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运用系统理论分析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指出一个全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分为五大子系统:课堂教学系统,专题讲座系统,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及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为《管理学》课程的教研与教改提供新的思考。

第一篇:教学系统论文范文

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的目标转换与教学系统改革

摘要:管理会计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其方向性内容。而要使这一改革有效进行,必须转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结构,发挥师生双方的个体化优势,持续完善教学系统。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目标转换;信息技术;个体化

2014年伊始,为了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因此,需要各高校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改革完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双语精品课”教学体系,持续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的目标转换

国外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创新在企业的采纳和实施会使得原有的管理会计规则和惯例发生改变,引起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相关利益群体态度、人员行为的变化[1]。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客观发展趋势。因此,需要转换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应针对学生,更应从教师做起

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情况是:教师的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更新学科知识的实际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作为人梯的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数毕业生的水平。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先从教师自身做起。

目前,很多教师用的讲义都是多年前就已完成的,备课、讲授的过程中都是单调的循环往复,即使有所更新,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加加减减”。也有许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当然对学生不能进行正确引导。所以,教师应深入理解学科基础理论,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现实系统调整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教师做起,提倡研究性教学,增加教师的创新内容。

(二)信息技术应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核心,进而对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只当作是提供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目标。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手段和形式,并未触及相关学科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会计课程改革上,应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人本化、个体化的CAI课件,并进一步将信息技术融入管理会计系统,构建终身教育与学习平台,建立“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个体优势

教师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学科,对课程的内容掌握较为全面和深入,并且具有理论功底深、经验丰富的优点;而学生年轻、进取,思想活跃,敢于向传统思想挑战,具备更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可以对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新颖的想法。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增加个性化学习空间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陈规旧俗,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建立新型教学系统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陈旧,理念落后。大多数管理会计教材都侧重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一些基本理论如:成本习性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资本支出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诸如代理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基本理论和作业成本会计、JIT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系统等相关前沿学科涉及很少。

改变上述现状的最佳路径是运用信息技术。20世纪90年代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坦福大学会计学教授威廉·H·比弗(William Henry Beaver)提出:“财务呈报正处在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称为会计革命[2]”。对于管理会计而言,需要建立信息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建立新型教学系统,将“二位一体”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教师—机器—学生”的“三位一体”关系。

在信息时代,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研究信息技术与人类认知方式以及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管理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彻底变革现行管理会计教育体系。中科院戴汝为院士认为,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信息处理的工具,人脑通过经验积累与形象思维,擅长不精确的、定性的把握,而计算机则以极快的速度,擅长准确的、定量的计算;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互相结合,既能达到集智慧之大成,又由于通过反馈的作用,来提高人的思维效率,从而增强人的智慧[3]。

例如,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求解“内部报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课堂讲解。更多的学生根本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学生理解为求解“内部报酬率”,要用“逐步测试法”,需要教师给出两个已知折现率和净现值,才能用“插值法”求解。教材是这样写的,教师是这样教的。多数都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报酬率”求解的本质。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可以认为求解“内部报酬率”是解“高次方程”问题,计算机对于解“高次方程”,发挥的是速度极快,准确定量的优势,如果解为3位数,可能需要尝试几百次的运算,才能求出“单一解”,但是,只需要几秒钟;而如果人脑通过经验积累与定性推理,就可以通过10次以内的“试错”,甚至4到5次,就可以解得希望的“唯一解”,相当于机器的百倍效率。这是电脑和人脑应用牛顿法的差异,可谓“人脑比电脑聪明”。这样,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内部报酬率”的经济含义,掌握了“内部报酬率”的求解方法,而且,更好地提高了思维效率,激发了创造性。

三、发挥师生双方个体优势,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改革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调动教师应有的积极性,改变教师发挥职责的形式,鼓励教师不断进修学习,掌握课程前沿领域的知识与方法,同时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突出案例教学,选用国际水平的最新实践案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年轻进取、思想活跃、英语能力强,具备更多学科前沿知识的优势,对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新颖的想法,第一时间或者尽早收集和获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案例實践资料。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个体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增加个性化学习空间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案例教学,促使教师与学生养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习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能力。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设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双方紧密配合与协调,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会计典型案例,有效地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研究管理会计”[4],因此,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应找到“制高点”,需要及时选择和更新案例项目和内容。目前而言,“制高点”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哈佛大学和MIT。例如,管理会计的最新成果——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理论体系就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和毕马威所属咨询机构的诺顿先生,以及12位业绩领先的国际知名企业总裁为期一年研究提炼的理论,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

