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教学反思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纸教学反思范文

纸教学反思

科学三年级《纸》教学反思

温滴楼小学 马桂丹

《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其后几节关于常见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颇费了一些心思。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快乐的实验探究阶段,并始终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超乎想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探究环节当中,俨然都是一位小小科学家了。三年级的孩子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我们不在乎他们能否掌握多少条条框框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在过程当中放飞自己的内心,并在过程当中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让他们感受到小成功带给自己的小自信,从而真正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科涉及到了四个需要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环节,因此,如何认识实验简单化、有效化,是我在课前反复思考过的问题。在观察纸的纤维密度试验和比较

纸的吸水性的实验中,由于我有效的指引和提示,孩子们几乎是顺风顺水的进行的。放大镜的和滴管的使用,对他们来说几乎算是轻车熟路了,包括在滴红墨水中控制变量的掌握,我也曾在之前的实验中有所强调,这次只是稍加暗示,孩子们便是心领神会了。我想,这两个小实验的成功得益于教师平时的知识渗透,事实证明,储备知识对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与实质,也是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下功夫的地方。

在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这一环节中,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我在课前就把报纸按要求裁好,课堂上分发给各个小组。本以为这个环节是最轻松和顺利的,没想到恰恰是这一环节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在汇报实验结论时,第三小组的同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并且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理”。原来是其中的两名同学在经过两次试验后,都得出了“纸的纵向结实程度好于横向”的结论,这两名同学还在其他同学的怀疑声中用第三次试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此时的教室一片议论声,我从孩子们的议论声里看出了他们对科学严谨性另一种解读。再仔细观察这两面同学,其中一位是风风火火的小男子汉,另一位是柔柔弱弱的小女生,一个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另一个则是做事“慢半拍”,这样的两人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而且材料是横纵向结实程度差异并不大的报纸,无疑有失实验的公平性。而我又如何做以解释呢?我的解释能否打消他们对实验结论的怀疑呢?这样的问题当时就在我的脑子里闪了又闪,最后,我还是用控制变量的解释试图说服孩子们,并且更换了实验用纸,这次,两位同学在大家的见证下完成了实验,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的出现,使其后的纸张生产过程这一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而在节约用纸和保护资源的这个环节,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并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科学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大胆怀疑,但是就这个实验本身而言,怀疑是要不得的。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比如在这堂课,若是当时我能让两个孩子互换角色,仍然比较报纸的横纵向结实程度,那结果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或者我把其中一个孩子换成另一个暴发力完全不同的同学,那么不也是不必改变纸张的种类了吗!而我偏偏选择了解释和更换纸张这一做法,这当然不能令孩子们完全信服,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师的语言。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的机会,但是,教学机智不是随手拈来的,它是在许许多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并不成熟,更谈不上经验丰富,但我知道,教学智慧需要我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反思,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篇二: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纸》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常见材料”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课要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通过了解常用材料---纸具有的特性和它们的用途,为学生学习建构“纺织材料、金属、塑料的特性”做好铺垫。因此,在本课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好“纸的特性”这一概念,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探究支架活动: ⑴教师通过礼物(宣纸)的形式来揭示课题。 三年级的学生对“宣纸”表现出来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通过教师现场的展示,会激起学生探究纸的兴趣和心向,使学生就会想弄明白为什么“宣纸”会有这样的“独效”。教与学的内容水到渠成进入下一环节。 ⑵探究宣纸的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探究宣纸的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宣纸在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由宣纸的制作材料和纤维的疏密程度所决定的。这一环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拐棍”作用---“扶”。

⑶分组探究面巾纸、报纸、彩色纸在吸水性、透明度、纤维的疏密程度方面的特性

教师又选择了三种学生常见的纸,组织学生分组再探究,使学生明确这些纸在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不同纸有不同的特性,进而把纸的性质与纸的作用相联系起来。这一环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放”。至此,学生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这一核心概念的建构,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⑷师生合作探究四种纸的结实程度

