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2024-05-08

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家庭轿车问卷调查

问卷描述

近年来轿车的销售量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轿车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三个:私人用车、集团用车和出租用车,私人用车需求成为轿车需求的主体,这同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新的汽车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问卷作答区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3.您的月收入状况:A.2000以下B.2000-5000C.5000-8000D.8000以上

4.如果您当前准备购置一辆家用轿车,理想的车型是:

A.SUVB.SRVC.运动型轿车D.居家经济型轿车

5.您最理想的家用轿车价位:

A.4万以下B.4-10万C.20-30万D.30万以上

6.您选购家用轿车的目的是:

A.交通需要B.享受驾车乐趣C.投资体现身份D.汽车爱好者E.工作职位需要(家庭需要)

7.您是否会支持本土品牌: A.是B.否

8: 燃油税的实施,政府的激励是否会激发您的购买欲

A.是B.否

9.您最担心购车后会出现的问题:

A.质量B.售后服

C.安全性D.其他

10.如果让你选择购买一辆汽车,你会选择什么品牌的汽车?为什么?

答:

感谢您们的支持,配合我们的轿车调查工作!

篇2: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为充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指导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儿童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一、在线调查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150人,其中独生子女123人,家有二胎27人。就读状况:还未上学的孩子36人,占24%,上幼儿园26人,占17%,小学1-3年级29人,占19%,小学4-6年级15人,占10%,初中7-9年级11人,占7%,高中7人,占5%,大学13人,占9%,其他13人,占9%。居住方式:核心家庭(夫妻二人与子女)51人,占34%,三代同堂90人,占60%,隔代家庭(只有祖父母与孙辈)1人,占1%,单亲家庭4人,占3%,其他方式4人,占3%。经常抽空陪孩子玩或与孩子交流的家长119人,占79%,偶尔31人,占21%。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和孩子商量146人,占97%,打骂孩子4人,占3%。为人父母之前,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的有30人,占20%,未接受过的有120人,占80%。29%与孩子经常沟通,53%比较了解孩子,14%偶尔沟通,3%了解一些沟通非常少,1%基本不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67%是教育方法错误,12%是教育观念陈旧,15%是教育能力匮乏,5%则是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18%关注健康安全,10%关注人际交往,1%注重学习成绩,71%则关注性格发展。

被调查人员中,对于社区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1%非常愿意参加,55%愿意参加,4%则无所谓。涉及的家庭教育内容,32%希望提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方法,75%想学习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其处理方法,23%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调查问卷,家长常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操心,32%的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23%的孩子胆小自卑,意志不坚定,16%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15%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善与人交往。由此,7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74%的家长侧重发展孩子的自信心,67%侧重发展独立性,46%侧重发展持久性,37%则侧重发展孩子的忍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由“重智”向“重德”转变,91%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47%的家长倾向给予孩子快乐的生活,对于学习读书技能和知识技能则相对较少,只占32%与43%。

周末或者节假日,53%的孩子会在家看电视,55%选择外出游玩,39%的孩子则会看书,而23%的孩子会帮父母做家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占优势,家庭教育失衡。目前独生子女在被调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家长往往用“情”替代了“理”。因此当今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的思想非常严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习以为常。

2.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60%的家庭为三代同堂,34%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当父母上班后,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有些年迈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由此,“娇”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思想“代沟”严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有的家长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而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这种以爱、关心为借口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4.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无从下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么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困惑的。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些家长则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

三、对策与建议

1.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如从各乡镇(街道)选送“最美家庭”、“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等,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使辖区内的居民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引导广大市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文明风尚。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新北区妇联携手各乡镇(街道)妇联建立家教组织网络,组建家教领导小组、家教指导服务站、“父母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市妇联为各乡镇街道免费送课之“科学家教进万家”,区妇联也为辖区居民搭建教育平台,“幸福课堂进基层”自送课以来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另外,区妇联与各乡镇(街道)妇联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亲子实践类活动,如 “五彩夏令营”、“晒晒我的家庭幸福”、“全家总动员”家庭巧手大比拼、“美德在家庭”亲子绘本剧大赛、“为童心插上爱的翅膀”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新北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建立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各级妇联要加强社区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各村(社区)妇联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篇3: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根据2006-2007年全国二次残疾人调查的数据显示, 我国智力残疾有554万, 占残疾人口数的6.7%。而对于这些智力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调查了解, 需要接受医疗服务与救助智力残疾人为57.2%, 需要辅助器具的残疾人为2.8%, 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为42.7%。由此见, 要满足智残人的康复需求还有待时日。那么, 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面前, 怎样才能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满足的前提首先要了解残疾人家庭的需求。只有知道了需求, 才能对症下药, 从而给他们提供服务。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某特殊培训机构于2010在某市所做的调查。研究采用滚雪球方法, 对85户智残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其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分析智残的家庭及智残人的需求。因此, 选择的变量是训练机构的日常训练内容。

