效的专业机构。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要进挥好本机关内部考核监督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着手组的绩效考评机构,让专业人才参与对公务员的绩效评价,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二篇: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考核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公务员

考核制度

完善

考核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是录用的前提,是培训、奖惩、职务升降、辞退等各项管理的依据,考核的方法是否科学,考核的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其他的各项管理。政府曾投入大量精力积极致力于考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没得到解决。本文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含义说起,探讨了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含义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1994年3月8日人事部颁发),以及其他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阶段性考察与评价制度。[1] 公务员考核,重点是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考核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公务员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单位领导、考核小组成员、上级主管领导、监督人员)和被考核者。少数考核人员认为“考核年年搞,年年老一套”,考核形同虚设,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考核者情面观念重,怕得罪人的思想很深,是非观念淡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做“好好先生”;或者大搞远近亲疏,感情用事,以偏概全。另一方面,被考核者不重视考核,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公务员认为只要有关系、有人情,一切都可以搞定,不是以职位要求为工作准则,而是努力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以期通过考核。

(二)考核方法简单化,缺乏科学性

按照规定,公务员考核应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领导考核,轻视群众考核,使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脱节。在公务员考核实践中,我国十分重视直接领导对下属的考核评价,往往会忽视了群众对公务员的评议和考核,使公务员自觉接受民众监督成为一句空话。二是重视定性考核,轻视定量考核。由于有关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的基本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笼统,一些单位和部门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对多种考核要素进行量化,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而是随便定几条,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三是重视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目前我国仍缺乏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平时考核办法,许多单位和部门也不重视平时考核,致使平时考核弱化,无法为定期考核提供参考。[2]

(三)考核的标准模糊,不确定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不发达,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还有不完善之处,对于众多工作性质相关性极高的非领导职位没有完全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职责和权利没有完全理清,这使得公务员考核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衡量,无法判定公务员是否完成了本质工作,抑或完成到什么程度,工作的质量如何。同时,由于现行的考核制度将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部分(即将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法》中还包括了“廉”的考核 [3] ),并且注重考核工作实绩,考核标准只是定性地做了些说明,并没有明确进行细化,许多单位仅依此作为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大体相同,没有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即便《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其作过较为详尽的阐释,但普遍没有针对组织及职位特征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处于同一考核层面。由于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

(四)考核的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对考核主体的责任作了一般性要求,但并未明确规定各个考核主体在各个考核环节应负何种责任,如认真履行了责任有何奖励、失职失误如何追究。[4] 结果导致在考核实践中,一些考核客体(被考核者)未履行岗位职责或有严重问题的仍能在考核中轻松过关。考核主体或碍于面子,做好人,或与被考核有私交,在考核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放水,使得公务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把关环节变得没有实际意义。政府依据这样的考核结果用人治事,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五)考核的程序规范性不强,民主性、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不足

按照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规定,年度考核先由个人总结,再由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经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审核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等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然而实际的执行中,许多部门、单位对考核程序并不重视,让群众参与民主评议的意识淡薄,存在“以评代考”、“平均主义”和领导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考核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群众的参与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有时也得不到考核部门的足够尊重,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相当多的单位以写条子举手或抓阄的手段来区分公务员考核等次。或者即使搞了民主测评,又很少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为了测评而测评,搞纯粹的形式主义。此外,部分单位和部门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对公务员只反映考核等次或领导评语,而不说明原因及改进意见,有的单位甚至不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者本人考核结果。在考核结束时,档案入档经常发生考核表格缺项,无本人签署意见,填写潦草等现象。

(六)考核结果等次偏少,结果使用缺少激励性、刚性和反馈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了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实际上不称职的公务员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次上,出现称职等次的大平台,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而优秀人员一般只占本部门公务员总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在考核中出现了部门不分绩效优劣一律按比例(一般都按上限)分配评优名额,公务员中轮流坐庄当优秀的现象。这也是社会普遍反映等次偏少的原因所在。

从考核结果的使用上看,公务员考核的激励功能是通过考核确定等次,根据工作成绩进行奖惩来体现,然而,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使用仍然缺乏力度,没有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无法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秀和称职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公务员考核结果兑现环节上缺少刚性。奖励等各方面没有拉开距离,也影响了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5]

