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2023-02-20

第一篇:社会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思考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同志面前。这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认真研究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对做好新

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必要性

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纪检监察机关更是责无旁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十分必要。

(一)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性质,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及国家的政令畅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专门机关,担负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正确执行及保证政令畅通等重要使命。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必须履行检查职能,为党委做好参谋助手,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纪检监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利益矛盾冲突也日益显现。尤其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利益,使信访出现洪峰期。因此,稳定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把认真解决群众上访问题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

(三)纪检监察机关解决腐败问题的责任,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职能作用。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反腐败取得的工作成效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但从目前反腐败的工作形势看,腐败问题在一定社会领域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人民群众的消极影响也不同程度存在。某种意义上说,解决腐败问题已成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高,党就能取信于民,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反之,腐败问题解决的不好,就会影响广大群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反腐败的重要机关,要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用实际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反腐败成果,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以此唤起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希望。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主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在促进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上发挥保障作用。政治纪律作为党的四大纪律之首提出,是党员干部应该首先遵守的纪律。政治纪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可目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对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和对违反政治纪律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还没形成共识。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同样要受到处分和对违反政治纪律往往比违反其它纪律的影响还要大还没有认识到位。基于此,纪检监察机关应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自觉性的教育,有必要在全党开展一次严肃政治纪律的专题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通过对选任干部的监督检查,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上发挥保障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内在的必然要求。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选任干部关口把的不好,出现一些贪、庸官,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选任干部的监督检查,对选拔干部实行全过程监督。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卓有成效的办法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对选拔干部的民主推荐,演讲答辩,组织考察、考核,党委会票决等各个程序的监督。同时加大用人责任追究力度,确保选好人,用好人。

(三)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为经济建设发挥保障作用。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为经济建设清阻排障。当前,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办阻碍经济发展的涉软案件,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案件和失职渎职的案件等作为查办的重点,加大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从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通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保障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作基础,构建和谐社

会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解决群众的热点问题切实抓在手上。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认真解决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发包中侵害村民利益,农村林木间伐侵害村民利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使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五)通过开展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在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上发挥保障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党风政风。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是源头治腐、端正党风和政风的源头性和基础性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既注重形式,又注重效果。开展的送党规党法下基层活动,正反面典型教育活动,勤政廉政和求真务实的“两政一实”主题教育活动,重要节假日前发提示信活动,召开指定内容的民主生活会等,都收到了较好教育效果,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自觉筑牢防线,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六)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在构建反腐败机制上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度反腐是党中央实施反腐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可以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反腐败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到,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规范思想教育的制度,严密的权力制约制度,严格的权力运行制度,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严厉的打击惩处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七)通过澄清举报的问题,在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上发挥保障作用。保护干部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对干净干事干部的保护,可以大大调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敢想敢干富有创造力的干净、干事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加大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又要对勤政廉政的干部加以保护,通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为干净干事的干部澄清问题,使他们轻装上阵,在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四个理念。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牢固树立发展决定一切的理念。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谋划部署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服从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二是牢固树立治党严于一切的理念。要始终坚持必从严治党原则,树立治党严于一切的理念。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要把为群众谋利益做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四是牢固树立创新高于一切的理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纪检监察工作要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没有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要落后于时代,因此要树立创新高于一切的理念。

(二)正确处理五种关系。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还应正确处理五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份内工作和分外工作的关系。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畴的,要认真处理好。对不属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畴的,也要注重搞好协调处理好。二是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应紧紧围绕中心,为大局服务,这个重点要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其它一般性的工作也要兼顾好。三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往抓纪检监察工作的成功经验要很好的继承,同时要注重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要正确处理牵头和协调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做为反腐败的牵头部门,要真正起到牵头作用。做为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助手,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协调各责任部门和单位抓好工作。五是正确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办案中要做到宽容相济,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处理,既要使违纪者得到应有的处理,同时还要考虑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

(三)做到六个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中能作用,还要做到六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宣传教育要到位,规章制度建设要到位,监督检查要到位,查处工作要到位,组织领导要到位。

第二篇:出实招、求实效、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建设四项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设学习工程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创建学习型法院,建设学习工程,对干警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一是集中宣讲,加强教育灌输。向干警发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利用法院广播系统每天进行分钟的宣讲,并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深入学习讨论,使全院干警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二是抓好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组织干警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在立案大厅设立党员咨询台,制作了印有“八荣八耻”内容的标牌,放置于工作台,时刻提醒干警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对照理论内容,认真查找不足。组织干警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查摆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治理,真正使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和司法实践得到有机结合。

