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地理教学论范文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传统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坚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的是地理教学现象中“教”的现象。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对地理教学现象中“学”的现象的探讨研究。以“学”为目的去“教”,这是现代地理教学论的根本宗旨。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

八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二、地理教学现象的8个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学生——核心因素、根本因素。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因素,是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学生所用。

6、教学评价——监控、监测其他因素。

7、教学环境——条件保障因素。

8、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因素。

第二章 课程论

一、地理课程的定义:“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课程受制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

二、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编订的课程,如把学校众多课程分别独立地设计为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纵向发展,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打乱原有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内在联系,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例如美、英等国把历史和地理综合为“社会研究课”(日本称社会科),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等综合为“综合自然科学课”。

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扩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概念。

3、问题课程

这种课程的编制方法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其课程设计与学科课程有明显差异,它主要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为线索,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内容。

问题课程设计不受传统学科界限的制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吸收新兴学科的基础知识,加速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都有较大优势。

4、活动课程

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其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三、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地域性。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四、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章 目的论

一、教育目的的层次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地理教学目标的动机功能

是指地理教学目标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发挥目标的动机功能还需要以学生的动机作为中介。

2、地理教学目标的调控功能

调控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3、地理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地理教学目标陈述 两种方式: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目标的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四、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知识的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 标准中的实例: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2、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标准中的实例有: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3、知识的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运用地图说出区

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例如,给出印度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就“印度人口增长是否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正反方的辩论)。

4、技能的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模拟一次暑期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5、技能的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6、技能的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活动。★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五、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征★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2、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四章 方法论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二、各类各种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方法外部形态结合学生认识活动特点的分类,可以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

(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和“纲要信号”图示法。

(四)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与学的方法。 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五)以实际活动为主的方法。①地理调查法②地理观测法③地理实验法

(六)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法②讨论教学法③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 (1)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1)地理调查法 1>准备工作

1)选定调查课题 2)确定调查区域 3)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 4)做好组织工作 2>实施调查

3>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 4>交流调查报告,宣读小论文。 2)地理实验法

1>确定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 2>设计实验方法

3>设计实验过程 4>评价

(2)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1)发现教学法

1>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 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假设,不同观点可以争辩; 4>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 2)案例教学法

1>案例呈现 2>学生体验 3>教师指导分析(问题、讨论)4>总结 3)问题解决教学法

1>提出问题 2>识别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条件 3>提出假设 4>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求证 5>形成结论,评价结论

(3)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第五章 教师论

一、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⑴地理教师本体性知识。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定的地理学科知识:①地图知识②自然地理知识③人文地理知识④区域地理知识⑤地理信息技术知识⑥地理学科的方法论知识 ⑵地理教师条件性知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应该能够将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任何学科的教师必须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武装起来的教师。①普通教育学②心理学③课程论④地理教学论⑤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⑶地理教师实践性知识。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所要具备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

题的知识。(教育智慧)

自我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教学效能感 人际知识: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激情 情景知识:如何处理随机事件

批判反思知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

⑷地理教师文化知识。除地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之外,地理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指示以及工具学科的知识。

二、说课与讲课的区别

说 课 讲 课

目的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达到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形式

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 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 内容

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 评价

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六章 学习论

一、地理学习动机类型 从地理学习的内驱力来看,分为三种类型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

学生潜在的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心理倾向是影响地理认知内驱力的直接触发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地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等,这种学习成就本身使学生获得某种满足,原有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得以强化,进而又产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满足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地理认知内驱力的形成与巩固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地理学习目的。取决于学生对地理课程价值的认识:①科学价值:如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地理学在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性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进行生产布局、经济区划和防御灾害等方面能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②生活价值: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会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空间、选择位置,个人出差、旅游时就更为方便。③文化素质价值:学习地理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祖国、了解世界等等。④心理发展价值:学习地理可以开阔人的胸襟、丰富人的情感;地理知识的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能使人经常进行各种地理想象活动;地理形象思维的运用,有利发展人脑的右半球。⑤交往价值:如学习地理有助于同其他地方、国家的不同民族的联系和交往。⑥审美价值:学习地理能领略多姿多彩的地理风光,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心理学上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地理学习中,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因自己不断取得较好的地理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赢得了相应的地位(如在班级的名次提前,获得较高的等第,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尊重等);一定的地位又使学生体验到自尊心的满足,学生会产生进一步取得较高的地理学习成绩的需要。同时,地理学习成绩一贯突出的学生,还可能在这种学业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与地理有关的学术或职业方面的目标(如地理学习成绩突出,可能会促使学生选择报考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志愿)。 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附属内驱力既不指向地理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取得地理学习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教师或家长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可,因此它也属于外部动机。

