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特征、缺陷与改进

2022-09-10

1 引言

钱颖一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 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 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本人认为公司治理需要从多个层面解读和理解。狭义地讲, 是所有者股东对其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设计的一种制衡机制, 这种机制是为了所有者股东更好地企业进行控制, 保证股东的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保持一致, 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 为了理清这种关系, 达到这种目的, 就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四个层面组成内部治理结构, 相互制衡, 共同发展;广义讲则涉及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如股东、员工、债权债务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材料供应商等与企业有相关利益关系的企业或集团。

2 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特征

我国目前治理结构有太多的行政干预, 在这种干预下的内部企业治理结构有两种模式, 分别是内部控制主导和外部控制主导两类。

内部控制主导主要是通过内部治理结构如依靠董事会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而外部控制主导则需要外部相关市场的力量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 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等。

总的来讲, 我国内部控制主导型的企业治理结构占绝大多数, 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人才市场如经理市场刚起步, 未能形成规模化, 在企业经营层面还是以行政任命为主;二是资本市场的弱化, 导致其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十分有限, 未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三是三权过于集中, 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合三为一, 政企不分;四是在企业的股比中, 国有股份占据绝对地位, 一股独大, 自然人因比重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可以忽悠不计, 也不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

目前我国资产市场上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 一股独大,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这个问题, 公司上市绝大部分也是只要满足法定要求比例即可, 不会让渡控制权给市场。从而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法定要求情形而在股票交易市场回购企业股份进行注销;第二, 法人股过于庞大, 企业的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股东是政府, 其股份是国有法人股, 在很大层面上行政手段替代了董事会的职能, 出现非市场行为和所有者地位缺失两种怪象;第三, 我国资本市场, 尤其是二级市场不是很发达, 影响力有限, 对市场未能起到真正的约束;第四, 经营者掌握公司实质意义上的控制权, 多层级的委托代替关系以及经营者激励约束均不到位。

3 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缺陷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 在公司治理上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企业的高效运转。纵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国有股一股独大。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一直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但在企业股权结构中, 国有控股股份占据绝对控制或相对控制的地位, 法人股一股独大, 股东往往是中央或地方政府下的国资委, 代表股东这是国资委名下的国有企业公司。现行的政府作为国有股出资人的唯一代表, 并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出资人人事、运营、劳动工资等职能, 致使管理混乱, 职责不清, 权责不到位, 最终导致国有股处于一种相对虚拟状态, 未能真正起到作用。我国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部分上市, 部分优质资产或者优良子公司进行上市;二是企业整体上市, 以母公司的名义上市;第三是捆绑式上市;导致国有股虚置就是因为以上三种上市模式导致的。最终的结果是国有股权比例过大, 国有股未能真正起到作用, 非流通比例居高不下, 公开募集股份有限。

二是, 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期, “内部人控制”现象特别突出。虽然国外在1930年代的公司治理过程就出现经营管理层侵吞大股东的利益,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讲, “内部人控制”是企业持续良好发展的拦路虎, 内部人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 可以随意操作三会, 使其真正成为其侵吞企业利益, 追求个人私益的一种工具。

三是, 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市场上经常会报道一元总裁, 零薪水董事长,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任职, 是用来一种避税的手段。除此之外在激励机制上还包括行业差异化明显, 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 员工和企业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其持股数量与公司经营绩效未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是, 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在我国是上市工作应付证监会要求的工具:一是独立董事无独立的人格, 其人选的推荐也是由大股东进行推荐, 最终沦为大股东的“代言人”, 成为“橡皮泥章”。独立董事未能真正起到作用, 也不能真正代表小股东的利益;二是独立董事的职权和监事的职权有很大一部分是冲突和冲叠的, 独立董事需要在企业中获取一定的报酬, 而薪酬的制定操作权在大股东手里;也没有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权, 上市公司不可能让渡这部分权限。三是独立董事没有独立的利益相冲突, 无股票期权相匹配, 对其工作的激励措施有限, 不能调动积极性。四是国家层面制定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过于笼统、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独立的财产, 这就无法保障公司、股东利益受损后能及时得到救济。