2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此外,就我国目前的简单反馈方式而言,考核并没有起到提高绩效的作用。许多单位只是将考核结果简单的通知被考核者,而并没有进行必要的面谈,也没有将被考核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所以被考核者也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也就不可能谈改进。

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立考核理念

公务员考核制度要真正行之有效,首要的是公务员观念的转变,只有把对考核的重视提高到推动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来认识,考核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此,要加强考核者的教育,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同时,公务员要不断提高对考核的认识,切实确立一种考核的理念——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以德为先”的理念和全面考核、突出绩效的理念,以此保证考核目的的有效实现。

第二,建立多样化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方法,力求客观、公正、民主、公开

科学的考核方法是保证考核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实行“三结合”的方法对公务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首先,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做到以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考核效率;又要走群众路线,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考察,对公务员做出全面评价,要注意杜绝领导个人说了算或极端民主化的倾向,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其次,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要认真实行公务员工作纪实手册制度和工作日报制度,详细记载公务员平时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真正做到考之有据。最后,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进行考核时,可以参照其他国家记分考核方法,将德、能、勤、绩几个指标都进行量化,分解为若干要素,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和权数,然后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分数线,加总即得出某一职位的公务员的分数,对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即可得出被考人的等次。对于公务员的思想、动机、信念、价值和态度等不能量化的要素仍采用定性的方法考评,采用先分项评分,后综合评语,这样就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及其科学性,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第三,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体系,实行分级分类考核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对公务员的要求日趋提高,考核的内容也日益增多,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德、能、勤、绩,甚至于廉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标准是考核工作的主要评价依据,标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考核工作的成败。

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这是制定考核标准的直接依据。其次,要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要求制定适于不同层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特别要符合职位职责要求。再次,要根据公务员管理权限不同,实行分级分类考核。[6] 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应当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职务性质和业务要求,依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从而形成一个不同类别、层次公务员考核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最后,增加公务员考核等次。前面已经讨论过,即将实施的新《公务法》还增加了一个“基本称职”的等次(现行的操作中有时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但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仍然过少,不能反映公务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影响了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将中国公务员考核等次设定为五档,重新确定每个档次的基本标准,使公务员考核更有意义和价值。

3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第四,实行公务员考核责任制,明确规定,加强考核过程监督

我国建立公务员考核责任制,就是要从制度上明确一个责任机制,以此对公务员考核的各主体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做到有功赏功,有过究过,功有人领,过有人当。[4] 所以,必须明确规定在各种公务员考核的各个环节中考核主体应负的责任以及考核结果失真失实时,考核主体必须承担责任,进而保证考核进程和考核结果客观、公平、公正。过去公务员管理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完备不无关系。要加强对考核人员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为此要建立公务员考核举报、考核申诉和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此外还要加强群众监督。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评估,才能进一步切实加强对公务员考核工作的监督。

第五,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的反馈制度和监督机制

公务员考核能否达到既定目的,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考核程序的规范性密切相关。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程序必须做到严格、严谨,且与公开、民主相结合。

首先,要强调对考核程序的重视,采取一切措施杜绝走过场的现象,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小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考核。其次,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按照绩效管理要求,结果反馈应该体现互动性,主管领导与被考核者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反馈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一环节,被考核不仅没有申辩说明或补充的机会,而且也无法了解到自己的表现和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考核失去了改善被考核者绩效和加强组织与被考核者关系的重要意义,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各单位应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高度重视,加强与被考核人的沟通,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和评估,使考核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还必须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需要有监督考核人员的法规和机制,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六,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加强刚性,提高考核功用

考核最终是要通过对结果的使用来发挥效用,实现意义的,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确立等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提供依据。因此应该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加强刚性,以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要有真正的区别。[6] 对于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在允许的情况下,各部门各单位还可通过其他形式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一些奖励;对考核中不称职的公务员要坚决予以处理,该降职的降职,该辞退的辞退,从而使公务员考核制度真正的发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

但如果我们只是以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实现对其工作和行为的控制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出发点,为考核而考核,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仅要具有人事效用,还应满足公务员自身需要。对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的需求层次是多样的,其需求实现次序却并不一定是依次递进的。因此,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员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充分发挥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导向作用。[7]

