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

2022-09-03

第一篇: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

冷链相关知识培训

一、药品冷链物流管理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一直是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版GSP从人员资质、设施设备、验证、收货与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消灭了可能存在的冷链断链现象,新版GSP的实施,将全面提升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冷链质量管理目标,为提高冷链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质量提供了保障。 冷藏概念

1、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冷处:温度2 ℃ ~10℃的贮藏、运输条件。生物制品应在2 ℃ ~8℃避光贮藏、运输。 温度敏感的药品种类:疫苗、血液制品、单克隆抗体、胰岛素、干扰素、部分抗生素、其他蛋白类制剂

温度敏感医疗器材:检测诊断试剂、造影剂、医用手术器械耗材

2、 冷冻概念

冷冻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冷冻:温度- 10℃ ~-25℃的贮藏、运输条件

冷冻药品范围,比较少见。抗癌的洛莫司汀胶囊和司莫司汀胶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商品名称:珂立苏,人胎盘组织液 、生长激素及类似物、促红素及类似物 、干扰素、丽珠肠乐、培菲康、所有胰岛素制剂、人血白蛋白、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垂体后叶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替莫唑胺胶囊、 卡孕栓、珂立苏等等

3、 药品温度要求:稳定性试验、温度要求、有效期

药品的温度要求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只有在标示条件下可以确保有效期内的质量。 4 、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温度过高的影响:促进变质、挥发减量、破坏剂型 温度过低的影响:遇冷变质、冻破容器

低温比高温更危险——冻融循环

多肽、蛋白类药品冻结会使效价降低,影响疗效,疫苗冻结活性丧失,甚至产生有害毒素

5、超温的危害

1)无效药品会延迟治愈时间,增大患者治病负担 2)引起本人抗药性,引发菌株变异,增加治疗难度

3)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在流通过程中对药品储运、运输的温度控制是我们质量管理核心内容!

6新版GSP之于冷链管理,新版修订的有关药品冷链管理的重点内容 附录:冷藏、冷冻药品的储运管理(13条) 1)、是提高了硬件标准

2)、是强化了对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管理要求 7 强化了冷链储运要求

对药品冷链过程以及之间的交接程序都做了规定,使冷链管理真正成为一个闭合的整体控制过程。

二、冷链基本要求

1 、药品冷链管理总体要求

企业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应当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出库、运输等环节根据药品包装标示的温度标准,采用经过验证确认的设施设备、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实行连续、不间断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测,保证药品的储运环境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全程温度实时监测

收货 → 验收 → 储存 → 养护 → 出库 → 运输 连续不间断温度保障,经过验证的设备、流程

2、 冷藏、冷冻药品安全有效

3、人员要求的相关条款

1) 企业应当配备符合以下资格要求的质量管理、验收及养护等岗位人员:

经营疫苗的企业还应当配备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疫苗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或医学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从事疫苗管理或技术工作经历。

2) 从事特殊管理的药品、冷藏和冷冻药品储存和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装车等项作业,应当由专人负责。

4、 职责要求

质量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 专人负责疫苗的质量管理与验收 专人负责冷链药品的收货、运输工作 专人负责重点养护检查在库储存的药品 专人负责装箱、装车等项作业

专人对冷链设施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和维护 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冷链药品的质量小组

5、人员资格和要求

任职资格 符合本规范基本规定 从事储存和运输需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和验收: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或医学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基本要求,熟悉冷链管理要求,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

6、人员培训

对象:对内:相关岗位员工(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复核、运输) 对外:承运商、分销商

内容:法律法规及本规范、企业制度文件、专业知识、应急预案 时间:岗前、定期,变更

7、 制度文件

1)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采购、验收、养护、销售、出库复核、销后退回和购进退出、运输、储运温湿度监测、不合格药品处理等相关记录,做到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和可追溯。 2) 记录及凭证应当至少保存5年。疫苗、特殊管理的药品的记录及凭证按相关规定保存。确保各环节的记录做到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和可追溯

