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2024-05-16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精选6篇)

篇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作用

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准备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基础,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期望,以及投入学习的动机水平。如果学生在知识基础上存在缺陷,在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应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加强有关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动机水平过低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导向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设计良好的地理教学评价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地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即明确他们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发展哪几方面的能力,会起到“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给学生以明确的努力方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用容易理解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有帮助的,但是对高层次地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却不一定有效,因为这种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经历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才能达到。

3.调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情况、情绪变化情况等,及时改变预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控制教学进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地理教学达到最优效果。

4.激励作用

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生有获得教师肯定、实行自我价值的愿望,这种愿望的满足,将有助于保持其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把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如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对在讨论中表现出良好地理素养的叙述给予表扬,对精力不集中的学生给予善意的提醒等。

篇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地理是针对初中生也就是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开设,由于学生对此知识了解不多,而且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通过评价来教学效果应该比较好。

就如何评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通过其他老师听课,对课程做出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讲课内容、讲课方法、作业布置、学生接受状况等做出评价。

2、通过上课后,找部分学生听听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评价主要是教师讲课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另外作业是否会做,再就是其他方面比如语速、语调、板书等方面。

3、教师自我评价,评价上课内容讲解清晰程度,难点是否易化,重点是否突出,作业是否合理,学生掌握等。

篇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一课堂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 侧重学习环节中的评价,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相对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会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收集、获取学生的即时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描述从而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的方向进行修正。

2. 注重激励性评价, 及时修正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 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 都向他们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 并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 又能及时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 提高反省能力, 产生进步的欲望和动力。

3. 重视多方面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宽松、开放的描述性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综合性评价, 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二地理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1.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条件

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 在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 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问题的兴趣来制订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校课堂标准下给学生留出足够自评和互评的互动时间。形成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 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开放的评价方式, 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 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 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2. 课堂讨论注重分组合作, 量化评分

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在课堂更加用心, 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关心。如制作学生成长记录表, 其中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测验默写成绩, 这些数据可以由任课教师或小组长甚至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记录表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些学生分组讨论时不够投入、哪些学生会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影响检测成绩的现象,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 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3. 设置评价级别, 进行阶段性加分

另一种课堂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加分制度。采取问题渐进的方式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问题提出之后, 各组学生要积极踊跃的回答, 根据不同学生在讨论的表现和测验的成绩进行加分。这样的方式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 让教师实时掌握学习动态, 及时解决影响高效课堂的问题。

4. 勤于家校联系, 构筑立体评价系统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作为校外不可或缺的指导者与评价者, 应联系家长记录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情况, 与课堂形成性评价相联系。这样即从学生本身、同学之间、教师、家长等不同角度获得评价信息, 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浅层次的学习效果, 可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和层次, 可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 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更深入。

三地理形成性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 杜绝非此即彼的定性评价。地理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怎样才能把难以评价的内容具体化, 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等, 都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当然, 这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等.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 (普教版) , 2007 (6)

篇4: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一、结合课堂设计,增强评价艺术

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避免走入“盲目讨论、失效合作”的新课改的误区,就要把发展性评价渗透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从而去充分引导学生学习。

1.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习所需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新课标同样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因为它是学习发展的根基。

课程标准:在中国行政区图上准确、快速找到34个省级行政区,分别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设计教学过程:

①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及“中国政区图”,使其熟悉各省区的相对位置和形状轮廓,行政中心和简称等。

②周围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快速掌握上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③通过分小组进行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学生读图——各小组派学生代表,认识辨别省区的名称、简称或行政中心。

学生拼图——组织几位同学进行拼图活动比赛并计时。

学生总结规律——黄河、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东部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及相关知识;找出省区命名与山脉或河流有关的省级行政区。

教学效果:学生最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灵活、牢固掌握了我国省区的相关地理基础知识,并通过这样的比赛学习活动,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2.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发展所需的地理基本技能。比如在讲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时,设计如下:

课标:通过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来描述城市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习过程设计:

①课前预习:通过对课本的阅读,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分类,景观差异等。

②课前准备:收集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

③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并进行汇报。

④教师进行讲解。

⑤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些有名、典型的聚落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⑥通过自由发言,讨论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及意义。

