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的职业风险及对策

2023-01-20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 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门, 也是护生需要实习特殊场所。由于供应室负责医院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下送的工作, 经常接触被污染的用品, 直接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此外还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侵袭。因此, 护生在供应室实习有很多职业风险应有很好的防护措施。

1 护生在消毒供应室实习中的职业危害

1.1 物理因素

(1) 锐利器械的损伤。护生在处理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等过程中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尖锐器械刺伤。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护生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 常见的是乙型肝炎、艾滋病。 (2) 环境因素。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一重要环节。供应室护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冷水。在冬季易使护生关节疼痛, 压力蒸汽灭菌器工作时散发热量, 室内温度明显增高。易使护生烫伤及高温环境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噪声。噪声来源于高压蒸汽灭菌器、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消毒柜等。长期在噪声下工作会引起护生头痛、头昏、听力下降、疲劳、烦躁等。 (4) 毛絮粉尘。布类制品是供应室在日常工作中接触量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物品, 从敷料检查、折叠整理、包装、灭菌的全过程中, 毛絮粉尘难以避免, 它不但可以引起眼疾, 而且可刺激呼吸道甚至引起过敏出现咳嗽、喷嚏、流涕等症状。

1.2 化学因素

(1)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灭菌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它毒性作用也尽显其中。它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 引起头晕、头痛和呕吐,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水疱, 还可致癌。供应室存放大量一次性用品, 多数经环氧乙烷灭菌。 (2) 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配制时有强烈氯味和腐蚀性, 浓度较高时对皮肤和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 接触时常引起呼吸道系统损害,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配制生物酶清洁液时, 液体溅入眼内等部位可造成损伤。

1.3 生物因素

医院高危器材如各种治疗包的穿刺针头、外科器械、换药包, 临床上只做初步处理常都带有血液、体液等。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及吸毒人员的体液, 这些传染性体液危害最严重。

1.4 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 护生处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 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

1.5 生理因素

供应室担负着全院物品灭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入库、出库需要强大的体力, 下收下送车的使用, 敷料打包, 更增加了劳动强度, 不合理用力, 搬重物, 都可引起护生的身体不适。

2 对策

2.1 增强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宣教

增强护生对职业感染危险性认识。自觉地把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 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同时用流动干净水冲洗伤口, 使部分血液排出, 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 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2 消除和减弱噪声

对科室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 定期调整, 有计划的合理安排, 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指导护生养成良好习惯, 尽量减少和消除噪声对护生的影响。

2.3 加强安全操作训练

指导护生为防止烧伤、烫伤的发生, 高压灭菌器每日使用前检查机器性能、水、电、蒸汽是否安全,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压力降到“0”位再开门, 开门时应站在门后或门旁, 不要裸露手臂, 物品冷却10min后再取出。

2.4 避免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应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浓度、时间、不良反应。环氧乙烷灭菌柜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和各项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安装操作。

2.5 在接触布类制品时, 指导护生合理带口罩、帽子、眼罩防止毛絮、粉尘产生的不适

2.6 丰富护生生活, 减轻压力

带教老师应对护生利用丰富多彩教学方式, 正确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减少生理、心理疲劳;善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心态, 适当调整护生的工作量以减轻压力。

2.7 改善生活方式, 增强体质

指导护生在供应室实习期间注意, 适当运动,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 保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增强自身体质。

3 小结

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引起感染的机会很多, 应加强护生的防护意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并落实到位, 由责任心较强的老师负责指导与安排护生实习, 减少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职业伤害。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在供应室实习的职业风险及对策。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护士在供应室实习受各种理化、生物、心理等危害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护生的防护意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并落实到位。结论 减少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职业伤害。

关键词:供应室,护生,职业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 张秀銮.消毒供应科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 2006, 20 (2B) :458~459.

[2] 曹力, 王鲜平, 高进.争议护理人员预防职业危害[J].护理研究, 2005, 19 (8C) :1673~1674.

上一篇:从审美认知的角度浅析女中音声音特质的艺术体现下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