8、设施设备

库房应当配备以下设施设备:

1)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设备; 2)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

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应当配备以下设施设备:

1)与其经营规模和品种相适应的冷库,经营疫苗的应当配备两个以上独立冷库; 2)用于冷库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 3)冷库制冷设备的备用发电机组或双回路供电系统;

4)对有特殊低温要求的药品,应当配备符合其储存要求的设施设备; 5)冷藏车及车载冷藏箱或保温箱等设备。

运输冷藏、冷冻药品的冷藏车及车载冷藏箱、保温箱应当符合药品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冷藏车具有自动调控温度、显示温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冷藏箱及保温箱具有外部显示或采集箱体内温度数据的功能。

【附录】第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范》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储运设施设备及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并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1)冷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冷库具有自动调控温度的功能,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双回路供电系统。

2)冷库按照实际经营需要,合理划分出收货验收、储存、包装物料预冷、装箱发货、待处理药品存放等区域,并有明显标示。验收、储存、拆零、冷藏包装、发货等作业活动,应当在冷库内完成。

3)冷藏车具有自动调控温度的功能,其配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冷藏车厢具有防水、密闭、耐腐蚀等性能, 车厢内部留有保证冷气充分循环的空间。

4)冷藏箱、保温箱应当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保温性能;冷藏箱具有自动调控温度的功能,保温箱配备蓄冷剂以及与药品隔离的装置。

5)冷库配置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冷藏车、冷藏箱和保温箱配置温度自动监测系统,均可实时采集、显示、记录温(湿)度数据,并具有远程及就地实时报警功能,可通过计算机读取和存储所记录的监测数据。

6)应当定期对冷库、冷藏车以及冷藏箱、保温箱进行检查、维护并予以记录。

9、设施设备范围

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应当配备与其经营规模和品种相适应的冷库、冷藏车及冷藏箱或保温箱、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和设备

冷链设施设备的使用原则:冷藏、冷冻药品温度保障设施设备均须经过验证确认的可使用。

(三)

1、冷链药品购进

购进冷链药品时应在供货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中对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提出明确要求。供货方委托运输药品的,企业采购部门要提前向供货单位索要委托的承运方式、承运单位、启运时间等信息,并将上述情况提前通知收货人员;

2、冷链收货验收

1) 冷藏、冷冻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应当拒收。

2)收货人员对符合收货要求的药品,应当按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或设置状态标志,通知验收。冷藏、冷冻药品应当在冷库内待验。

3、冷链收货验收

查; 运输方式:查看车辆(保温箱)、运单

过程温度:查看过程温度记录

运输时间:比对合同时间,以往时间。

测:检测实际到货温度

冷藏车测量车内温度,并抽查包装箱内温度 冷藏箱需要逐箱检查温度,不得采取抽查方式

记:记录以上内容,并按规定时间保存。

4、冷链收货验收

超温拒收 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应当拒收,保存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将药品隔离存放于符合规定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销后退回 要严格检查温度控制状况,售出时间较长的,要求退货方提供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及售出期间相关温度控制数据,不能提供相关文件及数据的,应当拒收,做好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5、冷链储存养护—储存

企业应当根据药品的质量特性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并符合以下要求:

1)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2)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6、冷链储存养护—码放

【附录】第五条 储存过程中,冷藏、冷冻药品的码放方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冷库内药品的堆垛间距,药品与地面、墙壁、库顶部的间距符合《规范》的要求; 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厘米范围内,以及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药品堆码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

7、 冷链储存养护—储存管理

应按GSP要求,根据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合理放置。药品储存环境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防止温湿度超标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所有冷藏冷冻药品均应按重点养护品种按月进行循环养护检查。应制定冷藏储存管理应急预案,对发生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8、冷链出库管理

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装车等项作业,应当由专人负责并符合以下要求: 1)车载冷藏箱或保温箱在使用前应当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 2)应当在冷藏环境下完成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3)装车前应当检查冷藏车辆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温度后方可装车; 4)启运时应做好运输记录,内容包括运输工具和启运时间等。