二、紧贴中心工作,建设导向工程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院进一步明确导向,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司法指导思想,自觉地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坚持组织原则。全面加强法院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法院的贯彻实施;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安排、重大改革措施,都及时向党委汇报,使法院的各项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组织他们旁听案件审理,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广泛的监督。二是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我院自觉把审判工作放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之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先后研究制定了《为全市经济社会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服务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大对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案件的审判指导力度,就审理企业破产改制、劳动争议、拆迁补偿以及各类集团诉讼等热点、难点案件制定意见,把适用法律和体现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严格依法办案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确保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大力参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立足公正效率,建设质量工程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和要求贯彻到审判实践中,建设质量工程,完善司法管理,规范司法行为,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一是加强效率管理。把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实行全过程的审限跟踪监控,确保案件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审执结,杜绝超审限办案。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在审判委员会下设民商事和刑事两个专业委员会,及时讨论研究疑难复杂案件,提出法律适用意见,加强个案指导;由审判委员会办公室长期组织开展庭审考评、案例评析等工作,在全院干警中形成了“比案件质量,比庭审规范,比文书水平”的良好风气。三是实行绩效考核。立案庭、审监庭、监察室分别对干警在审判质量、效率和纪律作风3个方面的11项具体指标进行统计,由审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转呈政治处,建立绩效档案,为目标考核、选人用人、评先树优等工作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手段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审判人员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民心工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司法为民,为此我院认真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做到让党委放心、使人民满意。一是方便群众诉讼。印制便民服务卡,向群众公开受案范围、办案程序、举证须知、诉讼风险等,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实行“多轨制”立案、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等制度,使当事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告诉求助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推行繁简分流和案件即收即审即执即结制度,实现审判提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开展司法救助。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赡养、抚养、交通事故、涉及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案件的诉讼费,依法进行减、免、缓,真正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群众打得起官司。三是实行人文关怀。设立便民联系箱,收集社情民意,全力解决当事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审判场所建设当事人休息室,配备雨伞、毛巾,提供茶水,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置专座,营造了人民法院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第三篇:社会保险包括哪些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800万人弃缴社保,加大了个人账户空账压力。

概念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讨论社会保险的历史就不能把社会保险从社会

社会保险

保障中抽出来。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特质帮助的制度。社会

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

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并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调剂至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即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内容。[1-3]

历史

在社会保障的历史上有两个里程碑:一是德国在俾斯麦时期首创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国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制度化,这对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二战是个分水岭。总的来说,二战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项目、覆盖率和保障的水平等方面各国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点是:社会保障只是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二战以后,社会保障进入到另一个阶段,福利国家纷纷出现,其先锋是英国。

20世纪7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纷纷出现于工业国家。[4]特征

社会保险

特征1: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

特征2: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

特征3: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

特征4: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特征5: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保险对象范围限于职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保险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风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5]功能

1.稳定社会生活的功能

2.再分配的功能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第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第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

第四篇:当政应有公仆心

“公仆”即公众的仆人,比喻为为公众服务的人。也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党员干部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珍贵一生的人。

自古至今,就始终将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学会做人、才能做事、方可为官”也就说明了这个简易且深哲的道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还曾用金子比喻官德人品,纯度越高,官员的品位就越高。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我们身边的公仆典范如上个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模范事迹曾传遍神州大地,激励着千百万个干部群众忘我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90年代,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再次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强烈的震撼,成为人们争相传颂和学习的典范。到了二十一世纪,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郑培民又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伟大的公仆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意义,是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这些公仆无不从工作中都体现出了自己是一名公仆的心。

“位尊不移公仆心”,细微之处见大远,从每个公仆身上都可以折射出领导干部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和政风官德。不论位多高,不论身在何方,一定要保持一颗公仆心,把人民群众时刻装在心里,要有平民意识,乐于平凡工作,保持平和心态,甘过平淡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真正的公仆,才能坚持深入实际,耐心倾听群众意见;能热心帮贫扶困,尽心排忧解难;能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清正,执政廉洁;做到务实为民、务实、清廉。的确,有了中高级和没一个普通的公务员都强化公仆意识,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才能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兴起。

所有党员都必须懂得一个真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辉煌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

切的胜利和成就,离不开我们党时刻“忧民忧”,始终坚持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切实解决群众观点问题,做到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使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水乳交融真正做人民公仆。只有这样,我们党和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1)问卷调查法.掌握问卷调查的含义;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设计的总框架; 重点掌握问卷语句的类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语句如何避免诱导性,重点掌握如何对敏感问题进行处理;问卷答案的设计中两种回答方式的优缺点,封闭式问题的分类

(2)访谈法.掌握访谈法的类型及特点;个别访谈的一般过程; 重点掌握别访谈的技巧.其他了解.

(3)观察法.掌握观察法的含义,类别,基本原则和特点

(4)文献法.掌握文献和文献研究的含义;重点掌握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文献的定性研究的特点和步骤;文献的内容分析的含义及步骤;文献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其他了解.

(5)试点调查法.重点掌握试点调查法的含义及特征; 试点调查会议调查法.掌握会议调查法的含义和种类;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得出结论都不掺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2)科学性原则。指调查研究必须借助各门科学研究的有关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自我规律的体系。

(3)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调查研究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适应对象的特点。

上一篇:暑假生活汇报模板免费下一篇:三好学生典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