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

23、学与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23、学与问

教材分析: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

笔画易错写“瞬” 形近字易混“辅” 容易读错字音“沈 钥 缤” 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

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继续完成习字册。

2.回家作业:自由读课文后完成同步探究1234题。 3.朗读课文若干遍。

六、课堂检测:《全品》

1、

2、3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2、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

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四、课堂检测:完成《全品》四五两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预习提纲:

1、课文读三遍,做到有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反思:

主备人:(杨涟漪)

3

第二篇:《学与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5、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习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习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

1、读一读。

强健 疑团 殿堂 奥 秘 相辅相成 日新月异 好奇 翱翔 探求 瞬息万变 五彩缤纷 不懈探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殿堂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瞬息万变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板块

(一)

(一)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课文。

2、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练习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二)展示交流

1、交流课文的朗读情况。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三、学习板块

(二)

(一)理解部分语句,感情朗读

1、浏览全文,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读一读所画句子,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经验说说对所划句子的初步体会。重点品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为什么说“问”是“金钥匙”、“ 铺路石”?

(2)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句式,写写“问”还是 ; 是 „„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里的翅膀。

(1)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2)联系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3)有感情的读一读。

(二)展示交流

1、交流上述内容

2、朗读句子,体会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预习导学

1、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哥白尼、沈括的资料

2、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学与问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在文中画一画。

二、学习板块

(一)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2——4节 学习引导:

1、仔细读课文第2——4节,思考: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划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

品读第2节:

(1)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哥白尼是怎样问的,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3)回顾哥白尼所取得的成就,你又有什么发现? (4)与同桌分句朗读,比一谁读得更有感情。 品读第3节:

(1)读一读,你发现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2)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

(3)读到这里,你是否想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关于这方面的名言: 品读第4节: (1)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2)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你读出了什么?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 。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后两句是

(4)从“仍然”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5)联系沈括的主要成就,你受到什么启发?

(6)画出本段中心句,本段采用 结构。

(二)展示交流

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3、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4自然段。

三、学习板块

(二)

(一)合作探究——细读最后一节

1、自由练习读。

2、“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3、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二)展示交流

1、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2、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学习拓展

1、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活学活用——读故事,出点子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课堂检测

1、搜集勤学好问的名言与同学交流。

2、学完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阅读积累

1.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七绝是一首记游诗,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春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天的逝

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却没料到春天竟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3、勤学好问的名言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刘开《问说》节选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译: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 “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23《学与问》 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一、自主学习

1.检查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分钟)

2、.展示PPT2.3.4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并进行重点词语积累听写和词语理解。交换检查当堂更正:(5分钟)

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1.展示PPT5.6.7.8.9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议论文体的特点(5分钟)

2、结合PPT5小组合作讨论说说每自然段意思再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说说每段的意思,再出示PPT5.6.7.8.9页小组自我校正,并读一读;(15分钟)

三、课堂检测。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册68页一至七题,并快速校对。(10分钟)

一、 课堂小结和课后安排。

1.读读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形成积累,并口述课文主要内容。(2分钟) 2.课后安排:读课文独立完成绩优学案一至五题。(安排第二课时预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述说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依照PPT

7、8校对巩固。(5分钟)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合作探究——品读第2——4节结合PPT10-19页 学习引导:

1、仔细读课文第2——4节,思考: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划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

品读第2节:(1)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哥白尼是怎样问的,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3)回顾哥白尼所取得的成就,你又有什么发现? (4)与同桌分句朗读,比一谁读得更有感情。 品读第3节:

(1)读一读,你发现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2)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

(3)读到这里,你是否想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关于这方面的名言: 品读第4节: (1)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2)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你读出了什么?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 。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后两句是 (4)从“仍然”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5)联系沈括的主要成就,你受到什么启发?

(6)画出本段中心句,本段采用 结构。

(二)展示交流

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3、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4自然段。

三、自学感悟

(一)合作探究——细读最后一节

1、自由练习读。

2、“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3、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二)展示交流(结合PPT20)

1、交流你品读的收获。

2、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四、学习积累(PPT24)

1.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七绝是一首记游诗,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春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却没料到春天竟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3、勤学好问的名言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五、课后作业(PPT25)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23学与问导学案

23学与问

一 预习自学 基础过关(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 看拼音,写词语:

Bú xiè áo xiáng shěn kùo shùn xī wàn biàn ( )( )( ) ( )

Xiāng fǔxiāng chéng ( ) 2 辨字组词:

懈( ) 沈( ) 括( ) 辅( ) 翔( ) 解( ) 忱( ) 活( ) 铺( ) 翎( )