9、冷链出库管理—冷藏车装车

【附录】第九条 使用冷藏车运送冷藏、冷冻药品的,启运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操作:

1)提前打开制冷机组和温度监测设备,预热或预冷至规定的温度;

2)开始装车时关闭制冷机组,并尽快完成药品装车;

3)药品装车完毕,及时关闭车厢厢门,检查厢门密闭情况,并上锁;

4)启动并检查制冷机组、温度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设备运行正常方可启运。

10、冷链出库管理—冷藏车装车码放

【附录】第五条 储存、运输过程中,冷藏、冷冻药品的码放应当有利于温度的有效控制符合要求。

2)冷藏车厢内,药品与厢内前板距离不小于10厘米的通风距离,与后板、侧板、底板间应当保持不小于5厘米,药品码放高度不得超过制冷机组出风口下沿,确保气流正常循环和温度均匀分布。

11、冷链运输管理—运输方式选择

【附录】第七条 企业运输冷藏、冷冻药品,应当根据药品数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温度要求、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和温控方式,确保运输过程温度符合要求。

冷藏、冷冻药品运输过程中,应当实时采集、记录、上传冷藏车、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内的温度数据。对运输过程中温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时,温湿度监测系统应当实时发出报警指令,由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冷藏车:优:长时间、大批量 缺:耗能高、污染大

冷藏箱或保温箱:造价较低、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批量、少量。多次的冷藏药品的低温配送。过程温度实时监测和报警

12、冷链运输管理

1)企业应当根据药品的温度控制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或冷藏、冷冻措施。运输过程中,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袋、冰排等蓄冷剂,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第一百零八条 在冷藏、冷冻药品运输途中,应当实时监测并记录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内的温度数据。

2)企业应当制定冷藏、冷冻药品运输应急预案,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气候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3、 冷链运输管理—冷藏车运输

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制冷设备不间断运转 冷藏车应安装自动温度监控、记录、报警系统

冷藏车应合理码放药品,车厢内留有适宜的间隙,便于气流循环,车箱底部应有垫板保持空隙。建立冷链药品运输应急机制

14、冷链运输管理—冷藏/保温箱运送

【附录】第八条 使用冷藏箱、保温箱运送冷藏药品的,应当按照经过验证的标准操作规程

进行药品包装和装箱的操作。

1)装箱前将冷藏箱、保温箱预热或预冷至符合药品包装标示的温度范围内;

2)按照验证确定的条件,在保温箱内合理放置与温度控制及运输时限相适应的蓄冷剂;

3)保温箱内应当使用隔热装置,将药品与低温蓄冷剂进行隔离;

4)药品装箱后,冷藏箱要启动冷藏动力电源和温度监测设备,保温箱内启动温度监测设备,对箱内温度开始实时监测和记录后,将箱体密闭;

15、冷链运输管理—运输原则

1)尽量采用最快速的运输方式,缩短运输时间; 2)尽量采用直达客户的运输方式,避免运途中转; 3)尽量采用能全程保持冷藏温度的运输方式;

4)冬季尽量避免夜间运输,注意防止冷藏药品发生冻结变质;

5)尽量避免夏季高温时节运输,必要时应在早、晚运输,减少外界温度的影响。

16、冷链运输管理—运输过程管理

明确跟踪部门、岗位及责任人,及时通知客户发出时间、发运方式及预计到达时间。如果超出预计时间,应查明原因。跟踪到客户,并做好客户反馈信息记录。

17、冷链信息跟踪

从到货开始记录到货时间及温度情况,验收时间、入库时间,储存位置,库存情况、冷库温度、出库时间及当前出库的环境温度、运输在途温度、到达对方仓库时的温度和时间等,一系列相关信息,系统都形成记录保存。保证了信息的可追朔性。

