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2022-06-28

第一篇: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劳性、减震性、耐腐蚀性、良好的介电性能、较低的热导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在军事工业中,对促进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与许多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医药、建材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正凭借它本身固有的轻质高强、成型方便、不易腐蚀、质感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字: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性能,应用领域

一、前言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人们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看成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1]。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纤维为增强剂、以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所用的纤维有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等,所采用的基体主要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有机材料。其中热固性树脂是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主;热塑性树脂是指具有线型或分枝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各向异性(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等显各向同性);不均质或结构组织质地的不连续性;呈粘弹性;纤维体积含量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影响质量因素多,材料性能多呈分散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如下:(1)密度小,约为钢的1/5,铝合金的1/2,且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这类材料既可制作结构件,又可用于功能件及结构功能件。(2)抗疲劳性好: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20~50%,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70~80%;(3)减震性好;(4)过载安全性好;(5)具有多种功能,如:耐烧蚀性好、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高度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等;(6)成型工艺简单;(7)材料结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现代复合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众所周知,树脂基复合材料首先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领域[2-3],而后向民用飞机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应用领域,且研究投入越来越大。树脂基复合材料除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领域应用外,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二、综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及各种各样改性或共混基体。热塑性树脂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又变硬。热固性树脂只能一次加热和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固化,形成不熔和不溶解的网状交联型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不能再生。随着复合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和特点将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将简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2.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目前以热固性树脂为主。早在40年代,在战斗机、轰炸机上就开始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雷达罩。60年代美国在F-

4、F-11等军用飞机上采用了硼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方向舵、水平安定面、机翼后缘、舵门等。在导弹制造方面,50年代后期美国中程潜地导弹“北极星A-2”第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就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缠绕制件,较钢质壳体轻27%;后来采用高性能的玻璃纤维代替普通玻璃纤维造“北极星A-3”,使壳体重量较钢制壳体轻50%,从而使“北极星A-3”导弹的射程由2700千米

增加到4500千米。70年代后采用芳香聚酰胺纤维代替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强度又大幅度提高,而重量减轻[4-6]。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飞机、导弹、卫星等结构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例如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弹体上的应用[7]。弹体是用于构成导弹外形 连接和安装弹上各部分系统且能承受各种载荷的整体结构。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做弹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导弹的结构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导弹战术性能更重要的是,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有利于整体成形有复杂形状、光滑表面和气动外形流畅的弹体,可以形成金属壳体难飞航导弹,以达到的隐身性能。目前,国外巡航导弹在设计研制时,都特别重视大量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

2.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好,疲劳强度高,耐湿热性好,预浸料可以长期存放,可以重复成形,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器、电子、建材、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PPO、PEEK、PPS、PSF等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开发得到快速发展,使得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最为突出[8]。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和环保化。减轻汽车自重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为此,增加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自重,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关键。

由于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断裂韧性、疲劳强度、耐热、耐腐蚀等性能好,以及可重复成型等优点,在飞机上也得到一定应用[9-10]。在航空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机翼、机身、鸭翼、平尾和发动机外涵道;在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是方向舵、雷达、进气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绝热壳体,也可用作发动机喷管的烧蚀防热材料。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氰酸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耐湿性强、微波介电性能佳、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宇航结构件、飞机的主次承力结构件和雷达天线罩。美国F-22飞机热塑性复合材料使用量大于1%,其它民用飞机上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则更多。

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其在军事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枪用材料、弹用材料、以及地面车辆、火炮、舰船等部分零部件用材料。另外,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建筑行业,产品有管件阀门、管道、百叶窗等部件;在机械工业方面,产品有水泵叶轮、轴承、滚轮、电机风扇、发动机冷却风扇空气滤清器、音响零件等;在油田领域,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油田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用于扶正器的玻纤增强PA材料年消耗量近万吨[11-13]。另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电子、能源、生物医学、体育运动器材、船舶制造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展望

树脂基复合材料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决定了人们将继续重视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树脂基体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提高耐热和耐湿热性,以满足战机导弹超声速巡航及未来用材需求,目标是在可成型大型复杂构件的前提下,基体的湿态耐热进一步提高。在开发高性能增强纤维,如纳米材料的同时,主要通过基体增韧,继续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韧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向着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旨在追求高的减重效率。重视制造技术研究、生产改造和综合配套。开发材料设计及制备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产品设计和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14]。制约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特别是在民用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仍是成本太高,因此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复合材料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努力降低

原材料成本,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立足自主开发,同时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在科技攻关、项目建设、装置规模上要力求与国际接轨,以推动我国复合材料工业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飞行器向高空高速无人化智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国外预计在下一代飞机上复合材料将扮演主角[15]。树脂基复合材料对于导弹、战机屏蔽或衰减雷达波或红外特征,提高自身生存和空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现战机、导弹轻量化、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其用量已成为战机 导弹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能源电子汽车建筑桥梁环境和船舶等领域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改性是我门树脂行业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努力做好这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

随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用经验进一步积累,低成本技术的发展,高效新结构的发展以及应用效能的提高,未来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将变得更加广泛。

四、参考文献

1苏航,郑水蓉,孙曼灵,陈晓明等.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热固性树脂,2011,04:54-57. 2吴良义,罗兰,温晓蒙等.热固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工业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8,23(z1):22-31. 3沈军,谢怀勤.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737-740. 4肖德凯,张晓云,孙安垣. 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07,02:15-21 5陶永亮,徐翔青.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04:36-40.