二、地理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

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形成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地理学习的诱因

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地理学习的目标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学科本身具有高度趣味性

①人们对异域的好奇心②人们对自然的神秘感③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三)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水平不高

①列举可能的原因②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

(四)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①以“奇”引趣②以“新”增趣③以“智”激趣④以“美”诱趣

第七章 评价论

一、地理教学评价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狭义:对学生 广义:对学生、对教师。

二、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的标准分类

预先设定的标准、集体成绩、个体成绩

1、绝对性评价

是把学生个人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既定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或达到程度的方法。

2、相对性评价

是指在评定学生的地理学习时,把个人的地理成绩与同学年或同班其他学生的地理成绩相互比较,从而确定与解释其地理成绩的方法。

3.个人内差异评价

是指在个人内部就学力和能力等进行纵向比较所作的判断。

(二)按评价的功能分类

诊断、及时反馈、最终结果 1.诊断性评价(学习前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在学年、学期或单元的开始进行,因而也叫学习前评价。 诊断性评定的目的是,根据评价来确定教学的对策。

2、形成性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修正地理教学活动本身的轨道,使教与学获得更佳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地理教学。

3、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放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是授业全过程结束时,为把握教学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有两项重要的功能:一是向学生提供他们达到地理教学目标程度的反馈,二是为已完成的这门课程确定成绩。

三、地理试卷的编制

(一)测验试卷编制的步骤

1、确定测验目的 如:毕业会考与中考

2、确定测验目标 所要测量的学生学习行为成果 考纲

3、编制双向细目表

4、编制试题

5、测验试卷编制

6、制定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二)常见题型的编制要求

1、选择题的编制要求。什么是选择题?选择题有何特点?选择题编制要掌握的要领。 见课本P204—P205

2、填空题的编制要求。什么是填空题?填空题有何特点?填空题编制要掌握的要领。 见课本P206—P207

3、问答题的编制要求。一般包括简答、论述两种类型。问答题有何特点?问答题的编制要领 见课本P207—P208

4、材料情景题的编制要求;地理试卷中的材料情景题有何特点?材料情景题的编制要领 见课本P209—P210

四、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

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

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

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4、师生活动

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 5.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 (3)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 (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

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6、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

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

7、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3)学生反应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二、教师授课质量的自我反思

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一)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成功之处——保留、积累、发扬光大

不足之处——汲取教训、改进、在修正错误中成长

(二)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同行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生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理性对待

(三)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根据观察结果随时反思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反思

三、听课 如何听课?

要有目的听课 (学习、评价、研究);要了解课标、教材、学校、教师情况;要摆正位置,放好心态;要记录,多思考

听课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

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

按问题归类记录: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四、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评课

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的方法,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

总体评价等级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也可以以百分制衡量。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

第二篇:960地理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60] 考试科目名称:地理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地理教学及设计的理论基础(15%), 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及设计(20%), 地理教学方法及过程设计(20%), 地理课堂教学与方案设计(15%), 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20%), 地理学习理论与地理教学科研(1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

1.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

2.地理教学目标及设计,包括:地理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编制与表述; 3.地理教学内容及设计,包括: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及案例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地理教学媒体的应用;

5.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任务、教案、学案的编写

6.地理教学过程,包括: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问题、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 7.地理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及其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 地理学习质量评价 教师地理教学水平评价

8、地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9.地理教学科研(研究程序、一般方法)

三、参考书目

《新编地理教学论》,杨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 《地理教学论》,王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第三篇: 《地理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明确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的含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程与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百度百科定义)

2.什么是课程改革?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

(一)新课程出台的背景

(二)新课程改革的历程

(三)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三、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评价有一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

蕴义: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提升基本素质

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

(1)教材加工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表达能力;

(4)指导实践能力;

(5)开展活动能力;

(6)运用技术能力。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第二章 地理教学论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和系统结构;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高师学生学习地理教学论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讨论引入:地理教学法、现代地理教学论、地理学科教育学和地理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教学论》含义: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一、研究对象及任务(p9)

(一)研究对象(不同表述 )

1.研究对象的发展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教学系统;

2. 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等(p10教学系统结构图)。

(二)研究目的任务(发展趋势)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1)两个极端:重视普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轻视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具体经验来代替理论研究成果.;

(2)正确观点:研究地理教学系统,从理论上揭示地理教学的本质,解决地理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

