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2022-12-10

第一篇: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彰显主流引领的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为例,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路径创新。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学生培养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为支撑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且由政府主导、督察参与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的一种模式,强调育人主体不仅是高校还有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特殊性。

(二)受教育者身份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授课地点不在是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多的是深入企业厂房,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注重实操能力,这样,受教育者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既要参加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企业技能的培训。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制度,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中以学校为主体,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模式注重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学习内容、技能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困境

(一)认识困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学生的专业化的偏向,弱化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进而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成效,更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堂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加大了学徒制模式下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操作难度。

(二)制度困境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良性运行并能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离不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与支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的时间、地点、课时安排及教学主管部门的监管等,在一项以“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机制的问题,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由其可见,制度及体制规范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保障困境

首先,在组织领导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领导和机构,而且需要各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组织,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则思政教学部门独立完成,导致思政实践教学很难有效、规范、持续进行下去。

其次,在经费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其经费投入与使用应该和相应的专业使用相匹配,而实际是能够投入使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实践考察的?M用支付。在一项以“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您感到困惑或疑惑的问题还有那些是”78%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费不足,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问题症结所在。

(四)路径困境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事实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先天缺乏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迈进尚有差距,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是检验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基准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徒制模式在加强(学徒)工人考核评价、遵守劳动纪律和储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而如何有效提升能力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契合点。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一)重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形式与培养目标

“05方案”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05方案”从政策层面说明了实践环节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独立环节,并且应当具备可持续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办学方向。在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其良好运作不可谓不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新趋势、立足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重建适应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凸显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课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有冲突的,因此,高职院校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建行业、企业实训平台,贯彻全程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场训练塑造高素质职业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思政实践教学设计中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充分挖掘梳理各类课程德育元素,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使育人工作渗透在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和每一堂课中。在一项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在哪些方面合作,”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实践人文,43%的认为企业文化理念。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融合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二篇: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毕业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后获得一种工作技能,成为今后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熟练掌握英语,特别是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高职生在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高职英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生英语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高职生生源问题导致英语水平基础差

笔者通过高职生的生源信息表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来自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导致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加上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并未打好英语基础,造成他们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知识断层,进入高中后有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成绩,但因基础偏差的原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2.2. 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不良习惯现状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的走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基础较差而无法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非常浅显的语句,并且发音错误、语法混乱、词汇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更是缺乏。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套用适当的句型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培养目标适合高职学生,但高职生因为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过多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他们心理转换的困难,学习英语仍然停留在背语法的阶段,认为诸如听力、对话、写作等部分的组成模块可有可无。因此,大部分高职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培养目标,他们认为应该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实用英语。他们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而忽视了这两者的统一性,加之英语水平的普遍偏低,导致其自身在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失去积极性。

3.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3.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学习英语首先应该明白英语这门语言的实质。英语同样是一门语言,尽管英汉本身存在着很多差异,但高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对两种语言求同存异,反思汉语的学习方法,从

而应用于英语学习。很多高职生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为大学英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仅是为了考级考证需要,有许多高职生的英语成绩在入学时比较优秀,但在后来的学习中往往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良好的英语基础不再存在,变得泯然众人矣。因此高职生首先需要在英语学习中转变思想,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我院将英语列为学生的必考科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程度。

3.2. 合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学习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学习英语上亦是如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的英语水平,发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确定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依据,同时也是教与学的方法论。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进行着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地不断学习,参考其它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逐步形成一套新的学习方法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3.3.以课堂授课作为载体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而课堂授课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作为英语学习的载体,弥补自身基础薄弱、知识断层的现象,提升自身英语口语表达和应用的能力。高职生可以利用课堂一方面锻炼口语,另一方面提高交际能力。主动地参与和表达,不仅锻炼了口头的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同时,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3.4.教师应注重高职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较多属于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的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仅限于课堂授课,课后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时有很大的差别,有的高职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却不知该如何入手,甚至只是一时热情,热度一过便将书籍束之高阁。因此高职生应该慢慢学会在老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英语基础和学习条件,培养自学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循序渐进的实施。

