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2024-04-15

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共9篇)

篇1: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不管是否存在糟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学生必将在未来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大学生持有什么样的道德态度将直接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走向,因为道德规范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将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和解决的事情,这就使得道德规范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大学生应该持有什么样的道德,或者说大学生应该被至于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之下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这些灿烂文化中就包含了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我国的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所以道德传统也即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体现: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这些核心体现我也只是大概知道,并非深刻了解。由于此几种哲学思想及其的厚重,我不能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所以不能全面展开的讲,因此下面我将以我自己理解的大学生应该有的道德规范做一个简单粗鄙的简述。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不仅仅是大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因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必须要一一遵守,这些道德规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把自己置于什么样的标杆之下去行事。

爱国守法是大学生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大学生应该热爱国家,遵纪守法,敢于同犯罪作斗争,维护社会的长治安定。守法是大学生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大学生应该维护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维护法律的尊严,特别是像处于政法学校的大学生,更应该明白法的重要性,通过遵守法律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实施,使社会处于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下。这实际上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明礼诚信是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是教我们大学生如何待人的社会规范。我个人认为此道德规范是最重要的规范,其社会意义价值巨大。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只有做到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同等对待。明礼不是简单的明白那些应该遵守的礼貌,而必须在明白这些礼貌的基础上,切切实实的以行为体现这些礼貌。具体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课堂下,我们同学之间应该友爱互助,礼貌待人,以和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学和遇到的事情,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珍惜和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以良好的素质去接受教育,以感恩的心态去获取知识。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上课不乱讲话,不吃东西,时刻保持安静,为老师创造一个安静的教学环境,为同学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不迟到,不早退,大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极其严重。我有一个感触很深的例子,有一次上课要迟到了,不用跑的话肯定迟到,但是当我和同行的人说“快点,要迟到了”了之后,他们反而说,迟到怕什么,没关系的。结果是我自己走的很快把他们甩在后面之后,他们反而说“这么快干嘛,赶考啊”这样的话,这让我觉得大学生素质真的有欠完善。这也就使得上课后教室有人随意进出的现场极为普遍。这就是一个道德问题,当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教室里面吃东西、讲话或者其他有碍老师行为的时候,不知道这些学生有没有想过礼貌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尊重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无所谓的来源或者根源是什么,这个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而树立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是极为必要的,只要给大学生们一个行为标杆,让他们照章行事,不然纪律必然乱套,更谈何道德规范之明礼诚信。

团结友爱是一个极简单的概念,它是教授公民之间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大学生亦包含其中,树立团队意识可以事半功倍,同时抱着友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所谓团结就是力量,而友爱正是激发这股力量的源泉之一,建立于友爱之上的团结关系必将更为稳固。

大学生更应该具备勤俭自强的道德规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处理自身事务。每个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同时也有劳动的义务,公民特别是还没踏足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只有付出才会得到收获,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大学生的职业就是学习知识,补充能量,如果忘本,每天想着是怎么玩游戏,怎么翘课去玩,惧怕或者反感学习,那么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知识的积累将难以得到后续的保障。

也许大很多人看来对大学生提出敬业奉献的要求有点不切实际,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有此想法的人应该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因为学生也有职业,学生的职业就是学生,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了解社会,为了积累知识,为进入社会大家庭做准备。因此如果学生的惯常表现为逃课、打架、玩游戏、反感学习,那么他们就违背了敬业的要求。同时,不能敬业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的缺失,那么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贡献值。我们是追求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社会人,所以社会价值一旦缺失必然影响个人的存在价值。而于奉献而言,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家庭,缺少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无从谈起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敬业观和奉献观,为社会和家挺做奉献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除了上面提到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之外,我觉得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是学会以诚待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践行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通过自己的行为带动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目的。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和非社会之间徘徊,并且必将成为以后社会的主流群体,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没有良好的道德加以规范,那么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只会止步不前。因此,遵守道德规范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道德也一样,只有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才能不断的发扬光大,成为促进社会和人民发展的动力。

总而言之,要明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首先要明确我们自己的位置和我们所承担的责任。由于我们未踏入社会,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进入社会做一个充分的准备,因而在责任上来说可大可小,往大的说,我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往小的说,我们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为实现这些责任,并且向着更高要求而奋斗,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要成为这样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篇2: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关于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即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

有人会问,道德健康是精神方面的,与肉体有什么关系?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是有科学根据的。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行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症。

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他人,这样便无烦忧,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其道理也在这里。

精神作用对身体的反作用是很强的。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其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不安心态,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患病,或丧生。

篇3: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主持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是湖南大学学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我们欢迎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与湖大学子就学术文化方面一起进行交流探讨。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主题交流环节, 有请第一位提问的同学。