这一环节活动的设计,既与开课学生对宣纸特性探究的照应,也是学生更全面地来建构“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这一核心概念,又使本课的支架活动行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习效益达到最优化。 ⑸通过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课件)和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中受到美的享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使学生来认识一些常用的纸和纸制品,了解一些纸的简单特点和用途。

⑹从纸的角度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用纸,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

教育。 通过制造纸的主要原料木材和其他原料,使学生知道浪费纸的危害,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作为普通的纸,学生会经常与其打交道。因此,学生对纸和各种纸制品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再认识纸,学生未必很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纸探究的再认识。由于在异地进行施教,教师对所教学生不是很了解,学生年龄又小,自己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学生对纸的认识。

3、预期学习结果

1、 能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等工具对纸进行探究。

2、 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纸的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4、 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和书写材料发展的简要经过,感受中国文字和绘画的美。

5、 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纸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探究出纸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和纸质样本、滴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1、 谈话:老师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知道吗?

2、 出示:宣纸(实物)。你知道这种什么纸?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纸)这种纸,非常神奇,在表现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你们想看吗?

3、 演示:教师现场书写一个字“诚”。

4、 课件出示:国画“牡丹”和“山水”。

二、探究宣纸的特性

1、谈话:为什么宣纸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

2、讲解:观察宣纸的透明性、纤维疏密、吸水性的方法。

3、分组观察

4、交流汇报:纸的毛边科学上称作“纤维”。

5、小结:宣纸是一种用特别的原料制成的,洁白细密,质地柔软而有韧性,它吸水性强,吸墨均匀,远近闻名,深受书画界名士的青睐。

三、再探究面巾纸、报纸、彩色纸的特性和用途

1、谈话:其实关于纸有很多有趣的特点,下面我们来选择几种纸进行研究。

2、提问: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三种纸,你认识吗?都是什么纸?

3、学生汇报:报纸、面巾纸、彩色纸

4、谈话: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的特点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探究这三种纸的特点吗? 活动1:探究各种纸的透明度

⑴把各种纸分别对着光亮或者蒙在有文字的书上看一看,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

⑵要求:小组活动完后,要填好你们小组的研究纪录。

⑶交流汇报: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

活动2:探究各种纸的吸水性

⑴在每种纸的中间滴一滴水,观察哪种纸的吸水性强。 ⑵要求:小组活动完后,要填好你们小组的研究纪录。

⑶交流汇报:面巾纸吸水性强

四、探究四种纸的结实程度和疏密程度

⑴把四种纸对折后钩住拉一拉,比一比谁最结实。

⑵观察纸撕开后的毛边有什么不同。

⑶要求:小组活动完后,要填好你们小组的研究纪录。

⑷交流汇报:纸的结实程度与用纸的材料和纤维的疏密有很大关系。 ⑸小结:以后我们学着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其它纸的特点。

五、举出生活中用到纸的实例

教师补充:纸币的性质和作用。

六、了解造纸术和书写材料的发展

1、谈话:其实纸是我们人类天天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像我们现在用到的纸,经历了一个悠久漫长的过程。

2、讲述:在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在石头、龟甲、丝织品帛、木牍、竹简来纪录文字,(出示:帛书、木牍、竹简)后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些材料

也逐渐不适应书写的需要。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新型造纸术,生产出了轻便、便宜的纸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蔡伦,出示:自画像 )关于蔡伦发明了新型造纸术,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展示)

七、节约用纸教育

1、谈话:通过刚才的小故事,我们还了解到造纸术成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

一。你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木材)现在用废纸、稻草、旧棉布、大象的粪便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应该怎样使用纸呢?