1、变量选择

智残家庭需求的变量有:找机构训练孩子, 学习如何在家训练孩子, 找爱心人士资助, 了解并尽快享受福利政策, 法律援助, 智障人士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 参加智障人士服务领域专家的培训, 孩子的托养服务, 养老问题。

智残人本身需求的变量有:学习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基本的居家生活自理能力, 如做饭、搞卫生、洗衣服等, 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如语文课、数学课, 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争取找个工作等。

2、数据分析

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出, 在85个家庭中, 家庭的主要需有:42.5%的需要解决经济和养老问题;31.3%的需要孩子的托养服务;27.8%的需要找机构训练孩子;25.9%的需要找爱心人士资助的为。残疾人的主要需求有:33.3%的残疾人需要学习基本的居家生活自理能;33.3%的残疾人需要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争取找个工作;15.6%的残疾人需要学习如何在社会上生存;14.3%的残疾人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由此可知, 智力残疾人最主要的需求是经济的资助及训练残疾人自理能力。虽然有培训的需求, 但却只有40.2%的家庭, 把智残人送到收费训练机构。那么把不把残疾人送到收费训练机构受什么影响?根据经验提出假设:经济和残疾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 相关分析

通过假设, 选取服务费、残疾等级、收入、家庭人口、有无低保等放入相关分析中, 采用SPSS进行计算, 结果如下:

*.在0.05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在.01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

从以上的表中, 可得知

1、送不送去收费机构训练与残疾等级数的相关系数为-0.206, 且显著水平小于0.05, 说明智力残疾的残疾等级越高, 送孩子去收费机构训练的就会少。

2、送不送去收费机构训练与残疾人有无低保的相关系数为-0.72, 且显著水平大于0.05, 说明残疾人有无低保和送不送孩子去收费机构训练不相关。

3、送不送去收费机构训练与家庭人口数的相关系数为-0.081, 且显著水平大于0.05, 说明家庭人口数与送不送孩子去收费机构训练不相关。

4、送不送去收费机构训练与家庭月均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191, 且显著水平小于0.05, 说明家庭月均收入越低, 送孩子去收费机构训练的就会越少。

因此可以得出, 残疾的等级和家庭月均收入影响着智障人士家庭送不送孩子去收费的服务机构进行训练。

三、总结

通过调查, 了解了智疾人家庭的需求, 即经济的资助及训练残疾人自理能力的需求。虽然需要培训自理的能力, 但是因受经济因素和残疾人等级的影响, 因此一半以上的家庭不能把残疾人送去培训机构, 也因此残疾人没有能很好地得到康复的服务, 建议国家能针对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 适时的给予培训机构经济补贴, 让培训机构能有更多的能力接受来自各个层面的残疾人, 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钰.中国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与发展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篇4: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473. 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0-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78/10万,患病率为600/10万,1993年以后我国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2],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家庭照顾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發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3]。为此,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62例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的相关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有的放矢地对照顾人员实施护理指导,提高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本次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1例患者选取1例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1)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脑卒中,且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2)住院治疗10d以上(3)照顾人员为长期与患者一起生活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或主要照料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以上)(4)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

1.1.2 排除标准 (1)所照顾的患者有内外科合并症和/或具有合并症的并发症如糖尿病、COPD等。(2)所照顾的患者为精神障碍者(3)照顾者有精神病史及完全失语症,严重智力障碍。