同学A:周校长您好!现在, 政治、宗教、传统文化、西方思维, 这些都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冲击, 大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下降, 就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校长撑腰体”来说——“你是北大学生, 看到老人摔倒了, 你就去扶, 他要是讹你, 北大给你撑腰。”我知道这些只是网友的一些杜撰, 但我想这是否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 社会希望大学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我想请问周校长, 您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应该怎样来维护其本有的文化传统, 并扩大在社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周其凤:谢谢。我先要说这个撑腰体不是网上杜撰的, 是真有其事, 这是吴志攀副校长在一次活动时讲到的, 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 北大也会支持你们, 如果外面要打官司, 我们有好的法学院, 虽然有时你有理, 扶了人法律也会判你输, 我们也会帮你筹这个钱。我们国家有2000多所大学, 几千万个大学生, 如果都能这样来做的话, 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但我想, 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不过毕竟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乐于助人的事情还是很多的。现在大家之所以这样关心, 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确实存在丑恶的、不好的现象, 在一段时期我们大家关注的是金钱, 忽略了道德上的修养, 忽略了对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弘扬, 这些确实需要我们去注意;另一方面, 我觉得, 其实我们的社会也并不那么糟, 只是现在一些媒体不太愿意报道好人好事, 你们做多少好事他们也觉得没有新闻价值, 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出现丑恶的东西, 报道非常充分而且非常放大, 这样就容易使我们内心中产生一种感觉, 似乎现在的社会简直不可救药了, 其实并没有这样。大学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因为大学毕竟是培养人的地方, 大学应该保持它应有的精神传统, 要带年轻一代往好的方面走, 大学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大学在这个培养人教育人的方面是应该更加努力的。社会上有一些担心, 觉得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条件也比较好, 娇生惯养比较多, 这只是一方面, 其实还有非常主流的方面大家可能说得少一点。

北大最近的一个例子很让我感动, 就是我们北大的一个厨师, 是从农村来的, 很年轻, 很和蔼, 对大家都很好, 突然有两天见不着了, 同学们就很关切地打听, 后来知道这个厨师不幸病逝了, 同学们都非常哀伤, 主动来悼念他, 写文章纪念他, 而且了解到他爱人也在北京打工, 同学们力所能及地筹钱来帮助她。在社会上有人会说北大的学生都是天之骄子, 一个个好像都不可一世, 其实不是, 他们很有爱心。大学一方面要传授知识,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同学们怎样做人, 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老师要为人师表, 行为师范, 要起表率, 做榜样。当然, 我们这些当校长的, 责任也是很大的, 要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主持人:感谢周校长, 回答非常生动。接下来请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第二位同学。

2 关于农村学子比例下降

同学B:周校长您好!我们都知道, 教育自古以来都为社会各阶层流通提供了一个途径, 而最近我了解到一个数据, 北大2011年本科农家学子的比例从往年的三成下降到了一成, 这样的数据在我们湖大也有所表现, 近年来我们湖大贫困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我想这绝对不是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而引起的, 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基础教育分配不均造成的, 我知道周校长也曾是寒门学子, 所以我想请教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而我们的大学该如何担当起这一社会责任。

周其凤: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对于北京大学这个问题还是很严峻的。农村学生比例下降有一个客观原因是我们的农村人口比例在下降,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把这个原因排除掉, 农村的孩子到北大这样的学校就读的人数确是在减少。但严格来讲, 不能说今年比去年甚至前年下降多少, 你的数字也不甚准确。实际上是在16%的水平, 但这个比例还是很低。在北大这个比例也不平衡, 在医学部比例更高一点, 但在本部这个比例还不到11%, 这是客观情况。实际上我个人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我一到北大就跟招办的老师们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但确实有一定难度, 因为这不只是招生环节出了问题, 实际上是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在农村就没有特别优秀的师资和基础设施, 最优秀的老师会集中在城市的重点中学里, 城乡的师资水平就会有很大差距。另外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这个差距不仅出现在中学阶段, 还包括小学甚至学前阶段, 所以这不仅是招生的问题, 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所以从大学招生环节解决这一问题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全国都能接受的方式还是高考, 高考还是要按成绩来判, 这是主体。即使北大有实名推荐但也帮不上大忙。我们也有考虑放名额给边远地区, 但这不是解决的办法。农村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努力, 在座也有很多农村的同学, 跟我一样, 只是我们那个年代比你们更苦一点。现在考上后学校还会关心你有没有困难等等, 那时我们那儿只有我一个人考取了北大, 我是光着脚走了两天的路赶到省城坐火车, 我买了慢车的车票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我手上还有四块钱然后打车到北大, 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生在农村你注定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头, 并没什么, 自己要努力, 这个很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敏感, 对农村孩子很关切, 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知道这对农村孩子可能不公平, 但是公平是相对的, 要随着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才可以办到。你的问题很有意义, 我很遗憾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状况, 但是我们要努力改善。

主持人:从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周校长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是非常可贵的。可以看出他也迫切希望北京大学及所有大学能够有办法来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接下来有请第三位同学。

