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论文范文

2022-05-0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重工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我国重工业中,矿山、能源(煤油气)、电力、钢铁、石化、铁路装备等大规模、集中度高的“国家命脉”类行业,仍在中央企业旗下。而其他非中央直属企业所在的化工、建材、矿山勘探、装备制造行业,则因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在地方大力吸引外资(包括并购性质的投资)的情况下,呈国有、民营、外资激烈竞争的局面。

第一篇:重工业论文范文

丝绸之路上的重工业院校

大西北辽阔的疆域、浓郁的民族风情一直是每个热爱旅行的人向往的胜地。但是谈及考研,人们仿佛失去了谈及西北地区旅游时的那份热情。其实放眼望去,西北地区高校云集。

片区素描:文武双全,工农兼备

西北地区实力强劲的高校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西安拥有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大、西北大学等“211工程”重点大学及普通高校47所,民办高校32所,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在万人以上。目前,西北地区共有12所“211工程”院校,其中包含陕西地区的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地区的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甘肃地区的兰州大学,青海地区的青海大学以及宁夏地区的宁夏大学。

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由于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需要能扎根当地、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且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河流、农业、石油资源、矿产能源等),因此,西北的高校主要以工农专业见长。其中,有赫赫有名的以理工科为特色的西安交通大学,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具有“中国工商经济学界西点军校”美誉的西北大学,已有70多年的历史的兰州大学文学院,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兰州大学化学院和开辟了我国IT学科先河的西安电子工业大学。

整体而言,西北地区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育区域分布比较集中。有多个院校拥有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可供考生进行选择。

代表选手: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优势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该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能源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品牌”学院,其能源动力学科实力强大,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拥有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4个优势专业,基本覆盖了所有能源类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电工专修科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全的学院之一,历届毕业生中有26人成为我国两院院士。

管理学院在全国同领域享有盛誉,在全国各种专业排名中,西安交大的管理科学曾力压清华大学,连续三年夺得第一。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管理学专业的院士,工业工程专业由于具备了工科的扎实基础和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很受大型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的好评,出国率也是同类高校中最高的。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在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理学、固体力学、微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法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等专业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专业。

候选选手列举

兰州大学: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兰州大学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其文学院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最有实力的文学研究基地;草业学院是全国部署重点综合大学草业科学领域内的首家学院,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兰州大学的化学院在国内化学界,尤其是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有机化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此外,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民族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并且都是国家级重点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含3个二级重点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3个二级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电路与系统、水声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流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西北大学:西大经管经济学是西北大学的强势和特色学科,具有“中国工商经济学界西点军校”的美誉。历史考古类、中文、数学、地质等是其王牌专业, 贾平凹、雷抒雁、迟子建、何西来等著名作家都是从该院走出去的,其地质学系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此外,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在全国122个相同专业中居于首位;化学专业还在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信息类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立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基地。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新疆大学在数学界素有“天山派”的称号, 同时又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旗舰之威”,现有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汉语专业、维吾尔语专业、哈萨克语专业、历史学、社会学7个专业。此外,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第一批确立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资源勘察工程是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俄语也是其王牌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7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石河子大学:其经贸学院下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专业围绕新疆农垦经济、绿洲农业经济、绿洲生态经济、农垦企业管理等内容展开研究,并将研究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有 4 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动物学(培育) 。

西北地区高校备考指南:实力平平也能上名校

随着中央提倡和践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取得显著发展。尽管如此,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还是与东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自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实行高校对口支援,由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宁夏大学等举措,使得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晋升为“211工程”高校。这一举措,无疑对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报考“211工程”院校,但自身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同学,可以优先选择西北地区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这5所高校是西北地区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准的五强,是全国各地考生报考西北地区高校的最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地区由于地区偏远,考生报考热情不高,高校经常会出现招考不足的现象。因此,西北地区也成为了考研学子的调剂首选地区。一般情况下,部分名校招收调剂生,要求调剂生本科出身为“211工程”院校,或一般院校的重点专业,但更多的高校则没有此限制。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一所“985工程”高校,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水平很高,只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对考生的吸引力不足,才会对调剂情有独钟。因此,如果考生遭遇调剂,不妨先把目光放到西北的高校,也许你会“因祸得福”,有机会走进更适合自己的院校愉快地度过3年研究生的时光。

