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习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汉语言文字学习范文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课程编号:S0102050501053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与文化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 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海内外语言与文化重要论著选读;

2、汉字与文化;

3、词、短语与文化;

4、语法与文化;

5、语言文字文化研究的思维方式。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相关论着,全面了解语言文字与文化研究的现状,初步具备联系相关文化现象研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

2. [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年; 3.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4.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填写人:刘志基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2

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汉字学研究专题;

2、训诂学研究专题;

3、古汉语语法研究专题;

4、古文字研究专题;

5、比较文字学研究专题;

6、汉字规范化研究专题;7,汉字信息化研究专题;

8、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专题;9,汉语方言研究专题;

10、《说文解字》研究专题。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各专题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全面了解汉语言文字学相关专题研究的前沿状况。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裘锡圭:《文字學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2.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4.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杨伯俊、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 7. 李行健、费锦昌《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指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8. 王元鹿《比较文字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9. 陈原《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 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年; 11.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填写人:刘志基等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4

课程名称:传统语言学论著选读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历代有代表性的语言文字论著:

(一)说文系列:许慎《说文解字叙》,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选,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叙》。

(二)音韵系列: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陆法言《切韵序》,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节录),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节录),

(三)尔雅系列:郝懿行《尔雅义疏》选,阮元《与郝兰皋户部论尔雅书》,王引之《尔雅述闻·二义同条例》,《方言》选,《释名》选,《经籍纂诂》选,王引之《经籍纂诂序》,

(四)语法系列:马建忠《马氏文通》,王引之《经传释词》,刘琪《助字辨略》。

基本要求:

1、在研究生课外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对选定篇目作必要讲授,并展开课堂讨论。

2、研究生各人选定一部语言学专著作重点阅读,并就该专著准备一次课堂专题报告。

3、研究生把专题报告进一步发展成论文,作为本课程的考核依据。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选 3.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选 4. 陆法言《切韵》选 5. 郝懿行《尔雅义疏》选 6. 王引之《经义述闻》选 7. 王引之《经传释词》选 8. 《方言》选 9. 《释名》选 10. 刘琪《助字辨略》选。

11. 马建忠《马氏文通》选

填写人:徐莉莉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7

课程名称:文字学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3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文字学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讨论,主要包括: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假借字问题、异体字问题、汉字规范问题等。 基本要求:阅读相关论文,了解研究现状,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汉字学常识、语言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 2.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詹鄞鑫《关于汉字性质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汉字研究中心编《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

填写人:詹鄞鑫

审核人:徐莉莉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08

课程名称:汉语史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汉语史研究概况;

2、汉语词汇史专题;

3、汉语语法史专题;

4、汉语语音史专题。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汉语史及其研究概况,并能够阅读足够量的汉语史研究论著,从而系统掌握汉语史的基本知识,全面了解汉语史研究的前沿状况。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新1版;

2、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语音史方向,各选择一种著作。 填写人:华学诚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14

课程名称:考据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2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结合前代大家和教师本人的考据经验和实践,教授文史考据的方法。包括面较广,例如:古汉语文选注释问题、古籍训诂问题、汉字字形分析法、同义词辨析法、古文字考释、古史考证、文化史考证等。

基本要求:阅读相关论文,了解清代以来文史考据的常用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汉字学常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王念孙《读书杂志》(版本不拘) 2. 王国维《观堂集林》(版本不拘) 3. 裘锡圭《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 4. 詹鄞鑫《释辛及与辛有关的几个字》,《中国语文》,1983年5期 5. 詹鄞鑫《“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新解》,《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6期 6. 詹鄞鑫《〈本草纲目〉及其对训诂学的价值》,《文史知识》,1984年4期 7. 詹鄞鑫、徐莉莉《诗经训诂零拾》,《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6期 8. 詹鄞鑫《浅谈异文对读古书的意义》,《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9期 9. 詹鄞鑫《怎样利用上下文解读古书》,《语文园地》,1986年12期 10. 詹鄞鑫《〈古代汉语〉注释商榷》

(一)

(二),《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6期、1987年1期 11. 詹鄞鑫《诗诂商榷》,《语文论丛》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10 12. 詹鄞鑫《虹霓与两头蛇传说》,《文史知识》,1991年9期 13. 詹鄞鑫《“饮”与“啜”辨》,《中文自学指导》,1992年10期 14. 詹鄞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度单位探源》,《华东师大学报》,1994年6期 填写人:詹鄞鑫

审核人:徐莉莉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15

课程名称:训诂学方法论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2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1.以乾嘉学者为代表的传统训诂经验和理论。2.方法论之一:义训的体式、依据