3 关于校长的作用

同学C:现在有一个热门问题, 是关于校长是做好一个管家还是做好一个专家, 我倾向于要做好一位管家。校长自身学术造诣再高, 对我可能影响不是太大, 但如果校长能做好一位管家的话, 对学校软硬件方面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周校长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周其凤:我总讲这样一句话, 你在大学里要明白大学是干嘛的, 大学是为学生办的, 不是为老师办的, 这个话可能说得有点狠, 但实际上就这么回事儿, 如果不是为了学生就不用办大学, 只是为了老师的学术的话, 那办个研究机构就好了。所以衡量任何事情第一位就是要看是不是对培养学生有利, 对培养人才有利, 不管是老师还是校长, 都要这样。既然是校长, 主要工作你别搞错了, 就是把学校管好, 当然有的人可能一方面学问做得很好, 另一方面校长也做得很好, 那我只能够向他们学习, 就我本人来说可能做不好。在吉林大学我做过四年多的校长, 我不教书, 但也有人说你是个院士应该教书。应该做的事情很多, 但要看能力, 首要的是把校长做好, 因为全校师生都在看着你能不能够把学校带好, 学生们看着你能不能够把学校办好, 使得学生们有更好的条件, 更好的成长, 这个是最最要紧的事情。把大管家做好, 如果还有余力, 你去做你的学问, 这是可以的。不是说一定要是一个好教授才能做好校长, 这个是两码事。

主持人:周校长说得非常好, 不管是专家还是管家, 只要认真就好, 专注就好, 刻苦就好。接下来请工作人员把话筒交给下一个同学。

4 关于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

同学D:周校长您好, 我是来自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学生, 前段时间北大有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在毕业时选择了修行去做一名僧人, 我也知道他并不是北大第一个选择做僧人的毕业生。某些高校在校庆典礼上会有一些让学校出彩的政要、富豪、名人, 来证明教育非常成功。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 请问一下您认为培养出一名成功的学生, 标准是什么?第二个,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您认为我们近代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在大众价值观下成功的人士, 还是说为了唤醒人生的灵魂, 让他认识到自己。两者中哪个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周其凤:我想我们的社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你提到我们的一个毕业生去做僧人, 这个是客观事实。但我想做僧人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细胞, 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可以为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是我想要说的。北大的学生如果你选择去做僧人, 这个是你自己的选择, 学校也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别忘了并不是说你是好的北大毕业生, 就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僧人, 这是两件事情, 就是说你要做僧人, 也要做一个优秀的僧人, 要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作为北大校长, 我不希望有很多人去做僧人, 因为社会更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人才, 政界也好, 文化界也好, 艺术界也好, 经济界也好, 学界也好, 等等, 很多方面都需要。北大的传统是特别尊重个人的选择, 个人的学术自由, 个人的兴趣, 独立的个性, 等等。但是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他的兴趣也不一样, 他的背景也不一样, 他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不一样, 他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选择哪个职业、哪个行当, 都希望他将来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你到学校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大家最近可能注意到北大有一个保安要出书, 他让我给他写几句话, 我写了, 同学们不一定能够看到全文, 但是里头有一小段, 意思是说这个人是很聪明的, 我不止一次跟北大的同学说过, 一个聪明的北大人是能够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来武装和提高自己的, 对这样的学生, 我说北大的资源是用之不竭的, 学生用的越多, 北大越富有, 北大越高兴。同学们到了大学, 你的投入、你的投资是四年的青春时光, 这是非常非常宝贵的。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这件事是要靠你自己修行。学校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资源, 真的是用之不竭的资源, 包括精神层面的。如果你充分利用了在学校这几年的机会, 来好好学习, 提高自己, 武装自己, 那么你将来到社会上竞争力就强。说到这里, 这个资源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图书馆、实验室,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方面是你们的老师, 老师上完课, 他跟你拜拜, 你也跟他拜拜, 这也是一个办法, 他给你上完课, 你再去找他, 你说我还有点什么想法, 能不能多占用你几分钟, 这种情况往往老师会特别高兴的, 他知道他的课得到你的重视, 知道这个学生是喜欢这个课的, 会很高兴跟你探讨。同学们之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所以互相团结、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在大学几年, 结果没一个朋友, 这个损失就大了, 失去了这么多优秀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你从同学们身上学到的东西, 恐怕比你在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还要多。大学生承载的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大学期间要培养、锻炼、造就自己, 尽可能全面一点。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想问题的方法、解释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我们鼓励个性发展, 但是也希望他能够非常全面, 有个全面的素质对他将来在社会上的成功,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5 关于学生出国留学

同学E:周校长您好, 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 我有这样一个疑惑, 就是中国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而在出国留学学生最多的高校中, 清华、北大高居榜首, 你现在是如何看待学生把名校作为一种出国的跳板的现象呢?