18、冷链药品退货

冷链药品一般无质量问题不允许退货:运输成本太贵,销售期间温度难以保证符合要求。 销后退回的冷链药品,退货方应提供的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和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在交接时应重点检查运输记录中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及温度状况、运输时间等内容,确保在销售环节的存储符合规范规定;对于不能提供文件、数据,或温度控制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拒收,做好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19、冷链风险管理

【附录】第十条 企业应当制定冷藏、冷冻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应急预案,对出现异常气候、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意外或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防止因异常情况造成药品存放温度的失控。

【附录】第十一条 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设施设备、外部协作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并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 20、冷链委托承运管理

【附录】第十三条 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冷藏、冷冻药品时,应当保证委托运输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1)与承运方签订委托运输协议,内容包括承运方制定并执行符合《规范》要求的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对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测的要求,明确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2)索取承运单位的运输资质文件、运输设施设备证明、设施设备验证文件、承运人员资质文件、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及监测等相关资料;

3)承运单位冷藏、冷冻运输设施设备未经验证或不具备实时监测温度功能的,不得委托承运;

4)应当定期对承运方的运输设施设备、人员资质、质量保障能力、安全运输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进行审计,审计报告应当存档;

5)根据承运方的资质和条件,必要时应当对承运方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二篇: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 时间:2015年5月14日 地点:12楼会议室 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主讲;唐洪乾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意外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等情况。

(要注意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区别,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二、护理不良事件定性

1、护理事故:一级、二级、三级事故。

2、护理差错:一般护理差错 3严重护理差错

4、护理不良行为:

5、无责上报

三、护理事故

定义: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护理事故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四、护理差错 定义: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称为差错。 护理差错分级

1、一般护理差错: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后果。

2、严重护理差错:指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1.一般差错标准:

1)违反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规程,质量未到达标准要求,但未造成后果。

2)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项目填写不全,不签全名,医学术语不当,但尚无不良影响。 3)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放错药,未发生任何反应(一般性药物),无不良影响。 4)标本留取不及时或留取方法不正确,尚未影响诊断治疗。 5)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漏液,面积达3×3㎝以下者。 6)各种检查前准备未达到要求,尚未影响诊断。 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2.严重差错标准:

1)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打错针、放错药,给病人增加痛苦者。 2)护理措施未落实,发生非难免性二度压疮。 3)实施热敷时造成二度烫伤,面积﹤体表0.2%。

4)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监护失误,引流不畅,未及时发现、影响治疗;各种记录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 6)监护失误,静脉注射外渗漏液,面积达3×3㎝以上者,局部坏死者。 7)术前未做准备或术前准备不合格,而推迟手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五、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或坠床、护理并发症(压疮、烫伤、管道滑脱)、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等。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生查看病人、评估伤情,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进行救治,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报告单。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严格按照护理投诉管理制度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一周内给予答复。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

7.科室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科室积极上报。如不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9.对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成员查看和认定,每月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如实记录,规范管理。

2.发生差错或事故后,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和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一旦发生差错或事故,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要将发生差错经过、原因及后果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严重差错或事故先立即口头报告后填《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如不按规定时间报告或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4.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查报告、药品、物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5.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查报告、药品、物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6.护理部定期(每月或每季度)进行差错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1)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 (2)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有利于发现护理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护理系统安全水平,促进主管部门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

(3)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享,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坚持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

早发现早报告,一般不良事件报告时间为24小时内;严重不良事件或情况紧急者应立即报告,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口头上报相关部门,事后在24~48小时内填写对应的不良事件报告单。

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采取护士长→护理部逐级上报的原则。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填写对应的不良事件报告单报告护理部,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内报告,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立即口头汇报,事后再补填对应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不良事件报告的奖惩措施

(1)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

(2)凡发生不良事件不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科室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将给予一定奖励。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管理办法 良事件分级: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接收报告单位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登记、处理,将不良事件汇总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对全院不良事件分析评价,并与相关部门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上报流程

(一)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两份,上报至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处理后上报医务科汇总。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

(二)发生或者发现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病区护士长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至主管职能科室。

(三)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做出处理,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四)如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由医务科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