(三)丰富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教师—机器—学生”的“三位一体”

多媒体教学旨在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具有易于保存复制、节约板书时间、授课思路清晰、提高学生兴趣等几大显著优势,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学时,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难点和要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进一步解决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陈旧,理念落后,不能及时更新相关前沿学科知识的问题。但是,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入结合,最终实现“教师—机器—学生”的“三位一体”的改革目标。

目前,多媒体教学早已占据各大学的课堂主体,课件质量是决定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课件内容应当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增一字为长,简一字为短”。“电脑”完成“人脑”不能高效完成的内容,再由讲授者进一步的阐释,传授“电脑”不可企及的思想。形式上,课件不应当限于powerpoint格式,使用flash、authorware制作课件会使教学更为活泼有趣,而latex软件更适合制作讲义,简洁严谨,方便学生阅读。

(四)进行考试改革,建立多样化、阶段化、标准化考试体系

具体措施:一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案例报告和闭卷考试,每一种考核形式都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考试区分不同阶段,每一阶段的成绩各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三是在考试的题型上进行改革,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标准化命题方式,精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基本题型。

参考文献:

[1]周琳,潘飞,刘燕军,马保州.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3).

[2][美]威廉·H·比弗(WilliamHenryBeaver);薛云奎译.财务呈报:会计革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戴汝为.社会智能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胡海波,胡玉明.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1).

收稿日期:2013-10-20

作者簡介:张德红(1962—),女,山东东平人,黑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主要从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1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及‘双语精品课’建设与实施”

作者:张德红 李春艳 蔡岩松

第二篇:基于系统理论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探析

摘要:运用系统理论分析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指出一个全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分为五大子系统:课堂教学系统,专题讲座系统,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及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为《管理学》课程的教研与教改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系统;系统论;教学研究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学这门传统学科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以重庆为例,2008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中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近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6%,占全市总毕业生的比重近20%,其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的比重为4:52:44。本科生管理类的毕业生增长速度最快,比上年增长26%。此外,许多其他专业的院系都纷纷开设《管理学》课程或选修课,以适应复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保守估计,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管理学》课程的学生至少在50%以上。同时,由于研究生的比重较少,做管理学术研究的学生数量有限,《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掌握实用管理理论与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事实上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培养实用管理技能,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实践经验,培养对管理的兴趣,都是《管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本文将结合系统理论,探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问题。

2 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子系统研究

2.1 《管理学》课堂教学子系统

《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与空间内,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架构和经典理论思想,为学生进入管理学世界打开一个通道。课题教学的优点是学生相对集中,便于老师集中讲解重点与难点问题,同时还可以搞一些集体讨论与交流。此外,面对面的课程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课题教学的缺点在于学生过多,水平又参差不齐,偏好也不尽相同,使得“因材施教”变得较为困难。同时由于从众效应的存在,老师很难即时把握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因为一些同学迫于群体的压力,很难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

《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不能守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管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原来的经典理论会不断补充与完善,即使是经典理论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参考多个教材的理论体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以讲义为主,以教材作参考,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教条主义”的问题。例如,对于经典教材——罗宾斯的《管理学》,其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如果结合现代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核心竞争力理论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将会更具有说服力与现实意义。

此外,为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案例教学的方式应该进一步广泛地运用。案例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哈佛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大小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而定。根据作者的经验,在管理学教学中小案例更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基本的原理,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就非常善于用小故事来讲解他的思想。例如沟通一章,可以通过寓言《秀才买柴》使枯燥的理论更生动、更易懂。大案例更适用于MBA的教学。除案例教学之外,情景模拟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做游戏、“请同学们出期末考试试卷”等情景模拟活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头脑风暴”来探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或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2.2 专题讲座系统

