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2023-01-02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不同家庭生殖健康需求调研报告

如何为不同需求的育龄家庭提供生殖健康技术服务

调研报告

目的:了解我市育龄家庭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的现状和需求,为市政府在率先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过程中制定有关促进生殖健康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2009年以来,到市站采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生殖道疾病诊治和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的病历档案资料,调查内容包括: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利用和需求状况。

结果:1. 渴望掌握避孕节育知识,了解现行避孕节育政策,获得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利;多数人希望提高技术服务质量,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获得规范的术后随访服务;意外妊娠和多次人工流产人数呈上升趋势。2.准生育群众对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免费政策、免费项目不够了解占大多数;渴望得到遗传咨询、优生指导、随访服务占大多数;部分人认为出生缺陷干预是计划生育的一项强制管理工作。3.大多数已婚群众结婚一年内渴望生育理想的孩子;一年以上不生育人群渴望得到专业治疗或借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多数不孕群众认为得不到规范的治疗。4. 男、女生殖道炎症患者明显增多;宫颈肿瘤和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看病贵、看病难仍是制约农村生殖健康的关键因素;更年期以上妇女生殖道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增多;男性健康保健服务、随访服务、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大多数育龄家庭希望通过便捷的方法、低廉的价格获得生殖健康服务。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出生缺陷干预政策

的认知度,提高自我参与意识;逐步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针对目标人群的薄弱环节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

2.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以市站为龙头,充分利用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生殖健康援助行动项目”固有荧光早期肿瘤诊断仪、蓝氧生殖道治疗仪的诊治优势,选择3-5个服务条件好的镇计生服务中心,从市站抽调技术骨干,长期或轮流到基层开展规范的门诊咨询、健康指导、疾病诊治及随访服务,或从社会上聘请一批知名度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临床医师充实到镇级计生服务中心,加强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

3.加强阵地建设,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培养更多的男、女生殖健康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不孕不育专科,不断提升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率,提升幸福指数。

4.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育龄家庭档案,实现规范管理;提高避孕节育有效率,较少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提升出生缺陷干预人群的履盖面;鼓励和推动男性参与计划生育;深入镇、村,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逐步开展男性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

5、借助省直管的契机,调整全市的目标考核体制,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引导市、镇两级广泛开展妇科病、男性病的普查普治工作,适度增加相关医疗设备,以低廉的价格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服务;加大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逐步引导各级政府提高服务理念,加大服务投入,增强服务能力。

第二篇: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为了解虹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了解和满意度,以及对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为今后制定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现场,采用自编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随机抽取800名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从2009年家庭医生制服务推广以来,96.93%的签约居民接受过家庭医生健康指导;签约居民知晓自己有健康档案占91.44%;89.79%的签约居民参加过家庭医生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经常参加及参加过1次;88.25%的签约居民经常与家庭医生见面;97.19%的签约居民愿意长期定点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需求有:用药指导或康复咨询占46.36%;预约门诊占45.85%;联系转诊占39.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需求

上海自2011年起就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1],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为支撑,居委会为服务范围、家庭为最小服务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式服务为基础,根据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逐步构建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通过签约家庭医生,为签约管理对象提供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卫生服务,贯彻预防医学导向的诊疗模式,采用以全科医学为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治指导等系列综合服务[2]。

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是一种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由家庭医生综合协调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了社会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的专长和特点,完成相关的健康管理工作[3]。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社区行政化网格和全科团队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探索以居委为范围"家庭医生制全覆盖"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居委配备1名家庭医生和1名家庭医生助理(由护士或公共卫生医生担任)。开展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医护组合的形式协作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患者、帮扶救助对象等重点人群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截至2014年9月,累计签约5673人,其中糖尿病签约管理对象为343人。

为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了解和预约门诊的依从性,了解家庭医生制糖尿病预约门诊开展的基础,本研究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现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800名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必须是本社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其文化程度应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看书读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本人愿意参与本研究调查的社区签约居民,方可入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8%。

1.2方法 采用自编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填写问卷有经过同意培训的调查员讲解问卷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来分析。

