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23-02-06

第一篇: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如何应对企业危机公关

江苏省徐州市商业职工中专学校(221000 李瑞华)

摘要:由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类问题,便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危机来临时,如何应对企业危机公关。

关键词:危机

危机公关

应对

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这就是危机公关 。

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和流行, 由于危机爆发后往往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甚至导致企业倒闭。从某种角度而言,危机是出乎意料和无法避免的。所以,当危机降临时,怎样才能以最快速度渡过难关、降低经济损失、使企业运营重新回到正轨,便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一、正视危机、临危不乱

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应做到临危不乱。要尽快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牢牢抓住危机实质,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

相应的危机公关方案。如1999年6月中旬,正值饮料消费高峰期,比利时、法国的消费者却在饮用可口可乐后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症状,在欧洲国家引起公众的心理恐慌。随即,比利时、法国、荷兰政府宣布禁售可口可乐。中国有关部门也对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生产进行了检查。以后的10天,可口可乐股票直线下跌,销售损失数千万。更为严重的是,此事件极大地破坏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危机发生后,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临危不乱,迅速制定了处理危机的公关方案:公司所有高层管理者亲赴比利时、法国处理饮料污染事件,向受害者道歉;立即委托比利时一家独立的卫生检测机构调查处理事故原因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同时宣布污染事件是发生在局部领域的偶然事件;借中国商检部门检查合格之机,反复向媒体说明污染的欧洲可口可乐没有输入到中国境内。

二、积极主动、化解危机

当危机不可避免发生后,面对媒介曝光,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快化解危机,危机化解的越早,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越小。企业应在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及时控制事态,并及时与新闻界取得联系,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真实情况,以引导舆论,稳定人心,稳定局面,防止连锁反应,争取公众配合,为妥善解决问题渡过危机奠定基础;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顾客的理解,尽快和消费者及有关公众达成共识,诚恳地接受批评,提出明晰化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淡化

矛盾、化解危机。积极主动,还表现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以顾客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顾客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这样就有可能将事件的不利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因为对社会公众来讲,诚信是经营者对消费者、对社会的一种担保,对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格、安全、卫生、剂量等等的承诺。如果企业的产品、服务出了问题,就一定要保证及时给予解决。推委和含糊其辞不但无助于危机的解决,还会留给新闻媒体和消费者不坦诚的感觉,增加处理危机的难度。如在“问题奶粉”危机事件中,雀巢公司在新闻公关上的初始表现十分消极、甚至迟钝,雀巢公司在接到“中消协”通知的15天时间里,居然没有任何媒体公关动作。没有准确的给外界及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回应,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是在媒体的爆炒下,危机扩展到全国范围,直到问题奶粉纷纷下架的时候,雀巢公司才站出来公开发表声明,最后激起了消费者的愤怒。 而肯德基在“苏丹红事件”中就聪明多了,在苏丹红事件备受关注的时候,主动说明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苏丹红(1号)成分,并及时给消费者道歉,同时公布了解决方案,肯德基的主动、诚恳和不掩盖、不逃避的真诚态度,表现出对消费者健康的重视,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又如1982年9月29日到30日,美国强生公司发生了“泰莱诺尔”中毒事件,事发后,强生公司立即收回了芝加哥地区的“泰莱诺尔”药品,并花费50万美元向可能与此有关的对象及时发出信息。由于成功地处理了这一事件,强生公司获得当年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硝奖”。

三、化危机为商机,创造发展机遇

危机,可以是陷阱,也可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好的处理方式将更有助于巩固品牌形象,扩大市场销售。失之东隅,也可能收之桑榆。一方面,它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产品销售额下降、产品市场份额减少、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甚至企业亏损、倒闭、破产等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危机同样存在可被企业借势的有利因素,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的统一体,这就是“危机中的商机”。所以危机公关既要着眼当前危机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立足于企业形象的塑造,要从全面、整体高度进行危机公关,争取获得多种效果和长期效益。

当危机发生后,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解决方案的合适措施,想办法化危机为商机,将危机事件演化为树立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一次契机。借机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要在第一时间把市场上以及消费者手中的问题产品全部召回,必要时加以销毁;其次是产品本身(尤其技术、工艺方面)就存在问题,那就只能去研发新品或替代问题产品,并快速投放市场,使目标客户群尽可能少流失;抓住媒体关注的机会,反复重申品牌承诺,维护企业形象。如中美史克公司出现PPA事件9个月后,不含PPA的新康泰克重现市场,并很快引起热销;再次,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或社区活动,强化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责任,造福一方,获得持久的支持和认可,树立新的良好形象,建立更高的声誉。