(1)教育概念与教学概念的区别

(2)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表现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

(1)教导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论和方法。

(2)学习研究是研究学生学习观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机制.i:如何在大学中学会学习.ppt。

4.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

既研究地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地图、参考书和软盘等内容,也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地理实习等形式的研究。

5.常规研究与改革研究

常规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的形成、发展,地理教学的地位、功能、过程、形式、手段等,地理课程、教材、教法;教师职责和素养,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兴趣等。

改革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估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

6.现状研究与发展研究

研究现实的、已经或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研究潜在的、尚未引起重视或进行研究的领域。

二、学科属性

从教学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它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二节 现代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及学习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的发展

(一)中小学地理课程开设的时间

(二)高师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演变历程

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学科教学法——地理学科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教育学

(三)地理教学研究成果

(四)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

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

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

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内容(p21)

三、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师范生技能之一)

(一)把握地理学科的系统性,联系各学科进行综合学习;

(二)注重地理课程的实践性;

(三)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四)关注当前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

(五)注重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地理学基础理论学习。

附课外阅读文献

1.褚亚平等.地理学课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澄等.地理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孙大文等.地理教育学,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5.刁传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 褚亚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附中学地理的新老教材

附国内地理教育学权威专家

褚亚平、褚绍唐、陈澄、袁书琪、刁传芳、王树声、林培英、王民、钟作慈、李晴、李家清、陈实、夏志芳等。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

3.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4.具体是熟悉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的现状,到中学听一节公开课并评析,组织一节中学地理课教案并试教,设计一节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 地理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掌握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和系统结构;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高师学生学习地理教学论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地理教学过程概述

一、地理教学过程的含义

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组成,以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有学者认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对地理教学过程的误解)

其实质是:教师教导与学生学习双边互动的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提高的过程;是师生身心活动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下模式:(观看教学录象,分析模式)

启发积极性——感性认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应用知识——检验知识和技能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地理课程标准

1.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制定理念、实施效果);

2.大部分组成。

1. 2.

1.

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四

(二)地理教师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变的界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 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2.怎样凸现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导性。

(四)地理课程资源

1.概念

2.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五)地理教学环境

1.概念;

2.地理教学环境优化。

国内外教学环境改革的新动态(图片展示)

讨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任何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学

一、地理教学三维一体目标(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比较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比较.doc)

?

二、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一)按认知层次分类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红线以上为感性知识,以下为理性知识)

? ﹡研究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的教学规律,对地理教学的意义(案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教学.doc)地理感性知识属于认识地理事物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石而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发展,属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这两类知识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知层次构成

(二)学科要素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科要素构成(了解知识结构的意义)

(三)按要求层次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其结构图如下:呈金字塔型

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要求层次

(四)按学科分支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

包括综合自然地理知识、部门自然地理知识、地图知识、地理实践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世界地理知识、分区各国地理知识、乡土地理知识等等。 ? 试一试

? 请每个组依次完成下面问题

? 1.设计下面地名的主要教学方法(1组)

? 洛阳、衡阳、喜马拉雅 、呼和浩特 、白云鄂博 、克拉玛依 、广西、湖南、拉萨 、秦岭、淮河。

? 2.设计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主要教学过程( 2组)

? 3.讨论怎样设计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特征最有效(3组)

? 4.初一地理《海陆变迁》或《锋面系统》的最佳教学设计(4组)

? 5.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最佳教学设计(5组)

?

三、中学地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教学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感性知识的构成及教学艺术

1.地名教学

目标:在记地理空间实体名称的基础上,掌握该实体包括空间特征的属性特征,确定地理事物及地理事象的相对位置。

方法:地名的方位意义教学,如江西是“江南西道”,广西是“广南西路”;地名的方言内涵教学,如哈尔滨为“荣誉”(历史上女真语)之意,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意思为“青色的城”;借助地图来开展地名教学;编制地名顺口溜教学;地名的对比教学;从地形结构中开展地名教学;从地理环境演变中启发地名教学;从历史人物或事件中开展地名教学。

2.地理景观教学

学会观察、识别和判断地理景观;描述地理景观;归纳地理景观特征(理性知识)。如: 森林面积、树木密度

3.地理分布和空间形态教学

主要是依靠地图获取地理空间信息

与临近地理事象的空间关系 纬度位置

绝对位置 经度位置

海拔高度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大区域的部位

4.地理演变过程教学

地理演变的时空尺度变化悬殊,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展示演变过程(含真实或模拟)、观察演变过程至关重要,如用计算机模拟感性动画展示、图表展示、模型展示、手势展示和语音展示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5.地理数据教学

