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22-09-1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 如何去思考, 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教学法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到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

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知识范围广以及内容更新快的学科, 这是其他一些课程不具备的。结合信息技术课自身的特点, “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非常适用该学科教学。

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探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 系统性与层次化教学

同其他课程一样, 信息技术课程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任务也需要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 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可以让有能力的同学有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 而又不至于让普通学生掉队。同一个任务也可以以多种方法实现, 不同的方法可以体现学生的兴趣差异或能力差异。画图时有些学生选择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 也有些学生基础比较好可以选择使用Photoshop这就是比较好的例证。

2 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都会说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但若老师仅照着书本一步一步教学生怎么操作, 会使很多学生都会失去上课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可以设计出一些有趣的任务。与上课相比, 很多同学可能更喜欢玩游戏;在上VB课时, 若安排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有趣的小应用程序, 可能比玩游戏更有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随机函数时, 可以让学生编写一个界面, 界面的背景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若更提高一步, 可以安排在画布上随机画出各不同颜色的图形。在解决这些任务的过程中, 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 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 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安排合适的任务, 并引导协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跟上不断的技术更新步伐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比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技术更新相当快, 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互连网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比如, 操作系统从W i n d o w s 9 8、Windows 2000到Windows XP再到现在的Windows2003;办公软件也有Office2000/XP到现在的Office 2003。另一方面, 相同的任务可以由多种工具或途径解决, 如做网页时可以使用Word、Front Page、Dreamweaver等, 甚至于使用记事本。在任务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两点, 给学生创造条件, 在不同的软件环境完成相同的任务, 通过比较使用可以使学生找到软件工具中的共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 由“学会”到“会学”。

4 遵循学生为主体, 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 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任务驱动”教学法, 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得到锻炼。因此, 教师进行设计“任务”时, 要以“学生为中心”,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不断地提高和激励学生前进。

5 协作与交流, 取长补短, 培养合作意识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 多给学生创造讨论沟通机会。比如, 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的任务过程中, 可以相互讨论,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 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解决任务的方法、经验与教训, 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 可以成立兴趣小组, 布置一些需要配合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 做一个小型的班级主页。学生们各司其职, 分别进行网站版面设计、图片或动画设计、搜集素材、申请免费域名与免费主页空间的申请等。最后再相互交流经验方法。这样可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又培养合作意识。

6 设计出易于评价的任务

教师需要能及时且易于获取学生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 从而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 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学生们也希望老师能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计出易于评价的任务, 这一点很重要。

7 不可滥用“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 由于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 可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非常丰富,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任务驱动”来教学。“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不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于刚入门学习的一些知识与概念可以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操作比较集中的知识与技能时, 可以采取练习法;教学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 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8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进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 需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 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 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到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 也要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 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摘要: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非常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探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任务设计

参考文献

[1]  肖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6, 7.

[2]  王卫东.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 2.

[3]  肖荣.“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

[4]  张红祥.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技术论坛) , 2005, 12.

[5]  韩梅.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上一篇:浅析油田气深冷装置技术的认识下一篇: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关于举办全国第二十期党和国家最新公文知识讲习班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