周其凤:你这个问题还挺尖锐。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把名校作为跳板, 比如说先到北大, 然后再出国, 其实在北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台阶。凡是有可能、有条件的情况下, 我鼓励我们年轻一代到国外去学习、经历。可以是去上学, 也可以去实习, 或者哪怕是去看一看, 去旅游。理由很简单,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国际的交流越来越活跃, 越来越频繁。你们要适应这样一个国际化进程非常快的时代, 要成为好的国际公民、世界公民、世界村的村民, 了解国外情况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就是对于你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你们面临着一个国际竞争的环境, 你们比起我们这一代有更难的地方。就是说, 我们过去可能主要是国内的竞争。不管将来你们是做什么, 是到商界, 还是到学术界、政界, 不管是到哪个界, 你去做什么都面临着国际竞争。所以, 了解国际形势是很重要的事, 这会提高你的竞争能力。我想, 多一些学生出去, 一方面, 我们是了解人家, 一方面也让人家更多地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外很多人对中国的误解还是很深, 他们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而, 这个根源是非常复杂的, 包括很深的民族文化的根源, 当然还包括宗教。西方文化受基督教这种宗教的影响是很深的, 而我们受儒学、佛教、道教的影响很深。在我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的有很多这些东西, 而这些东西更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我们中国人也要走出去, 要传播我们的文化。因为现在的强势文化, 欧洲的、美国的、西方的文化, 弄不好国际化就是把这个西方的文化化成中国的东西。这不完全是坏事, 如果是西方的好的东西, 化成我们中国的东西, 我们必须要接受。但是西方的糟粕也很多, 也可能被我们当宝贝, 从而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还有, 我们可不可以把我们优秀的东西化成他们的东西。国际化, 也应该是多向的或者双向的, 不能光是西方的化到东方来, 我们东方的好的东西也得化到西方去。这个是我们中国的责任。这一点我们不能赖美国人没学好我们中国的东西, 因为我们可能这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够。所以我觉得这个国际化应该是双方的, 如果不是, 那国际化的结果就只是把西方的东西化成了中国的, 这个国际化就糟糕了, 弄不好我们中国的优秀的文化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另外一方面, 像北大, 要努力争取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 使得他们来北大学习, 来了解中国, 了解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哲学。这样能够减少一点对中国的误解。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 似乎中国的教育是一团糟, 很差, 西方的教育是非常好的, 美国的教育简直是wonderful, 我也认为美国的教育很好, 但是看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从培养杰出的美国公民的角度来看, 美国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 因为他们的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美国公民。但是我们从世界杰出公民的角度来看, 我就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团糟, 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世界公民。世界公民应该怎么样?应该懂得尊重别人, 尊重别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不是一天到晚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信仰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你不听我的, 你就不好, 你就不对, 我就该惩罚你。我想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看法, 没有关系, 这是我的认识。 (掌声) 谢谢, 看来同学们跟我还是很贴心的。中国有很优秀的教育思想, 我不止在一个场合谈到, 北大原来的一位教授费孝通先生, 他是社会学家, 他曾经有过十六个字, 有人把这叫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各美其美, 就是我们每个人也好, 一个民族也好, 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自己的优势, 不要把自己看得什么都不如人家, 我们的确有好的东西, 有值得弘扬的东西, 要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要美人之美, 就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要尊重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为他高兴, 向他学习。然后美美与共, 大家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天下大同, 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使得培养的人都能够这样子的话, 都能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都能够做到美美与共的话, 我们培养的优秀人才都会是优秀的世界公民。所以我觉得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更应该发展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而西方的思想似乎没有这样教育, 我觉得这是西方教育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要觉得我们什么都是学习人家, 我今天这样说也可能有人说是不虚心, 不是这样子。我们要看到我们优秀文化的精华, 真的是了不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继续弘扬、光大。真的是不希望在国际化进程中, 中国的东西越化越少, 然后不管人家好的坏的都化成我们的, 把我们的不当宝贝, 那就糟了。

主持人:谢谢!周校长说得好, 我们要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 我们首先要有文化上的自信。

篇4: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那么,道德讲坛该讲什么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道德的本义说起。道就是路,德就是在路上行走。道就是知,德就是行。明道尊德方能知行合一。道是体,德是用。道就是理论,德就是实践。理论来自于实践,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得出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指导实践。

道德本义就是对人们行为价值取向的指引与规范。道德不是固定不变的,道德是随实践变化而变化发展的。道德就是为了解决人们走向文明过程中的冲突所形成的要求与规范。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道德有鲜明的时代性。道德建设方向应该是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中国是文化大国,我们的祖先在历史实践中形成了浩如烟海的道德信条,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道德信条?要怎么取舍?我认为道德讲坛不应是宣扬束缚社会发展进步的教条,而应是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在道德讲坛上应该旗帜鲜明反对用不合时宜的道德条框来制约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等的追求。我们的道德讲坛应该是我们直面社会发展的弊端,敢于打破陈旧的道德教条,勇敢地建立新的道德实践。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社会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指导性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从国情出发,依据国民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既要承接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又要适应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事业的发展,把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推广开来,使之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因此,我国道德讲坛面临着前所未有变革的机遇和挑战。

道德讲坛首要的核心道德信条是社会主义的自由观。自由是人类永恒的道德主题。无论从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自由观、基督教主张的神创论自由观、康德的理性论自由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自由观、费尔巴哈的感性论自由观,还是尼采的强力意志论自由观,每一流派都从自身的哲学基础出发,对自由范畴作出了理论说明。总之,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绝少有人宣称自己是“自由”的敌人。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自由”一词已被赋予超过了200种的含义。有些关于“自由”的定义,至今仍令人读后荡气回肠。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康德说:自由诚然是道德法则存在的理由,道德法则却是自由的认识理由。假使没有自由,那么道德法则就不会在我们内心找到。马克思自由观的最鲜明特征在于它的道德现实性,用马克思青年时候的话说,即“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马克思逝世以后,马克思的这一关于“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命题,被晚年的恩格斯一再强调。自由,是马克思高扬的价值理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本应毫无悬念地被列入倡导对象,但为何在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屡次遭受误读、误解呢?