6陈平,于祺,孙明,陆春.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纤维复合材料,2005,02:52-57. 7黄晓艳,刘波.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巡航导弹与战机上的应用[J]. 飞航导弹,2011,08:87-92. 8马翠英,黄晖,王福生.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 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11:40-42. 9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 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 10陈祥宝.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 航空材料学报,2003,S1:198-204. 11张文毓.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新材料产业,2010,01:50-53. 12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 中国材料进展,2009,06:2-12. 13 Brouwer W D,van Herpt ECFC,Labordus A. Vacuum injection moulding for larg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3,34( 6) : 551- 558 14李明明,王晓洁,刘新东. 树脂基复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研究进展[J]. 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02:60-64. 15吴良义.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航空、航天和民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市场预测[J]. 化工新型材料,2012,01:4-9+91. 16王兴刚,于洋,李树茂,王明寅. 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J]. 纤维复合材料,2011,02:44-47. 17寇哲君 龙国荣 万建平 姚学锋 方岱宁.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6(z1):7-11.

第二篇: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

姓名:

班号:

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

摘要: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而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其高昂的价格仍然是限制树脂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目前,已经有多国学者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部分积极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低成本制造技术,如自动铺放技术、低温成型预浸料技术、电子束固化技术、液体成型技术以及树脂模渗透成型(RFI)技术。 关键词: 树脂基

复合材料

低成本技术

前言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和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复合材料就首先在军用飞机上少量使用,到了80 年代已在民用飞机上进行了试用。应用基本是从非承力结构到次承力结构最后到主承力结构,从部位来说是从尾翼到机翼最后到机身。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越来越多,减重效果也越来越明显[1]。

长期以来,限制复合材料在飞机上扩大应用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技术成熟度没有金属高;二是复合材料成本太高,复合材料构件的成本远远高于铝合金构件。要想扩大复合材料在航空上的应用,就必须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本文旨在介绍几种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如自动铺放技术、低温成型预浸料技术、电子束固化技术、液体成型技术以及树脂模渗透成型(RFI)技术。

一、自动铺放技术

用于航空航天器的先进复合材料构件主要采用热压罐成型技术制造。自动铺放是替代预浸料人工铺叠,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预浸料形态,自动铺放可分为自动铺带

[2-3]

与自动铺丝

[4-5]

两类:自动铺带(Tape laying)采用有隔离衬纸单向预浸带(25-300 mm),多轴机械臂(龙门或卧式)完成铺放位置定位,铺带头自动完成预浸带输送剪裁、加热铺叠与辊压,整个过程采用数控技术自动完成(图1a所示);自动铺丝(Fiber placement)采用多束(最多可达32根)预浸纱/分切的预浸窄带(3-25 mm),分别独立输送、切断,由铺丝头将数根预浸纱在压辊下集束成为一条宽度可变的预浸带(宽度通过控制预浸纱根数调整)后铺放

- 1姓名:

班号:

数字化设计和自动化制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飞机复合材料大型构件的主要成型方法:新一代大型飞机B78

7、A350的所有翼面采用自动铺带,而所有机身构件采用自动铺丝。复合材料的大量应用推动了自动铺放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6]。

二、低温成型预浸料技术

低温成型预浸料技术(Low Temperature Moulding Prepreg Technology)是一种低成本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公司早在70年代就开始研制开发这种技术,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进一步开发,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低成本复合材料生产技术[7]。

用低温压制预浸料技术来生产复合材料结构件有许多特点,在原材料、工艺、生产技术、模具、适用性和成本方面有下列特色: (1)不采用热压罐固化;

(2)低温(通常在60℃左右)固化; (3)低压或真空袋固化; (4)采用无支撑后固化; (5)采用廉价材料制造的模具; (6)采用特种树脂体系; (7)预浸料存放寿命较短; (8)可以制造整体大构件; (9)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10)成本可降低50%~70%。

低温成型预浸料技术生产复合材料构件必须采用特殊的原材料——专用的树脂体系。一般树脂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树脂或其混合物、固化剂或其混合物和增韧剂或其他附加剂。对极大部份复合材料构件而言都采用环氧树脂体系。在过去20多年期间研究发展的环氧树脂体系,其固化剂都致力于延长存放寿命和较高固化温度,亦即树脂体系的反应性很低,预浸料的稳定性很好,较高固化温度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虽然这样的看法并不正确。为了得到可在低温下固化的树脂体系,而且可以采用无支撑后固化,先进复合材料公司研制发展了专用的LTM预浸料和树脂体系,包括: LTM10系列、LTM20系列、LTM30体系、

- 3姓名:

班号:

渍模塑成型工艺(See-mann Composites Resin Infus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SCRIMP)、树脂膜渗透成型工艺(Resin Film Infusion,RFI)和结构反应注射模塑成型(Structural 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SRIM)是最常见的先进LCM工艺技术。这类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将纤维预成型体放入模腔内,再将一种或多种液态树脂(通常为热固性树脂)在压力作用下注入闭合模中,液态热固性树脂浸渍纤维预成型体待树脂固化脱模后得到产品。这种作用压力可通过模腔内形成真空(真空浸渍)、重力,或者由压力泵或压力容器来提供[11-13]。与其他的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相比,LCM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可生产的构件范围广,可一步浸渗成型带有夹芯、加筋、预埋件等的大型构件,可按结构要求定向铺放纤维,且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制造优势。与传统的模压成型和金属成型工艺相比,LCM模具质量轻、成本低、投资小。另外,LCM为闭模成型工艺,能满足日趋严格的苯乙烯挥发控制法规的要求。

LCM工艺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Macro法,Macro法相当简单,对模腔抽真空以驱动浸渍过程,美国海军承包商用这种方法开发出了大型玻璃钢增强塑料船体。在20世纪50年代称为RTM工艺,该工艺可以生产双面光滑的产品,树脂的注射压力适中,比手糊工艺优越,所以得到了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RTM的应用很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飞行器的承力构件及次承力构件、国防应用、汽车结构件以及高性能体育用品等的开发,RTM工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了VARTM、SCRIMP、RFI、SRIM等这些先进的LCM工艺技术。

LCM工艺技术是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14]。据报道,欧美等先进工业国家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开发耗资巨大。我国“863”计划在“九五”期间在RTM成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部署了应用LCM技术制备车用大型结构件以降低高品质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研究计划。

五、树脂模渗透成型(RFI)技术

树脂膜渗透(RFI-resin film infusion)工艺是一种树脂膜熔渗和纤维预制体相结合的树脂浸渍技术。其工艺过程[15]是将预催化树脂膜或树脂块放人模腔内,然后在其上覆以缝合或三维编织等方法制成的纤维预制体等增强材料,再用真空袋封闭模腔,抽真空并加热模具使模腔内的树脂膜或树脂块融化,并在真空

- 5姓名:

班号:

[1] Guy Hellard. Airbus Structure Policy[C]/AMD Airbus Materials Dialogue 2007. Bremen, 2007. [2] Hu Cuiling(胡翠玲), Xiao Jun(肖 军), Li Yong(李 勇), etal. 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研究(I)平面铺带CAD/CAM软件开发[J].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宇航材料工艺), 2007(1): 47-50. [4] Qian Jun(钱 钧), Xiao Jun(肖 军), LiYong(李 勇). 构架式卫星接头自动铺丝的建模研究[J]. Fiber Composites(纤维复合材料), 2002(2): 3-5. [5] Qian Jun(钱 钧), Xiao Jun(肖 军), ZhaoDongbiao(赵东标),etal. 复合材料构架式卫星接头自动铺丝成型仿真研究[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宇航学报), 2004, 25(6): 694-701. [6] Bruce M. Automating Composites Fabrication to Meet Increased Throughput Required by Industries Ranging from Aerospace to Wind Energy, Automation Speeds Composite Production [J].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8, 140(4). [7] 陈祥宝. 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0. [8] U.V.Lauppi,Radiat. Phys.Chem. 1990.30, 35. [9] Radiation Curing in Polymer Science & Technology,Volume, 1993. 301-339. [10] Batten, R.J, Davidson, R.S.&Wilkinson, S.A.J. Photochem.Photobiol. A.1991,(58): 123. [11] C D拉德, A C朗, K N肯德尔等.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12] 黄家康, 岳红军, 董拥祺.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 [13] 刘雄亚, 谢怀勤.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M].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0. [14] 段华军, 马会茹, 王钧. RTM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J]. 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5(9):46-48. [15] 王东, 梁国正. 用于RFI工艺的高性能树脂膜的研究[J] . 复合材料学报,2001 ,18 (1) :38. [16] Pierre Cellea,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liquid infusion into fibrous media undergoing compaction[J]. Eur J Mech-A/Solids,2008,27 (4) :647.

- 7 -

第三篇: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进程及目前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使用的成型工艺方法:手糊成型工艺、喷射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RTM成型工艺、注射成型工艺、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拉挤成型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主要的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

1 背景介绍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1932年在美国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二战期间,美国首次以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以手糊成型工艺制造军用雷达罩和远航飞机油箱,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1950年,真空袋和压力袋压成型工艺研制成功,并试制成功直升飞机的螺旋桨;1949年,研制成果玻璃纤维预混料,利用传统的对模法压制成表面光洁的玻璃钢零件;60年代美国用纤维缠绕工艺研制成功“北斗星A”导弹发动机壳体,此后高压容器和压力管道相继问世。为了提高手糊成型的生产率,在此期间,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喷射成型工艺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使生产率提高了2~4倍。1961年德国研制成功片状模塑料(SMC),使模压成型工艺达到了新水平;1963年,玻璃钢板材开始工业化生产;1965年,美国和日本用SMC压制汽车部件、浴盆、船上构件等。拉挤成型工艺始于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连续化生产;70年代,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IM)和增强树脂反应注射成型(RRIM)研究成功,产品俩面光,广泛用于卫生洁具和汽车零件的生产。60年代,热塑性复合材料得到发展,其成型工艺主要是注射成型和挤出成型,并只用于生产短纤维增强塑料。

