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更有尊严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幸福更有尊严范文

怎样让农民工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际生活中,远离家乡,进城打拼多年的农民工们,渴望融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成为一群游走在城市边缘的人。要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企业、农民工分别应该怎么做呢?

政府具有建设和服务职能,在让农民工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上政府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财富分配打下基础。

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要做到公平与效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激励措施,推动用工单位增加农民工收入。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采取这样的政策,作为农民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一个方面:凡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所有提高、并且达到一定幅度的企业,即给予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农民工应像城里人一样平等、有尊严地活着。加快完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企业支付的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支付。

四、政府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和就业水平。比如,给18-45岁的每个农民工发放3000元培训券,让他们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然后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考核合格后,培训机构持培训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换现金。

五、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较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政府部门要把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他们的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住房(廉租房)1

等等都应当得到政府的保障。

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引进高科技,促进企业的良性的发展,提高其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如,提高农民工宿舍的生活条件,为农民工提供宽敞的住房,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洗衣厂,给员工提供专门的电视室和娱乐室;提高农民工的伙食水平,职工食堂提供种类多样、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给职工提供适合的餐费补助。企业定期举行职工活动和职工交流会,如,每半年举行一次唱歌比赛或者趣味运动会,让农民工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增加在企业中的存在感;定期举行职工交流会,管理层积极听取农民工的声音,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在交流会中,要对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增加他们的自我实现感。企业还可以建立免费的员工在职教育机制,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培训,使农民工在上班之余能参加在职教育培训,实现其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提高。

对于农民工个人而言,要想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其自身也要努力。农民工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积极就业,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另外,农民工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公司工作之前,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当遭到工资被拖欠、个人在公司中正当权利受到侵犯时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

肩负着亿万人民的嘱托和期盼,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地按下表决器,行使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力。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

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回荡。这掌声,是赞许,是期待,是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祝愿。

回首过往的三个多月,从起草、修改、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到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经过了十多次大的修改。它的诞生,就是一个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激励民力的过程。 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铮铮誓言。

‚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楚,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那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掀起滔天巨澜,世界经济遭到重创,环球为之失色。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中国面临最为严峻的形势。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出口大幅下降,企业纷纷停产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

没有人能预测这场灾难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损失,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持续多长时间。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迎来了新年的曙光。

面对困难与复杂局面的交替,如何总结好2009年的政府工作,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同时准确判断2010年国内外形势,确定目标任务,起草一篇振奋人心、凝聚共识、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亿万人民的期盼,也为世界高度关注。 2009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以国务院研究室同志为主、邀请有关部门、地方同志和专家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旋即成立。起草组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温家宝总理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全面展开起草工作。

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温家宝语重心长地对起草组负责同志说,要把过去一年严峻复杂的形势讲清楚;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政府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及成效讲清楚;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楚,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他明确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讲空话、套话。努力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简洁、语言生动,使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讨论,一轮轮思想碰撞,起草组同志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温家宝总理在大量基层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思考着。2009年12月末,《政府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他多次作通篇修改,并对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告提出许多重要意见。

温家宝特别强调,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必须更好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010年1月3日,温家宝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批印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审改。在反复权衡、多次修改后,经温家宝审定,于1月6日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他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常委们还就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等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09年工作的回顾中,强调的五个‚必须坚持‛,令代表委员们印象深刻。那就是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是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经验总结。这五条经验温家宝亲自反复修改。他指出,总结经验不仅是为了今年,也是为了长远,不单单是总结成绩,也要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向人民报告,就要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

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各部门征求意见。

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从四面八方而来,寄托着对政府工作的殷殷期盼。各类修改意见和建议1000多条。

起草组成员认真研究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了各单位和各方面意见180余条。

1月22日至2月1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温家宝说。

为了听取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从2007年起,专门增加一场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了。 2月1日上午,十位来自基层的普通群众——技术工人、退休工人、种粮大户、大学生、个体工商户、乡村医生等,被请进中南海。温家宝诚恳地说:‚你们生活在基层,最了解实际情况。政策制定的好坏和成效,你们最有发言权。‛