2、学生汇报。

3、小结:节约用纸 ,回收利用。(6个牛奶盒就可以生产1包卫生纸)

八、总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九、检测

1、填空题

⑴( )纸,洁白细密,质地柔软而有韧性,它吸水性强,吸墨均匀,远近闻名,在表现中国书法和绘画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被称为纸中珍品。

⑵中国东汉的大发明家( )发明新型造纸术,因此造纸术成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⑶现在造纸的主要原料是( )。

2、简答题

炎热的夏天,许多来海岛的游客,经常要用面巾纸来擦去脸上的汗水,这些游客用的面巾纸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

“好课多磨”的秘密

----《纸》一课的教学后反思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9月26日上午第二节课,应支教学校科学教师的要求,我执教了一节“关于科学概念建构”方面的观摩课。内容是三年级《纸》一课,施教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既有惊喜之处,也有许多意想不到之处。现谈谈自己课堂教学后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⒈达成“既定教学目标”----不露斧凿之痕

在课前,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精雕细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预定“方案”的指导下,为了丰富和促进学生对纸的再认识,进行了一节课的教学展示,

学生通过对宣纸特点的认识,知道了纸的纤维有疏有密,明确了纸的纤维决定了其透明度、吸水性、结实程度等特点,再触类旁通其它不同纸的特点,教学环节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纸的特点的科学概念。教与学互赢,顺利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⒉ 蕴含“三大特色”---- 彰显教师自我风采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显学科、人文、教师特长三大特色。教师以纸的各种探究活动为平台(支架),通过自身擅长的书法和善于表现书法艺术的一副字,使学生在感受书法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享受到祖国语言文字所带来的内涵之美,激励了学生好好学习科学的信心,增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总之,教学中的人文特色和教师自身特长寓纸的探究活动之中,彰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

⒊体现“教与学合二为一”----凸显教学的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本着这个原则和教学理念,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教学内容、生与学习内容(纸的特点)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使整个课堂教与学完全融为一体,教学气氛和谐,学生在有意义的教学环境里,探究到真知,学以致用,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凸现。 虽然本课的教学对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也有许多我意想不到和出乎我意料的地方,下面例举两点:

1、有的学生居然会认识“宣纸”

在本节课开课伊始,我给学生出示一张宣纸让学生辨认,在课前我认为大多数学生不会认识宣纸,课上就直接告诉他们,结果有一个小女孩非常熟悉宣纸,我当时在课上感到十分惊喜。通过这个对事例,使我看到了教师在“备学生”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过低估计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前概念,这样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对自己把握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快调整,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生居然不知道百元人民币是纸制作的

当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给学生出示了一张一百元的纸币时,学生感到特别惊讶。也就是说,学生不经常与百元人民币打交道,必然会感到很陌生, 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很有必要课前与学生交流一下,这样为教学做好铺垫。这说明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要吸取这样的经验教训。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始终相信曾宝俊老师说过的一个观点:好课得多磨。只要我们在教学的前前后后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其篇三:《漂亮的包装纸》教学反思

《漂亮的包装纸》教学反思

美术组 严 莉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在了解孩子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本课在上完课后我就有这方面的感触和遗憾,由于高估了学生的秸造型能力,在授课时重点解决了包装纸的排列规律的问题,而在单独形象的设计方面没有做过多的要求,结果造成孩子在设计包装纸时最基本的原素—单独图形的设计很贫贬。回想授课环节,自己只是一略带过地给孩子渗透可以从几何形、动物、食品等孩子们好上手的形象进行设计,没有强化具体是哪结形象,更没有例举大量的范例,所以致使孩子们作业时图形效果单调,包装纸缺乏应有的美感。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教师重难点把握得不够准,而非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以后再授本课时一定要排列规律与单独纹样的设计同时兼顾,缺一不可。篇四:《纸》教学反思

《纸》教学反思 《纸》教学反思

《纸》是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中为后面内容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纺织材料、金属、塑料的引领课。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在结构设计上,我以图片和研究实验满足学生认识纸性质的要求,最后结合生活和造纸生产教育学生节约用纸。

