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现状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现状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总额

2009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993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为3062亿元,同比增长31.33%,按此增速全年保费收入可达3930亿元。2009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折合538.7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11%,位列第九。由于1987年以来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长期低于5%,因此我国财险收入规模占全球市场比重不断上升,但相对于较高的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目前我国非寿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尽管我国财产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但在国内保险市场的份额从80年代以来却大幅下降。

(二)险种结构

企业财产保险曾经是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最大的险种,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车险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第一大险种。截至2009年,机动车辆保险已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2%,比200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尽管2009年比重创新高有经济刺激计划引起汽车销量上升的短期因素,今后汽车销量下降可能引起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内车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与其他国家相比,车险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比重也较高。不考虑意外险和健康险,2009年我国车险占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4.96%。从盈利能力来看,车险承保利润率其实很低,由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2009年车险承保业务均为亏损,并导致全险种承保业务亏损,因而车险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保监会整治财险业的重点。

(三)行业集中度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一直是财产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但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保比重有所下降,太保和平安则有所上升,而且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已在2009年超过太保。总体来看由于人保份额降幅趋缓而平安、太保份额上升,前三大公司份额总和有所回升。2010年前三季度,人保、平安、太保保费收入占行业66.28%,比2008年的低点63.86%上升2.4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暂时趋于稳定。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导致竞争层次较低,各种不规范现象非常普遍。

(一)国内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公司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是财产保险公司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保费数据不真实,赔款数据不真实,手续费数据不真实,经营管理及业务推动费用数据不真实,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数据不真实。

2.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相关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部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切实发挥,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水平不高,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跑冒滴漏”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骗保、骗赔仍时有发生,这将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部分公司对偿付能力风险还不够重视。今年以来产险市场业务发展较快,部分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以及处于警戒区域的公司也还有几家,其中个别公司预测解决难度还较大。

(二)国内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存在的问题

1.认识片面,营销观念落后。对于现今各个财险公司状况而言,营销观念还普遍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销售观念”或“产品观念”阶段,一味强调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顾客及社会的利益。

2.调研预测薄弱,市场定位失衡。由于受错误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各财险公司尤其是基层公司均不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

3.培训与管理滞后,从业者素质较差。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与规范,各公司往往各自为政,随意试办财险营销。加之受专业人才及经验缺乏的影响。

4.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拓展乏力。国内财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习惯于依靠公司外勤直接展业,并辅之以兼业代理等简单的销售方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

5.产品单一老化,营销系统薄弱。目前市场上的财险产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各财险公司的产品相互“克隆”、功能雷同。显得单调老化、层次少、创新不足。

(三)承保过程中的问题:报批报备费率条款执行不严格

由于各保险公司过于追求保费规模以及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纷纷以打折为手段进行促销,或者擅自变更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为了尽快上规模,极力压低保费争夺市场,造成行业竞争秩序混乱。

(四)理赔中的问题:理赔难、假赔案

保险公司在争取客户上有很强动力,在理赔环节中却存在惜赔、拖赔、无理拒赔等问题,让投保人感到理赔难、承保理赔“两张脸”。另外,保险公司自身也存在理赔技术和服务管理滞后、理赔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而社会诚信观念缺失、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也致使一些中介机构主动制造假赔案,影响理赔效率。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思路

(一)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上市,特别是在海外上市,是目前国内几家大的保险公司纷纷争取的目标。通过在海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缩短对国内公司经营模式艰难探索历程的最好方式。但应认真考虑美国保险公司并购趋缓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突破口。

(二)保险业务方面

1.扩大可保财产范围。虽然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对可保财产作了广义解释,凡是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以及其他具有保险利益的财产均属保险标的范围。同时也列明了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范围。但是,我们的条款对于建筑物、存货、户外财产以及重要文件和记录如何承保都没有说明,可保财产范围实际上被缩小了许多。因此,为了扩大可保财产范围,我们应该以企业财产项目类别列明可保财产,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清单,作为条款的附件。

2.增加通用条款。财产保险合同有一些国际通用条款,如代位求偿权条款、重复保险条款、争议处理条款等。但是,在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中还缺少一些国际通用条款。除前述的共同保险条款之外还应增补如下几项通行条款:被保险人的定义条款。空房条款。保护受押人权益条款。。估价条款。鉴定(公估)条款。免赔额条款。