作者:孙旭

第二篇:我国重工业行业的外资并购形势

我国重工业中,矿山、能源(煤油气)、电力、钢铁、石化、铁路装备等大规模、集中度高的“国家命脉”类行业,仍在中央企业旗下。而其他非中央直属企业所在的化工、建材、矿山勘探、装备制造行业,则因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在地方大力吸引外资(包括并购性质的投资)的情况下,呈国有、民营、外资激烈竞争的局面。如化工类各行业(化工材料、化纤、塑料、橡胶),虽名义外资比重在28—35%之间,但由于各地大上化工产业园,国外化工巨头实际上已占据产业主导地位,橡胶、建材(水泥、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早就由跨国公司占据。而处于工业核心位置的装备制造业,更是跨国公司梦寐以求的吞并对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护技术相对弱势的民族工业,必须有明智的适度的产业政策:既不能坐视外资挤垮吞并民族工业,又不能过度保护使其丧失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基础与核心,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装备制造门类繁多,在统计中分为7大类、38个子类。由于生产资料行业对经济衰退的敏感度高于一般消费品,在前一轮宏观调控中,以国企为主干的装备制造业受到较大市场冲击,在国企“改制、退市”中首当其冲,一度成为外资并购的首选。

工程机械:凯雷收购徐工案的大讨论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成长起一批骨干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同时也招致国际巨头的垂涎。

美国卡特彼勒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工程机械公司,但在华销售额仅占中国工程机械产量的5%。工程机械门类众多,国内挖掘机市场已被小松、现代、大宇、卡特彼勒等占领,中国企业则在装载机、压路机领域占优势。

卡特比勒处心积虑想“拿下”中国一流装载机企业未得手,以200万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40%的股份,又图谋兼并厦工,如并购成功则可在中国装载机领域形成垄断。由于此举提前见报引起舆论反对未果。之后又试图并购徐工集团之核心企业徐工机械,引起轩然大波。

徐工集团(国有企业)是国内工程机械中的老大,当年产值估计200亿元,70余种产品中有20种居国内销售前三名,两大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2006年奉上级“限期改制”硬性规定,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谈判,同意凯雷用20亿元人民币,购买其核心全资子公司一徐工机械82%股权。凯雷是基金没有工业管理能力,有证据表明凯雷就是卡特比勒的替身。

徐工集团2005年纯利润3亿多元,且占有国内市场1/3份额和品牌价值均不算,但据徐工改革方案,仅改制成本就需要20多亿,“卖徐工”等于零收益。另外,还有涉嫌违规暗箱操作(私下议定标底、财务顾问来历不明)、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等种种问题。此案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并引发理论界关于“必须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产业安全审查”的大争论。中央令商务、国资、外汇等部门组织重新审查。美国高官曾来华为此案说情、施加压力,国内有学者呼应“这是市场行为、不要怕徐工被外资收购”。此案成为中央制定“产业安全审查机制”的契机。

电机:大连两家电机厂被“做空”的惨痛教训

大连电机厂曾是国内最大的电机企业,大连第二电机厂曾是机械部所属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管理样板。两厂在国内电机行业技术进步中都曾承担重要任务。1996、1998年,两厂分别与新加坡和英国企业合资,被外方控制经营权。此后连年亏损,巨额隐蔽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合资企业后,收购中方全部股权,仅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合资不仅没有达到国企解困的初衷,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一半以上职工下岗,给政府造成沉重负担。国家多年培育的行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技术骨干流失。