专题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的补充。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经典理论为主,并且时间有限,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展开。但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管理学的发展,了解当前各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专题讲座系统应该不断完善。专题讲座系统应该重点在以下管理学领域中进行:重要知识点领域,例如如何提升控制力的问题;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相关领域,例如当前某个行业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管理学前沿问题,例如当前及未来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等;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管理问题领域,例如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一些管理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例如时间管理专题等。在以上这些领域,请教师、专家学者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创造性思维。

2.3 学生自学引导系统

学生在课堂之外阅读管理方面的期刊及书籍,是管理学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扩大管理视野、了解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管理类的期刊与书籍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阅读不当,既浪费时间,又可能失去阅读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自学的引导非常重要,但目前常常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忽视。教师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推荐期刊与书籍,或者将部分期刊与书籍的精典评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进行更全面的阅读。老师的引导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利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在线即时通讯系统,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引导。

2.4 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

当前,高校内部有许多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活动的热情也较高。如果将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并且老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将对管理学的教学与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社团可以自发组织对学校住宿、食堂、恋爱问题等生活问题进行调研活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计划的制定,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等。对于学生的创业方案比赛,老师可以参与辅导与评审。对于学生干部的学生活动方案策划以及在学生活动中领导与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学生们集中讨论的同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助,以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5 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

管理学不同于专业技术技能很强的工学或农学专业,管理学是一种“软科学”,更多地涉及社会科学的领域。自然科学的学生对某一行业甚至某一岗位的针对性较强,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多个行业或多个岗位工作,它更强调一种软实力,包括确定发展目标与方向从而科学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激励、沟通、领导的能力,控制与执行能力等方面。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与自然科学研究人才一样,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的存在,社会科学规律比自然科学规律更具有变化性和抽象性,也很难同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来模拟现实,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该更注重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管理学理论所总结的规律,才能灵活运用管理理论,乃至在实践中对原有理论进行创新。

本文所指的学生社会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周末、假期或其他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短期的兼职、“三下乡”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或在实习基地进行的时间较长的实习。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积累中,往往对管理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思考与疑问,这时如果老师与同学们进行适时地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对管理学的理论思想与实践问题掌握更加透彻,而且可以收集管理案例素材,让后来的同学进行分析与討论,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具体的交流方式中,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可以将其安排为一种课后作业,然后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同学将一段时期以来的社会实践心得进行分享。同学们也可以主动将自己社会实践的体会提出来,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安排,在课题上单独安排时间进行讨论。而针对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或其他时间较长的实习,由于学生们实地地点比较分散,也不可能再组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即时通讯技术等现代通讯技术,使同学们有机会与专业教师保持联系,老师可以实现远程的指导与讨论。根据作者的经验,许多同学在实习阶段会产生很多新的管理问题与想法,希望也愿意与教师进行讨论,希望得到一定的指导。目前,许多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的理解是静态的,一般都仅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时期,事实上,本文认为《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对学生的教学不仅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时期,而且应该延伸到学习毕业实习期间,甚至对于部分学生可以延伸到工作之后,尽管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样一种动态系统,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管理实践问题与管理案例来为以后的学生们分析与探讨,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已经工作的同学在工作之余回到管理学课堂上给新来的学生进行管理学方面的经验分享,形成学生们之间的自我学习回路。

3 《管理学》课程教学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上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五大子系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课堂教学系统可以让同学们对管理学的框架和经典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专题讲座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某个专题上开拓视野,引发对管理学更多的兴趣和创新性的思考。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更广泛地阅读管理学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评论。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与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能力的创新性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总体而言,课堂教学处于一个更加基础的位置,而专题讲座系统、学生自学引导系统、学生校园活动指导系统与学生社会实践交流系统围绕其周围,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相互促进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服务于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样一个教学系统的运作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考试方式应所有改革,例如考试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卷面笔试,而学生的调研报告,或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所形成的管理案例报告,都可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部分。第二个问题是在一个动态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推进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不仅限于课堂之内,而且会延伸到课堂之外,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与之相关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也应相应改变。总之,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系统的推进离不开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R].2008.