四、强化危机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在危机来临时刻,企业很容易陷入混乱,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敏锐的公关危机意识和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作为企业方,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积极、主动、坦诚地与政府、消费者、媒体、公众、供货商、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以沟通来增强事件的透明度,还事件一个本来面目,并告知企业为危机作了什么样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只有这样也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舆论导向的同情和原谅。有许多媒体在报道企业危机事件的时候,都提到了很多企业“找不到人”或“电话无人接”等情况,这是典型的没有危机预警的表现。众所周知,PPA风波让很多人茫然失措,社会上谣言四起,而中美史克公司处理PPA事件时应对及时、有条不紊。特别是训练有素的专职接线员,认真倾听顾客的心声,回答消费者的咨询,成为架起中美史克公司与客户、消费者的一道桥梁,一个极为有效的沟通渠道。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在经历危机后不反思、不醒悟、不整改。在SK-II事件中,宝洁公司及时发表了声明,强调了品牌对于质量的自信以及对消费者的关切,并安排了相关渠道给予消费者帮助,这是值得称赞的。但之后局面出现了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宝洁公司没有准备好预案。因此企业在危机预案中,最重要的是对用户和传媒真诚地说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立场上的辩解。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危机应对策略。通过危机事件,强

化企业的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与应对体系,提升危机处理能力,才算是对危机公关画上了一个成功的句号。

参考文献:

①企业公共关系学

骆祖望

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公共关系学

复旦大学函授教材

③ http: //biz.163.com2006

网易商业报道

④http:// 鲁宁 2006年9月20日 ⑤ http:// 游昌乔 2007-1-22

庞亚辉 2006-7-21

第二篇: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公关?

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惊恐,同时也给广大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是新闻媒介的强大力量把一个又一个问题企业推向风口浪尖,接受命运的挑战,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大难不死还是一病不起,许多企业都必须去面对。危机来了,怎么办?是束手待毙,还是绝处逢生?或许,危机公关能给我们企业一线希望,如何运用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应当如何进行成功的危机公关呢?

(一)任何企业都应有危机公关意识

有人说,看一个企业的实力,只需要知道他如何应对危机就可以。企业的战略眼光、经营能力,组织效率乃至公关意识都在危机中得到集中、全面而以真实的体现。首先要反应快,第一时间对事件做出反应;积极面对媒体,对媒体持开放态度;负责人担任第一发言人,表明公司的重视程度;开通24小时热线与消费者沟通。

(二)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是诚信与责任

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和大众传媒高度介入企业经营的今天,企业赢得市场认同与信赖的最有效手段是尊重消费者的利益,诚心诚意为消费者服务。而一旦经营活动发生危机,企业赢得消费者理解与同情的最有效手段依旧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活动向目标市场传达企业的善意、诚信与责任心,让目标顾客感觉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的利益仍然是企业关注的根本。

(三)危机公关是一门艺术,取得理想的危机公关效果是有章可循的

1,领导层要有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设立专门的公关部门,建立一定的危机处理机制。

2,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一旦危机来临,应有条不紊地采取行动,相信企业虽不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却可以改变市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应在第一时间表明其一切以顾客利益为重的立场,以赢得主动。

3、切实做好危机初期的公关工作。在24小时内立即成立危机控制小组,拿出应对策略,责任到人,尤其是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事件过程及企业的态度与对策,以防危机扩大化。

4,坚持企业形象高于成本的思想。企业形象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一旦破坏,要想恢复就需要很高的成本,甚至是永难恢复,所以决不能斤斤计较,要有长远眼光,放弃眼前利益。

5、做好内部公关工作。危机发生后,不仅是消费者受到影响,企业的员工、股东等都有可能人心不稳,如果发生内部员工爆料,让企业更加被动,真是雪上加霜。所以面对危机领导切不可只对外不对内,而应与员工、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事件真相和企业的应对之策,求得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6、切实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工作。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是企业公共关系最经常性的工作。特别是在危机公关中更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面对危机不要隐瞒事实真相,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调查,争取他们的谅解,并通过他们与社会公众沟通,一定不能与媒体对抗。

