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和谐共处”

2023-01-24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和谐校园做起, 培养能和谐共处的人才为和谐社会作贡献。而新修订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念, 重视学生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 强调学生应具有协作精神。

音乐学科是教学领域中的一门综合艺术, 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 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 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而目前的孩子, 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里是至高无上的“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往往“唯我独尊”, “以我为中心”, 缺乏交往合作精神。因而笔者认为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共处, 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发展他们的个性是很有必要。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建立新的“课堂秩序”, 营造良好的和谐共处氛围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 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 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可见教师应走下“权威”的讲台, 深入到学生中, 与学生进行交往、合作, 成为他们的“顾问”, 成为一个相互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广泛交往, 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营造良好的和谐共处氛围。

首先, 要转变观念, 给学生提供“和谐共处”的机会。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老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 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差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鼓励他们与同学、老师交往, 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出疑难问题, 让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

其次, 改革传统的教学习惯,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组合, 学生的共处会空间位置的限制, 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 应改变这种座位组合, 让学生座成“O型”或“口字型”, 也可以一组几位同学围成一圈。座位可以根据交往需要不断改变, 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这样交往增多了, 教师可以与一个学生、一个小组、全体学生进行交流, 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交往、共处的氛围。

二、发挥音乐学习小组作用, 鼓励在相互合作学习中培养共处行为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 共同参与任务, 直接交流, 相互依靠。

在教学中, 教师将学生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个设定的目标。如讨论、创作、演唱、游戏、练习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比较容易克服羞怯感, 产生集体荣誉感, 从而变得主动和活跃。

在改革音乐考核过程中, 学习小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声乐考核时一名同学唱, 其他小组成员就为他伴奏、伴唱或伴舞, 器乐考核的伴奏更显得有意义。最精彩、最能体现合作共处意识的要数表演的考核。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培养协作精神, 将表演的考核内容定为律动、歌表演、配乐诗朗诵、相声、小品、童话剧等, 可任选一种, 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 自行排练, 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 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

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 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 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的社交能力, 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共处行为。

三、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培养共处技能, 养成共处行为

音乐课程的种类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等几大类, 在每一种课程的学习中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共处技能。

在唱歌课中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作品主题、风格、演唱要求以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等等, 教师不能先入为主, 硬性地灌输, 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 形成一个小整体, 把一些力所能及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解决;尤其是在唱歌课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中, 让学生自己合作, 尝试着提出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方案, 老师在课堂中间起到一个指导、提示的作用, 并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对作品的演示来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合适。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 收到的效果则更佳。

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一种形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欣赏中,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共处学习相结合的氛围, 大力提倡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合作, 效果会成倍增长。

器乐进课堂, 给音乐课添加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但处理不当, 经常会是乱糟糟的课堂, 在课堂中的共处行为就显得更为重要。器乐的齐奏和合奏中共处行为的效果不同。在齐奏中要求学生的速度均衡、音高相同, 无形之中给学生提出了共处的条件, 既要顾及自己的演奏, 更要兼顾同伴的演奏, 更有利于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养成, 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完善的性格, 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合奏中, 学生按各个不同的声部来进行合作, 成员之间互相切磋技艺、解决难点, 最后达成共识。

摘要:“和谐共处”是社会的主题,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能和谐共处的人才。音乐学科是教学领域中的一门综合艺术, 音乐活动中教会学生和谐共处, 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是音乐老师新时期的理想。

关键词:音乐活动,教会,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音乐美学》王次昭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郁文武谢嘉幸,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下一篇: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