3.增加保险金额确定方法的选择权。我国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条款中对保险金额的确定方法的规定几乎是任意的,但在赔偿计算时要以规定的保险价值加以限制,即实际上是实行单一的重置价值保险。涉外财产保险的特约条款中有重置价值保险、仓储财产申报条款。定值保险条款、增加资产条款等,但仍然缺少像功能重置成本,总括保险、旺季批单一类的新方法。

4.增加配套的新险种。诸如同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超额损失保险、条件差异险、建筑工程申报式附属保单等;同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简易收益保险、定额附属保单、租金或租赁价值保险等。这些险种有不少在我国有着现实的保险需求,有待于我们开发。

(三)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是企业优化业务结构的措施:

1建立新产品创新机制,丰富保险产品市场。

2.搞好现有保险产品的筛选,存优去劣,优化业务结构。

3因地制宜,加快区域性业务结构调整。科学策划,准确定位。

其次是为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1遵循市场化原则,逐步取消价格保护。

2放宽有关政策,加速保险新产品投入市场

(四)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创新

1.观念创新,建立科学的财险营销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落后、步步落后,观念超前、步步领先。首先、细分和挑选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目标市场;其次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策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研制开发顾客满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最后建立便捷通畅的销售渠道及精干高效的销售团队。

2.培训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营销的关键是人才,动力是教育和培训。各公司应尽快加强培训机构实力,配备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员工培训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培养出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熟悉国际保险市场、懂得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整合分销系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以直销为主,其业务代理销售系统正处于建立过程。如何根据银行、互联网、独立代理人、专门代理人等分销业务渠道特点及其目标产品和目标客户群的差异,科学建立、整合分销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建立诚实可信的文化理念

守信文化理念和道德准则的形成能够大大降低采取其他市场治理方式的制度成本。保险人、保险中介和被保险人三方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保险人的经营活动一定要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和监管机构制定规章以及保险公司制定的条款为承诺的保障,把培养和增加社会的诚信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带头规范保险市场,带动与保险有关的三方人共同构建和维护好诚信的和谐社会。

第二篇: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博预测,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其中,他预测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7%,其中,财产险增长13.6%,人身险增长59.8%。瑞士再保险公司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师黄硕辉分析说,尽管去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幅度惊人,但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持续这样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前几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中,很大部分是个别险种特别是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的热销造成的,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趋于理性,单一险种搅热整个市场的现象将很难再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车险业的蓬勃兴起,迅猛膨胀的汽车消费者群体同时也构成了车险消费者的庞大队伍,成为日渐壮大的车险业务主要消费对象,推动了我国车险市场的快速成长,承保车辆数量激增。在我国的保险市场特别是财险市场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据不完全估算,1998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319万辆,投保车辆约占55%;200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100万辆,投保车辆约占60%;4年累计投保车辆增加534.55万辆,同比增长40.5%。截止到目前,全国20多家财产保险公司中已有12家开办了车险业务,车险业务已经超过财产保险业务的60%,承保车型涵盖国内外各大汽车制造商的所有车型。

发展历程:(一)萌芽时期,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加之旧中国的工业不发达,我国的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十分有限。

(二)试办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0年,创建不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开办了汽车保险。但是因宣传不够和认识的偏颇,不久就出现对此项保险的争议,有人认为汽车保险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对于肇事者予以经济补偿,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55年停止了汽车保险业务。直到7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国驻华使领馆等外国人拥有的汽车保险的需要,开始办理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三)发展时期,我国保险业恢复之初的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中断了近25年之久的汽车保险业务,以适应国内企业和单位对于汽车保险的需要,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事故日益频繁的客观需要。但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2%。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动车辆迅速普及和发展,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辆保险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此后的近20年过程中,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尤其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1988年,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了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第一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35.99%)。从此以后,汽车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费率以及管理也日趋完善,尤其是中国保监会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加大了对于费率、保险单证以及保险人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加速建设并完善了机动车辆保险中介市场,对全面规范市场,促进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年初,保监会提出了“速度、效益、诚信、规范”的监管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车险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尤其是下半年交强险实行后,监管力度大大加强,价格竞争得到遏制,费用成为主要竞争手段,服务竞争不断显现。同时,很多地区的行业协会都实行了行业自律或车险最低限价制度,限制保费的底价,控制手续费支付的上限,对规范车险市场行为,维护车险市场秩序,促进各公司走上良性经营、理性竞争轨道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行业自律的实行,以及交强险和行业条款推出后,各家公司价格差异缩小,品牌和服务等因素对客户选择保险公司的影响加大,各家公司纷纷加强品牌宣传,强化品牌形象,加快理赔速度,改善理赔服务,通过提升服务来吸引客户。目前国内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主要有9家:人保、太保、平保、华泰、华安、天安、大众、兵保和永安。从市场份额看,我国车险呈人保、太保和平保三足鼎立,人保占主导的格局。2006年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为1107.8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财产险公司业务比重为70.1%,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