危机公关作为公关的一部分,作为营销工作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某种时候会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求企业具有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和娴熟的危机公关技巧,以便使企业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化险为夷。(参考资料来源:《企业研究》)

第三篇:2011年危机爆发年:企业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网络危机

何五元 林景新

达芬奇家具造假危机刚硝烟落地,味千拉面又出爆“骨汤门”危机事件,肯德基“豆浆门”事件更是接连而至。2011年成为企业爆发危机的高危年。

和以往的公关环境不一样,在2011年开始,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的红火在更深的程度改变传统的危机扩散的机制,传统媒体一统舆论的格局一去不返。

以往的危机公关重点是传播媒体的公关,彼时的传统媒体拥有足够的公信力。受众缺乏其他信息来源,在没有怀疑的依据之下,媒体所报道的真相自然成为事情本身的真相。而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只要和受众获取的信息有所偏差,就会遭受网民的质疑。

在一个新的舆论环境中,企业必须认识到,危机公关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有效牵引网络舆论,能否更好地与网民进行沟通,以取得尽快平息事件关注度的效果。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危机公关中,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亚于对传统媒体的引导。当网络危机来袭汹汹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他们为何成为“人民的公敌”:危机应对失败启示录

负面信息在平面媒体中曝光,最终都会落到互联网中继续发酵。而在这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平面媒体的新闻兴奋点。忽略互联网的舆论危机处理,最终令企业危机化解之路变得漫漫无期。

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发端于网络,难免带有网络传播的鲜明印记,这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海量信息中可能出现一些未经证实的谣传。谣言止于公开,红总会本该在第一时间说明涉事人物的真实身份,积极回应网友的核心关切,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网友说什么,便发表声明予以否认”的被动澄清。中国红十字会的只邀请个别中央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最终引起其他媒体的强烈反对,在这些媒体的引领之下,网络的讨伐声更是空前高涨。

7月4日,中国红十字总会终于开通微博回应“郭美美事件”。仅有的4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但每条微博后面的评论几乎都是骂声一片。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在回答博友提问时表示,部分网友情绪偏激,言论不理性、不文明,对中国红十字会所做得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盘否定,希望公众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然而,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从各媒体纷纷公布的自“郭美美事件”之后的部分地方中国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几乎为零可以验证这次中国红十字会危机公关的失败之极。

达芬奇的新闻发布会不是解决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而是在哭诉创业的艰难,本应是达芬奇危机公关绝佳机会的新闻发布会被认为是一场闹剧。从央视曝光起,达芬奇相关人员就宣称将在未来的新闻发布会给公众一个交代。而在此期间达芬奇并并没有在互联网上进行任何的声明,任由公众猜疑至发布会的召开。统一口径并没有错,但及时的舆论引导更不可丢。直至八月份,达芬奇依然保持着强硬的姿态,于3日发表《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声称其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否认3.6亿元的退税,同

时表示,没有问题的产品,不能接受顾客退货。此外,达芬奇并没有在网络进行任何的信息疏导和舆论引导。

铁道部在7.23事故中导演的“史上最乱的新闻发布会”使得王勇平先生一句:这就是奇迹,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红遍大江南北,所形成的结果恐怕用香港某报的标题来形容最适合不过:他妈的奇迹。有人戏言,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在王勇平回答“奇迹”之后说了一句:我想打他。可见此次新闻发布会何其的失败和荒唐。事故发生之初,铁老大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次事故中充当传播主力的并非传统媒体等“喉舌”,而是千千万万的现场观众、千千万万个微博账号。除了在自家媒体《环球日报》之流自弹自唱,对网络情绪始终保持冷漠态度的铁老大尽失人心。拆掉铁道部甚至成为一些主流媒体的呼声。

以上三大危机主体应对危机的失败,令其最终演变成“全民公敌”。如果说在平面媒体上,这三大腕儿还是有个危机公关意识,那在互联网上的公关危机则是一片空白,不能不让人讶然。当然,这不能说这三大腕儿没有在网络公关危机采取任何措施,相反,他们都采用了删帖的方式企图断绝信息传播的可能。只是,这种操作不仅对化解危机帮助不大,反而进一步激发公众的反感。