数据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地理意义、体现地理意义、把握地理规律等。

(二)理性知识的构成及教学艺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理特征的抽象与概括教学(特征之间的联系)

外表特征(通过观察归纳而得):景观特征、数量特征、空间位置特征、空间形态特征

内在特征(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如人口文化素质特征、经济实力特征等。

2.地理概念的抽象教学

空间概念教学为核心,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地理空间分布、地理空间联系等概念。

3.地理规律的归纳教学

观察法:通过观察一天的现象归纳天气变化规律;归纳法:石油和煤的分布归纳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法:由日地距离和地球的宇宙环境,推段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4.地理成因的探究性教学

探索地理成因能培养多种学生智力活动,中学地理成因教学,即为因果教学,包括由因导果和由果朔因的教学(初高中的差别)。

? 第三节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教学

一、地理教学能力的构成

二、地理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意义)

(一)地理学习智能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观察习惯的形成

教师提出观察目的、要求,选择观察目标,提出观察计划和步骤。

(2)观察记录与资料整理

(3)观察方式多样化

(4)调动其他的技能

2.想象能力的培养

(1)奠定想象的基础

(2)充分利用地图展开想象

(3)以形象思维促想象(由表象来实现)

3.思维能力的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1)判断能力

概念的正确选用,如领土与国土,土壤与土地,土地资源与耕地资源。如“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多样”是正确的判断;而“荒漠化减少了土地资源”则是错误的判断;力戒判断的绝对化;以错误判断来提高正确判断力,如“人工草场属于草场资源”,“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等似是而非的判断。

(2)推理能力

归纳世界著名畜牧业基地及成因,中国各类自然资源特征,上升为高层次的理性知识;由中国地理学习演绎世界地理学习,不能演绎的例子,如同纬度大陆东西气候的差异等; 拉丁美洲的教学可以用非洲来类比推理。

(3)综合分析能力

对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为综合;对地理要素、地理因素的关系逐一了解谓之分析。整体特征上的综合,是高度的综合。

(4)比较能力

相反比较,相似比较,特色比较,排序比较等。

4.记忆能力的培养

回忆记忆,理解记忆,意义记忆,压缩记忆,联想记忆等。

5.空间能力

空间定位能力,空间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提取等能力。

(二)地理学习技能培养

1.图像技能

读图习惯,多图像混合使用,图文转换

2.计算技能培养

实验运算,制表运算

3.实践技能培养

? 增加实验、实践机会,实践规范化,实践基地构建。

? 附高中地理技能项目

? 第四章 地理教学模式、方法及设计

第一节 地理教学模式

一、地理教学模式的含义

是基于一定教学思想下形成的、具有较为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是地理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最高层次。(用百度“教学模式”搜索共有2750000篇)

二、影响我国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早期,如中国古代

师讲生受——学生重复机械学习

(二)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学家杜威

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三)前苏联凯洛夫的“六环节”模式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四)改革开放后的教学模式

1.输入的模式: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贝卢姆“掌握学习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前苏联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模式”。

2.国内新模式:南京师大周靖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模式”,武汉地理教育届“地理图象信号教学模式”;成都七中特级教师范学瀚提出“地理读、讲、练教学法模式”。探讨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文章有33篇。

三、中学地理教学的常用模式

(一)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

1.模式范式

2.模式评价:比较多地传授地理知识,并非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

(二)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

1.模式范式

2.模式评价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的到体现,但以学生强的自觉性、纪律性和自学能力为前提,教师要有强的组织管理措施。

(三)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引导.doc

1.模式范式

2.模式评价

3.模式案例 :高一第一册,p37全球大气环流的例

(四)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 第二节 地理教学方法系统

一、 地理教学方法的含义

在地理教学中,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实施,以协调教学要素关系、有效实 现地理教学目标的活动方式系列,称教学方法。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基础

(一)地理科学理论基础

如:空间分析方法、区域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图示法等。

(二)教育科学理论基础

如:学生心理发展方法、智力开发方法;国外教育教学理论,包括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学习发展理论、皮压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等。

(三)心理科学理论基础

如: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等学派。它们对教学的实质、过程、规律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

(四)哲学理论研究基础

如: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地理教育、教学的方法论及其体系问题等等。对这些根本问题,都需要综合哲学的知识作出回答,给人们以理性思维。

(五)脑科学理论

1.注意力:脑科学认为,在任何一个注意时间段里,开始的时候和最后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最集中的。