1.4质量控制 参与项目的所有调查员均为本研究的核心成员,在进行现场调查之前均参加统一的培训,了解本次项目的主要内容,学习该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需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表达和沟通技巧,以及现场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每个调查地点要求两名调查员同时在场进行调查,及时对被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问卷填写完毕之后,调查员现场检查,如有遗漏及时要求被调查对象补充填写。问卷录入时进行双人两次录入,并且进行两份核对。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社区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83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2.31±6.25,其中男性305人,女性478人,男女比例约为2:3;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39.72%,高中学历占35.1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5.16%;职业分布:离退休占48.15%,工人占12.77%,专业技术人员占15.84%,商业及服务业人员占10.34%,干部占8.05%,公司职员占2.04%,军人11占1.40%,农民占1.15%,无业占0.26%。见表1。

2.2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大部分签约居民接受过家庭医生健康指导的有759人,占96.93%,只有小部分没有接受过家庭医生健康指导共有24人,占3.07%;大部分签约居民知晓自己有健康档案占91.44%,仅有8.56%不知晓自己有健康档案;大部分签约居民参加过家庭医生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经常参加及参加过1次的分别占77.91%、11.88%,但尚有10.22%的签约居民从未参加过家庭医生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一年中经常与家庭医生见面的签约居民占88.25%,偶尔见面的占6.00%,不看病不见面的占5.49%,仅有0.26%的签约居民一年中从未见过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在今后的长期定点就诊项目上,占97.19%的签约居民愿意长期定点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仅有2.81%的签约居民表示不愿意长期定点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见表2。

2.3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 本次调查中,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需求有:用药指导或康复咨询占46.36%;预约门诊占45.85%;联系转诊占39.46%;建立家庭病床占22.22%;家庭健康干预占21.46%;中医药服务站12.52%;妇女、儿童保健各占3.58%和1.53%。说明在783名调查对象中,对预约门诊的需求几乎占到了1/2,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预约门诊的有一定需求。见表3。 2.4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 在对家庭医生服务综合满意度的调查中,将评分为10分者归为满意,占调查人数的84.04%;评分在7~9分区间者归为较满意,占调查人数的13.79%;评分在5~6分区间者归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2.17%;说明被调查签约对象总体满意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见表4。

调查中,有83.01%的调查者认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对本人及家人健康状况有帮助;评分在7~9分区间者归为较有帮助,占调查人数的14.43%;评分在4~6分区间者归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2.30%;认为很少有帮助的占调查人数的0.26%。总体而言,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对签约居民本人及家庭的健康状况影响,得到了大部分签约居民的认可。见表5。

3 讨论

3.1家庭医生服务可试点先行 利用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群为服务对象,尤其从管理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病管理对象提供签约服务,签约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均能利用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家庭医生必须要有全科医生的资格,提供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4]。

3.2建立有效的家庭医生服务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结合本社区诊断中的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利用好社区内的公共资源,如居委干部、卫生志愿者共同开展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市级医疗机构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家庭医生首诊,使患者逐步适应预约诊疗,并得到必要的分级诊疗[5]。

3.3规范家庭医生预约门诊服务内容 家庭医生应在以健康档案为核心,通过事先预约,在约定时间内利用家庭医生预约门诊服务,增加慢性病管理内容,使签约对象能在一次诊疗中同时得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在社区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管理模式能更好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6]。

第三篇:探析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

近年来,农村经济在党的富民政策作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户之间收入的差距明显拉大。而目前,“择优扶持”的农村金融政策,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讲,出现较大的反差,使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在不断的下降,这将对低收入家庭改变现状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应引起相关

部门的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满足现状及成因

在此,笔者仅以**市镇**县为例,选择上、中、下三个样本村,把低于区域人均收入30%以下的确定为低收入家庭标准,并对其中60个低收入家庭作为样本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个样本村低收入家庭户,占三个村总户数的16.6%,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较调查的三个村人均收入低73.4%。2007年在调查的60户样本户中,自有资金能力不足的43户,占样本户的71.7%。其中:自有资金能力30%以上的12户,占样本户的20%,30-20%的23户,占样本户的38.3%。10%以下的8户,占样本户的13.3%。