(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记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惩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管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0例。对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提出改进措施,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上报1例,奖励20元

第三篇:相关法律知识及简介培训

全国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培训教材

(2007年版)

第一节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刑法修正案

(五)、民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商户和收银员的过失或欺诈行为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拒绝受理银行卡:收单银行可以向商户追究违约赔偿责任。

(二) 向持卡人收取除货款外的刷卡手续费,一方面收单银行可以向商户追究违约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持卡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返还。

(三) 分单操作等违反收单银行规定的行为,发卡银行可以此为由退单给收单银行,最终损

失将由商户承担。

(四) 违反人民银行有关规章向持卡人提供套现服务,将有可能导致收单银行终止商户受理

银行卡资格并向商户追究违约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构成诈骗罪。

(五) 收银员未核对刷卡者身份造成银行卡被他人冒用,商户将可能因未尽到“表面审查义

务”,而承担全部或部分欺诈损失。

(六) 以多刷卡、重复刷卡等方式侵占持卡人资金,将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或盗窃罪。

(七) 收银员捡到他人银行卡后使用,涉嫌冒用他人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将构成信用卡诈

骗罪。

(八) 收银员窃取他人银行卡后使用,涉嫌盗窃并使用他人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将构成盗

窃罪。

(九) 商户或收银员与伪卡团伙相勾结,盗录银行卡磁条信息,涉嫌共同犯罪,以伪造金融

票证罪定罪处罚。

(十) 商户或收银员刷假卡或协助他人刷假卡,将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十一) 商户虚假申请或恶意倒闭,涉嫌欺诈银行,将构成诈骗罪。

(十二) 对于欺诈交易频发的商户,无论商户是否应对欺诈交易的损失负责,该商户有可能

被列为“高风险商户”,并且承担欺诈交易的退单损失和中国银联及跨国卡公司的罚款,或被收单机构予以撤机。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10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二节 银行卡相关案例简介

一、银行卡冒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收银员未经培训即上岗,没有认真核对签名

2005年某月,收单机构收到某发卡银行的查询请求,反映持卡人随身携带的钱包被盗,发现后立即对信用卡进行口头挂失,但在挂失前该卡已经被盗刷3000元。

经查,该卡失窃挂失前在某夜总会有消费记录。收单机构立即联系夜总会,对情况进行调查。在调阅签购单时发现,夜总会提供的刷卡单据上有客人签名,但字迹潦草,与持卡人原先在发卡机构申请表上预留的笔迹不一致。据此持卡人认为商户收银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受理业务,提出要求夜总会承担其信用卡被冒用的损失。收单机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夜总会近期更换了收银员,但未通知收单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即上岗。受理该笔交易的夜总会收银员由于未参加过银行卡业务受理培训,没有认真核对签名,造成卡片冒用。

在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协调下,持卡人与该夜总会进行当面协商。最终协商结构为持卡人与夜总会各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此笔损失。夜总会方面经过这次教训表示将更为重视收银员的培训工作。

分析:

(1) 夜总会安排未接受培训的收银员办理业务。由于收银员没有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签名与信用卡背面签名是否一致,致使持卡人的卡片被他人冒用。

(2) 持卡人对卡片保管不善,也是导致信用卡被盗刷的原因之一。

案例二:收银员未认真核对签名

2006年10月,收单机构接到发卡机构的调单请求,对8月份一笔在某商场的信用卡交易要求调取原始单据。收单机构收到调单请求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调单处理。发卡银行核对了原始单据后,发现签购单签名和持卡人姓名不符。持卡人以在交易当日信用卡已丢失,商户未尽到审核签名的义务为由,要求拒付。发卡机构通过差错处理平台做了退单处理,最终由商户承担该笔退单损失。

分析:

发卡机构以交易凭证签名和持卡人姓名不符,存在严重瑕疵为由退单,而商户不能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二、银行卡盗用案例分析