2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成型工艺、机械设备、产品种类及性能检验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其他工业相比,发展速度很快。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也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工艺逐步向技术密集,高度自动化、高生产率、高稳定性的成型方法上发展,并随着应用领域的广泛开拓,出现了多种成型工艺并存,并不断衍生出新生工艺的发展态势。目前各种主要成型工艺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成型工艺占比

2.1 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工艺又称低压接触成型工艺,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中使用最早的一种工艺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几乎可适用于所有的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且投入小,但对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依赖性较大,生产出的制品单面光洁,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随着各种新工艺方法的不断涌现,手糊成型工艺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手糊工艺所具有的独特的其他工艺不可替代的特点,尤其是在生产大型制品方面,故目前该工艺方法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应用领域:建筑雕塑领域如采光顶、活动房屋等;交通设施领域如游艇、汽车壳体、发动机罩等;环境与能源领域如风力发电机用机舱罩、叶片、沼气池等;体育游乐设备领域如游乐车、水滑梯等。手糊成型工艺如图2所示。

图2 手糊成型工艺

2.2 喷射成型工艺

喷射成型工艺是利用喷射设备将树脂雾化,并与即时切断的纤维在空间混合后落在模具上面,然后压实排出气泡固化,是在手糊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手糊操作中的纤维铺覆和浸胶工作由设备来完成,是一种相对效率较高的工艺,其生产效率是手糊工艺的2~4倍。喷射工艺同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依赖大,且由于增强纤维以断切的形式存在,树脂含量高,制品的强度较低,同时由于喷射设备的原因,其采用阳模成型方便,而采用阴模成型困难较大,且大型制品比小型制品更适合于喷射成型工艺。

主要应用领域:喷射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大型产品的制作及建筑物补强等,代表性的产品有玻璃钢浴缸、整体卫生间、卡车导流罩、净化槽、船身等。喷射成型工艺如图3所示。

图3 喷射成型工艺

2.3 模压成型工艺

模压成型工艺是将一定的模压料(粉状、粒状或纤维状)放入金属对模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固化成型的一种方法。模压成型过程需要加热加压,使模塑料塑化(或熔化)、流动充满模腔,并使树脂发生固化反应。模压成型属于高压成型,及需要压力控制的压力机,又需要高强度、高精度、耐高温的金属模具。

模压成型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重现性好,两面光洁,尺寸精度高,但模压成型的模具制造复杂,需要进行模压料的制备,设备投资大,并受压机限制,最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中小型复合材料制品。

主要应用领域:汽车领域如后尾门、侧门、车顶板、挡泥板、保险杠、天窗框架等;铁路车辆领域如车辆窗框、卫生间组间、座椅、车厢壁板与顶板等;电气领域如电气罩壳、绝缘子、电机风罩、电机换向器、电话机外壳等;建筑领域如浴缸、淋浴间、防水盘、坐便器、组合式水箱等。模压成型工艺如图4所示。

图4 模压成型工艺

2.4 树脂传递(RTM)成型工艺

RTM成型工艺是在模腔内预先铺放增强材料预成型体,然后在压力或真空作用下将树脂注入闭合模腔,浸润纤维,固化后脱模的成型工艺,是从湿法铺层和注塑工艺演变而来的一种成型工艺。

RTM成型工艺成型压力低,模具选材制作灵活,可以为钢模也可以为玻璃钢等成本较低的模具;设备成本投入适中,其投入高于手糊成型和喷射成型,但要低于模压成型;树脂注入选择性大,可以为注射机注射,也可以采用真空辅助注入;纤维预成型可以为手工铺放、手工铺放加模具热压预成型,机械喷射短纤维模具热压预成型、三维立体编织等多种形式。

RTM成型工艺为闭模成型制品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可制作高尺寸精度、结构复杂的部件;生产效率高,制品产量在1000~2000件每年。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传统的RTM成型工艺上发展出一系列的衍生工艺,主要包括Light-RTM、VARIM、RFI等工艺。

Light-RTM工艺通常称为轻质RTM工艺,是在真空辅助RTM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于制造大面积的薄壁产品。其下模为刚性的模具,上模采用轻质、半刚性的模具。工艺采用双层密封结构,外圈采用真空来锁紧模具,内圈采用真空导入树脂。注射口通常为带有流道的线形注射方式,有利于快速充模。由于上模采用半刚性的模具,模具成本大大降低,而制品仍然可以保证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和尺寸精度。

真空辅助树脂扩散(VARIM)成型工艺是在RTM成型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第成本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该工艺需要一半模具,另一半模具为与刚性模具密封处理的弹性真空袋,在真空状态下排除增强纤维中的气体,同时在真空下通过树脂的流动实现树脂的浸渍。与传统的RTM工艺相比,其模具成本低,对制品的尺寸结构限制较少,非常适用于大厚度大尺寸结构制件的成型。

RFI工艺也是采用单模和真空袋来成型制品,不同的是模具上铺放预制好的树脂模,再铺放纤维预成型体,真空袋封闭模具后将模具置于烘箱或热压下加热并抽真空,树脂模熔融后对纤维预成型体浸渍,继续升温加热使树脂固化。