2.知识建构:脑科学认为新知识必须与以往旧的知识相加,已有的知识相连,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只有学生自己加工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才是有效的。

3.图表功能:脑科学认为,学的慢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类、概括总结,区分现在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知识做成图标的形式,这样经过学生自我加工的记忆才不会产生记忆的误差。4.记忆理论:脑科学揭示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忆程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系列

(一) 地理讲授方法系列:地理讲述法、地理讲解法、地理朗读法、地理谈话法等。

(二)地理引导方法系列:地理问答式引导法、地理研讨式引导法、地理辅导式引导法、地理范例式引导法。

(三)地理直观方法系列:地理象征图示直观方法、地理象形直观方法、地理直感直观方法、地理图解直观方法、地理实验教学法等系列。

(四)地理逻辑方法系列:地理比较法、地理分析综合法、地理归纳演绎法等系列。

(五)地理练习方法系列:地理问答练习、地理选择练习、地理读图练习、地理填充练习、地理计算练习等。

(六)地理普通专题方法系列:即讲授和学习一般地理课题的方法,如地理位置教法、地形教法、气候教法、河流教法等等。其功能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原理知识,为学习地理特定专题奠定地理方法论基础。

(七)地理特定专题方法系列:即讲授和学习特定的具体地理课题的方法,如英国地理位置教法、中国地形特征教法、黄河教法等等。其功能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具体的中外区域地理知识。

四、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及选择

(一)地理教学组织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学习)

1.讲授法:熟悉内容,表达清晰,激发兴趣,交叉应用。

2.谈话法:问题适当,考虑对象,难度适中,谈话精练,结论可靠。

3.讨论法:论题的内涵广泛,学生充分发言,教师总结。

4.指导自学法:明确自学内容,教师启发,鼓励多种自学方式,复习巩固。

5.练习法:明确任务、练习针对、注重方法、检查反馈、评估效果;

6.探究性学习:含探究课题(问题)组织、引导组织、学习组织三个层面。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选取(依据)(p130)

(三)地理学习的认知方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采取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有效方法)

1.空间定位与属性分析方法:运用地图、图像、略图和心理地图为空间透视,确定地理空间信息,构建地理知识。

2.地理观察法:用地理实体、形象教具手段展示地理事象,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观察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逻辑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抽象方法、概括方法等。(掌握比较法的类型及运用的注意事项)

(四)地理教学手段(教学用具及使用方法)

1.地理教科书:正确使用教科书的方法,含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

2.地理板书:板书的要求、格式与类型。

3.地理教学挂图:类型及使用要求。

4.地理形象直观教具:类型及使用要求。

5.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如地理略图(三山夹两盆),地理剖面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等。

6.电子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类型及使用要求。

? 第三节 地理有效教学方法设计

一、地理有效教学标准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实施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进步和发展 。

(二)有效教学的4个标准

1.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因生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

2.学生发展后劲充足;

3.教学方法兼顾多数;

4.学生知识技能全面。

本人《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发表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对地理有效教学的界定如下: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塑造地理基本素质,拓展地理科学思维,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有效教学的方法如下:引入案例教学 ,实施活动教学 ,采取引趣教学,设计人机互动式教学 ,推进和谐教学。

二、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步骤

(一)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二)地理有效教学方法设计步骤

分析教学因子 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设计认识方法的体系

确定教学手段 落实相应的组织实施办法 方法调整与平衡

案例:“西双版纳”教学方法设计p153

? 第五章 地理学习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地理知识和技能结构

在第二章已讲述(地理事实、地理程序、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所采取的设计策略有所差异。

第二节 地理事实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地理事实知识

能直接感知或通过语言和符号来传递地理信息而获取的知识,如观察所得的地理属性、地理特征知识,特定情景下有步骤地理活动所获取的知识。

二、地理事实知识的教学设计

(一)判断地理事实,具体地理事实或间接地理事实(目的是选择有效教学的方法)(感知类型) ;

(二)选取合适的地理事实知识获取途径或平台(感知方式);

(三)有目的、有步骤地感知地理事实(感知过程):

(四)从地理事实中建构地理知识(知识习得):

(五)由地理知识重返地理事实(知识应用)。

三、地理事实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造直接感知地理表象的教学条件;

(二)重视直观教具的灵活应用;

(三)发挥语言在地理事实教学中的效应;

策略)

(四)挖掘地理事实教学的有效资源。 地理事实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 地理程序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地理程序知识教学 为建构某一终极地理知识而有步骤地学习一序列有联系知识的过程。