案例三:收银员重复刷卡侵占他人资金

2006年4月,某购物广场来电,反映该购物广场一收银员盗刷持卡人银行卡,要求查清其涉案交易。收单机构一方面建议商户报案,另一方面对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派出所风险管理人员前往商户处协调处理。经了解得知,一持卡人某日在购物广场消费35元后在ATM查询余额,发现被扣235元,持卡人即与商户交涉,商户经调查发现某收银员有盗刷持卡人银行卡的嫌疑。经与收单机构联系,购物广场将该收银员送往当地派出所。

据该收银员在派出所交代,持卡人在输入密码时他从旁偷窥,然后趁持卡人不注意时盗刷持卡人银行卡,持卡人走后他在输入金额和记下来的密码,交易成功打出单据后,从收银箱中提取相同数额现金。刚进派出所时,该收银员只承认盗刷了一笔,金额200元。但根据收单机构提供的可疑交易信息,查出在该收银员当班的20多天时间里,在同一终端采用相同手法一分钟内连续两次刷卡的交易共有18起,金额共4000多元。在证据面前,该收银员承认此18单交易均为盗刷,派出所据此刑事拘留了该收银员。

分析:

(1) 此案例属于商户内部人员作案。作案人在持卡人输入密码时背记下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并利用持卡人疏于防范之际再次盗刷持卡人信用卡,待持卡人离开时输入密码完成虚假交易,并从收银箱中提取等额现金。为不引起持卡人和收单机构的警惕,作案人采取了每次盗刷金额不大并积少成多的方法。

(2) 此类交易的特点是:同一卡号,在同一商户的同一台POS终端上的交易时间间隔很短,与一般的消费行为不符。

案例四:收银员盗刷他人银行卡

2006年初,上海警方破获一酒店员工利用替骨骼埋单时间,盗刷顾客信用卡案例,犯罪嫌疑人凌某、王某被抓获。

日前,李先生在浦东某酒店用餐结束后,使用信用卡结账,待李先生将信用卡交给服务员后,

服务员告知李先生由于发票没有,需要等待一会,直至20分钟后,服务员才将发票及信用卡交还李先生。李先生离开酒店后,接到银行打来电话,询问其是否进行过大额消费,并告知其信用卡刚刚在浦东某商店内消费25720元,此时,李先生才知道自己信用卡已被人盗用,逐报警。经警方调查,很快锁定防醉嫌疑人凌某、王某,并将其抓获。

三、盗录银行卡信息案例分析

案例五:内外勾结盗录他人银行卡信息

2005年某月,无业游民张某在电子市场闲逛时见到一种读卡器,稍作改动便客读取银行卡信息。张某即心生歹念,想通过读卡器窃取他人银行卡资料,伪造银行卡并盗用。于是张某串通其高中时的女同学王某,让其应聘某百货商场收银员,并被顺利录取。王某利用工作之便,趁持卡人购物结账刷卡时偷窥持卡人密码,然后又趁持卡人不注意时在自备的读卡器上刷卡。用这种手段,在40多天时间里,共窃取50多张银行卡资料并复制成伪卡。由于是靠偷窥持卡人密码并靠大脑记忆,有些密码记错,密码与卡号能够相符的有十余张。两人使用这批伪卡在ATM机上疯狂提款,共盗得资金40多万。在银行、公安机关和银联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犯罪分子抓获归案。

分析:

(1) 案例反映出部分商户对内部收银员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2) 商户对收银设备未做到严格管理,对收银员使用外来设备警惕不高,防范不严。 案例六:利用职务之便盗录他人银行卡信息

2006年4月,镇江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伪造的银行卡盗取现金的诈骗案件,某商店店长汤某被捕,涉案金额达三万余元。

2006年4月,张某到银行查询其银行卡内账户余额时发现卡内的15782元人民币不翼而飞,逐报警。经过警方细致调查,并调看了银行ATM取款录像后,最终锁定防醉嫌疑人汤张,赃款某,并于4月17日将其抓捕归案,同时缴获伪造银行卡共8张,,赃款3.53元。