网络危机应对的三大误区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传统的公关危机都没有好好的掌握,在面对网络危机的时候,其所采取的粗暴式公关行为,即陷入三大应对的误区:删帖、对抗、伪装。

删帖:这种做法只会起到欲盖弥彰,且会激起当事人或网友继续挖掘真相。

危机管理是一个敏感话题。在情况瞬息万变的网络社会,企业在遇见负面新闻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到去删帖,大规模动用水军造势,刻意地删帖、遮掩、屏蔽负面新闻。

中国红十字会、铁道部都曾在公关危机中动用自身的影响力在微博上屏蔽相关信息,阻止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和谈论。诚然,如果中国红十字会和铁道部有足够的能力让所有的主流媒体闭口的话,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做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当然,这仅仅局限在危机还没有大规模爆发之前,(更重要的是有行政力量的干预,这些不是一般企业可以用到的资源)如果这种删帖屏蔽的动作是发生在危机全面爆发,已是全民讨论的时候,则完全没有作用,顶多起到信息屏蔽的作用,并不能引导舆论。只会坚定公众对危机主体的不信任感。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这方面的工作,网民也很可能会因为这些网络运作对公司产生反感情绪。“奶粉门”危机时,有媒体公布报道,三鹿的广告公关公司曾经建议三鹿花300万搞定搜索大佬百度公司,要求屏蔽负面新闻,但最终遭百度拒绝。这样的消息一经传出,更加速了三鹿的危机的恶化。

对抗:当企业受到错误网络舆论报道时,有些企业往往会急于澄清或对进行法律威胁,这种强硬对抗的策略往往起来反效果。

在未能取得网民信任的前提下,企业任何急于澄清的行为,都会被网民视为托词辩解。何谓真相?民众相信的事实就是真相。而事实的本身并非是真相的全部。所以,危机沟通必须是二个层面同时进行:情感沟通取得网民信任,事实沟通澄清事情原委。而企业如何专注于情绪的对抗、偏执于事实的澄清,只激起网民进一步对抗行为。

伪装:通过伪装身份的方式来为危机主体解围,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旦被认定是危机主体的枪手,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危机本身。

关于洗白,无疑是最近郎咸平对郭美美母女的访谈的表现最具有典型性。尽管郎咸平一再强调自己只是给郭母女辩解的平台,提供质疑的空间,同时炮轰某些媒体和网民的下流攻击。

但在汹涌的民意面前,这仅仅是被看做狡辩。如果郎咸平真是在为中国红十字会洗白,这一次的节目也是足够失败。一度的“良心教授”都被拖下水遭受网民唾骂,可见无论是谁伪装成第三方为危机主体洗白,必然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在节目播出之后,非但没能引导公众言论,反而进一步刺激公众探寻真相的好奇心。

如何建立完善的网络危机应对机制

公共关系基本概念是组织机构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创造良好环境所进行的面向公众的传播行为。基于这一基本概念,公共关系是一项主动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有对象的、有策略的传播行为。然而事实上,我们所能见到的“公关”行为几乎都与危机有关,似乎没有危机就没有公关;在传播模式上,公关也变成了“攻关”。所以我们看到了只会哭泣的达芬奇、只看到宣传得十全十美的味千拉面、还有危机发生后说“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铁道部。

危机公关讲究迅速和系统运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这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充分重视网络危机应对机制,而不是被动的由集团办公室、总裁办公室或者媒体关系部门承担,并且其功能仅限于危机“攻关”了。

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建立全面的危机应对机制:

1、建立全面危机体系

体系的作用在于形成强力有效的操作模式。建立全面的危机体系,最关键就是做到预防为主。传播救不了恶品牌,最大限度的杜绝危机的发生,源于是否用良心做企业。三株口服液是一个公关危机失败案例,而三鹿奶粉则是自取其亡的案子,与危机公关无关!