退休工人金英女拉家常式地向总理诉说着自己的想法,黑龙江冬天时间长、温度低,一些家庭困难的退休职工交纳取暖费有困难,能不能实行减免政策?能不能在社区搭建一个平台,办一些托老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种粮大户侯安杰向总理建议,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挣钱;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让农村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

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温家宝用心倾听,认真记录,与他们深入交流。

有的同志提出,现在医疗技术可以治疗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好了可以生活很长时间,有的一辈子都没问题。但在农村,这些孩子却因家庭贫困无法得到救治。

温家宝听后陷入沉思。他想起了,2009年2月,他曾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室遇到来自河北张家口2周岁的白血病患儿李瑞小朋友时的情景。

经过研究,在《政府工作报告》修改中,增加了开展新农合对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的内容。

无党派人士陈章良提出,报告中有些词比较新,比较专,建议附加注释,便于代表和委员理解。起草组接受了这条建议,在报告中第一次附加了‚‘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注释。

…………

温家宝和起草组的成员还走出中南海,来到河北的农家小院和北京的居民社区,来到群众中间,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1月30日,温家宝来到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这是他第三次来这里。在村民苏洪喜家中,温家宝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和改进政府工作与村民们座谈。

苏洪喜回忆说,座谈会开了两个多小时,十几位村民代表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总理。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时,那些曾当面给温总理提建议的村民们,汇集到了苏洪喜家电视机前收看电视直播。当听到总理讲到一系列惠农新政策时,他们开心地笑了。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小区的李楠曾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团委书记,2003年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1月31日,温家宝来到这里与13名居民代表进行座谈,李楠向总理说出了心里话:

‚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大小便失禁,需要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每个月要支出2000元钱左右,我的伤残津贴也就2000元。只能靠父母的退休费生活。‛

李楠的话令人动容,温家宝说:‚李楠讲的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残疾人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在‚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后面加上‚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最广泛了解社情民意,2月27日,温家宝如约第二次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交流。针对网友提出的经济发展、外交,住房、就业、物价等问题,总理一一作答。

3月5日9时许,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郑重地向代表委员,宣读了这份事关国家大计、人民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意见。 在《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段中,有‚规范灰色收入‛的表述。分组审议中,一些代表提出,灰色收入的概念比较模糊,容易引起歧义。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采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段,把‚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改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大会闭幕前夕,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之中。根据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15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7处。

报告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段,把‚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改为‚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报告第二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把‚加强文物保护‛改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报告第二部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段,在‚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后,加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后,加上‚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报告第二部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段,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后,加上‚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

在2010年的春天,《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吸纳民意、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诞生了。它孕育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新希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2010年,夺取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 2010年,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之年,‚十二五‛规划的酝酿之年。 2010年,新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中,新一个十年又要开始。

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政府工作报告》向亿万人民传递着希望、向国际社会传递着信心。

这是一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报告——

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居民消费;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经济的面貌,将在调整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像两个加速飞转的轮子,为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能。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这些蕴含无穷能量、新技术的产业,注定要重塑我们的经济,改写我们的生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以新的姿势实现新一轮腾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政策远近结合、长短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等谋划长远。短期应对危机的紧急措施,已经变为促进科学发展的系统性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

这是一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报告——

今年改善民生的分量更重,民生投入力度更大,民生工程的标准更高、推进速度更快。代表委员们说。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答案。

‚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庄严的承诺,凝聚着人民政府对亿万人民的赤子情怀。 法国《欧洲时报》评论说,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所关注的重点,从追求经济增长率向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转型;中国政府执政方略,实践着从‚国富‛向‚贵民‛的重要转身。

这是一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报告——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以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重大转型。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凝聚了亿万人民智慧的《政府工作报告》,绘就了一幅通向未来的美好蓝图。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夺取更大胜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记者 万武义 赵承 齐中熙 雷敏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第三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09-4 0906030421