4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之,将考核作为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奖惩等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能否做到“知人善任”,使其创造更优异的成绩。在考核制度的推行中,只有努力去发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保证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公务员制度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理明

国家公务员制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P60 [2

朱玉知

乐治洲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P41 [3]

近期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J] 工商行政管理

2005.10

P6 [4]

秦立春

关于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J]

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 第5期 (总第203期)

P28 ,P29 [5]

李晓倩

论公务员考核制度[J] 理论界 2005.6 P10 [6]

刘晓辉

王红艳

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J] 哈尔宾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 总第78期

P59 ,P29 [7]

杨炳君

李启康

美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分析及其启示 [J] 行政与法

2005.8 P61 5

第三篇: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止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通过全文三大方面的阐述,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念对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加以深入的理解。

关键字:国家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

国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考核制度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人事行政的重要环节,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自从公务员考核建立实施以来,考核制度的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为公务员的使用、培训、晋升、奖励等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并为人事决策科学化合改进人事制度提供了指导,激发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由于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及操作过程中的不科学性,从而导致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如人意之处,应当给予探索并加以改进。

一、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中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考核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导致工作效率低。

2、公务员考核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及考核结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公务员考核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4、公务员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健全。

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的要求,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人数控制在参加考核人员总数的15%以内, 85%左右的公务员年度考核被评为称职等次,极个别的公务员被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事实上,在大约85%左右的称职等次人员当中,有部分德才表现较好、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人员,这些人的表现超出了称职的标准而离优秀的标准差距较小,也有部分是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一般的人员。然而,这部分公务员都被评为称职,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有任何差别,致使他们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产生了考核的大锅饭现象,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大大削弱。

二、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1、公务员考核制度中“领导主义”观念较强。

2、考核者个人的素质高低对考核结果及结果的影响。

3、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甚至在考核过程中带有私心杂念。

4、考核的标准过于笼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的考核指标比较概念化、笼统化,影响了考核效果。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的主要标准有“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工作实绩是考核的重点,对于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的标准致使原则性的做出了规定,在《公务员考核规定》当中,对于这些标准都有一个简单而笼统的含义,比如说 “德,是指政治、思想、道德

品质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的解释都是不明确,比如说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某一项内容的具体行为是什么,都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或文件做进一步的解释,由于没有这些具体解释与规定,考核标准也就无法做到量化,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核机制的科学运用,量化考核方法等先进的考核方法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最终将公务员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如何合理的区分这四个等级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比如优秀与称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评定,评定依据有哪些具体指标,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使考核结果得不到良好的区分,这种笼统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使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在实际运作中变成了一种模糊的定性考核,因此对公务员的考核如法做到应有的体现和实施,所以这就有可能造成公务员考核结果不准确,从而变成一种形式上的流程。

三、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措施的思考

1、建立健全的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及完善考核的监督机制。

2、提高公务员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能力。

3、提高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体系。

4、明确考核制度中的惩戒方式。

5、加大平时考核的工作力度。

目前在很多部门,由于工作量的日益增加等各种原因,平时考核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部门从不进行平时考核,即使进行也仅仅是走走过场。然而,对于平时考核,一般公务员即可以从中及时

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可以作为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部门领导可以从中随时掌握本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通过平时考核,还有助于加强平时的沟通、反馈,将问题和矛盾在平时消化掉,做到有针对性可持续性。同时,平时考核在整个考核制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良好的平时考核能为年终考核提供翔实、准确的资料,然而平时考核的缺失只会造成年终考核时凭印象打分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整个公务员工作的监督机制与效率评价都得不到理想化的标准。

6、特别强调领导成员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全面锻炼领导成员机能。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对公务员的考核,在健全内部考核机制的同时,加强社会监督与重视交流的重要性,将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纳入公务员考核范畴。尽管群众的评判可能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但是群众的参与会产生一定的“金鱼缸效应”,国家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就像鱼缸中的金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之下,加大了国家机关与群众之间的透明度,从而有利于促使广大公务员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改进作风。有利于公务员在平时工作中的效率大大提高。要不断探索和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强调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与公众之间的沟通,锻炼与提高领导成员与群众的就交流,促进群众参与形式的多元化,如可以在机关的服务窗口大力推广银行等单位普遍使用的电子评价器等。