和方法。3.方法论之二:因声求义的原理及应用。4.方法论之三:以形求义的原理及应用。5.方法论之四:语法思想在训诂中的指导作用。6.训诂学和词汇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7.文字训诂学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基本要求:按照教师开列的书目进行阅读,理解其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撰写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时做主题发言,并经受讨论和质疑,最后在此基础上写成论文。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 填写人:徐莉莉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117

课程名称:说文解字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The Topic about Shuowen Jiezi research

学分:

2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说文》的研究及文献、体例、六书、释义、读音、引证、徐铉徐锴《说文》注释、《说文》局限、《说文》应用研究。

基本要求:使学生熟悉《说文》的体例、认识《说文》的形音义系统,了解“说文学”史上的重要研究情况。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1981年。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1992年。 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臧克和、王平《说文解字》全文检索软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填写人:王平

审核人:刘志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00

课程名称:出土文献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出土文献概说(含文献类型、文献意义、资料状况、研究现状等);

2、甲骨文选读;

3、金文选读;

4、简帛文选读;

5、古陶文、古玺文、古币文选读。

基本要求:学生在精读各类出土文献代表篇目的基础上,结合课外泛读,提高出土文献读解能力,了解出土文献的语言文字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传承演进关系、文献意义及其资料状况、研究现状、学习方法等,为在相关研究中利用出土文献资料或直接研究出土文献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漢語,汉语文字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中华书局1989年。 2. 郭沫若等《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6年; 4. 高明《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1990年; 5. 汪庆正主编《中国历代钱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6. 罗福颐《古玺汇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 7. 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8.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9.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5,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睡虎地秦墓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 11.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文物出版社1974年; 12.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叁),文物出版社1978年;_ 13.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 填写人:刘志基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0

课程名称:比较文字学 课程英文名称:Comparative Written Linguistics 学分:

2 周学时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汉字、我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世界民族古文字进行文字学本体的比较,介绍文字学基本知识。比较的内容含文字发生、文字发展、文字传播、文字本质、文字性质等,比较的角度在归纳各种文字共性前提下,兼及发掘其不同个性。比较中涉及的文字有几十种,其中对汉字作较为详细的新角度上的研究。要求能对至少两种文字进行初步比较。

考核方式及要求: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汉语基础课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王元鹿〈〈比较文字学〉〉、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等

填写人:王元鹿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1

课程名称:古文字学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2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古文字学基本知识和主要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甲骨文献、青铜器文献、简牍文献、帛书文献、石刻文献、玺印著录等。

基本要求:阅读相关论著,了解古文字领域研究现状和重要著作。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汉字学概论、文献学常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4. 詹鄞鑫《甲骨文献》,《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档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5. 詹鄞鑫《金文文献》,《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情报档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6. 詹鄞鑫《遥望金山,只在脚下-谈谈简帛书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中文自学指导》1995年6期 填写人:詹鄞鑫

审核人:徐莉莉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2

课程名称:中国语言学史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中国语言学史与汉语史;

2、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现状;

3、汉语语音学史专题;

4、汉语词汇学史专题;

5、汉语语法学史专题;

6、中国语言学史经典著作导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透彻了解语言学史与汉语史的关系,具体了解中国语言学史各领域的研究概况,并能够独立研读经典名著,体会中国语言学的传统精神、掌握中国语言学优秀的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语言学概论、古古代汉语、传统语言学论著选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谢启昆《小学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80年新1版;

3、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 填写人:华学诚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3

课程名称:汉语史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3 周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汉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上古汉语研究的材料;

3、中古汉语研究的材料;

4、近代汉语研究的材料;

5、汉语史研究的一般方法;

6、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方法;

7、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方法、

8、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汉语史研究的具体材料及其鉴别方法,掌握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各分支学科研究的特殊方法,并能就所要解决的课题设计出调查材料的范围、确定适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小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典文献学、目录学、汉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朱承平《故训材料的鉴别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1版。 填写人:华学诚

审核人:詹鄞鑫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

3课程名称:汉语史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and Mmethods of the Hiistoey of Chinise Language 学分:

2 周学时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结合汉语史研究的研究实际,从材料与方法两个角度总结汉语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课程的框架大致为:研究史综述,研究目的论,研究材料论,研究方法论,未来研究的方向,及相关材料的选读选讲。课程涉及的领域主要含: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辞书学。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汉语史研究的总过程及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与材料,以及使用它们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原理,以培养听课者研究汉语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考核方式及要求: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汉语基础课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马学良等《普通语言学》等 填写人:王元鹿

