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案

2023-01-05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张珍

《找规律》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郑东新区龙子湖第二小学 张珍

【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第51页。 【基于标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节课,教材结合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同时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规律颜色入手,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为后面的“找”规律教学打好基础。 【基于学情】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分类与整理”单元,学生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也有所积累,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与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且要设计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在练习中,也要设计开放性的题目,既能丰富学生对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练习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或数字的简单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评价任务】

1、通过第二环节,观察情境图中的彩花、彩旗、灯笼,交流描述图中的规律,并分别说出来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来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并通过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检测学生能否能确定后续数字排列方式,实现目标一。

2、通过巩固练习85页做一做,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并通过开放式作业设计“规律王国”的入场券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图形排列规律的能力,来实现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就跟老师一起来做,拍手-拍手-坐端。(三次)你们猜想一下下一个动作会什么?你怎么知道?你真善于思考。我们一直在重复拍手拍手坐端这一组动作,像这样重复几个动作的我们就叫做规律,只要我们找到这组重复的动作,就能一直做下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教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可真漂亮!这幅图中有什么? 学生:有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男女同学围成圈跳舞。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同桌交流,之后让学生作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学生1:彩旗是按照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3)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我们上面找到的规律中有重复的部分。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找一找吧

学生2: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接着圈一圈重复部分。

学生3: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圈出重复部分。

学生4:跳舞的同学是按照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圈出重复部分。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板书:依次、重复出现。)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2.巩固练习

(2)说一说,涂一涂。

3.教学例2(数字交替出现的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例2中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与前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1:碗的个数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这个规律还可以用数表示出来,就是:

2、3,

2、3,

2、3„„像这样交替出现的。

学生2:碗的个数总是

2、3,

2、3,

2、3„„循环出现的。

教师总结:这里不再是图形颜色上的变化了,而是图形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它们表示相同的规律,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用语言表述得也非常清楚。

(2)完成例2中第二小题的教学。 教师:第二小题的排列是否也有规律呢?请两个同学一组,找一找再互相说一说。把你们发现的规律用数字记录下来。

学生1:图中总是1只鸡妈妈、3只鸡宝宝,1只鸡妈妈、3只鸡宝宝,1只鸡妈妈、3只鸡宝宝„„这样有规律地排列的。

学生2:鸡的只数总是

1、3,

1、3,

1、3„„这样循环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同时指出:虽然图形和数字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共同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一些规律,其实,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大家能发现它们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出示下面习题):

课本86页第一题摆一摆 课本89页第二题找规律,填数。 设计游戏:

关于找规律的游戏。

教师(呈现第85页的“做一做”):请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样的规律涂色,再动笔涂一涂。

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判断并欣赏大家创造的规律。交流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涂色时是怎么想的,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预计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想法1:按想的规律涂好颜色,再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验证自己的规律是否正确。 想法2:按想的规律先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是几朵花,再在每一组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有规律的事物。请看!教师:你还能找出在日常生活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合理的发言,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同时强调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美丽!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师:“规律王国”要举行联欢会,想来参加的小朋友需要自己设计符合要求的入场券。这是老师设计的入场券模板(如下图),请你在创作入场券时使用。你设计的入场券要符合下面两个要求。 要求:(1)请你选用自己喜欢的图形、颜色或贴纸创造出不同的规律。 (2)请把你的作品完成在入场券上,要有不少于3组的规律才能够入场哦!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欣赏。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第二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搭配(1)》 张珍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搭配(1)》

郑东新区龙子湖第二小学 张珍

一、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二)》中的第101页,内容包括:数字的排列和组合以及生活中的排列组合。

二、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搭配(1)”的相关表述:学生能够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能够表述出思维的过程,能将发现和应用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基于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中关于“周长”的相关表述:

1、目标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了解熟悉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2、内容

(1)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实施

(一)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对知识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三)课时安排

《周长》在第13周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为1课时

(四)实施对策

(1)运用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学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物体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4、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作业日志,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2)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学习新知。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

(1)进行课堂练习,结合作业设计,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基于教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搭配问题,本单元是对搭配问题的延伸和提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能够表述出思维的过程,能将发现和应用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安排3个例题,例1是教学简单的排列,根据4个数字卡片排列顺序的不同,表示出不同的两位数。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例2主要是研究不同的搭配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不同的上装和下装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穿法;例3是研究“比赛场次”问题,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图、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会有序、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五、基于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了三个数的排列和组合,这一节课延伸到四个数字,并且是带有0的数字的排列组合,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实验等环节找出事物的搭配和排列。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六、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难点:学会用有序思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出由四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两位数的个数。 2.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并且能够用有序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在交流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

八、评价任务

1.通过例1的教学,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填一填,再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探索出由四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两位数的个数。并通过巩固练习第一题的提升练习,和课后作业第1题的检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目标一。

2.通过巩固练习第2题,创设分巧克力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教师再进行演示,总结。提升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目标二。

3.通过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通过巩固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有序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自己方法的能力,实现目标三。

九、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十、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课件。