第四篇: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行政管理第二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指 导 教 师沈义祥

院(系、部)

专 业 班 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09年10月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第五篇:完善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我国的公务员主要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三个类别。其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主要集中在公安、税务、工商、海关、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与政府机关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相比,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工作在基层一线,肩负着执法和服务双重职能,人数众多,行业分工各异,具有纯粹执行性和现场强制性两大特点。因此,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具有群众参与度高、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专业分工细、操作难度大等特点。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执法机关的执法和服务面临越来越多的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挑战,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难以反映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真实的绩效,对考核对象的激励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进行考核,是各基层执法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施科学化的人事管理,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有着不同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工作 1 性质和要求,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实施有针对性的考核,是实施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的录用、晋升、奖惩、福利待遇兑现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公务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行。

(二)有利于促进公平,调动基层执法机关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执法类公务员是一支人数较为庞大的队伍,相对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而言,其工作业绩更加容易量化和对比,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德才表现和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可以克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有效地调动和激发这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强化对一线公务员的监督,改进执法机关工作作风

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直接面对社会大众,在对其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进行民主评议,可以调动各级群众监督公务员的积极性,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促使其改进工作作风,正确地行使权力,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基层执法机关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向基层、向一线延伸的重要触角,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就是这一延伸的具体实践者。通过加强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充分发挥考核 2 的导向作用,可以促使队伍内部创优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实践

基层执法机关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表现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绩”,即工作实绩。近年来,各地基层执法机关对公务员考核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下面主要以江苏国税系统为例,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实践进行总结分析。

(一)考核理念不断创新

在考核对象上,体现分类管理、发展性评价等理念;在考核主体上,体现行政首长主导、群众参与的理念;在考核标准及内容上,体现以实绩为导向的理念。如借鉴“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等国内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在总结绩效考核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一个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突出“两个方法”(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两个主要方法)、实行“三个结合”(绩效考核与税收执法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公务员考核三者有机结合),有效破解了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建模”难题。

(二)考核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明确公务员“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各地也先后出台了加强平时考核工作 3 的规范性文件,完善考核制度。南京市国家税务局等单位在巩固和借鉴中组部《部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中的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考核管理机制,采取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年初实现立项,月度考核完成进度,年终进行综合量化评价,从而将平时考核与考核紧密衔接,进一步丰富基层考核工作方式方法。

(三)考核内容不断深化

近年来,各地基层执法机关根据自身业务工作特点,从德、能、勤、绩、廉各个角度,积极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公务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如实施基层执法人员勤廉巡查、公开述职述廉等制度,引入外部监督,探索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执法类公务员的特点,根据考核和管理需要,剔除掉原有考核指标中难以掌控和操作的因素,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进行分别描述,总结出一套适合税务执法类公务员特点的、“纵”“横”结合的综合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2008年,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开发了基层执法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软件,可以从日常税务工作所依托的CTAIS2.0(中国税务征管信息系统)中直接抽取干部部分工作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大大简化了考核程序,提高了考核工作效率。2009年,南京市国家税务局针 4 对中组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的新调整,开发了领导干部考核量化测评系统,通过填涂测评卡、机器扫描的办法,获取全面测评信息,提高了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当前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基层执法类公务员普遍按照《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要求,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内容,但缺乏具体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从我们多年的基层实践来看,虽然我们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不断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考核内容缺乏量化

考核内容上包含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一般采用定性一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以定性考核为主,评价人凭印象实行模糊性的主观评价。定量考核运用较少,主要集中在绩效定量上,定量考核涉及面窄,尤其缺少能反映“德、能、勤、廉”的定量指标,造成测评人员难以准确掌握考核标准,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考核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的考核方法不是评比、就是测评,基本上是用民意测评代替了绩效考核、综合考核,往往是“一俊遮百丑”,产生的副作用是工作人员在平时易形成过分重视人际关系的错误导向,有可能会造成工作成绩不高、但人际关系好而考核名次 5 靠前的现象发生。在基层领导者中也易产生上级担心得罪下级,工作中疏于管理,偏重人际关系的现象发生。使得考核结果难以反映真实、全面的个人工作表现、能力、绩效等。