审核人:

课程编号:S0102050501384

课程名称:数据库与语言文字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and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学分:

2周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结合任课教师个人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运用数据库技术的经验,比较详细地介绍简便易学、功能强大的Access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并通过本人开发的诸多数据库实例,介绍Access数据库技术在文字学、音韵学、方言学、训诂学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诸多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具体运用。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Access数据库的使用、设计,了解数据库技术在语言文字各学科中的广泛用途,并通过实际操作在自己的学习、研究中加以应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数据库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张再兴《Access数据库在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 填写人:张再兴

审核人:詹鄞鑫

第二篇: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读书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9; 2.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4.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80; 5.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 6.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8.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9.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80;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2018考研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详解

一、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 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汉语言文字学课程设置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语言学)、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现代汉语研究引论、古代汉语研究引论、语言调查、汉语语法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用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用研究、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

01方言

02汉语史

03现代汉语

04国学与语文传播

一、汉语言文字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字学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但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可以说,目前相对最为实用的应该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面的“汉语信息处理”,这是一个很有前途,也较有“钱”图的专业。

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

二、汉语言文字学就业方向

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汉语言文字学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编辑等工作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

第四篇: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 ,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 《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 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语音学: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王福堂,语文出版社,1999。

1

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大江书铺,1932。

《中国修辞学》,杨树达,世界书局,1933。 《辞格汇编》,黄民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社会、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教程》,戴庆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文出版社 北京,1989年。

词汇语义学:

Semantics, 《语义学》,Leech,G.N, 李瑞华等译,London:Penguin Books Ltd,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董秀芳,四川民族出版社 四川,2002。 《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云,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6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0。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马西尼,黄河清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汉语词义演变发展类型研究》,董为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 北京,1996。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符淮青,商务印书馆,2004。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符淮青,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孙玉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朱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蒋冀骋,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4年,2001年第3次印刷。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蒋绍愚,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1。 《蒋绍愚自选集》,蒋绍愚,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李宗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汉语词汇史概要》,潘允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汉语词汇史纲要》,史存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1》,汪维辉,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0年5月第1版。 《汉语词汇史》,王力,商务印书馆,1993。 《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2年7月。 《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2003。 《语义学》,烈炯,语文出版社,900

《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时仪,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2000。 《<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张双棣,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朱庆之,台湾文津出版社 台湾,1992。

2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1995。

方言学:

《语言地理类型学》(余志鸿译),桥本万太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汉语概说》(张惠英译),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

《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侯精

一、温端政等,山西高教出版社,1993。 《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9。

《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1年4月。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李如龙,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0。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0卷)》,李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现代晋语的研究》,侯精一,商务印书馆,1999。

语法学:

《语法答问》,朱德熙,北京大学出版社。 《黎锦熙选集(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黎锦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春,2001。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79。 《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冯春田,山东教育出版社 济南,1991。 《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98。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语文出版社,1992。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刘坚、蒋绍愚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80。 《近代汉语介词》,马贝加,中华书局,2002。 《汉语史通考》,太田辰夫(日)著,江蓝生 白维国译,重庆出版社 重庆,1991。 《中国语历史文法》,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1987。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北京, 1980年6月第1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敦煌变文12种语法研究》,吴福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沈家煊,商务印书馆,2005。 《汉语的词库与词法》,董秀芳,北京大学出版社,2204。 《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99。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郭锐,商务印书馆,2002。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石毓智、李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用学:

3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冉永平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论文类: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 1982 From propositional to textual and expressive meaning: some semantical-pragmatic aspect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Winfred P. Lehmann and Yakov Malkiel (eds.)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4-71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 1989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Language 65:31-55 Li,C.N&S.Thompson 1974 Historical change of word order:A case study 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In Anderson,John M.&C.Jones eds,Historical Linguistics Amsterdam:North-Holland,199-217 Frazier L, Carlson K, Clifton C. Prosodic phrasing is central to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6, 10(6): 244~249 lyons,J 1987 语言学的新天地,第二集,企鹅图书出版社 汪榕培等译第

一、

五、

七、

八、

九、十三章,见《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近代文献与方言研究》,曹正文,文史哲,1984(3)。 《词义和词的分布》,符淮青,汉语学习,1999(1)。 《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高顺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管锡华,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辑,巴蜀书社,1998 《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语法化构拟》,韩玉国,外国语言文学,2003(4)。 《词义发展研究的一些问题-兼及<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义项处理2》,洪成玉