全面的危机体系包括:预警机制、控制与化解机制、评估机制、修补机制。

预警机制:建立起专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收集、分析、研究各类信息资料,跟踪了解包括顾客、竞争对手、投资人、政府与监管部门、媒体与舆论等各个层面对企业的报道和意见,并对容易引发企业危机的信息进行判断。研究境内外媒体和舆论对本企业的“兴奋点”,以便在危机发生尚处于信息传播时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和判断,为控制危机争取主动。

控制与化解机制:危机无法消灭,但可以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失。危机一般都具有突发性质,只留给企业极短的反应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在平时制定相关的危机处理手册。在判断危机发生之,预警机制中配备的成员成为危机处理的核心成员,明确对外信息端口和媒介、收集分析等专职人员,及时真诚地媒体面对面沟通,为化解危机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正确消息、澄清事实真相、公布处理结果,必要的时候公开道歉。

评估机制:对危机发生和处置事件的评估,是检查企业管理与运营体系的最好时机。同时为企业重塑形象提供足够的事实支持。

修补机制:修补机制是重塑企业形象的开始,危机的平息并不代表危机公关的结束,相反,企业需要借助危机公关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机会进行发掘利用,达到更好说塑造与强化企业形象的目的!

2、健全网络沟通平台

实际上,企业危机事件的发生,虽然具有突发性特点,但其后果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一般讲,一件突发事件,要转化成危机事件,需要经过信息传播、冲突演变直至危机产生三个阶段。健全的网络沟通平台在信息传播、冲突演变之间充当重要的角色,7.23事故充分的告诉企业,在裂变式传播的网络传播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跟上信息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健全自身的沟通平台,第一时间去公众沟通,回答网民最关心的问题。

搭建健全的网络沟通平台,主要是借助微博、NSN、QQ、博客、官网等自媒体平台。当然,这些频道的搭建不仅仅只是开通这么简单,真正有效的沟通平台应该是积累一定的“粉丝”,在危机公关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平台影响粉丝的观点,进一步通过粉丝这个第三方渠道传播企业利好信息,增加其公信力。如果只是在危机发生之后才运用这些平台去发布企业声音,难以形成规模传播,并不能成为危机公关中的亮点。这一点上,戴尔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建立的官方账号,不仅仅与粉丝日常,更重要的是培养粉丝的信赖感,甚至将自身品牌打造成意见领袖。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出现危机,粉丝大多会等待官方说法,而不会盲目相信和传播网络上的负面信息!

3、积累网络危机应对资源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发现,大量的信息经某些活跃分子中转或过滤,形成价值判断,再传递给大众。这些活跃分子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言论空间,从学界、媒体、文艺界和其他专业领域(如金融业、IT业)上网人群中,“意见领袖”批量产生,特别是在社会化媒体上各显其能。这些“意见领袖”由于公众关注度很高,已然使这种“自媒体”升级为社会“公器”。

面对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根据传播学规律,与网络意见领袖保持有效的沟通,并适当的进行引导,在危机频发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与网民沟通的途径。其实,这好比传统危机公关中与主流权威媒体搞好关系一样,无非都是借助“意见领袖”的第三方意见达到引导甚至说服公众的目的。

在积累这种网络危机应对资源,企业一定要注意放低身段,切忌自认为自己可以只手遮天,更不要认为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网络意见领袖不是水军,不是五毛党,和他们的合作应该是慢慢深入,最终达到相互协助的目的。

何五元, 龙舟公关顾问机构(www.chinapr.info)董事长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专家

林景新,危机公关专家,著有《网络危机管理》、《管理者必读的十堂危机公关课》等著作。新浪微博:@林景新。

第四篇: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余波还在荡漾,复苏的趋势不太明显,危机仍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危机,思考如何应对危机,从而才能战胜危机。

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先来看看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国内经济回升力不足;尿素、甲醇、醋酸等化工产品生产过剩严重,产品价位持续低迷;成本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等等。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就得有个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不服输的态度。国泰公司现在正经历一段"瓶颈期"(所谓"瓶颈期"是指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在暗自努力,等待时机的非常关键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决定命运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信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摩拳擦掌,等待时机的来临。

振奋思想,团结一致。在危机面前我们也要充满激情,激情比获得成就、获取功名更加重要,它使你年轻、进步,富有活力。没有激情,何以振奋精神?何以对抗危机?话说回来,有了激情而不团结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吗?显然不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帮助企业走出低谷。所以我们应当在工作中保持的激情,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备战危机。

节约开支,艰苦奋斗。 在成本方面作出精密的盘算,但要保证质量,杜绝生产资源的浪费;办公用品上要注意复印纸等日常耗材使用的数量;严格控制了用车、餐饮等开支,重新调配餐饮用车等费用额度,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当成立督查小组严格