经汤某交代,其利用商场工作之便,乘消费者在商场刷卡消费时在输卡器输入密码时,在一侧偷窥并将密码氨基,随后通过查看顾客刷卡后留在商场的刷卡单存根联来窃取骨骼的卡号,然后通过电脑在磁卡读写器上输入顾客卡号、密码等信息伪造银行卡,并利用伪造银行卡在ATM上取款,盗取受害人卡内资金。

四、伪卡欺诈案例分析

案例七:伪卡

2006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持伪造的“香港信用卡”,实施诈骗的银行卡案件,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

2006年5月6号,黄某来到北京某商场刷卡购物时,被收银员发现该信用卡伪造卡片,逐通知警方。经警方调查,黄某锁使用的卡是伪造香港某银行发行的国际信用卡,在此次作案之前,他已经于5月5日在北京某商场成功诈骗两次,骗取了一天价值5000余元的金项链和一部价值3900余元的手机。

分析:

对于如何识别和防范伪卡欺诈事件,可以参照第九章中:“如何识别欺诈用卡行为”等相关内容。

案例八:伪卡

近日,浙江警方破获一起持伪造信用卡盗刷的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刘某、李某、姚某被抓获,同时搜出3张伪造境外银行发行的VISA卡。

2006年6月5日,一名男子来到金华某宾馆一次性购买香烟6000多元,酒店保安部经历觉得其形迹可疑,逐通知银行信用卡部,该部负责人接到反映后,即使想失去各大宾馆询问,结构令人大吃一惊,

四、五家宾馆均证实这两天有人持国际信用卡大量购买香烟。银行得知情况后马上报警,2006年6月6日,警方及时将准备乘车离开的3名防醉嫌疑人抓获,并收缴25条高档香烟。

五、商户套现欺诈案分析

案例九:套现

2006年某月,中国银联商户风险监控系统监控发现: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交易较为可疑,涉及交易64笔,金额149.9万元。针对疑点,收单机构经调查,合适了上述64笔疑似风险交易确属该是商户冒用他人信用卡套现的违规交易,套现使用的信用卡是商户利用他人资料,通过当地发卡机构批量办理的。根据风险请款,收单机构对商户进行了一下处理:

1、终止商户协议,撤回POS机具;

2、将该商户及其商户负责人基本细细报送银联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商户往后申请POS受理银行卡业务将不再允许获得审批通过。

分析:

收单机构与商户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商户有些列香味的,属于违规操作,应承担相应责任:涂改签单金额、分单操作、套现、接受已列入止付名单的信用卡、超授权限额使用、不仔细核对签名及信用卡有效期、以现金方式脱货、超过规定期限请款等。”

案例十:套现

2005年某月,某大型药材超市即将开业,向收单机构申请成为特约商户,经收单机构受理并审批通过后,和该商户签订协议并予以装机。由于初期资金紧张,该商户利用内部员工的个人资料,申办了7张信用卡,通过套现交易,补充商户日常周转资金。某员工发现后,就此事与原单位产生纠纷,并向发卡机构投诉。发卡机构以交易无真实消费背景,且交易单据无持卡人签名为由向收单机构提出退单。

根据风险情况,收单机构对商户进行了一下处理:

1、终止商户协议,撤回POS机具;

2、将该商户及其商户负责人基本信息报送银联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商户往后申请POS受理银行卡业务将不再允许获得审批通过。

案例十一:套现

在2006年1月,收单机构接持卡人电话,反映某咨询公司提供贷款业务,贷款办法就是给贷款人办理贷记卡,然后再银联POS机上套现,并收取高额手续费。收单机构调查发现,该咨询公司先以“电脑商行”的名义申请安装POS终端,安装成功后,便利用POS机具为其他持卡人非法提供银行卡套现服务。

根据风险情况,收单机构对商户进行了以下处理:

1、终止商户协议,撤回POS机具;

2、将该商户及其商户负责人基本信息报送银联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商户往后申请POS受理银行卡业务将不再允许获得审批通过。