《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洪成玉,中国语文,1983(8)。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吕叔湘,语言教学与研究,1977年第2期。 《关于方言研究的几点意见》,李荣,《语文论衡》,商务印书馆,1985。 《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李荣,方言,1985年第2期。 《官话方言的分区》,李荣,方言,1985年第1期。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胡壮麟,现代外语,2003(1)。 《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蒋绍愚,中国语文,1989年第 期。 《近代汉语研究概述》,蒋绍愚,《蒋绍愚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词》,蒋绍愚,语言研究,1993(2)。 《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蒋绍愚,中国语文,1999(5)。 《“大辞典编纂处之成立”》,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卷3,上海商务印书馆 上海,1935。 《中国近代语言研究提议》,黎锦熙,连载于1928年10月《新晨报副刊》,又载于1929年出版的《国语旬刊》一卷二期。

《中国近代语研究法》,黎锦熙,河北大学周刊,1929第一期。 《从分类概括看词汇的发展》,李海霞,南京社会科学,2002(4)。 《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语文研究,2000年第3期。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刘坚、曹广顺、吴福祥,中国语文,1995(3)。

4 《古汉语词义研究——关于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陆宗达、王宁,辞书研究,1981。 《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的"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吕东兰,<语言学论从>第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先秦“同义词区别使用”的理据》,罗积勇,武汉大学学报,1992(4)。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马清华,语言研究,2003(2)。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马清华,汉语学习,2003(2)。 《名词性宾语的类别》,马庆株,汉语学习,1987(5)。 《<敦煌变文集>和<祖堂集>的形容词副词词尾》,马淑仪,语文研究 太原, 1994(1)。 《对语言演变的形式解释与功能解释——<语言演变的动因>评介》,秦洪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邵敬敏,方言,2003(3)。 《句法里的象似性问题》,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1)。 《语言研究中的认知观》,沈家煊,国外语言学,1991(4)。 《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实词虚化的机制》,沈家煊,当代语言学 ,1998(3)。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对语言演变的形式解释与功能解释——《语言演变的动因》评介》,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词义与认知_<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沈家瑄,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 ,1997年3期。

《语法化机制探赜》,孙锡信,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2002。 《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陶红印,语言研究,2000(3)。 《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汪维辉,中国语文, 2003年第4期。 《词义的虚化及虚化的类别》,王吉辉,语文研究,1997(3)。 《尝试态助词“看”的历史考察》,吴福祥,语言研究,1995(2)。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吴福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先秦汉初汉语里动词的指向》,徐丹,载《语言学论丛》29辑,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4。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徐通锵,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1998(1)。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徐通锵,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徐通锵,语文研究,1996(3-4)。 《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张博, 中国语文,1999(2)。 《说“给”和“乞”》,张惠英,中国语文,1989(5)。 《汉语基本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能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2)。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张谊生,中国语文, 2000(1)。 《词义演变二例》,张永言, 中国语文,1960(1)。 《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赵大明,语文研究,1998(1)。 《试论佛典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朱庆之, 中国语文,1992(4)。 《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文炼,《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 《“有界”和“无界”》,沈家煊,《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名词的比喻义与名词、非谓形容词的界限》,吴长安,汉语学报(上),2001年。 《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杨成凯,《语法研究和探索》,语文出版社,1991年。 《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姚振武,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5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张伯江,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基于语义场的科学术语理解》,张春泉,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动+名”结构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功能差异初探》,张国宪,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 《语言单位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现象》,张国宪,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朱德熙,方言,1993年第2期。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王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月。 《汉语方言分区的条件》,丁邦新,清华学报,1982年新14卷1-2期。

汉语史部分

著作类

通论: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58年。 《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汉语史研究新论》,白平,书海出版社,2002年。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近代汉语读本》,刘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训诂学:

《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训诂原理》,孙雍长,语文出版社,1997年。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新3版。 《训诂学初稿》,周大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训诂案例从编》(教学课件),白平。

文字学:

《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中华书局,1984年。 《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中华书局,1979年。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 《汉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 《汉语俗字丛考》,张涌泉,中华书局,2000年。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汉字学概要》,王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音韵学: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商务印书馆,1982年。 《汉语语音史》,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词汇学:

《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语文出版社,1992年。 《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1994年。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1994年。 《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2005年。

语法学:

《马氏文通》,[清]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年。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 《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2004年。 《左传虚词研究》,何乐士,商务印书馆,2004年。 《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2005年。

论文类

通论:

《古代白话文献简述》,刘坚,《语文研究》1982年第1期。 《从语言角度看〈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柳士镇,《中国语文》1989年第2期。

