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中的护理配合

2022-09-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冠心病中最严重, 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 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人呈年轻化趋势。随着监护病房和血液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 溶栓治疗已成为抢救AMI的重要措施, 随着溶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护理配合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经认真筛选用尿激酶溶栓疗法成功救治29例急性心梗患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男19例, 女10例, 年龄41~70岁。其中前壁心梗8例, 前间壁心梗7例, 下壁心梗11例, 下壁合并右室3例。所有病例均有:持续胸痛超过30min;心电图上2个或更多个导联ST段抬高>0.1m V;发病后12h内到达医院。

2 护理

2.1 溶栓前的护理

(1) 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病人平卧或半卧位绝对卧床, 休息至少1周, 减少心肌耗氧量, 大多病人起病急骤,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憋闷、恐惧、濒死感。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 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要恐慌, 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 配合治疗。

(2) 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持续鼻导管吸氧3~4L/min, 做全导心电图。

(3) 建立2条静脉通路, 可选择套管针固定, 以保证溶栓时液体顺利输入。遵医嘱采集血标本:查血常规、心肌酶、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

2.2 溶栓中的观察和护理

(1) 遵医嘱给予口服拜阿斯300mg嚼服, 1d1次, 3d以后长期口服拜阿斯100mg, 1d1次;低分子肝素钙5000u, 1d2次皮下注射, 共用5~7d。

(2) 给予0.9%生理盐水100m L、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 30min内完成, 在静滴尿激酶过程中, 护士应专人在床前看护确保顺利滴入, 避免药物外渗, 每隔10~15min询问病人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用药后效果比对。

(3) 心电监护的观察。溶栓后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示波变化, 溶栓前记录全导心电图, 溶栓后每30分钟做1次全导心电图, 连续做到3h。次日共做心电图4次, 以后1d1次, 详细记录心电图的日期, 时间, ST-T演变规律。

(4) 溶栓后效果观察。血管再通指标:胸痛基本缓解或消失;2h内抬高的ST段峰值下降50%或ST降到基线不足0.1m V;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等。

(5) 并发症。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对病人应随时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出血, 牙龈出血及注射部位淤血, 甚至发生严重的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突然且无征兆, 如不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可导致病人猝死。因此应密切注意心电监护, 持续记录心律、心率变化, 备好除颤仪,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3 健康教育

心梗病人应绝对卧床1周, 一切活动均由家属和护士协助, 为防止压疮每2小时协助翻身1次;1周后可在床上坐起, 以后逐渐下床活动, 以上均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饮食宜清淡, 易于消化, 少量多餐, 富于维生素, 防止便秘。指导家属及病人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避免不良刺激, 保证充足睡眠。

4 讨论

急性心梗治疗关键是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恢复心肌再灌注, 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 降低死亡率。而心肌再灌注技术在基层医院中受技术设备、条件限制, 很难开展。尿激酶溶栓操作简便, 疗效肯定, 费用低等优点。在溶栓过程中护士的配合非常重要, 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确保药物顺利输入,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降低死亡率, 使病人尽快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时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 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时进行护理配合, 健康教育, 效果观察。结果 29例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 尿激酶加速溶栓试验协助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8 (3) :182~184.

上一篇:如何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下一篇: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