基础件:历经数次被收购危机

轴承:洛阳、哈尔滨、瓦房店三大轴承厂是行业龙头,合计产量占国内15%,技术力量雄厚,是国内自主技术的主要研发平台,基本包揽了军工、铁路车辆、重大机械装备配套生产研发任务。其中,洛轴占国内铁路轴承市场的30%,品牌在国内享有盛誉。90年代,由于国企经营普遍滑坡、人心浮动、管理涣散,陷入困境。“十五”时期,三大轴承厂都曾有被地方政府卖与外资的经历,后经轴承协会力争而中止。2006年洛阳政府欲将洛轴卖给德国舍弗勒,国家五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调研洛轴问题,明确禁止外资整体收购和控股洛轴,后与永城合资。轴协希望将哈、瓦、洛三大轴承厂联合重组,并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齿轮:杭州齿轮厂(杭州市萧山区为大股东):在全国齿轮业排第二,生产船用齿轮箱和工程机械变速箱的技术国内第一,掌握多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承担舰船、装甲车等国防科研任务。2002年,某外商要与杭齿核心部分合资,被拒。外方称“不让控股就不来杭州投资”,萧山区迫于压力同意外方控股70%。后因中央干预叫停。合资如实现,杭齿将失去最具优势的产品和研发力量,且不得自主开发与自身三大产品相关的技术。企业的著名品牌将销声匿迹,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将尽数落入他人囊中。杭齿所承担的特殊研制任务将立即面临危机。

发动机部件:无锡威孚失去核心技术和研发主导权

无锡威孚是国内生产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产品的最大厂商。在国家出台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的法规后,2004年,德国博世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占2/3股权,生产欧Ⅲ及以上柴油机电喷系统(共轨喷油器、电控VE泵及共轨油嘴),而威孚只能生产欧Ⅱ以下产品,欧Ⅲ及以上产品全部由合资企业生产。国家投巨资长期培养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技术人员全部被收进合资企业,威孚失去了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主导权,使我国原本就不强、但尚能与跨国公司较量的技术队伍少了一支主力,行业内只剩下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还在坚持自主研发同类产品。

低压电器:跨国企业步步紧逼

温州柳市镇是中国低压电器第一、第二大生产企业所在地。90年代德国施耐德(全球最大低压电器厂商)曾用多种不正当手段向正泰集团(私营,国内低压电器第一)施压,要求控股未果。2006年,施耐德与德力西(私营,国内第二)合资,各持股50%,以利于德方利用中方营销网。其锋芒指向正泰集团,意图垄断国内低压电器市场。这一合资案意味着民族品牌的网络、低价等本土优势将失去。过去是柳市镇的民营小企业打败比他们规模更大的国有企业,现在是更强大的跨国企业打到家门口。合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土地、行业准入、项目申报等特殊待遇,这势必削弱民营企业竞争力。

化工设备:因合资锦西化机失去核心竞争力

锦西化机是中国著名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一支通晓各国装置的技术型、专家型队伍,属国内独家、国外少有,曾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在葫芦岛市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

其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占70%股权,锦西化机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同类产品企业——陕西和沈阳鼓风机集团,也受到很大影响。

工业锅炉:武锅集团成为政治任务牺牲品

武锅集团是从事工业锅炉业务的大型国企,曾承担我国某战略武器核心设备的配套研制生产任务,其主要核心子公司是武锅股份(武锅B)。2007年,上级单位转让与法国阿尔斯通股权。据报道法方要价十分苛刻,为完成所谓改制的“政治任务”,最后仅以3.4亿元的成交价将武锅股份51%股权出让给法方,使得阿尔斯通获得“全球市场最重要的锅炉生产基地之一,对其巩固在华锅炉领域的领先位置很有帮助”。新武锅名义上还保留军工业务,但实际上技术人才和生产设施已无法控制。

工业汽轮机:武汉长江动力和杭州汽轮机

工业汽轮机是石化电力等行业的关键驱动设备。杭汽轮是国内最大的工业汽轮机企业,具备年300台/350万KW设计制造能力,产品覆盖我国应用工业汽轮机所有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65%一75%,配套自给率90%。该公司在70年代引进西门子技术后自主吸收消化,掌握全套设计、制造技术,跻身于该领域国际先进行列。2000年西门子要求购买杭汽轮国有股或与杭汽轮合资未果。

2005年,长江动力(工业汽轮机)被西门子以3.4亿人民币控股(西门子占75%)。此合资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汽轮机制造基地。此举意在利用我国相关企业的分散格局打压竞争对手。如果形成外资垄断,受到损伤的将不仅是杭汽轮,还将包括上下游相关企业。