《论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的根本观念》,宋永培,《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训诂学: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 《“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 《毛传的几个互训问题》,萧璋,《黎锦熙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训诂学回顾与展望》,赵诚,《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 《20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周光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7 《声训源流暨〈说文〉声训》,孙雍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王宁,《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

文字学:

《说文解字与本字本义的探求》,陆宗达、王宁,《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裘锡圭,《语文建设》1989年第3期。 《20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语跨世纪的汉字研究》,王宁,《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 《部首的表义问题》,张儒、韩琳、常莉莉,《说文学研究》(第一辑),崇文书局,2004年。

音韵学:

《“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汪荣宝,《北大国学季刊》1923年第2期。 《跟见系谐声的照三系字》,梅祖麟,《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商务印书馆,1983年。 《商代音系初探》,赵诚,《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 《〈卢宗迈切韵法〉述论》,鲁国尧,《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1993年第1期。

词汇学:

《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刘叔新,《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 《俗语词研究概论》,郭在贻,《语文导报》1985年第

9、10期。 《试论古代白话词汇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王锳,《文史》第12辑,中华书局,1986年。 《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E.Z/irchcr(许理和),蒋绍愚译,《语言学论丛》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1987年。

《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蒋绍愚,《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

《从词汇史看〈列子〉的撰写时代》,张永言,《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联绵字研究史述论》,白平,《语言学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词义引申中的遗传因素》,张联荣,《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试论佛典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朱庆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 《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郭锡良,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永言、汪维辉,《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佛教混合汉语初论》,朱庆之,《语言学论丛》第20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变体汉文中的词义异变举要》,冯良珍,《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论本源双音合成词凝结的历史原因》,王宁,《古代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蒋绍愚,《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上古汉语颜色词简论》,徐朝华,《语言研究论丛(第8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语词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王凤阳,《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8 年。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王宁、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汉语词汇语义学的重建与完善》,王宁,《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汉语字词本义研究的误区》,祝鸿熹、芮东莉,《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从言语到言语行为——试谈一类词义演变》,李明,《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蒋绍愚,《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蒋绍愚,《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语法学:

《〈祖堂集〉中的“底(地)”、“却(了)”、“着”》,曹广顺,《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 《试说“就”和“快”在宋代的使用及有关的断代问题》,曹广顺,《中国语文》1987年第4期。 《“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 《古汉语“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唐钰明,《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 。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刘坚、曹广顺、吴福祥,《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内部构拟法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蒋绍愚,《中国语文》1995第3期。 《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究》,白平,《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4期。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刘利,《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蒋绍愚,《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江蓝生,《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郭锡良,《中国语文》2000年第3期。 《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地域视角》,曹广顺、李讷,《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重迭与归一 ——汉语语法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曹广顺,《汉语史学报》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江蓝生,《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VP的好”句式的两个来源—兼谈结构的语法化》,江蓝生,《中国语文》2005年第5期。

第五篇:汉语言文字学的多种工作方向

第一种可能:编辑

姓名:妮娜(四川大学中文系) 职业:某杂志编辑(四年)

【真实感受】

“毕业前,我就到过杂志社和报社实习,那时觉得做编辑挺好玩的,而且特有成就感,好像那些作者文章的„生死‟都在编辑的一念之间。那时我还只是做一些拆信,统计读者意见之类的工作,有时帮着编辑们做些校对的工作,工作挺轻松的,而且特有文化氛围感,所以毕业后就义无返顾的做了编辑。真正做了才知道,编辑工作真的很辛苦啊!我每天都忙着和作者讨论下一期的稿件内容、修改当期的稿件、校对上一期的稿件;还要抽时间看读者来信,回答邮箱里的问题;时常还会有些活动、会议要开,还有各种总结要写……这些工作安排好的话,也并不会太累,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稿子,特别是现在读者的口味越来越难琢磨,好的作者百里挑一,导致许多杂志的稿源都不足,但每个月的交稿时间是不能拖的,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中文系出身的我比别人更多了一分优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我比不会写的同事要轻松很多。

当然,编辑≠作者,所以,尽可能多的挖掘合适的好作者才是„正道‟,这个时候,4年大学生活熏陶出的文学素养又让我占了便宜。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总觉得那些书背了总会忘没什么意义,特别是文学史,真的很烦人,最喜欢的是上文学写作和作品欣赏课……可是就是那些枯燥的文学史让我受益无穷。文学写作和作品欣赏,让我练就了很好的„文笔‟,但文学史却在潜移默化中加重了我的文学底蕴,以前背的东西似乎都已经忘了,但是和作者交流时,我竟然成段成段的背了出来。因为我做的是文学刊物,所以接触的作者都是对文学很有见解的人,而共同的文学认识,使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而不只是工作伙伴。这也是我把工作变轻松的一个诀窍。