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男29例,女33例,年龄37~78岁。大专以上23例,中专以下39例。照顾人员与患者关系为配偶31例,父母12例,子女16例,兄弟或姐妹3例,其他关系0例。其中脑梗死48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2、4),不同性别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调查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是笔者根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并搜集相关文献,并请4位医疗和护理专家审定。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和其家庭照顾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与患者的关系、每天照顾患者时间,是否为患者主要照顾者等;第二部分为家庭照顾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共有5部分,包括疾病知识(脑卒中病因、诱发因素、早期症状、后遗症)、治疗知识(药物名称、用法、作用、注意事项)、预防知识(再发预防、并发症预防、应急处理)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基础护理(饮食、口腔、排泄、皮肤、心理和管道护理)。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答题,给予很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3个选择回答,分别计3、2、1分,得分越高说明需求程度越高。

1.3.2 调查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3d或至出院当天,由笔者分发问卷调查表,向患者或其照顾者讲明调查的目的,然后逐条件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使被调查者完全理解后自行填写或由笔者代填,患者照顾者共发放问卷62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按项累计人次计算百分比及t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希望获得的相关信息的需求程度,见表1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80%以上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很需要了解。

2.2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比较,见表2~4

从表2可知不同年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对疾病知识和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高;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对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高。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男性人群除对预防知识的需求较女性人群稍低外,对其余4项健康教育内容都普遍比女性人群高。

从表4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大专以上人群普遍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较中专以下人群高。

3 讨论

3.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由于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康复周期长的特点 [4],如今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的病因、一些诱发因素及早期会发生的临床症状等都迫切的想要了解,而脑卒中通常遗留的后遗症之后的康复及预防知识也是其照顾人员非常关注的项目,这提示了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把康复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而80%以上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的了解,这可能是针对一些已经留有某些后遗症的病患对其治疗及后期恢复知识的了解需求,缺少对脑卒中疾病护理技术的专业性指导,包括为患者正确翻身、叩背的方法,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管道护理等。有关资料表明,对照顾者有效的护理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而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也是其生活和康复的主要支持来源,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照顾者进行相关护理指导,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增进患者的生命质量。

3.2 年龄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2可见,对于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上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下组(P<0.05);对于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下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上组(P<0.05)。可能由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照顾的大多为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中老年患者,而大部分中老年患者在长期反复发病过程中都遗留一些脑卒中后遗症,其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患者翻身、叩背、喂食、排泄及做一些管道护理等,所以相应的对这些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更为迫切。而50岁以下的照顾者则相对地更关心患者的日后康复知识及疾病知识。可能由于中青年组照顾的患者为同为中老年组照顾的患者(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相较年龄略低,渴望回归社会继续工作,对疾病治疗和日后康复的期望值更高,则更渴望接受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更深入的了解。健康教育内容要因人而定,做到具体化,而脑卒中的健康教育也应体现其专业性[6]。提示我们应更努力的满足中青年照顾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而对中老年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点放在基础护理,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需求。

3.3 性别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论男女照顾者对于预防知识、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量相对的还是最多,这与表1的显示结果基本一致,更进一步的表明如今越来越多患者家庭照顾人员对脑卒中的预防及后期康复知识的迫切需求。我们护理人员可针对这一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更为重视此方面的宣传力度。

3.4 文化程度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的程度不同,因此教育侧重点也应不同。表4可见,家庭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越低对康复护理和疾病的知识需求程度越低(P<0.05),对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疾病最好的转归是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而表4则提示低学历组较高学历组对康复护理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有资料表明,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7]。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对文化程度低的照顾者给予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细致地向其传授脑卒中致病原因和正确康复锻炼等的有关知识,重点宣传康复护理和对疾病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脑卒中的诱发因素、早期症状等的警惕性,提高照顾人员的照顾能力。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了解照顾者所需的不同健康问题,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上,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帮助家庭照顾者掌握护理要点,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而使患者长期受益,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2] 张俊娥,苏永静,蔡丽娥,周凤婵.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9,7(23):1891.

[3] 段思羽.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0,8(8):2219.

[4] 王麗华,陈亚红,黄明春.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9(24):45.

[5] 闰青.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指导的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07,12(6):916.

[6] 向超群,陈静,杨文彬.中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华西医学,2005,20(4):749-751.

[7] 王乃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5C):15-17.

