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措施

2022-09-10

1 及时、细微的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慌、急躁, 这些不良情绪对疾病极为不利。因为不良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心率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使冠状动脉供氧、供血进一步减少, 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所以进行及时、必要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可以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 多与患者进行交谈,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详细描述心里感觉, 有针对性的给予解释、安慰, 让患者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及主要诱因, 向患者说明监测、治疗护理的目的, 增加安全感。如告知患者在心脏监护病房,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治疗方法、监护设备、最终会转危为安的, 并适当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使其能认识到心肌梗死是可以治愈的, 让其能够正确对待疾病。

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 采取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 让患者学会放松 (可以指导患者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每天2次每次15min) , 转移注意力, 消除恐惧心理, 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应对方式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 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 通过医生选用合适患者的经济的药物, 必要时将一些检查和药费的真实情况暂不告诉患者, 以免增加思想负担或不配合治疗,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以争取他们的帮助。

另外, 在监护病房, 抢救其他危重患者时, 注意保护周围患者, 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低调, 以免增加其他患者的心理负担。

2 认真、到位的一般性护理

2.1 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休息可以降低新陈代谢, 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 减轻心脏负担。所以,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2周。患者发病48h内更要绝对完全卧床休息, 避免不必要的翻动, 一切活动如洗漱、饮食、翻身、大小便等, 均需要有护理人员协助。护理人员要耐心说服前来探视的亲友, 谢绝探望, 避免患者因见亲友心情激动,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诱发心律失常。

2.2 缓解患者心前区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心前区剧痛, 持续性疼痛常提示病情的严重, 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症状, 动脉收缩, 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 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衰, 休克等。指导患者在疼痛时, 不要紧张, 不要用力屏气, 要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 如硝酸异山梨脂、安定、硝酸甘油, 严重者可选用吗啡。

2.3 24h不间断心电监测

急性心梗患者极易并发心律失常, 并多发生在24h之内, 是急性心梗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给予连续心电监测, 预见性发现问题, 极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心律、胸痛、出汗、尿量、皮肤温度及湿度、神志等;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保暖及皮肤护理, 以及皮肤有无花斑、淤斑等。此间护理人员必须做到认真负责, 密切观察, 详细记录, 发现病情变化, 立即报告, 尽量减少或避免猝死。

2.4 尽早的低流量吸氧

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 一旦缺氧即发生心肌损伤。所以通过氧疗可增加心肌血氧供给, 改善心肌缺氧, 提高血氧饱和度, 缓解心绞痛, 减少心律失常, 控制心肌梗死范围扩大。

患者入院后, 均应给予低流量的持续性吸氧, 病情一般者每分钟2~4L, 严重患者每分钟4~6L, 并连续7d, 以增加血氧分压, 缩小心肌坏死范围。在吸氧期间,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鼻腔的清洁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并且每天调换氧气鼻导管1~2次。

2.5 血压监测

心源性休克也是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的关键。因此临床护理时, 首先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 严密的监视、观测血压的变化 (起病前有原发性高血压的, 血压可降至正常;起病前无高血压的, 血压可降至正常以下) , 通过对血压、脉搏、呼吸、神态、尿量等的密切观察, 结合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后的具体表现, 如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出冷汗等症状, 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并给予积极抗体克治疗。

2.6 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

不少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患者, 由于大小便造成意外。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进食量减少, 或不良的排便习惯, 很容易发生大便干燥、结块, 所以排便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要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 给予一定的水分, 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适量的蛋白质, 充足的纤维素, 还可食用蜂蜜、香蕉等, 促进排便。药物上, 可给予缓泻剂, 如果导片。也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腹部按摩, 必要时可做低压清洁灌肠, 协助排便。排便时, 要减轻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不安, 叮嘱患者避免过度屏气, 护理人员要在一旁守护, 严密观察。

2.7 合理指导患者饮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 以减轻心脏负担。

发病初期, 应少食多餐, 以流质为主, 指导患者在前3d多进食牛奶、果汁、蛋汤等流质, 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待症状缓解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 如粥、面条、芝麻糊等。随着病情好转, 可适当增加半流食, 并逐步增加热能。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如含适量维生素的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恢复期应少量多餐, 进食过多可增加胃肠道血流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如鲜鱼汤、去浮油的鸡汤等, 告诫患者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肥肉和巧克力等。一般建议低盐饮食, 尤其对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的患者, 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同时记录出入水量。另外, 注意钠、钾平衡, 适当增加镁的摄入, 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 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 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3 加强患者自我保健的指导

3.1 心情舒畅

乐观豁达是健康的催化剂, 忧心忡忡可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肌梗死。指导患者及家属, 出院后避免精神压力, 控制情绪, 要相信科学, 正确对待疾病, 注意调适心境, 切忌暴怒狂喜、惊恐哀怨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3.2 必须戒烟

要向患者讲解吸烟对健康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危害, 并告知戒烟方法、戒烟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定戒烟计划, 包括戒烟的方法、戒烟时间、防止重新吸烟的措施。重要的是争取家属的支持, 以其监督执行该计划。值得注意的是, 提醒患者避免被动吸烟。

3.3 饮食合理

嘱咐患者要长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 不宜过饱,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切忌暴饮暴食。饮食平时要有规律,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多吃含维生素E、C和叶酸多的新鲜蔬菜水果, 多吃豆制品、鱼和杂粮。每天的食盐量也应控制在5g以内。同时, 特别提醒患者注意高发季节的饮食调配秋冬季除保暖防寒外, 还应多吃性温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

3.4 适度运动

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 调节血液供应, 减少心绞痛和再次梗死的发生。

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运动量也要循序渐进。一般的合适运动量, 都有轻微的出汗, 呼吸次数稍有增加, 并有轻微劳累感但并无不舒适感觉。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练气功等不过分剧烈的运动项目, 避免过度疲劳, 禁忌屏气。活动中若出现胸痛、气急、大汗、头昏等现象, 应立即停止, 必要时请医生诊治。

3.5 定期复查

叮嘱患者在首次心肌梗死发作后, 要坚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并定期复查, 以便及时掌握心脏功能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和安排适当体力活动, 避免心脏潜在性的病变恶化。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 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 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 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茹, 庄小环, 陈岚.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17) :43~44.

[2] 李红, 杨玉凤.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心律失常的护理[J].武警医学, 2003 (3) :61~62.

上一篇: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下一篇: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