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

2023-04-09

第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第二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抓住煤矿沉陷区群众搬迁安臵的契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率先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通过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为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改变了旧的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同步城乡和谐居住环境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布局规划。新建社区做到“三个尽量”,即尽量向县城集中、尽量向镇区集中、尽量多村并建,实现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全市303个行政村有73个并入城区、81个并入镇区、149个通过合村并点建成56个新型社区,形成城区为主体、重点镇为支撑、新型社区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在规划建设中引入“城”的理念,本着“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居住”的原则,一步到位,高标一流,使新建楼房结构合理、外观雅致、环境优美,彰显大气洋气雅气,努力建设“百年社区”; 制定“1+25”的配套规范,注重道路、水电气管网、通讯、垃圾及污水处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超市、游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三是交通廊道规划。按照道路“842”和绿化“532”进行规划,郑州至***

区快速通道为双向8车道,两侧各50米绿化带;***区至各中心镇道路为双向4车道,两侧各30米绿化带;各镇区至新型农村社区道路为双向2车道,两侧各20米绿化带,形成顺畅快捷的绿色通道。

二、注重合理布局产业,实现城乡集约节约用地

一是就近规划建设创业园。在全市布局4个省、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在城区、镇区、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创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留出一部分用于发展工业和现代农业。实施合村并城、并镇、并点后,预计全市可节约土地8万多亩,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用地保障。三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目前,全市集中流转土地

6.8万亩,共涉及13个乡镇、1.78万户。

三、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带动政府与民间资金帮扶

一是根据实际,利用煤矿包赔、上级奖补、政府配套、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二是按每户10000元标准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奖补。三是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环保等涉农项目和资金,首先保障社区建设需要。四是鼓励引导“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民营企业家捐资帮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08

至2011年,共奖补资金3.2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1亿元,带动民间资金25.2亿元。

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城乡干净整洁品牌

以道路拆迁和廊道绿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道路顺畅、宜居生态、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一是按照道路两侧“532”的标准进行拆迁绿化,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两侧各50米,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王超路、王观路道路两侧各30米,镇区至社区道路两侧各20米内及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印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拆迁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拆迁范围、补偿原则和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和拆迁补偿资金发放,强化督促指导和拆迁群众安臵等,确保和谐拆迁、稳定拆迁、安全拆迁。目前,已拆迁73万平方米,绿化培土38万方,绿化栽植427.25万平米。二是在全市持续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等一系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游园绿地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配备环卫工人7400名,达到每个村民组均有清扫保洁员,改变了过去“脏乱差”形象,树立了新密干净的品牌。

五、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激发社区建设干事热情

一是专门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由四大班子领导挂帅,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对规划、土地、资金等重要问题,及时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专题研究制定《***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范化指导意见》等两个文件,对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社区配套农民创业园区税收奖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等十个方面出台政策,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拿出专项资金,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好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重奖,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截止目前,共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11个单位给予了奖励,并对4个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给予批评。

第三篇: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生活污水70﹪以上应经处理达标排放。或采用沼气池及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分区预处理,经氧化塘、氧化沟等设施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养殖业。条件尚好的社区,可配备独立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3、供电

完善供电设施,确保生活、生产用电。

4、供暖

可采用分散供暖,但应采用低炭环保燃料。提倡采用集中供暖。

5、电信工程

网络线路配备齐全,有线电视、广播网、通信管网等应全面覆盖。

6、垃圾

采用户分类、社区收集、镇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服务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

市场、车站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7、公厕

公共场所应设置公共厕所。结合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可采用水冲式、双瓮漏斗式或沼气式厕所。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不低于3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

8、能源利用

提倡采用管网输气、罐装气、生物质气等形式,建设气化社区。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能新技术。

9、照明和亮化

提倡采用太阳能照明,主要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景点等要进行亮化。

10、综合防灾

消防: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防洪:建设配备各类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规划建设要有明确防洪标准。

地质:对聚居的社区区域应做地质灾害评估。

七、公共服务设施

为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围绕广场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5﹪以上。(可设计综合服务大楼,体现一楼多能,降低成本)。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⑴、商业服务

设置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小型综合连锁经营超市,建成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其余商业根据需求设置。

⑵、社区办公室

用于社区组织接待来访、研究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社会救助保障等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60平方米。

⑶、会议(党建活动)室(村民学校)

用于召开会议、举行文化活动及开展学习培训等。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

⑷、图书(科技)阅览室

用于开展文化活动。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可容纳图书1000册以上。

⑸、警务(综治)室

用于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⑹、学前教育

建设1所以上幼儿园。周边50米半径内不得有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音和污染的建设项目。

⑺、老年活动室

用于老年人娱乐、休闲、健身等,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⑻、农业综合服务站

用于向社区提供农业生产及其它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具备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保障等功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⑼、社区卫生服务站

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具有计生服务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床位配置标准为3张/千人。对现有

独立设置的村卫生室,应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内,实行一体化管理。

八、村容村貌

1、社区内无危房,村民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2、公共环卫设施齐全完好,无卫生死角。