但我国车险市场尚处于市场发育期,法制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风险防范和市场

监管能力薄弱,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投保容易理赔难”成为保险市场的通病。:

(一)车险销售中回扣率过高。

我国保监会规定车险销售可提取8%返利,但实际中往往过高。由于目前汽车经销商掌握80%的客户资源,几乎垄断了汽车保户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增长的信贷购车客户。保险公司出于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动机,往往需要借助汽车经销商来销售车险,因而给予汽车经销商大量回扣,保费的大部分都被汽车经销商拿走了。一般的汽车经销商可以得到保费的

20%~30%,最高的可以拿到40%~50%,广州曾一度达到70%。一些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互相勾结,抓住新车往往不太容易出险的特点,收取保费后却不交给保险公司,而以“应收保费”的名义挂账。一年保险期过去,如果车主不出险,保费就进了代理人的腰包,而如果出了险,保险公司又会以没有收到保费为由拒绝理赔,使车主蒙受损失。

对于部分小的保险公司来说,不高的市场占有率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赔款。占有整个车险市场74.3%份额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虽然拥有良好的理赔声誉,但高额的理赔费用使车险的利润仅仅维持在2%的水平上。人保面临的问题是,在低赔付率的车辆上,与小保险公司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高赔付率的车辆上,又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赔付率低的车辆没有激励机制不愿投保,赔付率高的车辆又滋生依赖思想,安全防范意识麻痹。中国保险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依靠高回扣、高赔付、高级公关活动维系的车险市场十分混乱,市场秩序急待规范。提供多元化的、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和剔除汽车经销商的盘剥成为车险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车险发案率高,导致理赔率过高

2003年7月29日,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2003年上半年北京车险赔付情况。尽管北京2003年上半年车险市场承保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8万余辆,然而给北京车险市场带来的却是赔付率上升、利润下降。

报告显示,2003年1-6月,北京各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4.01%。全市承保机动车632265辆,同比增保8.2万辆,增幅15%。然而,承保车辆的增长并未带来承保利润的同步增加。报告指出,1-6月各类赔款支出同比增长40%,综合赔付率提升了14%,全市车均保费下降了222元。对此,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解释有如下几个因素:

A.保费增长速度低于承保车辆的增长速度。2003年开始实施的车险费率市场化,使得车辆承保数量激增,但由于保费增长速度(7%)低于承保车辆的增长速度(15%),使得上半年车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

B. 新手增多,路况不佳。这直接导致了赔付率的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出险率为20%左右,而2003年上半年的车辆出险率则高达80%以上,如此高的出险率,自然保险公司的赔付率直线上升。赔付率的上升,则连带导致车险利润下降。

C.车险代理市场的高手续费和高返还等行为使经营成本加大,车险利润空间更加狭小。

D.北京市2003年上半年实施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程序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道德风险。车险利润自然会受到间接的影响。

(三)车险理赔水分极高

车险理赔业务赔案水分极高,大约占到了20%~30%,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属于人为骗保、诈保,虚报零配件赔付价格。

为谋取非正当利益,保险公司理赔员常常与汽修厂和不正规汽配商私下串通,通过向正规汽车零配件经销商询问价格作为参照,多报、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向保险公司报出进口或国产正厂产品价格,但给用户提供的却是低档甚至是伪劣产品,以赚取不正当利润。这与骗保、诈保等行为共同构成车险理赔中的“黑洞”现象。

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保险公司车险理赔员在进行赔付时要针对零配件价格进行大量询价工作,工作量大,理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缺乏充分