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懂得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且还可以使他们通过课堂,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3.恰当使用发展性评价,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针对性地来帮助学生发现其学习亮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利用开放化作业,增强评价实效

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评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业要对巩固基础知识起作用,要有利于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完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题:选择你曾经出游的旅游线路(或自己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介绍你的所见所闻,并简要说明其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样的一道题,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答案,但学生的选材和描述,很好地体现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也可全面反映了学生思维活动,很多学生还能较好地论述旅游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旅游活动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当地旅游的发展过程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建设性意见等,很好地贯彻了课标要求。

三、创设试题情景,考试评价关注发展

考试手段是检测、评价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量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1.通过考试要能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要能考查学生获得的地理能力,因此,在试题设计上要改变传统试题标准化的风格,多创设情景。例如,在讲完“农业”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题:

小华家家庭成员构成比较“复杂”,爷爷来自江西,奶奶来自北京,妈妈来自云南,一家结合在一起,在饮食习惯上经常发生“矛盾”。试从农作物的分布和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

2.要正确评价、对待学生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尤其不能片面看待学生成绩,在成绩分析上要多用纵向比较,突出分析学生进步,才能真正关注每个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四、评价需要注重过程

发展性评价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主要通过这具体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关键在实施过程。

篇5: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地理课程标准把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显然,这跟过去只局限于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在地理课上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的评价来说,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此有必要去研究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并对以往的教法和学法进行审视与修正。

一、关注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的评价。

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是地理学习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在辅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又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呈现成果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能力形成过程作评价。

案例:重点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表现。

学生在收集七年级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相关图片、录像、文字等资料,资料是收集到不少。然而在众多的资料中,却有许多只是关于民俗风情的,资料的不齐全,对反映“环境制约着聚落的形成、规模大小与发展”、“聚落的外部特征又是环境的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的、现在的环境情况”等一系列要点把握不到位。同学的资料的不到位和不齐全,正确观点的不能形成,教师有责任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就应从以下方面评价。

⑴能否充分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搜集与地理相关一手或二手资料;

⑵不仅要看信息的获取量多或少,还要看能否保证地理信息资料的质量如何(如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针对性等);

⑶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看地理信息整编的能力,不仅是图、表、文字的转换技能,还要看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评语应以鼓励为主,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科学方法掌握和探索性活动水平的评价。

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应着重了解他们对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

1.体现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的评价:

中国区域地理或世界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最能反映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好坏的章节之一。例如:教师通常以对“北美”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引导同学自己能独立说出“大洋洲”、“欧洲”等其它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北方”等地区的讲解,来引导和检测学生对其它三个地区在区域特征等方面的科学方法掌握状况。这里往往要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去评价。

教学修正:适当地提示同学学会使用“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表格对比”的图、文、表转换等的研究方法。

2.探索性活动的评价:

如果有同学积极地探索性活动的出现则是最佳境界,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还需要我们教师设计更多的补救方案,促使更多的学生在科学方法掌握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上都上一个新台阶。例如: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中,提醒同学可结合我国北方的实际,对北方特色民居在形成条件、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和思考,概括出自己对北方聚落的诸多问题的看法等。

三、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的评价。

“知识是能力、品格、方法的凝结物,知识是形成能力、形成品格、掌握方法的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然而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

案例一:初一新教材的第一章中,由于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与东西经的划分界线不重合,初一同学“地理独特的思维方式”处于建立初期,因此像“判断某地(20°s,175°e)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惑着许多同学。

因此,让学生将课文中“东西半球”以简略图表达方法表示出来,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实现了图文间的转换,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由此进行教学修正只需学生记住关键的4条经线和赤道共5条线的简图,就可以轻松地处理类似的问题,以及形成对图、文进行恰当的“转换和运用”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地理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意义:

欲要“晓之以理”先需“动之以情”,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兴地学与愁苦地学,积极地学与消极地学的效果相去甚远。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变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成为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之间良好的学习合作关系的发展,师生情感的真心相呼,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形成更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和地理学科方面的创造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评价角度与方法: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一般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合作的能力、学生的倾向等角度进行;方法上,观察是重要的方式,为使用评语做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把握好语言的使用技巧,多以鼓励、赞许和肯定的语言为主。当然,不是否定适当的挫折教育,设置适当的学习前进路上的挫折,以小组集体的力量解决,也会出现愈挫愈奋的上进势头。例如:关于“济南火车东站到省体育中心是使用:1山东省交通图2济南市区图”的问题。在解答中,常常会引发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有同学认为应该用“专题地图”,有同学认为应该用“大比例尺地图”。小组同学的意见一致时,我们给予肯定和赞扬,当小组同学的意见不和时,我们给予适当地提醒。意见的一致与否体现了同学学习态度能否一致认真,学生的倾向以及合作能力强弱等方面的达成情况。

教学修正:

1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要求:

尤其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对他们的表现要更热情的赞赏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由陌生到熟悉到依赖,满足他们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境地。

2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给他留出创造的空间: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好,有的学生电脑操作技术水平高,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等,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让其展示他的风采,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3创设愉快、舒畅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指导和维持,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创设愉快、舒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例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击鼓传花”等各类游戏活动,邀请同学解答课文中的地理疑难问题等。

篇6:初中地理学科有效的学业评价

第二部分:选择题的命制 作业内容。

作业一:

1、本学科教学要求试着为自己所担任的教学任务的年级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的选择题。(5分)

本题无固定答案,但是编选择题中要注意的内容有 ⑴提示语要写明选择题数量,得分,以及正确选项数量。⑵题干陈述内容要意义完整,明确。用词准确。

⑶语句要简明扼要,不出现与试题无关的词语。尽量或者少用否定陈述。⑷创设情境要合理,贴近学生生活。

⑸备选项要主题集中,文字长短统一,表述清晰。⑹所选择题要有由易到难的递变。

⑺试题难度不要过大,所考查内容为课标中内容。

2、讨论题:拿出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卷,对试卷的选择题部分作出点评分析(7分)

由于各校各区期末考试无固定内容,所以本题没有共同答案。但是老师讨论内容围绕上面的7个方面进行,并且在评价出题中,能反映出基础性、学科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有用性、人文性、体验性的试题,应该为符合新命题趋势的题。

第三部分:填空题和匹配题的命制 作业二:

1、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束后,尝试根据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复习练习的不同要求,编制5个填空题。(5分)

本题目无固定答案,在老师编制的题目中,要注意以下事项。⑴内容陈述简洁明了的 ⑵题意明确,限定严格的

⑶空格与题目或者其他空格之间要有独立性 ⑷空格数量适当,位置合适 ⑸陈述形式多样,题型新颖有趣。/ ⑹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2、评一下你们区(学校)本学期期中考试填空题。(5分)

由于各校各区期中考试无固定内容,所以本题没有共同答案。但是老师讨论内容围绕上面的6个方面进行,并且在评价出题中,能反映出基础性、学科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有用性、人文性、体验性的试题,应该为符合新命题趋势的题。同时,尽量不照搬课文的,学生答题时候,也不觉得枯燥的题为好题目。

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说匹配题适用于哪些地理知识考查,并应该在编制时注意哪些方面?(5分)

匹配题目可以测量对多个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其相互关系的能力。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试题连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地理认知能力。

编制时候,要注意内容如下: ⑴指导语要明确清晰。⑵匹配内容要同质 ⑶文字表达要精练

⑷匹配数量要适当,匹配线条要明晰。⑸匹配题要在同一个卷纸上完成。

第四部分:材料分析题和读图分析题目的命制

作业三:

1、讨论题(7分):请针对下面的材料分析题的优缺点作出讨论。

“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离别里山。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HM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50年防护林体系将全面竣工,到荒山荒地被绿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危害将基本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十分巨大。(1)为什么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营造防护林。

(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试题的答案为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阻碍了这些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这一事例说明为了促进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人与环境的协调是任何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目,从材料选择来看,内容简短,主题鲜明。设问内容来看,紧扣题目,设问恰当。而且设问之间逻辑严密,有逻辑联系。本题考察内容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学科内的综合性特别强。针对大部分初中学生来本题难度较大。所在在学业水平测试卷中出现的话,试题分值不能过大。

