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准备

2022-12-29

探究, 指探索研究。探索, 指多方寻求答案, 解决疑问;研究, 指钻研、商讨、考虑、仔细询问;探究不仅适用于人类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的研究, 同样也实用于学生的学习。探究性学习一定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不能冒然行之, 否则很艰难进行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 要让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学知识, 师生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享有“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认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是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 如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 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 什么也认识不清。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数学又是现实的数学, 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小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知道:买卖商品要算价钱, 做生意要计成本、利润, 存钱要计利息, 家里装修房子要算面积和材料的多少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因此, 小学生必须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和必要的数学。

二、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怎样才算一个好学生呢?在应试教育下, 学生心目中一致公认为:遵守纪律、考试成绩优秀, 听老师话的小绵羊式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有点小调皮、考试成绩一般、勇于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就一定不是乖孩子。诚然, 遵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不错, 但也必须承认, 与老师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应该具备以下优良品质:

1. 善于听讲, 不唯书不唯师, 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一言堂, 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成了学生的群言堂, 这就要求学生更要善于听讲, 不仅要听老师的引导、点拨, 更要听同学的分析、讨论、评价, 不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讲解, 要敢于质疑, 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 (长+宽) ×高÷2。老师在点拨时指出:在运用梯形面积公式时特别不要忘记除以2这一步。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梯形的高如果是2, 能不能不乘2也不除以2呢?”多勇敢的孩子, 他问出了许多同学想问而又不敢问的问题, 然后, 通过同学们自己讨论, 把这个疑惑消除在课堂上。

2. 勇于猜想, 勇于尝试, 具有独到的创新意识。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没有数学家歌德巴赫的猜想, 数学家陈景润也不一定去证明这个猜想, 从而数学上也就少了这个发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大胆尝试, 在尝试中不断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 从中探究出新的知识, 只有具有了这种创新意识, 创新的火花才有可能在数学学习中迸发。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 师生共同讨论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老师借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要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合适吗?这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是怎样规定呢?学生经过猜想、讨论、验证, 准确地形成了平方米的空间观念。

3. 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基本技能, 首先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探究学习的思维方法, 逐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过程, 演绎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全过程:即从具体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把理性认识具体化这两个认识阶段。在探究学习的知识形成、把理性认识具体化时, 体现着创造学习的特征。在这两个阶段中,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逐渐学会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思维方法。如: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寻求一般规律时要用归纳法;从一般规律去认识同类事物的特例时要用演绎法;把若干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时要用分析法;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时要用分析——综合法;在同类事物中区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时要用比较——分类法;从现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时要用抽象——概括法等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的学习思维方法, 才能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减少思维活动的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 提高学习效率。

四、持之以恒探究不懈, 逐步形成探究品格

探究品格, 指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克服困难的毅力, 实事求是、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 竞争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个品格的形成需要在长期的探究性学习中逐渐培养。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建立激发情感、师生互动、开放多变、问题突现的课堂, 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多让他们自己动手, 学习目标多让他们自己讨论, 问题多让他们自己解答, 错误多让他们自己纠正, 效果多让他们自己评价, 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探究品格,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成为这个社会的合格建设者。

上一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下一篇:宁夏干旱风沙区适生灌木光合固碳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