的信息,造成要么赔付额过高,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或者赔付额低,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汽车修理厂几方之间产生很大的矛盾,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发展,影响了汽车的售后服务质量。

上述不正当行为使得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加剧,理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汽车零件厂商和经销商无法得到正常利润。消费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自身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

尽管相关信息平台的搭建已纷纷提上日程,但业内人士依然对遏制车险诈保忧心忡忡。我国监管体系不够健全,过多的人为因素仍然会让作假者有很多可乘之机。对于保险公司,有两种声音冲突着,一种是消费者和代理商,认为保险公司有的是钱,甚至近似于暴利行业,而保险公司自己则强调,接近临界点的高赔付率让保险业走在亏损的边缘。

目前,我国汽配市场和车险理赔市场整体极不规范,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诸如假冒伪劣泛滥;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价格混乱,欺诈肆意,暗箱操作盛行等。这些问题屡屡发生,恶性循环,影响极其恶劣:正规汽车零件厂商和经销商丢失客户,无法实现正常利润,市场受到极大冲击,占有率下降,甚至被迫参与市场无序竞争。保险公司理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迫使保险公司只好采取“选择客户”的做法,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强大压力挤压下,生存艰难,甚至不得不放弃车险理赔业务。广大车主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安全无法保障,购买使用支出膨胀,自身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

上述问题产生巨大危害:“劣货排挤好货”,行业腐败滋生,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加剧,行业信誉急降,严重扰乱了汽配市场和车险理赔市场的正常秩序,极大伤害了保险公司、正规汽车零配件经销商的声誉和广大车主的合法切身利益,严重危害汽配市场和车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可以借用常规手段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道德教育等来制约,但又不免带有被动、滞后、诉讼成本过大、效果有限等局限,因此,充分调动产业资源,及时采用经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规范市场秩序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配市场和车险理赔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产生的信息隔离,再加上种种人为因素,致使暗箱操作盛行、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效率低下、服务差强人意。比如,由于保险公司与汽配商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保险公司车险理赔员在进行赔付时要针对零配件价格进行大量询价工作,工作量大,理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由于缺乏充分的信息,造成要么赔付额过高,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或者赔付额低,保险公司与车主、汽车修理厂几方之间产生很大矛盾,影响了保险业务的发展,影响了汽车售后的服务质量。因此,改变信息隔离状态,提高交易效率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据统计,2003前三季度,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为671.97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险427.24亿元,占63.58%。但是车险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赔付率不断上升。2003年前三季度车险的赔付额为251.46亿元,简单赔付率为58.85%,超过险种公认的55%的安全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2003年1月1日中国保监会启动全国车险管理制度改革,4月1日起又废除2000版车险条款、费率的情况下发生的,深入考察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原来统一的较高费率下,我国的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车险代理商特别是作为兼职代理人的汽车销售商手中,有的时候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0%。某些汽车销售商甚至在销售汽车时强制搭售一些不是强制保险的险种,还拒绝销售汽车给那些不想在他们那里购买汽车保险的顾客,以获取高额代理费。因此在车险市场这个本来应该是消费者、保险公司、代理商和社会“四赢”的市场上,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利益都受到了损害,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被扭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保监会从2003年一月一日起启动了车险管理制度的改革,意在改变无序竞争,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规范保险市场的发展。

但是目前车险代理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实际早就突破了8%,大多数公司已经恢复到15%-25%的水平,个别的甚至超过30%。而新条款的费率总体上是下降的,因此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比以前有所恶化。截至2003年10月底,上海财险公司车险赔付率达69.9%,车险业务出现全行业亏损。

对于车险代理商特别是汽车销售商过高的利润分配,各保险公司无疑有切肤之痛。早在1995年,当时的中保、太保、平保公司联手推出统一条款、统一费率、统一时间执行新条款;是车险首先建立起业务协调委员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车辆保险自律公约》。就在保监会启动车险制度改革后,各大保险公司还结成联盟,给汽车销售商一致打出8%的代理费率。但是2003年3月前汽车销售商大量扣押保单,使得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量少得惊人,在这种压力下,保险公司的联盟不攻自破。那么,问题的症结出哪里呢?我国的机动车市场特别是高中档车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汽车销售商拥有比购车客户更强的谈判权力,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强迫客户购买其所代理的车险,否则就不销售车辆。但是在一些货源丰富,汽车销售本身就竞争激烈的车种当中,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仔细考察,这个保险市场以外的结构因素其实并不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不接受这些业务,业务量虽然有下降,但也不会带来亏损,也就没有相应的风险,相反,汽车销售商并不能经营保险,长期的扣押保单,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必然会给其带来巨大风险;同时客户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对保险公司业务更加熟悉,直销也越来越方便,因此客户也有直接到保险公司投保的需求,因此只要各保险公司切实执行8%的折扣率,汽车销售商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汽配业和车险市场存在种种严重问题,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交易效率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然而目前有效的解决手段尚不多见。

