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资源性资产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研究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承载和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公民所需要共同面对和承担的课题和责任。不可移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登录的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约76万处,总占地面积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0.9%。由于不可移动文物与土地资源紧密附着无法分割,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和城镇化进程,往往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近年国内外文物旅游逐渐兴起,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不可移动文物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已开始作为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但不当经营与缺乏监管的无序资产化进程使文物旅游逐步成为威胁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收入与分配方面的制度建设和体制保障缺失也使国家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者理应获得的所有者权益收益旁落。作为与自然资源属性高度相似的不可移动文物,其资产化进程和管理体制改革远滞后于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自然资源。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相关研究在我国学界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为顺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创新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理念并推进其有序资产化、将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范畴、弥补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制度缺失以实现其收益全民共享,同时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在文物部门的落实,本研究尝试围绕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进程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在理论上促进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进程。在对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基础上,本研究主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资产定价与资产核算;二是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结构化、产权交易与收益分配;三是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财政体制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最后,结合以上三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综合政策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进行研究展望。研究第一部分是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资产定价与资产核算: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研究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思想、地租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的理论模型和数理模型,并依此计算得到全国7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总价值量约为137.66万亿元;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定价研究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理论,提出了影响不可移动文物资产价格的因素及修正方法,并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的市场定价机制和非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如何构建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可移动文物资产核算研究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了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术路径,并初步提出了建立基于PSR模型和财务分析指标的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报表评价体系。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结构化、产权交易与收益分配: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结构化研究基于法学范畴的“财产权”概念和经济学范畴的“产权”概念,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前提下,探讨了“公共产权”的基本涵义和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法权形态与经济实现形态。研究还提出了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从名义法权形态转化为经济实现形态,以及纠正当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在法律和经济层面“公权不公、私权不私”现状,都有赖于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由此提出了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三重权利体系;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研究指出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易制度的建设是公共产权各项权能自由流动、配置、重组得以有序进行的基础,并提出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市场的活动主体和交易市场构成。并初步提出了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制度应规范交易主体的入场条件及规范公共产权交易流程;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收益分配研究提出了不可移动文物的两种收益形成路径,以及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分配的四类主体。并初步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收益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通过不可移动文物收益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可达到“效率”与“公平”的耦合,最终实现不可移动文物收益的全民共享。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财政体制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财政体制调整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财政体制三要素——事权、财权、财力的调整问题。研究首先提出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财政体制调整的核心和逻辑起点——事权划分与调整建议。通过总结当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通过“法律清单”、“权利清单”、“职责清单”、“部门清单”构建权责明确、多方参与、分级管理、系统完整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框架。此外,研究提出在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过程中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将带来一系列公共产权收益,也带来了政府相关财权和财力的变化与重新调配问题;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探讨了政府在不可移动文物治理中的职能转变,即如何在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治理向市场、向社会分权。结合以上三大主体研究内容,研究尝试从健全法律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完善配套制度、搭建技术技术支持平台四方面对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提出综合政策建议,并以实际案例简要说明资产化改革举措如何破解当前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开发、资金和民生四大困局。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九项主要研究结论和六项研究展望。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资产核算;公共产权;财政体制

学科专业:财政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1.1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作为一项世界性课题方兴未艾

1.1.1.2 中国拥有巨量价值重大的不可移动文物

1.1.1.3 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在多方压力下面临严重威胁

1.1.1.4 文物资源远滞后于自然资源资产化改革进程

1.1.1.5 中国财政收入体系中国有资源性资产公共产权制度的缺失

1.1.2 研究意义

1.1.2.1 创新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理念并推进其有序资产化

1.1.2.2 丰富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范畴

1.1.2.3 弥补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制度缺失以实现其收益全民共享

1.1.2.4 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资产负债表编制在文物部门的落实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1.1 探索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资产定价与资产核算方法

1.2.1.2 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结构化、产权交易与收益分配制度

1.2.1.3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相关财政体制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

1.2.1.4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综合政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不可移动文物

2.1.1.1 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概念辨析

2.1.1.2 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源属性

2.1.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与资产化改革

2.1.2.1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

2.1.2.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的必要性

2.1.3 问题导向的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关键节点

2.1.3.1 当前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面临的四大困局

2.1.3.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路径选择与关键节点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2.1.1 关于资源价值评估及其计量

2.2.1.2 关于国有资源性资产收益问题

2.2.1.3 关于资源管理及文化遗产的资源管理范式

2.2.1.4 研究评述

2.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2.2.2.1 关于资源性资产价值及其计量

2.2.2.2 关于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收益分配以及资产化管理

2.2.2.3 关于文化遗产管理及其经济属性和价值等

2.2.2.4 研究评述

3 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资产定价与资产核算

3.1 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计量

3.1.1 从经济学角度重建不可移动文物价值构成的理论模型

3.1.1.1 价值哲学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

3.1.1.2 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3.1.1.3 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的四分型理论模型

3.1.2 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计量的数理模型推导

3.1.2.1 无形的人力资本价值量(Q1)的计算方法

3.1.2.2 有形的资源使用租价值量(Q2)的计算方法

3.1.3 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量计算

3.1.3.1 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无形的人力资本价值量(Q1*)的计算总额

3.1.3.2 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有形的资源使用租价值量(Q2*)的计算总额