这不能不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极“左”思潮的干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被错误认为是个体性的而非社会建构性的概念,甚至是一个反体制、反建构的概念,甚至还认为它导致个人任性和堕落。这与西方文化中,把“自由”作为一个强调主体权利和创造精神的哲学概念大为不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中国社会百年以来的追求与理想凝练为“中国梦”,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为重要的是,这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与路径,这就是“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由此可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明:自由,也是中国梦内蕴的核心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践行马克思“自由观”的必由之路。弘扬中国精神需倡导“自由”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走中国道路需倡导“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凝聚中国力量需倡导“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自由是“中国梦”内蕴的核心价值。

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把自由作为道德讲坛的核心道德信条,既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道德讲坛的核心道德信条之二是平等观念。平等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重要内容?深入细致地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方能牢牢把握平等的价值导向,使整个社会向着平等目标不断前进。

平等,顾名思义是公平等同。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充盈着“人之为人”的人性意蕴,在凸显人的价值上具有社会的共识性、普世性和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首先要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只有世上人人都像太阳一样没有私心杂念,都乐于奉献、不求索取,而且这公正之心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时候,人间才会出现真正的平等。但人类要达到这样高的道德水准,又实在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平等永远是相对的。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地举起平等的旗帜,将平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平等不是一蹴而就的,平等理念的弘扬、平等规则的完善、平等行为的规范、平等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今天我们倡导平等,既不是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观,而是要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性、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与利益的平等价值观。平等在当代中国就是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均等,大家竞争有公开平等的规则和机会。平等,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平等,让每个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平等,人类永恒追求的权利;平等,让每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道德讲坛的核心道德信条之三是正义观。由追求平等而引发的分配正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实现分配正义,在当下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提出改革开放重大政治举措,因为它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成果如何转化为社会正义的政治文明。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厘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这说的正是达成中国梦所迫切需要的社会土壤和制度环境。

罗尔斯和诺齐克分别作为平等主义的正义观和权利主义或者说自由主义的正义观的两大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提供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宝贵参照系。正义,从根本上说,体现了人类生命的内在特质,表达着人对自身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承载着生命丰富与完善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而言,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因此,正义就在于将人的关系和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

通过对罗尔斯、诺齐克社会正义思想的反思与扬弃,我们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内涵表述如下:即以人民为本,平等地发展和分配社会基本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人,让人民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对于正义的追求我们从未停止过,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总之,道德讲坛不应是简单重复母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不应是克己复礼的教条规范。道德讲坛应该树立起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大旗,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篇5:大学生道德规范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本身已由通信工具发展为形成网络社会的交往工具。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已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同时它又使当代大学生传统的单一性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互动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络具有虚拟、互动、快捷和实用等特点,网络交往丰富着大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大学生交往的宽度与深度。网络在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身份虚拟给交往带来的网络欺诈、隐私暴露,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责任感减弱、网络不文明行为增多,以及借助网络发泄私愤等,甚至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交往角色的迷失、网络交往的沉溺与网络交往中的内在攻击性、网络交往中情感的放纵等一系列的网络交往的道德问题。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以及成长环境的营造。正视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问题,探索学校管理中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环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良莠不齐,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因此,政府应大力整治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净化文化出版市场。非法出版物和盗版文化产品一直是文化市场的一个痛点,政府要坚决查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二是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对优秀文化积极扶持和推广,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网络。

篇6: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案例一:

上课铃声响了, 我走进教室, 准备上课, 但学生却还没有安静下来, 有的站着, 有的还在大声说着话。我喊了两声安静, 学生总算静下来了。可上课没几分钟, 下面的学生有的开始讲话, 有的做小动作。低年级学生上课特别坐不住, 一节课纪律要整顿好几次, 这样几节课下来, 我觉得很累。于是, 我请教了几位常教低段的老师, 知道了她们常拿红花激励学生。第二天, 一进教室, 我就在黑板上写了ABCD四个字母代表四个大组, 并在每组下面写了5分, 再根据每组小朋友的纪律、发言等情况给这个组增减分数, 每节课如能达到8分以上的, 那么这个组就能得到红花一朵。到周五的时候再进行总结算, 花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这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将得到一个“红苹果”作为奖励。

一开始, 效果还真不错, 每组的小朋友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红花和“苹果”, 上课规矩了许多。小朋友之间还能互相提醒, 生怕自己的组被扣分。为此, 我暗暗自喜, 自以为这样做一来可以对每个学生都起到一个激励作用, 再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两全齐美。可惜好景不长, 一个月之后, 我明显地感到孩子们对此项竞赛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原因何在?我寻思着。原来是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难免存在差异, 有的小组就因为有那么一个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同学, 所以那一颗令人羡慕的红花始终不肯光顾他们组, 而那个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同学, 无论老师怎么教导, 同学怎么劝说和责难, 他还是无所谓, 照样我行我素。久而久之, 这组的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夺花的信心, 因此,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某一组是永远的赢家, 也只有这一个小组的成员是“红苹果”的得主。一个月之后, 我结束了这已索然无味的竞赛。开始寻思着, 今后我该拿什么来吸引学生, 以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二:

这是一位年轻老师上的一节校内教研课。刚开始上课, 这位老师就拿出几盒色彩斑斓的铅笔, 造型别致的削笔刀和漂亮的橡皮摆在桌头, 对学生说:“小朋友们, 老师桌上的这些学习用品你们喜欢吗?”学生高兴地说:“喜欢!”这位老师又说道:“今天我把它们作为奖品, 奖给大家, 只要这节课你们好好表现, 它们就是你的了。”学生一听雀跃不已。为了能得到那些奖品, 学生很配合, 表现得特别好, 上课发言积极。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 教师奖品的数量也渐增。学生们个个情绪激动, 这节课上得很热闹。课后有许多学生还忍不住关切地问道:“老师, 下节课还有奖品吗?”