在调动探究愿望阶段,我首先从四大发明入手,让学生意识到纸从古到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发展历史,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接着我想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引领学生去研究各种纸的不同特点及性质,让学生对纸的兴趣推进为探究的愿望,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了造纸过程的图文。

最后以图文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主要原料时木材,所以我在此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一定会本这严谨治学的态度继续努力,多听课,多向老教师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要向教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篇五:苏教版科学三上《纸》教学反思

《纸》的教学反思 反思者 杨 升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为我节省了时间和空间缩短时间和空间,譬如说各类纸质之物品的搜集和呈现是很困难的,但用课件展示同样能达到预期效果,还省时高效。还譬如实验步骤的呈现,我用了课件,图文并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节约了课堂板书时间。课件呈现纸的发展史以及造纸过程,更是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印象。 本课涉及到了四个需要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环节。我想:如何使实验简单、高效?有效的利用时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教师实验活动的控制。对活动的控制又是建立在教师的引领是否有效,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是否简洁、高效上的。我首先把书上展示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准备报纸条的环节精简掉,由我动手为孩子们准备报纸条,我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教具的规格统一,保证实验顺利的进行。如果你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动手来裁报纸条,第一他有可能出现不安全的事故,或者裁的报纸条达不到实验的要求。其他三个实验比较简单,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放大镜和滴管的使用已经不止一次了,可以说轻车熟路了,我只是强调了一下快速给指定的四种纸上滴上相同的一滴红墨水,意在暗示他们控制变量。而且我开出的实验是12组,四个人同时实验,然后交换做,可以是实验动手操作率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科学教育面向

了全体,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成长。

在课件准备上我为了体现科学课的条理性。我还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用课件展示出来。每一步该做什么孩子们一目了然,我也一目了然,使整堂课井然有序的进行。

教材中只提到提到造纸需要砍伐大树,我将“造纸还需要排放大量污水也,对水体的污染也非常大”的内容也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节约用纸不仅保护大树,也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乃至保护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

本节课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我没有让所有的组都汇报,只是汇报了几组后,进行了统计,哪些组和汇报的组相同哪些不相同,这样学生交流的权利打折了。 其次,在汇报放大镜下看到的景象,学生不会表达,我给的帮助太早了,以至于学生没有别的描述语言,都和我说的一样:许多小毛毛,就是木质纤维。 然后,就是节约用纸方面应该展开一些交流,一能展开彻底的环保教育,二则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需要教学环节再紧凑些挤时间了。 最后,虽然首次接触对比试验,对变量控制故意淡化一些的,但也太淡化了,回过头来想想,作为新知识还是应该稍作强调一些,控制好难度就醒了。

第二篇:科学《纸》教学反思

科学三年级《纸》教学反思

温滴楼小学马桂丹

《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其后几节关于常见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颇费了一些心思。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快乐的实验探究阶段,并始终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超乎想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探究环节当中,俨然都是一位小小科学家了。三年级的孩子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我们不在乎他们能否掌握多少条条框框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在过程当中放飞自己的内心,并在过程当中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让他们感受到小成功带给自己的小自信,从而真正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科涉及到了四个需要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环节,因此,如何认识实验简单化、有效化,是我在课前反复思考过的问题。在观察纸的纤维密度试验和比较 1

纸的吸水性的实验中,由于我有效的指引和提示,孩子们几乎是顺风顺水的进行的。放大镜的和滴管的使用,对他们来说几乎算是轻车熟路了,包括在滴红墨水中控制变量的掌握,我也曾在之前的实验中有所强调,这次只是稍加暗示,孩子们便是心领神会了。我想,这两个小实验的成功得益于教师平时的知识渗透,事实证明,储备知识对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与实质,也是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下功夫的地方。