二、地理程序知识教学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变式练习、认知

(一)链索程序知识教学(关联性知识逐步归纳总结)

(二)辨别程序知识教学(差异性知识逐步辩识总结)

案例分析

内容:绘制气温曲线图(初一地理)

(1)什么是气温曲线图及气温曲线图的分类;(2)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3)阅读气温曲线图的训练;(4)绘制气温曲线图。

第四节 地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一、地理概念及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概念

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属性知识的特定符号,可以分为直观概念和抽象概念。

(二)重要性

二、地理概念结构

包括名称(符号)、关键特征、基本含义和概念列举(概念外延)四部分。概念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记忆概念符号,理解关键特征,熟悉概念运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三、地理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地理概念的表象教学模式

1.地理概念的表象学习过程(直观概念)

2.教学设计

分析概念结构,引入地理表象,激发学生联系原有知识,总结关键性特征,表达概念的含义,促进概念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案例分析()

(二)地理概念的同化教学设计

1.什么是概念的同化学习(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在掌握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掌握新概念的目的。举例:气候概念学习通过同化天气概念,水体概念是通过同化水质概念;热带季雨林到热带雨林的同化学习;降雨和降水;地势与地形等。

2.同化学习过程(见课本p169)

3.概念同化教学设计及注意问题

呈现新概念定义 复习旧概念 概括新概念关键特征 应用新概念

4.概念同化教学设计案例

附概念教学方面的论文

? 第五节 地理技能的学习与教学策略

一、地理技能的内涵

地理技能是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地理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对中小学地理教育培养技能有五个方面,即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有: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技能;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评价的技能。这些多属于智力技能,而不是发明创造的技能,具体表现为:

1. 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能够阅读和 运用地图、图表。

2. 学习区域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自然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地理学科经常涉及的教学内容。

二、地理技能的习得过程

明确技能要求 接受刺激 主动感知 执行操作 反应刺激 反应结果 内在技能

案例:高一地理(p25 )制作地理资料卡片,或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学习。

三、地理技能学习的注意问题(个性差别与学习基础)

四、地理技能教学策略(理解策略的内涵)

1. 2.

3.发现规律)

第六章

教学程序 教给形成地理技能的基础 技能应用 技能熟练 具体的地理技能教学方法 发现法(探究法)教学法、指导法教学、训练法教学 地理技能教学的注意问题(循序渐进、发现并突破难点、学生自主举例:判断南极洲任意两地方位就应循序渐进,时差换算应突破难点。 ?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导言:课堂教学设计与前面的方法设计、模式设计等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构成:目标设计、方法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等。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

一、课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见第二章第二节)

二、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

(一)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

(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的设计过程

1.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因子(圈定教学内容);

2.确定教学因子的目标层次(含知识目标层次和技能目标层次);

3.描述目标层次的实现过程。

如何进行目标设计的案例一:p195.表6.1;

案例二:高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目标设计讨论。

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

(一)什么是过程与方法

采用的何种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知识和建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过程(具有抽象性)

基本过程:确定教学因子,分析教学因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挖掘教学因子所能发展的主要地理能力项。

1.分析教学因子;

2.确定能力发展项(突出重点能力的培养);

3.突出重点能力的培养,平衡能力结构。

案例: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教育大词典定义: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主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其有隐蔽性和差异性特征,其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以高中地理为例) 。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设计步骤

1.分析教学因子中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确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点;

3.描述教育目标;

4.平衡教育目标。

? 第二节 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p202)

一、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简称教案或教学计划)的准备工作

(一)教材分析(备教材,有学者提出备课标?)

目的是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内容结构、知识逻辑关系等。

(二)了解学生知识、智能基础,以及学习心理过程(备学生)

(三)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备教法)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一)教案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1.教学目的(应该是“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

4.教具;

5.教学过程;

6 .教学检测和教学反馈。

有些教材还增加课的类型、小结、作业要求和指导等内容,甚至课后分析、主要参考书等。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新论和现论p221)

1.系统化课堂教案(完全的教案)

(1)结构:教材分析、课程资源开发计划、教学模式、教学目的及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结构体系、教学过程。实际中“教材分析、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等往往被省略。

(2)特点:完整,面面俱到。

(3)案例分析:

2.分析式课堂教案(重在分析)

3.过程式课堂教案(重在活动过程与方式)

4.说课式课堂教案(重在说,见新论p225)

(三)地理教案编写举例

三、地理教案编写的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的;

(二)组织教材,编写讲授提纲;

(三)设计教学方法,准备教具;

(四)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 第三节 怎样有效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