作者简介:

篇5:家庭保姆需求市场调查(范文)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外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需要家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需求品种也逐步增多.保姆短缺也随之出现,据了解,单单一个省会城市缺口已达5万人。出现“保姆荒”,“想干的不少,成交的寥寥”,成为劳务市场上一个希奇的现象。这个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题目.为了剖析家政市场的现状、困境以及以后的出路。本人在金帆小区与广州家事无忧家庭服务有限公司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3

2、调查地点:金帆小区与广州家事无忧家庭服务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保姆市场调查

1.需求调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假如物质条件许可40%的市民愿意聘请保姆,21%暂时不太接受 “家里平白无故多了一口人,你觉得好相处吗?”家政服务是一种“零间隔”的服务,保姆要走进雇主的家庭,信任和体谅是最重要的。

2.需求保姆类型调查:27%选择专业培训后的住家保姆 19%选择普通住家保姆10%选择非住家保姆 15%选择钟点工还有少部分选择现代的新型保姆如月嫂、护嫂、管家、男保姆、大学生保姆、心理陪护

3.聘请保姆最担心的题目 30%担心保姆人品 15%担心保姆的职业技能 20%担心保姆的责任心 7%担心影响生活生活习惯 15%担心活动大,不稳定

5%担心劳务纠纷

4.保姆来源 43%通过家政公司先容,30%的保姆是从老家来的,27%通过亲朋先容

由此可看出,找保姆最主要的渠道是找熟人先容,这可能源于市场的不规范和对中介组织的不信任。

5.在对家政服务员的未来期待上,文化程度方面,要求初中学历占43.85%,高中程度占19.24%,大专及以上占5.20%,小学水平占4.16%,文盲被接受度几乎为零,另有27.38%持无所谓态度。73.48%的雇主希看接纳“正规军”。

雇主谈起保姆,59%的雇主以为好保姆难赵冬26.7%的雇主以为好保姆不难找

(二)保姆在岗调查

1.在岗从业人群:保姆行业的职员有80%是农民工,16%为下岗及无业者,其他占4%.农民工大多是在农闲季节进城务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又缺乏必要培训,很轻易与雇主产生矛盾。

2.家政服务员从业职员的规范化程度:79%没有经过相关内容和就业技能培训,上岗证(职业资格证)持有率仅为11 %,80%没有健康证。

3.持续就业时间:30%3个月 30%6个月 15%1个月 15%1年 5%1个月不到 5%1年半以上.据跟就业职员交流与雇主之间很少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保障,有些保姆觉得工作、生活都在雇主家里,很少有私人空间,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也都难以满足,雇主歧视和虐待保姆现象也屡见不鲜。有相当一部分保姆甩手不干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受到了歧视.4.在对社会的期待上,从业职员普遍选择尊重和培训。

保姆们谈起雇主,流露出的也多是抱怨:想找个雇主挺难,要遇上一户好人家难上加难。

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一:家政行业不够规范.据调查,部分保姆都是经过家政公司先容给雇主的,但这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较零散,不规范,缺乏后续服务。在先容职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等方面存在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在发展规模上,家政服务公司规模普遍偏小,发展能力相对不足。

二:旧观念影响择业观.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有些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产生自卑感,不愿往从事这项工作。随着现在大学生泛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些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愿意往做酒店服务员,临时发单员而不愿意从事家政行业…种种迹象表明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导致了家政服务行业供不应求。

三:持续就业时间短.据调查显示家庭用户15%担心保姆活动大,不稳定

四:家政服务员素质有待进步。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题目等等。维权意识差,大部分都是双方口头协议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正当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建议

1.尽快使家政行业规范起来.政府强化治理,予以规范,实现将家庭服务纳进机构化治理、员工制服务,是这一行业职业化的有利保障

家政公司应实行员工制,除监管外应有后期培训及售后服务.实现家政服务业从业职员持证上岗制度 使治理更加规范.使用户也要对家庭服务员有一个职业化的熟悉,给予服务员应有的尊重、理解、同等雇佣双方也需要更新观念,改变彼此互不信任的尴尬局面。只有这样家政服务业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才会加快。

2.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即观念的更新,使其明白今天的家政服务已不是人们所说的“家政服务员”或“佣人”,而是具有服务等级和标准的家庭工作者,要摈

弃摒弃家政服务“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鼓励她们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一些大中专生假如能加进家政行业,出将使此行业增色不少,这些高学历的从业职员可从事一些"新型”保姆如月嫂、护嫂、管家、心理陪护,家庭教师

3.合同制.在担心保姆持续就业时间短的题目上,应和家政公司,家政从业职员签订用工合同

篇6: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问卷代码:

您好!首先感谢您的参与。这份问卷隶属于一个有关0-3岁早期家庭育儿的省级研究课题。婴幼儿的教育是你我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以下问卷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科学地了解我省0-3岁早期家庭育儿现状与需求,从而为您及您的孩子提供更全面、贴心、科学的帮助与指导。该问卷的内容我们将为您保密,只作为研究用途,再次谢谢您的合作。

一、婴幼儿基本情况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__年__月

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第胎孩子户籍所在地:□城镇□农村 入园情况:□未入园□亲子园□幼儿园托班□小班

孩子是您的:□亲生子女□再婚配偶所带子女□领养子女□亲戚之子女 幼儿目前发展状况:(请按从强到弱排序,并在相应的项目前标上序号)

□身体健康状况□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发展□运动能力发展

二、家庭基本情况

1、填写本问卷的人是:□父亲□母亲 □祖父母□其它亲属____(注明与孩子的关系)

2、父亲:年龄__岁

受教育情况: □高中以下□高中□本科□本科以上 个人收入情况:□无收入□低于1000元/月□1000-2999元/月

□3000-5000元/月□高于5000元/月

3、母亲:年龄__岁

受教育情况: □高中以下□高中□本科□本科以上 个人收入情况:□无收入 □低于1000元/月 □1000-2999元/月

□3000-5000元/月□高于5000元/月

4、家庭状况:□未婚单亲家庭□初婚家庭□离异家庭

□复婚家庭□再婚重组家庭

5、住房面积:□低于60平米 □60-90平米 □91-120平米 □121-150平米 □高于150平米

6、住房类型:□自建房□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别墅

三、家庭育儿结构

1、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有:(可多选)

□ 妈妈□爸爸□祖父母□保姆□其它亲属:____(注明与孩子的关系)

2、目前主要照顾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是:(单选)

□妈妈□爸爸□祖父母□保姆□其它亲属:____(注明与孩子的关系)他(她)的受教育情况:□初中以下□初中□高中□专科□本科及其以上 他(她)是否接受过专业早教指导:□否□是:________(具体内容)他(她)与孩子在一起生活时间:□半年□ 一年□一年半□两年□三年

3、目前主要为孩子提供教育指导的是:(单选)

□妈妈□爸爸□祖父母□保姆□其它亲属:____(注明与孩子的关系)

他(她)的受教育情况:□初中以下□初中□高中□本科□本科以上 他(她)是否接受过专业早教指导:□否□是:____(具体内容)

他(她)与孩子在一起生活时间:□半年□ 一年□一年半□两年□三年

4、孩子碰到困难时,最主要求助对象是:

□妈妈□爸爸□祖父母□保姆□其它亲属

5、如果孩子不是由孩子的爸爸、妈妈为主照料,原因是:

□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实在没时间照料

□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不是很忙,但孩子的爷爷、奶奶更有时间照料 □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不是很忙,但孩子的爷爷、奶奶更有经验□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之余需要休息,请专人照料孩子会更好

四、家长育儿观念、行为与需求 以下问题为单项选择题:

1、您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

□0-3岁的孩子还小,重点是身体要养好;

□0-3岁的教育内容比较简单,在家里自己带即可;

□0-3岁的孩子发展较快,方便的话可以送到专业机构培训; □0-3岁的孩子发展非常迅速,一定要送到专业机构培训。

2、对于孩子的教育,您倾向于以下哪种方式?

□ “放养”最好□ 应严加管教□ 尽量满意孩子的需求

□ 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适度的指导□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你常常是:

□得心应手□大部分能应付□基本能应付□偶尔能应付□无能为力

4、当孩子在另一屋哭时,你会:

□马上放下手头事情,冲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先把手头事情快速做好,再过去

□等等看有没有其它家人去处理,有人处理就不过去了 □不理睬

5、以孩子目前的发展情况,您最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希望他健康快乐 □只要能自食其力就好

□希望他多才多艺,尤其是要学习好,有竞争力 □希望他有很多朋友,老师和同伴都喜欢他 □希望他脾气不要太坏,不要太任性

□希望他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和孩子的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正式谈话□闲聊□一起游戏□讲故事□由第三人传话

7、在孩子犯错或任性时,您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

□摆事实,讲道理□讲故事教育□先满足他,事后教育 □采取小策略让他服从□坚持原则,不妥协

8、孩子碰到困难时,是否会向您求助?