[2]钱学森.论系统工程(第二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曾志云.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

作者:张熙悦

第三篇: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摘要:在对虚拟仿真教學系统的内涵进行简述基础上,着重阐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而指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加强高职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用的重视;研发更多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共享性。

关键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高职院校;共享性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Qi-mi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Suzhou 215123, China)

Key words: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aring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可能,对现代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优势。由于认识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先进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开始尝试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且成效显著。

1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内涵

虚拟仿真教学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构筑虚拟环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生动、逼真学习环境的一种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1]。该教学系统的构建涉及多门技术,包含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立体现实、网络传输以及数字化技术等[2],它能够克服诸多客观条件的束缚和限制,虚拟设备、虚拟环境、虚拟空间、虚拟人物。具有建设速度快、教学成本低等一系列典型特征,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

2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目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其应用现状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2.1 部分高职院校加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队伍

高职院校借助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参与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队伍当中,开发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也相继应用于教学实践。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品拍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均是其典型代表。

2.2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有效应用优化了教学质量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质量。以济南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自该校建立模拟CT实训室,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施教学后,学生可以在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氛围里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教学质量。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公布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用结果来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确实能切实优化教学质量。

3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至目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3.1 部分高职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并未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并未得到普遍应用,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部分高职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均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大部分领导早已习惯。在他们的观念深处,并不想寻求任何改变,这也是造成他们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重视不足的主要原因。

3.2 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仍然较少

过往多年,虽然不少高职院校相继投入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当中,但目前出现的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仍相对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仅研发出少数可用于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这一点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显然不利,未来仍需持续加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研发出更多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3.3 高职院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分享性存在不足

研究过程中发现,纵然目前已有不少高职院校研发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但研发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大都仅供本校教学使用,这样的做法未免过于狭隘。为推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应摒弃“门户障碍”,增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共享性,让更多高职院校受益。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同时也是广大高职学生的共同希望。

4 促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进一步有效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论述中提及,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问题,促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进一步有效应用,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高职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用的重视

为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用的重视程度,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职院校领导到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的高职院校实地参观,零距离了解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组织高职院校领导召开座谈会,明晰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的重要意义。二是对高职院校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其所在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当中。如若有必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制定考核制度,对下辖高职院校进行考核,督促其积极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必然能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领导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用的重视程度,切实推動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2 研发更多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为研发出更多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议:一是成立专门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队伍。成员可从学校计算机教师和专业教师中选取,必要时也可外聘。有了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队伍后,便可根据高职教学实际研发出更多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二是确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目标。成立研发队伍后,应根据本校各专业教学实际,有的放矢构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目标,依据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三是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研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对此高职院校应明晰。建议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基金,用于支持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只要能切实做好上述几方面,未来必然能研发出更多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4.3 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共享性

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应用方面,高职院校不能闭关自守,应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为增强高职院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共享性,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一是研发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高职院校,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供其他高职院校使用。这样一来,不仅可节约研发成本,同时也可让更多高职院校受益。二是多所高职院校共同研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不仅可集合多所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研发出更多高质量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同时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共享性。三是各科研院所或是企业可致力于研发适用于高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供高职院校有偿共享使用。上述做法均可进一步增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共享性,让更多高职院校享受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红利”。

5 结束语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4-5]。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高职院校应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施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应然趋势。对于此点,高职院校应深刻认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教学应用。当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普遍、有效应用于高职教学之际,我国的整体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也必然会大幅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潇,李臻.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6):586-591.

[2] 厚国旺,陈清奎,高博,等.《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开发[J].模具工业,2018,44(9):74-77.

[3] 袁德宝,孙文彬,蒋金豹,等.GNSS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20,34(5):728-730.

[4] 姜喜迪,侯运炳.采矿安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采矿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3):130-131.

[5] 闫鸿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9(1):79-80.

【通联编辑:谢媛媛】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刘启明(1977—),男,江苏宿迁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与网站设计。

作者:刘启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05-10

论文教学论文范文05-10

教学论文论文范文05-10

系统论文范文05-08

教学类论文范文05-08

教学论论文范文05-08

教学论文范文05-08

教学技能论文范文05-08

教学质量论文范文05-09

教学技巧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经济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海洋测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