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追星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自我认知的情感呈现 ——当代大学生被卷裹的追星行为分析

摘要:在媒介化社会的今天,大众媒介的发展重构了个人对世界和自我的感知模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虚拟世界似乎比现实更加真实,而真实的线下世界反而越来越近乎虚拟。伴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娱乐生活面临了诸多时代性的变化,因此教育学领域应该增加对于日益普遍化的大学生追星现象的关注。本研究以发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大学生追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观察、访谈为研究方法,建构当代大学生追星行为的路径图。本研究将参与Produce模式选秀综艺的个体追星行为与大众媒介的运作模式相结合,描绘了由大众媒介中主导者和作为受众的大学生个体共同构建的“选秀场”图景。其中当代大学生个体卷裹于媒介化社会中的追星行为,及在追星过程中个体的情感呈现与自我认知方面则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的情感呈现源自于个体在学习与成长经历中形成的情感追求和自我认知。“选秀场”等大众媒介的存在为大学生创设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景观,个体通过对节目的观看获得由他人提供的关于梦想坚持、真挚友谊与机会把握等方面情感追求的替代性满足;同时,在个体选择具体的对象进行实际追星行为的投入之前,会通过对“选秀场”中镜头语言的重写和补白来创造与自我具有关联的偶像形象。大学生不仅在追星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替代性满足,更由于“选秀场”对于个体追星行为的部分真实反馈,使个体的追星行为被不断地激励与强化,从而逐渐习得和内化大众媒介运作的规则和机制,进而更深地卷入大众媒介所创设的虚幻景观当中。这样一种被卷裹的追星行为使大学生被大众媒介的商业运作模式所驯化,从而模糊了自我的认知模式。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虚拟的追星世界更多地表现为逃避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出口。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认知模式的驯化问题,学校教育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人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个体与知识间的联系,在丰富自我的过程中促进自我价值感的确立,在自我确认与实现的过程中强化个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自我认知;情感呈现;追星行为;大学生

学科专业:教育文化与社会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作为文化现象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

二、粉丝群体性行为大规模涌入公众视野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青年亚文化

二、粉丝文化

三、参与式追星行为

第三节 教育学与大学生追星行为

一、“粉丝文化”研究现状

二、教育学与偶像崇拜

三、教育学与当代大学生追星行为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基本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参与式观察

(二)访谈法

三、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选秀场”的诞生:情感与权力之间

第一节 “选秀场”中的情感传递

一、“共在”梦想的追求

二、友谊和离别的刻画

三、“限定”的机会

四、隐形的偶像

第二节 “选秀场”中的赋权与制造

一、以身份权利的赋予构建偶像的表达

二、以层层淘汰的赛制强化参与的动力

三、以友谊故事的展现生成情绪的共鸣

第三节 “选秀场”的诞生

一、“创始人”身份的构建

二、“选秀场”的构建

三、“选秀场”中行动者自身习性与实践的建构

小结

第三章 “造星”行为的发生:权力与自我之间

第一节 情感维系的产生

一、“选秀场”的进入

二、无所不在的“选秀场”

三、钟情对象的出现

四、“理性”造星行为的产生

第二节 偶像形象的“自我”塑造

一、镜头的部分呈现与观众的聚焦

二、个体镜头下的形象聚焦

三、偶像形象的“自我”塑造

(一)情境定义权力的部分恢复

(二)练习生形象的再创造

第三节 “选秀场”中决定权的争夺

一、紧迫性事件的发生

二、“自我”力量的壮大

三、“造星”行为的反馈

第四节 共同构建的“选秀场”

一、“选秀场”中大学生的“造星”行为路径

二、大学生“造星”行为的逻辑解释

(一)“造星”行为发生的外在因素:紧迫性的发生

(二)“造星”行为产生的必要基础:情感的积累

三、参与性行为与自我呈现

(一)参与式文化

(二)参与性行为与大学生的追星行为

小结

第四章 被卷裹的追星行为:情感与自我之间

第一节 追星行为的情感呈现

一、情感呈现的指向:自我还是他人

(一)针对群体的情感积累者的情感呈现指向

(二)针对个体的情感积累者的情感呈现指向

二、情感呈现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追星行为中的自我认知

一、大学生追星行为中的感知模式

二、大学生追星行为中的认知模式

三、数据化、异化的自我认知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介入

一、当代大学生追星过程中的情感呈现

二、当代大学生追星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三、多重社会身份共存的局面

四、学校教育的介入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对象相关信息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企业营销论文提纲下一篇:新形势下车辆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