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研究

2023-03-01

1 教育技术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课的重要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也是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职前教师合格师资的重任, 同时又是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场所。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 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目前,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而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重要方面, 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严格的教师职业技术训练, 教学工作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导至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程度。教育技术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而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是教师, 是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2 国内外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设情况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早, 目前有些已比较成熟, 它们不光有具体的条款用以测量与评价, 指导教师的教学与培训, 而且已经充实了大量的实例或案例供参考, 这对我国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的制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欧美各国、澳大利亚、口本、韩国等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 并于上个世纪8 0年代开始分别出台了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或教师信息素养) 相关的政策或标准,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或教师信息素养) 的培训。

2.1 美国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标准

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 一直以来它都引领着世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工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 E T 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 出版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该标准定位于准教师教育, 从6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绩效指标, 该标准对教师的职前准备和在职表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1.1 技术操作和概念

形成关于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概念理解。能持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与技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以跟上技术的新发展。

2.1.2 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在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时, 能利用教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明确、查找有关的教学资源, 并评价其准确度和合理性;制定学习活动中教学资源的管理计划;制定技术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管理策略。

2.1.3 教学、学习与课程

促进技术支持的学习经历, 同时达到课程内容标准和学生技术标准;用技术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运用技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管理学生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活动。

2.1.4 评价与评估

运用技术、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技术收集分析数据, 解释结果, 交流结果, 以改进教学实践, 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应用多种评价方法, 判断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中使用技术资源的有效性。

2.1.5 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

利用技术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评价和反思, 以便在利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作出有效的决策;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借助技术手段与同事、学生家长和更广范围内的社区进行交流、合作,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1.6 社会、伦理、法律、人性方面的问题

示范、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利用技术资源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均能得到良好发展;利用技术资源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均能得到良好发展;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促进所有学生在技术资源利用上的机会均等。

2.2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 2005年4月, 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规定了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2.2.1 意识与态度

(1) 重要性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 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3) 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2.2 知识与技能

(1) 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2) 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2.2.3 应用与创新

(1)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 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2) 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3) 科研与发展: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 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4) 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2.2.4 社会责任

(1) 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2) 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3) 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 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3 目前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师已将现代教育技术课作为发展未来教师信息能力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主渠道, 与教育学、心理学一样成为师范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而作为高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育技术课教材, 在20世纪20年代还凤毛角, 如信已发展致电近百个版本。教育技术课程建设, 大多是主要停留在重要性的呼唤及技术策略的思辨性研究, 缺乏主体意识与忧患意识, 对于教育技术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高师教育技术课程标准等较少地予以全方位的关注。

目前把教育技术课等同与信息技术课的倾向重, 教育技术教材编制应从有助于形成和提高学习者教育技术能力方面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体现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强调知识内在联系, 内容应少而精, 重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教育技术课来说三种能力的顶点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目前教育技术主要为信息技术内容, 而不是教学设计。教育技术课不是信息技术课, 不能把上教育技术课中实践课教学用电脑操作课所取代。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这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极为宽泛, 加之学校或各系不断压缩课时, 上课教师大多凭经验随意选择教学内容, 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趣味性就难以体现。

许多学校对这门共课重视不够, 对教育技术室验室的建设投入不足, 有些学校投入为零。作为任课教师只能凭理论讲解, 谈不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没有机会操作现代教学的媒体, 从而不能真认体会到用教育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的原理。

教学内容繁重, 知识结构庞杂。力求面面具到而无一落到实处。目前的各种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各种教学媒体的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远程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这种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的安排, 内容体系上基本包括了教育技术专业体系的浓缩, 知识范围大而全, 教学重点不突出。而公共课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职前教师。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现在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现状。

介于目前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以上各种问题, 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本人提出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国家教育部还于2 0 0 4年月12月2 5日正式颁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这对于教师培训的规范化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4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构建

4.1 教育技术应用意识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学习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 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必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公共课的兴趣, 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观念和初步意识。内容可以包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的认识、介绍相关的文件精神《中学教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找出自己目前存的差距。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功能及发展作介绍。

4.2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建设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 同时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能够上网查找教学所要的资源并管理资源。了解学会简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熟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教育资源及利用。教学内容包括号:现代教学媒体操作及教学功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三个模式应用、课件设计与制作 (不作统一要求, 根据不同专业选用不同软件)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其中课件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只作为简单介绍。

4.3 教学系统设计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播的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使学生掌握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点, 同时关注媒体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有: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传统教案与教学设计比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教学评价与反思。

4.4 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

本部分教学内容括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概念、内涵、整合的层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运用、整合应用的案例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掌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的整合运用。

4.5 教学技能训练与实习

结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教育技术技能训练, 体现教学中的技能如视听媒体应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训练。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技能培养与学科教学应用相联系, 从而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 具备教育技术素养不仅是2 1世纪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善教者, 师逸而功倍, 不善教者, 师勤而功半。因此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钻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基础之上, 构建基于〈标准〉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体系是培养合格师范类学生的关键。

摘要:本文根据目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合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开展现状, 以及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分析, 提出了当前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体系, 使培养的高等师范院学生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能适应当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教学人员版.初级)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2] 何克抗.中央电化教育馆,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教学人员版.初级) [M].高等教育也版社, 2005, 12.

[3] 刘雍潜.普通高校电化教育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报告[J].教育传播与技术, 1997, 3.

[4] 国家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

上一篇:串匹配算法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对彝良图书馆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