如果是做书的话,工作内容会有些不同,刚开始只能跟着编辑做些校对文字的工作,并跟着学习怎么策划一本书,当你的工作能力得到认可,对图书市场、读者口味有能把握得很好的时候,才可以自己提出策划案,包括找作者、计算成本、市场调查、设计封面等等都必须由你考虑。相对于做杂志来说,做书的编辑需要的文学功底要更厚一些。”

【前辈支招】

“现在市面上的书五花八门涉及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只有中文系毕业生才能做编辑,任何专业都可以成为编辑,可能咋看之下中文专业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一些科普、理学类刊物上。也有人说,只要会找作者,任何人都可以当编辑。我不反对这句话,但是我想说,任何想当好编辑的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积累。学中文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学功底,而第二大优势应该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社会、是生活,因此,学文学的应该更会与人沟通,因为你„研究‟过。但是如果你天生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或者喜欢按别人的话做事,那么做编辑就不太合适了。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忘了说,那就是薪水的问题。一般编辑的工资都不太高,刚起步时大概在1000~2000/月左右,深圳、广州、上海会高一些,坚持做下去,就会有提高,特别是你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之后,比如策划出一本畅销

书或者做出一本畅销杂志,你的„身价‟就回水涨船高了。一般来说做书会做杂志难很多,收入也会高些,不过并不是一定的。”

第二种可能:文秘

姓名:布布(广西大学中文系) 职业:某广播电视局办公室文员(3年)

【真实感受】

“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很闷,整天不是写报告就是写总结,要不就是开会,很无聊。最可怕的是熬夜写出来的文章,领导一个皱眉就否定、重写;或者一个领导通过了,第二领导又没通过,而且各有各的修改意见,有时还是相对立的,常常弄得我无所适从。虽然说文秘对文字功底的要求不是很高,会写一般的应用文就行,但是还是应该多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样才可以在多次修改中游刃有余。”

【前辈支招】

有些人可能认为做秘书没什么前途,但这是看个人的,我的前辈们很多都是从秘书做起,然后顺利„过度‟到部门主任之类的职务。在薪金方面,不同单位的文秘会有不同的薪金,如果在政府部门,一般和当地公务员的薪金标准一样,大多是1000~2000/月;如果在外企、私企,就比较难说了,低的有1000/月,高的有4000/月甚至更多,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能力和受重用的程度,当然工作量会比在政府部门大很多。

另外,文秘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要做,有些工作在大家看来可能是比较不喜欢的,比如领导安排的一些接待客人的任务,比如记下领导的时间安排表等等,这就要求做文秘的人要细心、周到,而且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出席一些公众场合,因此要必须能说会道,但要比较稳重,不能过于活泼,不能口无遮拦。所以如果你的个性比较直又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性格比较倔强,容易和别人发生口角的话,是不太适合做这个工作的。

【题外话】

行政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留在大学里从事行政工作,或者在各级团委等部门从事行政工作,等等。做这一工作,我们年轻人一定要记住戒骄戒躁,不要怕从基础做起。

第三种可能:记者

姓名:林波(西北大学中文系) 职业:某报社记者(1年)

【真实感受】

“其实记者有挺多种的,报社的记者一般有采编合一和采访记者两种,我做的是比较辛苦的那种——采编合一(采访+编辑)。电视台记者的分类就比较复杂一些,有摄影记者、采访记者、一线记者……因为各个电视台会不一样,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觉得如果是做采访记者,无论在电视台或是报社,要求的素质都是差不多的。我一直都挺喜欢记者这个职业的,虽然很辛苦,经常要到很多地方,有些地方可能会很危险很辛苦,比如最近常有报道的矿难,做记者的就必须要到当地去采访,有时还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其实记者这个职业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很多时候都灰头土脸的。所以想进这行的同学应该有吃苦的准备。”

【前辈支招】

“大家都知道记者是要和人打交道的,所以个性当然要外向些。一般人看来,记者应该和新闻专业对口,理论上是这样,但是我周边很多同事都是中文系毕业的。开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和一位前辈聊天,他是这样解释的:„中文系的学生虽然新闻敏感度偏差,写新闻的时候容易赘述过多,但是如果有意识的在这方面加强训练,会比新闻系的做得好,尤其是在写深度报导方面,要领先于新闻系的学生。‟但是,毕竟这行还是新闻系的地盘,要想在这行做好了,还真得像那位前辈说的,加强在新闻方面的训练。男生做这行会更容易出成绩一些,因为有很多地方女生不愿意去,或者受不起苦,毕竟闾丘露薇那样的记者不是人人有勇气和实力当的。最后再来说下薪金的事。恩~~确实,记者的收入是比较不错的,做上