总体来说,RTM工艺属于闭模成型,环境清洁,能够得到内外表面质量好的制品,同时模具制作、材料使用灵活,设备投入少,其优势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但是,RTM工艺是在树脂与纤维浸渍阶段实现赋形,树脂的流动、纤维的浸渍及树脂的固化过程的不可控性增大,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尤其是采用上下模都为刚性或半刚性的模具时,树脂的流动性、树脂对纤维的浸渍性及注射口的布置、流道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如雷达罩、螺旋桨、隔舱门、机翼、船舶结构件等;汽车领域如仪表盘、车身覆盖件和零部件;建筑领域如门、框架、脚手架、电话亭、标志牌等;体育运动器材如自行车架、高沃尔夫球车、高尔夫球杆、雪橇板等。RTM成型工艺如图

5、图

6、图7所示。

图5 传统RTM成型工艺

图6 轻质RTM成型工艺

图7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

2.5 注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工艺是将粉末状或粒状的纤维与树脂的混合物送入注射机内,经加热熔化后由螺杆或柱塞加压通过喷嘴注入导闭合的模具中,冷却定型后脱出模具。

注射成型工艺生产效率高,成型周期短,能够很好的保证制品精度,这些都优于模压成型,但注射成型工艺不适用于长纤维增强的产品,优于注射机的限制,较适合大量生产中小型的制品。注射成型工艺在热塑性和热固性复合材料中都有应用,但目前主要广泛应用与热塑性的复合材料。

主要应用领域:注射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中,主要是代替模压成型工艺,生产各种电器材料、绝缘开关、汽车和火车零配件、纺织机零件、建筑配件、卫生及照明器材、家电壳体、食品周转箱、安全帽、空调机叶片等。注射成型工艺如图8所示。

图8 注射成型工艺

2.6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

是在缠绕机控制张力和预定线型的条件下,将连续的纤维粗纱或布带浸渍树脂,连续缠绕在相应的制品芯模上,然后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型。

缠绕成型由于能够充分发挥纤维的强度,因此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易于实现产品的等强度设计,适于耐腐管道、储罐和高压管道及容器的制造。但是缠绕工艺具有局限性,由于缠绕过程中易于形成气泡,制品孔隙过多,从而降低层间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和抗失稳能力。同时,缠绕工艺对制品的形状有局限性,不适于制造带凹曲线表面的制品,且目前只能制造回转体制品。

主要应用领域:管道领域如炼油厂管道、石油化工防腐管道、输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固体颗粒输送管道等;储罐如石油储罐、化工腐蚀液体储罐等;压力制品如火箭发动机壳体、深水外压壳体、高压气体压力容器等。纤维缠绕成型工艺如图9所示。

图9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

2.7拉挤成型工艺

是一种生产线型型材的成型方法,是在牵引装置带动下将无捻玻璃纤维粗纱和其他连续增强材料进行胶液浸渍、预成型,然后通过加热的成型模具固化成型,实现制品的连续生产。

主要应用领域:电子电气领域如电线杆、绝缘板、熔丝管、汇流线管、电缆桥架等;石油化工领域如管网支撑结构、格栅地板、抽油杆、楼梯、海上平台等;建筑机械制造领域如结构型材、行李架、顶梁、支柱、框架等;军用品领域如坦克、装甲车上的复合装甲、导弹火箭弹外壳等。拉挤成型工艺如图10所示。

图10 拉挤成型工艺

总体来说不同的成型工艺适应不同的制品性能和生产规模。尽管机械化、自动化日益发展,手糊与喷射成型仍将作为基本的成型工艺而占有相当的比例。

3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趋势

从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来看,是朝着科技含量高、逐步实现工业自动化、环境污染小、劳动强度低的方向发展。重所周知,成型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成本和销路。成型工艺的选择标准主要有:符合市场要求,确保制品质量;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产品性价比高;环境污染小,劳动强度低。

根据上述标准对现有的成型工艺进行衡量,手糊和喷射成型工艺为开模成型,对环境和操作人员污染伤害严重,并且所生产的制品质量不够稳定,难以控制;模压成型工艺设备昂贵、投资较大,生产周期长,适合于大批量的稳定生产;拉挤和缠绕成型工艺仅适合于较为特定的产品。从而,RTM及其衍生工艺则显现出它的优势:RTM成型工艺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制品的生产,并且生产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大多数生产的需求;与模压工艺相比,产品质量相当,但RTM的成本投入远小于模压工艺;与手糊工艺相比,RTM工艺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而成本投入并不比手糊工艺高出很多。

因此,RTM成型工艺及其衍生的成型工艺将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他的一些成型工艺也存在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也会随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而继续发展。

4、结论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发展至今,涌现出了诸多的工艺形式,并在不断的衍生发展,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朝向环保、高效、自动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综合上述工艺方法,RTM及其衍生的成型工艺具有非常不错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家康主编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董永祺 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方向 纤维复合材料,2003,(2):32-34.刘雄亚 谢怀勤主编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篇: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与金属材料相比,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成本高,所以必须在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过程中广泛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的现代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以达到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内成本的目的。

国外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现状

1 复合材料用量大幅提高

目前,国外新一代军机和民用运输机已普遍采用高性能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第四代战机复合材料用量占飞机结构重量的20%~50%,干线客机约为10%~50%。

