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

2022-09-10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中国进入新时代,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面对新的征程, 如何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 高职大学生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 社会责任感涵义

所谓的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 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 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 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

(二) 艺术类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目前在校的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基本为95后,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当前大学生们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普遍缺失。通过调查发现, 在作为95后一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 部分艺术类高职学生社会角色定位不清楚, 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准确认知

调查显示, 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自己社会责任感一般, 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认可度低。具体表现问:艺术类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在自我认知上又极具个性化。具体表现为:学习自觉性差, 习惯性旷课;缺乏自制力, 时间管理差, 沉迷于网络游戏;过多关注专业课, 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消费攀比, 考试作弊, 缺乏诚信等。因此虽然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是社会责任感却相对弱化, 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缺乏责任感。在调查中发现, 有超五成学生不了解近期的社会热点, 认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自己无关, 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现象。针对出现的社会责任感“空心化”的问题需引起全社会重点关注。

2. 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从个人利益和实用主义出发

虽然中国有悠久的文化, 在传统道德的演化发展中始终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礼仪的重要性。“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2000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 《尚书》也有“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的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

但是对于95后高职学生来说, 由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从小较为优渥的经济条件以及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 让这一代的青年把个人利益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 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利己主义。随着类似“老人倒地要不要扶”、“公交车上要不要让座”等事件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 加上诸如“南京彭宇案”的发生, 让很多学生在遇到选择时更是首先从个人利益出发, 从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成为主要的判断标准。另外, 实用主义是一种方法论, 强调“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 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在我国一直有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传统。在当代就表现为极力追求“有用性”, 是否对自己有好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等思想。

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这种看结果, 不重过程的观念也很容易导致在人生价值观选择上以“实用”作为标准。例如, 当前的高职学生在入党、评优评奖、就业、恋爱、婚姻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利益至上, 在强调个人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的权利的同时, 忽略自我对社会的责任, 缺乏感恩之心和担当的精神。

二、新时代培育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主观意识, 绝不会自发形成, 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中形成的, 所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管齐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 形成一种合力, 培育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一) 调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 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和学校几乎倾注在考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 以成绩和金钱论英雄的思想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对自身的责任意识逐渐淡薄。“当大官、发大财”的观念使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利益的需求, 忽视集体、社会的利益。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如此, 在娱乐文化的影响下, 更是将人生的理想放在追求个人的成功上。再加上不少艺术类高职的人才培养过度重视以就业为导向, 过度重视专业核心课, 而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学, 这种以重技术培养的模式容易使学生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局限于技术人员。因此, 在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德育教育, 在才人培养模式上重视对道德修养的培育;在人才评价体制上, 改变过去“唯成绩论”, 把对学生“五讲四美”的培养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生活作风上注重对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 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尽管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其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大思政”理念下, 和学校的学工部、团委、各系部有效配合, 充分利用社团活动, 以五四、七一、国庆节、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要日期为契机, 以中国梦、诚信感恩教育和艺术团活动为抓手, 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讲授, 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时代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要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提高其责任意识;利用微信、QQ、蓝墨云班等新媒体, 及时了解学思想动向, 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加强正面思想的引导, 以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打动, 引领学生。

(三) 坚定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行“双百”和“二为”方针下, 要牢牢掌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时刻紧惕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

艺术类院校更是承担着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 要坚定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 通过大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优良的作品, 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以我校为例, 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求, 我校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优势, 履行学院“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 选派优秀师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对口扶贫村——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开展“扶贫文化墙”绘制工作, 用墙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笔尖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用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助力帮扶贫困村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

例外, 我校选派师生前往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开展《醉美西溪》主题写生活动, 这是扶贫攻坚中实施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作为社会的一员, 个人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和统一的, 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艺术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 通过创作优秀剧目, 在作品中融入我国优秀文化, 使作品具有伟大的精神感召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师生讲到:“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形成自己的见解, 既要专攻博览, 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新征程中, 青年学生只有勇于担当, 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融入国家建设, 才能在开拓进取、奉献社会中成就出彩的人生。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中, 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有新的征程, 为了实现新的目标, 习总书记在报告最后对广大的青年同志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因此, 作为青年中坚力量的大学生, 能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对能否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陈杰.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6) :23.

[2] 吕强.浅谈实用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健康必读, 2012 (15) :65.

上一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作文下一篇:化工行业知识产权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