[案例反思]

事后, 我们都感叹不已, 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得准备这么多的奖品来奖励学生上好课, 那还得了?这最多只能是偶尔为之吧。那平常的课我们该如何上, 我们老师该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呢?这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课堂上的这种“星星评价、红花评价、奖品评价”的随机性和教师的随意性, 极易造成学生的一种功利心理。这种物质性的奖励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 冲淡了学科知识的学习, 遮蔽了知识本身的魅力, 掩盖了求知本身的乐趣, 当学习的目的异化成为得到奖品时, 已经和学习的本义背道而驰了。当评价成为一种学习的诱饵, 把评价的激励功能变为刺激的功效时, 我们也该反省:教学课堂我们该拿什么吸引学生, 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接轨生活, 巧设情境, 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 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反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初步教学的责任是要以尽可能完全真实的、鲜明的形象来丰富儿童的心灵, 这些形象以后将成为他们思维的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 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情境, 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亲近课堂, 喜爱学习。

二、融入情感, 以情激情, 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更是一种心灵的接触, 情感的互动。课堂上, 教师脸上一丝善意的笑容, 映射于学生心里的是一丝甘甜。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便能够以情激情。一堂课, 当你用自己饱满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去沟通, 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需要有理性的思维, 也需要用富有艺术、充满魅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用智慧点燃智慧, 用情感激发情感。

三、边玩边学, 增添兴趣, 快乐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天生爱玩的。我们把知识学习溶入到游戏活动中来, 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能一下子增强学生的兴趣, 能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争先发言的学习状态, 最终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思考的快乐。

四、善用表扬, 增强信心, 激励学生

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是每个人的天性, 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 对此进行表扬和激励。老师一句激励的话, 就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一个略带赞赏的眼神, 就会给孩子攀越顶峰的希望;一个肯定与信任的微笑, 就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亲爱的老师们,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让我们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就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喜悦, 增强信心, 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 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 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师的赞美与欣赏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

摘要:赏识教育还挖掘潜力, 做到人尽其才, 在尊重孩子差异的基础上, 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该以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并发掘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本文根据案例与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吸引学生,挖掘潜能

参考文献

[1]林裕辉.课堂教学“赏识教育”解析[J].班主任之友, 2002, (11) :22.

[2]石华恒.奖励幼儿要恰当[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1) .

[3]周依敏.谈幼儿教育中的批评教育[J].学前教育, 2001, (10) .

篇7:创业者应有诚信为本的道德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里,决不缺少聪明的商人,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从商搞经营的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的高学历者投身商海,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梦想,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些人虽然获得了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却不具备最基本的创业者的道德素质,在高额的财富面前忘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成了一个贪婪而疯狂的人。前几日,上海市质监部门一举捣毁的一家制售假冒复印机墨粉黑窝点就是某名牌大学材料专业毕业的博士,在复印粉的生产技术方面,曾两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这位博士为了攫取财富来满足自己,在他的黑窝点制造假冒墨粉,包括佳能、施乐、东芝等众多国外知名品牌,涉及40多种型号。这个犯罪的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蜕变的例子,从一个得过国家科技成果奖的博士到一个疯狂制售假冒商品的不法之徒, 两者的强烈反差让我们意识到创业道德的重要性。

创业道德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一个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可以肯定地说,由不良的创业动机而出发的创业是没有成功可言的,创业者必将掉入欲望的黑洞而无法脱身,就如陷入沼泽中一般。社会经济中的道德弱化并不是放弃道德的理由,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者会主动担负起坚守道德的义务。

篇8: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我国古诗词就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地发展,由诗经开始,经历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一步步演变,从而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最早出现的《诗经》,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将周代社会生活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楚辞是一种心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赋是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专事铺叙,其内容有描绘宫殿城市和帝王生活,也有记述旅人旅行经历和怀才者的不遇之悲愤,也有描述大自然的禽兽草木;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古诗词的发展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无以为继,所以另辟新径,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显其瘦劲;元曲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剧曲与散曲,它大多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是一个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我国的古诗词教育

我国一直都注重文学教育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古诗词教育,它更是古诗词教育的重中之重。古诗词教育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传承,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古诗词也更加重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输形式。

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对于古诗词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要求上,过去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的背诵、掌握,现在却也也更加重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内涵。教材的改变,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古诗词与思想道德

古诗文中有关思想道德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典型的有品德言行、远大志向、爱国忧民等多方面内容。品德言行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完善自我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中讲道德“修身”就是指的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修身立德的意思。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周敦颐先生“盛开于淤泥而不被污染,灌注于水而不显得妖媚”的清高,各人的“德”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方向。再然后就是远大志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小于个人,有大于国家。如心忧天下,乐民之乐的思想,如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抱负。另外的就是爱国忧民之心,心系国家,心存人民,崇尚正义。“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即使生命即将终结,却也不忘卫国;“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年老体弱,报国无望,唯有哀叹。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可见古诗词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