摘要:人大会议上提出要让人们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而如何才能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则使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人民的尊严,需要权力的谦恭,需要官员的收敛,需要对宪法、法律和人权的尊重,更需要社会分配和福利保障的公平和平等。

关键字:尊严;人民;国家;权利;科学发展

正文:2010年3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二字让人耳目一新。 “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说法进一步表明了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政府的承诺中,我们对不同时期的“幸福”几乎耳熟能详。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与“尊严”息息相关。

“尊严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人民有了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底蕴以后才有尊严。城市的低收入家庭需要我们的关注,怎么样去把财富平衡好,蛋糕怎么去做好,怎么分好,怎么品尝到味道,需要一系列的措施。”

“如果一个人生活水平很低,身体又生病,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生活来源,怎么能有尊严的生活?不可能这样。所以我觉得温总理的讲话今年提得特别到位,我觉得这也是政府的一个工作目标,也是百姓的愿望。他的工资、医保、社保都要给保证,这里头最关键的是经济,经济是个支柱,经济的好转才有可能。”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得到质的提升。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各种红头文件中,有关“尊严”的提法 可谓“凤毛麟角”。相反,少数官员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肆意践踏公民尊严,令法律蒙羞。野蛮的强制拆迁,拆掉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是“草民”最后的尊严;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城市生存维艰,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遭遇亲子困境和成长的烦恼,剥夺的是弱势群体对下一代有尊严地发展的强烈渴望; 社会保障的缺失,看病难、看病贵,让草根阶层生存的尊严受到打击。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富有。无可否认,现在的中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城乡差别、贫富悬殊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不少地方的真实写照。前段网上流传“富可敌国”的说法,某些人引以自豪,但那只是GDP,而且这些财富只是在少数人的手中,更加看到了两极分化。中国富裕家庭掌握的财富在迅速膨胀,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已增加到78.8万户。同时,从坊间出现了以“房奴”、“车奴”、“孩奴”自嘲的词汇来看,全民还没有“富起来”,必须加倍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使广大人民活得有尊严。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平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是一种心愿。什么是尊严?按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是:“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照这种说法,很多人是没有尊严可言的。记得2003年的时候,北京的某个公厕门口写着“严禁民工上厕所,违者罚款50元”的字样,某村为了禁止民工如厕,还派人守在公厕门口,只要看到民工就不让进;在某火车站的春运窗口前,排队买票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蹲着的,原来这里要求“民工必须蹲下排队”;为讨工钱,民工们忍饥挨饿,下跪作揖,无奈之下只能以死抗争,却一个不小心被城里人说成了“跳楼做秀”„„原本人无贵贱之分,但是在现实社会里,这些不平等的存在,对弱势群体来说,尊严是可以随意践踏的。特别是对残疾人,我们要更加关心爱护他们,他们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本就不该受歧视,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们不能嘲笑他们,更不能辱骂他们。为此,中央政府必须加快完善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制度设计,各地政府也应结合本地实际作出规划,保障全体公民能够公正、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特别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民基本的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自由。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帝王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官民的差别,老百姓向来没有自由。当然现在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言论自由了,身心也得到了解放。但是决不能把“有尊严的生活”,简单理解为脱离了贫困线的、小康的甚至是富足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然而从一些案例来看,群众依然难以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比如网上热炒的“跨省追捕”,据说一个河南的网民在网上说了一个外省的贪官,结果被外省的网警查到,到河南把他逮捕了。这既说了网络的不自由,也说明了贪官的神通广大。要让人民幸福而有尊严,官员们首先要放弃特权。这并不是说,要让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来代替官员的幸福和尊严,而是希望官员和人民打成一片,官民平等。

如何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一要确保公民的自由和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合法公民,都应该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二要确保公民的生存权,让公民享受更加舒适的衣食住行、更小的城乡差别、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三要确保个人的发展权,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充足的条件。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与“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当务之急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走出片面追求GDP和“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误区,从更多关注群众的物质需求、关注“民生”,转变到更加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满足民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注重追求效率转变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要活的有尊严不仅需要靠国家的努力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有敢拼敢做的想法,同时要付出努力去实践让努力成为现实。让我们的生活活的跟家精彩更加有尊严。