一、两年的记者,一般可以拿到3000/月,电视台的记者可能会多些,这行的薪金一般和辛苦度成正比,所以,如果你想拿高薪,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精力,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

第四种可能:教师

姓名:小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职业:某高中教师(2年)

【真实感受】

“这是中文毕业生最有可能、也最容易找的工作之一,下至初中语文老师,上至大学老师,我们的就业可能潜伏在“教师”这个领域的各个角落,有很多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之前就出去给各种学院、高自考院校讲“大学语文”了。。老师的工作,不用我说大家也很清楚吧。不过要做好一个老师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老师,要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今天不是这个学生出了问题,明天又是那个学生打了架,不是这个成绩降了,就是那个想不开,怎么管?难道一个个学生的心理都要细细揣摩,想着自己的话会不会伤害了其中某个学生,那还有多少心思继续进行课堂教学?遇上总出状况的学生,真的是欲哭无泪,我刚工作的时候,就被学生气哭了好多次,每次都只能咽下委屈,擦擦眼泪继续笑嘻嘻的去上课。因为在课堂上,情绪是一丝都不能泄露的,如果我的情绪低落,学生会敏感地发现,就会对影响课堂效果。

很多的事情使我常常都觉得心力交瘁,后来一个老前辈告诉我:„小孩子到一定年纪就会叛逆,希望得到认可,谁都是这样过来的啊,在心里面,你可以把他们当孩子去分析,但是在课堂上,你必须当他们是大人一样去尊重。‟小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无心的,气过后看他们的笑脸,那些单纯,真诚,俏皮,懂事的笑脸,就什么都好了。

其实我很想努力做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但是我又不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自身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我,我所想做的,只不过是当老师一天,就好好地教一天书。”

【前辈支招】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耐性去„对付‟那些„小恶魔‟,那就去当老师吧。一般来说,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比价有优势,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除了中文的专业课程外,还可以学习到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与教育相关的课程,还有许多到学校实习的机会,其他大学就没有了。当然,相对来说,其他大学的中文学习可能更深入一些,如果你不想进入师范类大学,那么平时自己就应该多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再说一下大家都关心的薪金问题,不同学校不同地方教师的待遇的差距非常大。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的老师收入是比较高的,一般学校

的老师也还不错,县城、乡村的教师收入就比较低了。如果光从工资看,老师的收入与其他行业比是偏低的,但是,老师有很大一块收入来源于„家教‟,在城市里,一般是30~40元/课时(按1课时=1小时算),越高年级的,收费越高,理科、英语的收费又比文科的高,越是有名气的老师收费越高。”

第五种可能:广告文案策划

姓名:青青(江西农业大学中文系) 职业:某广告公司文案策划(3年)

【真实感受】

“我刚去应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偏文科类大学中文系的„强敌‟,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淘汰,因为觉得她们的文学水平都比我高,结果只有我被聘用了。呵呵~~~~不是我特别幸运了,而是因为虽然我的文学水平不占优势,可是因为我在理工科大学学文科,无意中接触了很多理科的知识,也不知不觉的受到理科生理性思维的影响,会有比较多的计划性、周密性。而文科的学习又让我展开了自己的想像,学会了创造。这些感悟都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明白的。

因为,其实做广告文案,除了创新力想像力外,最重要的是计划性和周密性,你在做一个广告文案策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很多的东西,比如广告效果,广告受众,广告语、场地,时间、等等,如果没有很周密的计划,你做的文案就会出很多问题。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带我的前辈就把我的文案批得一文不值,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满纸想像,你以为你在写小说啊?!‟呵呵~~~现在我也开始带新人了,看到他们的文案,我就觉得很好笑,感觉大家都把这个工作当成了一个太浪漫的事情,仿佛工作就是不停的想像,和色彩什么的打交道,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

文案做的是文字的东西,和现实打交道比较多,比如说场地,就要实地去考察,因为广告牌悬挂的地方,广告活动举办的地点对广告达到的效果都有影响,此外还要考虑商家给的资金和自己设计的广告需要的费用,还要做些市场调查来预测广告效果……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和浪漫扯不上什么关系。而做色彩什么的设计则是广告设计部门的事情,文案提出方案后,再和他们协调,最后再按计划去完成。”