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稀( )古( )无( )无( ) 五彩( ) 日( )月( )

勤( )好( )花( )花( ) 能者( )随( )随(

4 联系课文内容或者查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稀奇古怪: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5 理清文章思路:

本课提出观点:(

再通过 (

)两个事例来证明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 :( )。

二 设问导读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大组合作,完成练习) 1“学”与“问”的关系是:

)

)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课文列举哥白尼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你从哪些关键词句看出哥白尼是个爱问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问的过程中,可以请教哪些人?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能者为师”这个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列举沈括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三 练习检测,反馈矫正 1同音字组词:

懈 ( ) 辅 ( ) 翔( )间( )

谢 ( ) 甫 ( ) 祥( )涧( )

2 按要求写四个字的词语。(至少三个) (1).表示变化快的:瞬息万变

————————————————————————— (2).表示颜色多、美的:五彩缤纷

—————————————————————————— (3).ABAC式的:相辅相成

————————————————————————

(4)写出几个关于勤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几个关于好问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围绕 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 们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 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 4 填空:

《 大林寺桃花》是 代诗人 写的,前两句是

, 。后两句是 ,

。课文选用了前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

5《学与问》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 , 所以的省略的作用之一就是

6联系生活仿写句子,理解“能者为师”:父母是我的老师,教会我咿呀蹒跚学步; ——————,———————————————;——————,——————————————;————-,————————————————.......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活学活用——读故事,出点子。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我会告诉他:

—————————————————————————————————————————————————————————————————————————————————————————————————————————————————————————————————————————————————————————————————————————- 3 请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名人名言或者古诗名句写在下面:

——————————————————————————————————————————————————————————————————————————————————————————————————————————————————————————————————————————————————————————————————————————

第四篇:教师学与教学论

走进历史悠久的骑楼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海口市骑楼老街是西方文化、南洋文化与海南本土文化融合的珍贵遗产,无论是从建设规模,还是建筑艺术的完整性、多样性等方面,在全国现存的骑楼街区中均具有重要的代表性。200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由于管理不善,现在面临着被拆迁的危险,各界人士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争议不断。本学期我们要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课标要求了解我国的建筑特色,并且掌握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技巧。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要求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活动目标:

让学生们在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海口的骑楼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丰富学生们对骑楼文化的了解,对骑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增强学生收集资料等等的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掌握描写建筑物的技巧。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 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小组以五人为单位,自行选出小组长。(老师) 2. 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主要内容包括:现存骑楼的主要分布地点(为后面的实地考察做准备),骑楼的历史以及现状,骑楼的建筑特点,骑楼的建筑原理分析,并且制作好调查问卷。

补充: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兴趣而选择自己要调查的内容。

老师工作:给学生布置好收集资料的任务,要求学生上交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要求组长安排好组内分工,可按照这种模式:一个负责前期上网收集资料,一个负责拍照,一个负责采访,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后期整理工作。

调查问卷的要求:

① 目的性,针对性强,主题突出。 ② 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③ 设计完整,覆盖面广。

3.安排学生到之前选好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问题和组内分工进行活动,开展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拍照,分发调查问卷,记录等活动。(要求: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和礼貌) 老师工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察学生的活动,注意到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4. 每个小组对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工作。整理调查问卷以及筛选照片。对采访的笔录进行补充完整。

5.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发言总结,对本次活动的照片制成视频在班会上进行展出,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收获了些什么。并且在最后选出最佳团队奖一名,优秀小组长一名,个人表现突出奖三名。 老师工作:在学生制作视频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制作评奖细则,颁发证书和笔记本。 最佳团队奖评奖细则:

该团队成员间要有明确分工,服从组长安排。

在活动过程中表现较强的协作能力,照顾到队员的需要。 ③ 在最后的汇报以及视频展出上要有精彩的表现 优秀小组长:

① 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

② 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应对自如,协调好组员间的关系。 ③ 小组的成果展示能得到同学的认可。 个人表现突出奖:

能出色地完成组长安排的工作,并且能够给予别的同学帮助。 ②

由组内成员先进行推选,在进行全班评选。

在进行工作时积极热情,给组员带来积极的情绪。

6. 要求每个人上交一篇以骑楼为主题的作文,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总结:

一个城市,一个坐标。悠久的骑楼见证了海口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此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所生存的这座城市,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认识,增强我们每个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海口骑楼,承载着老一代海南人下南洋的奋斗历史,是海口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骑楼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未能顺利展开,导致部分骑楼年久失修,骑楼老街拥堵不堪遭市民诟病,骑楼文化研究学者、专家心急如焚。无论我们赞同的是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还是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我们都应该先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对建筑的感觉更加直观,对我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活动评价:

优点:本次活动参与性以及可实施性比较强,并且本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骑楼等建筑物的兴趣,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有益,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本次实践活动跨越了语文,历史以及建筑学上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缺点:占用学生时间较多,而且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工作量过大。实践地点为人流量比较大的小吃街,车辆来往频繁,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课时:8个课时。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学与用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和关注,是教育的发展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意义的体现。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约定俗成的套路,没有真正重视和珍惜学生的感情欲望。将教材篇目所蕴含的情感与学生本身具有的感受能力割裂开来,把语文中的听、说、读和写分割开来了,这样的教学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这方面语言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言教育所用的教学材料是各类文体的文章,这其中的文学作品又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投入、情感阐述与学生的情感接收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精品名篇,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演绎和阐释这些情感内涵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语言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去领悟文本深层的意蕴,通过与作者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来开发潜在的能力,来拓宽知识的容量,来美化师生的心灵,以达到能运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写文以入情”的目的。如在教学《春》、《醉翁亭记》等篇目可以在美景之中感触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读《与妻书》在唏嘘声中明白痛苦抉择中饱含着对生的眷恋、爱的执着,在无言的哽咽中承受似乎生命都无法承受的重;在教《过零丁洋》可以让我们在回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中看到英雄艰难的跋涉人生的足迹;《岳阳楼记》又让我们感受贤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从古到今的名篇佳作滋养着一代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发自真情的点拨一定引发学生有一种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欲望,会在学生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清晰的足迹。

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听说读写”的“写”,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课上体验到的情感应用到写作中去呢?叶圣陶说:“文章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无情不成文,情是文章的开始,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找到生活中可写的内容,指导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让他们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呢?我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投入感情

初中生自尊心很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极具冒险精神,然而特定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想成长、怕约束、反俗套的心理十分强烈。他们是自己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孩子,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并试图尝试所有表现自我的方式,包括作文在内。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让他们很感到很乏味,甚至想放弃写作这一展现自我、诠释生命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凭着自己高深的师德,对学生、工作满腔的爱,主动去关怀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学生心与心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到坦诚、平等和信任!

2.教会学生懂感情

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懂感情,并带着去构思成文。优秀的文章是真情的流露、心灵的呼唤,这就要求鼓励学生能用心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去观察世界、去感悟生活,并勇敢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3.情、理交融的点拨

如果说真情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章法布局、表达技巧就可以说是文章的骨脉,好的文章是情与理的交融。我们在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理性的认识生活,既要对学生进行写作基本理念的指导,又要在具体写作方法上给予引领,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作者能有心灵上的交流,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感悟到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布局谋篇的常识、一些表达的技巧、一些逻辑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文章既健康向上又恰到好处地表达思想、阐述观点、抒发感情,做到既合乎情又合乎理。

要想别人感动,首先应该使自己感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服务于教书育人。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教育,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成长,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古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在长期的修养磨炼下形成的能力,修身是根本。因此,就需要生活中的每一个触发点,引起学生情感的振动。修身以德,使他们从根本上树立起一种爱国的责任感,然而爱国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实实在在去做每一件事。在教学了《小巷深处》后我选择了母亲作为切入点,使学生从母爱中获得启发,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我以妈妈为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了一组作文训练,这样处理的作文训练既能使学生摆脱作文中无话可说的现象,又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次洗礼,因为祖国也是我们的母亲。最真的感情能给学生最真的感受,我的作文讲评是这样的:凡是好的文章我就为它选上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或者录音在课堂上放,或者当堂配乐朗诵。所以班上的学生都想写好作文能通过老师的声音展示给全班同学听,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的学生长大了。

“教书育人,读书做人”永远是教与学的真谛!中学生的身心还远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意外打击和伤害,我们在教育他们成长的同时,要精心保护他们幼稚的心灵,防止情感的伤害。特别要防止教师语言对学生的伤害,学生是可塑性是难以估量的,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差无几,区别在于非智力因素,而开发非智力因素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应该让青少年在步入社会之前具备一种坚韧、顽强和善良、友爱之心,这是教师神圣的道义责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与问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学与问课文内容04-13

苏教版23课学与问课文04-16

教学反思范文05-16

期末教学反思范文04-17

国粹教学反思范文04-23

风教学反思范文04-24

教学反思论文范文05-10

教学反思全范文05-20

教学月反思范文05-20

伞教学反思范文05-21

上一篇:信用卡新卡优惠范文下一篇:西游记主要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