参考文献:《形势与政策——论人民如何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马赫安

《生存与尊严》

马立

《人民的尊严》

刘超 张永恒

《尊严》

网络资源

第四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〇一一年全国两会述评之三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11年的全国两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会内会外最响亮的声音、最重大的主题。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2011,当我们对下一个五年规划布局时,“民生”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处处体现着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走进“十二五”,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在人们眼前展现。

改善民生成共识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代表委员们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共识格外清醒而坚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发展经济,为了什么?人们在思考,也更加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满意度!”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毛小兵说,相比种种经济增长指标,老百姓更看重出门、看病、买菜是不是方便,看重饮食用药是不是安全,冬天有没有暖气。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真正让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不能等、不能慢。

走过“十一五”,中国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坦陈,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基本上集中在民生领域。可以说,中国所处的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正视问题方能找到应对之策。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必须直面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下大力气弥补民生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人民生计本身,同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重庆市有这样一笔“促就业”账:通过政策扶持,创办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约30万个就业岗位,为地方创造6亿元税收„„惠民生和促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共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谈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促使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存在不少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十二五”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保、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民生追求更加深刻地融入发展进程,一个个民生“路线图”、“时间表”昭示人们,改善民生成为更加自觉主动的国家行为。这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鼓舞,也给亿万百姓带来希望。

真抓实干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7%,迈出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历史性一步,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这符合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乃众望所归。”他表示,实现“民富”的目标,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一方面,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提高居民收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健全收入分配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就在两会召开之际,部分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国务院原则通过个税改革方案,这些有助于“民富”的政策措施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充分肯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要为百姓创造更多“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确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给人们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吃了一颗“定心丸”。

“促就业,渠道还要更多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认为,帮扶大学生就业,应多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小企业、大就业”,从扩大就业的角度看,今后应多扶持中小企业,让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要编织一张更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面临城镇化加速、老龄化加剧等冲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他说,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要为更多人圆“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将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评价说,“两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房价问题没有回避,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抓住了当前住房问题的核心,体现了政府把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也赢得了民心。”据了解,此次两会,政协收到的4772件提案中,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提案超过了2000件,人大收到的462件议案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议案,同样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时刻以民生为重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美好的目标凝聚着百姓的期望,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斩关夺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如果干部考核评价“唯GDP论英雄”,表面上把民生捧得很高,实际上仍可能导致一些地方紧盯速度,只顾铺摊子,“好”让位于“快”,“民生”让位于“增长”。

“十二五”规划草案,围绕民生领域提出的多项约束性指标,成为草案的一大亮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年均增长3.3%,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以约束性指标的形式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戴上了“紧箍咒”,赢得人们一致叫好。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说,让这些民生指标具有约束性,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的最好形式,对于政府是一种鞭策,对于民众则传递出信心。

在肯定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更多的代表委员提出,民生涉及的领域极广,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今后更应该推广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让考核机制真正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挥棒作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舍得投入——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年年增长: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突破1万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民生和灾后重建投入1.1万亿元以上;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超过1.6万亿元。

改善民生需要真情实意,更需要真金白银。许多代表委员提出,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条件在民生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财政资金向民生项目倾斜,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投入,还表明党和政府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变化:越来越注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最大力量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要在民生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其他指标发生矛盾时,坚持“民生优先”——

“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温暖。但与此同时,在百姓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热闹,更不是列概念、喊口号就能实现。特别是当一些具体的民生实践与经济发展的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就更加考验执政者的诚意和智慧。比如一些地方搞城市建设片面地“贪大求洋”,结果是马路宽了、交通堵了;高楼建起来了,没地方买菜了。坚持民生为重,就是要在上任何项目、做任何决策前,首先想想,是否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前头,是否把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放在前头。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阐述声声响亮、字字千钧。