【前辈支招】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行对文字的水平要求不是特别高,对计划性要求高些,在这点上纯文科的学生可能会吃些亏,因为过于浪漫,呵呵~~~所以想进这行的还是多培养自己的计划能力会要些啊~!当然,既然是做文案,中文的底子还是需要的,比如广告语的设计,其实还是蛮难的,所以多吸收文学的知识对开拓自己的想像力很有利,一定要多看书。关于这行的薪水,恩,还是比较可观的。一般会有3000/月以上,如果是接的广告比较大,一次分红5000~10000也是常有的事情,当然这些都只是我周边朋友的收入情况,这一行的收入不太稳定,所以都不太好说。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呀,基本上是私人开的,这家效益不要就换一家罗,只要你有本事,在这行还是比较容易找饭吃的~~哈哈。”

第六种可能:自由写手

姓名:赵子(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职业:自由写手(2年)

【真实感受】

“这个职业啊……说实话,我都有些想改行啦~!哈哈!会不会很打击想做这行的同学?(笑)。这行真的蛮辛苦的,如果你的文笔很不错,自然就会有很多编

辑找你写稿子,报酬也不错,如果你的文笔一般,要自己到处找杂志投,那就很辛苦了,经常会三餐不继,我应该是属于前者,要不你们也不会来采访我,是吧?哈哈~~开玩笑。这行的人都比较自恋、狂妄一些,别介意。

很多人都把我们的生活想像成晨昏颠倒,一杯咖啡一支笔,不修边幅,面呈菜色的那种,有颓废美感,哈哈~~确实也有人过那样的生活,我哥们就是,用他的话说,这叫味儿,一种不可丢失的文学青年的酸腐味。哈哈~~其实不是,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也有过得很„健康„的,早上7点起床,运动一下,然后开始写作,按时吃三餐。每个写手的灵感来的时间不同吧,有些人非得晚上才有灵感,有些人就不一定。

不过因为不像上班族那样,有规定说必须几点开始工作,所以都会受惰性的影响,赖赖床什么的,哈哈~~一般来说,像我们这些入行不久的新手,还是根据编辑的要求来写文章,如果入行久一些,或者和某些编辑熟悉了,可以自己提出想写的东西,如果有名气的话,就直接找出版社出书了~~~如果你是为一本杂志一份报纸写稿子,无论是你自己提出的想写的文章还是编辑要求你写的文章,当对文章的文风、内容与编辑有争执的时候,我建议还是多听编辑的,因为你只是出于对文章的考虑,编辑则是出于对杂志、报纸风格的考虑,除非你真的不能接受编辑要求的风格,那样你可以拒绝写那篇文章。”

【前辈支招】

“想做这行啊,文笔当然是最重要的,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中文系课程的学习有多重要。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没有信心在纯文学的道路上出名,那还是多看一些社科、自然科学类的书比较好。其实有心走这条路的同学留心一下都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畅销书都不那么的纯文学,都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比如《达芬奇密码》、《哈里·波特》等等,除了文学的想像力外,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日常还是应该必要的,你总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都活在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日子里,连菜市场都不知道吧?如果想像写最近很流行的魔幻、科幻小说,那么就更应该留心相关的知识,总不能像《白领公寓》里的那样,男主角没存盘就关掉的游戏,女主角竟然可以自行打开该程序,还兴奋的打了老半天吧。

这行的薪水大家都知道是靠稿酬的,高的稿酬就不说了,因为如果算上版税什么的很难说上限,可以参考一下郭敬明每本书拿到的报酬。一般的呢,好些的是500~1000元/千字(比如《读者》之类的出名的杂志就是这个稿酬标准),一般的是100~150元/千字(大部分杂志是这个稿酬标准),再差些的是30元/千字(发行比较少的地方性杂志,和报纸是这个稿酬标准)。

除了上面的六种可能,中文系的学生还有很多的“出路”:专职作家、短信写手、各种文员、网络编辑(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和上面说到的六类别差不多)、继续深造等等。鉴于中文的“万金油”身份,只要是单位就有中文系毕业生的一席之地,这里不能一一纤细列举了。

以前也因为这个问题而迷茫,现在毕业了,大家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专业而限制自己的发展,有进入建筑行业的、考公务员的、进行网络管理的、自主创业的,五花八门,工作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吧!会计的话,考个会计资格证,不是很

难,这个证是个行业准入证,以后做个办公室主任不错!呵呵~~考研究生的话,找你们学校的老前辈多请教,他们是过来人,经验丰富。

上一篇:韩语口语常用语范文下一篇:化学类专业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