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技巧

2022-06-26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技巧

新理念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抽象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目前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不想学、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地理学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课堂教学能否按教师的设计意图开展,关键在于教学中能否始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地理教师了解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自己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好课堂教学计划,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激发利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心理。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逼迫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从某个角度说,“苦学”是一种不能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愉悦的劳动,“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是来自地理课的兴趣问题。当前的教育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识,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就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因此,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师要抓住中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例如在讲“地形变化”这节时,教师指着中国地形图找出广西地形,然后指出:“你们知道吗?在广西这块地方好久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而在台湾海峡这块地方,过去曾是一片陆地。”在学生们一阵阵惊奇声中,教师设疑:“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问题。”悬念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探究心理,进而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他们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2.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地理学科的抽象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中学生还不太具备理性思维能力,刚开始学习时尤其感到很难懂、难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事情。这样做不但为教师传授知识打开通道,而且为学生接受知识启开大门,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首先要了解学生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掌握情况,对症下药,针对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解决学生思想负担,做好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教育他们如何排除外界的干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如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产生高昂、持久的学习动机,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3.根据教学对象需要提高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调动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还是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课堂教学的功夫,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具有生动活泼的教师艺术,尽量把课讲得新颖、有趣、深刻。教师生动活泼、新颖深刻的教学,不但能启发带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对一些抱着消极心理的学生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时甚至起到振聋发馈的作用,改变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要把课讲得生动、新颖、深刻,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平外,还要求教师思维敏捷,心胸开阔,以及认真地备课,严肃地讲授等等。

4.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设计好自己教学步骤。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要适合学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当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步骤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学的步骤也要灵活变化,如当学生学习兴趣点转移时,有时设法扭转,有时则将教学内容最好能作些适当改变,或由讲授变为练习,或由读变为写。当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时,要设法改变教路或教法等等,要多变的教路与教学方法来适应和吸引学生。

二、把握课堂“空间”的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智育的意义而忽略生活的意义和人文精神,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容易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应注意留给学生四个“空间”:

1.自由尝试的空间。在课堂上,应该适当允许由于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所带来的有序的“混乱”和“喧闹”,使学生在尝试动手实验、尝试一题多解、尝试在表现自己的才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获得创新的灵感,真正使课堂“动”起来。课堂中,可采集圆桌谈话形式、分组探索式、个别表演式、自由辩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真正放飞学生求异思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富有生气 。

2.充分参与的空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能否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借自己的情感、自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3.师生沟通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过分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学专制”,无疑是与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作为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的人而加以尊重、理解和爱护,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去感染学生,营造欢乐、合作、和蔼、温馨和健康的课堂氛围。

4.更多的练习空间。学生只有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所以,一 堂好课,不在于它是否有条不紊或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和动口。课堂中,应留出更多的“练”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编题,自我批改,自我评价”的实践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地理问题,然后再循着问题去搜索信息,组织材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提问既然不是随便的提问,又要掌握时机和技巧,那必定要有些注意的事项作为规定或作为提问的指导原则,以免提问中出现差错,或出现不必要的不合时宜的提问。掌握提问技巧、恰当而富有艺术地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提问要适度。适度,一是讲量要适度,提问的量并不是 越多越好,特别要澄清一种说法,认为提问多就是启发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就是要问,于是一堂课不停不断地问,这样做,往往会把教师和学生弄得很疲惫,而且往往会脱落中心,漫无边际,重点不突出,难点抓不住,最后,一堂课下来,教师、学生心中茫茫然,而一无所得。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量,不可太多太滥,那么是不是少问一点呢?也不是,一堂课问得少了,也达不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问得过少,学生只是忙于听,或忙于记,忙于机械地练,还是没有主动、灵活地去思维,另外问得少了,对学生思维方向,也没有达到引导的作用。怎么样才算适度呢?一般来讲,只要让学生达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对事物认识的了解便为适度。

另外,讲究范围的适度,课堂提问最忌乱问滥问,不分区细大小,深浅地乱问,因为这种提问,结果倒使学生坠入云里雾中。提问的范围一定要集中在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之内,而且是所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中,通过提问的引导,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重点来动脑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是关联不多的都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提问的内容。当然范围过窄了也不好,太窄起不到帮助学生对知识了解的目的作用。

再者便是质量适度。要讲究提问的质量,让提问真正起到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一定帮助。那种毫无意义的空问、瞎问,应当尽量避免。

2.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实际。提问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对学生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起作用,还要看教师在提问中能不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提问经过学生的思考,能给予回答,学生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轻松感和自豪感,往往会感到心情舒畅,而对学习兴趣起到催化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偏深或偏浅,偏难或偏易,都不利于学生的智力集中,思维的 开拓。所谓适合学生实际,就是提问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那么既不是不需努力,便可解决,也不是高不可攀,无法实现。学生通过动脑便可解决,动了脑筋,智力得以锻炼和发展,同时又解决问题,提高了认识,学到了知识。会有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得到一种满足感,心旷神怡,无限欢乐。