走过5年,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

下一个5年,一段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更光辉灿烂的前景正在向我们招手。

第五篇:如何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2010-5-1 9编辑:田野来源:半月谈网

温家宝总理说,要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这个命题在当代中国的深刻现实意义在于,迫切需要让广大基层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如何重构劳动的价值,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一个突出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提高劳动者收入,则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在二十一世纪,不能再让中国的劳动者拿低工资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规矩”。中国的劳动者不是"天经地义"应该拿低工资的。

全社会都要关注劳动者收入严重偏低的现状,让中国的劳动者活得体面,活出尊严。

最低工资必须大幅提高

先看看欧洲国家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瑞典是22700元/月,瑞士是20838元/月,卢森堡是16420元/月,冰岛是14993元/月,爱尔兰是14620元/月,比利时是14407元/月+社会福利,澳大利亚是14380元/月,荷兰是13820元/月,法国是13377元/月。

目前,中国许多地方的最低工资一般在500元/月上下,最高的也没有超过1000元/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低工资是中国的30-40倍!

通过对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资制度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最低工资要以人均GDP作参照,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率发达国家为37%,发展中国家为68%,世界平均为60%。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259美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如果中国工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话,全国最低保障工资应是3259×68%=2216美元,也就是1261元/月。

目前,我们中国有哪个地区的最低工资能达到1261元/月?只有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出合理的最低工资,才能理顺其他各行业、各部门的工资关系。国外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一般比最低工资高出40-60%,最高达100%。

而为使多数企业能够支付1261元/月的最低工资,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必须对企业减税,并减少各种收费;另一方面,大力开放垄断行业,使社会平均利润得以提高。如此,才能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

这在今日中国尤其重要。中国目前正处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所描述的二元经济的结构。一个是现代经济部门,与此并存的另一个是传统经济部门。 1

在现代经济部门里,工资是由工作者创造的边际产出决定;而在传统经济部门里,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一方面边际产出本来就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现存的1.5亿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刘易斯所说的低价劳动力无限制供应的局面。这些劳动力要求的仅仅是生存工资。假若由于某种原因城市里非熟练工人工资有所提高,那么就会吸引从农村来的劳动力参与竞争,最终使工资回到原来的生存工资水平。只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吸收完,城市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不可能与生存工资有实质的差别。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在今后十几年里,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以前,低工资的状况不会有实质的改变。一方面在传统部门里,已经拿低工资的人始终维持在生存线水平上,另一方面在现代部门里,已经拿高工资的人工资还会继续快速增长。这样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要扭转这个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最终必须靠经济的二元结构归一,也就是说,要等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现代部门完全吸收完以后。这时低收入工作者的工资才能跳出生存工资的水平。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就业一直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的测算,除了农村结存的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城乡每年还有1200多万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

工资增长必须有保证

尽管提高劳动所得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真正落实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目前,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工资增长计划,可惜缺乏有力保证。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有限途径应是从制度上和机制上突破,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按照GDP增长比例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

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资谈判机制,提高普通劳动者与企业谈判的能力,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收入。

强化产业工人协商工资增长的地位。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在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对广大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来说,任务更紧迫。这些企业就业人口多,收入水平低;扩大消费,这个群体是重点。要积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扭转"劳方不敢谈、不会谈,资方不愿谈、拒绝谈"的局面;对中小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明确给予减免税优惠,形成利益引导,助其减轻经营压力。

目前,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一般在55%以上,而在我国,2007年这一比重已从1997年的53.4%降至39.7%。以2008年GDP总量31万亿元算,如果劳动报酬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多发3万多亿元工资,普通劳动者境遇会大为改善。

特别要指出的是,要改变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被增长"的局面。所谓"被增长",也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2009年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发布后,社会上对其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出了质疑-2009年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称,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远超同期GDP7.1%的增速。

很多人称,统计数据与自己的收入不符,工资"被增长"了。

国家统计局对此的解释是,现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甚至包括实物形式支付等。全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目前工资统计只涵盖了约1.3亿,私营企业职工、个体户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没有涵盖在内。