在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这一环节中,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我在课前就把报纸按要求裁好,课堂上分发给各个小组。本以为这个环节是最轻松和顺利的,没想到恰恰是这一环节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在汇报实验结论时,第三小组的同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并且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理”。原来是其中的两名同学在经过两次试验后,都得出了“纸的纵向结实程度好于横向”的结论,这两名同学还在其他同学的怀疑声中用第三次试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此时的教室一片议论声,我从孩子们的议论声里看出了他们对科学严谨性另一种解读。再仔细观察这两面同学,其中一位是风风火火的小男子汉,另一位是柔柔弱弱的小女生,一个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另一个则是做事“慢半拍”,这样的两人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而且材料是横纵向结实程度差异并不大的报纸,无疑有失实验的公平性。而我又如何做以解释呢?我的解释能否打消他们对实验结论的怀疑呢?这样的问题当时就在我的脑子里闪了又闪,最后,我还是用控制变量的解释试图说服孩子们,并且更换了实验用纸,这次,两位同学在大家的见证下完成了实验,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的出现,使其后的纸张生产过程这一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而在节约用纸和保护资源的这个环节,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并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科学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大胆怀疑,但是就这个实验本身而言,怀疑是要不得的。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比如在这堂课,若是当时我能让两个孩子互换角色,仍然比较报纸的横纵向结实程度,那结果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或者我把其中一个孩子换成另一个暴发力完全不同的同学,那么不也是不必改变纸张的种类了吗!而我偏偏选择了解释和更换纸张这一做法,这当然不能令孩子们完全信服,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师的语言。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的机会,但是,教学机智不是随手拈来的,它是在许许多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并不成熟,更谈不上经验丰富,但我知道,教学智慧需要我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反思,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第三篇:《纸》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地探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地探究。 难点:把纸的性质和用途想联系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各种不同的纸,谁把你收集到的不同的纸介绍给大家?再说说是些什么纸,有什么用途?

二、观察讨论,合作探究

1、学生拿出研究材料:牛皮纸、羊皮纸、蜡光纸、卡纸、拷贝纸、宣纸、皱纹纸等,一一介绍并认识。

2、讨论交流:这些纸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3、各小组采用各种形式汇报研究结果:如纸的吸水性、纸的强度、纸的纤维粗细等。

4、相机板书:光滑度

摸一摸

软硬

抖一抖

厚度

折一折

看一看

比一比

三、动手实践,研究探索

1、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这些纸的许多不同点,如果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几种纸,你能运用多种反法全面地发现它们的特点吗?

2、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了餐巾纸和挂历纸各自的特点,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餐巾纸、挂历纸的特点和各自不同的用途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从物体的特点出发,来思考其用途,这样会使思维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可以有效的避免“天马行空”式的猜想。这样的提问,学生很容易结合生活实际想到这两种纸的特点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3、 刚才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餐巾纸、挂历纸的特点和用途。现在同学们在小组中自由选择一二种纸,研究它们的特点,想想它的特点与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

4、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身边各种感兴趣的纸,

让孩子们进入那神奇的“纸的世界”中探索奥秘。)

四、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 提问: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纸的很多秘密,那你们还想知道纸的哪些秘密呢?

2、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们准备怎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3、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下节课我们就举行一个“纸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到时候大家都来汇报自己的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课是结束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教师适时的提出还想知道纸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离开课堂,课后他们会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又是一个新探究的开始。)

课后反思:《纸》一课旨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纸的性质,并能将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课上教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纸,学生很有兴趣的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然后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可是学生汇报时才发现,对纸的认识非常片面,只抓住了纸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往往不是这种纸的主要特点,学生很难把纸的特点和用途建立起联系。介于三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研究纸的奥秘,让学生既获得许多关于纸的直接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纸里竟隐藏着那么多自己并不熟悉的知识,普普通通的纸变得那么神奇。