3.1.3.3 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价值量(Q*)的计算总额

3.1.4 小结与讨论

3.2 不可移动文物的资产定价

3.2.1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3.2.1.1 通货膨胀率

3.2.1.2 贴现率

3.2.1.3 供给和需求关系

3.2.1.4 外部性与风险对价

3.2.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的定价机制

3.2.2.1 多元化的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定价模式探讨

3.2.2.2 推进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市场化定价的必要性

3.2.2.3 构建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3.2.3 小结与讨论

3.3 不可移动文物的资产核算

3.3.1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路径选择

3.3.1.1 弥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文物缺位”

3.3.1.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种路径

3.3.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

3.3.2.1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

3.3.2.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要素

3.3.2.3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负债表的框架体系

3.3.2.4 基于PSR模型和财务分析指标的报表评价体系

3.3.3 小结与讨论

4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结构化、产权交易与收益分配

4.1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理论界定

4.1.1 财产权、产权与公共产权

4.1.1.1 法学领域中的“财产权”

4.1.1.2 经济学领域中的“产权”

4.1.1.3 公共产权涵义与结构的探讨

4.1.2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法权形态与经济实现形态

4.1.2.1 公法与私法层面的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

4.1.2.2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经济实现

4.1.2.3 从名义法权形态向经济实现形态的转化

4.1.3 小结与讨论

4.2 当前中国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缺失与结构化改革

4.2.1 当前中国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缺失问题

4.2.1.1 所有权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模糊不清而“虚置”

4.2.1.2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带来的文物安全隐忧

4.2.1.3 社会融资与市场化交易机制难以建立

4.2.1.4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收益难以实现全民共享

4.2.2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结构化改革目标

4.2.2.1 明晰不可移动文物各项权利属性与归属

4.2.2.2 提高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源配置效率及规范交易制度

4.2.2.3 维护社会公平并实现不可移动文物资产收益的全民共享

4.2.3 小结与讨论

4.3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的三重权利体系

4.3.1 所有权(自物权)体系

4.3.1.1 国家所有权

4.3.1.2 集体所有权

4.3.1.3 私人所有权

4.3.2 用益物权(他物权)体系

4.3.2.1 占有权

4.3.2.2 使用权(经营权)

4.3.2.3 收益权

4.3.3 规制权(国家公权)体系

4.3.3.1 保护地役权

4.3.3.2 征税权

4.3.3.3 监管权

4.3.3.4 收益分配权

4.3.4 小结与讨论

4.4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平台和交易制度

4.4.1 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的必要性

4.4.1.1 在文物领域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4.1.2 “让文物活起来”的制度保障

4.4.1.3 建立公共产权制度与实现收益全民共享之间的桥梁

4.4.2 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市场

4.4.2.1 交易市场主体

4.4.2.2 交易市场构成

4.4.3 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交易制度

4.4.3.1 规范公共产权交易主体的入场条件

4.4.3.2 规范公共产权交易流程

4.4.4 小结与讨论

4.5 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分配

4.5.1 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形成路径

4.5.1.1 物权收益

4.5.1.2 规制权收益

4.5.2 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分配主体

4.5.2.1 不可移动文物所有者

4.5.2.2 用益物权权利人

4.5.2.3 行使规制权的政府

4.5.2.4 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地原住民

4.5.3 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分配制度

4.5.3.1 当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收益及收益分配存在问题

4.5.3.2 不可移动文物收益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4.5.4 小结与讨论

5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财政体制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

5.1 不可移动文物相关财政体制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

5.1.1 公共风险、公共物品与财政分权理论

5.1.1.1 公共风险理论与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政府职能

5.1.1.2 公共物品理论及不可移动文物相关政府职能的属性

5.1.1.3 财政分权理论及对不可移动文物相关政府职能供给的启示

5.1.2 事权、财权、财力与支出责任

5.1.2.1 事权及基于主体和客体角度的事权划分

5.1.2.2 财政体制三要素及支出责任的相互关联

5.1.3 公共产权与事权

5.1.3.1 公共产权与事权的纵向协调关系

5.1.3.2 公共产权与事权的横向协调关系

5.1.4 小结与讨论

5.2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事权调整

5.2.1 当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

5.2.1.1 中央与地方纵向事权划分现状

5.2.1.2 政府职能部门间横向事权划分现状

5.2.1.3 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存在问题

5.2.2 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原则

5.2.2.1 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事权法定

5.2.2.2 遵循中央与地方两级治理架构

5.2.2.3 充分调动地方、市场和社会积极性

5.2.2.4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5.2.3 重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框架

5.2.3.1 通过“法律清单”确定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划分的法律依据

5.2.3.2 通过“权利清单”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边界

5.2.3.3 通过“职责清单”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纵向事权划分

5.2.3.4 通过“部门清单”落实政府部门间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横向事权划分

5.2.4 小结与讨论

5.3 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财权与财力调整

5.3.1 财权调整

5.3.1.1 合理划分不可移动文物公共产权收益以推进央地分产

5.3.1.2 破除地方和部门“二次分配”以统一预算权

5.3.2 财力调整

5.3.2.1 加强地方履行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事权的自有财力保障

5.3.2.2 规范不可移动文物相关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5.3.3 小结与讨论

5.4 政府在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中的职能转变

5.4.1 不可移动文物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

5.4.1.1 推动文物部门政府职能向风险治理转变

5.4.1.2 探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4.1.3 发展健全不可移动文物非营利制度与组织

5.4.2 不可移动文物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关系调整

5.4.2.1 处理好不可移动文物开发利用中民生与发展的关系

5.4.2.2 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5.4.3 小结与讨论

6 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综合政策建议

6.1 健全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综合法律体系

6.2 建立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体制

6.3 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改革相关配套制度

6.4 搭建不可移动文物资产管理技术支持平台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图表索引

上一篇: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档案改革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