以波音777为例,在其机体结构中,铝合金占70%、钢11%、钛7%,复合材料仅占到11%,而且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飞机辅件。但到波音787时,复合材料的使用出现了质的飞跃,其用量已占到结构重量的50%,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已用于飞机的主承力构件。

2 构件集成化、整体化、大型化

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可使飞机减重15%~30%,结构设计成本降低15%~30%,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的耐用性,改善了飞机的维修性,同时也带来了飞机客舱的舒适性。

美国CAI计划将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成型技术列为其最主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于2001年开始用于F-35(JSF)的验证上。

在波音787之前,飞机的机身段由约2500个配件、3万个螺钉组装起来,现在通过采用集成化的整体机身结构,使生产方式更简单、更可靠,且显著减少了零件数目,减重约达20%。

3 制造设备大型化

在复合材料制造设备上,国外民机广泛采用了高效的双头铺带机、自动铺放设备、大型热压罐及超声检测设备等,为高速生产机体结构提供了保障。

ASC工艺系统公司已制造出用于波音787复合材料机身段固化的、世界上最大的热压罐。该热压罐最大压力1.02MPa,最高温度232℃,作业区面积9m×23m,容积2214m3,重量500t以上。

Flow International公司制造了超大型喷水切割机,用于长达30m的波音787全复合材料结构机翼蒙皮层合板的切割,床身为36m×6.5m。该磨粒喷水切割机可快速、高效切割厚的层合扳,且不产生过热问题。

4 复合材料下料、铺放、切割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

由Dassault Aviation公司同BAE体系公司联合设计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机身采用浸渍树脂的碳纤维窄带和蜂窝芯材制造。该机身每节段尺寸为4.5m×2m,机身全部采用圆桶式复合材料(FUBACOMP)方案。

B787飞机加工中生产出的第一个全尺寸复合材料整体结构机身段的尺寸为7m×6m。这一包括桁条在内的整体结构是在一副用殷伐钢制成的大型芯轴中制作的,芯轴上安装有加强筋的W形模腔,加强筋在纤维铺放前被安放在模腔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复合材料铺带机完成纤维铺放。模具被安装在一个旋转机构上,随着铺带过程的进行,该机构带动筒型件旋转,然后该构件被包裹并放入热压罐中进行共固化,形成带加强筋的壳体结构。

5 低成本制造技术广泛应用

由于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制造成本,这是制约它进一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低成本复合材料发展研究计划,不断完善复合材料层压板真空袋-热压罐制造工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并已取得较大进展。如自动化的铺带机(ATL)、纤维铺放机、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真空辅助模塑成型(VARTM)、树脂膜熔渗(RFI)、电子束固化及膜片成型等先进技术。

RTM技术不使用预浸料和热压罐,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配套使用三维编织机和三维缝纫机,可以制造较为复杂的零件。RTM技术在美国的F-22和F-35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波音787机身的大部分地板采用RFI制造。波音787机翼后缘由德哈维兰公司采用VARTM工艺制造,与传统的热压罐技术相比,结构更坚固,易于修理,不易损伤。

国内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各主机生产厂均已建设了生产手段,完成了相应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改造。各研究院所及重点高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国内从设计、材料到工艺有了一支配套的研发队伍。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应用规模和水平、材料基础、制造工艺、设计方法与手段严重落后等问题,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复合材料用量不高

当波音、空客等新机型大规模采用复合材料后,我国目前仅掌握金属飞机的研制能力,复合材料只能少量地用在飞机辅件上,在主结构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1985年制成的歼

8、强5机垂直尾翼壁板及垂直尾翼使用过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客机、运输机主、次承力构件没有使用复合材料的相关报道。国内直升机领域复合材料使用比例较大,直九复合材料使用率达到了23%左右。国内无人机因尺寸较小,复合材料用量较大,一般在50%~80%之间,如爱生系列无人机。

碳纤维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低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碳纤维研究开发,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无论军用、民用碳纤维均不能自给,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至今没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仅有的生产厂家还面临国际的竞争和挤压,举步维艰。尤其是像T800这样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的复合材料,我国还不能生产。国产化的T300复合材料还在研制之中。工业及民用领域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端技术的发展,尤其制约了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相称。

制造设备尺寸小且多数依赖进口

国内用于复合材料生产的主要关键设备与我国要开展的大飞机结构尺寸相比,设备尺寸小,且大多数依赖进口。

如西飞用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的主要设备热压罐是从德国Scotch公司引进的φ3.5m×10m热压罐,有效长度为10m,直径为3.5m,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哈飞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生产的主要设备,如固化炉、大型热压罐、复合材料数控下料铣、激光铺层定位系统、自动铺带机、RTM成型设备、缝合设备以及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等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

工艺落后,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低

以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飞机结构件为例。传统的生产工艺采用预浸料铺层干法成型工艺,在热压罐或烘箱中加热、加压固化成型机体复合材料构件。固化、脱模、修整后的构件经无损检测验证合格后进入下道装配工序。