一、备课

1.有效备课的含义

准备教案或学案

2.有效备课的标准

3.有效备课的实现(六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过程、备练习。

二、说课(略)

三、上课(有效教学的主体)

1.一个中心

以学生学有所得为中心(三维目标)。

2.两个基本点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环境为基点。

3.三个代表

任务完成教学良好为代表,师生教学关系和谐为代表,学生智能提高为代表。 见评分标准

四、评课

1.含义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 2.评课原则(五个是否有利)

(1)利于师生发展

(2)利于教学诊断

(3)利于创新提高

(4)利于教学改革

(5)利于把握问题

3.评课的标准(见)

? 第七章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一节 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小组讨论问题.doc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都不会过分;学生和整个社会有权期待教师以献身精神和敏锐的责任感来完成他们的职责。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区别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概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完善,教师地位的改善,专业组织的建立和自主权力的争取,以及专业标准的提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

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构成(见图6--1)

三、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新课程对地理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要实现如下转变

第四篇: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知道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4、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 (教材加工、语言表达、动手表达、指导实践、开展活动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5、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

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6、地理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7、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8、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设置类型多样;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9、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

10、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生因素;

3、地理科学知识因素。

11、和以往的初中地理课程相比,新课程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2、增加课程弹性,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3、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12、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13、地理教材:广义上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地理教科书。

14、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15、地理教材一般要经历:设计、编制和实验反馈三个阶段。

16、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的特点: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和体现规范性。

17、怎样正确的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18、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包括教材的发展背景分析、内部联系分析和外部联系分析。

1、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变化、地理科学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分析;

2、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主要是地理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和组织形式分析;

3、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指高中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与相关学科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19、地理教学组织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指导自学法;5.练习法;6.探究性学习

20、有效教学的标准:1.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学生发展后劲充足;3.教学方法兼顾多数;4.学生知识技能全面

21、地理教学设计: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

2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

23、传统的地理备案的特征和弊端:

1、以教师为中心;

2、以知识为本位;

3、以静态教案为载体;

4、以结果性评价为准绳。

24、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

25、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地理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

26、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理念:

1、体现系统性;

2、坚持全面性;

3、反映差异性;4具有操作性。

27、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启发法;

3、地图发;

4、发现法;

5、案例教学法;6讨论法。

28、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

2、说教材内容;

3、说教学方法;

4、说学情学法;

5、说教学过程。

29、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30、评课原则(五个是否有利):

1、有利于师生发展;

2、有利于教学诊断;

3、有利于创新提高;

4、有利于教学改革;

5、有利于把握问题。

31、地理教学的几个主要技能:语言的技能、课堂教学推进的技能、“三板”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的技能等。

32、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作用:

1、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2、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5、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3、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34、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取向:

1、评价目标多元化;

2、评价过程动态化;

3、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多元化;

5、评价方法多样化;

6、着眼评价的激励功能。

35、地理新课程的评价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

36、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学过程;

5、教学基本功;

6、教学效果。

37、地理实践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德 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38、地理实践活动类型有:地理观测类、野外考察类、调查研究类、教具制作类、宣传展览类、地理竞技活动等。

39、智力因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迁移力。 非智力因素有:学习兴趣;

2、学习动机;

3、学习习惯。

40、现代地理教师的只是构成应包括: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素养行知识。

41、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地理教师所具有的关于地理科学领域的地理专业知识。其本体性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等。

4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43、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到地理教师队伍中来;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地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4、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1、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2、地理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

3、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5、地理教师的职责:

1、地理课程建设;

2、地理课程教学;

3、地理教学研究与进修;

4、学校教育工作.

46、地理教学科研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发、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7、地理教学论文的结构:论文题目、论文的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论述、后记、参考文献、致谢等几个部分。

第五篇:地理教学论期末复习

4.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是研究地理课程和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规律,是研究地理教育现象的,属于教育学范畴中的一个领域。

5.地理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涉及哲学、地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传播学、行为科学、教育技术学等,其中地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对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和影响最为密切。

6.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

① 研究地理课程的目的和功能

② 研究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③ 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④ 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⑤ 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7.1658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世界图解》出版,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地理教科书。

8.到了近代,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在中小学设置课程,是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主张并逐渐为西方学校普遍接受的。

9.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10.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地理教育大纲草案》,这是建国后制定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12.地理课程是学校地理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地理教什么,主要着眼于地理学科结构与地理学科内容;地理教学是学校地理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学校地理怎么教,主要着眼于地理教学结构与地理教学活动。