1、

3、7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题中有哪些重要的信息? 生一:要用

1、

3、5三个数字。 生二:没有重复数字。 生三:两位数。

师:可以组成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十位先固定数字1.个位分别是3和5. 十位固定数字3,个位分别是1和5. 十位固定数字5,个位分别是1和3. 一共组成6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师:这样有序的思考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师:那么如果我们多一个数字0,会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可选择的数字多了,但是方法与二年级下册学习的方法是一样”引导学生借助复习回顾时唤起的经验,利用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搭配(1)。(板书搭配(1))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同桌交流。

同桌为一组,一个人摆一摆,一个人填一填,看你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的两位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

师:每个学生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0、

1、

3、5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 汇报可能会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 (1) 无序的。

(2) 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

10、

13、15;再写出3 在十位上的有:30、

31、35;再写出5在十位上的有:50、

51、53. (3) 从高位到低位。 3.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环节,让孩子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出由四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两位数的个数,并且通过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此环节通过操作、探究、总结等方式完成对目标

1、3的评价。】

(三)巩固应用、练习提升。

1.用

2、

5、

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进行汇报。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这种有序思考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把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一块。有多少种分法?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可以通过摆小棒、也可以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2)学生进行汇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师进行实物演示,总结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1、总结。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作业设计,一方面对本课进行全课总结,梳理知识点,另外,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环节通过总结、练习等方式完成对目标

1、2的评价。】 十

一、板书设计:

第三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本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研究,决定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

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鼓励区县和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选择若干学校和若干学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行推广;鼓励区县和学校在做好小学低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小学中高年级的改革实践。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与作用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但是,当前小学教学与评价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被人为拔高,学生必要的学习经历被忽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缺乏等。这些现象影响了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质疑。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逐步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有利于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内容与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和“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要探索课堂观察与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二)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1.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要注重表达表现、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细致观察、有效记录、深入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方法、态度、兴趣与习惯等。要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探索学年、学期等阶段性评价。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

2.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积累学生课堂表现、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各类考查情况等的记录,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要加强对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等第表达,并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3.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评定或比较,而在于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客观反映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如实反映学生个体发展情况。要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

三、措施与保障

1.加强指导监督。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加强中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责,严肃查处所辖中小学违反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行为,保障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各小学要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工作,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2.加强调查研究。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积极开展小学教学与评价现状的调研,善于发现问题和经验。市教学研究部门要开展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适时修订小学语文教材。市、区县教学研究部门要加强教学研究,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常规教研及网络教研的重要主题;教研人员要深入基层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以项目为载体,探索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有效途径。鼓励区县和学校开展师生关系、学业负担、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等关键因素的调查,以持续准确了解学校教学与评价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教师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能力,并以调查证据为基础,及时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组织各类培训。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要针对教研员、校长和教师,灵活采用教材教法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展示、教学论坛、专题研修等方式,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题培训。

4.提供资源支持。市教学研究部门要梳理

一、二年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修订并公布《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等指导性文本。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撰写报告、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录制视频等形式,提供多元化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各种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营造积极氛围。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交流展示活动,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家长、社会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会

2013年8月7日

第四篇:《操场上》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杨蕊/郑州市第九十二中学一年级语文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但识字方法较少 ;生字"跑、足"的笔顺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需要培养了解讲话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

2、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课件,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认读生字"操"、"场"认识提手旁(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用时:10分钟)

1.老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读音。

2.学生自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展示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

通过听范读、自读等方式能正确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识字写字

(24分钟)

活动一

1.老师领读、学生领读12个生字。

2.同桌互读、开火车、展示朗读、男女生赛读12个生字。

3.做游戏读词语。

(完成目标一)

通过指名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等方式正确认读12个生字。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1.说说每个字的结构,观察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指导。同桌交流评价。

3.对照田字格师评。

(完成目标一)

通过观察、老师范写、练写、对照等方式正确书写"足字旁"的笔画。

.比较"足字旁"和"足"的异同。

(评价任务一)

环节四

反复诵读

(8分钟)

1.指名读儿歌。

2.师生接读儿歌。

3.配乐朗读儿歌。

(完成目标二)

通过指名读、师生接读、配乐朗读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评价任务二)

板书设计 :

7.操场上

跑 足

教学反思:《操场上》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画,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新课程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自立、合作、探究"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言,都想告诉我他们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这时我就让他们看看课件中图上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什么。学生边说边学习了词语,这就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识字。

1.合作识字,体验情操。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同座为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情况。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 .2、探究识字,培养能力。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做"打球、拔河、拍球"以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就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比较观察,示范演示。写字是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虽然是电脑时代,但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老师要十分重视写字指导,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板书示范,把每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写字,课内保证了写字时间。这样每节课有3---5分钟时间写字,细水长流,一定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l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五下)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金色的鱼钩》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

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篇读来让人感动的文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3.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本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但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一是认识本课12个生字:“颧、鬓、稞、搪、熬、唉、敛、奄、疙、瘩、噎、锈”等,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无边无涯、奄奄一息”的意思。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主要采用认读和听写两种形式。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通过同桌互改检测学生的听写情况。

评价任务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评价任务三:会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闪着光芒!舍已为人

6

上一篇:就业创业培训开班讲话下一篇:近义词辨析及练习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