3.提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满堂灌,启发式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提问题的启发性。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有具备启发性,才能起到预设的效果。因为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起到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思考机器的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认真思考,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启发式提问最忌讳那种过于简单,过于肤浅的,一览无遗的提问,因为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毫无益处,既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达不到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作用,又容易使学生养成疲沓的作风,而形成不当的课堂气氛,还给学生造成教师能力太低,没有水平的印象。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教师的课堂提问都应该讲究艺术,讲究方法,讲究其质量,讲究具有水平的启发性。

4.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简洁、准确的语言既然是课堂的口语之要求,那么也就肯定是课堂提问的要求。不管用何种提问的方式,也不论是哪一种问题的提问,都要讲究语言的简洁、准确。

简洁、准确的提问,一是要求教师对所教的教材,对教学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有较明晰清楚的认识,如果教师本身对知识就理解不深,那是很难设计得出准确的提问。要提问的问题只能是含糊其辞。教师提的问题模糊,很难叫学生作出清楚的回答。二是要精心设计,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应该从哪个方面去提问,从哪里选择突破口,才符合学生的实际,同一个问题使用什么语言表达才合适。

5.课堂提问,答后要评。课堂提问一般学生作了回答以后,要作评述,主要是为了加强信息反馈。这主要是针对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或学生对学生提问的问题来说,教师在学生回答以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使学生能消除疑问,从而肯定自己的答案,或改变自己的答案,达到弄清问题增加知识的目的。

评论的程度上,一般有简评和详两种。简评,即对学生的回答问题上的正确程度作简略的评价,肯定其对错,或是否完整,一般常用在问题提问较多,也较简单的提问后,让学生明确是答错了还是答对了便可以了。详评,则对学生的回答,作较为详细的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回答问题的完满程度,逻辑关系情况等方面以及特色进行评价,甚至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态度方面来评。详评多用在所提的问题比较复杂,其逻辑关系比较紧密,对教学内容有较大指导性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以后。

从评论的方法上,有口头评和书面评之分。口头评,即在学生回答问题,或看学生答卷之后,用口头语言评价方式,说出学生回答的情况。书面评论,则是书面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口头评价,多是在当面进行评价,好处在于当面指出对错,对学生触动较大,容易讲得更明白,学生当时便得效益。书面评价,则往往在教师独处时进行,其好处是教师不受干扰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考虑得更全面,而且学生能将教师的评议长时间保留下来,以防止遗忘,经常得以警戒,利于对知识的重视和复习。

答后要评,主要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的事情。对于学生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在老师回答的过程中便带有评价的成分了。因为学生向教师提问的一般都是学生不懂得的疑问问题(也有的学生知道了一些难题,或故意考教师),教师只要向他们解释清楚,给予比较明确的答案后,学生取得了认识,就没有必要评了。

6.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前面讲到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理解教材内容,对学知识,发动思维起导向作用,在提问时不能不慎。设计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整个课堂的知识传授,要问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考虑到所提问的问题是否对学生学习本问题的知识有意义,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把学生思维导到了航道上来,这些都是教师所应该明确的。如果教师对课堂提问事先没有设计好,上课时,完全凭一时的兴趣随便提问,信口开河,就不但起不到导向的作用,而且可能使一堂课讲授无头绪,学生不知所以,这样的课是很难有什么好效果的,有时还起到错误的导向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完全地导到离教学内容相差很远,甚至背道而驰的方向上去,这样课堂教学不但没有效果,甚至出现不相符的负效应,这就是教师所不希望的了。

当然,提倡课堂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事前要认真设计,并不是说,一切都是事先导演好了的,临时不能做任何改变。其实上课时教学提问,也有临时变化的情况,完全不变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变也显得过于僵化。但是变也要做到结合中心,目的明确,也不能胡扯,在变中教师也应该了解所变的是否与中心内容有关。无关的,不明确的就坚决不问。更不能单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作一些根本无意义的无聊的提问,以致冲淡了教学中心。

第二篇:高中地理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分析推理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2、区域比较性表达: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3、图表辅助性表达: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4、特征描述性表达: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5、归纳总结性表达: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6、归因层次性表达: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京翰教育中心)

第三篇: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在我们高中时期,往往都会进行文理科的选择,对于文科生而言,很多人都会因为地理知识的繁杂而头痛。其实,地理这一门课程在考试过程中有着很多的答题技巧,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三】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及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如何描述高考地理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及降水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地理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篇: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从适应高考角度讲,地理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1.信心是成功的保证

地理学科是集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勇敢面对,你一定会学好地理的.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显微镜""望远镜"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变式地图)在地理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如果你在百忙中抽出那么"一点"时间多看地图,多记地图,多画地图,尤其注意对各种变式地图的掌握,那么要想学不好地理也已经很难啦!

