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试题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地理教学论试题范文

地理课程教学论试题

第五章

1.从心理活动的作用来看,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结构主要是由 、 、 、 构成,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

2.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有 、 、 。 3.遗忘曲线规律是由______提出。

4、 加德纳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应具备那哪八种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序进累积规律的基本序进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理表象的形成过程:人 通过感知 激活大脑皮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心里学家加涅等人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们根据这一理论所提出的信

息加工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系统,后两个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起调节作用。

10、在认知主义学习观与地理学习中,要强调理解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地理学习中要 强调理解在学生感知_______、认知_______、掌握_______中的重要意义。

三、 简答题(共3题) 1.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内容

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3、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2、地理有效教学基本策略有哪些?

1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课程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创生意识) 2精心厘定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性。差异性,操作性) 3合理组织地理教学内容 4选择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5坚持互动的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知地理世界的基本方式。坚持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地里有效教学的唯一选择)

3、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注意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5体现发展性的地理教学评价。

四、 简述题(共2题)

一.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学习有何启示?

(1)地理学习要经过学生的自我建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面实现。

(2)加强地理学习情境的构建,促进地理学习的开展。

(3)在一定支架下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有效的地理学习。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学到新东西 ,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4)要尊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个别性。建构主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客观世界独特的理解。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体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P167)

二.谈谈怎么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

1、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求树立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地理课程意识是地理教师在思考和处理地理教学问题时对地理课程的一种整体性认识和反映。它包括教师对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内容、地理课程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并由此形成的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课程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三方面内容。

2、从地理教学整体看,它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下共同参与,重新建构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过程。

3、从地理教学内容构成看,地理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施等各种要素。师生主体的课程意识要求地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并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4、从地理教学过程看,地理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三.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

四.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P179 1.记忆遗忘规律

1.人地关系律 2.综合关系律

2.序进累积规律 3.事理结合律

3.地理学习迁移规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习心理动力、学习心理智力、学习心理能力、学习自我评定力。(P151) 2记忆遗忘规律、序进累积规律、地理学习迁移规律。(P155) 3艾宾浩斯

4 语言能力、逻辑、视觉、身体、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我观察智能。 5.人地关系律、空间关系律、综合关系律、事理结合律 6 感知 理解 思维 顿悟 会通 7印象 刺激 复活形象

8地理认知结构,相似性地理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期望系统 10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地理知识

第七章

1.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p242)

答: (1)教学反思 (2)教学叙事(3)课题研究(4)案例研究 2.地理校本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P239)

答:(1)有利于缩小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张力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的: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需遵循的一般原则

1.层级性原则 2.融合性原则 3.体验性原则 4.持续性原则

第二篇:地理课程教学论试题

第三章

一.填空

1、 新课程实施正由“__取向”向“__取向”乃至“__取向”的转化

2、____是地理课程开发的条件、来源和构成要素是地理课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新课程实施模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4、地理课程资源主要特点有____、_

5 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创新体现在____、____、____

6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 7地理学习评价的“三个相结合”是____、____、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8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依据课程改革发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分别是_从___、____、____

9新课程在____、____、实施与评价对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10、根据文化基本构成的普遍观点,课程文化包括三方面:课程物质文化、__和课程精神文化。 一.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二.地理新课程的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三.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P7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发展变化及其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学生的地理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及其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倾向及其稳定性和地理价值判断模式的发展变化及其程度。 四.地理新课程的个体教育功能: 1.构建学生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2.锻炼学生的地理技能与地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答案: 填空题:

1、忠实 互动调试 创生

2、地理课程资源

3、“研究-开发-传播”模式 兰德变革模式 课程改革情境模式 整合发展模式

4、形式的多样性 内容的开放性 内涵的动态性

5、价值取向创新、课程建设创新、学习方式创新、评价理论创新

6、科学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7、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8、上至下的策略 从下至上的策略 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9、理念与目标 结构与功能10课程制度文化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中央电大2002—2003学第二学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 ”和“技能领域”。

2.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 ,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 、融合课程和 三种形态。

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 体系,促进教师 成长。

5.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 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6.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传播者、 、 和受传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1.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2.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 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1 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 和环境因素。( )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A.科学性 B.教育性进制 C.启发性 D.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4.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2.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培养目标 情感领域 2.强制性