□总是会□大部分会□偶尔会□基本不会□从来不会

9、母亲平均每天至少有多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且是有意识地为了孩子?(如陪他一起玩、看图画书、讲故事或其它活动)

□没时间□5-15分钟□15-30分钟□30分钟-1小时□1-2小时□2小时以上 □每周或偶尔见一面,时间长短不确定□其它

10、父亲平均每天至少有多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且是有意识地为了孩子?(如陪他一起玩、看图画书、讲故事或其它活动)

□没时间□5-15分钟□15-30分钟□30分钟-1小时□1-2小时□2小时以上 □每周或偶尔见一面,时间长短不确定□其它

11、您认为早期教育机构主要作用是:

□为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育儿知识与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 □为孩子提供一套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一个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 □没有作用

□不了解

12、您认为孩子有没有必要去早期教育机构学习与成长: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13、如果你已经选择或正打算选择,您希望通过亲子教育机构,最主要促进孩子的:

□智力□品德□性格□习惯□体魄□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您如果把孩子送进亲子教育机构,主要是因为: □对亲子教育机构的教育能力的认可 □孩子喜欢去亲子园玩

□同事或邻居的孩子都参加了,所以也要让自己孩子去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目前为孩子付出的教育投资额为:

□低于100元/月□100-499元/月□500-899元/月□高于900元/月

16、您未来一年内打算为孩子投入的教育投资额为:

□低于1000元/年□1000-5999元/年□6000-9999元/年□高于10000元/年

以下问题为多选排序题(请在相应的项目前标上序号):

17、在教养过程中,您觉得自己最想获得的知识是:

□婴幼儿喂养知识□疾病防治知识□智力开发知识 □亲子关系建立知识□品德教育知识

18、您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早期教养的信息资源? □向长辈、朋友咨询 □参考育儿书籍

□参考网络、电视等传媒的指导 □听专家讲座

□参加早教机构亲子活动

□向早教机构的老师咨询

□向医生或其它专业机构咨询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做? □向长辈、朋友咨询 □参考育儿书籍

□参考网络、电视等传媒的指导 □听专家讲座

□向孩子所在的教育机构中的老师咨询

□向其它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咨询,如儿童心理咨询、儿童医院等 □通过自己摸索和尝试来解决问题

□实在解决不了就算了,每个人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 20、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成长?

□语言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培养□道德情操培养□艺术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培养□生活习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21、当您陪孩子时,您经常做的是:

□与孩子一起游戏□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陪孩子参加机构活动 □教孩子动手做家务□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玩□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您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与需求,请具体文字说明。

非常感谢你抽出保贵的时间完成问卷!

篇7: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部门的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满足现状及成因

在此,笔者仅以**市镇**县为例,选择上、中、下三个样本村,把低于区域人均收入30%以下的确定为低收入家庭标准,并对其中60个低收入家庭作为样本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个样本村低收入家庭户,占三个村总户数的16.6%,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较调查的三个村人均收入低73.4%。2007年在调查的60户样本户中,自有资金能力不足的43户,占样本户的71.7%。其中:自有资金能力30%以上的12户,占样本户的20%,30-20%的23户,占样本户的38.3%。10%以下的8户,占样本户的13.3%。

在自有资金不足的43户中,有贷款需求的39户,占90.7 %,向农信社提出过申请的39户,占100%;其中已得到贷款的11户,占申请需求户的28.2%。贷款金额为3.7万元,占自身需求额度的28.1%,占39户贷款需求总量的9.2%;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16户,占样本户的26.7%。

根据上述情况反映出:目前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仅为18.7%,在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反映在低收入家庭方面:一是经营规模小,人均耕地只有3.5亩,对农信社贡献率低;二是低收入家庭有一些年龄偏大经营能力较差。还有一些自身素质、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风险性较大;三是自身对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小,不愿与贷款大户联保,怕自身承担风险。

反映在社会方面:主要是低收入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除少部分以家族关系,组成联保获得贷款外,大部分找不到联保户,因此不具备贷款条件。

反映在农信社方面:一是信贷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低收入家庭有陈欠贷款,并视为不具备贷款条件;同时对信用观念较差的农户采取无期限的信贷制裁;二是择优扶持的信贷政策,对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出现服务盲区;三是农信社对信贷营销实行绩效挂钩责任制,信贷员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然的选择规模较大或者回报率较高的户,使低收入的农户受到冷落。