(三)考核对象分类笼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单位往往是人员少、岗位种类多。以国税部门为例,基层单位除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等岗位一岗多人外,其他岗位一般是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严格按岗位考核操作困难、成本较大;分大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由于缺乏可比性,又可能不能准确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实行科学的分级分类考核,会影响一些岗位人员积极性。

(四)考核主体缺少监督

实践中,考核的主体一般是单位或部门领导,普遍缺乏服务对象及专家的评价,存在“自己人评自己人”、“领导说了算”等情形。在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评定时,由于名额的限制和职务晋升等条件的挂钩,更是造成不同程度地存在考核主体偏袒本单位本部门人员,或在本单位本部门内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使得公务员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未能较好地彰显。

(五)考核重、轻平时

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应将平时考核与考核按一定比重有机结合。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往往将公务员考核作为对其一年工作的总结评价,只强调考核,犹 6 如高考“一锤定音”。有些单位日常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带来的只能是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准确,也不能发挥公务员考核推进日常工作目标化管理的作用。

(六)考核结果缺乏有效利用

考核结果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与个人评先评优、与奖金发放挂钩上,与提供培训机会、自主岗位选择、增加竞争上岗分值等方面有效结合不够,虽然目前公务员考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开展,但随着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全面落实到位后,奖金发放渠道越来越窄,考核的结果不再与经济利益挂钩,与其他方面的结合又没有拓展,很难想象考核不流于形式。

四、完善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的对策思考

针对目前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江苏国税系统的多年实践,在中组部试点《部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去年我们开展税务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我们建议建立“三层五维”(三层,即将被考核对象划分为决策、管理、操作层,五维,即将被考核对象放在上级、平级、下级、直接服务的对象和外部有关单位面前考评)立体式考核模型。下面主要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商榷(见图1)。

图1 完善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模式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由主观性为主考核转向客观性为主考核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解释,但仍显得过于空泛,不够具体和明确。而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的各等次标准必须适用性、可操作性强,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使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各等次标准达到量化、具体、翔实。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基层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实际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绩效管理理论中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来设计组织绩效考核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的思想,建议把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指标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的 8 基础上,实行“分类分项、加权量化”分解描述性指标,实现对非客观性内容的细化考核。在将“德、能、勤、绩、廉”分类分项地细化成各项指标,按照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配不同的权重,同时给予考核人一定的分数平衡权力(见图2)。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的内容,让考核人有据可依,同时加大非客观性内容的量化考核指标的比重,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四个维度业务成效实行分类分项、加权量化分解描述性指标公务员考核要素体系德、能、勤、绩、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服务执法对象内部流程借助绩效管理理论中平衡计分卡原理“”学习与成长图2 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基层执法类公务员指标考核体

如以国税部门稽查系列为例,可构建如下考核指标体系(见图3)。

(二)完善规范分级分类考核办法,由笼统考核转向分别考核

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几乎不分对象和岗位,围绕“德、能、勤、绩、廉”,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常常缺乏合理性和可比性。基层执法单位可以通过“量体裁衣”、“度身定做”,根据基层执法类岗位工作和岗位性质,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1、实行分级考核。要按照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权限分别进行,即相同职级的公务员集中一起考核,一级考一级,上级考下级。可以根据组织架构,将基层单位的考核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人员,分别进行考核。以国税部门一个基层县(区)局为例,决策层由县(区)局领导干部组成,管理层为县(区)局中层领导干部,操作层为除决策层、管理层领导干 10 部以外的全体人员。同一层次的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也要注意切忌放到一起考核,这样可以克服笼统考核缺乏可比性的问题。

2、体现职位特点。对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中,要按不同的工作和业务分类考核,充分体现部门职能、职位特点、工作性质和业务要求。不同的部门要在公务员考核总的指标体系框架内,制定具体详细、符合部门实际的考核标准,即使在同一部门,也要根据不同职位、岗位的情况,制定各职位的考核要求,这样才能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健全考核监督机制。要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必须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制约机制。推行公示制与举报制,公开考核结果,接收广泛监督。实行责任制,严格考核检查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各基层单位考核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违规问题立即纠正。同时要确保广大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确保单位考核小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或称一般公务员代表)的构成比例,并由民主选举产生。