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缺点是手工下料、手工铺放,能耗高,生产成本高,质量不易控制,不环保。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包括:预浸料、胶膜、蜂窝下料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固化过程产生的废气;复合材料零件修整过程中打磨和切割裁边时产生的固体粉尘,固体边角料;胶接过程产生的废气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自动铺带机、自动丝束铺放机、柔性数控气动卡具的出现部分解决了手工铺放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不过,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完全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手工铺放。同时,热压罐法成型生产周期长,设备费用高,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由于复合材料零件的整体尺寸越来越大,所需的热压罐尺寸跟着加大,成本问题也随之突出。

综上所述,我国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存在着原材料和制品的成本昂贵、制品成型工艺陈旧、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困难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结论与建议

建立适合国情的复合材料研发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较低。与欧美航空工业相比,我国航空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技转化生产力的主体,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最佳模式还没有形成。为此,需建立复合材料发展战略,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应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投入,完善科研机制,实行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飞机研制的频度,建立科技转化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航空工业最佳模式。

实现高性能、高质量碳纤维国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纤维的需求与日俱增,虽然国际上一些公司的T300级原丝和碳纤维产品开始对我国解冻,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是关系到国防建设的高科技,必须立足国内。所以,需要加大国家投入和攻关,或通过技术引进,尽快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研制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以满足军工和民用产品的需求,扭转大量进口的局面,这是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

低成本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包括低成本的材料技术、低成本的设计技术和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如大型整体成型结构、共固化/共胶接结构、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其中,重点应是以共固化/共胶接为核心的大面积整体成型技术。我们应当向国际上倡导的的“无紧固件”技术靠拢,减少后加工量和装配工作量。

国内亟需在这几方面制订好规划,有组织地统一制订相应规范,使试验和分析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设计和鉴定的统一指南,编制全行业的技术标准,改进最终产品的一致性,降低成本,减小风险,以满足飞机研制的需要。

发展研究创新的制造工艺技术

国外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制造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国内要注意规划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制造技术(如自动铺带技术、自动纤维铺放技术等),并提高生产设备的柔性,以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的生产率。注意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在飞机零件制造中适当采用缠绕、拉挤等低成本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填补这一空白。

采用高效、环保的切割、成型技术

由于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高其切割和成型技术就显得越来越迫切。用传统工艺方法切割复合材料时粉尘大、污染高,而且易烧伤端面,成型的余量需要重新去除,因此,应推广采用自动数控高压水切割技术,切割、成型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交付后的可维修性,需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超声、射线、激光超声等技术)对构件进行检测,以发现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分层、脱粘、气孔、裂缝、冲击损伤等缺陷,并给出缺陷的定性、定量判定,为工艺分析提供依据。

因此,对制造过程及维修中使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了相关的产品,国内亦应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第五篇:国内外酚醛泡沫保温材料主要生产厂家介绍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2012-01-16 15:05 阅读(101) 评论(0)分类:酚醛泡沫保温材料介绍及行业分析

酚醛泡沫(PF)素有“保温材料之王”的美称,是新一代保温防火隔音材料。目前,在发达国家酚醛发泡材料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国防、外贸、贮存、能源等领域。美国建筑行业所用的隔音保温泡沫塑料中,酚醛材料已占40%,日本也已成立酚醛泡沫普及协会以推广这种新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家,供读者参考。

一、国外PF的主要生产厂家

1、英国普玛洛克制品公司

普玛洛克制品公司是一家生产酚醛外保温板的知名厂家,板的尺寸为(900~1200)mm×600mm,最厚不超过100mm,导热系数为0.018W/m·K,防火性能达到BS476-7的要求。该公司经多年来的开发研究,按照英国标准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应用技术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功地在砖石或混凝土墙面上应用,而且无论新的或既有的、高层的或低层的建筑都可应用。经过检测试验和评审,有关建设部门在1997年2月授予了该公司“普玛洛克酚醛外保温系统”应用许可证。该公司宣称,普玛洛克酚醛外保温系统除提供酚醛外保温板外,也供应酚醛外保温系统专用配套辅助材料,如砂浆、网格布和锚固件等,外保温系统在公用建筑或民用住宅施工后至少30年不会出现损坏事故。

2、英国可耐福干墙公司

可耐福干墙公司隶属于德国可耐福集团,该集团是最大、最早生产石膏板的家族企业。它的产品名为可耐福酚醛叠合板,是一种9.5mm石膏板贴面PF墙体保温板,主要销售对象是用来做外墙内保温和隔墙。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防火隔热、隔音性能,特别是隔音性能对住房和办公大楼降低噪音尤为重要。

3、英国金斯潘保温材料公司

金斯潘保温材料公司(Kingspan Insulation Ltd)是欧洲酚醛泡沫协会主要成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PF保温材料生产厂家之一。它的PF商标名为Kooltherm,根据用途不同分成10个牌号。常用牌号如下:K3是用于地板保温;K7是用于屋面保温;K8是一般传统墙体保温;K10是天花板保温:K12是用于钢框架或木框架结构外墙保温;K17是带石膏板贴面用于外墙内保温。其中,K12板是金斯潘公司的主要产品,适用于钢框架或木框架结构外墙保温,其导热系数很低。