3.相关课程 广域课程 4.教育 专业 5.时间与空间

6.信息 媒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D 3.B

4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1)多种取向的综合。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4)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A 5.D 3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4.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 (1)目标评价模式。 (2)外观评价模式。 (3)CIPP评价模式。

(4)自然评价模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一)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1)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 (2)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 (3)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变量。

五、实例分析(30分) 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5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模拟题

(仅供参考)

一、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___是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3、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____________”一词。

4、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________四种。

5、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____________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网络包括了下列三个维度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发展过程、____________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10分)

1、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____哲学流派的影响? 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人本主义

2、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____较为合适;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____更佳。

A、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

3、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集体审议模式 D、自然模式

4、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____。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5、以下哪国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 A、美国 B、俄罗斯 C、日本 D、法国

6、新教育派认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_______应该是中心。 A、教材 B、教师 C、学生

7、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是____。

A、整体性 B、简约性 C、操作性 D、针对性

8、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6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开放课堂 D、班级授课

9、________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A、高新技术阶段 B、直观教具阶段 C、视听媒体阶段 D、文字书籍阶段

10、以某一类评价对象的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参照系的评价叫做____;西方的目标参照测验,属于一种____。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终结性评价

三、简答(30分)

1、分析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2、简述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3、什么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4、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课程的整合?

5、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30分)

1、试述五种课程设计取向的含义并简要评价。

2、运用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促进实施的策略。

五、实例分析(20分)

教材第197—199页介绍了上海大同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请结合有关理论,评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2017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3. 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

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

答: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 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 如今好学生突然成绩下降的例子不少见了。家长和教师在苦恼寻找原因时,是否会想过这可能是学生对分数教育的不满和反抗。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忽略了

学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的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沉重的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 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还是教师喜欢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还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 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五篇: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装„„„„„„„ „„„„„„„„订„„„„„„„„„ „„„„„„„„„„„„„„„„„„ 线 „„„.邢台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120分钟 系别: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 ____和____的一门科学。 ★

2、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_____ 的思维方式。 ★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____、___、___三个阶段。 ★

4、概念间的关系有:__、___、___、交叉关系。 ★

5、备课的主要程序:__、__、__、___编写教案。 ★

6、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7、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要( ),也就是要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 ★

8、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 )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111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实用性 ④发展性 ⑤灵活性 ⑥科学性

⑦教育性 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 ) 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和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是复合判断。 ( )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是 ()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 判断分为:()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 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 、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 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是学习的 (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12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三、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 12 分) ★

1、定义的规则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2、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

3、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四、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叙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2新课程新理念是什么?

3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请设计一节探究活动课。

4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 ( 共20 分) 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数量关系 空间形式

2、本质属性

3、保持 还原 再现

4、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全异关系

313

5、备教材 被学生 备教法 制定教学计划

6、教学

7、组织好学生

8、课堂教学

二、选择题

1—5DCBCA 6—10DABDC

三、解答题

1、答:①定义要相称;

②定义不能循环; ③定义要简明;

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2、答:①理论基础; ②教学目标; ③操作程序; ④实施条件; ⑤教学评价。

3、答:⑴属加种差定义,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发生是定义,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⑶外延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⑷关系定义,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中只有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的因数的数叫质数;

414

四、分析题

1、答:(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2、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3答: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一定的教学功能。(1)问题提出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宋朝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问题思考是学有成就的必要条件,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

515 的创设。创设问题情景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②探究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历过努力是可掌握的;③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因此,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当,要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建立猜想,形成结论。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收集有关事实和资料,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假设就其结构而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条件和结果之间建构设想,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科学解释与证明。假设指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一些实例对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它,整个过程着重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习者积极思考,进行科学抽象,并形成科学解释。

(4)评价与交流应用。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学习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启发学生领会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意义的建设。

4答: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① 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

616 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② 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这就是说,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③ 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问题解决是目的。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在《21世纪的数学基础》中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为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也独立于数学的具体内容。⑤ 问题解决是能力。那种把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10项基本技能之首。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学习生存的本领。

五、答: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⑴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 ⑵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

717 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⑶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⑷说教法:本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⑸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理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运用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哪种能力等。

⑹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包括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线 „„„„„

818

上一篇:丁立梅散文摘录范文下一篇:大连市科技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