看来,我国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

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是造成平均工资数据仍然上升的原因之一。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快于企业,也是工资同比增长的原因之一,前者平均增幅约高出企业3个百分点。据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冯乃林表示,政策因素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机关行政单位工资调整和津补贴规范目前还在逐步兑现;教育部门关于各级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政策出台等。但对一般人而言,放眼望去,只见企业在裁员,在降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业者的行列。然而,据统计我们的收入却在以11.2%的幅度在增加,这岂不是咄咄怪事!难怪有人说,中国人加工资-空调。就连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这样的专家也说,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去年增速却大幅下降,这之间相互矛盾。

2009年7月,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专业机构甫瀚公司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该专项研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按市值(截至 2008年6月30日 )排名的前100家样本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管薪酬迅猛增长已有失控之势,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已明显高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该报告以2007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发现在全体高管人数增长18.63%的情况下,全体高管成员(包括董事和监事)的报酬总额增长幅度却高达111.23%。2007年是泡沫之年,名义薪酬上涨并不奇怪,但增长之快仍然令人称奇:从人均报酬水平来看,全体高管成员的人均报酬水平为58.39万元,比上年度的36.08万元增长了61.83%;全体董事会成员的平均报酬水平46.92万元,比上一年度的27.03万元增长了73.58%;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执行董事-人均报酬为177.01万元,比上年度的88.95万元增长了近一倍。

看来这"平均数"确实不靠谱。搜狐网调查显示,有52.51%的网友呼吁国家统计局-"别平均,还是细化一下,将各种工资段的人数比例也公布出来:月工资1500元以下的有多少,2500元以下的有多少,5000元以下的有多少,20000元以下的有多少,也让我们知道差距有多大。"

有案可查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被金融行业等高薪行业"增长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平均工资为306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为2773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第三位,平均工资为2324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只能持平,至于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平均工资分别为9885元、10349元和11661元,分别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5%、70.7%和79.7%,但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托高薪行业的福,工资"被增长"了。

工资"被增长"如果被地方政府作为政绩,那大多数人的工资增长也就成了"政绩工程"。

税收调控必须全面有效

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是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用税收来调节悬殊的个人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但现实却是高收入者的个人调节税收流失较为严重。

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构成可以发现,工薪阶层和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款占了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的90%以上。

目前,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的还是调整收入差距。然而,在国家收上来的个人所得税中,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却占了绝大部分。这显然有悖于国家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初衷。

为此必须改革税收制度,加大所得税再分配功能,首先要调高高收入者的累进所得税率,其次要减少所得税的累进层级,并加大各层级之间的级差。目前,垄断行业不仅工资很高,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也很高,企业年金也大都建立了。有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加起来超过工资收入,很不合理。以前,高公积金和高企业年金都免征个税,这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

近日,国税总局发出通知,已明确企业年金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还想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央企每年上交税费后,还有数千亿元税后利润留在了企业,难免会有一部分以补助、奖金等形式进入个人腰包,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在继续打破垄断的同时,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国企利润上缴机制,用以弥补对中

小企业减税和社保基金的支出。

还须看到,今天很多群众生活窘迫,不少是由于我们结构调整等造成的,他们为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成本。因此,他们完全应该分享今天的改革成果。传统上人们所强调的公平,是你有能力干得多就应该拿的报酬多,但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的人,即所谓强势人群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多,因而有必要给社会更多的补偿,即设立合理的再分配机制。

中国国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是因为机会的不平等。平等有机会的平等与结果的平等两种,后者多体现在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上,为此必须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坚持效率优先,在再分配领域则要强调公平,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方式调节收入分配。

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竞争中肯定处于劣势,这就需要国家在改革税制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建设。而一切改革的推进工作不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反而会促使差距逐步缩小,使中国的劳动者活的光荣和体面。

上一篇:消防培训工作范文下一篇:信访工作会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