汽车消费的增长为我国汽车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汽车保险市场。在未来的国际汽车保险市场竞争中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无疑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汽车保险业实力相对薄弱 ,能否抓住机遇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我国保险业的地域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 ,我国保险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 ,我国保险公司应当充分认识我国汽车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充分利用加入 WTO后仅有的几年缓冲期 ,积极开发汽车保险品种 ,提高服务质量 ,以应对未来的竞争。随着改革开放形式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动车辆迅速普及和发展,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可以预计,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更加紧密结合,车险市场必将成为今后发展潜力极大的市场。

第四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浅析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

近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开始屡见不鲜,但是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增长缓慢、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财产保险市场格局也不均衡,主要由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垄断。而财产保险业务服务也趋近相同,缺少专业化服务。本人以“酒钢”为例,在分析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财务保险市场相关理论为基础,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制定一些对策建议。提出合理调整企业财产保险结构、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和风险意识等多方面建议,有利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降低投保企业遇到风险后的财产损失。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surance business, many innovations were made.However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slow growth, market share is declining. It tends to lessen inequality among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Some insurance companies`s monopoly of property insurance,the insurance coverage is tend to be similar.Based on the case of Jiuga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analyses, it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perty insurance.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to handle aspects of value, risk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It is benefit to insuran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in order to reduce losses caused by accident in property.

Keywords: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property insurance market,status,strategy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基础理论

企业财产保险是以投保人存放在指定地点的财产物资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财产基本险、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企业决策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为了解决企业此类风险,财产保险公司对各企业提供了企业财产保险服务。企业通过较低的资金投入,可以换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将企业遇到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转嫁出去。 因此,企业财产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保险公司负责聚集资金组织补偿,将个别企业的风险分散至所有投保人,同时,利用自身的防灾防损管理经验,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企业将其资金、人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本身最擅长的专业生产和经营中,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水平。总的来说企业财产保险就是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维持社会再生产,完善企业的经济核算,降低企业风险成本,加强企业防灾防损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物质财产的损失,有利于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其中,钢铁行业具有资产度集中、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高危环节多的特点,易发重大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近年来,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工具,已经日益得到以钢铁企业为首的大型重工业企业的重视。而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财产一切险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钢铁企业的财产风险问题。

二、我国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正在迅猛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财产保险市场呈现以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保险业巨头垄断经营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增多,保险需求增大,财产保险费收入快速增长。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发展不平衡

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领域中比较传统的险种, 但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业务总量一直不大,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也很小,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大。国外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率已达70- 80%,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10%左右,而且还包括各企事业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保险,存在保额低、起到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像酒泉钢铁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已形成火力发电、装备制造、耐材建材、工业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种植养殖、葡萄酒酿造、物业管理、物流配送、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商业保险代理、餐饮旅游服务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产业。而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中,对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受损,引起的停水、停电、停气以致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或防止灾害蔓延而造成的损失也由保险人负责。一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都会承担理赔责任。不过,该险种的投保门槛较高,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企业的经营体制、信用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出险情况等各项数据。但是对于酒钢这个业务繁多的大型企业来说,这几种财产保险险种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

2、企业财产保险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保险信息化也成为保险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

在不足,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沟通不够,不利于企业财产保障体系的实行和公司员工的管理。

酒钢拥有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山西翼城三个钢铁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跨地域范围广,使得财产保险企业不能统筹各基地的财产保障管理,并且增加了保险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其经营效率。

3、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国内许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投保企财险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但风险是不可预测的,一旦灾害事故发生,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而保险经纪人可以量体裁衣式地设计保险方案,最大化地转移企业的可保风险,并协助客户向保险市场询价或招标,选择条件最优的保险公司承保。