(三)推进考核主体的多元化,由片面考核转向立体考核

克服单一的考核主体带来的诸多缺陷,必须设立多元的考核主体。因为不同的考核主体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同一被考核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可有效避免单一思维模式下的考核片面化结果。建议采用基于360度考核的思路(见图4), 11 推进考核主体的多元化。

图4

360度立体评价方式

1、将考核载体相对细分,建立“一体化”考核模式,就是将原有的一次性考核分解为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和考核。季度考核的依据是各单位的日常考核结果(如个人工作报告、考勤记录、顾客满意度等量化指标的日常记录),而考核的结果,是综合全年前三个季度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年终360度考核结果计算生成,克服了一次性考核的弊端,增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信服力。

2、将考核面进一步拓宽,建立内部、外部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模式,对内、外部的评价,按一定的比重分配,量化计入考核总分值,实现从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考核信息,增强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合理性。根据不同的被考核对象,在考核中导入“顾客满意度”、“工作绩效”、“能力素质”、“学习与成长”等指标,以全面、立体、有针对性地考核一线工作人员。

3、将考核主体外延,分级分类设计考核维度。根据基层执法类公务员特点,按照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人员的工作 12 性质和内容,分别主张侧重不同的考核维度评价。在内部注重上级、平级、下级民主测评评价的基础上,对决策层人员,在外部需要增加通过走访外部的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民意测评来评价。对管理层和操作层人员,在外部则需要更多地引入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

(四)细化平时考核方面的规定,将平时考核与考核紧密衔接

从考核方式来看,《国家公务法》只是从原则上规定考核应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仅此项规定难以满足对公务员的全面考核。“平时考核随时进行”的规定过于模糊,“随时”往往会变成“不定时”、“无时”。建议将普适性的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量化考核模式,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并加以制度化。将平时考核成绩和年终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如百分制)构成公务员的考核成绩,建议:考核成绩=平时考核成绩×60%+年终考核成绩×40%。公式中的平时考核成绩是每次平时考核成绩相加后的总分除以考核次数所得到的平均分(见图5)。

图5

平时考核、考核紧密结合

注重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是避免考核工作走向虚化、考核功能走向弱化的有效途径。搞好平时考核需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健全制度规范。推行日结日清、日结月清,建立日常考评登记、月度季度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使平时考核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得以保证。二是考核内容、标准要明晰具体。平时考核内容可分为岗位共性目标考核和岗位业务目标考核两个方面。共性目标主要考核“德、勤、廉”三方面内容;岗位业务目标主要考核“能、绩”两个方面,为考核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依据。

(五)完善考核结果的应用,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 从根本上讲,考核是为了使用,如果考核仅仅是为了做出一个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应用,缺乏相应的考核结果反馈制度,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核制度,考核工作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也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因此,考核结果的兑现和使用是指考核等次必须同公务员的升、降、奖、惩等相关利益紧密挂钩,它既是整个考核工作的延伸,又是与其他单项制度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加大考核的应用与反馈制度,使基层执法单位的公务员考核与目标管理、单位福利等内容相联系(见图6),有效发挥激励竞争的功用,保证基层执法类公务员队伍的旺盛活力。

图6 基层执法类公务员考核流程

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应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考核结果应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及时反馈给干部,并建立面谈机制,真诚交流,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其寻找原因。对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做好教育工作,在肯定其成绩、优点的同时,不要回避矛盾,应如实指出被考核人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明改进的方法。要加强与被考核人的沟通,及时掌握工作人员对本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对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寻求解决的方案会引导建立效率的直接提高。考核中被考核人被允许表达的机会越多,他们对考核就会越满意。从实践出发,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救济程序,考核者为否定性结论提供解释,被考核者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如果被考核者认为考核结果不真实,显失公平,允许其申诉。对存在疑义的问题,可以召开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座谈会、交流会,统一思想,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使考核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制度化、 15 规范化的轨道,促进基层执法工作质效的提升。

上一篇:关于节约成本相关材料下一篇:关于弘扬宪法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