五是, 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我国监事会纯粹是从西方学习过来未能真正起到作用的一个四不像, 虽然监事会有部分监督权, 但十分有限, 并且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人选没有建议权和一定的决定权;对于公司的经营决策也是如此。在我国公司法中过度追求和重视董事会的作用, 往往忽略了监事会的功能和地位, 致使监事会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议事机构, 同时受董事会摆布。

4 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4.1 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针对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 首先要盘活法人股的作用, 让其真正在二级市场流动, 前提是保证国有控股;二是释放公司治理权限, 可以起到小股操盘的作用;三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保证国有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引入私营成分, 打破股权比例, 重塑治理结构;四是降低行政命令的作用, 让企业真正市场化, 把行政命令权限转移到公司治理权限上来。

4.2 保证公司董事会充分履行其职能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是制衡, 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那就是董事会。往往我国企业注重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制衡, 重视经理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忽视了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的作用不外乎有二:第一, 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战略决策;第二, 对经营管理层的管理行为监督。

因此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保证其“独立性”之外还需要重构符合我国国情的董事会组织模式;设计一套可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实务体系。

4.3 实行管理层激励

经营管理层激励是解决企业经营效率问题的根本途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存在这个问题, 那就是代理成本, 所有者和经营者就是要在激励成本上达到一种平衡, 不至于因为代理成本过高, 所有者不愿意承担;或者代理成本过低, 经营管理层消极怠工, 损害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可以设立一个薪酬绩效考核委员会专门对经营管理层进行绩效考核, 在这个委员会里建议用独立董事作为考核组组长或委员会主任, 负责进行非独立董事的其他高管的考核。

4.4 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

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承担其该有的功能, 不能沦为橡皮泥章, 因此在治理结构上要充分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第一, 独立董事从企业获得的报酬独立;第二, 独立董事的人选独立;第三, 独立董事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匹配;第四, 给予独立董事一定的明确的权限, 一定事项独立董事或独立董事委员会具有一票否决权, 要由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并且要在公开披露的决议中列明独立董事的意见;第五, 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工作时间要有明确要求;第六, 设立独立董事任命和提拔委员会;第七, 政府层面对独立董事进行遴选, 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和考核条件, 终身伴随。

4.5 完善监督机制

一是切实强化监事会的各种监督职能, 使监事会真正有效地起到监督作用。应给予监事会一定的实质性权力。譬如董事会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监事会的通过, 赋予监事会对董事、经理的解聘建议权。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掌握了较大的权力, 股东大会的权力趋于淡化的情况下, 强化监事会的各种监督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实行监事问责制。监事因未尽法定义务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监事会成员构成除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外可以设立外部监事, 而外部监事的主体选择除了要考虑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社会阅历和社会地位之外, 还要考虑其能否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二是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证券市场在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收购兼并是促进公司完善治理机制的外部动因, 因此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 对改善公司治理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发挥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三是进一步完善与切实执行相关法制, 切实保护在市场最下面的众多中小投资者。现阶段尤其是应尽快在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上完善并实施具有实质性的办法和措施。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运用规则、监管和市场化手段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鉴于我国公司治理起点低、起步晚, 西方公司治理引入我国未能中国化, 致使在实际运用中走了很多弯路, 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公司治理的定义, 说明其特征, 指出当前公司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的功能有限、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等缺陷, 并针对缺陷提出了诸如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公司董事会充分履行其职能、实行管理层激励、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缺陷,一股独大,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 蒋少龙.论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J].经济, 2002 (11) .

[3] 刘光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探索[J].商业研究, 2004 (2) .

[4] 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5] 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6] 李锦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隙及其完善[J].经济师, 2000.

[7] 汤欣.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 施东辉.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996.

[9] 李维安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10] 王中新, 曹钢.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想[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11] 熊华清, 欧立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杨英基.股权分置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J].技术经济, 2006.

[13] 杜胜利, 张杰, 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14] 谭劲松, 李敏仪.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 2003.

上一篇: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下一篇:论互联网传播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