其他行业

水泥:

中国前5大水泥企业中,除了浙江三狮外,其他4家大型水泥企业(海螺、华新、山水、亚泰)均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外资”的烙印。

铸铁管:

法国圣戈班控制50%市场。徐州钢铁总厂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球墨铸铁管、铸件的专业化生产厂家。2006年,徐州市以5.37亿元将徐钢资产100%转让给法国圣戈班,还搭上徐钢在徐州光大新兴铸管公司中的全部股份,总价值7亿元。这使圣戈班在中国的管道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圣戈班的管道业务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轮胎:

新中国橡胶工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1993年以来,众多跨国公司争相涌入中国橡胶行业,国家定点的年产100万套以上的重点轮胎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到90年代末,被外商控股的企业合计超过全国2/3以上的产能,其中很多是行业骨干,包括为国防工业配套生产轮胎的企业。

矿山:

1993年后我国在部分地方试点开放矿山勘察开采,至2003年,七十多家外商来华,已获云南播卡、潞西、辽宁猫岭、贵州烂泥沟等多处金矿的独家合作“勘探权”或绝对控股。其中播卡、烂泥沟为百吨以上世界级金矿。

(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义之

第三篇:中国产业升级中的重工业优势问题分析

[摘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加速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主要生产资料的重工业,虽然面临诸多发展制约,但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新的重工业园区也蓬勃发展,使重工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巨大,重工业利用其外部性和联动效应,牵引产业升级。

[关键词]重工业 ;产业升级;工业化

当前,要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改造升级。作为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重工业,无疑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三十多年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已到了深度调整的“临界点”,东、中、西部分别在“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引下,逐步向现代高端产业迈进,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1.东部提升战略急需进行产业转移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入,东部借助区位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产业维度上,一些地区仍是大量从事制造业低端环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不强,第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仍旧滞后,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孕育基础很薄弱。东部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正逐渐降低,甚至还出现民工净流出的现象。

东部地区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把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把高端产业引进来。因此,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辅助高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产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2.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是维系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带,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块。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忽视产业结构状况和运转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低。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工业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瓶颈。

中西部已到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刻,需要走集约、高效内涵式发展道路来提高自身经济造血功能,加快发展;而且中西部还肩负着对东部产业升级过程中挤出的低端产业和剩余劳动力的接收,承接从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产业升级中经济稳定意义重大。

二、重工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1.重工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突出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是工业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而工业化的完成则以工业重型化为标志。同轻工业相比较,重工业产品大多与较高层次社会需求的满足相关,能够促使内需规模不断地扩张。当人均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费品等,社会消费需求与重工业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标志的消费结构升级,市场对重工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只有启动大型的重工业项目投资,才能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2.重工业本身的产业关联十分广泛,对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很大

重工业的投资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重工业产品应用广泛,与其他部门联系紧密,重工业技术创新可提高其他行业效率,重工业对整个经济具有显著的垂直外部性参见姚洋、郑东雅《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一文,刊发于《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相对于轻工业而言,重工业的产业关联链明显要长得多。一方面,重工业的发展能为许多产业的发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业的消耗大,能为其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比如,汽车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用于生产汽车的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必然大量增加,从而极大地带动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部门的发展。

3.增强重工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市场牵引产业升级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工业化过程是制造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由以轻型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重型制造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化过程,以及重型制造业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主转向以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为主的高加工度化过程。重工业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约国家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模式影响着区域利用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的能力,进而影响到区域在开展国际经济交流时对内部需求的拉动效应。因此,只有加速重化工业的发展,增强重工业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

三、中国重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重工业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957 年以后,在“赶超”和“备战”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更加向重工业倾斜。重工业一跃成为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再次出现“重工业化”浪潮,重工业超常规发展。制造业内部结构呈现出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趋势。1990-1999年,轻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总产值比重从41.17%下降为33.96%,重型制造业从58.83%上升为66.04%,变化幅度为7.21个百分点;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从26.44%上升为35.18%,上升了8.74个百分点参见林善浪《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重工业化趋势及其国际竞争力》一文,刊发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8期。。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格局,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比例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工业化的发展,并不能等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实质性地发展到了高加工度化阶段。但煤炭、钢材、水泥、动力、冶金、化工、机械、电力等重工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石。