14.地理课程的含义与课程的含义一样,也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就地理课程的含义而言,我国当前大多数地理科学者认为“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1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设计课程的种类,我国当前学校地理课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表现形式来分)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课程的实施)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组织形式)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管理主体)

16.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① 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

② 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类型的设置、目标的设置、内容的编制)

③ 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7.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与课程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从整体上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实施建议。

18.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

① 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② 课程的学习理念: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③ 课程的建设理念: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④ 课程的技术理念: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⑤ 课程的评价理念: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高中:

① 课程的内容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② 课程的建设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③ 课程的学习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④ 课程的技术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⑤ 课程的评价理念: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19.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初中: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高中:

①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地理

1、地理

2、地理3);

②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

20.地理教材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地理教材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它既包括以地理教科书为主体的纸质教材,又包括数量众多的非纸质教材,如视听资料、电子文本等。狭义的地理教材通常指所说的纸质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 21.地理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理论基础(学习、教学、传播理论)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22.教学理论与地理教材设计:实用主义教学论(杜威)、结构—发现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赞可夫)、范例教学论。 23.地理教材的设计程序: 1.设计阶段(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2.分析现行教材、确定教材总体设计方案) 编制阶段(精选材料、材料选定后,应予以组织安排)3.实验反馈阶段 24.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体现范例性。 25.地理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按照地理教材内容组织分为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以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式。 26.地理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要素式组织模式、系统式组织模式、专题式组织模式、混合式组织模式。 27.按照表述形态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作用的不同,地理教材内容的表述形态可以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 29.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① 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地课标准唯一。 ② 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一个标准多个教材。 ③ 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④ 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30.运用地理教材的基本策略: ① 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明确选择依据、确定选择内容) ② 依据教学逻辑,梳理教材内容 ③ 为了学生发展,拓展教材内容(知识内容拓展、能力培养拓展、情意发展拓展) 31.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指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 ① 建立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② 积极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③ 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3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5个):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 33.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4.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自学—辅导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角色扮演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35.地理说课是地理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地理课题的教学设计,并与听者一起就地理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地理教学研究过程。 36.说课的功能:加强交流、提升研究、反思成长。 37.说课的内容:说课程标准、说教材内容、说教学方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 38.说课的类型: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 39.地理课堂导入的类型: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观察导入,练习、复习课的导入。 40.设计地理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 41.地理课堂讲解的类型: ① 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 ② 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由“地”探“理”的归纳法和由“理”析“地”的演绎法) 42.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理解提问、运用提问、评价提问、分析提问。 43.地理课堂教学中承转设计的类型: 1.语言承转(关联词承转、疑问语承转、诗词名句承转)2.故事或案例承转3.活动承转4.贯穿承转 44.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承转时注意的问题:针对性、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 45.地理课堂教学中结束的类型:归纳总结、区别对比、竞赛活动、练习填图、悬念存疑。 46.地理板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47.板书的类型: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综合式板书。 48.地理课堂教学板画的类型: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 49.地理“三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深挖教材,把握重点、掌握情况有的放矢、主辅相随,紧密结合语言准确,启发性强、内容完整,条系统 33.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41.课堂讲解:是一种在地里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语言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 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 45.结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运用于一节课或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成,也是一章节的末尾。 35.地理教学目标功能:1.导向功能、评价、激励、反馈功能。 36.目前关于教学目标陈述技术在世界上流行的有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格伦兰的内外结合法,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37.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地图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 38.地理教学的优化组合: 地理教学的优化组合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特征4.教学条件5.教师特点6.总之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是多维度的 39.地理教学媒体:指承载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或载体。 40.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依据媒体物质属性及其功能分为语言、图像、实验、电教、系统五大类媒体。 41.地理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1.技术特性、经济特性、专业教学特性。 42.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媒体选择依据:1.媒体功能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认知水平5.教师能力6.教学设施。 论述: 为了提高教材分析的质量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地理教材的分析一般分为整体分析和具体分析两个层面。

一、地理教材整体分析主要是进行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和内外部联系,帮助教师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总揽全局,为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供指导。 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的变化)2.外部联系3.内部联系.

二、.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指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是以教材的章、节、次为对象分析深化,为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提供较为具体的教学指导。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析2.能力构成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4.重点与难点分析5.表述结构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内核,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分析,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媒体的过程。 承转: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环节,是指教师在地里课堂教学中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原理、创造性、艺术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把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衔接起来,促使呈现自然、节律的灵感,同时开启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教学活动。

上一篇:电力局安全范文下一篇:长租车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