二、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这些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无法扩大再生产,在简单的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缺口较大的农户,只能靠参与民间借贷以2分利高息抬款,也有的靠高价赊购生产资料,这样只能是大大地增加生产成本,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减少收入;还有一些资金缺口较小的农户,在无法解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只能靠压缩投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难以实现增产增收。

2.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最为关键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而目前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率较高,而满足率却较低,贫困现状难以改变,这就加大了农户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且扯新农村建设的后腿,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对盘活不良贷款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的情况表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大部分积压在这些低收入农户。例如调查的东屏镇公和勒村,截至2007年9月末,陈欠贷款余额47万元,其中有39万元积压在低收入农户中,占陈欠贷款余额的83%。通过调查的情况看,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低收入28户,占该村有陈欠贷款户数的45%。基本上与农信社断绝了信贷往来关系。这不但对不良贷款的盘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农信社经营计划具有较大影响。

4.不利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与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不对称,加之一些信贷营销员嫌贫爱富的经营思想,对低收入农户不理睬,造成拒贷户越来越多,影响贷款面的扩大,在此同时,县域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即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虽然目前这些低收入农户对金融服务贡献率较低,在短期内通过扶持,将逐步成为优质客户,这一潜在的优势将被其他金融机构或民间融资所占有,并对今后长远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篇8:家庭和睦需求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全部的家庭医生。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家庭医生问卷是在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提供《全科医生需求调查表》的基础上修改而得,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资质情况、服务项目、自身需求、社会环境满意度等。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 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意义, 充分获得配合。调查结束后, 质量控制员对每份问卷进行核实, 并双录入, 尽可能的控制偏倚。

1.2.3 统计分析

调查表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录入,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8名家庭医生, 男性15人 (15.31%) 、女性83人 (84.69%) ;高中 (含中专) 39人 (39.80%) 、大学 (含专科) 58人 (59.18%) ;初级职称60人 (61.22%) 、中级24人 (24.49%) 、无职称14人 (14.29%) ;工作年限 2年以下7人 (7.14%) 、2~5年18人 (18.37%) 、5~10年17人 (17.35%) 、10年以上56人 (57.14%) 。

2.2 对家庭医生资质的看法

对于家庭医生的资质, 现有家庭医生一致认为不应有性别要求, 学历应该以大学 (含专科) 为主;大多数医生 (70.41%) 认为年龄在31~40岁比较合适, 且职称应该以“中级”比较合适。认为工作年限以5~10年和10年以上为宜的各占50%。

2.3 家庭医生的工作量

每天的工作量有7人没有饱和 (7.14%) ;饱和72人 (73.47%) ;超负荷19人 (19.39%) 。可见大部分家庭医生的工作量处于饱和及超负荷的状态。

2.4 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

大部分家庭医生目前提供以下服务, 按比例高低依次为“预防保健”86.73%; “家庭护理”85.71%; “康复保健”84.69; “监测及治疗”81.63 %;“家庭健康档案建立” 81.63 %;“健康咨询”80.61%。在提供“双向转诊”“康复指导”和“风险因素干预”服务方面比例较低, 在60%~70%之间。

2.5 家庭医生的需求

从家庭医生自身发展出发, 调查他们的各种需求, 发现他们的第一需求还是“社会认可”88.78%, 其次是“群众满意”85.71%和“个人晋升”80.61%;

2.6 家庭医生基本理论培训需求

家庭医生根据自身基本理论培训需求从大到小排序, 发现第一位需求的是“公共卫生服务理论”, 其次是“基本医疗服务理论”, 见表1。

2.7 家庭医生基本技能需求

家庭医生根据自身基本技能培训需求从大到小排序, 发现第一位需求的是“家庭健康管理技术”, 其次是“急救技术”, 大部分家庭医生把“临床检验”等技能排位在第四位。详见表2。

2.8 家庭医生相关技能需求

家庭医生根据自身相关技能培训需求从大到小排序, 发现第一位需求比例较大的是“法律法规”和“沟通技巧”, 然而有60%的医生把“信息网络”作为第二需求的选项, 见表3。

2.9 家庭医生的满意度

调查家庭医生对目前的政策、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满意度, 发现大多数医生对上述各方面的满意度 “一般”, 对“工作机构环境”的满意度略高些。见表4。