3.5.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积累

英语学习渗透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因此平时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可以通过听广播或课文磁带的方法,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模仿磁带中的发音,模仿能熟悉每个单词的发音,端正语音,在模仿中感觉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差距,及时纠正。注意培养晨读的习惯。另外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词汇和语法就好像一座建筑物需

要的砖石,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3.6.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高职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相对较薄弱。学生的三步问好法(即-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and you?-I am fine,too.)比比皆是。高职生在以前并没有学会运用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大学课堂上仍然像中学时代那样忙于听讲、记笔记,下课后忙于记单词、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笔者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课堂大致分为课前表演、课堂讲授和习语归纳三大版块。课前表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可以描述自己近期的所闻所见,同样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扮演对话。通过课前表演的版块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转移到课堂上来,也为下面的课堂讲授版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课堂讲授版块主要是讲解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习语归纳版块则是将笔者收集的习语、常用语等的英语表达方法归纳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表达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本质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高职英语教育应该从高职生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注重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探索适合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推动高职英语教育水平再创新高。

第三篇: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 [作者简介]王瀛涛(1964-),男,陕西彬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教学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教育。(陕西咸阳71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A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162-02实践教学

2011年1月中我们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完成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建立在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上,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中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四种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一般认知与操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服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即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求职与择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创造能力,即指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等。旅游管理http:///cehuigc/专业实践教学是基于旅游类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构建,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导游模拟训练、酒店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够用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右表)。“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构建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训练。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知识http:///falvlunwen/由浅到深,能力由低到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三段”即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四域”即不同阶段的实训场所不断变化,包括多媒体教室、旅游景区、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意向就业单位)。

(一)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这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和一般能力。初级阶段的实践教学,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视频了解实训步骤和过程;在旅游景区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锻炼、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到学院周边的景区、景点参观见习,秦俑博物馆、骊山、华清池、大唐芙蓉园、汉阳陵等景点都是学生见习常去的地方。

(二)中级阶段:仿真实训、第二课堂这个阶段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第

二、

三、四学期进行,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仿真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模拟仿真实训,一般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完成,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院已经为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其中茶艺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茶艺学习和表演;调酒实训室有英式和花式两种,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或学生兴趣,选择英式或花式调酒进行实训;客房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中西式铺床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中西餐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应的中西餐摆台实训,锻炼http:///xiangmuguanli/餐饮服务技能;礼仪实训室,可以训练学生的仪态和姿势,如进行站姿、坐姿、走姿训练以及基本礼仪规范的迎、请、送训练等。此外,我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成两个模拟实验室,安装有专门的教学软件,供学生进行电脑模拟演练。一是模拟导游实训机房,如导游课程,安装了360学习软件,通过实景图片再现景区情境,全真模拟景点三级阶梯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力培养主要活动场域高级阶段择业顶岗实习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实习企业集中顶岗实习中级阶段模拟仿真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单项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实验实训室旅游景区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观察感知、一般能力多媒体教室“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一览表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第四篇:高职数学实验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数学实验的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展示数学的探索发现过程,使学生亲历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开设数学实验是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课程;数学软件

1“数学实验”的背景

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数学就是它的抽象与难懂,以及它的严密的推理和证明,是属于纯理论的范畴。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使人望而生畏。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数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理论训练思维的载体,或其它学科进行表达的工具,而是从一种基础理论转变为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加之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融合,计算机的使用数学只用纸和笔进行研究的传统方式,改变了数学的性质,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数学实验”是近几年来才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泛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应用软件(如Mathematica、Mathcad、Matlab等)学习数学,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通过“引例→知识→软件→范例→实验(实践)”的教学过程,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将数学建模、数学知识、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借助适当的数学软件,分析、解决一些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经受全方位的锻炼。这项新事物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又一尝试。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从中国传统的数学机械化思想出发,创立了几何定理机器(计算机)证明的“吴方法”,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推理证明的突破,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称赞与广泛重视,他因此获我国首届重大科技成果奖。1989年美国的MountHolykeCollege数学系于在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一门大学二年级水平的导引性课程──数学实验室。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该大学编写的《数学实验室》一书。1995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课题组提出在大学开设“数学实验”课程。从这以后,一些知名大学率先开设了“数学实验”,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00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编的《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非数学类专业)》正式出版,书中明确阐述了数学实验课在数学教学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作用及建议,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一些传统的教科书如高等数学、微积分等都引入了许多数学实验的内容。这时,不但本科院校在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数学实验课,高职院校也不落后,纷纷将这项改革付诸实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的高度符合与统一。“数学实验”课程恰能很好地体现这高职教育的特点。将数学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都涉及到许多数学问题。“数学实验”就是用数学解决这些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