控制支出,降低办事成本。争取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办成最好的事情。

培养人才,技改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是关键时期,我们在开源节流的同时更应该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新进员工有化工功底,干劲十足,应当安排好培训计划,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把他们都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人才,技改和创新也是帮组企业走出困境的有力武器,也是挺过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技改创新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普通老百姓应对经济危机之道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往纵深发展,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很明显,身边熟人里失业的逐步

多了,机舱里的空位明显多了,路上的车,商场的购物者慢慢的变少了.经济危机是真的来了,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来势汹汹,预计历时还会比较久的经济危机呢?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以平均每年近一万亿美圆经济总量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入wto后,有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外贸急速增长,还清楚的记得几年前,身边不少熟人都在广东开小厂,大多是服装玩具小机械加工之类,随便一年都能赚个几十万,就跟捡钱一样.,二是随着外汇顺差的增多,国内基础货币发行越来越多,05年底人民币开始升值,制造业开始不景气,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和楼市造成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投资爆发性增长,目前国内房地产就是个超级大泡泡,由于这两年的过度开发,已明显供过于求,很简单,大家看看你身边的朋友,还有付得起首付却还没有买房的吗?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正准备竣工开盘的楼盘有多少?看看你所在的城市的新建楼盘晚上几个房间亮着灯?毫无疑问,房地产行业今后将会有很多年的衰退萧条期,我在去年起,就在写帖子或者跟朋友闲谈时说,房地产疯了,房价半年可以翻一倍,房价很快就会见顶,但当时基本没人信,就是在深圳房价见顶之后的今年上半年,基本还是没人相信房价会跌.

在失去出口和房地产这两大gdp主力之后,中国的经济就只能靠内需了,本人对经济是门外汉,我对经济的理解是这样,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建立在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后多余的劳动力又去发展新型的服务业的基础上.一直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很明显不是长远之计,世界贸易的本质还是需要贸易平衡,只有贸易平衡才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然迟早都会导致危机,就象中国,这么多年靠牺牲中国人的健康靠牺牲环境浪费资源赚了这么多的美圆其实就是赚了一堆纸,买技术人家不卖,买资源,你一买就暴涨.其实就是不受外围的影响,中国这几年也不会好过,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但是转型谈何容易,不是说转就能转的,你必须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你才能转型,否则这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也就不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了.扩大内需也不是国家领导人喊口号喊出来的,老百姓是真没钱,而且头上还压着医疗教育房价三座大山,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确实有非常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都很看好中国经济的远期发展的原因,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只是到底如何来开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就看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了,个人认为要扩大内需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当前中国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减小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范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只是这些政策的推出必定会受到既得利益的特权群体的阻扰,谈何容易!不幸的是,偏偏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阵痛期,美国还闹出了次贷危机,并迅速发展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实从根本来说,美国的次贷危机跟中国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关系的,很多东西就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共振.当然,中国如果能够利用此次经济危机的时间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那从长期来看,对中国可能还是利好,但就近些年来说,此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

上面废话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一点,中国至少在三年内日子不会好过,可能有些人认为经济危机跟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处在秋天,还没入冬,房地产泡末这个中国经济内的核炸弹还没爆炸.俗话说,不破不立,中国经济不来一次大萧条是没法继续发展的,其实这对有远见的人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只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是要大家一起思考的问题了,在此我写一点自己想到的东西,权且当作抛砖引玉!

1.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你的资产能不缩水就是成功.股市这几年是不碰的,中国股市之前的这波超级大牛市纯粹是靠流动性堆砌起来的,而经济基本面,其实在2006年就开始变坏,所以这波牛市赚得狠的都是什么也不懂的傻瓜,当然,最后在6000点或者5400点懂得出来的人不多,其实对有判断力的人来说,6000点或许不好抓,5400点时的见顶迹象就很明显了.所以,a股的泡末之大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对a股是看到1300~1500