2.新的重工业园区健康蓬勃发展

东北地区已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以燃料动力、钢铁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使原有的津、京、唐工业区得到了加强和合理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区;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机械、化工、轻纺工业居全国之冠,是中国原有基础最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加工工业区;中南地区以京广铁路线为主干,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纺织、制糖工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地区的冶金、机械、化工、燃料动力已具相当规模,是中国新兴工业区之一;西北地区以兰州、西安为基点,重点发展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部门,成为西北最大的两个工业区。

3.中国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重工业能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被称为经济发展的“脊梁”。1999年,我国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就比轻工业高出1个百分点,2003年再升至4个百分点。2011年,重工业增长速度比轻工业快2.8个百分点,重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轻工业。虽然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迅速,但重工业的发展依然受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严重制约。

重工业是一个规模庞大、资金密集、技术要求高、能源消耗多的工业部门。而我国外资吸纳增速减缓,使紧缺的资本资源无法支持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另外,城市扩散效应较弱、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都使重工业发展面临困难。

四、重工业带动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策

1.利用重工业的外部性,发挥重工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升级

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目前海关统计分类中,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净出口额逐年提升,而机电产品、塑料制品、化学工业制品、矿产品的进口在增加。表明我国主要依靠轻型制造业的净出口来换取重型制造业与加工组装型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资源性产品、技术设备等,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装备水平。

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不能停留在轻工业化的水平上,必须让现代化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必须进行重工业产业全面升级,再利用重工业的外部性和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不断向轻工业领域拓展,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对居民的供给能力,形成消费与生产的互动效应。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装备能主要由国内供给;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重工业的引领下,带动整体的产业升级。

2.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只会延续落后产业的存在,作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质量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只有掌握高技术和技能的劳动力,才能发展技术集约程度较高的产业,才能从生产链低端环节向高端转移。

一向以高技术为支撑的重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适应员工技术素质要求,优化培训环境,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办学相结合的办法,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公益培训、免费职介、技能鉴定等多种形式,提升劳动力综合技能素质,进行创新或技术升级。因为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若一个企业单方面提高产品等级,其产品的下游企业必将对新投入品需求不足,各产业企业均要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重工业的关联效应,必将带动与重工业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技能素质的提高,从而全方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增强地区间竞争,促进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优惠、开放力度的差异,中国经济出现了“东强西弱”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的非对称竞争优势使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入东部,集中在制造业低端生产。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产业集聚的规模报酬也逐渐下降;东部地区在向工业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和知识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将其一部分重工业如资源型、劳动密集型重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也会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工业行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煤炭、天然气、原材料、能源等重工业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和通信网络不断完善,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使沿海地区转变角色,引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崛起和竞争将协助东部完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中西部自身产业升级。

中西部与东部区域竞争发展,各地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选择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采取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战略,避免产业同构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竞争有序、产业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作为吸纳产业集聚的头雁和核心,吸引关联和配套企业跟进转移,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中小企业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实现区内企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引导产业转移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结合产业转移实际,发展定位准确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完善园区软硬件环境建设,提高园区的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使其能成为推动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的基地。发挥园区内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在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过程中,形成以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化工业集群,带动商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创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切实有效的集群培育机制,在集聚区内推动工业化和产业升级。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层次

培育发展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吸引一批高科技大项目落户中国,带动高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汽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高关联性产业的技术升级步伐,带动关联产业和关联企业发展,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吸引民营资本和域外资金进入金融、物流、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加快发展为新型制造业产业链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参考文献]

[1]张涛,伏玉林.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J].区域经济,2010(5).

[2]田先红.重工业化,陷阱还是动力[EB/OL].http://www.lwlm.com/zhongguojingji/201004/356361.

[3]邹晓涓.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反思[J].改革,2008(9).

[4]姚洋,郑东雅.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7(2).

[责任编辑孙广耀]

作者:王晓娜

上一篇:政治话语论文范文下一篇:分层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