于是在2005年底,学院也成立了“数学实验课程建设初探”课题组,开始了“数学实验”课程的实践与建设。

2“数学实验”的过程

2.1课程的目的与组织模式

“数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以实验为载体,展示数学的探索发现过程,使学生亲历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既获得数学知识,又养成探索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课程的教学目的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加强“用数学”的教育,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较实用的数学软件包Mathematica及Mathcad、Matlab等数学软件,从而对高数、线代、概率统计等教材中涉及的导数运算、积分计算、图像及数据处理、级数解法、矩阵运算及回归分析等内容在微机上得以求解和处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有生产、生活实际背景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更有效、更主动地提高“用数学”的能力。由于课程要突出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及计算机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在建立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其次是将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成功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这正是新的数字时代对应用性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由于“数学实验”课程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依托,因此基本上定位于大

二、大三的学生。故面向0

4、05级学生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每周四课时,大多数都在计算机房上课,便于上机实验。讲课与实验的学时比一般为1:2。

教材采用高职高专《应用高等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实验部分内容,及教研室老师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编写的《数学实验讲义》。

实践证明:一直以来由于内容多、负担重、理论性强、苦燥乏味,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困扰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象,通过“数学实验”,有了一定改变。现在的“数学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用他们熟悉的、喜欢“玩”的计算机去做数学,并用数学解决几个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实验”不仅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2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数学实验”的内容大多选自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课程。将实际问题经浅化、简化、线性化处理之后,最终归结为较为简单的形式,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通常介于常规数学课程与数学建模之间,是数学应用教学的过度性内容。通过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数学实验”课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以更直观、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课堂上听起来枯燥的数学理论与数学原理,对实验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新视觉、新感受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我们“数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基础理论,结合已经学过的高等数学知识,再适当补充介绍一些最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如微分方程、数值计算、优化方法、数理统计、图论与组合等,只讲这些内容中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不讲证明,也不做纸上作业。二是基础实验,选择Mathematica、Matlab作为数学软件平台,熟悉其符号、指令,围绕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数值功能和图形功能展示基本概念与结论,初步体验数学软件的强大实用性,如解方程、求极限、求导、求积分、求解微分方程等等。三是综合实验,结合学生自身专业进行专业课的数学实验。以专业实际为背景,纵向引入问题、引出方法,并落实于问题的解决,(如象建筑结构的可靠度的分析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土方的计算等)。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实验知识,独立利用计算机去编程、去计算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这方面的训练将极大地提高数学知识应用于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实验报告的数学实验全过程。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具有直接的意义。

“数学实验”的期末考试与通常的高等数学考试有也完全不同,全部采用无纸化形式,在计算机房进行,时间两个小时,在电脑上完成并提交。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题以检验学生运用数学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高等数学的计算;二是应用题以检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设“数学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3.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从问题出发,抛开抽象的数学定义、定理的推导证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讲究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总结出的规律,只需将复杂的公式和方程变为有限的操作程序,即可得到各种需要的数值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取得也许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需要花费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才能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怕数学,又不太愿学数学等情况较严重的高职学生来讲,在通过电脑成功地求解了数学问题的时候,使他们享受到了久违了的成功喜悦。为自己也能进入数学的微妙世界,感到新奇与兴奋,一扫以前矮人一头的自卑感,然后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感叹数学奇妙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对社会责任增加一份凝重和对自身的能力平添一份信心。

“数学实验”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不仅会重新拾起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自发地找有关书籍,去学习以前课中没有学到的以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然后去尝试完成新的实验,去经受成功的磨练,从而促进数学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互融,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