四、古诗词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的途径

对于从古诗词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把握好思想道德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教育途径有两种:

(一)以情感带动教育

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学生与古诗词沟通交流的纽带。因此,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爱上古诗词,学会多角度欣赏古诗词,从而使学生和古诗词之间达到相互作用的效果。

首先,要从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着手,使学生对古诗词心向往之。在讲授古诗词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比如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可以从辛弃疾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来讲,也就是南宋时期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面对金国,毫无反抗之力,好不容易金国灭亡了,紧接着又是更为强大的蒙古国,可见时代的不眷顾。另外辛弃疾本身的经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汉人如何的被金人欺凌侮辱,于是,从小立志回复中原报国雪耻,突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正式讲课前的这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极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会就会有更高的期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通过辛弃疾的爱国史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活生生的案例了。

(二)以道理使其通晓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古诗词中的道理启发学生。或许有人对此有疑问,古诗文重在抒情言志,哪有说理的意思,其实不然,古诗词中的“理”,凝聚在诗意之中。以小见大,通过其塑造的诗意,让人如临其境,置身其中,这样感受就更加真切,以此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古诗词教育中,晓之以理,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古诗词教育中提高思想道德的注意事项

(一)要善于观察历史,用辩证的观点去学习传统美德,要注意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思想道德。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其中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之心,但结合当时的社会来看这种忠君爱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时代性,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扬弃”。

(二)要学会将传统融于现实,不拘泥于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直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就会脱离实际,一切都变成空话,套话,对学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要将传统的思想道德与现代风貌的示例相结合,以此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传统思想道德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六、结语

篇9:大学生应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 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者对“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三项何者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以85名在职教师、90名职前教师与89名高中学生为样本, 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关爱学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在特殊与一般维度上进行排序。结果表明, 在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评分上, 在职教师在三项内容上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 职前教师对“关爱学生”的评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 在校学生对“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两项的评分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 三类样本对“关爱学生”体现教师道德特殊性的评分无显著差异。

一、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 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1]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要求教师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内容, 也包括了教师作为这个特殊行业人员的特殊的道德内容。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进展来看, 教师职业道德正从“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移的过程中[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各种职业道德之一也毫不例外地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 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3]。从道德心理学新进展的角度来看, 道德敏感性 (moral sensitivity) 的研究成果也为教师“专业道德”的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道德敏感性重视个体面对特定的情境在作出道德决策时需要考虑情境的特殊性[4], 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域特殊性[5]。从教师职业特殊性探讨师德内容已经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建设的一项前沿课题。

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考虑师德的特殊性, 对于进一步丰富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 以及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 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所建立的伦理标准都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的依据, 并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3]。从实践层面的角度来看, 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教师道德发展的要求, 才有可能制定与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在体现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前提下, 评价措施才具有可操作性, 评价功能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然而, 不同的学者对哪些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认为,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6], 在于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关爱关系。Noddings认为关爱 (caring)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7]一个人进入教师职业就是进入了一种关爱关系, 关爱先于、重于做事与技能, 这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历次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把热爱 (关爱) 学生作为重要内容, 师爱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量调查也显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特点中, 热爱学生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指标。[8]甚至有研究认为,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于“师爱”。[9]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被看成是学校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 而且也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有学者认为,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10]教师能否自觉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还有学者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后认为, 为人师表应当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11]从整体上看,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而且主要以思辨分析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 本研究重点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不同群体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看法。由于在职教师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的主体, 职前教师 (在校师范大学生) 是重要的教师后备力量, 而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受体, 所以本研究通过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与中学生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在特殊性与一般性维度上进行排序, 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样本一, 在职高中教师8 5名, 男教师37人 (43.5%) , 女教师40人 (47.1%) , 缺失8人 (9.4%) ;30岁以下21人 (24.7%) , 31~40岁48人 (56.5%) , 40岁以上14人 (16.5%) , 缺失2人 (2.4%) , 平均年龄35岁;高级职称24人 (28.2%) , 中级职称41人 (48.2%) , 初级职称15人 (17.6%) , 缺失5人 (5.9%) ;教龄5年以下21人 (24.7%) , 6~10年25人 (29.4%) , 11年以上33人 (38.8%) , 缺失6人 (7.1%) 。

样本二, 职前教师 (在读师范学生) 90人, 男生9人 (10%) , 女生81人 (90%) ;平均年龄21岁。

样本三, 高中二年级学生8 9人, 男生3 8人 (42.7%) , 女生51人 (57.3%) ;平均年龄17岁。

2. 材料

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指导语如下:

职业道德规范往往由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内容与职业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内容组成。教师是一种培养学生的职业, 工作中的助人性与专业性都很强。这种职业既有与其他职业相同的道德规范内容, 也有不同于社会上其他职业的道德规范内容。