第四篇:教研-语言活动《纸飞机》教学反思

《纸飞机》教育反思

《纸飞机》是一个充满童趣与想象的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优美中透露着孩子们美好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结尾“纸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纸飞机带着孩子们的想象与美好祝愿越飞越远,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为了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我特意折了几个纸飞机。当我出示纸飞机时,孩子们都高兴地叫喊起来:“飞机!”“我也会折!”„„孩子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先请了两个孩子上来试一试投掷纸飞机,看看谁的方法好?孩子们纷纷探讨起了如何用力效果最好?大家各执己见,为了验证自己方法是否正确,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投掷纸飞机,亲自来试一试。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有了上个环节的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完全能自己来理解和学习这个故事了。在引导孩子们观察挂图前,我准备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帮助孩子们保持阅读的兴趣。在这个环节,我发现孩子们能阅读故事图片,理解故事的情节,有疑问会主动询问老师,但是在观察和阅读习惯上仍需要加强培养,特别是要引导幼儿如何完整有序地阅读故事。

在整个活动中,重点是要学习并运用“越„„越„„”。为了让孩子能在轻松自然环境中,掌握运用句子,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馨的语言场景。“现在老师希望你能用越„„越„„夸夸身边的好朋友,好吗?”这下孩子们都十分踊跃地夸起好朋友了,再也没有拘束感和陌生感。原来像“越„„越„„”这些词语出现在故事中显得有些陌生,其实它们都是一直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解除了孩子们的陌生感后,大家的妙句连连地说“夏凯文越跑越快了!”“赵嘉男越吃越胖了”“关姝妍越长越漂亮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感受活动过程,并相互交流努力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合说的语言环境把书本上陌生的语言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更加给幼儿提供了说的机会,对培养幼儿语言连贯性起到了很好的帮助。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复运用,孩子们日积月累的语言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

第五篇:苏教版科学三上《纸》教学反思

《纸》的教学反思

反思者

杨 升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为我节省了时间和空间缩短时间和空间,譬如说各类纸质之物品的搜集和呈现是很困难的,但用课件展示同样能达到预期效果,还省时高效。还譬如实验步骤的呈现,我用了课件,图文并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节约了课堂板书时间。课件呈现纸的发展史以及造纸过程,更是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印象。

本课涉及到了四个需要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环节。我想:如何使实验简单、高效?有效的利用时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教师实验活动的控制。对活动的控制又是建立在教师的引领是否有效,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是否简洁、高效上的。我首先把书上展示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准备报纸条的环节精简掉,由我动手为孩子们准备报纸条,我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教具的规格统一,保证实验顺利的进行。如果你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动手来裁报纸条,第一他有可能出现不安全的事故,或者裁的报纸条达不到实验的要求。其他三个实验比较简单,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放大镜和滴管的使用已经不止一次了,可以说轻车熟路了,我只是强调了一下快速给指定的四种纸上滴上相同的一滴红墨水,意在暗示他们控制变量。而且我开出的实验是12组,四个人同时实验,然后交换做,可以是实验动手操作率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科学教育面向了全体,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成长。

在课件准备上我为了体现科学课的条理性。我还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用课件展示出来。每一步该做什么孩子们一目了然,我也一目了然,使整堂课井然有序的进行。

教材中只提到提到造纸需要砍伐大树,我将“造纸还需要排放大量污水也,对水体的污染也非常大”的内容也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节约用纸不仅保护大树,也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乃至保护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

本节课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我没有让所有的组都汇报,只是汇报了几组后,进行了统计,哪些组和汇报的组相同哪些不相同,这样学生交流的权利打折了。

其次,在汇报放大镜下看到的景象,学生不会表达,我给的帮助太早了,以至于学生没有别的描述语言,都和我说的一样:许多小毛毛,就是木质纤维。

然后,就是节约用纸方面应该展开一些交流,一能展开彻底的环保教育,二则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需要教学环节再紧凑些挤时间了。

最后,虽然首次接触对比试验,对变量控制故意淡化一些的,但也太淡化了,回过头来想想,作为新知识还是应该稍作强调一些,控制好难度就醒了。 典型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纸》教学反思

执教、反思者

杨 升

201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