六、收银员分担操作案例分析

2006年某月,中国银联商户风险监控系统监控发现:某电脑商行交易较为可疑,同一卡号5分钟内共发生10笔交易,每笔交易的金额均为500元。针对疑点,收单机构经调查,核实了上述10笔疑似风险交易是持卡人在该商户处购买一台价值5000元电脑的刷卡交易,商户应持卡人要求将5000元的交易按每笔500元分10次刷卡。根据风险情况,收单机构对商户进行了警告,并再次培训上述同一交易分多次刷卡,属分单行为,在商户协议中明确规定属于违规操作,应承担相应责任。

分析:

收单机构与商户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商户有下列行为的,属于违规操作,应承担相应责任:涂改签单金额分单操作、套现、接受已列入止付名单的信用卡、超授权限额使用、不仔细核对签名及信用卡有效期、以现金方式脱货、超过规定期限请款等。”

第四篇: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3.09.16

培训地点:丰固学校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授课老师: 温生刚

培训内容:

1、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 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 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

16、

4、

5、

9、10型,B组的

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免疫规划知识

一、基本定义

免疫规划:是指为防治疾病,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扩大免疫规划就是将免疫规划所涉及的疫苗种类和疾病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扩大覆盖人群。实施免疫规划,开展疫苗接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免疫规划的基本概况

我省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将由8种扩大为11种。即在现行全省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8种疫苗的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并将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3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目的是将免疫病种范围扩大到流行性腮腺炎、风疹、C群流脑、甲型肝炎),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1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等12种传染病。

三、免疫规划相关概念

1.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国家免疫规划

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4.疫苗

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的基本常识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本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二、学校的结核病疫情及特点

(一)学校疫情特点

1. 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 2. 一部份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

3.好发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上,以中学生居多,大学生中也不少; 4. 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5. 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 1.青少年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青少年学生由于距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3. 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学校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本人不说,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习、住宿环境拥挤。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 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一些学生患者不愿休学。学校也不愿意轻易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如果学校校医对学生患者没进行管理,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三、学校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一)多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二)及时发现、报告、管理肺结核疫情

(三)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对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三个星期的学生,应立即动员他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

2、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报告、处理、控制学校师生的肺结核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3、要做好结核病患病学生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

4、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PPD试验、X光胸透)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 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6、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第五篇:课题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心得范文

提起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大家总是会深有感触:难,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一,幼儿园教师忙,每天忙于投入教学活动、忙于照顾幼儿的生活,哪里还有精力搞科研,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能照顾好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安慰了;第二,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水平有限,又不是专家学者,难以搞出成果;第三,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缺乏指导,研究方法、操作措施及过程管理粗糙不实,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手忙脚乱,没有头绪……所有这些给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与自我提升确实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却是学校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些日子听取了我们杨老师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讲座,杨老师以专项课题工作为抓手,。深入浅出了讲述了课题的重要性,如何开展一个课题,在工作中如何保持教科研的敏感度与坚持,平时的工作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为我们明确了教科工作的目标之一,那就是要促进教师有效地发展。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实际与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反思和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以目标激励教师向着专业化这一方向前进。学习和实践是教师发展的两大任务,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我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途径地组织。学习方面有:参加培训、网络学习、自学读书、参观观摩、参加会议、相互交流、集体研讨等;实践方面有: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特色建设等。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实践或课题研究中所碰到的问题、难题。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科研学习,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鼓励教师上网学习与获取信息。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与自身的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教研活动每学期公开一堂能体现自身研究特色的实验课。

二、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抓好教科工作的日常管理

我们重视各类教科资料的积累,加强资料积累的规范性和操作性。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尽可能地以资料的形式记载、收集;每学期都丰富一些教科研工作、学习的书籍和资料,添置并及时阅读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并积极争取行政支持确保一定的教科研专项经费。自觉地完成教科研方面的工作任务。每两个月要求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坚持每月写好一篇教育随笔,每周完成一篇学习与思考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撰写水平。

上一篇:月度资金收支预算表下一篇:元旦文艺汇演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