3.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数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由过去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由以前做书本中的习题变化为做自己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一个主导者,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由于实验任务具有多样性,因此学生可以选择任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完成,学生还可以改变实验的任务,提出设想,提出条件,在新的设想和条件下完成任务。因此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3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中央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与适应性。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实践。“数学实验”能促进数学教学改变原有的从概念定理出发进行理论教学的模式,转向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毋庸置疑,开设数学实验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第五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此,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探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在学人群也迅速扩张壮大。然而,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张和日益增多的学生人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应该也需要有一个大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教育。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门在致力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高职学校的老师们也在关注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更新理念,发展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等方面努力做得更全面或更出色,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存在获得更大的意义。

然而,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或改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方面等情况,各个学校有各个不同的做法,现在就根据本人的体会,谈一下不很成

第 1 页 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希专家学者和同行斧正。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体育教学硬件符合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各地的高职学校为了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基本上都将原先的老旧校区换成又大气又漂亮的新校区,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设施也随之出现高大上趋势,除拥有常规场地与设备外,还建有高尔夫、保龄球、壁球等适应现代气息的运动娱乐健身场地。

1.2 教学管理软件基本配套到位。高职院校除了配备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外,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也是不惜花费成本,将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课外活动锻炼情况,体质测试成绩,考勤记录等在放网络系统中供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查询,方便老师和学生了解体育方面有关情况。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各个院校也在关注体育课程的建设,试图将体育教育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通过几年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诸多问题上,已形成区别于高校和中职的模式,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身

第 2 页 方法的掌握上面,增加了与专业相适应的专项体育锻炼等内容,有的学校还能结合社会和家庭的发展需要,将安全、紧急救护、防身技能等内容加入的教学内容。

1.4 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贯穿全过程。高职体育教学除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外,将兴趣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用于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自身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再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而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和过程综合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

2.1 调动老师积极性,发展学生主动性。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好坏,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即体育老师的态度和理念,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长显然是重要的,因此,各个学校都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对老师的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老师的新颖的教学手段,每个学校都设立了老师发展培训的专门机构,送老师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时,随着老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模式改变,会让学生感觉到高职体育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竞争性,学生会非常乐意参与到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去。

第 3 页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不能违背体育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部对高职体育教育的要求,学生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最少掌握一项是可以熟练运用并为将来继续学习或锻炼提供帮助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的选取,可以进行以下的实践和尝试。

以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安排为四个学期为例。可以在第一学期安排以身体素质训练、简化太极拳和结合专业特点的拓展项目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将来进行兴趣选项课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太极拳的学习可以为将来作为健身手段提供便利,拓展项目内容根据高职学校的专业,安排不同的项目和内容。在后三个学期,全校进行体育选项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打破原先的班级模式,全院放在一个网络平台进行选课,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合适的项目。

2.3 评价方法综合化。现代化的高职体育教育改变了以往那种唯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力争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纳入了体育成绩的评定,改变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唯体育技能成绩论,将学生的最后成绩评定内容进行多样化,变为将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性进行评分,极大地激发了体育技能稍差,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体育技能出众,

第 4 页 不想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后成绩仍可能会不及格。

具体操作的方法可以这样设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构成由体育课堂教学成绩、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折合的成绩,体质测试成绩,体育理论考试成绩,身体素质考核成绩和传统体育项目成绩共同组成。而体育课堂教学成绩由体育技能,加上平时(学练小组)成绩,出勤率等方面的比例综合而成。学生参加的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体质测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传统体育项目等成绩,按合理的比例与课堂教学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体育成绩。

3 高职院校体育监控和督导指导体育教学改革

3.1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质量管理团队,根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以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来调整和修正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二级学院或系部与体育部门合作共管,让学生走到运动场。全校性的体育活动由体育部门实行,学生所在部门共同管理与考核,促进学生有组织进行体育活动。比例体质测试,校运动会,早锻炼等活动,由系部进行宣传,体育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反馈学生的相关信息到系部,共同对学生

第 5 页 进行管理。

4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索,我们回顾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和教学的现状,思考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进方向,目的是让学校的体育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学质量和层次能够有质的飞跃,学生能自觉回到运动场挥洒汗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了真正的提高。

第 6 页

上一篇:高中秋季开学宣传标语下一篇:广州十大景点免费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