4、美国西碧化学公司 西碧化学公司(C.P. Chemical Company,Inc.)建立于1966年,多年来主要从事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及相关发泡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研究开发。近40年来,该公司致力于开发一种名为Tripolymer的PF,1975年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的支持和认可,经过3年来的深入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将它推向市场。如今,该公司在美国国内已有8个生产厂,在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也建立了工厂。近年来,该公司又开发了一种直接将发泡浆料通过喷枪现场喷注到空心砖或中空水泥砌块中的专利技术,发泡浆料是改性酚醛树脂共聚物与固化剂的双组分Tripolymer预聚体。由于Tripolymer具有很好的防火性和隔音性,所以它已广泛用于学校、医院和民宅。通过美国《燃烧级别测试准则》标准证明,没有其他能现场喷注的有机泡沫可达到Tripolymer优良的防火性能。

5、美国泡沫技术公司

美国泡沫技术公司(American Foam Technologies,Inc.)的Thermo-Cor是采用喷注或挤出成型的PF保温材料。该产品的结构强度比相同密度的普通PF泡沫更高,完全符合联邦航空安全条例的各项技术指标,在222℃高温下不分解。它的FST特性极好,因此以该产品为芯材制成的复合材料可用在飞机、高速列车、船舶发动机罩等部位。Thermo-Cor也适用于医院、楼房等防火要求严格的墙体保温系统,该产品pH值为6~6.5(接近中性),对金属几乎不存在腐蚀问题,尤其将它用在金属屋面和防火门更为合适。该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常温喷注专利技术,A、B双组分分别装在大铁桶内,A是树脂助剂等组分,B是PSA等固化剂组分。通过专用计量喷枪将双组分高速混合插进中空墙体砌块中进行现场发泡,也可喷注在金属屋面和防火门内发泡。

6、日本旭化成建材公司

旭化成建材公司(Asahi Kasei Construction Materials)近年来推出了商标名为新曙光的PF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泡剂采用碳氢化合物代替会破坏臭氧层的CFC、HCFC。新曙光PF保温板已通过了日本、中国和英国的防火等各项试验,由于达到了日本燃烧性标准的技术指标,得到了日本不燃材料认定证书,并且获得了日本经济产业厅和环境厅的节能和环保大奖。该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新曙光PF保温板在外墙、屋面、天花板、地板和隔墙等处的保温应用,并已制定了名为NoiM系统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二、国内PF的主要生产厂家

1、北京莱恩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莱恩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OPF傲德酚醛防火保温板于2008年研发成功,是对酚醛树脂改性而成的泡沫保温材料,集导热系数低、防火等级高、透气、尺寸稳定等优点于一身,通过改性后酚醛树脂连续生产出来的保温材料,防火性能为B1级,复合后可达到A级。此外,该公司还研发出同等系列产品,如OPF傲德防火隔离带、OPF傲德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傲德酚醛彩钢夹芯板等系列产品,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厦门高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高特酚醛复合型建筑节能保温板(简称GW型复合保温板)。GW型复合保温板是一种根据用途选用不同材质的面层材料与保温芯材酚醛泡沫板进行双面或单面复合的板材,采用高特公司最新专利技术复合生产线连续化一次生产成型,种类繁多,可适用于多种类型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要求。GW-I型复合保温板以酚醛泡沫板为芯材,双面或单面复合聚合物砂浆(含玻纤网格布);GW-Ⅱ型复合保温板以酚醛泡沫为芯材,双面或单面复合玻纤毡、牛皮纸、铝箔等。

3、苏州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maxinsulation®PF板是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优质的防火型酚醛泡沫板,具有阻燃、导热系数低、质轻、强度高、无毒低烟、抗火焰穿透、绝热、耐热、保温、使用温度范围广、耐腐抗老化、防水防湿等特性,有较强的环保节能功效,主要应用于对节能要求较高及阻燃的公共建筑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也可用于屋顶保温和地暖。maxinsulation®PF外墙外保温系统是苏州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建筑节能市场的需求所开发的一款外墙外保温系统。系统以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maxinsulation®PF板为保温层材料,以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改性粘结砂浆粘结,20米以上辅以机械锚固材料进行固定,外抹聚合物抹面砂浆并内置耐碱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防护层,外饰面采用涂料或彩色砂浆,具有防火性能好、质量轻、绝热性好、耐热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该系统可应用于对建筑物防火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4、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圣泉改性酚醛泡沫外墙外保温板,是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外墙用保温板应具有不燃、低烟、抗高温歧变,而研制开发的新型改性酚醛泡沫外墙保温防火板材。该产品是由酚醛树脂加入阻燃剂、抑烟剂、发泡剂、固化剂及其它助剂制成的闭孔硬质泡沫塑料,双面由增强层复合而成。该产品的特点是不燃、低烟、抗高温歧变,保留了原有泡沫塑料型保温材料质轻、施工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以及干挂幕墙的保温系统。

5、上海雅达特种涂料有限公司

雅达特种防火酚醛板产品型号为EF-169,在高温下不熔滴、不软化、发烟量低,不扩散火焰,耐火焰穿透,达到国家A级防火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将优异的防火性能与良好的节能效果集于一身,不仅可以用于传统外墙外保温系统,也可以与饰面层复合制作保温装饰一体化板,还可以用于构筑传统EPS/XPS/PU外墙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用作幕墙内的防火保温隔热材料、防火门内隔热材料,以及低温或高温场合的防火保温隔热材料。

上一篇:发票收据管理规定下一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