在自有资金不足的43户中,有贷款需求的39户,占90.7 %,向农信社提出过申请的39户,占100%;其中已得到贷款的11户,占申请需求户的28.2%。贷款金额为3.7万元,占自身需求额度的28.1%,占39户贷款需求总量的9.2%;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16户,占样本户的26.7%。

根据上述情况反映出:目前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仅为18.7%,在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反映在低收入家庭方面:一是经营规模小,人均耕地只有3.5亩,对农信社贡献率低;二是低收入家庭有一些年龄偏大经营能力较差。还有一些自身素质、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风险性较大;三是自身对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小,不愿与贷款大户联保,怕自身承担风险。

反映在社会方面:主要是低收入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除少部分以家族关系,组成联保获得贷款外,大部分找不到联保户,因此不具备贷款条件。

反映在农信社方面:一是信贷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低收入家庭有陈欠贷款,并视为不具备贷款条件;同时对信用观念较差的农户采取无期限的信贷制裁;二是择优扶持的信贷政策,对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出现服务盲区;三是农信社对信贷营销实行绩效挂钩责任制,信贷员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然的选择规模较大或者回报率较高的户,使低收入的农户受到冷落。

二、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这些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无法扩大再生产,在简单的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缺口较大的农户,只能靠参与民间借贷以2分利高息抬款,也有的靠高价赊购生产资料,这样只能是大大地增加生产成本,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减少收入;还有一些资金缺口较小的农户,在无法解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只能靠压缩投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难以实现增产增收。

2.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最为关键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而目前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率较高,而满足率却较低,贫困现状难以改变,这就加大了农户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且扯新农村建设的后腿,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对盘活不良贷款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的情况表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大部分积压在这些低收入农户。例如调查的东屏镇公和勒村,截至2007年9月末,陈欠贷款余额47万元,其中有39万元积压在低收入农户中,占陈欠贷款余额的83%。通过调查的情况看,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低收入28户,占该村有陈欠贷款户数的45%。基本上与农信社断绝了信贷往来关系。这不但对不良贷款的盘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农信社经营计划具有较大影响。

4.不利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与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不对称,加之一些信贷营销员嫌贫爱富的经营思想,对低收入农户不理睬,造成拒贷户越来越多,影响贷款面的扩大,在此同时,县域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即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虽然目前这些低收入农户对金融服务贡献率较低,在短期内通过扶持,将逐步成为优质客户,这一潜在的优势将被其他金融机构或民间融资所占有,并对今后长远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5.不利于区域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较低,虽然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农户本身,但当地农村信用社为归避风险、追求规

第四篇: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一、家庭乘用车的概念

1.乘用车的概念

乘用车(passenger vehicle)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涵盖了乘用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乘用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

2. 家庭乘用车的概念

国际上并无家庭乘用车的概念,只有乘用车与商务车之分。家庭乘用车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是所有权归个人所有,供家庭使用的乘用车。

二、乘用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乘用车需求变化将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既有长期决定因素,也有短期影响因素,而乘用车需求增速变动则是长期和短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影响乘用车增长的长期因素

从长期来看,对汽车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可用人均 GDP 或人均收入衡量;二是乘用车整体价格水平。发达国家或地区乘用车市场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价格的下降,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乘用车逐步从奢侈品转变为一般商品而大规模进入家庭。

发达国家社会结构逐步呈现“橄榄型”结构,即中等收入阶层(或称中产阶级)比重相对较高,而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比重相对较低。由于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同时发挥作用,决定了乘用车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

2.影响乘用车增长的短期因素

从短期因素看,影响乘用车需求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弹性。国际上衡量汽车普及条件的指标为 R 值,车价水平/人均 GDP,经验认为当 R 值达到3左右,汽车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

2)使用成本。油价、保险、养路费、车位、停车、维修等成本短期内会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但从更长时期来看,使用成本对乘用车需求总量增长不具有太大影响;

