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途径

2023-01-28

近年来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职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就业难并不是大学生的绝对量过剩, 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 供需质量的脱节。一方面, 社会急需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得不到满足, 文科型人才却相对过剩, 全国出现了技师荒和几十万人应聘几百个文秘或会计岗位的现象;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得不到满足,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 动手能力差, 对企业的忠诚度低。结构性的矛盾必须通过市场调研, 调整专业设置, 并且可以通过教育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来解决。而教学质量问题, 必须从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控制, 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站在教学实施的角度, 从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 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途径。

1 创建“串行”式教学模式

高职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 应该以实践为主线,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理论“必须、够用”为度。根据高职生源的特点以及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 采取从实践入手, 让学生增强对职业岗位与专业技能要求的感性认识, 再进行理论学习, 然后回到实践, 强化技能训练, 形成职业能力, 升华理论知识,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此, 设计理论与实践两条线“串行”的教学模式。模式示意图如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串行”式进行的, 以实践为主线, 理论对实践起指导和服务作用。两条线交互, 螺旋式上升, 学生的知识与职业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确保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成长。

2 理论教学线

理论教学线主要包括专业入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工作课程及毕业论文,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的, 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入门课程内容应根据专业将来就业的主要方向, 行业企业的要求来设计。将行业企业制度、文化, 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等作为教学内容, 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基础学习之前, 对职业要求有初步的了解, 蒙生专业意识。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培养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而设立的, 主要是一些工作原理和专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基础理论。课程内容遵循理论“必需, 够用”为度的原则, 引导学生进一步专业领域, 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后续发展能力, 为工作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工作课程应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置, 课程内容来源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标准, 将职业岗位进行分解, 将分解后的能力要求与课程挂钩。形成一个个职业课程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的是一个就业岗位群, 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 先理论指导, 后工作实践, 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遇到困难, 再回到理论中寻找解决办法。

毕业论文是高职学生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实现理论到实践质的飞跃, 通过论文写作的过程, 真正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打收条, 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3 实践教学线

实践教学线主要包括:认识实践、单元模拟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实践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起保证作用, 各阶段实践是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而设计的, 由浅入深, 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环环相扣, 最终完成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认识实践安排在新生军训后, 正式上课前, 用一至二周时间, 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亲身感受企业管理、文化, 参与辅助性的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基本流程, 增强专业入门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 初步树立职业意识。

单元模拟实践是在基础课程学习中, 初步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 培养专业的综合素质, 按课程设计模拟实践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如市场营销课程, 可以组织营销计划的编写, 模拟设计营销方案。

课程综合实践是在专业工作课程学习阶段, 大二第二学期与大三第一学期, 按专业方向设置教学模块, 理论与实践分阶段进行, 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完成后, 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践,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毕业实习是准工作阶段, 安排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 毕业实习是提高学生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毕业实习训练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引导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平稳过渡。

4 建立“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质量决定高职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确保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 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硬件。实践教学环境包括二个基地, 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文科类专业主要是模拟公司或利用现代教学软件建立综合能力实训室。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引进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企业管理等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工科类专业则可以建立实习工厂, 实验室。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必须加大投入, 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 国家正在打造高职“2 1 1”工程, 这对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高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仅依靠国家投资和学院自身的力量建设实践教学环境是永远不够的。校企结合是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利用社会资源, 培养社会必需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列入校长工程, 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 探索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靠几个教师, 基地很不稳定, 实践也不能深入职业内核, 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高职院校不仅要建设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 同时还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创业, 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提倡择业与创业并举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条新途径。创业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载体, 把创业公司变成企业的孵化器,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掌握、经验积累、职业意识、合作公关、协调创新的复合型职业能力, 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

5 培养一支“三师”型教师队伍

如果说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那么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前者是硬件, 后者是软件, 硬件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 而软件则需要长期的积淀。通常讲的“双师”型教师, 即讲师和工程师, 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该建立一支“三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所谓“三师”是指高职教师除了讲师和工程师之外, 还应是培训师。高职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 又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 还必须能组织职业能力培训。要培养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即学校培养和企业引进相结合。

从学校培养来看, 首先, 教师要实现角色的变换, 到企业去, 先当企业的老师, 再当企业的学生, 最后当企业的研究员。真正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从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积累实战经验。其次, 教师要针对一个特定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者, 教师应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既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一个组织管理者, 要带领学生完成专业的综合技能的训练, 自身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 并且能组织好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三师”素质教师除了学校培养, 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企业的一些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或技术管理者,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 同时也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聘任他们担任专业的职业能力培训师是解决目前学校“三师”教师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 学校应该有严格的评价标准, 以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6 建立“双重主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教学质量的载体是学生,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低最终由企业来评价, 因此, 学生与用人单位是评价高职教学质量的双重主体。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满意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立学生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双重主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满意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因此,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学生评教占到70%的比例, 每堂课都有学生代表打分,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教师进行评价, 每位教师的评分是公开的, 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最终反应在高职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上, 因此, 用人单位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又重要主体。学校应该按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制定教学的标准, 设计教学的内容, 用职业标准来考核学生, 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将企业的反应列入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经历十几年的发展, 已具相当规模, 现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 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随着高职在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就业难不仅表现在供需结构上的矛盾, 也表现在供需质量上的脱节。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 试图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途径, 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 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 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上一篇:融资结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四川长虹为例下一篇:煤矿企业避税节费及风险规避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