下面列举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条内容, 你认为每一条规范代表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程度如何?6分为最具有特殊性, 1分为最不具有特殊性。现在请你在这个维度上对6条项目进行排序。请注意, 这里是请你按代表道德规范的特殊要求而不是规范的重要性程度排序。

3. 程序

方便取样, 对所有被试进行团体测验。样本一是在浙江省某次班主任研讨会期间通过方便取样获得数据;样本二为浙江某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 在心理学课程中进行团体测验;样本三为浙江某中学学生, 在课堂上进行团体测验。

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进行管理与处理。

三、结果分析

首先, 对三个样本分别进行平均分与标准差的计算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 在职前教师样本中, 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 “关爱学生”平均分 (标准差) 为4.76 (1.24) , 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 (标准差) 分别为3.15 (1.97) 、3.72 (1.29) 、3.88 (1.40) 、3.78 (1.40) 与1.70 (1.00) , “关爱学生”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的项目 (t值分别为-5.78、-5.31、4.41、4.34、16.24, 下同) 。在高中学生样本中, 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 “关爱学生”平均分 (标准差) 为4.60 (1.17) , 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 (标准差) 分别为2.46 (1.93) 、3.33 (1.47) 、4.61 (1.25) 、3.90 (1.45) 与2.08 (1.05) , “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 (-7.70、-5.94、3.39、16.07) 。在在职教师样本中, 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 “关爱学生”平均分 (标准差) 为4.90 (1.27) , 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 (标准差) 分别为2.31 (1.88) 、3.20 (1.47) 、4.73 (1.33) 、4.59 (1.27) 与2.93 (1.49) , 他们认为“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 (-9.37、-7.34、10.76) 。

研究结果显示, 在三个不同样本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排序中, 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但他们认为“关爱学生”是最为特殊的项目之一。

其次,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个项目上对三个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上, 三个样本在“关爱学生”项目上无显著差异 (F (2, 257) =1.34, p=0.2 6 4) , 在爱国守法 (F (2, 2 57) =4.61, p=0.011) 、爱岗敬业 (F (2, 257) =3.20, p=0.042) 、教书育人 (F (2, 257) =10.56, p=0.000) 、为人师表 (F (2, 257) =7.75, p=0.001) 与终身学习 (F (2, 257) =23.77, p=0.000) 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 三个不同样本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存在有区别的差异, 但对“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并不存在异议。

四、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与高中学生三个样本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项目排序中, “关爱学生”是他们认为最为特殊的项目之一, 并且三个样本对此具有一致性。就在职教师而言, 他们认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三者无显著差异。职前教师把“关爱学生”列为最为特殊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显著高于其他各项职业规范内容。而高中学生则把“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都视为最能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内容。这一方面说明三个样本对“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异议, 但也说明该结果可能既与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有关也与这三类被试的生活或工作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1. 不同样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受其自身经验的影响

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条项目在可区分的维度上存在交叉关系。比如“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的“育人”、与“为人师表”可能存在涵义上的重叠, 因为育人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关爱学生”, 而“为人师表”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的榜样。而对这一部分的重叠与深层的含义可能在职教师由于在与学生互动中会有更深的体会。职前教师大多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了解远不如在职教师深刻, 而且由于大学中的师生互动远没有中小学频繁, 大学生对教师“关爱学生”的需求没有中学期间那样得到有效满足, 他们更渴望教师“关爱学生”。所以职前教师对“关爱学生”的排序成为唯一最高的特殊项目。高中学生与大学生相比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师关爱, 但在高中阶段通过学习获得升学的机会成为他们在此期间最大的需求, 所以他们把教师的“教书育人”与“关爱学生”一样也看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内容。而在职教师认为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把“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看成是同等程度的。这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支持。

不管其他的项目如何, “关爱学生”是三个样本都认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这在对三类被试进行各个项目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在“关爱学生”这个项目上, 三个样本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 即都认为“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内容。在“爱国守法”上, 职前教师显著高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 而在“爱岗敬业”上显著高于在职教师, 在“教书育人”上显著低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 在“为人师表”上显著低于在职教师, 而高中学生也显著低于在职教师, 在“终身学习”上职前教师显著低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 而高中学生也显著低于在职教师。即三类被试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代表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程度受被试的工作或生活经验的影响而有不同的理解, 但对“关爱学生”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2.“关爱学生”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大量以往的研究也认为“关爱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 甚至认为“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No dd i n g s积极倡导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实施关爱教育, 教师应该具有教学关爱 (Pedagogical Caring) 的能力。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的, 将道德教育与教育重合起来, 强调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都应具有道德性, 即关爱性, 否则不成其为教育。[12]她认为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有意义教学的本质[13], 是教学的核心方面[14],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15]。她强调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并非抽象思维方面简单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而是关爱者和被关爱者的社会关系。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成分, 它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行动过程。具体而言, 是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注、可依性、尊重、肯定、负责等行为, 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并维持的信任的、支持的关系。[16]国内有研究者以中小学特级教师为样本, 通过被试撰写文章进行编码的方式计算被试列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17]结果发现, “热爱学生”被提到631次, 占所有行为数的23%。还有研究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 对师德的重视程度胜于对教学技能的重视, 学生把“热爱、尊重与同情学生”列为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品质之首。

上一篇:有这样一种歌声的作文550字下一篇:谈团结作文400字