2、请你针对材料分析题中材料的选择,说说应注意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5分)

⑴材料的选择要简短,明确,主题要鲜明 ⑵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⑶背景材料要丰富多样,形式上不能呆板枯燥。

3、请举例说明地理读图分析题在地理试卷中的重要性,并说说在编制相关试题时注意些什么?(5分)

⑴地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的三项基本能力 分别是地理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运用地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每一项能力都和地图有关。读图分析题是地理学科的特色题,也是考试中的必考题目。⑵编制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有:  图表清晰,完整美观

 图表简洁完整,信息重点突出。图象设计要完整,图象中文字符号要清晰明确,图象中信息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保持图象结构完整前提下,尽可能的删除无关的内容,慎重地删除那些不作为考生思维素材,与设问无关的内容。 试题形式多样,能体现难易差别。 用词准确,科学严谨。 文字简洁,题量适中。

 完整的试题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中心

第五部分:问答题和综合题的命制 作业四:

1、请说说地理问答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命题时注意些什么?(5分)简要问答题的特点是灵活,能力综合、难度大、区分度明显。同时它的缺点是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性不强。问答题目在命制时候要注意的内容如下:  问题难度适宜,符合学生能力要求 侧重基础,强调重点。

难易适中,强调运用

源于教材,高出教材。

2、内容简明扼要,陈述清楚明确。

3、图象清晰,体现地理特色 

4、科学描述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

5、题型多样,材料丰富详实。

 综合性问答题目在命制时候要注意设问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合理。

2、请结合现在的一些社会特点现象或问题,编制出一道合乎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要求的问答题。(5分)

本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是合乎上题要求的命题即可以。

3、请收集近些年来在各类地理试卷中出现的一些优秀的问答题,并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从中找一找,这些试题的出色之处在哪些?(5分)

本题目无固定答案。评论从简答题目的考查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用词是否准确?图象是否清晰,是否有科学性错误,以及设问是否围绕主题,层层递进等因素来评论即可。

4、在本学期你任教年级中选择一个单元,尝试根据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以及期末复习练习的不同要求编制三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题。(5分)

本题情境设置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等任何一个层次选取或者针对资源中的具体资源内容都可以。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涉树立正确的口观。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如何让人口的压力变成人口资源优势。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正确的资源观。合理珍惜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同时,开源节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爱护、保护、治理环境。

5、请对自己学校上学期所进行的期末考试试卷的综合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5分)

本题因为各地期末考试不统一,无固定答案。但是在试卷的问题可以逐题分析,也可以整体分析。第六部分:开放题和训练题的命制 作业五:

1、讨论题(8分):下面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某位教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请你以命制开放题的视角对此进行评析:

请根据实地参观或者网上浏览,选取世博会场馆中某一国家馆进行介绍:(1)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以及形成原因。

(3)在利用资源和环境方面有何经验、教训。(4)该国场馆建设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有何亮点。(5)形式不限,500字以上。

本题的命制开拓思维、开放视野。走向生活。没有固定答案和唯一结论。属于开放题型。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考查学生的资料搜索整理,分析加工的能力。并且背景的实践性。联系生活。设问语言也简单明确,层层递进。

个别陈述中“请选取世博会场馆中某一国家馆对这个国家的如下问题进行介绍。这样更明确了。

2、请以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为背景,也为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编制一道开放性试题。(5分)无固定答案,答案略

3、请你为会考编制一份复习模拟试卷。(5分)无固定答案,答案略

第七部分:试卷的编制和评价、分析 作业六

1、请你编制一份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尝试创新试卷的版面设计,试题题型结构以及文字的叙述,努力体现试卷的人文性。(5分)本题无固定答案,阐述时候能体现心中有学生,语言和蔼亲切。充满鼓励。

2、讨论题:请你从试卷编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对2011年长春市地理会考题进行试卷点评。(8分)

上一篇:建筑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下一篇:2022新农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