3.理想的起点在于课堂

课堂永远是地理学习的主战场.要注意老师归纳总结的原理,规律.并记清每章,每节课的重点,搞清难点.并及时记录书本上没有的内容.那么你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练习是检验课堂效率的试金石

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否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检验.地理学科也同样如此.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题(即课本上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阐述题)的练习.练习不仅要及时同时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倘如此,你的地理成绩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地理之美美在它的位、地、气、水、生,美在它的资、农、工、交、城;美在它的自然之美,美在它的人文之美;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文明的历史沉淀。

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好地理

1.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时的习题,考试的试卷中都有“读图回答”类的题目。同学们可以先看课本上的一些原理图、示意图,仔细观察,把课本知识落实在图上,同时要注意图形的变异。

第五篇:如何提高地理教师的提问技巧

如何提高职初教师地理课堂提问技巧

李新志

近几年来,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我校地理教师出现了严重的缺乏,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学校聘用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地理教师。而作为一名非专业地理教师的我,还带了一个“徒弟”,以帮助她快速适应教学,虽然感觉有些难,但我还是要认真去完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职初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地理课?如何开展地理提问,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技巧,谈点自己的想法,以供职初地理教师参考。

一、认真学习课标,精心钻研教材

对于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认真钻研教材,力求熟练地把握教材,先逐一分解,理清层次,再找出相互关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领教学、用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不能照本宣科,读教材,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要想知道事物的结构和联系,就必须对其进行分解,深入探究,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有很好的把握和了解。所以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不然就会出现知识偏差,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会用教育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地理教师, 1

要使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就必须广泛阅读先进教育理论,阅读新教学理论,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听课心得,对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写出课后反思,定期对自己的教学感悟作一小结,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模式,因为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所以无论是新老教师,都必须对新的教育理论,认真学习、钻研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加深认识,在认识中不断提高。

对于刚从事地理学科教学的职初地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务必做到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写好教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写出详细的教案。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要让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促使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让问题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枯燥无味的地理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走入“有趣地理知识中”。课堂中要渗透良好人生观、人地和谐的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业要适量,批改需认真,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后要认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虚心向他人学习,勤练基本功,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职初教师,首先要虑心,虚心向他人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共享他们教学方法与技巧,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素质不仅是业务的,还包括政治、品德和人文素质。人常说 “师高弟子强”,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业务

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必须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让你的学习佩服你,喜欢你,你的课堂才会对他有吸引力、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知识、教学艺术和个人品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师生成为朋友,师生的关系才能和谐,进而由“亲其师”才能到“信其道”。

教师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课堂调控能力、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等等。课堂上教师口齿不清、说话不连贯、始终用一种语调讲话,提出的问题模糊,主次不分、前后颠倒、逻辑混乱,这样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就不难想象了。因此口头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肢体要严谨而又不失幽默感,能给班级天天带来笑声。板书除字迹规范、条理清晰外,表格、图示准确、美观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板书,新教师一定记住:“不能省的一定不要省,该精练的一要精练”。

四、不要羞于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空话

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我们有满满一教室的学生。难道不是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吗?但我们往往会忽视他们,忽视他们给与我们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资源,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现在我们的课程又要求各个领域的融合和整合,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我们教师的知识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教师是很普通的人,不是神仙,我们也有不熟悉的领域,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教师的还快

捷,时尚,富有创造性。学生除了从课堂获得知识,他们也从自己生活的空间中或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并不断地探索,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有新意,不是只局限于课本所讲的范围,他们的见解往往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时候,学生不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更是我们不可遗忘的宝贵的资源。学生在与课程的接触中,时刻用学生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分析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有效的资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有勇气向学生学习,我们提倡“教学相长”,正如《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古训,揭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辅相成,就是互相鼓舞、互相激励、互相切磋、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共同提高的过程。

向学生学习,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懂得学生想些什么?知道他们的难、困、惑、需在哪里? 教师了解了学生,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相长的过程是主导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调动两方面积极性的过程,无疑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认真地、虚心地对待学生的质疑与反问。

五、课堂既教研,教研促教学

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需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我总是这么认为: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科研又促教学,我们的地理课堂教

学提问研究是离不开课堂的,更离不开学生,大量的提问是在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大量的研究在课堂中进行。但课前我们需要设计问题,课后我们需要反思问题、思之不解的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这就要求职初教师:

1、在课堂教学上注重现场和自我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师提升课堂提问水平的基石。

2、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每次听课后要写出心得,悟出收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常听常新,常新常创”,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提问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加强立足课教学、立足课堂认真听课、立足课堂反思、立足课堂创新。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结合与联系的问题,要把自己的课堂与别人的课堂结合起来,找出差距,汲取经验,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课堂提问。会听课还要会评课,评课也需要精心准备的,能真正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别人的不足,才说明你真的用心去听了,用心去想了,当然,在发现别人优点的同时,你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网络上可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借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从中汲取更多的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助我提高。当然,利用网络资源,不能脱离课本、脱离课堂教学实际,更不能照搬照套,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1年9月4日

上一篇:店面设计师笔试题下一篇:道路安全防护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