3、社区居住区范围内绿化率达到25﹪以上。

4、社区居民通行顺畅,主要干道实现硬化、绿化、亮化。

九、编制依据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及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关于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品位明显提升,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截止去年底,全县通过“群众自建、集体代建、招商合建、社会助建”等形式,建设了白璧镇明星嘉园、许家沟乡黄口、水冶镇小东关、北街、南固现、曲沟镇洪岩等一批精品小区,新型农民住宅小区达34个,节约土地5000余亩。今年三级干部大会上,我县提出了“1936”工程社区建设目标,即:在全县19个乡镇启动建设36个新型农村社区。在6月6日的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针对今年的“1936”工程,县长程利军又提出了具体要求,就是6月底我们还要再集中开工建设5个,第三季度3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开工,第四季度,要达到有一定形象进度。同时,程县长还提出了“1101”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目标,即:加快建设水冶1个30万人口中等城市建设,全面推进10个重点镇建设,新建100个3000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把安阳县的新型城镇化推向一个新水平。并对“1101”目标任务的实施提出明确要求:率先在城区近郊、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乡镇政府所在地、传统农区规划建设新

1型农村社区。五年内,水冶镇要新建15个5000人以上社区;10个镇要新建不少于5个社区,产业集聚区不少于8个社区,5个专业园区乡镇不少于5个社区,9个乡政府所在地都要至少建设3个3000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将现有的608个村规划整合为260个新农村社区。今后5年,把安阳县城镇化率由现在的36.5%提高到50%以上,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截止目前,36个社区已初步编制了工作台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社区建设工作直接责任人,主管副职为具体责任人,编排出了时间节点任务,要求9月底前所有拟建社区都要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形成良好的形象进度。目前已有12个社区开工(铜冶龙祥社区、善应西方山社区、许家沟紫苑社区、永和新苑社区、伦掌西柏涧社区、都里新村社区、曲沟东彰武社区和洹南社区、水冶镇北街五里槐社区、善应镇南善应社区、蒋村石涧新社区、铜冶社区)。同时在指挥部组织下,由农工办、发改委、土地局、财政局、人行牵头,草拟了《新农村社区建设奖补办法》、《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意见》、《新农村社区收费标准》、《宅基地置换和拆迁补偿意见》和《金融部门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意见》等5个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并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了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目前,《新农村社区建设奖补办法》、《宅基地置换和拆迁补偿意见》、《金融部门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意见》基本成熟,建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印发执行。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强管理和监督

自2月10日县委、县政府在柏庄镇召开了全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以来,县委农工办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多次组织规划、建设、土地、发改等部门有关同志深入乡镇社区摸底调研,实地了解拟建新农村社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就相关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进行商讨。

通过调研,发现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如果前期手续同步进行的话仍需5至6个月的时间,有的社区在用地手续批复前提前开工,形成违法用地的情况

2、建设费用太高。如电力配套问题。乡镇、村反映电力配套1平方需要106元,收费较高,群众负担较大扶持,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3、有些乡镇不注重新农村社区相关手续的办理,虽然有些已开工建设但手续不全,给以后办理各种证件留下隐患。如土地办理手续问题:县国土局协同乡镇在办理5个拟开工社区手续时,(土地开垦费)市国土局不予审批,所以开工就要被罚款。

为新型农村社区健康有序发展,我县加大政策扶持,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在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大干大奖、快干快奖”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竞争性奖补,根据社区启动时间、建设进度、规模大小适当倾

斜,适时奖补。并整合各项支农资金,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全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沼气建设、农业改革引领区等要素集中起来,形成合力,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

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和金融部门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机制,有效缓解农民进社区资金紧张难题。近年来,我县共协调各级金融部门为群众提供贷款2000余万元。

三是在税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出台了《安阳县新农村社区建设税费征收标准》,对符合法定程序、依法纳入新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库的项目,所有收费打包,不得超过50元,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增加征收项目和提高征收标准,切实降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是在服务环境上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优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启动“联审、联批、联办”,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由所在乡镇牵头,负责到相关部门协调办理,相关部门对已备案的新农村社区简化程序,实行 “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

五是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集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目前,国土部门已为今年要开工建设的36个社区足额配备了建设用地,制定的《关于农村宅基地置换和节约集约

用地的实施意见(试行)》也已基本成型。

为有效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县加强管理和监督,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权责明晰、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成立由县长亲自挂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加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实行县领导联系、县直单位帮建农村社区工作机制。每个社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成立一套班子,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乡镇也都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和分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高质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精心部署,强力推进,把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

(二)加强协作,建立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服务机制。强化相关职能委局服务意识。各职能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合力合拍,共同推进。宣传部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举措、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水利、交通、林业、农开、供电等涉农部门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劳动等相关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必须优先向中心集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倾斜,主要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了共同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主动作为、高效推进的落实机制。社区建设实施“台帐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同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列入县、乡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加

强督促检查,每月一上报、一季度一巡查、半年一考核,一年一总评。平时由县督查局和指挥部办公室定期对各乡镇中心集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县直单位帮建情况进行督查。各时间节点由县领导带队进行督查验收,并将督查结果在县电台、电视台上予以公布。切实落实好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年终对各乡镇、各帮建单位进行考评,排出名次,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足额兑现奖补资金,进行表彰奖励;对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领导,要追究责任。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近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解放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

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新党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

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

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

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

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

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

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

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上一篇:小学年度普法教育计划下一篇: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