3)使用环境,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公交系统只是影响到乘用车的使用频 率或有限替代,而对乘用车的市场需求不会产生较强影响;

4)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通过改变收入及收入预期而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短期影响,居民购买乘用车会被激发、提前或被抑制、延后,从而影响短期销量或导致一定销量在不同时期的分配,但不会影响长期销量和总的消费趋势;

5)政府短期消费和产业政策, 在特定经济背景下,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实行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也将对乘用车市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国内家庭乘用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乘用车工业发展很快,乘用车市场的供需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乘用车不再是我国老百姓不敢问津的奢侈品,家庭乘用车的需求迅速增加。 目前,影响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又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乘用车本身、制造商、销售商、潜在顾客等几个方面。

1.来自家庭乘用车本身的影响因素

来自家庭乘用车本身的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乘用车的价格、预期价格、品种、颜色、外观、内部装饰效果、品牌、行驶性能、安全性能、性能价格比以及舒适性、经济性等等。

目前我国国民收入总体水平还不高,乘用车的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者对乘用车需求的主要因素,乘用车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乘用车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高而减少,随其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着我国乘用车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乘用车的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乘用车的需求会稳步增加。 乘用车的品种、颜色、外观、内部装饰效果、品牌是影响消费者对乘用车需求的几个因素。

乘用车的性能价格比是影响乘用车需求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性能价格比高的乘用车容易被市场所接受,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需求趋势看好,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大。

2.来自制造商的影响因素

来自制造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制造商的生产规模、营销能力、过去的业绩、在公众中的形象、公众对制造商的发展预期以及乘用车出厂后的服务质量。 一般说来,制造商的生产规模越大,分摊到每辆乘用车的生产成本就越低,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就越大,只有盈利能力强的制造商才能将自身的事业作大作好,才能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大,乘用车的产量高,意味着社会上拥有该种品牌乘用车的用户比较多,备品备件购置、车辆修理和维护保养就会比较方便。因此,制造商的生产规模是影响其所产乘用车需求的重要因素。

制造商的营销能力、过去的业绩及其在公众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其产品的需求。 制造商产品出厂后的服务质量是影响制造商产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制造商有完善的出厂后服务,发生问题后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这样,消费者就愿意购买服务质量比较高的制造商的产品,因而其产品的需求量就大。

3.来自销售商的影响因素

与制造商类似,销售商的经营规模、营销能力、营销策略、过去的销售业绩、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其售后服务质量是影响其所经营的乘用车需求的主要因素,在此不再详细讨论。

4.来自潜在顾客的影响因素

来自潜在顾客的对家庭乘用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潜在顾客的当前收入水平、将来的收入和消费预期、职业、偏好及消费观念。

目前,对于我国不少大中城市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企业的高层白领和东南沿海富足地区的一些富裕的农民家庭而言,收入水平已经不再是影响其对乘用车需求的因素或主要因素。对于其他消费者而言,收入水平仍然是影响其对乘用车需求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

潜在顾客将来的收入和消费预期是目前影响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不少城乡居民家庭在银行有不少的存款,购置一辆普通家庭乘用车在购买能力方面不存在问题,主要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和就业市场不太稳定,许多家庭对未来可能得到的收入难以估计,为了稳妥起见,不敢动用家里的存款去购置家庭乘用车;二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居民在子女教育、

住房及医疗方面花销很大,未来究竟在以上三个方面要花多少钱,一般人难以估计,对未来消费预期的模糊性直接影响了上述家庭购置家庭乘用车的积极性。

5.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

潜在顾客的家庭其他成员、亲戚、邻居、朋友及同事等周边人群对购买家庭乘用车的看法和态度会促进或动摇潜在顾客购置家庭乘用车的决心,这是不言而喻的。潜在顾客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居住在大中城市还是小城市或者县城对潜在顾客是否真正购置家庭乘用车会产生影响。