点之间见底,现在来看,a股很有可能会再破千点,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会见底目前还不敢做判断,但如果以香港为参照来说真的很不容乐观,超级大盘的中石油在香港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的四成,香港垃圾股的价格目前只有a股一成到两成的价格,银行这类大蓝筹香港的价格基本在a股的五成到七成之间,而香港股市目前还没有见底的迹象,对经济来说,房地产这个大泡泡还悬在头上,房地产泡末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会很大的,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银行.所以,从这些来看,a股什么点位能止跌见底真不好说.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资金不缩水,远离股市,等待黎明的曙光,只是此次熊市历时可能会特别长,跌幅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而且由于受上次四年熊市死守后迎来大牛市再大赚的旧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最终会亏的血本无归.至于房地产,我想脑子没进水的人,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想着去买房子.虽然目前还会继续买房的人不多,但估计在一年后一线城市的房价跌去一半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买房,就象a股3000点时,很多人都觉得很便宜了,但可以保守的估计,一线城市的房价在腰斩之后,三年内还会再腰斩一次.其实很多时候,生活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买房吗?真要买,我也觉得四十岁以后买比较合适,那时候基本你的事业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房子能保值吗?我觉得就是房价两次腰斩后也都还是个问题,其实目前很多人的判断都是以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为基础的,事实上可能吗?而且你再去城市的角落看看十年二十年前修的房子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再去看看四川地震灾区的一些商品房就会明白,就是房子价格没有泡末,你的房子能否保值其实都是个问题.至于那些什么古董啊,兰花啊,珠宝啊之类的投资品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跌这一条路的.对于办企业的朋友,除非你是高科技或者特殊的垄断行业,这两点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是不适用的,所以大部分的公司老板这时候该干什么?那就是停止扩张,缩小企业经营规模,储备现金及核心的技术和人才准备过冬,对于一些小企业如果不能裁员,那就跟员工协商降薪,我想大部分员工都会理解,反正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就是要尽一切可能缩减开支.对一般人来说,我目前有个初步可行的资金规划,那就是一半资金放人民币,买国债或者保守的债券基金,我个人买的是华夏债券,或者存三到五年定期,一小半资金买美圆,存两年左右定期,另外买一点黄金现货存在家里,防战争或者社会**.对于靠小本生意谋生的,个人建议做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的生意,比如日常生活不得少的粮食,水果,快餐类的生意.

2.就业:这个时候当然是不能随便再跳槽了,而且不但不要想着跳槽, 还要尽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饭碗,让老板觉得你是他企业里的核心人员,是可以依靠的员工.真有更好的公司愿意接收你,也一定要谨慎,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毕竟换个工作环境,会有很多你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出现. 据了解,在职场最容易被裁减的人员包括:新晋职员(尤其是对工作还不能上手的职员)、边缘部门(例如生产企业裁员往往会从后勤和服务部门开始)、业绩不佳或者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最后一类人在经济状况稍好的时候也容易被排除在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成为箭靶子。很多人以为经济危机跟自己没有关系,其实,除了公务员及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单位不会受影响,其它绝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影响的.其实公务员都不一定,经济危机来了,国家财政困难了,为了缩减政府开支,说不定哪个铁腕人物上台就精简机构了.

3.生活:在经济危机期间,开源是很难的,这时节流就很重要了,这段时间要尽可能的节约,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开支外,其它的能节省的都要尽量节省,比如旅游花费,看电影等娱乐花费,少买衣服,少下馆子,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尽量少逛街,把手头多余的信用卡扔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超支,去超市一次就把一星期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买齐,剩下的时间可以多看书学习,多参加体育运动,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中国, 看病吃药也是一项很大的开支.有车的少开没车的也别买了,车这玩意,耗钱而且从来都是贬值.有男女朋友的年轻人赶快结婚,婚礼能节俭就尽量节俭,谈恋爱花钱啊,结完婚就好好过日子.至于经济危机期间是否要生小孩,我觉得应该依各自的情况而定,对经济条件好的我觉得趁经济危机期间去学校进修或者利用这段时间生

小孩子还是蛮合算的.

4.在乡下有房子有地的千万别卖了,非常时期说不定会有大用处.在乡下没房子没地的可以想办法买一点,另外,乡下有亲戚的跟亲戚搞好关系,说不定哪天就要去投靠人家.

总结:经济危机很大一个作用就是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破坏,在此期间我们如果能守住自己的财富,那你就是成功. 呵呵,写的有点晕了,乱七八糟的,大家将就着看,还没有想到的希望大家补充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基础练习题下一篇:企业文化培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