酒钢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甘肃吉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酒钢集团出资二百万元占股40%,为第一大股东。吉安保险经纪的前身为甘肃吉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投资人正是酒钢集团。保险经纪公司派出由冶金行业风险专家、国家级安全评价师、风险管理工程师、保险专家组成的查勘小组,分赴该集团公司及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二十几家单位进行风险查勘,主要就各厂的生产设备、技术及安全管理、重大风险源、主要损失形态、现有的安全措施以及历史损失案例及赔付情况等进行现场查勘与访谈,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资料,据此向集团公司提交了一份专业的《风险分析报告》,提出什么样的风险用什么相应的手段来避免、转移或自留,确保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对于其中需要保险手段来解决的风险,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保险方案,做到了该保的风险一个不落,不该保的一分钱不花,酒钢这一举措成功转移了该集团生产中的大部分纯粹风险,对我国其他市场占有率大的钢铁企业有现实意义。

4、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钢铁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统计,钢铁行业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除攀钢钒钛、包钢股份和酒钢宏兴外均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发布报告的钢企有一半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但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公开方面不容乐观。2012年由于受钢铁供求矛盾激化、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铁矿石价格坚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钢企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企业高层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买环境污染险,一些企业发生的环保事故,大多都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买单。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前因缺少法律支持,政府没有强制污染超标的钢铁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且不少地区企业没有严格监测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监管人员也疏忽了现场核查和排污核定,使得国内大钢企业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

三、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经营效益逐年提升,缴纳保费的能力也在提高。 特别是加入WTO 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形势加剧,“优胜劣汰”在时刻提醒着企业,任何风险都有可能使其在一夜之间损失惨重,甚至于破产倒闭。目前,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逐渐被国内企业接受,其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企业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推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规划企业财产保险险种结构

从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开发来看,对传统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少创新,险种更新较慢,且各财险公司险种结构趋近相同,只有少数财险公司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改造。保险公司需要在

发展基本险种的基础上,改变只看到眼前效益的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明确定位,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比如,针对自保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开发财产超额损失保险,也可以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简易营业中断或利润损失保险等等。同时,应设计各具特色的附加保单或批单,以扩大企业选择范围,这样可避免企业购买保障内容重复的险种,既保障全面又节约成本。各财险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导向,不盲从,建立专业化得经营体系,合理调整险种结构,明确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发扬创新精神,开发针对特殊行业的险种。同时严格建立业务考核制度,对各种险种业务的收入比例做出明确界定,不能只看总保费,而忽视了具体业务执行情况,才能使企业在财务保险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财产险公司可以开发一套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购买通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主平台,在统一标准和接口的前提下,设置自己的管理平台,以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来进行统一的业务处理。为了更好地位业务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以现行信息技术系统为依托,采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共享服务、有偿使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投保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统一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对数据的多角度联机分析处理,建设通用统计系统,对汇总生成月报、季报各类分析报表以及公司人力资源业绩评估和人员管理体系有统一的管理和监督,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总运行成本,还可提高各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人员管理和效绩考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加大预防风险的投入

企业以赢利核心,而收益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有些时候,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意味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这时,风险管理指导企业管理者识别和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与转移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业界必须重视顾客的风险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了解到财产保险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就目前来说,导致相关保险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理人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要对经理人有个正确的定位,只有企业经理人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决策环境,企业财产保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强制性环保险”

钢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经济收益时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生产企业对环境负有社会责任感。保险的赔偿限额是传统污染行业转嫁环境责任的保障,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环境责任险的基本点就是保护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并进行补偿措施。当前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缺少法律支持,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诸多现实问题。中国保监会与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共同推进“强制环保险”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并指导各地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十二五期间,太钢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尘不染标准再投资60亿元,新上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未来将打造高水平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带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国家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研究和了解,中国财产保险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当然在发展和探索中也产生了种种不利于发展之处。为提高工作效率,从增加企业效益和方便服务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保险方案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吸引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参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钢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要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学会科学利用保险,充分转嫁企业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保险与安全防范结合起来,把保险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让保险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国的财产保险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完善中,走出困境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中国保险事业没有在外来压力前止步,中国财产保险正在调整步伐,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它正以新生保险业的活力,逐步的向世界保险业靠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财产保险必定会以自身的独特方式,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在国际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上一篇:中国民宿业的发展现状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