2.10 家庭医生月薪期望值

调查家庭医生的月薪期望值, 4 000元的占10.20%, 6 000元的占15.30%, 8 000元的占45.92%, 10 000元及以上的各占14.29%。这与目前家庭医生月薪4 000元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3 讨论与建议

2011年, 上海市的新医改方案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制度”[1],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 到2015年, 上海将逐步为全体市民配备家庭医生, 全面推行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 届时每2 000~3 000 名居民都将有1名家庭医生对口负责管理他们的健康。虽然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制”的工作均已开展并初具规模, 但是其配套的政策和人、才、物投入还远不能满足社区80%居民的医疗保健需要。

城乡结合部较多的家庭医生是由原来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和考核后转型的, 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在学历、职称方面略显薄弱。本调查结果显示: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医生占57.14%, 有59.18%的医生学历为大学 (含专科) , 中级职称占24.49%。他们的需求依次为“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和“个人晋升”。表明本社区的家庭医生资历基本上能够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同时目前家庭医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是综合性, 全方位的, 他们非常在乎“家庭医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认可。因此, 在家庭医生制尚未成熟阶段, 考虑到郊区的特殊性, 应该充分利用乡村医生的资源, 发挥他们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推广家庭医生制的各项工作, 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制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做好社区六大适宜技术工作不仅需要广博扎实的医疗保健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的营养学、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4]。调查发现, 家庭医生认为自己在 “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的理论方面需要加强, 与何坪、姚安贵的调查结果相似[5]。技术方面的提高聚焦在“家庭健康管理技术”和“急救技术”这两方面。相关技能需求是“法律法规”和“沟通技巧” 和“信息网络”。说明家庭医生深知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历练, 已经明白要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 自身素养的内涵应该是综合性多方面的, 不能仅仅提高业务技术, 而在社会人文及现代化技能方面也急需提高。

在调查对目前的政策、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满意度时, 他们比较满意目前的“工作机构环境”;而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的情况略微有些不满意。尤其是目前的“家庭医生”的工作内涵没有明确界定, 将大量的社区公共卫生和疾病监测工作下放到社区团队, 以至家庭医生承担大负荷的工作量, 而得到的酬薪却较自己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

因此, 为有效推动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 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 把提高家庭医生个人业务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卫生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出台一个家庭医生的长期培训体系, 其内容包括:调动家庭医生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家庭医生的业务能力、改善医疗保健服务的环境。家庭医生业务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①标准化的信息系统, 保证家庭医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②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

家庭医学领域方面的回顾性和实验性研究, 为制订规范的家庭医疗保健指南提供依据。③家庭医生个人评估体制, 保证家庭医生能够及时地和同行之间进行对比, 从而充分了解个人能力的高低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的效果。家庭医生业务能力的提高, 要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包括工作场所要有完备的网络系统, 以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质量;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不同医疗保健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第二, 调动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家庭医生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则属于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人们发展的需要, 也称为“存在的价值或后需要”[3], 由“成长性动机”引起, 其结果导致了人们对发展价值的追求, 促使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激发。因此, 各级政府要制定向“家庭医生制”倾斜的相关政策, 一方面为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科学界定工作量,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工作负荷, 为业务学习和进修留有足够的时间。另外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编制、职称方面给予倾斜, 为家庭医生的自我实现提供保障。

第三, 以社区为载体, 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家庭医生制的实施一方面要通过加强人财物的投入、改善诊疗环境、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家庭医生的福利待遇等硬件条件和保障措施来实现。尤其是对由乡村医生转向家庭医生的这部分医生, 应通过脱产或在职的方式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卫生服务能力, 努力把乡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并且要落实乡村医生报酬, 使他们与在编的全科医生同工同酬[6]。另一方面应该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改善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转变服务模式和流程, 创造条件加强家庭医生与居民的沟通, 通过整合社区的社会资本、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增加社区信任和参与, 增加各利益相关方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只有硬件和软件都建设好,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信任度、参与度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待续) [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6) :831-832.

[2]李井泉.家庭医学的未来--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及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15) :1228.

[3]吕志.“自我实现论”的社会效应及对策[J].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1 (3) :97-101.

[4]邱德星, 杨灶金, 庞金成, 等.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工作现况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3) :237-239.

[5]何坪, 姚安贵, 邓宇, 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2012, 5 (4) :421-424.

上一篇:少年的大学第一年暑假经历的反思下一篇: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快乐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