过路费、过桥费征收情况和停车场的方便程度及停车收费情况也是影响家庭乘用车需求的因素。我国除近年来新建的高标准小区外,原来建造的居民住房没有考虑设置车库,这给拥有家庭乘用车或想拥有家庭乘用车的城市家庭晚上泊车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消费者对乘用车的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目前影响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建议我国政府、车辆管理部门、乘用车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家庭乘用车的需求,有利于家庭乘用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我国家庭乘用车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汽车需求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三个发展阶段。孕育期:在工业化初期,汽车需求保持较低的增速,汽车属于奢侈品;普及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和汽车规模效应引发成本大幅下降,汽车需求增速加快;成熟期:随着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乘用车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家庭乘用车拥有量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乘用车消费进入普及期。中等收入家庭大量进入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按照国际惯例,当千人汽车拥有量达20—100辆时,汽车消费将进入普及期,这时汽车市场将会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当前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达50辆左右,而国际平均千人汽车拥有量水平达147辆,可见我国汽车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影响中国乘用车需求的长期因素主要包括人均收入、车价、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等。总体上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国家庭乘用车消费需求将从孕育期进入长达10到20年的普及期,普及期前10年其拥有量平均每年增速可达20%左右。

2.乘用车需求重心将逐步向

二、三线地区延伸

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尤其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京广沪深等一线市场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几年,控制总量基调日益明显,控制范围也将不断扩大,高速增长态势必将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而同时,乘用车行业二三线市场的增长依然值得期待,尤其是中西部各省市区域,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对汽车的需求将逐步进入新的膨胀期,在接下来的几年存在着极大的增长潜力。此外,农村市场的发育和增长,也将成为今后车市增长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3.乘用车市场需求结构将产生新的变化

1)增长迅猛的豪华车市场被持续看好

随着中国富人阶层的不断崛起,近年来中国豪华车市场呈现了高于市场整体增幅水平的发展势头,这一趋势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据相关机构预测,“十二五”末期,中国豪华车的销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番。

2)自主品牌汽车面对的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自主品牌一直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近两年自主品牌大肆扩充产能,随着市场整体发展节奏放缓和刺激政策的退出,产能闲置、库存超标以及价格战将对自主品牌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合资企业中低端产品定位继续下探的趋势仍在加强,由于在品牌号召力方面具备更强的引导力,如果合资企业产品群体性向低端铺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遭遇严重威胁。

3)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将加快

随着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因素在2010年得到解决,在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未来将有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虽然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比重将逐步提升。

第五篇:培训调查需求报告

1.目的

为了规范员工的日常管理,保证公司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与效益,特制定本稿。

2.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人力资源部共发放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纸质给14个部门份,现已回收13个部门份,回收率92.8%;基本能代表大部分同事的需求及建议。

4.培训意愿及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中培训意愿调查设置了18个调查问题,其中前12题为选择题都有完整填写,后面4道题为问答题基本都有填写完整。调查的对象从员工到骨干技术及领导,就培训的认同度、培训方式、培训类型、培训频率等做了统计。

4.1训工作的认同上,通过培训,大家提高了对培训工作的 重视和统一了认识,达成了加强培训工作的高度认同。认为培训非常及培训重要性人数占比分别为92%和8%。

4.2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法依次为:内部讲师(占比80%)、邀请外部讲师(占15%)、拓展训练(占比3%)、内部讨论(占比2%)。

4.3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依次为:案例分析(占比10%)、分享交流会(占比5%)、模拟角色扮演(5%)、课堂讲授(占比80%)。

4.4你是否愿意担任内部讲师的选项上非常乐意和愿意分别为60%和40%:说明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主动承担内部讲师,只是由于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培训,需要公司给予相应的培训如内部培训师的培训或外聘培养。

4.5选择一次培训课程的安排时间上依次为:2-4小时(占比80%),1小时(占比15%)、 视课程需要而定(占比5%).4.6培训时间的选择上,选择上班时间如周五下午为80%、在下班后为5%、无所谓占15%。

4.7选择培训的频率上多长时间合适,每星期1次占8%、每月1-2次占比90%、每季度1次占2%。

4.8具体见附表《调差问卷统计汇总表》

5. 培训课程需求项目调查统计分析: 5.1内容:

5.1.1安全教育、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文化及规章制度分别占90% 、5%、5%,安全教育培训列第一大家一致认可,强烈要求对企业文化业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5.1.2培训需要项目:技术生产类,生产类,技术管理类,团队管理类,安全教育生产类,行政管理类等。 5.2代表型项目需求:

5.2.1 户外拓展、外聘讲师、团队集体野外训练。5.2.2个别典型代表性问题:

A、困扰一:部门之间协调处理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沟通太难;关系有一点冷淡,沟通不畅的感觉很明显。

B、困扰二:管理现实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说“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现实情况却很难改善,因而倍感压力”、“员工素质低、较难跟上公司及部门的要求”、“车间员工调动执行力差与员工工作态度消极”、“90年代员工很难吃苦”等。

C、困扰三: 员工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素养较低造成积极性差、固于自我保守等各方面问题,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进度和效益。

需要培训的新项目:员工思想教育、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外聘讲师、集体实战培训、团队士气野战集训。

5.3培训课程统计表

6.培训意见和建议

6.1公司各部门就培训工作问题达成一定的认同,希望各部门负责人在今后的具体培训中能够身体力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把公司和各部门培训工作提上工作日程。

6.2在讲师的选择上,统筹考虑在经费有保证的前提下,以内部培训为主,如果经费允许,内部培训兼外训辅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培训。 6.3在授课人和培训方法上,首选安全操作为主,以优秀骨干员工经验分享辅助。

6.4充分发挥各部门主管培训意愿和热情,对有意愿做内部培训师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

6.5在培训频率上掌握在每月1-2次为宜,每次课时安排在周末2-4个小时,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培训的参与度。

6.6最急最需要的培训课程应先给予安排,依次开展其他课程,可参见培训课程排序表。

6.7培训注重实战性、实用性、可行性,多样化方式培训,有考核和实效性;进行座谈会、讨论会、做游戏的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6.8培训内容专一性,有针对性专题培训,加安全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

7. 2014年度培训规划

7.1公司培训待改善事项

针对培训调查统计数据,就公司目前培训需改善事项如下:

7.1.1 公司的培训大多数是应急性培训,没有形成独立的培训体系,存在一些缺位,机构不健全,培训的流程不清晰,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和拓展持续性; 7.1.2公司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未建立相关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过少,针对性不明确,培训经常出现滞后现象,无相关培训制度和流程支持,培训形式单一;

7.1.3内部培训讲师缺乏、现有内部讲师授课技巧,培训后续反馈与评估机制脆弱,培训对象仅放在新员工与少部分在职员工方面;

7.1.4其他培训未有效开展,培训组织力度不够,学员参与力与公司对培训重视没有相应的制度监督,常出现有培训,但实际培训的功能与价值未能显现 7.2.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2014年培训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 7.2.1把培训工作纳入公司绩效考核,提高公司各层级(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在工作实际中完成任务和培训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应形成培训工作有助于部门业绩提升和管理的理念,从而实现业绩和公司持续发展;

7.2.2增加培训工作管理部门人员的配置。因为培训工作是个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与公司各部门紧密沟通和协作,现有培训对象人员比例较少,培训应抽出时间全员参与;

7.2.3鉴于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根据培训工作会议和培训调查问卷的反应情况,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还是愿意担任内部讲师,只是缺乏经验和技巧,需要公司提供相应的支持。近期着手搭建内部培训师队伍,储备培训师梯队,条件允许的可以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授课,建立健全内部培训队伍。

7.2.4逐步建立和完善现有培训管理制度和组织流程,使培训工作制度化、流程化。 由于培训形式单一,以后培训可以尝试新的培训方法。

7.2.5培训效果没有及时转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态度,培训后将跟踪调查将员工培训后的行为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建立和完善培训流程制度,做到有据可依。

7.2.6 对中层管理干部加强培训,培训的推进者和执行力度着重点在中层管理干部,所以必要是可以请对班组长进行系统化培训。 7.2.7 具体培训课程见附表《2014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表》

拟稿人:张涛涛2014年4月18日

上一篇:集体备课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